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饼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饼实训总结

月饼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48-02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焙烤食品原辅材料、主要焙烤制品面包、饼干、蛋糕、糕点等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操作要点及常见的焙烤食品装饰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知识,在此基础上讲述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课程特点

1.1 专业必修课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前提课程主要有:食品基础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学生需要对上述前提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才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

1.2 理论和技术更新快 焙烤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焙烤食品加工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食品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大大提高,而且商品价值不断增加;此外,焙烤食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风味越来越多样化,功能性焙烤食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逐年增大[1-2],因此需要及时关注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最新理论和技术带给学生。

1.3 实践操作性强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3]。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综合实训及实习来强化操作技能。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思路较传统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对理论较重视,理论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加工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渗透必需、够用的理论,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

2.2 教学方法较传统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以讲解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为主,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使用较少。

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曾尝试采取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实训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经费不足等,往往出现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衔接。

2.4 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终考核成绩的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很少涉及或所占比例很小,课程考核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很难反映学生实践能力高低,这样的考核有碍于学生积极性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这种考核模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的考核需要从过程考核、技能实训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

2.5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必须有基本的硬件条件作保障。目前,焙烤实训室焙烤设备种类较齐全,但数量不足。以搅拌机为例,实训室可用数量有限,实践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通常不能充分练习掌握这项加工技能,很多情况下学生因插不上手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6 团队教师少,实践经验不足 本专业团队有教师6名,1名为企业工程师,其他教师分别负责不同课程,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团队教师多为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

3 课程改革措施

3.1 细化教学内容 2007-2011年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2012年调整为专业限选课程,教学总学时为96学时,课程改革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合。具体包括:一是要删减陈旧过时的知识;二是结合行业岗位需求增加实用技能知识比重;三是课程的教学要和行业企业联系,实践岗位和企业行业岗位要相对应。2012年本团队对味多美等焙烤企业进行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拟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优化为六大模块:焙烤基础知识模块、面包加工技术模块、饼干加工技术模块、蛋糕加工技术模块、糕点加工模块、月饼加工模块。

3.2 改进教学方法

3.2.1 以项目实训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操作,而且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5]。结合生产实际,课程安排20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涉及相应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及相关焙烤理论知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实施、论证、评价及分析与总结,最后由学生完成实训报告。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不断被激发,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2.2 教、学、做一体化 对于任何一种焙烤食品加工,以加工工艺流程为主线,首先将工艺条件展示给学生,再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艺条件,即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学习理论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2.3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成立焙烤食品协会,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条件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与指导教师提前联系,教师将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自主创业,费用可以由其产品销售所得。

3.3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成果”的考评模式,通过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给学生以综合评定。具体考核方式为:成果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占2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两方面,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技能考核占50%,选取典型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考核过程模拟烘焙师资格证实操要求,考核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占30%,由实训报告、学习表现、作业、平时测验等组成[6]。

3.4 按需培养 每个学生需求不同,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修学分,有些学生是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些是希望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此,结合专业特点,可将焙烤实训室变成开放式实训室,学生只要提前申请预约,实训室实验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即可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或自主产品设计,也可得到教师的指导。实训室开放必然带来资金和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学院支持,焙烤协会自我管理,协会可通过出售焙烤产品来筹集技能训练所需资金。

3.5 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焙烤食品理论、技术更新速度快,且课程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团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且要增加实践锻炼。笔者认为应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研,定期安排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高职培训基地或科研单位锻炼[7]。

4 结语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2012在学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课程被选为学院试点改革课程,团队教师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条件、考核模式、教学管理等,因此团队教师将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魏振承,张名位,池建伟,等.中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1):182-184.

[2]田洁,曹娅.中国焙烤食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学,2012(7):51-52.

[3]王华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之探讨[J].职业教育,2010(3):53.

[4]谢东峰.高职院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24-125.

[5]祁兴普,刘萍,瞿桂香,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34-35.

[6]张淑英,张社国.“过程+成果”考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158-160.

月饼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做教学 自主探究 “境”“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下面我以听到的几节作文课为例,结合《课标》要求,进行简要评析: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境”:让作文乐趣无穷

【案例一】上课了,教师拿着三只叠在一起的杯子出现在教室,学生都很好奇,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说着杯子的用途,猜测着教师拿着杯子的目的。教师微笑着,让学生尽情地说。过了一会儿,教师把杯子逐个摆开(一个底朝上,两个底朝下),学生就更好奇了,以为老师要变魔术,纷纷猜测,这时教师开始向杯子里倒水,学生更是说开了,教师到底要做什么呢?最后,教师揭开了谜底,原来底朝下的两个杯子一个底部有洞,一个里面很脏。当然,朝上的那个根本就装不进水。至此,教师才出示了本次作文的题目:由三只杯子想到的。至此,孩子们的思维早就如开了闸的水,喷涌而出,滔滔不绝,如此引人入胜的开头有几个孩子不被吸引呢?

【学生习作片断】

生1:又是作文课,“头”中羞涩的我真的好头疼,但看到老师手中的杯子时,我也有了想表达的愿望,尤其看到老师故作神秘的样子,我不禁也开了“金口”……

生2:看着老师手中的那三个杯子,我想到了很多很多,那三个杯子不就是我身边行行人的真实写照吗?

