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学生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水平 策略方法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作文占的比重相当大。所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意义重大。然而,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作文的目的仅为应付老师要求,没有写作动力;对作文没兴趣,更没感情;作文内容东拼西凑,缺乏生活的底色;缺少良好的表达技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觉得很多是我们的教育引导缺失。
一、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题不深,思索欠谨
审题不细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开写,致使写作内容最容易偏离了题旨。还有些学生对题目往往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总是想当然或以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走题,也得不了高分。审题时,虽然不可能字字斟酌,但也一定得字字细细推敲,并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这样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
(二)作文假、大、空
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头脑里的东西有限。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所以写出的作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文题和所写的事两张皮,针对此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点题,尤其是在结尾部分。
(四)内容杂乱,形式哗然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文章内容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优秀的文章,总是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不少学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形式的新奇也确是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而不顾内容,就走进了写作的误区。
二、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策略探索
为了改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提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感情,针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与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用需要激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兴趣的激活因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与否是能否产生兴趣的动力。如果学生家中遭受灾难,无力支付学费,班主任告诉他写份申请,可以减免学费,那么这份申请的写作就是一种“需要”,他感到非写不可,他一定能写好,绝不会离题。因此,教师每次作文命题是不是学生的“需要”,也就成了激活学生写作兴趣的“牛鼻子”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好话题,把题目真正出到学生的心坎里,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二)积累生活,感悟生活
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关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兴趣,进而建议学生有感而发,写下一些生活的精彩的、深情的点滴。我们需要小步的,不带强制的,建议式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和感悟,这引导需要有计划,逐步加深,逐渐完善。一方面要积累和感悟,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关注生活、用心积累生活的兴趣。
(三)以笔传情,表达生活
对学生害怕写作的问题,我们需要降低写作难度和要求,分成很多小步来培养。首先是生活中的小情节记录、感受;再是相关情节连缀成篇的练习;然后是对简单的连缀成篇,做巧妙的剪裁,使之能围绕一个中心,有详略,有精彩;最后是更完善的表达。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会学会自然地表达。每一个步骤的要求都建立在他们早已形成的能力基础上,缩小了难度,也教会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写作本就是自然的内心的流露,写作也就回归了他最自然的本色,不再是面目狰狞的、冷冰冰的作文题目了。
(四)学习经典,巧妙表达
课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文教学的目标,读懂文本本来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表达就成为课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充分利用好课文,让课文成为阅读教学材料,成为作文教学的范文,带领学生分析各种文体,每篇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情感本就是对作者的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的分析和学习,我们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分析欣赏练习、仿写练习,课文能给学生的会更多,更有价值。
(五)学会运用分论点统帅有关材料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2
形成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弱化,没有很好地教给学生作文的思维方法、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安排的技巧方法等;二是学生自身在观察思维、想象及语文基本素质和技能上存在明显问题,多种因素作用,致其写作起来力不从心,如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强化补差或心理辅导,形成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学生构思、写作的整个过程;三是来自外部的干扰,如范文的深刻影响,教师的评价作文模式,生活资源的缺乏,同辈群体乃至班集体、个人生活的单调枯燥等。高中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枯竭心理;2.从众心理;3.封闭心理;4.受挫心理。
一、枯竭心理
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写记叙文时觉得没有题材可供选择,生活源头里找不出文章所要求的素材;写议论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理可讲,无据可摆,难以深入,因而这些学生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最终多以胡编乱造,或搭空支架,浮皮潦草,交差而已。
