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学模板;模板化;经验积淀;知识传承;教育标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N].2004.4.8.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创新;实践性;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独立学院也要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几方面进行改革,有意识地加强创新素质教育,使学生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一、全面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旧有的教育体制、教学管理及许多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已不再适应社会的

发展和需要了,社会需要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既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并且势在必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特点,也正是这个特殊性,决定了艺术设计教学与文理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性。

2.设计创新教育的内涵

那么,究竟何谓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既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3.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

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

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设计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定制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还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

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2.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

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

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

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社会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体现。因此,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

课题。

1.建构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设计基础学科之间的选择与设定,技能体现出各个专业的差异性,又能反映出各个专业的交叉点与联系性。

比如,对于三大构成的学习,它们是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

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基础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等,但是不同专业授课的侧重点和布置的作业都不一样,视觉专业侧重形象之间的构成与表达,人物更侧重于色彩搭配的学习。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事物,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材料工

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例如,我们的展览展示课程,除了让学生构思设计方案,表达设计方案之外,更要了解市场,了解材料,学会做出工程预算,并且做出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它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控制能力、空间把握能力和执行能力。

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凸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①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②要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辨析能力。这样,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

(2)引导式教学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

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

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毕业论文创新模式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四年理论水平的体现,为了以防学生论文

陷入假大空的境地,我们要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有感而发,把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到毕业论文里。这样的毕业论文模式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

与技能的综合把握;二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

3.重视商业实践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要以模拟命题的方法和寻找实际商业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测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也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从而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

4.重视展示形式的创新

毕业设计和毕业展览是每一所毕业院校每一年都要经历的一场视觉盛宴,我校把毕业设计分为动态展览和静态展览。静态展览是有展台的常规展览,动态展览是有真人演示的T台秀,它考查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造型、服装、化妆、演示、舞台设计等等的综合能力。动态展览比静态展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影响力和延展性都很强。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注: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科研课题。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实践

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1][2]中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就是强调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实现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3][4][5]。

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时习惯按照课本就知识点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按照教师的演示和给定步骤完成任务时比较容易,而真正给学生综合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作品时很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安康学院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问题解决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一、“任务驱动”简介

“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6]。“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它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边学边做完成任务,总结规律、技巧,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任务。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实践

1.知识点的任务转化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安康学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一些具体的任务当中,通过具体任务的解决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就Office 2003而言,可以实现知识点的以下任务转化。

(1)Word 2003文字处理

任务1:制作求职简历。涉及的知识点为字符和段落的格式化、表格的制作、制表位、页面边框和打印。

任务2:制作宣传单。涉及的知识点为页面入图形、插入和编辑艺术字、文本框、项目符合和编号。

任务3:制作毕业论文。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档属性、样式、节、页眉和页脚、修订和批注和目录。

任务4:快速批量打印信封。涉及的知识点为文本框和邮件合并。

(2)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

任务1:制作智能型通讯录。涉及的知识点为窗口的认识、单元格格式化、批注、视图管理、密码设置和工作簿的。

任务2: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冻结窗口、函数的使用、数组公式的使用、VBA编程和图表。

任务3:销售记录管理与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为数据清单、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

任务4:员工工资管理。涉及的知识点为TODAY、YRAR、SUMIF等函数,以及VLOOKUP、IF等函数的嵌套。

(3)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

任务:制作毕业论文答辩报告。涉及的知识点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占位符、幻灯片版式、模板、配色方案、超链接和动画效果。

2.教学实践

(1)提出任务

以上述“Word 2003文字处理”一章为例,设计了一个“制作求职简历”的任务:“找工作,是竞争什么?简历是招聘单位了解你的第一扇窗口,因此通过简历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假设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结合自身情况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这个任务与每个学生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大家毕业后都要面临求职,都需要用到求职简历,所以当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任务提出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完成所给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分析任务

通过对个人简历的构成进行分析,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

第一,个人简历的制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个人简历中包括的信息是不同的,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清晰、整洁并且有条理。

第二,自荐书的制作。根据自荐书的内容对页面进行调整,使页面的布局合理,不要太紧凑也不要太分散。

第三,封面的制作。第一页设计求职简历的封面,要尽量让封面美观,可以插入图片或用艺术字进行点缀。

(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结合上述对任务的分析,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出完成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制作自荐书,输入内容并进行排版。

