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1
目前,音乐撰写的毕业论文,问题很多,离“学术规范”很远。其中,抄袭、剽窃现象是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或抄袭音乐老师的文章;或抄袭音乐名家权威的文章;或抄袭外国音乐家的文章;或抄袭一般音乐作者的文章。其抄袭的方式多样,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改名换姓。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10﹞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2
关键词:舞蹈学 本科 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论文 毕业论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 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 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 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3
关键词:舞蹈学本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4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兴趣动机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多种因素。舞蹈是1种融音乐、动作、服装、道具等为1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舞蹈教学包括素质、道德、意志与情感等多种因素,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方法运用不当,就会使课堂变成1潭死水,毫无生气,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呢?
1、生动形象,趣字领先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实践证明,有些学生之所以厌恶或懒于学习,往往与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对学生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如在较基训部分时,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我就抓住学生比较喜欢现代舞的心理特点,把基训和现代舞基训结合起来,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再给他们欣赏1些如《木兰归》、《梁祝》、《霓裳羽衣舞》等舞蹈精品,来让他们体会基本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基本功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设疑布惑,妙在其中
论文毕业论文
北宋哲学家张哲支出,“在可疑处不疑者不曾学,学则必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只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疑点,给学生心理上造成1种期待、1种悬念,让学生提出质疑,讨论质疑。在讨论、实践中逐步总结提高获得知识。
比如,在教授“大跳”这1动作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动作的要领及要求,克服跳跃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我先让学生欣赏这1动作,让学生对这1动作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设问“为什么会跳得那么高,要领是什么?起跳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克服起跳时的重心低,蹬地不充分?为什么没有空中跨越的感觉等问题。经过设问,使学生感到问题的得深沃性,并对此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将知识点巧妙地寓于问题中,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并不断的攻下每个“堡垒”,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丰富发展自己的能力。
3、创设情景、以景育情
情景教学是直观教学发展的产物,具有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其实质是借助形象的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变抽象的思维为情景意识,变抽象的知识为直接感知的对象,这对学生形成感性愉快和领悟逾越的审美境界都具有无言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进入到设计课堂的情境中去,并努力做到教学民主、充满爱心的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很好地融入情境中去。比如,在进行维族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以及舞蹈的风格特点,我利用电视作辅助教材,学生通过观摩电视教材:蔚蓝的天空中漂这朵朵白云,秀丽的天山脚下美丽的维族少女载歌载舞,节奏鲜明的乐曲伴着优美的舞姿,使人产生1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不但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了丰富的感知,而且对维吾尔族的居住环境和服饰特点也有了具体的了解。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兴趣,而且从中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审美意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四、适时激励,培养意志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5
教育教学论文2600字(一):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情感,分享内心想法的重要艺术形式。观众通过舞者的动作神态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舞蹈才是具有内涵和灵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积极响应中职舞蹈教学号召,致力于构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温度的中职舞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中职学校舞蹈生众多,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舞蹈感情的学生却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过于浅显和单一,认为只要动作做到位就达到了标准,因此忽视了舞蹈最本质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并借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抒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发内心情感、分享个人感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诉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发途径和媒介就显得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较为规律单调,缺少多样化的手段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内心的压抑,不良情绪的累积,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学业上经历过失败,遭受过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负面情绪的累积也较为严重,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远超他人,因此,中职学生群体中焦虑、不安、自卑和紧张情绪较为常见。而教师以舞蹈教学为媒介,结合对情感的探讨,对内心的剖析,对意志的强化等教学任务,则能够给广大中职学生创造抒发个人情感,释放不良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学课堂能够安抚学生的情绪,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将学生带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养精神,从而获得内心的释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课堂文化的需要
中职教育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对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和审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学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但是,仅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学也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很多教师忽视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将舞蹈学习当作强制性的任务,学过就算过,而无法将舞蹈学习真正转变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透过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让舞蹈学习的精神满足超出身体的疼痛和疲惫。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舞蹈学习,并积极在课外进行舞蹈练习与表演,打造多元校园文化。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情感化教学,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实的第一步必须要先从教师做起,先从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做起,正确认识和接受情感化教学,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人”为目标,带领学生在审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个方面获得成长与进步,不仅改善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动作标准程度,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质化教学课堂。
(二)善用经典舞蹈作品辅助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力
学生对舞蹈情感的发掘,对舞蹈情感的抒发不足,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积淀不够造成的,学生缺少对舞蹈情感的丰富认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对舞蹈情感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广大中职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要积极弥补学生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为学生舞蹈情感的丰富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前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学生收集相关的经典舞蹈作品,并重点关注舞蹈作品中对情感的抒发和展现,由简入难,逐步带领学生认识多样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与情感时,教师可以选择杨丽萍的孔雀舞为展示素材,并配合专业人员对舞蹈表演的点评和对舞蹈情感的评价进行展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情感理解,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发和表达方式。