生3:看着老师手中的杯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就是那一只底部被戳了一个洞的杯子吗?爸爸妈妈给了我一副美丽的躯壳,我又拿它盛下了什么呢?我不要这样活着,我不要自己的人生是一片空白,我不要将来的日子都只有后悔……

【评析】组织教学时,教师不是直白地叙述,而是有意留下空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填补“空白”,去自我发现、创新、表达,变“吸收―储存―再现”为“探究―鼓励―创新”。结果,百花齐放,境况美不胜收。

【案例二】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不是规规矩矩地在室内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来到校园的花园里。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并和花朵说说悄悄话。

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如蝴蝶般翩翩飞行于花丛中,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嘴说……往往令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也能获得游玩似的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

【学生习作片断】

生1:啊,你是那么美丽芬芳,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黄的像金,自由地在风中舞蹈,发出令人心醉的芳香。请你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如此五彩缤纷,香气袭人?

生2:火红火红的一串红哟,你多么像燃烧的火焰,又多么像串串鞭炮,你穿上了艳丽的礼服,也来参加这秋日的聚会吗?

生3:粉红的月季花,你可别低着头呀!是不是太阳公公悄悄吻了你的脸,你害羞了?还是秋夜寒冷,你被冻红了小脸?雪白的月季花,你娇嫩的脸上怎么还有两颗晶莹的珍珠,难道是昨晚秋霜姑姑悄悄送给你的礼物吗?

生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猛吸一口,空气中净是甜甜的味儿。瞧,你那么娇小玲珑,一丛丛、一簇簇,挤满了树的枝枝丫丫。你可要把我迷醉了。

生5:夹竹桃有红有白,满树满树,几朵几朵凑在一块,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窃窃私语。你能告诉我你的悄悄话吗?别只顾摇头,你能再听听我的烦恼和忧愁吗?

【评析】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闭门造车型,而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写作素材,拥有第一手资料;其次,让学生自由组合,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能随意观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后,教师的适当点拨提示,打开了孩子自由思维的宝匣。于是那灵动美妙的诗一般的语言便汩汩流出,这样的习作,怎不令人怦然心动,拍案叫绝。

【总结】由上述案例可见,创设自主探究的“境”,即提供自主探究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这种自主探究教学的“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笔下生辉。写的文章自然就富有创新,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

二、开放自主探究的“度”:让作文丰富多彩

【案例一】教师深情地导入:“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无论是按公历还是农历,都有许多传统节日,而遇到佳节,你也许会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也许会特别思念某个人,也许想起浏览过的迷人风景,也许想买个精致的玩具饰品,也许有许多话儿要向谁诉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想起中秋节时,全家边尝月饼边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景;有的学生想起“五一节”在公园游玩时,一位救落水儿童的不知名的叔叔;有的学生想起“重阳节”时妈妈给奶奶送贺卡;有的学生想起“春节”时爸爸给自己送的礼物;有的学生想起“十一”长假到外地游玩时欣赏的迷人风景……至此,教师提出作文要求:将你在那个日子里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不限。

学生挥笔直抒,在一节课时间里,多数学生轻松地完成了习作,而且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体裁包括书信、诗歌等,均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评析】组织教学时,教师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最后加上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配给制”,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自然也就能水到渠成地写出好的作文。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指导“向你介绍我”一文时,要求学生完成习作的初稿后不急于誊写,而是根据习作要求互相评议修改;誊写完之后也不急于交给教师,而是互相修改评议;然后教师再进行评改;最后集体讲评。如对一位学生的作文《我就是我》的讲评:

自评: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写出了我性格的生成与变化,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做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展现了出来。应得“优”。

互评生1:文章条理清晰,叙述完整,语言非常生动,所举事例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疯狂不羁的野丫头,一个嗜书如命的好学生。得“优”。

互评生2:我觉得题目很新颖,一看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事情叙述完整,尤其是文章的句子很优美,例如: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十足的野丫头:因为在韭菜地里打滚而弄得满身泥土。因为和别人家的看家狗“搏斗”而搞得“流光溢彩”;因为爬上树荡秋千而摔得鼻青脸肿……这组排比句写得相当好。得“优”。

师评:首先你很会动脑,一是题目特别,二是文章选材真实可信;其次,写得很有条理,过渡自然,人物性格就会跃然纸上,值得表扬。得“优”。

【评析】讲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规范学生个性化语言的过程。改变以往教师一刀切的方式,扩大评改的宽度,教给讲评的方法,让学生自评、互评,再老师评、集体评。前者重点落实训练要求,后者又把欣赏评议融为一体。这样开放讲评的“度”,使学生在提高评议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博采众长,飞速提高。

【总结】由上述案例可见,开放自主探究的“度”,即拓宽作文题目、内容、体裁等的自由度,扩大习作评议的参与度,渲染佳作的知名度等,能充分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互帮互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心境中,不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捕捉住灵感,下笔有神,妙笔生辉。这充分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的新的课程理念。

结语

上面几位教师的作文教学让我深受启发。由此可见,创设好了自主探究的“境”,把握好了自主探究的“度”,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枝“生花”的妙笔,让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