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1

我小学的时候,为了博得老师的青睐,还有同班的小红的爱慕,不断努力,早上早早起来到学校学习,只为试卷上的一百分

当我拿到那条小肠和鸡蛋时,我很但丁,不骄不躁,而是约了小红一起,想与她分享,然而她说我还小,需要继续努力,然后忘我脸上吻了一个,我满心欢喜的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后,我堕落了,每次考试都只能考个98分,而与我同班的小青,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我很不爽

每次拿到试卷,我都各种挑老师的错,就为了考过小青,然而时间过去,我还是没能超过小青,于是我放弃了,既然无法抵抗,只好爱上她,于是我跟小青告白了,谁知道她说我太low,连考试都比不过她,我很伤心,课本里说,不能放弃,所以我对小青死缠烂打,谁知道,她怒了,扇了我一巴掌,我的心特别痛,忍着泪水,我把曾经考过的所有试卷都烧了,发誓再也不爱了。

带着红耳光,我走进城里的一所高中,在那里开始我的人生,这次我不再重蹈覆辙,而是参加各种社团,各种,然后在一次从饭堂回宿舍的途中,我偶遇了小娜,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于是我通过各种方法接近她,但又生怕自己靠她太近,终于我下定决心,再爱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在模拟考后,我鼓起勇气,跟小娜告白,然而小娜却说,我们性格不合,这不是我的问题,怪她。我不爽,继续追问,她才拿起我的试卷说,你就考个50几分,配不上我,我万般解释,她就是不听,最后,由于以前有经验,我也就不再纠缠,几周过后,我看到她跟一个逼逼在一起亲热,我心很荡。她的闺蜜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当初为什么不继续追人家呢?

人家刚开始肯定不接受啊,你是个男孩子,死缠烂打怎样了,人家就是考验你的执着,你却一点都不懂。好忧伤。带着深深的遗憾,我选择堕落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2

一、横向对比(安徽省与全国其他各地对比)

通过横向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全国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高考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2014年全国材料作文基本一统天下。那么总体有哪些特点呢?

形式上材料作文分以下几种类型:(1)故事型。材料主要以故事切入,有新课标全国Ⅰ卷、新课标全国Ⅱ卷、湖北卷、湖南卷等九个省市采取这种形式。(2)话题型。材料针对一个现实问题展开,如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3)名言型。如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以后,这世界才属于你的。

内容上有以下特点:(1)对比、引申性。如福建卷: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空谷”的寓意。“空谷”指的是空旷、幽深的山谷,隐喻的是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或者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问题或困惑。那么对待“空谷”的态度是什么呢?由“空旷”“幽深”想到孤独、压抑、痛苦、恐惧、危险、无奈、深不可测等感受,这就是材料提到的“悬崖峭壁”,这是一种消极态度;从“空旷”“幽深”想到是否可以开辟道路,修建桥梁,也就是想到如何改变困境,解决问题,这就应该是材料提到的“栈道桥梁”,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2)思辨性。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3)现实性。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突破阻拦、相拥而过、规则、共赢、信念、意志、知识、科技人类、门路、起点、终点、绿色通道、鼓足勇气、感动、敬业、现代科技、都市风光、田园风景、习俗、选择、自由、青春、不朽等。这些都是2013年到2014年全国的热点和焦点话题。

二、纵向对比(安徽省近五年试题)

通过纵向与往年的作文命题相比,今年的作文在形式上是“稳”的,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上发生了转变。往年的作文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学能力考查,命题的一般较为抽象,有艺术感,文学色彩浓重。而今年的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关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讨论一直是近年社会上比较关注的话题,今年的作文把这一问题拿出来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正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和全国各省作文命题还是保持一致的,那么2015年的考生该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备考呢?

第一,加强作文基本功训练。基本功主要包括:(1)写作审题立意;(2)应试写作语言表达;(3)写作材料使用。所以,在高三复习中除了考试写作之外,平时也要加强写作练习。

第二,观察生活,体味现实,强调写出个人生命感悟。综观今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这样就使那些读书多、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而死读书的学生就会觉得难了。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3

高考铃声散去还不到一个月,俄罗斯萨哈林州警方拘捕了在当地种菜的17名中国籍农民。原因是涉嫌在俄罗斯使用被禁止的危险化学杀虫剂、加快蔬菜生长和成熟的化学制品以及转基因种子。据悉,现场共查获300多公斤化学品和农药,以及20多公斤在俄中两国均被禁止使用的转基因种子。这些违禁品多数由中国走私到俄罗斯。尽管一部分化学品允许在俄使用,但由于菜农并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不正确使用化学品后,蔬菜被测出农药残留量高出国家标准的数倍。

