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1

实行“四个统一”。县物价局本着档案内容符合行业管理规定、档案格式符合档案部门要求的原则,建立式《收费许可证》办证档案。

一、统一格式。按照县档案局档案创省一级的要求,统一业务档案封面格式、卷内目录格式。并用规范的牛皮纸打印档案封面。

二、统一内容。卷宗封面内容统一由年度、单位名称、收费项目、许可证号码、承办人姓名、办证日期、保管期限、案卷号八项内容组成;卷内内容统一由办证文件依据、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证书或身份证、其他补充资料(含执业资质)、申请表、《收费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六项内容组成。

三、统一程序。审批发证程序分四个阶段:第一初审,由经办人对申领单位填写的《收费许可证》申请表和提供的文件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初审登记;第二复审,由收费股负责人对经办人移交的初审文件材料是否准确齐备、初审意见是否正确进行复审,并签名;第三审核签发,由分管局长对移送的通过复审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签发,并加盖物价局公章;第四印制发证。

四、统一编号。对办理远价费证类的《收费许可证》将严格按照省物价局规定的编号方法统一编号;对医疗机构统一编号办理远价费备证类《收费许可证》;对短期培训的机构或单位统一编号办理临时《收费许可证》。

实行“四个标准化”。县物价局为达到发放的《收费许可证》既有严肃性、权威性又美观大方的目的,实行了“四个标准化”运作。

一、标准化的收费文件为依据。申领单位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收费文件依据,或是国家法律法规,或是国务院、省政府文件,或是省物价部门下发的文件,或是省授权市、县物价部门印发的文件。除此之外,任何材料不得作为办证的文件依据。

二、标准化的证件为办证要件。申领单位必须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资格证书和权威机构批准的执业资质证。

三、标准化的表格填写。申领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制的《收费许可证申请表》表列的内容逐项填写,不能漏填,不得缺项,并在指定位置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报业务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上报我局,我局经过初审、复审及全面审核后签发办证。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外事档案; 建立;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77- 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类型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在给高校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建立、管理外事档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外事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作用及其特点

1.1 高校外事档案的概念及作用

外事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对外交流、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和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外事档案本质上是学校在与国外团体或个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友好往来、科研合作,聘请外教、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参加国际会议、校际交流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形式包括外事活动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上级关于外事工作的文件,礼品往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等内容。

另外,高校外事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反映了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全貌,对于提高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和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以其丰富而真实的内容作为高校外事工作的可靠情报资料,将对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2 高校外事档案的特点

高校外事档案因其在形成过程中的特殊背景和目的,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政治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作为国家外事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对外政策的指导,由此,国家对外方针、政策等也要在高校外事档案中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1]。

(2) 保密性特点:高校外事活动以及外事档案所具有的政治倾向性,使得高校外事活动必然要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同时高校外事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外事档案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3) 多样性特点: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高校外事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所形成的外事档案的类别也就多种多样。

(4) 复杂性特点:当前,随着教师自费出国出境人数增多,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不断增加,高校外事档案来源更加复杂,包括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各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出国出境的师生个人等。

2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

高校外事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立卷是建立高校外事档案的基础业务环节,每一环节完成的质量高低,将对整个外事档案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外事档案,就成为管理外事档案的一个首要问题。

2.1 广泛收集,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学校在各种外事活动、外事管理中形成的材料对学校和社会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为依据,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外事档案收集标准;其次,要明确外事工作上报制度,通过学校各部门上报,扩大学校外事档案收集来源;再次,为解决各部门开展外事工作上报不及时的问题,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经常与宣传部、国际合作处等外事部门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学校网页、校报等学校大事宣传媒介,从而第一时间掌握学校外事工作开展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催促其及时将档案材料归档;最后,要严格按照外事档案归档范围,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筛选,将外事活动中有必要记录并保存的外事档案信息进行登记注册,进而便于后续鉴定分类等工作的开展,确保外事档案不漏项。

2.2 强化鉴定,确保外事档案分类明确

可以说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与收集工作是同步并行的。开展外事档案的鉴定分类,首先要明确收集范围,将日常所涉及的各类文件材料按收集目标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要对经过初步鉴定分类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分类,将不要求办理的参阅文件,重份文件,未定稿、未生效、过时的各类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不归档文件材料以及校内其他部门的文件进行剔除,将通过鉴定并认定有价值应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在充分考虑其数量、密级、载体的情况下,依据不同内容、不同类型来分类组卷,从而便于后续归档工作;最后做好档案系统分类,以便于材料的保管、查阅和利用为前提,充分保持材料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外事档案细化为港澳台事务,团体来校访问,教职工因公出国,外教、留学生管理,政策法规,学校管理条例等门类,使外事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2.3 注重归档,做好外事档案的保存工作

