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保理念;规划设计;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8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环保理念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日益密切,在公路设计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公路建设对环境有着很大影响,若不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极可能带来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应当把规划设计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低碳的公路设计理念,打造生态公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1 环保理念及其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提出
1.1 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主要手段包括行政管理、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社会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进行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合理利用资源,寻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全世界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保护环境、保证社会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可持续发展,提出环保理念,强调在各行各业规划建设中融入环保理念,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环保理念在社会建设中的应用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切实践行,是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
1.2 环保理念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提出
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其建设与使用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公路施工与使用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周围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高速公路建设与使用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空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态环境、声音环境等领域。例如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周围植物被破坏,挖运残土、废弃垃圾等随意堆放,造成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为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此外,高速公路施工对周围土体有一定扰动,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巨大。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车辆尾气排放和噪声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建造良好的公路景观,减少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排放等各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打造生态公路。
环保理念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是可持续发展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生态公路的重要方式,符合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是一种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2 环保理念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探讨
环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资源消耗。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自然资源消耗,不是单纯地只考虑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问题,而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上统筹考虑公路设计及其影响,结合公路建设活动情况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公路施工与运营维护方案。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和公路使用等各方面的要求,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采用有效的设计措施,利于生态公路目标的实现。
2.1 设计要求
环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与传统的公路设计有明显的区别,不仅要考虑公路功能、质量等方面要求,更要考虑公路景观设计和资源节约等问题,所投入的精力、物力是传统公路设计无法比拟的。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本着尽职、敬业的精神,对公路工程建设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使公路工程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协调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对高速公路项目本身特点、周边环境、生态、污染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引入的外来植物种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对当地原有植物生存造成威胁,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事前规划设计中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2 设计原则
2.2.1 环保原则。用环保理念指导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遵守环保原则是必然的。在环保原则下,高速公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公路施工与使用对空气、水土、固体、生态景观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路设计方案,达到最大节约、最小占用的效果。同时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要进行环境防治方案的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如生物工程,在高速公路两侧种植绿化植物,尽最大努力保护高速公路周边环境。
2.2.2 因地制宜原则。公路施工对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扰动,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此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破坏性扰动。比如,进行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貌和地质情况,既要选择最短线路,又不能过多地穿越山体,以免增加工程量,为公路施工带来困扰。
2.2.3 经济适用原则。高速公路工程是一项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运营,整个过程中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其中建设材料的花费尤其大。为减少成本支出,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遵守经济适用原则,合理设计公路线路,科学进行组织设计,在满足公路使用寿命和质量要求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建设资金投入。
2.3 设计措施
2.3.1 公路线路规划设计。高速公路的选线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保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符合使用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速公路路线要综合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气温、植被等因素,确保路线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路线应与人口密集地带保持适当距离,避让大的村庄、学校、医院及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合理设置通道,以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交往的需要。
2.3.2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对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进行规划设计时,在保证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断面参数,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高速公路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不与现有的农田灌溉体系发生干扰,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养殖业水体。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填挖平横以减少取土,取土坑位置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可能从荒田或低产田取土,并采取复耕措施或改造成养殖区,做到统筹规划、综合利用。
2.3.3 公路景观设计。高速公路景观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速公路景观进行设计,要采用两项措施:第一,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公路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经常占用很多的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比如,高速公路如果占用了湿地环境,就应当就近建设相应面积的湿地,以免湿地功能受到影响。倘若高速公路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应当通过规划设计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二,充分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绿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要以沿线两侧的可视环境特点为依据,使后期营造的公路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大力进行绿化,植树、植草等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防尘、减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中央分隔带植树还起到防眩功能,对于邻近风景区、度假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的路段,种植隔声绿化林带还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2.3.4 公路安全设计。公路安全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基本立足点,确保交通安全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防撞能力,路基两侧可以采用新型分离式新泽西护栏。在公路两侧,道路绿化可以采用单侧护栏单侧绿植的方式,一方面考虑了公路道路绿化防眩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路容美观需要,很好地减少了高速公路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高速公路质量问题,在规划设计中,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公路路面、路基材料,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路面平整度,以免出现下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创造良好的道路安全条件,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减少资源消耗。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将公路规划设计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有利于打造生态公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应当基于环保理念进行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在搞好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王炳安.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2] 肖莹,宋娟.浅析公路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价值工程,2010,(10).