第二步,制作“个人简历”表格,并设置相应的单元格属性。

第三步,制作求职简历的封面页,插入图片并用制表符来对齐封面的文字。

第四步,在“求职简历”的自荐书页中添加页面边框。

第五步,对“求职简历”进行打印预览,确定后打印。

(4)总结任务

总结任务阶段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任务的总结可以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以及提升和应用迁移,等等。在个人求职简历制作这个任务时,主要涉及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图片的处理,表格的制作和文档的分节,以及制表位的使用。这个任务除了对学生在运用上述知识点解决类似求职简历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对文字处理中版面设计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版面进行设计时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学生应多观察各种出版物的版面风格,以便设计出更多实用性的文档。

三、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从重视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4]钱字华.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岗位;人才;课程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52-02

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衔接,出现结构性错位。因此,如何培养企业用得上、适应快的毕业生,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的理念。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快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步伐。根据《宁波大红鹰学院2011年—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学院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学院明确的发展规划,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一)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需要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

笔者对中国宁波人才网(http://.cn/index.htm)、258人才银行(http:///)、前程无忧(http://)等相关人才网站对宁波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进行了分析。网站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美工、网络程序员、网店美工、网络运营专员等。企业对于相关岗位的人员一般要求如下:学历最好是专科及以上,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岗位不同,因此,各企业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样,但是,企业普遍希望学生具备网站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而对于学生的职业态度,企业强调要有良好的组织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工作上积极主动,细致专注,并能承受工作压力。

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电子商务类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人员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网站建设相关流程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特长,如美工设计、程序设计等,需要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则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对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工作流程比较熟悉,能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且,随着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于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二)具体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不同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如网页设计/美工,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网站项目的整体版式、风格设计能力,精通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美工软件,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以及良好的创意构思能力,对色彩敏感,具有把握不同风格页面的良好能力;网络程序员,要求学生熟悉PHP、ASP、VB、C#语言编程,并掌握其中一种开发语言进行网站的后台功能开发,熟悉SQL、Access等数据库操作,具备项目程序开发经验,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敢于接受挑战和承受压力,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网店美工,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处理网店产品图片,宝贝上架,宝贝标题设定,以及对网店进行装修(包括图片设计与代码制作)和日常维护,同时,还要兼顾网站的销售业务;网络运营专员则主要从事网站编辑、网站策划、客服等,负责网站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客户咨询,跟踪和策划重点时事专题网站的推广,软文的撰写和编辑,审核有关的内容及内容管理;擅长网站运营数据分析、总结,并以用户为核心提供实用内容。

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岗位的需要。而对于学生来说,明确的职业目标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二)设计课程方案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原先的课程体系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独立,学生不能理解课程与岗位技能的关联性,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由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分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职业能力割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使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每门课程所要求的能力,也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内容变化日新月异。该课程内容知识面广,概念多,教学涉及人数多,学生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差别大。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在现今社会中,人们把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及其应用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院各级相关处领导及教师将这门课列入了专题进行研究,并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对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一)改革思路是目标的先导

计算机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技能教育,这主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时计算机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打好基础,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地使用计算机开展各种业务的习惯;另一方面,它是一种专业教育,这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时计算机是一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和开发,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变化,适应变化,融入其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不论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均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在其教学内容即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根据职业学院的管理模式,计算机信息教研组承担了全院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教授教学内容的时间是一学期。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计算机信息教研组制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为各专业后续课程服务;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改革总体思路是:确定“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培养方向,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体系。倡导一张文凭多本技术证书的“一凭多证”的学习取向,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开展在计算机学科基础平台上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例如,设立财务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维护、办公自动化及其应用软件开发、图形图像处理等学科专业方向模块,为培养具有高新技术的新时期复合性人才提供一个架构实际需求知识的教学平台。

(二)培养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首先,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素质应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具备较宽的计算机知识面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二是具备快速接受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与评判能力;三是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教育学生学习,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寓教育培养于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上,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的。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生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任务合作化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作为一个不断追求的长远目标。

