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1
辅导员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心理上的沟通,因而讲究语言艺术,是使学生思想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身为老师,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语言要富有爱心,充满真情;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对犯错误的同学,不应姑息迁就,而应进行严肃批评,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危害,指明改进的方向、方法。当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批评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恰当方式,讲究批评艺术。辅导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教育,才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要把以学生为本的“尊重教育”作为突破口,让大学生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辨别、学会选择、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提升生命质量,从而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力,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营造“健康、优雅、团结、有序”的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性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宿舍风气,努力营造具有楼域特色、有利于学生成才的良好环境。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青春一代,对于他们,“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用高格调的精神产品去提高同学们的境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根据大学生的一些新特点:群体结构和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我们要坚持通过一种“公寓的主旋律文化优势”创造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使大学生在相互作用下,彼此接近并趋向相同,从而使个体产生从众行为。通过公寓文化建设这个窗口,告诉大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路途要遵守的守则,必须提倡的、坚决反对的;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利用典型事例对在学生中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或潜在问题,通过“主旋律舆论文化力量”的剖析和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这种“主旋律规范”一旦内化,即具有一种公认的力量,并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尺度,就成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和行为指南,大学生就会自觉地用它们约束和支配自己的活动,增强自身的群体凝聚力,从而很好地发挥一种无形的“软约束性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营造公寓文化氛围,寓教育于各种公寓文化生活之中,充分体现学校公寓文化的核心内容:健康、优雅、团结、有序,即“:健康向上的情趣,整洁优雅的环境,团结互助的氛围,紧张有序的生活”,寓教于乐,就会产生“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的良好效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学生公寓制度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标尺,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也只是盲目的,没重点、没系统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上。目前各高校关于学生公寓管理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前瞻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各校区管理制度不能完全统一等问题,因此,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克服以上问题。在驻楼辅导员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应特别强化和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1.将学分引进学生公寓的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管理。目前,有不少高校的思想品德课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应该把大学生在公寓中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考核体系。例如:可以尝试着开展“学生公寓行为指导课”的课程,这门课程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延续,也是必修课程,占德育课的2个学分。在学工部的指导下,驻楼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公寓社区的课程教学;学生社区行为养成教育及成绩评定;学生社区文明行为评定。教学形式可以是:(1)本课程从学生入学教育导毕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在学生毕业前给出课程成绩,成绩不合格作结业处理。(2)本课程教学分各院部教室和学生公寓社区两大教学区域,分别由院部和公寓社区组织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又分为课程内教学和日常行为指导两个版块,课程内教学在学生第一学年内选择一学期完成,日常行为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3)本课程与学生社区行为档案卡融会贯通,在学生毕业前由驻楼辅导员给出成绩。
2.将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基础素质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认证考核体系。大学生在公寓内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基础素质是指应具有的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公民的身份相符的文明语言、行为举止、宿舍内公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集体意识、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政治素质。具体实施如下:(1)大一至大二期间通过对学生进行上述基础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全新的宿舍生活理念,自觉规范自己在宿舍内的行为,正确处理与室内其他人员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宿舍风气;使学生尽快适应宿舍集体生活,熟悉宿舍管理制度,在思维判断能力方面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使学生对什么是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文明语言、行为举止以及宿舍应遵守哪些公德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2
(一)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形式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心、关怀,大学生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就是用人文教育的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对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把对学生的教育作为起点,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二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过多关爱,离开家庭到学校以后巨大的落差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因此就非常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是预防和防止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迫切需要,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提供条件。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特征
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具有自身的特性,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特征的分析,可以科学地理解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高校人文关怀管理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特征,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上的教育,更是一种管理上的融入性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从对学生的关心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人文关怀管理具有个体性
高校是由众多学生组成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学校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个体成长,因此,对学生个体的关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和谐校园的保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要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另外,要针对学生个体,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展开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世心态。
三、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途径和方法
(一)人文关怀要求大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改变一直以来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转向对话式教育。对话式教育就是要求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对话式教学体现了大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尊重和情感的投入,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即由说服型教育转向关怀型教育。
