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展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展礼仪范文1
赖世平:ICE与CHIC渊源很深,从第一届就一直组团参展。我在ICE北京办事处工作了10年,每年都带领意大利参展商们来参加CHIC。
CHIC确实能给参展商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许多展商表示CHIC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以开拓中国市场。在展会中,展商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合作商——商、经销商和进口商等。在今年开展第三天,已有展商反馈说已经与合作商接洽,商谈合作。
但是由于每个品牌的情况都不同,ICE没有办法统计展会对品牌带来的确切经济效益。然而,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展会确实为品牌带来了效益:比如说,从对展览的满意度的回访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展商都表示明年还愿意来参加展会。从参展商的参展热情上也能看出来。很多展商都愿意在新一次展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设计和装饰展台。
《氏族》:ICE的职能是对外介绍推广意大利及意大利品牌,我们注意到,贵机构几乎会涉猎各行各业的会展。为什么如此看重参加展会?
赖世平:ICE是意大利政府机构。凡是以意大利国家代表团名义参加的展览,都是ICE负责筹备的。ICE的职能就是向国外介绍意大利、推广意大利和国外的贸易交流,特别是意大利产品在相关国家的销售。
不仅在面料、服装领域,ICE会在政府的支持下组织能代表意大利的优秀厂商参加机械、红酒、食品等许多的展览。
《氏族》: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有对外的贸易促进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方式也各有不同。意大利政府是如何在政策和财政方面支持参展企业的?
会展礼仪范文2
第四,安全保卫的事项。无论展览会举办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如何,组织者对于有关的安全保卫事项均应认真对待,免得由于事前考虑不周而麻烦丛生,或是“大意失荆州”。在举办展览会前,必须依法履行常规的报批手续。此外,组织者还须主动将展览会的举办详情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通报,求得其理解、支持与配合。
举办规模较大的展览会时,最好从合法的保卫公司聘请一定数量的保安人员,将展览会的保安工作全权交予对方负责。
为了预防天灾人祸等不测事件的发生,应向声誉良好的保险公司进行数额合理的投保。以便利用社会的力量为自己分忧。
在展览会入口处或展览会的门券上,应将参观的具体注意事项正式成文列出,使观众心中有数,以减少纠葛。
展览会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应自觉树立良好的防损、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意识,为展览会的平安进行竭尽一己之力。
按照常规,有关安全保卫的事项,必要时最好由有关各方正式签订合约或协议,并且经过公证。这样一来,万一出了事情,大家就好“亲兄弟,明算帐”了。
第五,辅助的服务项目。主办单位作为展览会的组织者,有义务为参展单位提供一切必要的辅助项目。否则,不单会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还会授人以柄。
由展览会的组织者为参展单位提供的各项辅助项目,最好有言在先,并且对有关费用的支付进行详尽的说明。
具体而言,为参展单位所提供的辅助项目,通常主要包括下述各项:其一,是展品的运输与安装;其二,是车、船、机票的订购;其三,是与海关、商检、防疫部门的协调;其四,是跨国参展时有关证件、证明的办理;其五,是电话、传真、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化的通讯联络设备;其六,是举行洽谈会、会等商务会议或休息之时所使用的适当场所;其七,是餐饮以及有关展览时使用的零配件的提供;其八,是供参展单位选用的礼仪、讲解、推销人员等。
最后,是展览会的参加。参展单位在正式参加展览舒畅地,必须要求自己的全部派出人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大获全胜而努力奋斗。在整体形象、待人礼貌、解说技巧等三个主要方面,参展单位尤其要予以特别的重视。以下,就分别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第一,要努力维护整体形象。在参与展览时,参展单位的整体形象直接映入观众的眼里,因而对自己参展的成败影响极大。参展单位的整体形象,主要由展示之物的形象与工作人员的形象两个部分所构成。对于二者要给予同等的重视,不可偏废其一。
展示之物的形象,主要由展品的外观、展品的质量、展品的陈列、展位的布置、发放的资料等构成。用以进行展览的展品,外观上要力求完美无缺,质量上要优中选秀,陈列上要既整齐美观又讲究主次,布置上要兼顾主题的突出与观众的注意力,而用以在展览会上向观众直接散发的有关资料,则要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资讯丰富,并且注有参展单位的主要联络方法,如公关部门与销售部门的电话、电报、电传、传真以及电子邮箱的号码,等等。
工作人员的形象,则主要是指在展览会上直接代表参展单位露面的人员的穿着打扮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展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当统一着装。最佳的选择,是身穿本单位的制服,或者是穿深色的西装、套裙。在大型的展览会上,参展单位若安排专人迎送宾客时,则最好请其身穿色彩鲜艳的单色旗袍,并胸披写有参展单位或其主打展品名称的大红色绶带。为了说明各自的身份,全体工作人员皆应在左胸佩戴标明本人单位、职务、姓名的胸卡,惟有礼仪小姐可以例外。按照惯例,工作人员不应佩戴首饰,但男士应当剃须,女士则最好化淡妆。
第二,要时时注意待人礼貌。在展览会上,不管它是宣传型展览会还是销售型展览会,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真正的意识到观众是自己的上帝,为其热情而竭诚地服务则是自己的天职。为此,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将礼貌待人放在心坎上,并且落实在行动上。
展览一旦正式开始,全体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应各就各位,站立迎宾。不允许迟到、早退、无故脱岗、东游西逛、更不允许在观众到来之时坐、卧不起,怠慢对方。
会展礼仪范文3
[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产业链;会展旅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但是,与世界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会展业,就必须借鉴国外会展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道路。那么,这就要求我国会展学术研究领域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会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会展理论取得了较大进步。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至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有关会展的期刊论文有220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论文有138篇;有关会展的硕博论文达428篇,而涉及会展经济的有86篇。目前,还鲜有博士论文专门围绕会展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
