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1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评估对象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和处理的管理活动。纳税评估作为重大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税源监控能力、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控管质效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纳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强化税基管理的需要。重大建设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去年底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借助管理软件支撑,采取人机结合方式进行专业化评估,可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拓展控管范围、提高监控效果,切实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二是盘活数据资源的需要。日常控管中,税收管理员重征收管理、轻评估分析,对大集中系统、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软件中现有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合同资料,未能有效整合运用,建立经常性评估分析制度,造成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到数据变税源、税源变税收。三是凝聚控管合力的需要。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征管基础和人员素质的差异,不同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和控管质效不均衡。在“大集中”系统管理框架下,只有按照新的税源控管模式的要求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深入开展案头分析评估,分析查找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部门岗位间的配合联动,才能形成评估、征管、稽查等环节的良性互动,构筑起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二、主要作法
(一)项目周期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商业建设类、企业办公用房建设类、技术改造类以及其他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重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财务管理特点,将重大建设项目划分为投产期、试产期和达产期三个周期,不同生产周期确定不同评估重点。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投产期,重点对取得土地方式与土地交易税收清算以及取得发票的真实性、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与投资方拨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的同步性、“甲方供料”申报缴纳税款的完整性、境外提供境内设备安装、技术改造、转让无形资产等营业税与预提所得税扣缴的及时性、各类应税合同印花税申报的准确性等情况评估监控;从投产期到试产期,重点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实际使用时间是否一致、在建工程是否延期结转固定资产和人为拖延房产税应税时间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的准确性评估监控;从试产期到达产期,重点对应税房产、土地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销售收入等实现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等税源转化情况与项目规划立项文书的差异性评估监控。比如,在对一热电公司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私自征用建设项目所在地村委集体土地一宗,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8万元。在对一风电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支付工程款项环节未按照规定扣缴税款,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146万元。在对一金业化工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在建工程延期结转固定资产、未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44万元。
(二)关联钩稽评控法。以居住建筑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切入点,根据已有的房地产行业数学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以行业总体税负率为评估标准,以此来衡量和判断企业税负是否合理、纳税是否正常,对纳税异常企业,依据营业税征收率与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以及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三者计税依据的内在关系,对税负偏低、指标异常、申报异常、营业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不匹配、代征税款与建筑规模不符等情况重点评估、筛选疑点。比如,在对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申报入库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倒算,发现该单位申报三税的计税依据不一致,差异很大,经过评估核实,应补征入库营业税309万元、企业所得税158万元以及其他各项税费40万元。在对一商住综合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项目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项进度与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不同步,自取得预售许可证以来,商住房销售收入长期挂“预收账款”未结转收入,经过评估核实,分别补征入库扣缴营业税和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等各项地方税收22万元。
(三)辐射延伸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
农业建设类、基础设施类、公共建筑建设类等九类不同类型的重大建设项目为圆心向外辐射、延伸评估,做到“四个延伸”,即:一是由单纯项目评估延伸到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的双向评估;二是对跨年度的重大项目评估当年的同时对其以往关联年度追溯评估;三是由对重大项目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重点评估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同步评估;四是由发票、税款的比对分析向“甲方供料”、工程转分包等征管难点的延伸评估。比如,在对一中学办公楼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经过比对建筑安装合同、开具发票以及扣缴税款等资料,发现办公楼外墙装饰用大理石为“甲方供料”,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6万元。在对艺苑小区、教育路小区十区等重大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相关项目均由一个房地产企业开发,且多个项目均属跨年度开发,为此,采取对所有项目“一揽子”评估思路,并将评估时限追溯到项目开工年度,对所有项目涉及到的建设单位代扣代缴、承建单位自行申报情况逐年、逐项评估核实,并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申报缴纳情况同步评估,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各项地方税款320万元。三、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了税收收入。本次评估共选取重大建设项目 25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 13个。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有纳税疑点的项目19 个,其中房地产开发类11 个,经过案头分析评估和实地交叉派工核实,目前共补征入库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各项地方税收916万元,有效巩固扩大了税基管理,缓解了当前组织收入工作的压力,为局党组掌控情况、科学决策、部署落实、全面完成一季度收入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规范了项目管理。通过进一步派工核实,用数据反映工作,用数据发现问题,用数据分析原因,用数据考核工作,找出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责令征收管理单位限期整改,并对相关重大项目补充完善档案资料,修订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考核办法,按月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税源控管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减少了税收管理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加大了税源监控力度,提升了项目控管质效,使重大项目管理纳入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2
2011年11月,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带队走访长丰县陶楼乡,实地调研考察当地纳税人的所思、所想、所盼。
这可视为安徽省“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的规定动作。但在汪建国与安徽地税系统而言,规定动作之外还有深意——推动安徽地税系统管理转型升级落实。
税收管理转型升级,是安徽地税系统从2010年底即着手推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这并非一时一地之策,而是贯穿‘十二五’安徽地税工作的一条主线。”安徽省地税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决策》,“在2011年破题探索后,今年更是强力攻坚、加快推进管理转型升级。”
那么,为什么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内涵有哪些?怎样转型升级?
