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小型水电站;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54-02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1]。《水电站》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都很强。高职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路对《水电站》课程进行改革,把教学重点从水电站的设计转变为施工管理,并选取浙江省内典型的中小水电站工程作为项目载体,设置多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水电站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能力本位的职业教学思想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系统)受到各国教育家的赞赏和肯定。能力本位职业教育(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简称为CBVE),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和培养实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详见表1[2]。
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教学理念,在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定位与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条件的改革。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水电站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分析
我院水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是为浙江区域经济服务,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侧重于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并按照学科本位思想进行系统性与完整性组织教学,没有强调对学生“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做一个全新的调整,实现知识与工作实践、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在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在中小型水电站施工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水力机械和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知识,具备中小型水电站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以中小型水电站的施工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通过对原有的《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选取浙江省内已建或在建的中小水电站工程典型案例为项目载体,设置学习型工作任务。设计2个学习模块,包含1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2。
(三)教学方法手段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程尝试以案例式为主组织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课件,并结合实物模型、三维数字模型、工程图片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制作PPT进行工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一组提出问题,其他组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课程的重点内容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条件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并利用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3)。学生在一年级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组织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常见、典型的水电站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拍摄图片和录像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资料。这样,在二年级学习《水电站》这门课时,可以把校内外实习基地拍摄的图片和录像用于教学过程中。
近年来,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组织专任教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改革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通过国内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生产性项目等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化“双师”素质建设。目前,本课程有专任教师有5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有4人,占专任教师的80% ,还聘请2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具备“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五)教学组织
1、步骤一:复习引入(5分钟)
(1)复习提问:有压引水式水电站(卧式机组厂房-反击式)厂房施工步骤及方法?
(2)引入新课——以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
思考:河床式水电站定义和特点?
2、步骤二:讲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读图方法(35分钟)
实例讲解——【课件+三维实体图】
(1)概括了解。讲解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组成及作用。分析视图,建立图与物的关系。
(2)进行形体分析。
(3)综合想象出整体。
(4)出示三维实体,从不同角度对应视图观察。
3、步骤三:讲解河床式水电站(立式机组厂房)的施工方法和步骤(40分钟)
4、步骤四: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辅导(60分钟)
5、步骤五:教师分析和总结(20分钟),厂房施工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并总结,布置作业
(六)课程考核
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设计实训等方面,考核成绩由过程考核(50%)、工程图的识读绘制(30%)和综合面试(20%)三大部分组成。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水电厂 无人值班 监控系统 研究
我国90年代以前设计修建的水电厂基本上建立在多人值班的基础上,这些修建的水电厂较显著的特征是用人众多、管理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低、监控分散,整体效果不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给电力工业中智能监督管理带来了惊喜的收获,其越来越广泛地在电力工业中应用,这些智能化的自动监控系统,为电力工业建立了综合自动化的管理规模,智能自动化的监控程度提高,使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不断完善,更加稳固和安全;随着这些智能化、自动化的高科技产物的出现,水电厂逐渐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目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促进了企业更加高效、快速发展。本文以一个老水电厂为例,对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与计算机监控的关系做了简要探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和帮助。
