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品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艺术 多媒体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中考政治的改革,使本来就困难重重的政治课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政治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做好教与学的心理准备
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的心理准备状况,即如何对待教与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许多学生仅把政治课看作“敲门砖”而非科学,更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教材的枯燥等,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改变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唤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做学生的益友,创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师生关系氛围。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充分发挥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功能,教师就应从感性上和思想上贴近学生,对学生倾注爱心,对事业满怀激情,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威信感染学生;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切,从敢于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双方心理上的互长,才能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其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特殊的群体,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重大的人生课题、重大的社会动向,都是他们渴望探索但又颇感困惑的问题。而这些正是政治课中所涉及的重要内容,若能因势利导,以此为切入点,帮助他们寻求到答案,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可见,政治教师完全有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除了要讲求科学性,还应以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否则政治课就会成为乏味的说教课。教师既应是学生的益友,更应是他们的良师。能否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植入学生脑中,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艺术的恰当运用。
首先,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适当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实际、丰富。政治课教学中常会遇到书本与现实不合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冲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抵触。教学中的事例应做得“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宜真不宜假,宜精不宜杂”。“小”即朴实,不要唱高调;“近”即要贴近学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真”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欺骗学生;“精”即要典型,可以是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问题。恰当的事例,既可令学生产生亲切感,引起情感共鸣,又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记忆知识,灵活地思考运用知识,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
其次,努力形成机智、幽默但又不失科学的教学风格。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他们的特点,生动灵活地开展教学,巧妙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初一教材“克服心理障碍”时,也可用歌词“篱笆墙的影子咋那么长”,从而在幽默中感悟到走出心理阴影并非难事;初三学生不易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教师可以形象地将二者比喻为“脚和鞋”的关系。浅显生动但又不失科学的比喻,会让学生去反复体味其中的含义,自觉地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2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当前广大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当前,目标教学相当流行,许多教师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法运用得好,可以对教与学起到定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但许多教师在操作中存在形式化。其一,教学目标导向片面,只重视知识性目标,忽视引导学生对能力及觉悟性目标的认定。目标条文的出示大多在上课伊始一次性完成,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必要讲解,致使学生莫名其妙,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定向作用。其二,目标出示之后被搁置一旁,忽视以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以目标为标准评价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情感至关重要。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教材,以情激学
政思想课的教学有两难:一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受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地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又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国的悠久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汇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教师真情相呼,以情明理
2.1 语音含蓄,讲活知识。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的情绪随老师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指出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随之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听后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读。
2.2 借助教具,展示自己的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注意选用教具,把抽象的理论用形象具体的教具展示出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讲解《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节时,制作了先进人物的投影片,让学生在先进人物的感染下,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懂得爱国是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懂得青少年应该全面发展,为担当起社会责任而作好准备,懂得从现在做起,出色完成学业,从小养成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尽责的良好品质。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借助生动实例,展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举例可体现教师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情感,对这一现象的褒贬,就会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如教授《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我把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在生活用品、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生活环境质量和农民的家庭生活变化列举出来并作比较,再请学生列举自己家中近几年的变化,并展开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三、热情评价,促进师生情感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基础”课;考评;小班化教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33-03
[作者简介]衣仁翠(1969―),女,山东烟台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的一门课。因为其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则很可能扭曲了大多数学生思想品德的本质,很可能使某些平时品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凭记忆和集中突击而取得良好的成绩,部分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考得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我校社科部采用平时成绩占60%,期末开卷考试占40%的方法决定学生本课程的最后成绩。这种方法规避了一考定终身的缺点,但还存在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的问题。开卷考试占40%,试题基本是主观题,透过学生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毕竟言为心之声,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客观社会事件的一些看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0%的日常表现是我这些年来试图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一些尝试。
一、“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现状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的公共课教学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大班化的教学方式,少则一百多人,多则几百人,使学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老师产生强大的距离感。我们都明白“基础”课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一种技术教育;是观念价值教育而不是方法教育。而观念价值教育比技术教育更复杂,需要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教育的效果如何,这哪里是单单的一张考试卷能够下定论的,而大班上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后只能强化了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这是“基础”课考评直观性不可回避的现状和事实。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就某些学生的主观愿望来说,其会将人性的某些瑕疵隐蔽或伪装起来的,在一定的情形下才能暴露出来。“基础”的考查是知与行的考查,知的考查通过一张试卷就能将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平考查出来,却很难考查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能力。行的考查则需要时间、充分的接触和观察,时间、环境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于品行的坚守需要信念,否则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的品行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显而易见,大班化教育不具备考查一个学生道德水平和能力的条件。