“凸显期倒逼”
2012年4月,安徽省地税局一位负责人将一大叠材料摆到《决策》记者面前。那是起草于2010年、百余页的安徽省地税局“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为什么要推进管理转型升级,答案就在这里面。”
2010年,安徽省地税局为编制安徽地税“十二五”发展规划,展开大规模调研。在调研中,安徽省地税局已敏锐地察觉到,税收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外部环境来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明显感觉到纳税人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税收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权利公开透明运行的要求越来越严,税收工作外部约束趋紧。”上述负责人告诉《决策》。
此后的发展印证了其当初的判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税”字成为最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截至3月4日,在总共42份财贸金融类提案中,有关税的提案就占了13条之多。
而随着国民“税意识”觉醒,税收征纳关系逐渐成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方面,“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征纳之间缺乏互信、发生矛盾,则不利于社会和谐,甚至引发社会冲突”。上述负责人称。
显然,税收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社会关系的调节。
与此同时,税收与经济的互动也越来越紧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十二五’发展的主线,这离不开各种政策手段的综合运行,其中税收作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财力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汪建国说。
相应地,“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税收政策、税收管理等与之相适应,对税收制度改革、税收管理变革形成‘倒逼’”。
“倒逼”税收管理转型升级的还有现代公共管理的要求。各级地税部门需要将征纳双方置于平等的法律关系中,充分尊重并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和主体地位。
从内部来看,税源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税源规模急速增加。“仅就安徽地税系统而言,纳税人有将近100万户,但一线征税人员仅6000人左右,也即1个人要负责200户左右。而随着网络购物、文化产业等新经济形态崛起,税源形态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此外,税源集中度也严重不均,全国2%的纳税人大概交了80%的税。”安徽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一位负责人向《决策》分析道,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此前税收管理模式变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最终,安徽省地税局在调研报告中总结道,“未来五年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关键期、税收职能作用的凸显期”。职能凸显考验的是税收部门的执政能力,要适应税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唯有推进税收管理行为变革。
“当前,税收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只有推进管理转型升级,才能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才能有效发挥税收职能,才能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汪建国分析说,“推进管理转型升级,是税收工作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路径。”
2011年初,安徽省地税局顺势而动、超前谋划,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推进管理转型升级为主线”。
2011年2月9日,农历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安徽省地税局召开题为“创先争优比作为,转型升级当先锋,为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再立新功”的视频会议,全系统13000名干部职工参会。
税收管理转型升级在安徽地税系统顺势破题。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形势变化是安徽地税管理转型升级前进的动力,而目标的选择则是前进的方向。在推进管理转型升级过程中,诸多目标的正确相机抉择是其向正确方向演进的保障。
推进管理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立足当前安徽地税工作实际,安徽省地税局将管理转型升级的指向圈定在六个方面,即:推动税收执法从重实体向更加注重程序和实体并重转变;税政管理从重视落实政策向更加注重研究政策当参谋、拓展空间增效力转变;税收征管从习惯运用传统方式向更加注重运用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方式转变;纳税服务从仅仅重视满足纳税人需求向更加注重保护纳税人权益、促进税法遵从转变;税务稽查从突出组织收入职能向更加注重保障执法转变;系统建设从过多依靠行政指令性管理向更加注重依法管理、人文管理、激励管理转变。
显然,管理转型升级是贯穿地税工作各环节、各阶段的系绕性工程,既涉及执法、征管、服务等税收业务层面,也包括人事、财务、资产等内部行政管理层面。
在各环节中,安徽省地税局将突破口放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纳税服务升级等方面。
2010年,宣城等市局启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探索从“管户”到“管事”,实施“行业+规模+区域”分类管理、分级监控、分离制约的模式,并运用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纳税评估等多种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用一句话说,就是要能人力难事。”安徽省地税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决策》。
“以前一个税收管理员能服务好20-30户纳税企业,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一个税管员能更好地为上千户纳税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安徽地税系统一位基层税干介绍说。
2011年,试点扩展到淮北、宿州、蚌埠、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和黄山等8市。是年9月,全国税务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会议在安徽召开。
会议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赴宣城市地税局考察调研,对安徽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变革的智慧
2011年,安徽省地税系统全年累计组织税费收入1434亿元,增长37%。其中地方税收891.3亿元,增长36.8%,规模列全国第12位、中部第2位,增幅列全国第7位、中部第3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从地方税收贡献看,地方税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0.9%,为10年来最高水平。
管理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系列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变革的方法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国务院颁布施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安徽省地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要求,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法治理念显著提升,税收制度更加完备,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监督制约切实有效,权益保障全面增强,法治环境明显优化。