在建立外事档案的工作中,首先应做好包括存放地点、档案装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案卷封面上标注能够表明案卷内容的标题;其次要将已收集整理好的文件材料按照类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盒内;此外对各阶段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则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日后查档提供便利。

3 高校外事档案的管理

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外事档案的形成而产生。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管理好高校外事档案。

3.1 树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履行工作原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良好的工作原则又能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做好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外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的外事交流、有利于高校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本校综合素质与国际知名度;二是明确不同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从外事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三是树立方便于工作的原则,在外事档案的建立过程中,注重档案的建立与材料归档,便于日后取阅。

3.2 完善外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外事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事类档案管理规章体系,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外事档案立卷、归档、管理流程,从而确保外事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2]。

3.3 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外事工作队伍

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特点就是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外事档案的本质作用也在于此。这就要求高校要组建一支训练有素、懂技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与交流,使得从业人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合作交流的各方面工作,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技能,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3.4 加强外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步伐还很迟缓,还不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因此,如何在外事档案管理中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国高校不妨从建立外事档案信息网站、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将分散的外事档案信息资源链接起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档案后期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向无纸化方向发展,从而便于综合利用外事档案信息资源,并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外事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取得的成果对外,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升外事档案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时代,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任务, 外事工作渗透于这3个方面并与它们紧密相连,同时,外事活动所形成的外事档案也深深地刻上了教学、科研、管理的烙印[3]。高校应重视外事档案工作,加强外事档案的建立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让外事档案成为记录、查阅、提供战略参考的重要材料,并逐步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龙勤. 高校外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1995(z1).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客观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它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使用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作为传统人事体制的产物早已风光不再,尤其在高校毕业生中,涌现了大量的“弃档族”和“自揣族”,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档案中存在着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在人员的变动、工资调整等人事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更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及职称评定、社会保险、退休手续的办理和各项证明的出具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为何对如此重要的档案轻易处置呢?纠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档案功能弱化。在我国人事体制建立初期,人事档案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人事档案的功能在那个时期也最为强大。时代变迁,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上至国家下至各单位都建立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干部的现实的工作能力的考核标准取代了档案中个人成长的历史记录。只有在办理社保、退休、职称评定时发挥着人事服务功能。功能的弱化致使档案变得可有可无。

2、档案管理落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都存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手段落后、库房条件差等问题,使得档案从接收、储存、查找到转递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遗漏、损毁、丢失和信息缺失及可信度差等风险。

3、转移手续繁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地区在档案转移和管理上要求不统一。严格的地区在办理手续上需要十个以上的程序,不严格的地区甚至存在现用现管的现象。对档案转移的要求不同,导致转移要求的口径不一致,具体到当事人,一次交接很大可能是办不了。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一个不重要的环节。档案转移手续的繁琐限制了一部分档案的跨地区交接转移。

4、多年积累后的档案管理费用高。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收费标准不一定,以我区人才交流中心为例,学生转正定级后,每份档案每人每年240元,其它档案托管理期间的证明和情况介绍的开具需要另外付费,如果积累多年,也数目可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档案存于人才交流中心,心存侥幸,有需要时再提档交管理费,不需要的话就不用交,省下一笔钱,反正有人管理不用理会。致使未按规定时间缴纳寄存费而变成“死档”。

5、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毕业生对于档案的认识不深,认识不到档案的功能、重要性和流转要求。有些毕业生认为,一证(毕业证)在手,走遍神州,档案根本没有用处,还有的毕业生认为把档案交到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不如留在自己手里安全和方便,有了新的学历、职称等相关材料还可以直接放进去,对档案的严肃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那么,档案真的已经可有可无了吗?

目前,档案虽然在干部提拔或使用过程中不再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档案在当今中国人事体制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办理社会保险过程中,档案不可或缺。档案中对个人从业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将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要手续。档案中的招工材料和从业资料是计算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最为重要的依据。2、在正规单位的招聘和任用中,档案的流转手续和材料的完备程度或将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3、档案材料的完备与否,决定着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工龄计算等一系列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4、档案材料是干部身份认定的唯一依据。在现有退休制度下,档案的遗失可能会导致缩短工作时间。

针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努力:

一、高校在就业指导环节需加强对档案重要性的讲解,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在教育部要求下,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更多的是灌输一些就业形势、面试技巧、就业协定等相关内容,对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视和讲解不够。在校期间,应该让学生了解档案对个人发展和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档案材料的组成、作用、档案转递的流程和查询办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档案提起足够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对档案给予关注。

二、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规范档案管理的力度。

由于对档案的重视度普遍降低,许多档案出现填写不规范,任意修改或添加等情况,致使档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在接收、管理和转递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建立人事档案的管理档案,责任明晰,规范档案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感。加强档案管理,就需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提高业务水平,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素质提升计划,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质量。

四、加快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纸质档案和人工查阅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便于信息的更新和档案转递手续的繁琐,同时便于纸质档案的保存。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问题已经逐步的引起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为避免档案问题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发展和未来保障的绊脚石,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迟耀林.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J].世纪桥,2011(11):151-152.