对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深入,而到了2007年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会展理论研究论文篇数逐步增加,研究视角也日益深化及新颖化、细化(详见下表)。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综合性研究,一共涉及8篇论文。方敏(2006)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后发潜在比较优势;林俊蜂(2006)对中国网络会展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三篇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如薛华(2007)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产业集群情况来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情况等。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一是以我国经济区域作为研究背景,一共涉及论文4篇,如付桦(2006)结合海外会展业发展实践,研究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空间格局走势;李新月(200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研究北京地区周围会展产业效率低下问题等。二是关于我国各省份会展业发展问题研究,一共涉及论文3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蔓(2006)从城市会展发展能力因素入手,探讨浙江省会展能力及提高能力方面的对策。
第三个方面是把会展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黄玉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体化会展物流模式与报价体系。此外,还有6篇论文则是探讨了会展旅游问题,主要是结合城市特征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郑秀娟(2007)关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引用到会展产业中,提出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模型,并指出联盟核心是会展组织企业。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及相应指标体系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3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娟(2007)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建立重庆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关于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9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王程凯(2006)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而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3篇。分别是殷瑞普(2006)以产业链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会展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表现、机制以及约束因素;徐佳(2005)从会展产业链规律人手,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会展产业链整合模式;应彩虹(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建立会展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期刊论文研究概况
笔者通过对有关会展经济的138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如库瑞关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2008);赵成效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2003)。二是关于会展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研究。如罗薇的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2008);郭先登关于城市发展现代会展产业研究(2005)。三是关于会展地区或城市的具体规划研究。如叶莉的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2007);徐文的上海世博会与会展产业集群化研究(2007)。四是关于中外会展产业对比分析,如王春雷关于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2006);徐丹的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及借鉴(2008)。五是关于会展教育发展研究。如何颖的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6);沈丽关于会展教育市场化研究(2006)。
(三)国内著作研究概况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会展经济管理类著作达上百部,代表性著作作者是过聚荣、刘大可、施昌奎、应丽君、程红、龚平、陈来生,等等。过聚荣的《会展导论》在综合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较详细地对会展概念、会展产业链、会展管理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当今世界几个会展业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程红的《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会展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运行原理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对会展经济的优势、关联性与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也加强了作者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此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经济蓝皮书,即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中国会展经济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与国际会展企业的比较,提出相应的专家建议。