特别是近年来,安徽地税系统全面开展的“两条生命线”(将依法治税作为各级地税部门的生命线,将廉洁从税作为每位税务干部的生命线)教育在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中起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此外,更值得总结的,还有管理转型升级中队伍建设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推动管理转型升级开始,安徽省地税局即将专业化队伍建设作为其重要的保障。“地税干部必须通过针对性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更高层次的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需要。”安徽省地税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道。
2011年,安徽地税系统共举办初任培训、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各类岗位培训班318期,培训13984人次。
今年,安徽地税将扩大培训规模,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双百双千”目标,即:全省地税系统拥有200名在税收工作某一方面具备专长的领军型人才、2000名基层复合型人才和业务能手。
在法制理念的引导和人才队伍的保障之外,随着形势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对税收管理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安徽省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已经建成启用,并将于明年6月底先期实现全省地税核心征管数据的省级“大集中”。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3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解省、州金融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于龙里县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力度,龙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县金融办对国家、省、州政策进行了梳理,对部分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国家、省、州金融政策落实情况
为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省、州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龙里县也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等配套文件,逐步形成对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总体来说,龙里县贯彻落实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发(20XX)60号文件: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但在龙里县未能较好落实,企业融资渠道仍为传统的抵押担保。
(二)国发(2017)48号《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中明确严禁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行为以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但在助保贷平台,仍存在存贷挂钩现象。
(三)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未完全兑现。截止目前,龙里县已认定民贸民品企业68家,截至2017年9月底,共有59家民贸企业办理基准利率贷款 4.13亿元,累计贷款15.43亿元,按政策应获得中央财政贴息资金4443.235万元,但目前仅兑现贴息资金1777.416万元,贷款贴息滞后,2017年度第四季度及2017年第一、二、三季度贴息资金至今未到帐。
(四)黔府发2017(12)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不搞一刀切式抽贷,完善贵园信贷通政策,对单个企业贷款限额提高到1000万元。但有些金融机构存在抽贷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因流动资金断链而停产。虽然省级层面对贵园信贷通可提高到1000万元,但在实际操作中最高的限额仍只是500万元。
(五)《黔南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坚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保本微利原则,将担保费率由当前的3%(年)下调至2%(年)以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仍未下调。
2企业融资情况
从各商业银行反馈的总体数据来看,截止8月底,全县工业企业累计贷款余额为219633万元,其中:工行 16832万元;建行24630万元;农行39985万元;邮储680万元;农商行154363万元;贵州银行4600万元;贵阳银行10万元;村镇银行18518万元,但新增贷款较少。
2017年9月,县工信局对48户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不同融资渠道从各商业银行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有34户,贷款余额为34968万元;尚未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有14户。48户工业企业中除4户暂无资金需求外,其余44户均有不同程度资金缺口,缺口额25050万元。在获得贷款的34户企业中,通过权属抵押贷款的有31户,占90.76%。由此可见,企业融资需求缺口仍然较大,银行发放贷款大多数都是需要提供抵押物,抵押物大多是土地、房产手续,创新抵押质押方式创新不够,土地厂房手续未完善的企业基本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3担保情况
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目前单笔为企业融资担保可达1000万元,基本能满足龙里县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县金诚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县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0笔,累计担保金额约3亿元。目前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在保项目27个,在保金额5480万元。县内部分企业因土地房产手续未完善,不能提供抵押物,只有采取担保渠道,目前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大多在3%,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4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目前,少数工业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企业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致使部分金融机构不愿甚至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这已成为难贷款的最大障碍,个别企业故意拖欠不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龙里县大部分工业企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是以家族式经营、合伙制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聘请兼职会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不走对公账户,不排除有为了偷税不按规定入账现象。银行在进入实质性审查时往往财务报表不规范。从而导致提交银行贷款要求的审贷资料质量差,导致时间长、通过率低、融资难度加大。
(三)贷款审批效率低,融资成本贵。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长、风控控制指标严导致融资慢。如贵园信贷通平台于2017年10月开始运行,我们先后推荐了24户企业计7250万元到合作银行为企业争取授信贷款,但至目前止,仅发放了威力洗涤、昆泰纸业、龙缘盛豆业等6笔2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17年以来,由于其他县市助保贷出现问题较多尤其是代偿问题普遍,导致合作银行龙里建行顾虑增多,抽贷、惜贷严重,平台日渐萎缩。由于中小企业无抵押物,在融资时先要经过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然后通过担保渠道方能获得贷款,评估费和担保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融资贵,这也是很多企业无奈的选择。
