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1
回首过去的一年,经过锻炼,我的身体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学习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纪律仍然不好,还是很邋遢,还是个胖子,又平平凡凡地过了一年,没有什么进步,哎!想起来就脸红,真是惭愧。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加强运动,让一头“大肥猪”转变成灵巧的“猴子”,我还要变得认真起来,争取把“马虎大王”的“桂冠”转让给别人,我还要严格要求自己,把纪律提上去,反正要改掉自己所有的毛病;此外,我还要吸取他人的优点,把自己转变成一个不错的阳光男生。
朋友们,旧的一年即将过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了!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
新年的欢乐絮绕在你身边,使你快乐。新年,是人生的一次跨越,于强者是机遇,于弱者是挑战。为了所有人的“XX”继续努力,全力以赴。我们要努力! 《
新的一年,愿“优秀”大道更加“宽广”!
新的一年,张扬你的风采,走更宽广之“璐”!
“闫”格要求自己,做事“持久、坚强”,新的一年继续做好同学的好榜样!
新的一年,“永远”相信自己,努力超过别人!
“自己”永远相信“自己”,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做到“忠”与“诚”,人生一定能成功
走过“均坷”之路的人,才会最终获得成功。更何况你天天“柯柯”呢,一定会更加出色!
新的一年,要“刘”“浩”气满乾坤!
新的一年,愿我们的花更加“娇艳”、“美丽”!
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定能攻克坚“崮”堡垒!
有你这么“聪淑”的小女孩,可真是老师的“光荣”!为你自豪吧!
新的一年,大“鹏”展翅,扶遥直上三千里新的一年,多下“金雨”,人人欢欣!
多学“文”化知识,就能攻“克”更多难关!
新的一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天天“史”劲,“令”自己天天“进”步!
新年“李”,你会越来越“聪慧”!
你如幼“苗”,“苗”如碧“玉”,定成人才!
上联:大“杜”能容天下之事,
下联:瑞“雪”预兆丰收之年。
横批:元旦快乐
新的一年,成为真正“金龙”,飞翔天空!
“淑”乃文明,“敏”乃聪明,用之于你,恰如其分!
先有“德”,才能赢得别人的“欣”赏、信任与尊重,更何况你还“才高八斗”呢?真为你骄傲!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2
太原市6所小学1 652名五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和心理测验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女生、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优于男生和非独生子女;随着父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语文成绩
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吃早餐情况;与数学成绩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独生
子女、每周校外体育锻炼情况和父亲文化程度;孤独感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关联;自我意识、是否独生子女与总均分呈显著正关联,孤独感
和体重状态与总均分呈显著负关联。结论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相关。坚持适当的校外体育锻炼、限制银屏
活动时间、每天吃早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成绩不良;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395.6 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2)05-0552-03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反映
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研究
旨在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
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太原市6个城区中各抽
取1所小学,以6所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
调查问卷1790份,收回有效问卷1 652份,有效回收率为
92.29%,其中男生859名,占52.0%;女生793名,占48.0%。
1.2工具
自制调查表由一般情况和儿童心理测验两部分组
成。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
女、父母学历、最近0.5 a每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情况、最近
0.5 a每周在家使用银屏的情况、最近0.5 a每周吃早餐的情
况。心理测验内容包括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其中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用
于测查儿童的社交困难,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使用3级评分
制,得分越高,提示社交焦虑程度越严重;儿童孤独量表用于评
定孤独感、社会适应与不适应感以及对自己在同伴中地位的主
观评价,共有16个题目,使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孤独
感一社会不满情绪越重;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用于评
价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由80个题目组成,得分越高提示儿童
的自我评价越高,自我感觉良好。上述各量表均有较好的信度
和效度。间隔1个月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
取2个班的学生共109名进行复测。3个量表复测信度(r值)
依次为0.782,0.801和0.813(P值均
较好的信度。
1.3 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以班为单位,在调查人员统一
指导语下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当堂收回。调查前向学生说明此
次调查目的及保护隐私的原则,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上学期
期末语文和数学成绩由学生自行填写。每个学校抽取1个班
的学生,共对417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复核,其中语文成绩
一致率为93.8%,数学成绩一致率为94.5%。小学生当年的身
高、体重值由太原市中小学保健所的保健医师按照全国中小学
生体质调研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
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
标准,将全体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单因素t
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小学生学习成绩 表1表明,女生的语文成绩、总均分显
著高于男生;数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的语文成
绩、数学成绩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随着父母文化
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和总均分均显著增高。
LSD检验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和高中及职高
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高于初中及技校和小学及以下;在数学成
绩和总均分上,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亲文化程度是
大专及以上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是初中及
技校和小学及以下;在数学成绩上,除高中及职高与初中及技
校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在总均分方面,除初中及技校与小学及以下组间的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表明,学生每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不同,语文
成绩、数学成绩和总均分明显不同。LSD检验结果显示,每周
参加2次及以下组和7次及以上组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低于
每周5—6次组;在数学成绩和总均分方面,每周参加2次及以
下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
学生每周在家从事各种银屏活动的次数不同,语文成绩和
总均分明显不同,数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周5~6次组
和7次及以上组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低于每周2次及以下组
的学生。在总均分方面,每周7次及以上组显著低于每周2次
及以下组和每周3—4次组。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3
一、生活教学法,拉近课堂距离