此前还有消息称,2月初,由于在例行土壤检测中发现化肥含量超标,中国籍土地承包者被俄滨海边疆区游击队城区法院处以1.584亿卢布(约合292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以补偿生态损失。该农场签署的107公顷的土地租赁合同也被法院解除。

当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这些人回答:“习惯了,大家在国内都是这么做的。”

的确,我们的农民已经对化肥农药形成了一种依赖。正如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周春江所说,中国农民遇到病虫害,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当地植保人员和“植物医院”,而是先上农药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习惯,而且用药量不加节制,导致种出来的蔬菜越来越毒。我们已尝到了恶果。

不少出访的朋友都描述过俄国人默默排着长队,购买胡萝卜、洋葱的场景。俄罗斯地广人稀,有着极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菜农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我们的“苹果洋葱”等产品,也曾是俄方消费者追捧的品牌。本来中国农民到那里去种菜是一件经济互补、双方受益的事情,为什么近年来时不时弄出让人揪心的动静?近年来,走出国门的农民以及农产品越来越多,在生态环境保护被列入国家安全的今天,过不了环保关,我国农业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和劳务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就难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其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来是提倡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查干湖捕鱼讲究限时限量;狩猎人在动物的繁殖季节不出动;围猎时抓到猎物,还将怀孕的母兽、幼崽,有时甚至选一两对年轻力壮的野生动物放生。老子主张“天人合一”,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都是在告诫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自然越来越薄情,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污染耕地、过度开发,这些几近癫狂的掠夺性、破坏性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变成了比狠的竞赛。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4

1.福建去年作文题独树一帜,高扬“人文・读书”的大旗,在作文试题的形式上有所突破、创新,造成了一定的轰动效应;今年又与众不同,试题材料图文并茂。从十个人物(或文学形象)到两幅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命题者在猜题与反猜题的较量中大获全胜;这类题型,这种形式,这样两幅图,有效地防止了套题和宿构。

它从“外观”上看,是图画材料作文,而实质却是多由头话题作文,材料中一组组相对应的“提示文字”便是一个个“子话题”:

“我规范”与“我新颖”;

“我稳定”与“我多变”;

“我周长短、面积大”与“我周长长、面积小”;

省略号暗示还有许多(例如:内敛与张扬、沉稳与灵动……)。

考生既可以就其中一个子话题展开“联想和感悟”,也可以全面、整体地把握与思考。

这道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仔细观察两幅图(包括提示文字)的不同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并进行相互比较,由个别到一般,从两幅图概括、抽象出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以此为构思、立意的起点;然后展开联想,生发感悟,类比和演绎人生百态、人才特点、处世之道、思维方式、社会发展、历史演变……其中,“概括、抽象”是关键环节,能否顺利地迈过这道“坎”是写好这篇考场作文的前提与基础。从这一点看,该题具有“新概念”作文题的特点。

如果一定要把福建这两年的作文试题分个高低,笔者还是钟爱去年的作文题,因为它大气,书卷味浓郁,题意直白、明了,提供给考生广阔的写作空间,似乎妙手偶得;而今年的作文题,刻意雕琢的痕迹太深,命题者花费了过多的心机,且在审题上设置了障碍,使考生感到为难,心中没“谱”,写作的空间也不及前者。

2.重庆的题目“自嘲”脱离了中学生的年龄、阅历、思想实际。正如试题引语所言“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它不是简单的玩笑、讽刺,而是对待自我的心理解脱,是人生经过坎坷、历练之后的一种自谦、达观的生活态度,一种敬畏生活、有所超脱的修养境界。而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8岁左右,学习、生活经历简单,尚未跨入社会的大门,一般缺少“自嘲”的心理体验,对“他人的自嘲”也了解甚少,理解不深。面对这道作文试题,大多数考生只好“强说愁”,勉强编造一些假话、套话来应付。这便违背了写作须表达真情实感的原则,误导学生走入歧途。

另外,从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导向方面思考,“自嘲”也不是一个理想的题目。它倘若摆进成年人自考的试卷中,倒还蛮合适。

3.江苏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且不说它过于专业化(系写作术语),竟然在提示语中说“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这不仅明确界定了作文的立意,预先做好了“套子”,让几十万考生都往里面“钻”,成了一个十足的伪话题;而且,“何尝不该这样”――怎么能如此以偏概全,妄下断言?人们的“学习生活”“事业人生”怎么会都是“凤头猪肚豹尾”一种模式呢?怎么会都该这样(“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或者都希望这样呢?考场上,考生(包括身边的、了解的人)的“学习生活”“事业人生”,如果不是这样又该怎么写呢?可叹的是,为了高考分数,为了金榜题名,他们别无选择,只有走“编”这一条道了。

显然,这道试题不利于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利于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它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写作贴近生活、反映真实的理念是相悖的。