二、国外会展经济理论
笔者通过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信息的检索,截至2008年8月,共收集相关论文156篇,其中涉及会展产业理论研究的论文有128篇,较多集中于实务分析。如MCCab(2007)的论文《Strategiesfbr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intheConventionandExhibitionindustryinAustralia》通过对126个供职于会展业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会展业的职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女性居多,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LuisRubaleaba-BermejoandJuanR.Cuadrado-Roura(1995)的论文《urbanHierarchiesandTerritorialCompetitioninEurope:ExploringtheRoleofFairsandExhibitions》则针对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论述。Kay.LiKuen.Anderw(2007)的论文《INTERNATIONALEXHIBITIONORGANIZERSINCHINAANDTHEiRPER-FORMANCE》,通过运用描述研究设计与探索性因素,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会展业战略规划,并以中国会展市场作为案例展开论述,研究如何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问题。此外值得指出来的是,HughPizeyandChrisHuxham(1991)在《1990and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提到用决策技术方法来研究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段的机会,进而提高展览会对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
国外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富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林?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集中于研究会展商务运作、后续工作、前期策划、会展营销等方面。如米尔顿T?阿斯道夫和詹姆斯R?阿比合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把饭店行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向那些目前从事饭店行业的人士提供鲜活的例证,并探讨会议布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构成。卡林?韦伯所著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3个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此外,为了宣传世博会,研究世博会,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世博信息丛书》,分批推出了相关译著,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著包括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合著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马塞尔?加洛潘所著《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前者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博览会举办者和参加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地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后者则详细地描绘了博览会辉煌的历史,并介绍了博览会组织问题,主办国与参展国的关系,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动机与目标,重要经济和财政筹码,也勾勒出了未来博览会的理想发展方向。
三、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未来
会展礼仪范文4
关键词:筒仓;侧压力;试验方法;理论分析;数值方法
一、前言
筒仓是一种功能性构筑物,它不但可以用来贮存散体物料,而且可以向外进行卸料。决定筒仓仓壁设计的主要因素是物料作用于仓壁上的压力,而物料的散体介质力学特性及其流动时所产生流态的不同决定了筒仓仓壁受力的复杂性,所以筒仓的受力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筒仓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理论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和数值方法。下面就回顾一下国内外各种方法的研究历程,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二、筒仓压力研究历程回顾
(一)理论计算方法。1895年Janssen根据静力平衡原理,推倒了着名的Janssen公式,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筒仓设计规范,仍然是在Janssen公式的基础上修正而成的。1976年Reimbert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静力条件下筒仓侧压力公式,并认为该公式适合于筒仓在装料、静止贮料时的压力计算。1997年苏乐逍以贮料及仓壁的弹性为研究问题的基础,讨论了弹性变形在卸料过程中对动压力的影响,并指出贮料及仓壁的弹性变形及其传播有助于破拱和削弱压力峰值。李国柱、刘定华在2000年从理论上探讨筒仓仓壁的动态压力的计算问题,考虑了筒仓的流动压力及侧压力系数随仓体深度而变化的情况,建立和求解了微分方程,得出仓壁的动态压力近似计算公式。2001年A.Khelil和Z.Belhouchet从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入手,研究筒仓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根据各种贮料的特性以及与圆柱筒仓壁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平衡方程,通过求解平衡方程来得到侧压力的分布特性。