品德与生活课程本身就含有生活二字,生活教学法理所??当运用于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情境再现功能,为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例如,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然后一一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工作、爱好、习惯等内容。学生对教师的生活一定是很感兴趣的,通过照片展示,学生熟悉了教师的家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介绍家人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请学生拷贝几张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尝试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
通过这种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生活课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心深处会增强对本门课程的认可程度。基于此,教师再开展教学活动就会顺利多了。
二、问题教学法,推动教学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是启发智慧的关键,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活动,都是学生对知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而问题则是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索欲望的有力工具。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非常有必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推进学习行为。
例如,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教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微笑的动作,都体现了他们对我们的关爱。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一天当中家人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有学生回答到:早上起床之后,妈妈为我做早饭是一种爱;有学生回答到:中午放学之后,爸爸来学校接我是一种爱;还有学生回答:晚上吃饭时,爷爷奶奶给我夹他们喜欢吃的菜是一种爱。这样一个小问题,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让他们了解家人平时是怎么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追问:从刚刚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家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大家付出着,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要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课堂又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所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在课堂上做毫无意义的讨论,以免耽误教学进度。
三、活动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相比起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接受理论知识灌输,学生更加喜欢参加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喜欢跑来跑去,一刻也“闲”不住。活动教学法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身心特点,与其将学生束缚在座位上,教师不妨采取“松绑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活动教学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例如游戏活动、问卷调查活动、实地走访活动、分析讨论活动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情况,具体选用某一种活动方式。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一场抢答游戏:(1)说出父母生日;(2)说出父母喜欢吃的水果;(3)说出父母什么时候最快乐;(4)说出你送给父母的礼物。这种抢答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人,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次开展动手活动,请学生自己给父母做一件小礼物,为家人增添欢乐。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4
一、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识字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汉字分形声字、象形字、表意字、指事字、会意字、转注字、假借字等,所以我们要根据汉字的不同情况来讲解。如果是表意文字,就要通过字的形状来分析字义。例如眼泪的“泪”字,就要从字的形状来分析:首先,它是象形字,因为“泪”字的右半部分是“目”,“目”为眼睛,左边“氵”旁是三滴水,也就是说眼睛里流出来的水叫泪。在教学中这样分析就比较具体、形象,小学生就会很容易记住“泪”字。我们所强调的直观识字法,就是要把字、词与直观因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生动、连贯、精练而准确,甚至连字的音调高低,速度的快慢都要准确适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意提高嗓门喊话,这样做会使学生反感,干扰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学习。这就要求低年级任课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挂图、动作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每节课进行生动的讲解,使之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识字教学与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紧密相关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搞好小学识字教学的关键,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识字教学不但要使小学生在低年级掌握汉字,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识字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主动识字能力。我校在低年级开设了“提前读写”实验班,与普通班级的学生比较,“实验班”的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对汉字的再认与重视过程中从皮层联系的泛化向分化阶段的转化;二是学生从认识熟字再到生字辨认能力的迁移。这两个特点都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分析综合与比较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就必须对汉字的形近、音近以及多音多义字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辨认规律,从而减少延期遗忘率。在比较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找出字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以利于学生学好汉字。
三、及时复习与练习是防止学生识字遗忘的必要条件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5
【关键词】校服;设计理念;更新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青春活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据有关部门统计,校服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障碍。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学生本体,拒绝单一,渴望精彩,成为他们的渴求。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面对千万学生的内在需求,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校服文化已势在必行。
1 我在校园看风景――中学生校服现状调查
作为一名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是再正常不过的惯例。今年暑假,我有幸与学弟学妹们一道参与了一次志愿者活动,笔者欣喜的看到:母校的校服有很大的改观,从运动转向制式,统一而又亮丽,青春与朝气写在每个人脸上。惊喜之下,笔者转换了实践思路,想从“校服”入手,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东西。
1.1 校服调查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笔者设计并制定了问卷(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安庆市城区六所省级示范学校每校6名共36名学生),以下是调查后统计数据:
1、学校是否要求上学期间必须穿着校服(单选)?