1 水电厂无人值班对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1.1 水电厂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实现其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物质条件和智能化操控
那么,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就要满足其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化操控条件。笔者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和研究,结合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职守的基础条件需要,总结出了利用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班、少人职守需具备的基础条件。
监控系统的基础要完善。自动化元件应正确可靠地工作,覆盖电厂生产过程所有必须的控制点和监视点。
(1)用于测量模拟量的元件的准确性、精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2)用于检测设备状态的元件要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出精确无误的结果;
(3)用于执行控制命令的元件需要正确规范的动作基础,避免动作不到位、拒动、误动等对整个监控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1.2 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自动智能监控技术必须要达到一定标准和规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无人值班的工作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创新发展,我国计算机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已上升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水电厂无人值班对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为了确保监控技术的安全可靠性,除了给监控系统配备可靠的硬件设备和较完备的软件系统外,还应考虑到监控的系统的安装和技术支持的有效性、合理性。
(1)在网络配置上需要采用全双网的形式。其次。为了防止和避免出现信号丢失现象的发生,应将plc直接上网选用高性能的plc;现地lcu和网络交换机采用光纤介质直接相连,以减少和避免中间环节和电磁场干扰。
(2)监控系统和其他系统需要共享资源时,为了防止和避免“病毒”的侵袭,应在软硬件上做好隔离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3)控制回路的设计要完善,尤其是对事故回路数据的判断要准确,确保在事故情况可靠、准确性动作。
(4)故障信号定位要准确,报警显示要醒目。为了减少梯掉人员由于视觉疲劳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应将正常的变位信号与不正常的变位信号分开处理,最好是报警窗内不要有正常的变为信号显示,在历史数据库中不要存储。
(5)为了方便梯调人员汇总当值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其准确可靠性,监控系统应具备信号筛选和查找功能。
(6)各类报表要完备,为了确保报表内容的可靠性,报表内容要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将采集不准确的量,包括非电量等,应避免在报表中出现,
(7)监控系统除了具备常规的应用软件外,还应具备实用的智能化功能,来控制整个监控系统大量的信息变化,代替梯调人员繁重的监盘工作,为梯调人员减轻负担,也提高了监控的准确性。根据梯调人员情况,在机组停机令下达油开关跳开后,过了一段时间若导叶全关接点未接通,就应退出告警信号“停机过程异常”,以避免由于机组不会自动加闸导致长时间低转速运转。
2 对计算机监控与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认识
目前的自动化智能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由较多智能化、自动化元件组成的一个较完备的高端智能自动化综合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控制、通信及机电一体等的组成,加快了水电厂无人值班的无人化程度发展步伐,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1)要克服完美主义观念,思想要不断更新,顺应着时展的步伐,支持创新,珍惜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平衡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地位关系,不要以完美主义对新设备苛刻要求。
(2)观念要转变,不要因为安全设施运行的逐渐完善而放松警惕。旧观念支持“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固然重要,但电力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追求效益,以效益为中心,重视改革发展,将安全固定在企业工作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实行,端正管理观念,积极创新,同中求异,这是现阶段企业管理的新观念,也是时展的重要形式表现。只有将安全与效益完美契合,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健康、完善化发展。
(3)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制度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的运行,尤其是不适应运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电力市场经济走向,因此,需要对旧的管理观念和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系统性的修改和完善,不断创新改革,以良好的顺应时展的状态卓越运行。
3 结语
随着科技信息社会的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水电厂无人值班逐渐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广和实行,使得水市的生产和管理面临了新的挑战,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能监控系统除了具备常规的应用软件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才能够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提高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监控系统的工作质量。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元器件的水平都在不断地呈上升趋势延伸和发展,昭示着一个更完美的、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给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方辉钦,施冲,朱辰,庞敏,彭永,吴正义.水电厂无人值班与监控系统改造[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01:1-5+10.
[2]金永琪.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训平台的建设和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5,10:26-29+31.
[3]刘刚,杨迪.水电厂运行值班风险分析及其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21.