(四)融资渠道窄,金融产品不多。由于债券、股票、基金等融资方式准入门槛高,导致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目前通过银行权属抵押仍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占比很高。国家鼓励的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贷款、税信贷、预期收益贷款、合同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商标、专利)质押贷款等均因无具体操作办法,加上金融部门认为风险较高不愿做。
5工作建议
时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受融资贵、用工难、价格低、环保严等诸多因素影响,制造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企业盈利水平越来越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解决企业面临困难的当务之急,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协调解决。
(一)政府层面
1.提高服务效率,各部门尽快帮助企业完善相关产权手续。据调查,目前企业有土地房产手续的大多数已经抵押给银行,银行认可抵押权属获得贷款几被用尽。部分企业因为当初政府承诺先上车后买票,大多数企业在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手续未完善的情况开始建设,建成后确因无法完善手续而导致企业无抵押物融资,谷脚园区企业大多因为机场限高原因无法补办规划手续,虽然县政府已专题会议安排过,但效果不理想,有的企业跑机场无数次,协调数月,仍没有结果,建议政府出面协调,帮助企业尽快完善相关手续。
2.做好企业成长性评价。建议园区从企业生产经营、亩均税收、解决就业、投资强度、技术创新等指标开展企业成长性评价,对企业的成长性及相关指数进行科学评估,评估较好的优先推荐给金融部门,并优先纳入政府融资平台推荐,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加快引金入龙进程。近年来,龙里县已先后成功引进邮储银行、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入驻龙里县。目前龙里县共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小贷公司、1家担保公司,企业融资选择面仍较窄,需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鼓励企业实现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整合园区资产,创新担保平台。建议将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资产打包给龙里经开区开发建设公司,做大其注册资本。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可将未办理手续的厂房土地资产抵押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以自身资产免费或仅收取成本费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如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其抵押的土地房屋资产由开发公司进行收储,进行二次招商。
5.降低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在3%,担保公司在政策性担保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建议按规定兑现对金诚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补贴,将目前的担保费率降低至2%以下,切实做到降低企业担保融资成本。
6.改革目前助保贷平台。龙里县助保贷管理中心平台于2013年10月成立,目前贷款余额仅为1130万元,县财政投入的1000万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县金融办积极指导龙里县助保金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龙里建行)改革助保贷平台,亦可另选合作银行重新签订助保贷合作协议,使助保贷平台恢复活力,发挥作用。
7.积极引导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建议园区引进财务管理公司,对未设立财务人员的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指导,并可根据情况整体打包,帮助企业记账,指导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增加财务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快速提供财务资料创造条件。
8.利用行政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工业的力度。一是根据县内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工业企业的情况,在年终予以奖励。二是对贷款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增加政府类资金开户存款比例,对扶持力度较小的,相应降低开户存款比或利用行政手段撤销政府类资金在其银行的开户。
9.启动县级贵园信贷通平台。目前龙里县出资200万元,参与州级贵园信贷通平台,但实际运作中,审批效率低下,效果较差,9月龙里县申报了11户,仅获得1户贷款350万元。建议启动龙里县贵园信贷通平台,由农商行牵头作为承贷银行,最大限度为龙里县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层面
1.探索合作模式。县金融办积极和税务部门合作,探索针对积极主动缴税、纳税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和担保,加快税信贷出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按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落实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实现税务、银行、企业三方共赢,同时指导银行创新推出适合企业的金融产品。
2.创新抵押方式。目前企业传统的抵押方式多为厂房、土地使用权、房产、股权,建议县金融办积极和银行对接,大胆尝试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属、库存商品和应收帐款为新的抵押物贷款模式,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办法。
3.提高审批效率。目前推行的贵园信贷通平台,审批效率非常低下,原因主要在金融部门,由于县级支行没有审批权限,一些企业申报资料报上去几个月都没有下落,建议各银行要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尽量做到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坚持安全、效益、流动的信贷原则前提下,给予县级银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并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三)企业方面
1.增强信用意识。企业要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坚持有借有还,贷款不难的原则,积极主动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增强诚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信誉度。如: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应如实填报公司的财务数据,在今年贵园信贷通工作中,农行系统就将查询该系统的信用信息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有的企业填报时未按照真实的数据填报,本来有利润也填亏损,直接影响到银行贵企业的评估,导致无法获得贷款。
2.完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指标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银行支持,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做账,销售收入不走公司账户,银行没有流水,虽然银行也愿意支持,但无奈提供不出完整的财务报表,导致最终贷不了款。