是(4所) 否(2所)
2、现今所穿校服样式与以前是否有改变(单选)?
有(2所) 没有(2所) 略有改变(2所 )
3、如果不是学校强制要求,你会主动穿全套校服吗(单选)?
会(4人) 不会(12人) 无所谓(20人)
4、对现校服是否满意(单选)?
是(6人) 否(24人) 无所谓(6人)
5、你喜欢校服的原因(可多选)?
款式(23人次) 色彩(16人次) 质量(1人次) 价格(2人次)
6、不喜欢校服的原因(可多选)?
款式(18人次) 色彩(10人次) 质量(15人次) 价格(9人次)
7、平时喜欢哪些款式的校服(可多选)?
休闲(18人次) 运动(22人次) 制式(19人次) 其他(26人次)
8、你喜欢什么样的校服面料(可多选)?
纯棉(27人次) 针丝织(2人次) 雪纺、化纤(2人次) 亚麻、毛料(6人次)
9、你认为什么样的价格可接受(单选)?
100元左右(32人) 200-300元(4人) 300元-400元(无) 400元以上(无)
10、你认为校服哪些方面值得改进?(单选)
质量(13人) 颜色(6人) 款式(14人) 价格(3人)
11、你觉得什么样的校服最适合中学生?(单选)
简洁大方(22人) 符合学校特色(8人) 标新立异(2人) 无所谓(4人)
1.2 调查分析
1.2.1 从第一项看,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着校服进入学校,上学期间穿着校服基本成为共识。
1.2.2 从第二项看,校服在一定时间相对统一,改变主要在起始年级,着力于改变的学校占三分之一,但改变主要在细节。
1.2.3 从第三项看,如果没有强制,主动穿校服的还是很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校服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1.2.4 从第四项看,有大部分人明确填写不喜欢,说明校服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
1.2.5 从第五项喜欢的原因看,多集中于款式、色彩,可以看出,这两项是学生们的首选,至于人们通常坚持的质量因素,在中学生那里不占主导,可能是家长的考量因素。
1.2.6 从第六项不喜欢的原因看,依然集中于款式、色彩,呈现出现今校服的款式相对单一,色彩单调。
1.2.7 第七项着重于款式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对传统的运动休闲校服依然喜爱,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关注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中学生制式服装,这表明,当今中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也提示我们校服多样并行,更符合中学生需求。
1.2.8 关于面料的调查,他们中大多数均选择了所知的范畴-纯棉,利于健康和环保,至于其他面料属于不了解的范畴,因而,少选或不选。
1.2.9 对于价格的选择,一句话可以概括,他们均需要价廉物美的,至于高价格不在选择范围,虽然此项调查位于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我想放在发达地区也不会超出很多。
1.2.10 对于改进的调查,仍然集中于款式、色彩,质量提高也在此得到体现,毕竟校服是要穿的,而不是T台上的走秀。
1.2.11 第十一项调查表明,简洁大方是校服首选,很有意思的是部分中学生开始关注与学校文化相匹配,把校服纳入到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考量。
1.3 综述
从上面的调查看,当今许多学校的校服尚未走出一定的误区,偏向于规范功能,而缺失了审美功能。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校园服装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锻炼、生活的需要,而且要反映学校文化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优秀的校园服装对于青少年集体观念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学生一如春天的树木,崩发着生命的活力,期待着快乐的生活,做着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又积极成长的事,花想衣裳云想容,学生对校服改变之渴望,也应该成为相关人士之所想,这当中既需要教育者和学校的引导,也需要校服从业者的介入,需要优质校服品牌的加盟。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设计者的理念改变将与校服改变相伴而行。
2 站在楼上看风景――不同国家或地区校服比较
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2.1 基本概况
2.1.1 校服定义
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
2.1.2 校服款式
目前中国大陆的校服主要是运动服,只有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台湾、香港的校服通常为水手服、制服或旗袍。
2.1.3 校服意义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2.1.4 校服工艺要求