[3] 吴春来.公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4] 汪源.关于公路规划设计中环境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5] 胡圣能.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公路;路线;规划;设计
公路的施工线路设计是对于公路的整体施工进行逐步规划分析的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环境和施工的控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公路工程整体路基的设计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施工的方案是按照整体施工的情况来进行的,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依据也是公路工程的设计依据,工程整体的施工状况也是工程施工状况的重要保证。通常,把工程整体施工进行分析后,再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整理,最终得出的关于地形地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公路工程线路设计施工的重要准则,把握好这些因素,对路基的控制就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路基的控制是通过工程的相关费用来进行调控的工程,路基设计工程的美观和负荷能力都是通过对路基的控制来实现的。本文在对公路线路设计的规划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影响因素,为了公路线路施工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要求,在文章里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
1 影响路线设计的因素
影响公路工程路线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公路工程的路基是公路工程线路设计的首要阶段,同时也关系着其整体性,是工程的整体施工方案和设计水平的汇总。其次,公路路线设计的线形设计分析是多方面因素结合来考虑的,主要有线路所在的地形地势等因素,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施行需要从这几方面综合考量,从而保证公路施工线路设计的质量。
2 路线设计中的安全控制因素
公路路线设计中,安全控制因素是公路路线设计的主要因素,在规划阶段,公路的线路设计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公路线路的整体走向需要合理的进行规范,从整体上来进行把握。而工程设计的线路和设计方案中人员实施线路的设计业有着不同的要求,线路设计的线形走向和公路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员车辆对公路曲线的控制都是影响公路线形设计安全的因素,所以,公路线路规划设计必须要从整体上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进行公路线路施工安全控制。以下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路线设计中安全控制的因素。
2.1 弯道与直线的交叉事故因素
弯道与直线的较差事故因素是影响安全控制的主要因素,平曲线是直线公路与曲线弯道较差的部分,也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较大。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冲力的原因,导致横向力增大,长时间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中,对车辆的损耗也相应的增加,就必然的增加了公路交通的隐患。曲线公路和普通的公路相比,出现事故的概率也更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公路的曲线设计是尤其要注意的部分,为了减少公路中出现的事故,这方面也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而公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车辆驾驶员的粗心大意造成的,行驶在弯道时,公路交叉口的车辆很容易因为驾驶人员在转弯过程中的疏忽而造成的。对于公路的现状来说,想改变这种问题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除非对公路的线路有所改变,不然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对于弯道表示的认可也不能够明确,转弯过程中,即使没有疏忽,车辆的速度过快或者车辆行驶的速度较快,也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对工程的整体的施工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强工程弯道设计的工序是整个路线设计保障性工作。对于车辆冲击力以及驾驶员的惯性行驶进行分析,最终保证工程最终的行车保障。
2.2 纵坡度的路线因素的影响
在整体的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上由于对路线的整体的设计状况进行分析,将路线的状况进行整体的规整与控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由于是在地区以及坡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公路的整体的纵坡度进行研究,将工程的施工状况进行均衡的调整,对于山区的高发区将减少坡度的控制,在平原与丘陵地区交通地区的事故发生较低的地区的坡度控制以及对于坡度控制较高的地区进行整体的规整,对山区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保证遇到紧急情况时候对于处理山区坡度的角度控制能有所调控,并将对下坡的提示警示牌调整好,避免出现因为突发事件而刹车不灵等情况的发生。
一些驾驶员为了省油,在下坡的时候容易以熄火的进行行驶,在整体的施工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把整体的施工情况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调控最终达到整体的行驶协调性的控制。对一些由于地势问题而无法保证公路施工的状况进行协调,对于直接的弯道或者坡度有一些相应的标志,提前对驾驶员提醒,减少坡角事故,保障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多线条的组合形式的因素
由于安全行车的不同要求,对路基的不同线条的限制都有所控制,由于一些不良路基线条的控制以及对于整体线条的规范性调控,最终才能遏制容易出现高发交通事故因素的发生。在不通过的线路的组合上,对于一些不良线路的控制,或是有些线条的控制,对一些线路的调控情况进行控制,最终在路线的整体规划状况进行分析与规整。还有一些是由于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的形式上,在凸形的竖曲线或者凹形的竖曲线进行相应的控制与分析,保证断背曲线的设计规划,在整体的纵坡面以及坡度的长短角度控制进行统一的协调,达到保证行车安全的目的。
有些线条的整体比较多,在线路的规划上因有利交通行车便捷,在交通的整体的规划上,因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有些多线条出现事故的地方做一些相应的标记,作为提醒驾驶者的相应提醒事宜,保证多线条路段的行车安全。
3 在线形设计中的对策分析
3.1 设置适合的直线长度
为防止存在过长的直线线路的控制,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公路施工的整体线路的偏角控制,在直线过长的情况下,为防止驾驶员的单调乏味,建设与地形相适应的其他标志,减少路线设计的整体规划,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性,提高驾驶员的心情舒适度,最终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
3.2 坡度设置上安全第一
对于影响交通安全事故的纵坡坡长与坡径的控制,加强对整体坡度的控制调整,在比较长坡道上设置隔离带,减少坡道的缓冲速度,加强坡度的整体控制,最终达到减少坡道的行车目的。
设置与水文地质相一致的资料,根据地质条件的整体控制利用纵坡面的控制,减少对水文地址的整体控制,地质灾害,达到控制地质条件的目的。在加强与自然条件相配合的整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注重道路的需求进行整体的控制,使路线的线条舒适、平、纵横的合理性设置,最终达到整体的路线调控工作,达到公路线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
4 结束语
公路路线的设置,进行统一的设置,对于路线设置中的整体控制进行相应的分析,加强对整体因素的控制,保证公路线条设置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整体线条的美感。
参考文献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3