3.履行纳税义务。在评估贷款风险时,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税收,但据统计,龙里县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30户,部分企业正常生产但确每月都是零申报,贵园信贷通支持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上一年度纳税额10万元以上,部分企业就为此得不到贷款支持。
4.提升核心竞争。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产业链,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为契机,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获得银行支持以及下一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二
正蓝旗传统蒙古包加工业具有悠久历史,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精湛、不仅继承了传统蒙古包的民族风格,也是蒙元文化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是我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传统蒙古包加工基地,是蒙古包行业的典范,在传统蒙古包销售市场上占有70%多的份额。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蒙古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我旗蒙古包行业的飞速发展,全旗现有传统蒙古包加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33户,年可生产直径为3.250米的50余种大小不同规格的传统蒙古包10000多余顶,畅销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景点,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国。年均销售量可达5000多顶,实现产值6000万元左右,直接和间接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是我旗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传统蒙古包制造行业的特点
传统蒙古包制造看似简单,其实较为复杂,分工比较细、做工慢、生产工期长,各组成构件间架有序合理,组成后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还要符合力学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企业需要负责对售出的蒙古包提供装卸、安装及相关维护等专业售后服务。对蒙古包特有的情怀,造就了我旗成为传统蒙古包制作技艺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地。
由于采用传统蒙古包制作工艺,各企业均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除极少数构件能采用机器制造外,绝大多数采用人工手工制作,大部分就业人员来自牧区进城务工、下岗职工及陪读牧民,并且都是熟练掌握了传统蒙古包制作技术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年轻人不愿从事此行业,新生从业人员增长缓慢,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长时间以来,该行业的技术工人人数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少之又少,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尤其是熟练工人更是抢手。近几年来,各家厂商为了多争取订单,留住熟练工人,均采用按件计费方式,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导致蒙古包制造成本不断升高,而销售价格却没有明显的涨幅,甚至有所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加工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居高不下的人工费用已经占到总成本的40%以上,超过了用料成本。
以最为畅销的直径4.3米蒙古包为例:套脑用料9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40元;门子用料8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50元;哈那用料46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540元;乌尼杆用料24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60元;帆布套用料420元,缝纫工加工费320元;毡套用料320元,缝纫工加工费280元;单布用料30元,缝纫工加工费40元;围绳、方顶绳、钢丝绳用料40元,加工费30元;蒙古包安装工人工资100元;管理费280元。在生产成本为3720元的蒙古包中,人工成本就合到1760元,占生产成本的47.31%;所有原材料成本合到1680元,占生产成本的45.16%;管理费用占到7.53%。目前该款蒙古包市场售价仅为4100元,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仅能实现利润380元,约占成本的10.22%。
以直径5米的蒙古包为例:套脑用料12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50元;门子用料11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180元;哈那用料52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580元;乌尼杆用料380元,木工加工、油漆工加工费220元;帆布套用料530元,缝纫工加工费420元;毡套用料380元,缝纫工加工费420元;单布用料60元,缝纫工加工费40元;围绳、方顶绳、钢丝绳用料60元,加工费30元;蒙古包安装工人工资150元;管理费320元。在生产成本为4630元的蒙古包中,人工成本就合到2190元,占总成本的47.30%;所有原材料成本合到2160元,占生产成本的46.65%;管理费用占到6.91%。目前该款蒙古包的市场售价为5100元,在不考虑交税的情况下,仅能实现利润470元,约占成本的10.15%。
我旗虽是传统蒙古包加工量最大的地区,但生产所有蒙古包的构件材料,旗内均没有生产厂商,企业需到河北等地购进,除木料、油漆等可以找到较大的生产厂商外,其余的构件材料要到农民家中收购,或者从个体的小商贩处采购。这些材料在购进时,企业根本无法开具出进项税发票,就是能开上的也都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票,很少有正式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发票。导致企业无进项税与销项税抵扣,此问题不仅在我旗加工企业中体现,在整个蒙古包行业中都存在。
二、传统蒙古包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成本高、利润低是传统蒙古包行业的主要特点,但如将税费再纳进成本,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税计算,4.3米规格的蒙古包将缴纳税费136.69元(其中,国税119.42元,地税17.27元),这样企业仍有243.31元的纯利润,尚可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但如按一般纳税人缴税计算,4.3米的蒙古包将缴纳税费660.62元(其中,国税595.73元,地税64.89元),这样企业凡是卖出一顶蒙古包,要倒赔280.62元,就算所购进材料均取得进项税发票(也按一般纳税人计算),也仅有217.78元。抵扣后,企业仍然最少倒赔62.84元;5米规格的蒙古包如按小规模纳税人交税后计算,企业将有利润300元;按一般纳税人交税后计算,全部的进项税抵扣后,仍最少赔65.13元。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建筑业 营改增