[2]庞国明.人事档案呼唤改革[J].中国人才,2002(6):4-6.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人才交流;现状;存在的问题

人才交流服务是人才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市场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伯乐。为了加快人才的战略性转移,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问题,因此人才交流服务也应该充分做好“中间人”的服务角色。

1 人才交流服务的现状

人才交流服务是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促进人才就业,做好人才和市场之间的合理调配而应运而生的一个部门,它是为企事业单位、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各类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各N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的主要职责有:1)开展人才交流政策的咨询服务;2)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档案接收和免费人事服务;3)收集流动人员的人事管理档案,如劳动合同、资格评审等补充材料;4)开展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集体业务;5)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组织社会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6)备案登记和考核管理本辖区见习基地等。人才交流服务需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学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实现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 人才交流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随之不断增加,生源地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均源源不断的分派到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档案虽有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组织,但人才招聘和培训方面又由其他科室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活力。

2.人才分部不合理的状况日益严重

人员分布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地区发展水平、行业及工资报酬的差别在其中起了固化的作用。局部来看,人才分布由贫穷地区流向富裕地区,由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落后的地区陷入人才匮乏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大,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及工作条件远不及后者,加之交通、商业、邮电通讯等落后,工资待遇又低,这些迫使他们考虑流向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中去。

3.企业对于人才流动的管理还不完善

一是薪酬,晋升体系不健全。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薪酬和职位晋升的体系,或者是实施方案,往往存在工作5年以上,而且能力突出的员工和刚工作1年的员工职称相同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是重使用、轻培训。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的投入不够,或即使是开展了培训但对效果的跟踪和反馈不重视。通过培训可以把员工的岗位技能大步提高,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造就符合其要求的稳定的高素质队伍。

三是分配机制不合理,利益分配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励的一种必要手段。分配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势必影响到人的工作积极性

3 人才交流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人才交流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为大学生等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它是新时期下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交流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着重加强社会服务和协调劳动就业关系,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一)针对人才交流服务存在的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方法:1)加强服务机构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才交流服务人员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从态度上转变对文书类档案管理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保证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提高档案类管理人员的办事能力。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提升,电子档案的需要越来越高,市级统一配置的档案管理电脑与服务器都运抵我局,随之而来的是软件运用与操作,办事流程、职能职责的重新规划与划分。这就对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积极的学习,补充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3)增强管理档案的利用率。社会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档案管理只“管”不“理”,不能充分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好多档案“有名无实”。对档案的“理”就是能够让进入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档案记录的信息材料能够对单位的招聘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使档案真正发挥它的作用。4)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性。社会人才的档案分为保密档案和非保密档案,对于保密档案的处理应该加强它的保密性,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度进行办理。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加强保密处理,要不定时的修改密钥和加强监控。而对于纸质的档案文件应该注意其原始性的完整,保证不被损坏。

人才交流服务中的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还涉及多种知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人才交流服务才能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总之,人才交流服务档案管理应该实现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为人才交流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细则,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人才交流服务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1)加大见习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见习岗位,在每年的毕业季举办应届毕业生的专场就业招聘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有用的信息。2)组织高校毕业生登陆大学生就业网,收录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3)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学习,使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就业潜能,找准就业方向,保证毕业生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

(三)注重创新驱动人才交流服务的细节,改革人才交流中心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就要在细节上下工夫,为就业人员提供便民服务。1)开通咨询热线,为就业人员提供方便。每年毕业季,人才交流服务都接待几千人次,为了给报到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应该开通咨询热线,接受每一位人员的来电咨询。2)开通网上服务。现在的网络服务方便快捷安全,在人社局网站上进行档案到达信息的,互动交流,宣传政策,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于双方人员。3)精简办理程序,缩短办事周期。如以前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各种职称考试的报名、公示、取证、盖章等,现在只要所存档案能提供印证材料,就及时办理,大大的提高办事效率。从细节上的改变促进人才交流服务的发展与改革。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 企业职工档案 存在问题 对策