标准的校服工艺要求:无气味、无变形、无线头,健康第一,质量为上。
2.2 世界各国的校服
2.2.1 香港
香港校服一般分男女。女生校服:有的学校是一条白色连衣裙加蝴蝶结(比较正规的学校);有的学校是浅蓝色旗袍(女校),有的学校是像日本那样的水手服(比较时尚有新意的学校);冬季的校服有的学校是衬衫加领带,而有的学校还是连衣裙加蝴蝶结。男生:一般学校是白衬衫加西裤,男生的校服花样并不多。
2.2.2 台湾
台湾的高中高职学校有日间部跟夜间部学生,夜间部学生同样也要穿校服到校上课,有些学校为了区别日夜学生,会将校服的颜色或款式设计的不一样,所以一间学校可能会有两种不一样的校服。台湾的教育部并没有特别规定,这些校服都是由各校自行设计的,各学校为了突显自己学校的风格,都会很用心的设计校服,所以每所学校校服都很有看头。有些学校更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让学生发挥创造力,例如,每2-3年举办校服设计比赛,然后将所有作品由全校学生投票表决,选作品再给校服工厂量产。
2.2.3 日本
日本的大多数中学都有统一的校服,日本的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许多女学生毕业后仍然喜欢三五成群地穿着校服外出,可见她们对校服的喜爱程度。
1)人文决定了日本人对校服的重视程度:日本人在潜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制服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他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视制服类服装,也愿意用心把这类服装做好。这种文化背景使日本中学生喜爱这种大体统一,细节个性的学生制服。日本的学生校服,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时尚化的款式设计是日本校服的优势:日本各中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制服,体育课要换上便于运动的体操服,有的学校要求在体育馆里换上体育馆专用鞋。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日本校服设计有着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对校服改进,这种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2.2.4 朝鲜
朝鲜的学生基本都是穿校服,男生衬衣配长裤,女生衬衣配裙子;朝鲜服装的款式基本上跟随中国的潮流。
2.2.5 韩国
韩国人崇尚“勤勉、朴素、博爱”,脚踏实地、不浮躁、不逾矩、忠于职守。因此韩国人也非常注重制服类服装。
1)校服款式的西化。尽管韩国气候四季分明,但中学校服并未因寒冷而舍弃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韩国女生冬季校服下身依然着及膝裙,以保暖的毛质紧身长袜代替长裤,这样既注重了校服的保暖性,又保证了款式的美观和男女校服的差别。韩国校服在款式上较为西化,夏季上身为短袖衬衫,部分校服配以领带或领结,下身女生为及膝裙,男生为长裤;春秋校服上身为长袖衬衫,部分配以领带或领结,外罩各色西装外套或毛衣,女生下身为及膝裙,长厚毛袜,男生为长裤。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如帽子、长袜等。
2)校服已形成特有品牌。韩国校服已作为成衣的一个品类在市场上参与商业竞争,并逐步形成特有品牌。校服制造商在销售中非常注意广告宣传,很多校服品牌不惜以重金邀请当红青春偶像作代言人,如SMAT品牌的校服就请当红偶像文根英为代言人。以这些当红偶像作为模特拍摄的精美校服宣传海报,往往可以非常有效地吸引中学生的注意,而中学生对偶像崇拜模仿心理,不仅使拥有偶像代言的校服品牌销量大增,也使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校服,并以身上的校服为荣。
2.2.6 美国
对校服的要求比较宽松,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对学生服装的要求也不同,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校服,也有较少干脆不穿校服的学生。
2.2.7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都是以运动服为校服,颜色常以蓝色、黑色和红色居多,搭配一小部分白色或黄色。夏天的校服通常是短袖衬衫,有些学校的女生夏季校服是裙子。多数则为男女统一的裤子。许多中学有规定每日必须穿着校服,小学则不做此要求,有些学校规定为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必须穿校服,少先队员必须佩戴红领巾。对于一些冬季校服比较薄的学校,可在校服内增加毛衣等保暖衣物。部分学校还有春秋季校服,其厚度介于夏季校服与冬季校服之间,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对于不同季节的校服,除特定场合外,学校一般允许学生自由搭配。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减轻同学的经济负担。