一、建筑业营改增的时代背景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分立并行且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其中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按照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2015年)要完成重要税改项目――增值税“扩围”,即“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实务中简称“营改增”。2012年10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在举行的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抓紧制定扩大改革试点的具体方案,有序扩大试点范围,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可能,逐步将营改增扩大到全国。2013年4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并明确从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在全国推开。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业营改增是大势所趋。但是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建设工期长、金额大、施工地点分散、施工工艺复杂、耗材多、大型工程通常需多行业多部门多工种配合等特点。另外,从建筑业的行业涉及面、产业关联度方面看,建筑施工行业属第二产业,建筑经营活动涉及行业众多,如上游的建材业、机械制造业和下游的房地产等众多行业部门。因此,在建筑业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切忌不考虑建筑业特性及经营时代背景,忽视建筑业流转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轻率决策、贸然实施。
建筑业在实际实行营改增政策过程中存在许多需认真解决的问题,包括在制定建筑业营改增有关条例时,仅仅顾及到其对建筑施工单位造成的影响是不全面的,同时也要认真思考对其他的建筑相关领域的影响,因为这会涉及到一定的利益链,建筑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都与之息息相关。在搜集有关信息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熟悉建筑行业本身的性质与特征,同时要从大的方向上去考虑,对经营的整体环境作出科学的预测预评估,便于制定策略的精确性。要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行业的营增改政策和具体的实际相互吻合,并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将建筑行业本身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减轻建筑企业的税费负担。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异同
第一点二者在税率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目前通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增值税通常按不同商品设置不同税目和税率,其基本税率为17%,因商品品种不同而异另有低税率13%和6%,按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建筑业增值税税率为11%,营业税则按不同行业设置税目和税率,其中建筑业3%。
第二点计税依据及计税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建筑业营业额确认允许总分包差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在中国增值税征管实务中,实行“以票管税”,除帐外收入外,开票立即实现销项税额,但进项税额因各种原因(无票、假票、虚开票、票不合规等)往往不确认为进项税额。所以应纳增值税往往不等于增值额*税率。增值税是价外税,实行价外税,即由消费者承担税款,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具体体现在计算增值税时应先将含税收入换算成不含税收入。而营业税作为价内税,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因此,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
第三点是在税务主管机关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营业税一般由地税局负责征收,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有非常清晰的条款说明了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款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相对地税局而言,因牵涉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国税局对发票的管理更为严格。
第四点是征税范围完全相反。营业税侧重于劳务、无形、不动产;增值税侧重于于货物、有形、动产。
三、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化分析
根据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66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如果实行营改增,有8家应缴纳增值税减少,占12%;增加的有58家,占88%。根据这66家建筑企业的理论测算结果,营改增后平均减轻税负为83%,而造成这种理念与实际调研预测结果抬头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测算的方法脱离实际。因为理论推测是以十分理想的税收环境为前提,但实际中这种十分理想的环境只是一种设想。营改增是进步,但从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营改增后部分建筑企业税负增大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逐步解决。
四、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大多数建筑企业营改增模拟测算结果令人震惊,营业收入下降,税负上升,连带利润下降,现金流出压力增大,个别单位的建筑业务甚至由盈转亏,各单位领导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收入下降的原因在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从原来的营业收入中剔除了应交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税负增加和利润总额下降本质上是进项发票取得不规范,可以抵扣的少,造成税负增加,利润下降。营改增后,由于公司进项发票管理不规范,需多交税款,而且增值税征管远比营业税严格,税务部门会集中清理因时间性差异和历史原因形成的营业税历史欠税,企业现金流出压力增大。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5
关健词 职业情境 无缝链接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YANG Hong
(Shenyang City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12)
Abstract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designed to seek to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ypical tasks oriented to create workplace environments, students complete theory of teaching in a real work process, s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jobs effectively integrate, develop social usefulness of talent needed to achieve seamless link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the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ituation; seamless links; teaching practice
1 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1.1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理解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构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情境化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化理性为感性,创建一个情境的环境,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课程的学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和行业的特点,以学生为主线,紧密结合现实会计事务的具体内容和实物,创设直观性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再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并借助于电算化引导和核算,使学生深入情境,感受知识,强化知识。