企业职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重要文字材料,是职工完整的历史记录。它关系到职工职称评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许多方面,是职工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和办理退休手续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企业职工档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企业职工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劳动力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原劳动部、国家档案行政部门于1992年颁布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企业实行改制、破产已进入扫尾阶段,原有的企业职工档案归用人单位或主管单位管理已不再存在,现在企业职工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滞后

1、现行档案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现在企业职工档案由多个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交叉重迭。人事部门管理干部身份的职工档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改制、破产和下岗分流人员职工档案,其中内退和退休由养老保险所属经办机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悖于企业实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给企业的职工基础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不利于维护职工个人利益,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建设科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2、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走向不清。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归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而有些改制企业的职工档案,最近则归其主管单位市经贸委管理,有的职工档案暂归留守处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查找困难。企业的职工到退休或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时,只知道都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找,时常有找不到的情况发生,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3、职工档案管理的利益与责任关系不明。企业改制时,由于接收职工档案有一笔费用,有些主管单位就争着要接收被改制企业的职工档案。待费用用完之后,又觉得这些档案是累赘,想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可技术工人交流中心又是自收自支的单位,不交费用则拒绝免费管理档案。

4、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档案转移不明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改制、破产企业逐步增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后续问题日益呈现,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给予员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在得到经济补偿金后,员工的档案能否转移没有明确的政策性文件。

(二)领导管理档案意识淡薄

1、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受习惯定式的影响,有些单位的领导和部分同志认为档案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档案所需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导致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难以高质量地完成职工档案工作。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企业精简人员编制,档案管理体制受到冲击,有的被削弱,有的被精简,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不能集中精力开展档案工作。

2、档案意识逐渐淡化。由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其中大部分企业改制成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保留在留守处或老厂人员档案虽然名义上有主管单位,但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的档案多数被遗忘在角落,甚至丢失;而无留守处的单位,则企业职工提着档案回家,自己拿着档案回家涂改。改制企业中,有的片面地认为,企业经营者与员工是“雇佣关系”,用的是职工现有的劳动力,花功夫、费财力抓职工档案管理没有必要,因而,不能把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日程,造成了职工档案收集、整理、转递、利用等环节问题倍出,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为达到控制职工的目的,扣押档案不给,使职工办不成调动手续。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更侵害了职工个人利益。

(三)管理方法落后

职工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档案室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管理“八防”达不到标准。职工档案管理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只满足于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提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下功夫不够。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有些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企业职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由于部分企业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如档案年龄与身份证不一致,前后出现多个参加工作时间,个人经历前后记录不完整等。

二、解决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问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服务为方向,促进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体制

1、要明确档案的管理机构。当地政府应制定本地《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档案管理者,一是经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后,具备保管条件的的用人单位,二是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严禁职工个人或他人保管档案,民营中介服务机构也不得保存职工档案。

2、要明确改制、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的流向和归属。企业合并、重组、破产后,对有单位接收的人员应及时将其档案办理交接;对临时未落实单位人员,归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待落实单位后,办理转递;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其档案归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对下岗人员的档案,应及时转递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保存,以便再就业时使用。

3、管理方式应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和新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由现在的多级分散管理逐步过渡为集中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档案行政部门指导,独立管理职工档案,小型企业和私营、个体、外资企业的职工档案由当地劳动保障局的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个人档案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再就业等一条龙管理体系,这样既能有效地保障职工个人利益,方便企业的职工管理工作,杜绝档案管理中不良现象的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今后将逐步过渡到对本地区企业职工档案实行由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集中统一保管,由当地档案行政部门统一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将职工的档案划分为在职、失业和劳动事务三个部分,实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查阅取证制度化、网络化。此举可避免职工档案在企业的随意性和职工流动、再就业等统计查询的不稳定因素,为当前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职工办理退休等提供方便。

(二)强化档案意识,提高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地位

加强宣传,提高企业领导的档案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大档案法规及有关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采取正反两方面宣传手法,通过法院对有关丢失职工档案处置的案例宣传,转变企业领导不重视职工档案的现状。另外通过依法管档用档事例的正面宣传,使他们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使之在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计划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二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舆论形式及培训形式,使企业职工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被企业领导了解和认识,工作实践中自觉地形成利用档案、关心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加大职工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使职工档案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生存、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管理,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1、加强宏观指导。劳动和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职工档案工作进行领导与指导,档案行政部门对企业职工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为了使档案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必须结合职工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检查落实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企业应当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归档而造成文件材料损失的,或对档案进行涂改、抽换、伪造、盗窃、隐匿和擅自销毁而造成档案丢失或损坏的直接责任者,依法进行处理。