4.湖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做试题材料,考查学生对内与外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联想、感悟――这个话题不错,但试题的材料选用不当。《人间词话》是文艺理论方面的文言著作,对于当代广大中学生来说,抽象、玄乎、难懂。命题者脱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实际,让考生在对试题文字材料似懂非懂(或者抓住只言片语)的状态中艰难地写作,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写作试题应当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可不必用一段文言来作为“门槛”――首先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如果是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的招生考试,那还说得过去。

以上两道题,命题者可能有意避开社会热点问题,采用我国古代科举作文试题的形式;但是,命题者没有顾及考试对象的变化,虽用心良苦却顾此失彼,事与愿违。而且,从经史子集中寻找现成句子作为作文题目,难免主旨已明,立意既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写作观与新时代的发展不合拍,早已离我们而去。

由此看来,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阅读、思想实际的基本原则有时被人们忽视,弱化,甚至忘却了――或者是为了防止“撞车”、猜题,另辟蹊径;或者是对中学生的“实际”缺乏了解,犯了主观主义。这种忽视学生生活、阅读、思想实际的现象,以课程改革的理念观照,缺少了起码的人文关怀。

然而,总的来看,从去年开始部分省市自行命题,今年才是第二个年头,作文试题从形式到内容更加多元、丰富,出现了一批好题、妙题。实践证明,竞争利于改革,多元促进发展;即使暴露了一些问题,从长远着想也不是坏事情。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范文5

一、依据高考命题趋势

高三语文复习任务繁重,应系统地开设专题训练,教学目标删繁就简。比如,作文教学应该依据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完成教学内容必修任务后,不搞题海战术,设置专题训练。在某项专题下,不仅有训练题目,还有训练题的构思导引,构思导引基础上有习作分析与点评,落实教学目标的简约。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向。漫画材料显示: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被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打,第二次考61分受到了表扬。两位同学因考试成绩变化起伏,得到的待遇随之不同: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评价有失公允,甚至荒谬。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三个特点比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从现实性看,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写作内容与范围,尽管命题形式、命题角度不尽相同,但内容范围总是离不开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总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各种社会现象。从思辨性角度看,聚焦教育,考查了“二元关系”的思辨气质。由此延伸出如何看待批评与激励的评价等既激活考生的思维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思辨问题,延续的仍然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可见,围绕现实性、思辨性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应该将作文教学目标明确指向紧扣现实生活、立意角度多元、具有思辨性的材料进行训练。

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析学生、“吃透”学生是备课的难点,是教学目标删繁就简的依据之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

②学生预习后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

③授课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如何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需,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为例,怎样将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上,该如何进行简约呢?学生大多在初中就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看过《水浒传》原著,对小说的情节比较熟悉,对《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也有所了解。高二学生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主人公林冲的形象,这两个目标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删除,而把目标锁定在两点:一是讨论小说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二是锁定在金圣叹的“评点”上,通过理解评点激起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和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对原著的理解。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在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原动力作用。利用各种激发兴趣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激发兴趣的教学法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再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学习小说为例。如何将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装在套子里的人》上,怎样进行简约呢?《装在套子里的人》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浏览一遍后,作为新课再学时,已是兴味索然。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让人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套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装了几个套子?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二是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死因一直未明。对于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案件,从小就想做警察想圆一次警察梦的学生肯定兴趣满满。由此导入课文,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四、依据课文的类型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f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单元教学的讲读与自读,体现了这一教学理论和原则。讲读就是“举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自读就要“反三”,即在学习中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不但容量增大,篇幅也在增长。依据教参一课时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根据新课标中提倡的改革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自主地简约自读课的教学目标。

如《边城》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一个主问题:作者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说,他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人类的哪些“爱”?笔者以这一主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撷取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文本上进行圈点批注,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从祖孙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爱情等多方面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从而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五、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由于使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改变单纯依靠使用教材、教参备课进行教学的状况,有利于精选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繁而不杂,主题明了。教学中,原本需要板书的注音、词语、解释和作者简介等,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可以进行编辑介绍,点击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完成,缩短了教学时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促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入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复习课既要掌握课文知识点,又要求把握高考考点的知识解题思路,容量极大,只有借力信息技术,才能满足课容量大大增加、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极大拓展的需求。

如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的复习为例。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复习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侧重复习人物塑造。复习强调:1.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情节表现别里科夫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温习后展示: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2.课文中的讽刺有什么特色?温习后展示: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边城》侧重复习分析环境,尤其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背景;②烘托渲染气氛;③揭示衬托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复习强调: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风景美: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温习后展示: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风俗美: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温习后展示:端午节里的龙舟赛和捉鸭子比赛,中秋节与过年时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等习俗,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边城人祥和、和睦、和谐的生活氛围。

人情美: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温习后展示: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老熟人、顺顺。

作者通过描写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和至善至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