鉴于“枯竭心理”的成因,我们只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真正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远足、夏令营、体育竞赛、书画展览、演讲辩论等,搞活社团活动,让学生串演体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尝试生活的多种滋味,使其“胸中有沟壑”,自然能“下笔如有神”。当然,教师也要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比较、联想、想象、分析、综合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特别是高中学生要进行相类、相似、相关的思路拓展训练。相类性思路拓展指通过逻辑范畴、本质属性的相同而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相似性思路拓展是通过表象的某种相似点对本质属性不同的事物作联想、想象;相关性思路拓展是通过时空等条件、因果等关系对不同事物作联想、想象。几种训练分项或综合进行,可有效地打开思路,使可说之话、可用之据、可讲之理如泉涌蝶飞缤纷而至,就能逐步摆脱“枯竭感”之烦。
二、从众心理
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文摆脱不了教师推崇的范文、印象深刻的阅读经验、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认识和看法等引起的“思维定势”。这也是学生作文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有些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味强调优秀作文模范或高考佳作模仿,学生储存大量的现成书本题材在大脑中,因而在构思时不知不觉被“磁化”、“同化”而归一到别人的经验中,写出来的作文终跳不脱“经验框框”的桎梏,从而缺乏自己对生活的个性理解和独特思考。
消除学生作文从众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教给学生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方法,既要从客观上分析社会世俗百态,更要学会从日常生活的“平淡”中寻找和发掘生活之美。要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思、巧思、深思、精思,及时勉励、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纵然学生思考不周、理解肤浅、尚有缺陷,教师也不能泼冷水、横加指责,而应满腔热情地诱导启发,使其提高认识、自觉修正。
三、封闭性心理
高中学生早已脱离了少儿的天真、梦幻心理,趋向成人心理阶段。他们思考问题和表达感情具有独立性特点,自制力逐渐提高,自我意识慢慢形成,对眼前的事物和现象的把握多从理性去思考和判断而不轻易表达,且对于关系自身的各种事情很敏感,自尊心明显增强。有时教师的教态和教法的不妥也会妨碍师生间的融洽相处,造成心理障碍。封闭性心理在高中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如上课不积极发言、讨论问题即使有真知灼见也懒得多说、作文只按形式拼凑完成。这样,学生的真情实感长期处于压抑和封闭状态之中,作文的心理障碍势必形成。
为使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地展现他们的思想缘起,语文教师需做恰当的引导工作,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自觉养成注意观察生活和积极主动评价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写观察笔记、写周记、写随感、写读书笔记,逐步养成以书面语言倾吐内心世界的习惯;并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心理的碰撞效应,有意设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形成不吐不快的切身体验。这个过程中教师身心投入地真诚地展露内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会使学生消除顾虑,解除心理防范,不经意间燃起了思想的火花。
四、受挫心理
指学生多次品尝作文失败感特别沮丧、灰心的心理,会由于自己写作起步的失败曾遭到同学们的否定、嘲笑而产生自卑;或是老师对自己作文过早作出主观臆断性的结论,后来,学生对写好每篇作文都欠缺自信,形成愈怕写不好愈写不好的恶性循环。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主题:“让青春绽放真、善、美”。
目的:展示中学生思想道德风貌,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检验语文教学水平。
方式:全省在校初、高中生,在自愿报名参赛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比赛,逐级选拔。
二、大赛范围
对象:全省在校初、高中学生,包括职校生。
内容:围绕“让青春绽放真、善、美”这个主题,由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提供“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共25道题,学生自行选题作文。
体裁:不限体裁。
三、机构设置
各地市(州)、区(县)参照省里的机构设置,组建本地的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可由教科院、教研室牵头,以语文教研人员为核心,积极发挥语文老师和当地知名作家的作用。各地的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设在教科院、教研室,组委会名单及具体联系人请在11月30日前报省大赛组委会。各学校成立大赛工作小组。 如果因时间紧张,各地市区县来不及组织的,各学校可直接与省组委会工作小组联系参赛。
四、报名
形式:由学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赛,争取参赛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40%。
时间:2006年12月20日前,各单位将参赛学生姓名、所在地市州、区县、学校、年级、班级及指导老师姓名汇总制表上报省大赛组委会。(E-mail:,传真:027-68892582)。
五、赛前辅导
省大赛组委会根据上报的参赛学生名单表下发《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参赛指导及写作辅导》材料,各学校、各区县、各地市州可依据《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参赛指导及写作辅导》材料,结合参赛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六、赛程安排
1.辅导。2006年11-12月,学校辅导期。
2.大赛作文卷。由省组委会于2006年12月20日对全省同时下发印有统一编号的大赛作文卷。
3.初赛。2006年12月30日(星期六)由各参赛学校组织报名参赛的学生集中现场赛,学生从25道题中自行选题作文,9:00初赛正式开始,11:00结束。
4.决赛。2007年4月总决赛。地点:北京。
七、评审
按学校、区县、地市州、省、全国逐级评选。
各学校从初赛作品中选拔10%的优胜作品送区县评委会进行区县级评审。
各区县评委会从各校上报的优胜作品中选拔初、高中组各10%的优胜作品送地市州评委会进行地市州级评审。余下的作品,请列出清单报省评委会,由省评委会发省级优秀奖证书。
各地市州评委会从各区县上报的优胜作品中选拔初、高中组各10%的优胜作品送省评委会进行省级评审。余下的作品,请列出清单报省评委会,由省评委会发省级三等奖证书。
省大赛评委会从各地市州上报的优胜作品中选拔初、高中组各50篇省级一等奖作品,同时选拔初、高中组各30篇省级特等奖作品进京参加全国决赛。余下的为省级二等奖作品。
全国大赛评委会从各省市选拔出的初、高中组共1600篇参加决赛的作品中,评选出初、高中各60名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于2007年4月末或5月初进京进行 “听、说、读、写” 现场赛,评选出20名特等奖――“恒源祥文学之星”。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颁发特等奖、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特殊贡献奖等。
八、奖项设置及颁奖
1.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决赛设:
特等奖――恒源祥文学之星20名
一等奖100名,初、高中各50名