(二)人文关怀教育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学校要具有良好的服务中心和服务设施,比如宿舍顾问、贷款和奖学金顾问、法律援助部门等。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社会工作者,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来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进而萌发出爱国情怀,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人文关怀教育要注重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精神品位,通过人文关怀,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从某些方面来说,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就是开掘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精神品位的提升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结语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3
关键词:情感激励;大学生;教育管理
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期,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年纪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但是还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指文化观念上的影响,这也就对国内的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高校教育管理者都需要利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而情感激励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一、情感激励的内涵
作为管理心理学最常见的概念之一,激励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学者Berelson和Steiner则将其定义为“所有内心渴望得到的条件,希望、愿望都能够对人产生激励……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内心状态”。而学者Zedeck以及Blod则将其定义成,其本质是一种倾向,它能够使人向某个目标努力。Atchinson则主张激励实际上是一种直接影响,它能够帮助人们产生方向感和活力,持久地向某一目标努力。因此,激励实际上就是利用某种刺激,帮助人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向某一目的而不断努力和前进。激励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的本质为精神激励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常见的激励手段。在教育管理的领域内,这种激励实际上就是指教育管理者利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以及宽容等情绪去刺激学生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用积极和热情来进行努力。这里所说的情感激励不仅指情感投入,还包括营造一定的情境,感化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的认同感以及接纳别人的想法。这种激励手段的主要实现手段就是教师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爱护、保护以及尊重、信任,对他们做出的成绩要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错误和不足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教育管理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人际关系的营造,环境的建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将其从被动的行为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行为实践者,进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其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成长和进步,进而实现管理者的管理效能。
二、情感激励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的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根据大学生当前需求情况以及相关特点的结构化研究,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需求里,最重要的4种需求是:对知识的需求,对尊严和自立精神的需求,对友谊的需要,对个人成就感的需求。而对大学生尊严与自立精神,友谊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了情感激励最重要的两种方法。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在青年时期,他们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意识,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以及逆反心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自尊进行保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按照成绩来评价人品,也不能按照人品进行区别对待。此外,简单的说教很难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想学生所想,念学生所念,这样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够产生非常有效的教育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育管理者能够对学生本身的生活态度产生较强的暗示作用。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内,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良好的态度是由良好的暗示所激发出来的,消极的态度则来自于消极的暗示。情感激励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不应该对学生说出类似于“你就是不行”“你就是错的”的话,而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热忱和经验支持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获得充分的成长。
(三)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组织管理的关键。现代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事实证明,能够在学生群体中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情感进行教育的老师,他们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影响学生本身的情感和行为,使他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积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应该将学生本身是否能够成人、成才当作教学的关键。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尊重他们的性格,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与赞赏。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努力地面对学习生活。事实上,融入情感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成熟、成功的管理观念。此外,用感情来感动学生,激励学生也已经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激励方法。情感激励就像一项高回报率的投资,它能够帮助教师利用感情投资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三、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需要激励。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曾对人的需求进行过划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人类的需要主要被划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以及生理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基本上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但是另外三种需求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满足。社交需求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希望建立起一定的友谊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的关系获得归属感,为某个特殊群体或者社会所接纳。尊重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希望拥有自尊并为人们所尊重,他们希望能够享有一定的名誉和声望,在获得一定的成绩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可。自我实现需要实际上就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们希望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教育管理者的视角来看,他们需要了解大学生不同的需要。比如说大一的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很有可能对新的大学环境以及学习要求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大二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缺少努力学习的动力。大三的学生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对社会的了解比较有限。教育管理者只有对学生这些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才有可能创造出能够帮助他们满足需要的环境。而只有当教师们能够主动、有效地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引导时,他们才能真正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认可激励。教育管理者需要主动发掘学生身上所隐藏的各项潜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来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活动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到成长的原动力。在社会行为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里,工作成绩实际上是由个人能力和激发程度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和学生本身的能力有关系,也和教师的激发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虽然学生个人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但是通过激励,他们也能增长自信,对自己的努力进行肯定,取得进步。美国的学者罗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随机选择了三个小学班级,并随机告诉教师几个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生的名单(实际上仅仅是随机抽取的),通过八个月的学习,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先验印象,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与众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其认可与赞赏。