作者简介
张万文(1972-),甘肃省人。大学专科学历。现在供职于新疆新华波波那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3
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探索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思路,总结了“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色。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2电力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突破方向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大量发电、输电、配电和控制设备组成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重要性、快速性、同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力行业的发电、输电、供电、配电、用电完全同步、影响面广、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特点,对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与水平有较高要求,电力系统企业概不接受学生在电力生产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学生所谓到电力企业实习,实际上只能看、不能动,根本无法参与实际操控,往往最终演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完全不可能在电力生产的真实环境中开展综合实训,这一点与各种制造类或设计类专业完全不同。近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逐步强化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但由于场地、经费以及技术的限制,多数学校倾向于采取纯软件的仿真培训系统,或者是分散的单个操作实训装置,学生难以熟悉电力行业全环节的生产过程,缺乏在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操作训练。如何在电力企业的真实系统设备装置上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电力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开办有电力类专业的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但仍缺乏与企业情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场地,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地要求。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要克服无法在电力企业进行岗位操作培训的弊端,亟须探索在校内建设一个具有电力行业完整生产过程、真实职场氛围、真实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以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企业实际生产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与运行
3.1总体思路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的改革思想,依托2011~2015年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所获的软硬件支持,校政企联动,整合资源,采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南方电网标准与规范要求,改扩建原有功能较单一的电力技术实训场所,在校内设计建成了包括电力系统发供电企业“运行、检修、试验”的三种工作模式的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所有实训设备均为电力企业生产的真实、先进的设备来源于合作企业捐赠、学院自筹资金、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购置、毕业校友捐赠等。对综合实训基地展开综合应用形成教学工厂,以突破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瓶颈。
3.2建设方法与成果
在实训基地建设期间,通过聘请企业专家顾问,项目组成员反复深入电力企业调研,与企业的实践专家讨论企业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平台,编制出具有行业特色课程并予以实施,形成实训基地功能综合化、实训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化浑然一体的建设模式,最终建成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于一体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该教学工厂的电力实训平台就是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及电力调度的全环节多功能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含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工业网络与电气控制实训室、全物理仿真发电厂、220kV物理仿真变电站变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实训室、电力仿真中心、电力营销实训室、电力设备检修实训车间、高压输电线路测量与巡线实训场、高压试验车间、保护装置调试车间、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技术应用实训室、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实验及实训室、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52个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米,设备数量达17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实训平整支持了基于“校企一体,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该教学工厂具有“工厂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工厂设备与企业设备一致,工厂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致,工厂课程与企业需求一体”的形式特征,利于加强和提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由此突破了电力行业实践性教学条件的瓶颈,满足了培养专业服务产业的电力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以此教学工厂作为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与广西电网下属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技术革新及项目研发、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建教学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每年培训电力企业员工达1000余人次以上。
3.3电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主要是在对广西区内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的发电企业、电网及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及其它工矿企业,如大唐集团平班电站、广西电网武鸣供电公司、广西恒都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湛江)、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检修与试验等主要就业岗位群。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了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及所对应的岗位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提炼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见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标准中,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描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项目载体的实施需要,设计了教学项目,如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的步骤等。
3.4运行特色
(1)利用教学工厂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创设专业认知体验课程、基于精益“5S”管理的实训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从电工基础技能培训到电气运行、线路巡视和维护、设备检修、高低压开关柜检修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及电力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课程中,按照电力企业文化管理、岗位要素知识,开发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技能课程,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实现电力企业职业素质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强化。(2)教学工厂集成了大量前沿IT技术以提升教学与实训效果,依托电力综合技术实训基地和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与某水电站和某县级电力公司的网络互联,两类电力生产现场监控视频和运行状态数据均能实时传送到电力实训基地电力调度实训室,实现课堂直通电力企业生产现场。与重庆新世纪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开发混合仿真软件,使教学工厂能够更全面模拟真实生产过程。(3)电力综合实训基地具有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集合校外多方资源,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境,给学生营造身临职场的职业氛围,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以往只有在工地或生产现场才能完成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实施现场教学、共同评价学生能力,并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从建设到运行至今近五年时间,创设了大量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运行工况、真实生产安装的教学现场,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轮换等促进团队协作、班前会班后会、真实操作等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诸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难题,为同类学校开展教改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虚秀维.教学工厂模式与工学结合模式对比[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7-18.