二等奖300名,初、高中各150名
三等奖600名,初、高中各300名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特殊贡献奖等若干。
特等奖,一等奖,特殊贡献奖及特等奖、一等奖的组织学校、指导老师所获的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由省组委会代为领取的二、三等奖,于总决赛结束时,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颁奖。
2.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北赛区决赛设:
特等奖60名,初、高中各30名。
一等奖100名,初、高中各50名。 二、三等奖若干名。
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特殊贡献奖等若干。
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特殊贡献奖由获奖当事人领取,二、三等奖由区县组委会代领。在武汉市洪山礼堂(即省委礼堂)颁奖。
3.地市州及区县组委会可酌情设立奖项。
九、宣传报道
省内各大媒体和本届大赛所有联办媒体同步报道。
十、活动经费
本届大赛经费来源有二:
1.热心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等的企业赞助商。
2.部分自愿购买大赛辅导资料的参赛者的资料费。
十一、其他事项
本届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工作小组设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12楼。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75号
邮编:430077
E-mail:
传真:027-68892582
联系人:
黄学明(电话:027-51515525)
彭莉莉(电话:027-51515528)
詹学伟(电话:027-51519858)
蒋艳平(电话:027-51515527)
曾 矗ǖ缁埃027-51515523)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4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研究;生活
30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大体上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如今的材料作文的转变。尽管命题形式在不断适应社会潮流而改变,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方式却没有随之应变。为了保证高考作文得分的稳定性,大多数教师都会教给学生一套类似于“八股文”的写作格式,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应变能力降低,同时对写作文的兴趣流失。这也是很多高中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从学生方面寻找原因,更应该从自己的教学方式着手,以期根除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升学生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水平。
一、当前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2015年全国的16套高考试题,包括教育中心命题的3套和各地自主命题的13套,无一例外的全部是材料作文。从中不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而不是把学生打入狭隘的命题作文固定思维的囹圄。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也许千差万别,但无一不体现了最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新课标I的高考作文命题,给出的材料是《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无疑是在弘扬正确的孝义观。
新课改千改万改,高考命题的命题理念却毫无疑问不会改变。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这些特点如果缺失了,那么课改必然造就一种高大空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高考作文命题,实际上也是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指引。
二、高中学生作文弊端分析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观察分析总结,我们很容易发现高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中之一就是写作的“程式化”。开头三段式排比引出主题,然后提出观点,接着引用名人名言论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提出呼吁和向往。这样的写作“格式”,在话题作文的时代,基本上可以作为多数学生的写作模板了。还有引用事例,动不动就是牛顿和他的苹果,或者爱迪生和他的灯泡,或者霍金和他的黑洞。并不是说不能够挖掘旧材料的新内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次又一次的使用这些旧的事例暴露了写作者的阅读量和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的这些不足,究其根本,笔者觉得是源于学生的“无米下锅”。搜肠刮肚一番之后仍然没有材料入文,结果难免按部就班,牵强附会,甚至胡编乱造,子虚乌有,结果也必定不尽如人意。如果一个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大可不必抱成守缺非用那三段式不可,大可不必成天在名人的小故事里串门。
三、高中作文教学应对策略探究
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高中之后,课业负担大大增加,留给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成之以文。那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我们期许着素质教育的真正到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小小的改变,让学生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写出来的作文必定是干瘪乏味的。就像学素描少不了去大自然写生一样,与其让学生在教室苦苦思索两节课如何描写一朵花,不如让他们去校园去野外观察一节课半节课,再回来描述自己的所见,其结果势必事半功倍。与其让学生自己与社会热议话题死磕,不如来一次激动人心的大辩论,再成之以文。这些并不只是笔者个人的愿景,早已有同行秉承着“先生活,后写作”的理念从事着教育工作者这一职业,并且颇有成效。从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止能够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写作兴趣,更能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跟紧社会的步伐,培养做社会主人公的意识。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我们要做的,只是打破我们对于“课堂”这一概念的固有认知,将课堂移植于生活。
四、结束语
所谓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们怎么去应对考试应对作文,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如何积极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而语文教育,着重点在于“知识、技能、情感、思辨”八个字,不融入生活就不会有真的情感,不融入社会就不会懂得思辨。没有这两点,再丰富的知识和再娴熟的技能,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一个对生活充满敬意和思考、对社会充满理性认知的学生,他的作文还会写不好吗?
