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1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财经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功课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按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两大部分。
一、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将传统教学的以“课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1.《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实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下抽象和过度概括化的理论知识,难以帮助学生完整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在一个真实的背景环境下,寓抽象于具体、置情境于课堂,显著增强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具备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2.代表性案例的选择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就需要任课教师优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选用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加工。比如在系统讲解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让学生对各种证券的特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案例材料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理论知识点讲解,主要简明而系统地讲解分析本案例需要预先掌握的背景知识和技能;案例基本材料;分析问题及分析引导材料;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3.《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的关系
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目的应当一致。在案例教学之后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的进度要相同。应该根据《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理论学习顺序来编写案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训练。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
(2)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教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要注意由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以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从“案例准备、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评述、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四个环节入手,加强课堂管理,维护好课堂纪律,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二、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教学构想
我校财经类专业的投资理财模拟实训已经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仍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财经类专业的投资理财能力,解决真实生产性投资理财实训难于开展这一难题,我们构想通过设立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开展实战型投资理财生产性实训。
1.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意义
依托央财基地建设的投资理财与股份交易中心为财经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实训环境,为了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在真实的证券市场上累积投资经验和提高操作水平,我们构想开发基于真实证券市场的投资理财实训项目,。
2.项目实施方案
(1)实训对象:经济系证券专业和财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参照基金公司架构设置基金经理(小组长),研究员,交易员,风险监控等岗位,团队合作,审慎投资。
(2)资金来源: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我校老师和参与实训的学生自愿出资。老师出资资金汇总后平均分配到各小组账户。学生出资资金进入本人所在小组的账户。
(3)账户开立:积极联系有合作关系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每个小组以小组长的身份开立证券账户和资金,组员自愿开户,争取证券公司设立奖学金和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4)投资范围:投资标的限定于国内A股市场、债券和货币式基金。
(5)操作要求:各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研究分析证券市场的走势和具体的上市公司,撰写针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建立自选的股票池,跟踪分析,买入某只股票前必须列出买入的理由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立止损位。要求做好仓位管理,稳健投资,资金受到严格监管,不得擅自挪作他用。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2
分层教学则是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现状的有效策略。对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进行分层教学的创新实践,对推进高职证券投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证券投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效果
一、对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基础的强弱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差异化的考核和评价。《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突出问题:第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仍然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缺失。第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上脱节,应把考虑理实一体化,建立证券模拟交易中心,可以做到理论授课和实训安排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投资理财的学生专业知识也技能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证券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极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难有起效。
二、证券投资课程分成教学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课程特点和我专业学生的学情情况,分层教学在实施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课程分层次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并做一些基础性测试,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判断学生,以适当调整分层次的偏颇之处。第二,分层次后始终把握群众路线的原则。教师要把重心放在绝大数普通学生身上,而不是只是关注优秀的少数同学;保证绝大数的“差生”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第三,特别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有效性。要对不同层次学生,应有针对性的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第四,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分层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高低适当,使学生有可能通过努力,达到既定教学要求。
三、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证券投资课程的分层教学实施中,必须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备课—理论授课—布置作业—练习测试—实践实训等,才能达到证券课程分层教学的教改目标。第一,差异化备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学情,提出不同层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手段。第二,理论讲授。也是证券课程分层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目标,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布置作业和练习。优层次学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结合性强、信息量较大的题目;而对差层次学生则设计一些紧扣大纲要求的基础训练题。第四,针对性辅导实训。对优层次学生可采用“竞赛式辅导实训”,通过专业竞赛平台,给他们提供和其他院校优异学生的技能比拼,提高其专业技能;而对差层次学生则采取“考证培训会式实训”,即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辅导上,如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证辅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逐渐缩小与优层次学生的差距。第五,分层考核。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命制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保证不同层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考核,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第一,试点范围及层次划分。本课程的分层教学试点工作计划从2014学年开始的,选取的对象是投资理财专业2014级学生班,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学生在上学年第一学期证券市场基础课程中的期末卷面成绩(含考证通过情况)*40%+其模拟投资实践操作得分*60%;依据总评成绩的高低,初步分为两组:得分较高的的同学组为“投资经理组”(重点组),得分较低的另外同学组为“操盘手组”(普通组);进行分班教学,可考虑由两个教师分别分层分班授课。第二,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对重点组学生,把每周的课程分为投资理论与投资策略学习、基本面选股分析与跟踪检验、技术面选股分析与跟踪检验、投资实务操作、投资报告研读与分析等类型。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投资理论知识,培养投资研究能力,提升实务操作水平与成效。对普通组则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实务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证券投资操作及交流的气氛,侧重培养其投资实务操作的能力;尤其是针对那些实务成绩较好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基础的落实,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鼓励其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并争取通过。第三,分层教学的考核办法。对重点组和普通组定期地进行情况汇总和交流授课情况,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分别采用不同标准考核。每个月举行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考试,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对两组学生稍作调整:原是重点组的学生,每月末成绩在最后五名的,则淘汰到普通组上课;原是普通组的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学习与操作,月度综合成绩在全组前三名的,经本人申请可安排到重点组学习。动态优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考核与淘汰机制,保证本课程的教改效果的有效提高。