二、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包括学生的心理、个好、特长和能力,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教育学生。小班化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普遍化,它为师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创造了广阔又灵活的空间,能够让学生享受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加接受教育,展现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更容易形成充分的以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盲目性。
小班化教育教学为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展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教育教学过程对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把握会更确定一些,对学生表现出来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表扬,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引导和纠正。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品质、对知错就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都可以做到随堂记录,并在“基础”课考评中给予适当的考虑。因为小班化教学涉及的学生数量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去评价学生,也必然提高了教师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使“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学生不是培养出来的特工,他们毕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真情实感和对学生的充分关照,一定会唤起学生真实思想品德的展现,减少了“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和小班化教学相比,大班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关照,因为大班化教学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不要说和学生充分接触,就是考勤教师都力不从心;不要说了解学生,就是能完全认识学生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只有以考试和作业作为考评的依据了。因此,我认为“基础”课大班化教学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都很难解决或弱化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小班化教学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和基础。
三、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方法
(一)详细做好学生的日常考勤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内在动机有可能是隐蔽的,无法作客观的确认,但学生的行为确是客观的,不管我们是否能确认这是否是学生真实意思的表达。考量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必须通过其行为,而无端地揣摩其动机也只是徒劳无益的。即使要揣摩其动机也只能通过其行为,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准确,却是必须使用的方法。根据这样一个事实,我会把学生日常的诸多表现记录在案。每个学生平时每次上课是否准时、是否迟到、是否请假、是否旷课,甚至把学生比较突出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如是谁主动捡拾垃圾,是谁主动打扫教室里的卫生,是谁主动擦黑板,是谁主动帮助他人等。这些日常琐碎的记录只有小班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因为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并尽快做好各种日常记录,尽量使考评更客观。
(二)提前到教室
准时到教室是每个教师的工作准则,作为“基础”课教师,我认为提前到教室既可以将教学工作准备充分也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做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长期以来我都有学生这样的记录,而这样的记录经过调查实践确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在品质。记得有一个学期我在一个没人打扫卫生的教室上课,每天当我提前来到这个教室时,不久,一位学生也会来并且打扫教室的卫生。我默默地将这位学生的名字记录在案,在最后的考评中此生得了优,又联系该生班主任,得知这确实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
(三)连续记录学生的座次
大学上课一般是流动教室,学生坐在什么位置一般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而学生对位置前后左右的选择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其他的心理目的。上课态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态度,也是学生对待教师劳动的态度。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一般情况下,一直喜欢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一直坐在前排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对此,我也有一个习惯性的记录,一个学期下来,除了有个别因故变动位置,其他长期坐前排和长期坐后排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基本上和他们的座次成正比。把这样的记录作为考评参考,我想应该有一定的意义。因为一个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喜欢听教师讲课的学生,一定能够汲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和追求。相反,长期坐在后排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学习态度消极,不太尊重教师的劳动,喜欢做小动作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完全不听教师的授课,教师传授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念很难到达此类学生的思想中,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何以提高?
(四)记录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社会实践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育教学的理解,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尤其重要,通过对社会实体性的接触和观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社会实践教育相对课堂教育显得松散,使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在看似形散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出现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作正面的教育外,也可以将此作详细的记录,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是不无道理的。
(五)重视学生平时的作业
平时的作业是教师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育成果的一个观察,它表明这个阶段里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成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的作业无关紧要,只要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这是大学某些科目留给学生的基本印象和惯例。“基础”课是素质课,平时的一言一行皆在教师的考评参照范围内,何况作业。所以,学生平时的作业我都有留底,并将每个学生思想中错误的观念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尽量使每次作业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细心通过作业观察学生思想是否有一定进步,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考评的参考。
(六)关注学生的各种评价
让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参与到期末考评中是我们桂林师专一贯的作法。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可以对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反思,对他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思考并学习。通过这样的一次评价活动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是否是客观的,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我们还会找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尽量通过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行最后的考评,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隐蔽性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考评直观性之间的矛盾。
以上是我在我校“基础”课考评大背景下自己对学生平时考核的一些方法,尽管它不是学生全部思想品质的表现,但它毕竟是客观的,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思想品质。这只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解决“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的一些浅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期待探索更有价值的方法,使学生的考评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最真实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韦冬雪,彭俊桦.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环节的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徐海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标准体系论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3]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