(三)保持情感体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人们对于情感的体悟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建立在个人经历、生活阅历、具体事物等基础上,通过判断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而逐渐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以舞蹈本身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人,对物,对生命进行感悟,对日常生活,对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发现细微之处的艺术之美和舞蹈之美,继而收获丰富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次经历,从中发掘情感并将其编为一支舞蹈,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分享细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对美的感悟和认识,让舞蹈真正与情感相连,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情感教育与表演实践结合
艺术来自生活,情感源于实践是不变的真理,对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上真正的舞台,面对真实的观众进行表演,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对舞蹈情感的不同认识,并不断丰富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舞蹈情感的抒发表达能力。如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舞蹈表演,近距离感受人、自然、社会情感与舞蹈相联系的切入点,即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展现学生自身较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舞者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对舞蹈动作背后内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拥有了灵魂,舞蹈表演拥有了感染力和影响力。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教学,更是对美的分享和熏陶,对情感的浸润和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学策略,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舞蹈动作抒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层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修养重要方面,舞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舞蹈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背景,分析了传统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教师要有掌控教学的专业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启发式的舞蹈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上应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就需要我们舞蹈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积累和总结,站在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教学对话,加强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要求。
一、传统的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目前一般是纳入高中音乐课程,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从教学形式来看,主要分为这几部分,首先是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其次是教师对舞蹈动作、基本的动作进行演示,然后是学生实践练习,最后教师来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因为这样的课程是非升学考试的内容,所以学生的课时较少,一般是一周一节,所以学习的内容不多。因为需要学习理论,所以在练习方面课上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的练习,但实际上学生课下练习的不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女生更喜欢一些,在动作练习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为兴趣度不够,所以在理论学习中就往往不太积极,导致动作僵硬。到学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学生舞蹈动作展示为主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所以学生也比较容易通过,这往往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来看,学生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的学科上,极少数艺术特长生因为升学专业考试的需要,专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变化。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新的评价机制正在推进,特别是国家提倡要重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实来看,可能是长久舞蹈教学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一般还是在坚持原有的教师讲理论、示范动作,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少;学生兴趣度往往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样的现实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背离的,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度不够。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适应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其终身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流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来。而就舞蹈课来看,学生确实是也在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是被动的。同时,在舞蹈课上,有些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给学生自己创造或者发挥的空间不大,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课堂氛围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上的发挥。这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会受影响,学习的动力也会不足。
3.考试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与评价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和评价能够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然而,当前的舞蹈学科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呈现不够。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多,并没有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影響就会下降。同时,考试与评价更多侧重于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对舞蹈教学的启示
1.掌控教学的专业度。教师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容易和学生沟通的、让学生认同的师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控场能力使学生信服。在教学中不能走极端,如果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设置过多的游戏和有意思的活动,或者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虽然能使学生顾忌较少地进行尝试肢体活动,但是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仅使学生对于教师的专业性产生怀疑,也不易于促进学生动作质量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为了收获学生的认同而一味地向学生示范“高、精、尖”动作,虽然能打消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疑虑,但是容易使学生心存抵触,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我永远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和尝试,既要及时树立起权威和专业的典范,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也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会话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动。
2.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止步于课堂中,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至课堂外,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投入地去学,更不用说进行课外的拓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善于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迅速自然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中积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带给他的快乐,从而发展成一种巨大的潜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灵气。
3.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音乐的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能为舞蹈教学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舞蹈教学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于牵强,其内容必须围绕舞蹈以及相关内容展开,融合过程要以“舞蹈”为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偏離舞蹈艺术的主旨。这种融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表现,舞蹈与多学科的碰撞,有利于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发现创新点,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创新,舞蹈也是。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训练外在形象,也是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艺术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于美的东西融会贯通,使之从中获得灵感,从而促进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采取“以赛代训”等方式,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舞台感觉,提高自我表现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加强艺术实践。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应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创新,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造出更多表现自己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舞蹈动作。