五、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我系专业的证券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班上课,基础好的同学可选重点组强化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向投资顾问职业发展;差一点的可选普通组学习,提高证券考证通过率,保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的内涵建设。分层教学后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改变,普通组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明显提高,重点组的专业竞赛上进步显著,2014年省投资理财技能大赛上取得全省二等奖;2015年省证券投资大赛中取的省二等奖与省三等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有利于提高专业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2]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3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是指充分利用证券领域的企业资源,开展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熟悉企业环境,让学生初步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法律规范意识,为实现由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做好前期体验。企业课堂教学内容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课堂教学任务。金融与证券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和技术业务知识,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能从事各种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大专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金融证券专业基础技能的需求,选取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技术分析和证券投资分析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内容作为该课程主要的企业课堂教学任务。二是企业师资。企业课堂师资队伍的选择非常重要,企业课堂教师须具备企业专家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指导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授课能力。三是企业课堂的教学情景。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情景是企业教师实施企业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比如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情景,以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投资操作中要求学生针对操作结果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要综合分析影响投资的因素,根据自己的投资结果,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从分析报告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课堂教学管理
在“企业课堂、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里。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及学习的管理应建立规范的程序,保障学生在企业里能更好的学习,遵守企业的制度。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加强教师教学管理。
1.学校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尊敬合作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遵守合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合作单位的合理指派和正常管理。如学生上课期间出现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学校指派带队或巡视教师和证券公司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公司负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协同学校负责学生学习工作期间的安全教育以及保护工作,提供学生在学习期间必要的操作工具。
3.证券公司根据学习需要,推荐有经验的培训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书面通报学校;证券公司在学生学习期间,协同学校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通报学校,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
4.企业课堂学习结束前,学生应向证券公司书面递交学习报告。学习期满后,证券公司须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成绩评定。
5.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企业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研室要组织企业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进程,安排练习和作业,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
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分析师和实训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相结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施企业课堂教学。例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与国泰君安证券九江分公司合作建立的企业课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机融合,以理财产品为载体,制定学习任务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个真实完整的证券投资产品设计分析,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促进了学生证券投资实际技能的提高。
四、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
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企业课堂效果进行评估应建立在评价考核体系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整个实施企业课堂的过程。企业课堂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全面,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交易成绩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实践标准。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4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它综合了数学、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会计、企业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学院在2013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方向模块中的金融服务领域,其前导课程有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实务与管理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但缺乏财政金融方面的课程设置,这会给课程的讲授和实践带来障碍。
2.实践环节比较薄弱《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时效性强、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内容。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将学生带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采用“干中学”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学以致用,这才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目前学校在实训室中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然而,课程教学环节还应思考如何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问题,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买卖股票和分析走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技能与客户沟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资理念的传递、日常业务的处理、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最后,我校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3.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高探讨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的招生体制来看,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注意学生的接受和领悟的情况,想当然地进行教学,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教师觉得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可是学生依旧觉得难以掌握,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结局。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课程时热情很高,但在模拟亏损后,他们往往会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行为。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4.教学手段不够灵活《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难度加大,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讲授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由起初的积极热情到最后的应付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第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第三,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课程考核分成实操考试和理论考试,不再简单地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成绩、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具体设计方案为,考核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20%)+实训项目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强化平时实训实践的考核比重。平时过程性考核由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实训项目考核由实训手册完成情况、项目方案设计及模拟投资成绩构成。期末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基本原理及考证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结合课外社团活动强化课内教学效果。本课程对应的学院社团是理财协会。理财协会是针对对理财投资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平时接触、协会活动、专家讲座、内部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证券投资理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其人生有很大的益处。金融专业同学几乎都是协会会员,社团活动是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培养自己的爱好项目,力争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的和谐统一。
2.强化实践教学《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实践性教学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改革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运用证券软件系统,开展以下综合实验:一是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学会使用证券分析系统,增强搜集、观察、甄别市场信息的能力,培养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二是技术分析实验。学会识别、熟悉主要技术图形、技术指标,掌握看盘技巧,能对个股及大盘行情做出基本判断。三是基本面分析实验。学习使用证券分析系统,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实盘模拟操作实验。开设个人股票模拟账户,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买卖技巧。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实践学习方案设计。我院应积极建立足够的、相对稳定的证券投资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如与当地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任课教师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敏锐程度往往不如市场专业人士,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授课或举办论坛,介绍来自市场的最新观点和实务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务部门的感性认识。第四,加强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金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证券业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学院搬迁新址,经管院实验室整体筹划应该凸显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的地位。