3、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档案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劳动法》和《档案法》,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为每一个职工记录、收集、整理、保管好档案材料,定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职工档案的完整、真实、精炼、实用。

4、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随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深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现代化设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使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发生了新的变革,正迈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国传统的职工档案管理应由控制性、分散性管理转向服务性、集中性管理,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对他们进行现代化微机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有关知识。要重视运用现代设备手段,对职工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形成人事档案的信息精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具的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把档案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做好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前提和保证。要从促进事业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工程,努力构造一个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储备人才的良好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档案管理队伍。

1、要严把选人关。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根据新形势档案工作的需要,选配档案管理人员时,要注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年纪轻、学历高、擅长计算机操作,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文字水平的人员从事职工档案工作。

2、要强化培训,优化档案管理队伍素质。注重实用性,以整代训。分期分批集中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围绕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积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职自学,并加强自学情况检查和督促,从业务能力方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定期召开改制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座谈会、研讨会,交流改制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经验,解决疑难问题,研究新的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3、要健全目标管理。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纳入岗位目标管理,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4、要引入竞争,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档案管理的核心就是将人力资源当中蕴藏的一切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一是人性激励。注重从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关心爱护档案管理人员,大力调动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知识激励。在创造条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鼓励他们自学成才和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对自学成才者重新量才使用。三是目标激励。根据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及目标完成与否的奖惩制度,从而激励每一位档案工作者为完成这些目标去发挥聪明才智,使一切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尽情地迸发出来。

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 信息化 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二项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它是医院人员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记录,是其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实战业绩等的重要反应,也是重要的人事信息资源。重视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只有坚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医院人力资源。促进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1.1从根本上来讲。

医院人事档案材料具有专业性、机密性、政治性三大特点,因此,人事档案材料需要进行单独存放,而且要求有专人进行保管。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而且长期以来医院在人事档案材料的存放和保管这一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差,收集、整理,归类、编目等工作还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而且查找不便,不但影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严重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就不同了,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决策人员提供准确、全面、快速的人事资料和有关数据。既可避免手工抄写出现的失误,又可使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益,对数据查询又快又准。

1.2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有利于材料的完整保存。

除了在信息输入时需要用档案原件外,很少再接触原件,延长了档案的寿命。

1.3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可以把大量的档案材料存放在软盘、优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上,大大节省了资源。

按传统的和理模式。要全面完整地保存好档案资料,仍需要改建的库房,增添大量的设备,这样不仅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并增加人力,而且仍难避免霉变、氧化、虫蛀和鼠类的破坏。

2.实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2.1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①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信息收集网络、传递方式,制定人事信息收集内容。②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分类数据库,保证数据采集准确,随时更新。③建立数字档案库,借助多媒体设备(如电子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刻录光盘。④完善和建立办公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管理口常的办公业务均列为办公信息数据库的服务范围。

2.2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时,参照国家和有关部委颁发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法规,研究制定以下几种制度: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收集与归档管理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信息提供与利用的暂行办法;计算机人事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制度等条规,确保各项条款的实用性。

2.3培养一支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有一定外语水平,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维护知识,全面了解和自觉执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创造性,能够下功夫研究并解决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要善于探索未来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2.4加大安全保密工作力度

要经常组织人事档案工作者开展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教育活动,如业务讲座、经验交流、专家巡回演讲和展览等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广大人事档案工作者安全保密意识,逐步提高安全防范的工作能力;要结合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情况,严格确定利用对象、方式和时间,避免信息利用无序状态。为防止人事信息传输中的非法访问、非法收集和删除破坏等现象发生,应在相应的网络接口部位安装监控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与维护。为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人事信息网络系统,要经常用有关清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做好清毒,确保人事信息万无一失。

3.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3.1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应用计算机查阅档案,一是可替代现有手工查阅档案,为查找档案提供方便;二是能够完成档案的接收、转递、借查阅;三是自动生成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劳资变动等报表;四是可以完成档案、花名册、报表等资料输出。为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2降低人事档案材料管理成本

人事档案材料实现计算机管理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查阅,只有较少人员可以接触原件,从而使档案原件使用次数减少,确保档案安全和完整。另外,传统档案管理硬件设施除专用库房以外,需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现信息化管理后,现有管理人员足可以兼任,除数据录入和升级外,不需要单独设立机构及人员,管理成本和资源大大降低。

3.3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运转速度

干部选拔任用、调整配备和交流等工作中,可利用信息库直接产生干部任免审批表、基本情况表、干部名册等,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运转速度。

3.4实现了人事资源的共享

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迅速快捷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总之,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对医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切实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樊晓宇.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陕西档案,200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