一说起中国的校服,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应该都出现红色、白色、蓝色相间的运动服。这些校服是我国最常见的款式,为我国校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通运动式校服的基本特点:价格便宜,颜色样式单一,春秋两季基本男女无别,通常是春秋冬三季通用一套、夏季另外一套,只有少数学校才区分春秋装和冬装。
可喜的是,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注重校服的品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私立或合资学校中,校服的品质有较大的改观,不仅色彩搭配比较和谐,款式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并注意了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据有关报道,其校服是请设计师专门设计,部分学生也参与提供意见,因而学生们比较喜欢。这些私立或合资学校在校服上的设计与制作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3 校园风景人张望着设计者――设计者大有作为
穿衣是作为人类生存仅次于吃的第二大基本需求,中国人经历了20世纪的战乱年代到了今天的21世纪,服装消费理念从过去只需要黄、绿、灰几种单调颜色的穿衣模式到今天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着装潮流。服装产业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时刻存在并不断进步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服装业也必然要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服装业的创新还必须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于服装小市场,更需要关注社会大舞台,其中,校园服装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提振校园服装工业,树立国产校服品牌,应当从设计始,而设计从来离不开理念。
3.1 从服装本体到以人为本
校园服装设计总是从人本解读开始的,由于设计者的成长经历、设计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人本的解读当然有不同的见解。服装设计本身就是希望设计者对人有不同的解读,从而实现“百花齐放”。见解不同完全可行,但校园服装设计有一点不可超越,那就是“立足人本,树立文化意识”。换句话说,校服设计目标应该从服装本身走向学生需求,从关注销售走向文化内涵。那我们设计者该如何更好地用好设计元素,走近学生,走进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同步发展呢?
3.1.1 树立文化意识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要求服装设计师在创新中孕育不同的文化意味。因价值观、审美观的个性差异、时代差异,服饰“文化”成为最复杂、最难把握,又是最没有止境的功能。以餐饮业为例,“可口可乐”、“麦当劳”为什么出名?因为它们创造了一种文化概念,经营的是文化。这种文化已经从美国走向了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认为服装也一样,归根结底做服装设计就是在做“文化”,服装不仅要显示它的独特个性,更要将个性升华为一种为大家所认可的服饰文化概念,才能为人们所接受。例如,“波司登”已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其文化内涵是“防寒与时尚结合,中国与世界接轨”。“波司登”连续6年向世界防寒服流行趋势,目的是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与国际潮流接轨,使“波司登”一步步成为代表世界防寒服时尚的品牌。根据这样的成功案例,校园服装业的天地也是非常广阔的,它的发展也是永远没有止境。当然,服饰文化的确立从根本上来说,还需要对校园文化本质的把握和对其发展趋势预测能力。校园服装风貌体现了学校的治学理念,因此需要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出发,因地制宜,体现学校形象和治学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文化在服装中。
3.1.2 树立人本意识
“以人文本”是建立和谐中国的根本。如今,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校园。绝大多数学校也是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最稳定基因加以渗透。校园服装设计也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正当需求出发。“米斯维尼儿童品牌服饰”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范例。其品牌在设计风格上融合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理念,并以校园时尚为设计主题,在实用性强的基础上增加局部的个性设计理念,以实用和时尚相结合。充分融合东西方文化,兼具浓郁的异国品味,儿童品牌服饰注重整体色彩的搭配,极具系列性和流行性,努力为儿童塑造梦幻精彩、浪漫时尚、阳光动感的现代儿童生活,凸显人文关怀、创造城市贵族儿童的“着装文化”时尚风范。