3.探索“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第一,为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专业可借鉴国内成熟高职院校的经验,利用在校二年级上半学期或下半学期2—3个月的时间实行在工作岗位学习的办法。该模式是将全年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的学生分为若干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10周,实现每批实习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即中间不断档),以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工学交替中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学习后,岗位空缺的问题,使企业的利益在工学结合教育中与学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第二,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调研数据,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差,而是因为其职业素养的欠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评价中,考虑引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的“工学交替”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实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可采用了职业道德(20分)、出勤与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适应能力(20分)和工作表现(20分)五个项目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并将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
第三,以弹性学分制为保障,完善课程成绩评定。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该专业各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课程进行调整方式可参考以下思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加课程置换的方法,其课堂教学总学时因工学交替教学实习而比原计划减少,但工学交替学时可置换其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因而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课堂教学成绩+工学交替实习成绩+1200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习报告组成。其比例为2∶1∶1。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证券行业;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拟交易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证券行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行业,因此作为向市场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各高校提高各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面向证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受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视,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尤为突出。一方面目前证券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注重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证券行业的业务特点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业务实践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内,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从而闲置了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面向证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金融工程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更新赶不上市场的变化
证券市场是与时俱进的,而教科书从编写到印刷完成时,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滞后于市场发展,里面的内容除了经典的理论大多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教科书掌握证券的概念和特征、投资的基本分析、投资的技术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等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用市场表现及市场数据去检验理论的机会。
2.学生学习方法守旧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通过中学阶段学习考试上来的,大都习惯了抱着课本的学习方法和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但是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需要操作具体业务,除了要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对业务流程的熟悉,面对客户提出问题时的灵活解决方法。为了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种保守的学习方法要改变,不仅要读书,还要参与到实践中来。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
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借助PPT+板书进行讲授,在笔者所在学校,由于证券投资学选修人数众多,通常都是大班上课,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限,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收到的教学效果一般,课堂学习效率普遍不高。现在已经有少部分教师在尝试课后模拟操作加课堂教学的模式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普遍展开,即使布置了课后模拟交易的任务,后续监督和反馈也不能及时到位。
4.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一方面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都是直接从校门又进校门的典型“理论派”,实际投资经验不足,即使教师平时自己也做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投资,但是毕竟不是专业水平,而且个人积累的投资经验很有可能就是“一家之言”。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教师出去进修、培训的保障措施不够到位,大多数教师都缺少与企业对接的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建立稳定的应用型、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三、面向证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1.鼓励学生进行模拟交易
培养证券行业应用型人才最快、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参与到证券的模拟交易中来,比如模拟炒股、模拟债券、基金买卖、期货的模拟操作等等。而要能够实现模拟交易,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某些证券公司的技术平台上建立金融工程实验室,也可以在校园里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证券模拟交易软件,条件实在不够的可以借助相关网站,如文华财经官方网站,让学生实时模拟沪深两市股票、国债、基金、期货等理财产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交易知识和投资经验后,联合当地的一些证券公司进行模拟炒股大赛,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某些对外开放的网站上进行,让学生不再枯燥地进行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尝试要求学生完成分析报告
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证券投资这门课而言,除了最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在开课之初就应该提出每人完成一份投资分析报告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模拟交易中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从这家上市公司的背景到大环境的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具体的财务分析,再结合历史数据和图形进行经典的技术分析。这样的分析报告,能够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将认识证券到证券投资的过程连贯起来。
3.支持学生去公司进行实训
对于培养证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来说,仅靠短短的课堂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进行课后模拟交易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证券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从业务的基本流程到与客户的沟通,随时观察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实际中学会对投资的风险控制,从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检验结合起来,将书本上的市场规则变成真正的市场表现,为一出校门就能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都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在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可以支持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挂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证券行业的专家走进校园,和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师生都能及时地了解到国内外证券行业的最新形势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
5.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而闭卷考试又以基本原理、经典理论为主。学生面对这样的考试方式通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死记硬背。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考查不出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甚至使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相违背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应该加大平常模拟操作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其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结合课程的开展形式来决定:若是以必修的形式开展,那就要进行考试,在考试时试题也应该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进行理论考核,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知识外,可以尽量用实际中的案例分析,不要太多考核那些抽象的实际中运用不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若是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的课程,完全可以用上述的模拟分析报告的形式代替考试,这样在起到考核作用的同时,又是一遍学习和复习的过程。证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培养模式,是一个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的学生更能适合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目前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就业率。
作者:王正艳 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01):229-230.