[2]王振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下的课程模式及其引鉴[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9.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4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的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将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学会共存”,进一步瞄准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的渠道。从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可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点,即”增自信、探机制、抓机遇”。
首先,要树立起“世界水平”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说“中国特色”是我们历来一贯十分强调的话,那么“世界水平”的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则是首次提出。但笔者发现,不少职业教育界业内人士似乎对此缺乏足够的底气,他们觉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甚远,短短几年内就要求达到“世界水平”能行吗?甚至有人私下里嘀咕说,这种提法是否有在职业教育领域“放卫星”之嫌。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要达到“世界水平”是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应当充满信心。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我们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实上,我们的“中国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体现出了“世界水平”,如单从“穷国办大教育”这个角度来看,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我们这样的水平?我们所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仅此而言即取得了举世瞩目和公认的非凡成就。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所评价的:“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有效地增加了青年人的就业机会,更为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当然就2020年的发展目标而言,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世界第一规模的已有基础,必须通过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来进一步加大“引入”和“输出”的力度,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逐步做到与国际接轨的“世界水平”,这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次,要探索建立“引入”的新机制。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国外经典模式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早已有过多年的实践,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BTEC、澳大利亚的TAFE等等我们都耳熟能详。而在当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学习与借鉴的重点已不再是单纯引入发达国家的模式和经验,而是有针对性地聚焦我国现实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现代化理念、标准、资源的系统“引入”来推进自身的改革。比如,在加大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引进力度方面,在职业院校增加国外优秀教师、跨国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的比例方面,在将国际化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方面,能否形成有效的机制,这是衡量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否达到“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理想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国情,职业学校办学如何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入”推进改革,江苏举办的“职教名校俱乐部校长论坛”针对这一难点问题就曾有过比较深入的探讨交流。南京金陵中专结合他们开展中外校企合作的实践,从资源互联课程相通、管理互联考核相通、教师互联教学相通、路径互联学习相通四个方面总结了校企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的良性运营,积极探寻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三位一体”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机制,特别是建立了明确且具体的政府政策经费组织保障;张家港中专将其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整个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样板区;常州武进中专以“胡格教学模式”项目实践推进能力、课程、方法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转型;南京玄武中专通过缔交国际友好学校、创设国际化交流氛围等举措尝试打通国际化办学之路,都是在系统“引入”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制。如果我们的改革不能够形成有效机制的话,那么任何“引入”的好东西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最后,要努力把握“输出”的新机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要优化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在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近年来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来看,不少高职院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机遇,在“输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方面,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高职教育“输出”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同时探索高职院校到国外和境外办学、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拓展中国援外培训项目,为发展中国家服务,通过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海外培训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和培训平台,紧密结合技术技能硬实力而有效“输出”文化软实力。
水电站实训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学院引入了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应当是高职院校全部教育教学问题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两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内涵边界不清晰,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育工作者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迷茫、观望和无所适从。社会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现实。因此,在实践中只能采用撒“大网”的方式,面面俱到,使得职业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结果收效不好,挫伤了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又出现了另一个倾向——撒手不管,“素质教育是个筐,框里可装可不装”,人们把素质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显然,这种做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背道而驰。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主要以“德、能”为主导,有94.9%的调查对象认为,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注重实际能力,90.3%的调查对象认为注重品德。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学历三个因素上。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社会经验,动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几个方面。调查对象选择的比例分别是66.0%,65.8%,64.9%,63.4%和63.3%,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不相匹配。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能”主要是实践的技术技能,“德”主要是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等。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德”——即职业素质的要求,2009年2月,学院引入“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教学环节。
将“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其本质是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一是使学生能做到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习惯,二是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让他们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二、职业化培训的实践
1.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引入现场“5s”管理