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事实上,不仅仅是小学生需要教师的认可,大学生也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坚持多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也就是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满足他们渴望得到赞赏的需求,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主动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态度养成实际上就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关心激励。关心激励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关爱,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多为学生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那些令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减少他们的困扰和烦忧,进而帮助他们真正做到热爱学校,信任老师。通过这样的情况,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学习。事实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味进行说教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努力,反而会刺激学生的逆反情绪。正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怀才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比如学生的身体情况、生日等等。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小事更容易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激起他们的努力情绪,更加积极面对学校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激励的方法有非常多的种类,教育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的时候,应该根据时间、地点、学生个人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出这一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田子蕊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婕.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J].文学教育,2016,5:196
[2]张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169
[3]任巍.浅谈当前“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3:98
[4]江瑞芳.激励机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
[5]王冠波.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分析[j].大家,2012,1
[6]戴虹.试论心理学理论在高教管理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4
[7]何文山.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1,18
[8]申丽辉.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及方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6
[9]桑宁霞.社区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张琪,李娟.基于实践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3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4
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生艺术团的诸多特殊性,使得目前在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于改进。
一、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管理的现状
大学生艺术团是体现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的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艺术团的平台展现自我、发挥自我,从而得到自信,但目前在教育管理上还存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建设还处于薄弱状态,出现硬件和软件配备不到位等现象。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建设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中心,学生无固定的排练场地,常常是临时借用上课教室或在操场上排练,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艺术团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艺术团的壮大和发展。
2.大学生艺术团团员的诸多特殊性,使得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大都是高校大学生中的文艺特长生,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大学校园里的积极活跃分子,由于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因此在管理方面相对松散,不够规范,常表现为排练时间不确定,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
3.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缺乏创新性。由于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材和大纲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在训练形式和创新内容上差异较大,基本上完全依靠指导老师的经验进行学习排练,使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因此在整体培养上没有统一的走向正规化,有待于改善。
二、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
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高校应重视和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设立大学生艺术团专项经费,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化妆教室等,并对这些硬件设施定期维修和更新,确保大学生艺术团的正常运转。其次,高校应结合本校特色制定大学生艺术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演出经费方面,可用“拉赞助”的方式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额外的经费资助,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为大学生艺术团提供了相应的经费保障。再次,提高大学生艺术团师资力量是关键,成立高校艺术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大学生艺术团的课程指导,研究制定大学生艺术团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等,把大学生艺术团真正作为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并将指导教师的课时记入到教师课时量当中,既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大学生艺术团的整体水平。最后,应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和教师给予人文关怀,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都是在课余时间参加排练的,很多老师也都工作一天了,晚上还要加班指导排练,因此应给予人文关怀。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管理
管理好一支优秀的大学生艺术团是推动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关键,应严格落实本校所制定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首先,管理工作应结合本校特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少保证大学生艺术团有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制定大学生艺术团团员信息表、排练表等,每学期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确保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排练、演出正常进行,并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三次以上的大学生艺术团演出活动。其次,实行“一队一师”的指导原则,确保每一个分队都有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艺术团团员的选拔、节目编排、日常排练等工作,保证大学生艺术团的质量和演出效果,为高校大型的“元旦晚会”、“迎新生晚会”、“欢送毕业生晚会”等做好节目的储备,并将一些优秀的经典节目保留下来,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文化的延续。再次,做好大学生艺术团的团员流动机制,制定完整的后备团员招收计划,对大一新团员的纳新工作要细致、完整,并进行面试考核,为大学生艺术团纳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大四的老团员要进行规范的退团制度,对表现好的艺术团团员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并给予综合考评加分,对长期不参加排练、表现不好的团员进行谈话、教育,必要时劝其退团。最后,借助新媒体力量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以媒体、网络平台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的窗口,一方面大力宣传大学生艺术团的优秀成果、作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艺术团团员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促使大学生艺术团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团的创新性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5
(一)认知能力好,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90后大学生已经进入到生理发展的高峰期,其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已相当成熟,这表明其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多元文化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使90后大学生能从小接触各类事物,表现出多才多艺的一面。