【参考文献】
[1]刘艳萍.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6(2):12-13
[2]王芝高.我手写我真――从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看高中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取向[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6):23-25
[3]赵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J].2010.11(35):8-10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5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1 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课文,在遣词造句、选材立意、段落安排、中心表达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可称为作文的典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举一反三,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①作者为了表达主题,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②在志愿军这个群体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学生讨论后,教师还可以对知识加以拓展:作者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初稿中,选取了五个事例,写完后又删掉了二个。从而使学生懂得:作文选材一定要为表达中心服务,那些与表达中心无关和淹没观点的多余材料,要毫不留情地删除掉。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课后仿写。通过反复训练,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大有裨益。
2 对比讲评促提高
虽说文无定法,但名家名作的一些写作技巧还是可供学生借鉴的。中学生受阅历、知识结构、生理和心理等诸因素的制约,作文往往不如人意。如:写人物,抓不住人物的特征,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就干脆照搬范文,张冠李戴;写景物,抓不住景物特征,甚至于夏天也开;进行说明,不能把事物的特征、成因等等解说清楚……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和缺点,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与之进行对比讲评,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写人物,可用《祝福》来进行对比讲评,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抓住祥林嫂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描写祥林嫂的这些特征,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写景物,可用《白杨礼赞》、《茶花赋》等来进行对比讲评……。通过对比讲评,使学生懂得:不管写人、写物还是说明事理,都必须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所写人物、景物和事件都必须为表达主题服务,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
3 坚持片断练写积累写作素材
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事情,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中学教材中每期只安排了几篇课内作文,而要提高写作能力,又离不开勤写多练,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练写。片断练写可以结合单元训练要求,进行外貌描写、景物描写、对话描写、一事一议等训练,片断练写不必拘泥于题材和形式,但必须是有感而发。通过平常的片断练写,积累写作素材。素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言之有物。这就是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4 促进合作相互提高
合作学习方法的倡导和推行,既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开阔视野。运用得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法呢?
(1)将自己所写的片断或作文读给同学听,请同学给自己提意见,看有哪些优缺点,然后予以修改完善。
(2)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前,老师提出评改要求。通过相互评改,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的目的。
高中学生作文范文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目前,有一些老师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和写作文的重要性,但他们虽有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上,对于课外一些读物的涉猎却少之又少。我们知道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相当的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曾在 2001 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就非常清晰地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数字和数目。这反映出,我国现在已经开始转变语文教学方向,即从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地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地转变。根据国家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课外阅读越来越重要。所以,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也必须响应国家的政策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必须把课外阅读对中学生作文能力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高度上来。那么,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呢?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新课改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阅读总量不能少于260万字。这就告诉我们,以传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的旧观念必须改变,转化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教学目标的新观念。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必然要花费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必然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同样也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再加上中学语文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侧重于对教材的理解,不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因此,要想把课外阅读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消极态度。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把写作作为目标与指导,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能力较强、阅读量大的学生相对会积累更多的语言与技巧,其写作能力往往要比阅读少的学生要强。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写作作为目标与指导,以写作来促进学生的阅读。为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提高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与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老师要让中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要把对经典的精读作为重点。我们的学生有许多的课外书籍可以读,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分别书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精读与泛读,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作品,进行精读;还要指导中学生进行泛读;以此来激励中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面,扩大自己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当然,老师还要锻炼中学生的阅读速度,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于有效地精读和泛读各种课外书籍。
三、激励学生把阅读课外书籍当作写作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课外阅读是增强中学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搞得好,对于中学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很可能得力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得出,阅读课外书籍对写作的影响很大,一旦学生把阅读课外书籍看作是写作文的基础,就很有可能迅速提高写作能力。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在教课时指导学生将写作和阅读课外书籍连接起来,用阅读课外书籍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两种方式来完成:
1.指导学生要历练文字,把握好语言的文采和词语。文字是组成文章的基础,写好作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文字运用好。但是,我们要想运用好文字绝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讲课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面,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利用阅读书籍来掌握文字的运用,利用阅读书籍来积累辞藻和词句搭配,准确地掌握词句的真正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以阅读课外书籍为基础来锤炼语言文字,着重锻炼语句和文章的文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指导学生精炼地构造文章的框架,使文章脉络清晰。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包括精练的框架,清晰的脉络,这就增加了习作的难度。想要培养中学生精炼的构造文章的框架,就必须要求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例如:精读名家散文,通过精读,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方法和技巧。当然,我们在读了这些名作之后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利用模仿来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