再次,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信息技术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直接目标。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有以下特点:

1.会利用资源学习;

2.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4.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改革目标确定,就必须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实现。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计算机信息教研组采用了划分专业类别、改革教学方法、编写合适教材等措施来实现改革目标。

(一)面向专业的分类教学

课程的目标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贴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多元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公共模块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特色要求,设置课堂教学。例如,会计类、工程类的专业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测重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和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又如,艺术类、建装类专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及掌握获取专业软件的途径。计算机技术培养的能力主要有四种:数据库管理能力、网站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图形图像软件处理能力。

(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推行:⑴“任务驱动”讲授法,即“提出创作任务介绍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思路讲解演示技巧和总结规律”。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接着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例如,可以用FrontPage制作个人网页,用Word设计班级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演讲稿,等等。⑵“启发式”教学法。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模板,动态的文字效果、精心装扮的版式、动画及声音优美的演示文稿,上课时让学生欣赏“垂涎”一番,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在教学手段使用上,一方面,大量采用多媒体授课;另一方面,使用网络平台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教师把所有章节都做了多媒体课件,讲课后就放在局域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或下载,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用E-mail或QQ等方式与教师联络,实行互动式教学。

(三)结合自主研发的练习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原创性地设计了课程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是通过完整的例子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或者安排一些技巧性的实验,并通过测试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和自主性的实验作业。上机操作练习中除教师的指导外,测试平台提供了任务解决的实时自我评价、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和个性化的自适应建议。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新颖性、综合性。能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例操作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践表明,更多的学生会在课外时间里去探索更多任务的解决方案,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编写适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材

教材的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新内容。根据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点,任课教师自己编写计算机基础教材。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由教研组长担任主编和其他教师参编了《任务引领办公自动化应用教程》,适合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并编写《计算机一级考试实验指导书》作为教材的配套使用。

(五)开设公共选修课

根据《免修考试纲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参加学院组织的免修考试,考试达到免修成绩的学生给予免修。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多媒体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应用”等选修课。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还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学习掌握新软件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专业学习的工具,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专业,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也掌握了一门技术为专业服务。

(六)举办竞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在一定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竞赛,让一些学生有一个奋斗的目标,鼓励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英文录入速度竞赛,设计的图文混排、幻灯片展示等,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改革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采用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上机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作业及竞赛与等级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一)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要考察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作用。理论题、操作题均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命题,考前首先组织教师编写模拟试题集,并采用学院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既公平合理又实现了教考分离。并开发网上考试系统,在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每位考生拿到不同试题,测试时间结束后由系统自动收卷,自动评分。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才是真正的检验和评价。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中,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

(二)平时成绩

平时补充一些笔试成绩与上机成绩,笔试成绩侧重于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技术,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课堂表现(理论课与上机操作课)、到课情况、平时上机操作成绩等。实行百分制,技能测试占50%,笔试占20%,上机操作题占30%。其中笔试和技能测试坚持无纸化考试,作业操作题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并使用上机操作练习系统“信息技术开放式考试评价练习系统”,实现“出题自动成卷自动阅卷评分知识点分析”一体化。训练的重心要放在学生上机时的操作能力上,要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综合作业

作业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根据作业的要求和贴近专业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套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独立解决一个完整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发挥所学的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讲解Word时,要求学生编辑排版一个“毕业论文的制作”文件或设置一份海报,进行动态的文字效果及插入图片处理即“图文混排”;在上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等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并能连续播放的精致美观的幻灯片;在上FrontPage时,制作一份个人主页。要求设置网页的布局要设定目标框架,制作交互式表单,表格及字幕、悬停按钮等特殊效果的使用;编辑网页时要巧妙地设置背景图、处理图片、使用超链接并绘制热点等。并根据实际操作的水平给分,凡是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可允许补做。

(四)考试成绩与竞赛、等级成绩相结合

为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制定考试成绩与竞赛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凡是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根据获奖等级不同,在本学期的成绩中加上相应的平时分。另外,已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可视为该学生这门课程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免考并单独记入期末成绩,以“等级考试”代替“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考试比较适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进而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许多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值得大家进一步在实践中去探索,在研究中去创新,在创新中去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