(二)与时俱进,功利主义色彩明显。90后大学生充分享受了高速发达的现代科技,大量信息随着网络、手机等快捷工具进入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90后大学生能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敢于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的特点。但是,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过分看重物质需求,以事物的有用性和实用性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三)个性突出,抗压能力较差。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批判和挑战权威,个性突出。然而,90后大学生享受家庭、社会的精心呵护,很少体会实际生活,所以,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四)自信张扬,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长期受到父母的鼓励而表现得自信张扬,富有激情和活力。但是,过多的表扬和赏识使得90后大学生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只考虑自身的主观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尊重意识,以致其分析问题和考虑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走极端。
二、90后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90后大学生有机会使用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的使用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另外,外来的新文化、新思潮也影响着90后大学生,这为90后大学生的张扬、批判性格奠定了基础。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大部分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在家人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中成长,没有独自面对过困难,也没有独自解决过生活中的问题,以致于其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较弱。同时,90后大学生长期背负着家庭的期望,这导致其亲情观念淡薄。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与中小学教学方式、方法相比,高校教师更喜欢用多媒体讲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且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是点拨式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90后大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另外,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不把精力放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由此,90后大学生可能出现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和紧张、困扰情绪。
(四)自身方面的因素。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这一群体迫切地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在认识事物、处理实际问题等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对其指导。
三、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狠抓落实,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加大传统美德教育力度,将大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化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精神支柱,使其成为讲奉献、讲道德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以思想指导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使其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不会无所适从,而是拥护社会主义,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而实现的,但是,随着大学生手机、电脑的不断普及,教育者有必要转变教育方式,尝试通过即时通讯手段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
(二)开发第二课堂,促使大学生做好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团,让90后大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专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从专业理论与就业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帮助大学生提前熟悉就业环境。同时,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强强联合,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6
艺术类学生一般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开销比较大,进入大学之后学费高,课程所用材料设备开销也很大。而艺术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应用性也比较强,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因此特别容易产生功利思想。再加上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挣钱上而忽视了学习。
二、辅导员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一)从思想政治方面,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辅导员首先要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以学生为本。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应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进入大学时,就积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大学规划,认识自我。通过大学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辅导员应注重大学生的关注点,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再次要适时地开展诚信教育、人格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校中,要根据国家近期发展的一些实事,适时开展一些以诚信、爱心等方面的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还可以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编排一些与诚信、爱心有关的小品和舞台剧,让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更明白爱、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一定要摆正位置,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家庭生活水平都比较好,由于学生之间贫富悬殊较大,加上学生的经济意识很强,造成了现代学生自私、个人主义、独立性不强、道德品质缺失等一系列的缺点,导致学生之间相处不融洽,学生间不懂得包容。大学辅导员一定要有一份公平公正的心态,以身作则,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这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同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加强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三)用爱心服务学生,爱岗敬业首先应该赞美学生。艺术类的学生因为个性比较张扬,更喜欢别人欣赏自己、赞同自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引导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学生有了进步,一定要主动去表扬;当学生有了新颖的想法,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鼓励。其次要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核心思想。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辅导员对学生的爱心、热心,真正从情感上接纳并支持辅导员的工作。
(四)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跟学生的谈话谈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是做学生工作的最好方法,切实与学生做好勤沟通、多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地进行解决。要利用好语言,选择相对有效的沟通技巧。比如有的学生个性较强,不屑与教师交往,那我们要主动多与之进行联系,多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寻找与之沟通的突破点。有的学生性格急躁,出现问题容易激动,那我们要稳定学生的情绪,耐心地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对于家庭条件较差,性格比较自卑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到其自身的闪光点,适时地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多参与学校或社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五)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运用语言,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住切入点,适时教育并引导学生语言是一门艺术,辅导员要运用好语言,把握住学生心理,尽量不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时感到空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辅导员应准确地寻找到问题学生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引起广大学生注意,能唤起他们共鸣的点。发现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动力,抓住闪光点,可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或比较容易地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以服务学生为本,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学生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在经济方面,首先要激励贫困学生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意志,让学生切实从心理方面正视自己,调节心态,树立在逆境中成才的人生目标;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寻找或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使他们能在勤工俭学中完成学业等。对于有就业压力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设计毕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未来目标的定位,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广泛地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