学生职业化培训的精髓就是将“5s”理念充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5s”即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因为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为“s”,故称为5s。它起源于日本,近年来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盛行,它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最终提升人的品质。
首先,学生一进校,就要求学生对寝室、教室的物品进行整理,辨别哪些东西需要保留、哪些东西必须丢弃;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寝室日常物品的摆放位置,确定最科学、最合理的摆放方案,即完成整顿。在清扫阶段,按照各班的实际要求和“5s”的标准,对所在寝室和教室进行彻底的清扫,并建立打扫细则。在打扫的基础上每天利用科学的、省力的方式进行清洁并随时保持,让寝室、教室一直处于明亮、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把寝室、教室的做法全部移植到实训室、实习车间。素养是“5s”的最高目标,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养成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形成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工作中的规范规程意识,最终通过人的内化,提升人的品质。
2.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物品、设备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运用工效学的原理,通过调整物品的放置位置,做到取用方便,一目了然,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往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生活、生产现场有序化、文明化,进而提高人的品质。
学院在定置管理方面作了以下工作:在学生寝室,制定了门的顺时针、逆时针推拉标识,电灯开关、风扇控制开关,清洁用具放置处,毛巾、脸盆放置处,漱口杯,牙膏、牙刷放置处,香皂、洗面奶放置处,洗发水放置处,洗涤用品放置处,水桶放置处,鞋子放置处,电源插座等明显的标识,让学生按照所贴标示进行摆放,使杂乱、无从整理的寝室变得干净、明亮、整齐,并且把物品的主人是谁也都标示得清请楚楚。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1)让其他人进入寝室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寝室物品的格局,并迅速的找到所需物品。2)有利于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在教室除了对电灯、风扇标示了具体控制开关外,还用黄色胶布将座椅的摆放位置进行固定,让学生座椅摆放整齐有序,不管从教室的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见座椅行列分明。每间教室的前面张贴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大大的词组,让学生身在教室也能感觉到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标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实训室,实习车间,设备、工具、图纸、标准、相关资料按规定的位置有序摆放,存取方便,各种标识牌美观齐全,各种标线色泽分明,工作区、学习区一目了然,与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理念相一致,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化情景,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软实力的支持,实现了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双重功效。
3.教室与实习车间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通过看板让学生们了解班级状况,小组情况,营造竞争氛围,形成有形或无形的学习、工作压力与动力,有利于班级工作与学习的推进;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学到他人好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改善成果,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学生看板分为两种:一种是团队看板,另一种是班级看板。团队看板是由该队学生自己通过制图软件制作而成,该看板要每月定期更换,主要展示该队学生培训成果和风貌。班级看板包括班级职业化培训管理制度,每周国家、学院的重大要闻,学习园地,本期进程表,本期课程表,还有每周考评与每周评选出的团队之星照片和评选理由。通过这种班级看板规范张贴,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促使后进的学生积极跟进。
4.学习型团队管理班级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进行管理,每个团队由8~10名学生组成,组建团队时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自主选举队长和制定队名、队歌、队训和共同愿景。
列队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训练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学生们严格按照职业化培训的作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行进,在行进途中要求学生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同时,每天进行3次团队展示,团队展示时要求学生们声音洪亮,朝气蓬勃,展示学生们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并形成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5.每日的“good and new”活动
每日的晚自习,学生们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教室开展“good and new”活动。每天晚上派出一个队的学生逐一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内容涵盖自己当天开心的事、新见闻,新思考,然后由班长进行总的点评,并在当天晚上由所有班干部一起评选出当晚的“good and new”明星,并在看板上公开表扬。开展“good and new”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大家每天多想开心的事,忘掉烦恼,培养阳光心态;通过讲述一天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每天上台脱稿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胆识,培养自信心。
另外,利用周末时间,由班上的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实施班级活动,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深度会谈,强化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每一次活动都要写计划和活动后的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并通过总结,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职业化培训的效果
学院职业化培训从2009年2月开始在水动专业试点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年头,走出了一条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后,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班风、学风明显改善,敢于吃苦,勇于担当。水动092班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一年后,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形式管理班级,班风、学风明显改善,团队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善,顾全大局,共同进步,该班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你追我赶,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学习上刻苦努力、实习中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承担最困难的工作。班级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逐步提高,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该班有14人次不及格,第二学期减少到3人次。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人次明显增多,获奖项目多达90多项。
团队合作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班级活动、队列行进、团队展示,通过生活物品、实习设备的定置管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们养成了内务整洁、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规范等良好习惯。过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现在所思所想、处理问题,一切从团队出发。过去是物品随意堆放、行为散漫,现在是整齐有序,讲求科学,树立效率意识,与现代企业要求团对协作完成工作,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相适应。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两年来的“good and new”训练,接受培训班级的学生从刚开始进校上台的胆战心惊、语无伦次、不敢正视学生逐渐转变成自信、语言表达丰富、说话逻辑性强,并能很好的控制讲台,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应对自如。该班进步最明显的就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学生,刚到校时,他性格内向、普通话不好,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性欠佳,站在讲台上很拘谨。但是通过一年多的“good and new”训练,现在他不但在普通话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能够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good and new”必须要讲述自己的新鲜事,学生们创新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有序的生活,按规则行事,不随心所欲;负责任的工作,按规程作业,从小事做起;勇于吃苦,敢挑重任,形成团队合力。我们看到了经历“职业化”洗礼的学生,逐步向职业人靠近,正在走向职场,走向高品质的人生。
注释:
①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李代培,程儒松.工业工程技术在理县红叶二级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运用[j].四川水力发电,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