由此,笔者想推演校园服装设计所遵循的人本原则。针对校园服装的使用场合和功能,休闲运动装依然是主导,因而,合理简化校园服装的品类,着力于适用而不是花俏是根本。针对学生活力、健康、进取的青春形象,应倡导校园服装风格为朴素、简洁、大方,校园服装的色调选择以冷色调、中性色调和无彩色调为主,高纯度色彩适用于局部调整,力求色彩的调和运用。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关于校园服装的材料使用,要从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出发,以经济适用的天然环保材料为主,材料工艺过程中的污染严格保持在标准值以下。针对不同季节、年龄区间和不同性别的多样化特点,校园服装应以系列设计为主,从细节变化入手,打造完整和相对稳定的校园服装形象文化。同时,还要有时代气息,流行元素的适当运用,使服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总之,学生在心中。
3.2 从大众到品牌
目前在众多人眼里中国整个服装业是一个暴力行业,校园服装行业尤其如此,起点低,经营厂商普遍素质不高。众多校园服装企业不在服装品牌内涵上做文章,而是不惜一切为名字而战,只要做成一个有名的服装就有高利润高回报。这其中,也有很多挂洋名的本土品牌深知品牌文化的重要,所以多数都打着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或者16世纪的巴黎的文化理念,让其品牌相对高档的同时又多了经典的韵味,以增加其卖点,这种手段固然有点功效,但绝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他们不惜重金把设计师派到那些服装名城学习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培养设计灵感。这种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大多情况下相互抄袭设计款式成为校园服装行业内另一个畸形的发展趋势,不是我模仿你的“脸”,就是你模仿我的“面”。这比取个洋名更糟糕,穿来穿去都是大同小异的款式,而名字却多如牛毛,一文不值。
这正是中国校园服装品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桎梏。关于中国校园服装品牌该走何种路线,如何发展,如何杜绝一味模仿洋品牌?这是业内众多学者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在此尚不能做全面透彻分析,仅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3.2.1 品牌名称与校园接轨
中国汉字如此形象深邃,却不能用来表达出服装设计理念的精神,这是国人的悲哀。目前许多服装业通行的做法用音译代替汉语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代名词。这就需要经营者对自身服装品牌有更深的理解和延伸,并与校园文化恰如其分的接轨。即使要用国外品牌名也可以巧妙的做到“洋为中用”。如今中国有很多知名设计师注意到这一点。山东德州学院就曾经创造了“独衣吾爱”校园品牌服饰,而“校园精灵”在发展中成功晋升中国第一家专业塑造高品质校园文化的服饰企业。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校园服装企业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3.2.2 用好学生模特准确传达品牌的设计理念
目前市场上很多服装品牌都是请知名的明星做代言,即使是一个纯正的中国品牌请的平面模特绝大多数也是外模,甚至校园服装也不例外。中国的模特比不上外国,难道中国的小孩也不及外国小孩可爱吗?一位香港设计师曾经说过:中国一般的模特不但整体素质不高,外模则不然,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很快的理会设计师要在服装中体现出的设计理念并很好的表达出来,而中国模特做不到。看来设计师是以偏概全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理清并能很快解决的问题。模特不仅仅有衣架的天生优势,后天的教育培养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匹配。校服为谁设计?校服谁穿?当然是学生。为什么放在身边的不用,而去舍近就远,还是固有理念作祟。如何用学生自身形体和气质来很好传达校园服装文化的精髓,这也是打造校园服装品牌的关键所在。
3.2.3 专业化与媒体传播
偌大的中国,几乎没有校园服装行业的权威媒体,有限的以商业化居多,真正走专业化路线很少。在一般人眼里服装媒介只是起着一种传播时尚潮流信息的作用,但作为行业媒体担负的是如何去扶持一个产业,将它引导入一条和国际接轨,并保持中国特色的校园服装产业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校园服装行业的媒介人员也应随着中国校园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充分的认识到媒介的重要性,把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的传达给中国的同时也关注中国校园服装企业的文化建设,并运用媒介这一特殊的资源去规范中国校园服装业这个大市场,批判与宣扬并重,共同推进校园服装产业的进步!