在国际化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浪潮中,传统的乡村特色和悠久的民俗民风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农业公园的发展恰恰是弘扬优秀传统乡村园林的营造理念,将园林艺术与乡村艺术完美结合起来,并创造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景观类型,它兼顾游憩、生活和生态功能。小城镇农业公园的迅速发展,并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公园对于当地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的有力展现。地域特色表达是农业公园建设的首要原则。在农业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当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以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芦柑果林为基础,建设创意性生态农业文化示范村,开展生态旅游。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是咏春拳(白鹤拳)的发源地,借助咏春拳的历史文化,辅以农耕地开发永春拳创意生态农业文化特色村。也可选择当地传统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项目,或在农业公园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延续传统工艺,展现地方特色。这些传统文化的再现,不仅可以增加收益,还可宣传历史文化,让文明得以延续。在贵州省的乡村地带有一处融文化与自然为一体的乡村景观,即在田间种植油菜和小麦,利用2种植物不同的色彩组成奥运五环图案,每环直径约136米,宽约9米。它将传统的农业文化与现代的奥运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冲击力的景观,不仅具有恢弘的气势,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渲染地域精神的有力表达,这一景观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性是农业公园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农业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园区农业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树林、河流、田野等,并在建成区内适当保留自然植被,将人工构建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生态优先原则也要求公园内的游人活动和游人容量在有效的控制之中,以减小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实现自然资源与生态体系的均衡发展,创造既适宜休闲活动,又自然质朴的园区环境。同时,因地制宜也是农业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资源特点,建设过程中赋予的规划内容和模式也就各不相同。生态优先原则要求保护农业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景观不仅能增强生态的稳定性,减弱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也能够增加公园的魅力,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虽然小城镇的土地资源使用相对于大城市较灵活,土地量也更多,但小城镇的土地差别性很大。首先,恰当的选择土地是建设农业公园的基本要求。土质较好的土地适宜于植物与庄稼的生长,以及各类园艺活动的开展;土层较薄的石质土地,适宜于放牧或建设活动场地。同时,生物多样性较好的土地区域,可考虑建设保护区域或保护与游憩相结合进行开发建设。除了土地的本身特性外,小城镇不同区域与城市的位置关系也至关重要。与城市较近的区域,即使土地拥有很高的生产能力,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保护和建设乡村游憩空间。总之,土地的综合、合理应用是小城镇农业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原则目前的观光农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农为主的观光农业,第二类是以旅游为主的观光农业。以农为主的观光农业是一种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并有效保护乡村自然文化景观的高效推广示范农业开发形式。城郊观光农业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活动空间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无论哪类观光农业,都可以销售大量的农产品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广成熟的技术和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景观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这为城镇及乡村带来很大的利润,是应该探索和推广的新形式。
整体性美学原则
在追求农业公园景观多样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农业公园景观的整体性。一方面公园要与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相融合,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要相互联系与协调,无论是形式、材料,还是外观等要有所呼应,形成公园的整体风格,突出特色。人们从农业公园中获得的审美情趣是实现游人与公园的协调发展的关键。农田斑块、防护林网、水系廊道等不仅是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过程,也是人们活动美感的重要元素。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规划设计;公园绿化;功能特点;道路; 原则
0 前言
园路的规划设计,是整个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园林绿化带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园路是连接景观,分段隔离绿地的纽带,它贯穿于园林各景区的景点之间,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园路规划原则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面积有限的绿化地中,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这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园路的尺度和密度。园路可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在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可设过路亭、坐凳、椅子等,在园路外延边界设置小广场等,这样宽狭变化,曲直相济,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人流密度客观上反映出路的需求度,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则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和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需要设计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1]。
2 园路功能与特点
2.1 功能分区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 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 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3 园路的布局与类型
园路的布局一定要统一考虑,首先园路要舒适,功能与美观要兼顾,景点分布、构思、尺度、节点要遵循协调变化统一的美学原则来规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3.1 主要园路
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2]。
3.2 次要园路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3.3 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还有很多变形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磴道等。
3.4 园路路口
路口要设计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岔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台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则式的地形进行设计。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过绿地;锐角部分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圆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3]。