[2]熊广勤.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生教学模式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58-60.
证券投资实训报告范文6
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经纪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本文就高职院校“应该”和“如何”通过对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证券经纪人才
目前,随着我国证券业的高速发展,各证券公司对优秀的证券经纪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但由于证券经纪人的进入门槛较低,再加上各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其现有证券经纪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不到位,导致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知识结构不合理,对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股市技术性走势、图表分析等方面都不够精通,从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违规行为普遍,为客户提供证券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习能力强,但在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之初,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试用期工作业绩起色较慢,薪水低,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很难坚持。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希望通过高职院校对证券经纪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找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二是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三是工学结合,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及作用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的双赢合作。
通常,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进行深入地合作。所以彼此能否找到一个利益的共同点,就是双方能否开展多方面深入合作的关键。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来提高证券经纪人的职业胜任能力就是一个双赢的利益共同点。
证券公司提高证券经纪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需要多个方面的改进,其一就是要严格选聘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较突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其二就是要善于通过与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基于优势互补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对证券经纪人员的培训。而高职院校通过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持续不断的为证券公司提供优秀的证券经纪人才,这些学员都经过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习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通过与证券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发一些证券投资客户经理(经纪人)岗位实训教材,这样既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岗位模拟技能训练,也可以帮助证券公司对其现有的证券经纪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证券经纪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它也是促进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进行深入合作的双赢基础。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促进高职金融专业对证券经纪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以校企对接、课岗融合、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等方式来设计和实施对证券经纪人才的培养方案。因而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从内容上讲更加贴近实践工作,从形式上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以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证券经纪人,职业胜任能力比较强,工作业绩起色较快,在就业的试用期也就更容易立足。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尽早认知证券经纪业务,提前做好从业准备,为今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提前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证券经纪业务,有更全面和直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的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尽早掌握和具备证券经纪人所需的职业能力和从业资格,从而为他们在毕业前能够尽早入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与金融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按照金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一是在现有渤海证券公司、招商证券公司、宏源证券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体化,实现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二是探索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新机制,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实现双主体考核。例如我院国际金融专业通过与长江证券天津宏达街营业部共同举办“长江证券杯炒股大赛”,共同培养“会服务、能营销、善理财”的胜任证券经纪人、投资顾问、理财经理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总之,只有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共育金融证券经纪人才的培养目标。
2、以行业工作岗位为对象,明确证券经纪人典型工作任务和基本业务流程。
3、完善“四位一体”的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产学对接”。根据我院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学生经过“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的职业能力培养,从初级的企业认知走向高级企业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从学校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产学对接”。其具体内容为:
4、按照岗位要求,融合金融专业课程,强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取。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依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展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我院国际金融专业就将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整合到了证券市场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专业教学当中,使专业教学既满足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适应考证的需要。另外我们还改革了考试方式,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采用技能比赛、报告评比等多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
5、深化金融专业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通过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我院国际金融专业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以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联手实施证券经纪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遴选,将专业课程和实践指导部分的教学内容由学校专职教师和证券公司资深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二是教材体现工学结合,由校内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编撰完成;三是教学形式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原则,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以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等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营业部的扩容,证券行业对一线技能型、应用型营销经纪人才的需求是巨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对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扩大并加强与证券公司的深入合作,在详细分析证券经纪人员所需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专业基础扎实,证券职业技能熟练,能胜任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的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才能够为地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指导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II314)
参考文献:
[1]李云丽.滨海新区金融基础人才需求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2]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
[3]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