3.2.4 用料创新
支持设计理念创新的,应该是用料和产品工艺的创新。理念是服装的灵魂,用料则是服装的风骨。现今世界,纺织业突飞猛进,新面料层出不穷,我们不仅要充分注意纺织新料的出现,还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日本、法国、印尼等地进口面料,或定制一些特殊面料,以形成校园服饰的独特品质。
中国不是缺少历史和文化,而是缺乏向世界推崇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当中国服装企业在一味的接受和传播外来的服饰文化的同时,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播重任靠谁肩负?中国人对中国服饰文化遗弃的时候外国人又怎么会正眼看中国服装品牌!振兴中国民族服装工业,向世界传播中国服装品牌,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需要的是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民族眼光看世界!校园服装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又因其特殊的地位,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黄燕敏.女性服饰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向[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6.
小学生新年寄语范文6
【关键词】 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40-03
近20年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1-5]。本研究旨在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和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侧重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进行干预,以期引起广大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开展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干预方法和内容,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柳州市2所示范性小学三~四年级学生1 461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根据各项因子标准分≥8分筛选出有问题的学生944名(排除《艾森克人格问卷》中P量表标准分≥65分、精神发育迟缓、精神病及严重躯体疾病、家长不合作者)。再根据学生性别、年龄、家庭一般状况等情况,把条件相当的问题学生分为实验组443名(男生244名,女生199名)和对照组431名(男生240,女生191)。实施干预后再次对2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1.2 方法
1.2.1 实验组的针对性干预 由相同的专业人员分别在2所小学对实验对象进行干预,包括对家长和对小学生的干预。对家长的干预:目标是改善家庭环境,力图达到受干预的父母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模式。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个别交谈和发放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方式进行,讲座和教材内容包括:心理卫生基础知识,小学生心理发育的基本特点,父母不同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心理发育的影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基本方法,并强调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讲座每月1次(寒、暑假暂停),每次1.5 h,地点在各校;个别交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给家长相关的常识并要求家长配合专业干预所进行的操作,地点在本项目申报单位的心理咨询门诊,历时1 a。
对小学生的干预:目标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力图达到帮助学生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具有健康的心理,对现实能有良好的适应。主要是针对筛查出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心理辅导以团体方式开展,主要进行图册和游戏式的心理辅导,每月2次(寒、暑假暂停),每次45 min,地点在各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个别方式进行,地点在本项目申报单位的心理咨询门诊,其方法是:对按照CCMD-3中焦虑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筛出的有较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医学诊断性的检查,按诊断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时间与次数视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干预后心理问题缓解程度而定,历时1 a。
1.2.2 对照组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柳州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相关文件要求,由相同人员在2所小学分别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地点在各校进行,每个学期1次,每次1 h,历时1 a。
1.2.3 数据处理 测试结果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软件》及上海《惠诚心理测试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HT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MHT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除自责倾向外,实验组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除冲动倾向外,各因子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除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HT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 从表2可知,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实验组各项因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自身比较,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各因子检出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除学习焦虑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从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MHT各因子得分及MHT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来看,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责倾向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干预时间历时1 a,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增加,对问题的认识趋向全面,对行为的归因由单一趋向综合,不再简单地归因于自身。同时,进入高年级,见识与胆识也比低年级大,因此出现了上述的统计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身比较,冲动倾向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干预前该项得分分值比较低,同时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变化,故干预后该项因子得分变化不大;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自身比较,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检出率变化不大,原因可能是这2项在干预前检出率本来就很低,故干预前后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干预后对照组自身比较,学习焦虑检出率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每学期对家长和学生进行1次心理健康常识的讲座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能较好地应对学习上问题,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对自身的评价趋向综合,不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自己优劣的唯一标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方面[6-7]。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采用发放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治疗的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通过对学生实施的干预措施,学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备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其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通过对班级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这些孩子自信心比过去增强了,学会了自立、自强,处理学习、交往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通过对家长实施干预,使家长们都能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认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明确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意识到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逐渐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大部分家长都在有意识地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对家长、学生进行综合干预明显促进了实验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验组学生MHT各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个体未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张迪,白春玉,刘番,等.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71-673.
[2] 林国珍,金武官,史以珏.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71-672.
[3] 徐勇,杨鲁静.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7-9.
[4] 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4(3):82-84.
[5] 黄瑛.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微.教育评论,2001(3):106-107.
[6] 蓝琼丽,马梁红,田昕,等. 柳州市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