1.2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高校教学中面临着很多的矛盾与问题,例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的需求相矛盾,教学与培养的目标相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即便有训练,也是做做题,没有工作环境,学生很难理解题的真正意思,即便会做,也是为了得分而已,联系不到工作岗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虽然学过理论,但实际操作能力太差,而大多数企业是没有培训时间的,不但本人工作苦恼,而且也给单位带来麻烦,甚至是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职业情境化教学是必要的,它涵盖实际操作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明确理论的背后是实际的操作,所以“情境化”教学是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必须走的唯一之路。
2 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会计专业职业情境教学的安排
2.1 按岗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的工作特点,按照会计岗位的要求,设置出纳会计岗位、费用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主办会计岗位等五大会计岗位来按排教学内容,根据模拟发生的经济业务,各会计职能岗位学生从接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开始进行会计处理(各岗位可平行操作)。在审核原始凭证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实验室将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所需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财务印鉴以及其它必要办公用品分发到相关学生手中),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月末结账并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采用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训练)。每月由指定财务人员(学生)将凭证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根据凭证数量多少可编制一本或多本),封面注明凭证发生时间段及凭证编号区间。
2.2 强化实训环节
每个岗位的能力除了理论基础之外,要有大量的实训项目来支撑,例如出纳会计岗位要配有基础会计实训,费用会计岗位要配有中级会计实务一、实务二实训,材料成本会计岗位配有成本会计实训,主办会计岗位配有综合会计实训。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细化为等级的会计岗位,比如可以化分为1~7级会计岗位,分七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可以用考级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与管理学分挂勾,既有强制性又有积极性,奖罚并重。
2.3 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岗位能力
会计人员不仅要保证账目核算及时、准确、不错、不乱,而且要控制企业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等等),保障企业财产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能只做账房先生)。因此,从审查原始凭证开始就要体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和作用。对原始凭证的审查首先要注意该项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即是否违背国家的财政财务法规,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相关规定。然后看原始凭证本身是否规范。我们可以设计若干案例来考察学生的岗位能力,比如外来原始凭证-VAT专用发票,除了审查普通发票应具备的要素外,还需着重审查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税金额、税率及应纳税额等。比如对于企业内部的产品出库凭证,除审查数量、品种、规格外,还应审查接收产品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如果该客户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且数额较大,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定行使否决权,阻止发货,并配合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
2.4 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一、会计软件应用一等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以财务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二等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高级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项目评估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背后要配有各科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最后按排学生企业调研或顶岗实习,写出调研报告或论文,完成就业前的接轨。
2.5 熟能生巧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工作,也是一门循环性工作,大量的实训有助于课程的理解,每个案例,每种业务都要学生触及到,而且各行各业都要配有实际业务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典型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至少要完成一个年度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2.6 加强通识课和导论课的教育
纳税评估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资源整合 兼并重组 纳税筹划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总理曾指出,煤炭工业改革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需要实现煤矿生产的规模化、技术设备的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信息化,把煤炭企业办成真正的现代企业。
1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煤炭资源整合的新方向
国外:从世界产煤大国的发展趋势看,澳大利亚前5位煤炭企业占总产量的七成以上;美国前4位煤炭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45%以上;德国近2亿吨煤炭全部由一家公司生产等。
中国:来自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万吨~4000万吨之间。