4 园路的综合要素
4.1园路与植物
园路的绿化效果取决于植物的合理搭配,植物选择应该注重树种的姿态美、色彩美,枝叶可赏性要强,种植要灵活掌握。较宽的路若要体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树种可选择一些具有遮阴功能阔叶树沿着路两旁栽植,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建成独特的景观。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强调,比如种植大量的时令花卉,对渲染园景效果很好,既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创造出了亲切宜人的优美环境。园路的交叉路口,应植以耐修剪的矮灌木,以免影响游人的视线。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树坛等。或选择一些匍匐植物、宿根花卉、地被植物结合点石、花钵点缀其间,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4.2 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筑交接。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起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
常见的园路与建筑采用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路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向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段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圆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4.3 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面为中心,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4]。
4.4 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既能疏导交通,又能起到美观的作用。
5 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5]
①现代园林中,避免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改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地堆成“馒头”,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②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合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③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某些规划设计中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④个别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⑤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圆形花坛相切分布、在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于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⑥植物之间的组合缺少颜色、层次的搭配及图案变化,有些园路的乔木、灌木、花草都未经修剪和精心配置,景观显得零乱,树种单调,缺乏地方特色。
6 结束语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新思路
在宜居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很多方面上来讲,我国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一个城市是否符合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质量的好坏,公共空间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上交流以及身体上的放松,所以在当前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中,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着宜居城市的建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对空间的舒适度需求,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本文重点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并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让公共空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构建宜居城市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相关城市规划工作者正确对城市公共空间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并且充分的发挥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让人们过上更加舒适以及令人满意的生活。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崭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建立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相适应,所以必须要正视起当前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构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新生活。
2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情况下,空间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区政府负责管理的,由区政府具体的规划空间以及进行维护与管理,但是不同的区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区政府的发展较好,所以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多,而有些区政府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不同区域在建设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情形也就各不相同,这也是造成城市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想要解决公共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就需要处理好这一情况。
其次,从等级分布的角度来看,我国城市空间在分布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通常情况下,小型公共空间主要是位于邻里间的,中型公共空间主要是在社区中形成的,而大型的公共空间则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发展而言的,而想要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这时候公共空间就应该发挥其作用了,如果缺少了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那么城市的形象也就无法进一步的展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是为了能够让市民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有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满足服务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宜居性的公共空间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方面的建设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在传统领域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主要局限在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反而忽视了对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或者是过分重视大型的公共空间,在中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中却不尽人意,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势必会对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阻碍了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