舞蹈毕业论文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音乐学教育专业 试点意见 教改措施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是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育)专业试点学校之一,2007级音乐学专业是试点专业。三年以来,老师们摸索探求,提出了试点意见,改变了教育理念,总结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教改措施。
一、试点意见
1.大学教育没有接轨中小学课堂,在校生和外面严重脱节。除了实习外,在校生很少了解外面的音乐教学情况,很少进入中小学课堂听课、上课,了解即将面对的中小学生的个性、情绪、兴趣、人格培养等情况。
2.目前,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对校内、外各年级课程安排的总结、归纳,来改变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的尴尬局面。
3.部分实习生舞台实践能力不够。新大纲出台后,制定政策要在清楚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所有的实践课在大纲上都要有一定课时的确保,指导实习生的老师要认真负责,通过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提高,改善薄弱环节。建议每年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舞台实践。
4.专业小课课时安排不合理。公共课的安排与小课安排次序要更加合理,尤其是注意声乐、器乐、钢伴、和声作曲、视唱练耳、音乐史等课程的作业量分配的科学性,教学法与中小学教材要相互渗透。
5.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应保持同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教师的多风格的教学成果既可以体现在一位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在多位同学身上。建议可以新、老教师相互多听课、多交流、多学习。
6.师范类的教学目标应与制定的大纲、计划相一致,提炼共性与个性,进行分类教学。建议针对二年级选修声乐落榜的学生,后两年可以安排一些大课,以适应实习等需求。
7.区别讲台和舞台的培养方向、目标,因材施教。适应将来岗位的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将部分社会实践课时更换成艺术实践部分。
8.音乐学专业最实用的课程应该是:声乐(合唱)、钢琴(即兴伴奏)和舞蹈(创编)。提倡多种唱法,声乐与合唱相结合;即兴伴奏尽早融入钢琴教学,使学生自弹自唱;舞蹈课上要会跳会编会教。
二、教育理念
1.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如今的“音乐高考”不再的是简单地选拔人才,而是带有功利色彩。选择参加音乐高考已成为部分文化课较差而想进入大学的学生的“捷径”音乐高考本身也成为部分官员和音乐教师发财的工具。而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退到了角落。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塑造。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完善的人。俗话说,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归宿还是人。
2.对音乐教学的反思。我国音乐教育存在误区:极端的“急功近利”。表现在:“西方主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测试主义”,以考试为目的;“精英主义”,以各种比赛获奖为目的,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加以改革:(1)中小学音乐课很“窄”,要“打通”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向“横向”发展,如综合美术、体育、音乐剧等;(2)音乐课程要上升到“人文、社科”的高度,向“纵向”发展,如综合历史、医学、文学等;(3)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和课程互相制约的状态;(4)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和现代技能培训,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5)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通识教育”;(6)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使学生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轨”,音乐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束缚下显得呆板、僵硬,不自由。学生们虽然从小学开始上音乐课一直学到大学,但还是产生了许多“乐盲”。学习音乐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学习音乐要像学习语言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集体中学习,还要向父母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同学学习等。例如有些新疆人舞跳得非常好、节奏感也非常好,他们并没有向名师学习,只是在自己的民族中长大,看得多、跳得多而已。因此,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应该成为时尚。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乐队、合唱队、夏令营等。
3.培养创新人才。“准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准音乐教师”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进过严格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掌握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准音乐教师”具有自主、创新、反思的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输送具有专业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师资的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老师没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常反思的习惯等,这样的音乐教师是不可能把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好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四年的学习、见习、实践过程中,音乐学院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贯穿于各学期分阶段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才能激发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获益。
三、教改措施
1.“双导师”制。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育基地的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观摩、实践等活动,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则主要由校内教师单方培养学生。“双导师”制在实际实行中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又有一定的分工,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侧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项工作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同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派往多所中小学中,在那选择一些校外指导教师,他们将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方法、理论与实际接规的指导,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程的设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这全过程中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尽早地进入角色,把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双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仅有理论上的准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尽早亲临音乐基础教育的一线,跟从校外导师学习积累经验,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使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更加有的放矢,为就业积聚能量。而参与基层一线导师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开阔眼界和思路。”这就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良性循环的“产物”,它强化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地方音乐教育的联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交叉互动的局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对了社会人才的需要。
2.自我教育模式。本科生应该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教育实践这三点一面的基础上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这个模式是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来设计和展开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铺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准音乐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恰当的、“安全”的、边学边验证、积累经验的绿色“生态园”,使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自我教育”,明白自己哪儿不足、缺什么、还需要学什么、本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他们可依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回校汲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加速“准音乐教师”向音乐教师角色的快速过渡。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适量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践中的发现是为了不教的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形成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自我寻找方向、自我驾驭、自我指导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在花架子上,应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和与社会接轨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手段等。例如,我院现代音乐专业的同学舞台上表演的优势就得益于平时课堂上眼神、手势、一招一式有针对的训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改变了惰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