日前,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已基本拟定,“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万吨~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2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概况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改制阶段,2009年以山西省为试点开始重点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坚持上大、改中、关小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发挥省内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作用与发挥民营骨干企业作用相结合,健康有序推进整合重组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2010年,开始巩固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加快对保留矿井的技术改造升级步伐,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武装矿井,大力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矿井建设,实现煤炭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目前已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民营并存的大格局,产业的集中度和产业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自山西省拉开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大幕,奏响了国内煤炭资源兼并重组的强音,随后新疆、内蒙古、山东、黑龙江,包括河南也加入到了这一兼并重组大潮之中。骨干煤企分享这次煤炭资源兼并重组的“盛宴”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河南省郑州煤炭集团公司通过整合45个小煤矿并实施技改工程,新增产能1200万吨,原煤产量实现翻番。贵州省积极引进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参与省内资源开发,并推动中小型煤矿联合重组,成效显著。山西省的潞安集团,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参与了临汾、忻州、晋中、朔州、吕梁、长治6市13县区的煤炭资源整合和和企业兼并重组,涉及资源30.2亿吨,矿井数由整合前的110座压减为40座,形成了年产4110万吨的生产规模,
3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纳税筹划
3.1用足用尽国家或地方关于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31日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整合重组矿区范围内所有列入规划的合法煤矿,积极支持大型煤企兼并重组,并对企业重组中小煤矿提供政策支持;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整合地方煤矿进行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要在补助或贴息资金、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资源整合矿井技改期间国有企业以资源、技术、管理入股评估增值部分免缴或缓缴企业所得税。要尊重市场规律,取消价格调节基金。减少不合理的税负和收费。减轻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的负担。这一政策为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契机。
例如根据《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税收管理和服务的通知》( 晋地税函[2009]111号 )规定:( 1)、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新企业启用的资金账簿中已贴花部分、各类已贴花未变动主要条款的应税合同,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 的规定免征印花税。 (2)对兼并重组企业承接被兼并煤矿企业土地、房屋权属,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减征或免征契税。因此煤炭企业在资源整合进行兼并重组时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税收动态,用足、用尽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出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59 号)和《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 年第 4 号)规定:在资产重组中,收购资产的一方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并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资产收购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被收购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资产收购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等条件的,出让资产的企业一方可以选择选择特殊性税务理方法,即免缴企业所得税。
3.2选择组织形式的筹划
煤炭企业的经营很多都是跨地区经营,尤其是在资源整合时,面临着建立子公司或设立分公司的选择。子公司与分公司是现代大公司企业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一家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安排它的某些附属单位作为子公司,而另一些附属单位又作为分公司?这就要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一切合法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均是企业考虑的重点,而选择有利于纳税优惠的组织形式,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所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是总公司下属的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虽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样,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因为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假设山西一煤炭企业在2009年在资源整合中准备兼并甲、乙两家小煤炭企业。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5000万元,其中甲企业实现利润500万元,乙企业损失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
如果兼并的甲乙企业均为分公司形式,则该煤炭企业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5000+500-500)×25%=1250(万元)
如果上述甲、乙两家企业换成子公司形式,总体税收就发生了变化。假设甲、乙两家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仍为25%。
公司本部应纳企业所得税=5 000×25%=1250(万元)
甲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500×25%=125(万元)
乙企业由于2009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不应交纳企业所得税。
这一煤炭企业设立子公司2009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250+125=1375(万元),高出总分公司整体税收:1375-1250=125(万元)。
当企业资源整合中,需要兼并重组分支机构时,在开办的初期,针对当地情况不熟、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立分公司,从而使外地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冲减。以减轻总公司的负担。而当生产经营走向正轨,所有的项目分公司都盈利后,再将各项目分公司注册为项目子公司,这样便可以在盈利时保证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除了在兼并初期要对下属企业的组织形式精心选择外,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随着整个集团或下属企业的业务发展、盈亏情况的变化,总公司仍有必要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
参考文献:
[1] 陈鸿伟.战略管理导向下的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研[J] .时 代 金 融,2011(2)
[2]母永生.浅议纳税筹划在煤炭企业的应用[J] .煤炭经济研究2008(12)
[3] news.省略/c/2010-08-07/044020845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