3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新思路建议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应该运用崭新的思路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构建起这样一个舒适、宜居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体系,不仅要满足区域性的空间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广阔的城市空间需要,保证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发展与建设,这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所以需要对传统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的思路进行转变,引入社会资本,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过程中的例子,从空间的不同作用入手,构建出具有不同建设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均由政府统一出面指导,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吸引资金,以便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为人们的宜居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私有公共空间制定公共正常进行引导和规范。在城市公共产品建设中促进社会资本投人公共政策引导是其主要途径。为建设宜居城市和构建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提供保障,就必须建立适应的政策机制来对私有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引导。一是要λ接泄共空间制定激励性政策来引导规划建设。市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性措施鼓励私人资本投人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变“消极的控制”为“积极的引导”。市政府应该对激励性政策进行完善,使激励性政策的使用对象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转移开发权、奖励容积率等手段引导投人到建设中小型公共空间中,从而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对私有公共空间通过细化激励性政策来规范规划建设。首先对于公平与效率激励性政策必须要兼顾,保证私人开发商通过私有公共空间获得利润是实现激励性政策的前提,但是又要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市政府要选择合适的奖励额度来实现政府、公众和投资者的利益最优化。再者,激励性政策要细分内容,对不同的私有公共空间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及投资者或者怎样的奖励额度等都要规定明确。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激励性政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除了上述的建议以外,还应该重视起对私有空间的管理,使其能够恰当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才能更快的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重点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思路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在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推动城市建设的脚步,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公路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流量增加,这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将城市空间划分成众多的区域。如果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被破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一、城市道路交通定义
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经过人工修筑、整理之后可供行人、车辆通行的一种带状的构造物。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我国现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城市发展中各种不合理、不规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是造成了各种社会安全事故,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规划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城市道路现状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长度、宽度经人工修筑,可供人、车通行的带状构筑物。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镇)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快捷、安全、高效地运转,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在大城市中大量聚集,以及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因此,城市交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法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 条。若此时仍不能满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20 世纪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推行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现如今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由过去以大车、公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型车、私家车为主。《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引用《规范》定为3.5m~3.75m,这无疑是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造成车道不宽不窄、造成车流并道、拥挤,影响城市交通正常秩序。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细化机动车道(小车道、大车道、公交车道),建议:一般城市道路(快速路除外),大车道(混行车道)宽度宜为3.5m~3.75m,小汽车道宜为3.0m,路缘带宽度缩为0.25m;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可能出现多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双向4车道干路,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5m;双向6~8 车道干路的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25m;支路因强调可达性,对车速要求不高,机动车车道宽度宜为3.25m;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宽度宜为3.0m,最小可为2.5m。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 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在分隔带设计中,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城区的仅划标线。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6、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交通布局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维护着我国城市公共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与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