(二)试验方法。塔赫塔美谢夫在1938~1940年对多处实体筒仓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试验中,通过改变填仓速度、卸料状况、出料口布置等因素得出了极其复杂的仓内散粒体应力状态图形。1980年森山、上竹对圆柱形钢筒仓进行试验,试验表明,模型仓的某些部分出现了高动压,并测量到模型仓上的侧压力情况。1995年刘定华利用小模型筒仓模拟大型圆筒煤仓,采用三个模型筒仓,其中三个模型的直筒部分相同,而漏斗部分分别做成漏斗口直径和漏斗高度两两相等,以此来对比漏斗参数的变化对仓壁压力及仓内物料流动状态的影响。1998年屠居贤采用有机玻璃做成的深仓模型,分别对粒状煤、小麦和干砂进行了卸料试验。试验表明仓壁最大侧压力发生在两种流动形式交界处而不是在筒仓根部,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导出了仓壁侧压力的计算公式。1999年C.J.Brown做了方形筒仓的模型实验。贮料采用砂和大豆,测出了筒仓在装料、贮料、卸料状态时的应力、应变状态,并提出墙的刚度对侧压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以及装料过程和卸料过程中贮料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
(三)数值分析方法。目前,研究筒仓压力的主要数值分析方法有:有限单元法和离散单元法。
1、有限单元法。1998年T.Karlsson假设筒仓内储料在静止和流动时密度为常量,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采用Euler坐标系统模拟筒仓在卸料瞬间(1秒内)的力场和位移场。同年,曾丁认为筒仓内的散体是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弹塑性介质,散体与仓壁的摩擦属于Coulomb摩擦接触问题,建立了接触单元,从连续介质的角度,用有限单元方法模拟了散体对带漏斗的筒仓的静态仓壁压力,以静态解为初始条件,用给定位移的方式,模拟了卸料初期的仓壁动压变化情况。2000年J.Tejchman和T.Ummenhofer做了筒仓的分层模型试验,并结合了有限单元的分析,在数值计算时采用能突出散体物料特性的极硬塑性本构关系,并认为单纯的数值模拟不能反映出筒仓受力的真实情况。2000年D.Briassoulis使用有限单元分析了筒仓在受非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分析了筒仓在装料和卸料时受非对称荷载情况下筒壁的性能和应力的发展状态,结果表明,筒仓贮料能产生非对称压力的特性在筒仓结构设计中是不能忽略的。2002年M.A.Martinez和I.Alfaro运用有限单元对筒仓进行了分析,并从考虑物料的物理特性入手,采用不断更新、划分网格和单元的方法,选用Drucker-Prager和Mohr-Coulomb非联合屈服准则更好的计算筒仓静态下的仓壁受力性能,在轴对称情况下的卸粮过程中的动态侧压力,并在前面结果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了筒仓在震动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分析。
2、离散单元法。1991年魏群为了印证Janssen公式与实验结果存在的较大差别,模拟了一个直径为300cm、高450cm的圆形筒仓,在筒仓中按正态分布随机产生了颗粒半径为12cm的颗粒散粒体,分析其在静态和动态作用下对筒仓的作用力。1994年P.A.Langston使用1,000个颗粒单元,通过减少摩擦系数来模拟管状流动向整体流动的转变,并且还分析了颗粒半径、卸料口开口半径以及漏斗倾角对筒仓侧压力的影响。2000年俞良群、邢纪波利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筒仓装卸料过程中的力场和流场,并探讨了颗粒密度和物料密实度的影响。2002年Shie-Chen Yang和Shu-San Hsiau模拟了在筒仓卸料时加入正八字形楔体和倒八字形楔体分流器的情况,发现两种楔体都能将管状流动转为整体流动,在加入楔体后筒仓内的压力分布变化很明显,并且能够减少作用在仓壁上的压力。2004年杜明芳等运用颗粒流程序模拟了筒仓压力及其流态,并证实了用颗粒流程序来模拟筒仓压力是可行的。
三、筒仓侧压力研究方法发展展望
筒仓仓壁受力的两个主要特点就是:1、要考虑散体的介质特性及其流动特性;2、仓壁受力主要是由散体的自重应力水平决定的。那么,研究筒仓受力较好的方法就是既要能够考虑散体的介质特性,又要考虑筒仓内的实际自重应力水平。
而上述研究方法中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有限单元法主要的特点就是:把筒仓内的散体物料看成是连续的,并没有考虑散体的介质特性和流动特性,所以不能反映筒仓的实际受力机制。
试验方法中的现场足尺原位试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方法,它得出的试验数据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筒仓的实际受力情况的,但试验费用非常昂贵,并且所得数据只有单一代表性,较难得出普遍的规律。而筒仓模型实验,操作方便,可重复进行,但因几何尺寸的缩小,普通的筒仓模型并不能重现原型筒仓的重力场,无法再现原型筒仓的力学特性,从而降低了试验的说服力。那么,如果能在一个模型筒仓上得到一个接近于原型筒仓的重力场,再对这样的模型筒仓进行试验,这时的试验结果就能很好地反映原型筒仓的受力情况了。
离散单元法虽然能考虑散体的介质特性和流动特性,但是由于原型筒仓内的颗粒数量巨大,用离散单元法来模拟原型筒仓内的实际数量的颗粒因计算机容量的限制难以实现,所以离散单元法模拟的结果实际上是模型筒仓的受力状态,其不能反映原型筒仓的受力状态。
在应用离散单元法来模拟筒仓的受力时,为了弥补重力场的不足,就要通过增大散体物料所受的重力。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1、增大散体物料的重力密度;2、增大散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g,这两种途径在离散单元法中很容易实现。这样的离散单元法模拟结果也可以反映原型筒仓的受力情况了。
总之,研究筒仓受力的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应使这三种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主要参考文献
[1]Janssen,H.A.Getreidedruck in
Silozellen,Z.Ver.1895.
M.L赖姆伯特,A.M.赖姆伯特着.顾华孝译.筒仓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苏乐逍.立筒仓卸料结拱弹性变形及其对仓壁压力的影响.郑州粮食学院报,1997.
李国柱,刘定华.筒仓动态压力的计算和测试.宁波高等专科学校,2000.
A Khelil,Z.Belhouchet.Analysis of elastic behavior of steel shell subjected to silo load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57.2001.
TAKHTAMISHEV,S.G.(1947)report by TURITZIN,A.M.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1963.
森山(R Moriyama),上竹(T Jokati).散料在动态和静态状况下对模型贮仓仓壁压力的研究.国际筒仓设计研究论文集,1987.
刘定华,王建华等.钢筋混凝土筒仓侧压力的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
屠居贤等.模型筒仓卸料试验和仓壁压力计算.烟台大学学报,1998.
[10]C.J.Brown,E.H.Lahlouh and J.M.Rotter.Experiments on a Square Plan form Steel Silo.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0.
[11]T.Karlsson,M.Klisinski et al.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 flow in plane silos with complication geometry,Powder Technology,1998.
[12]曾丁,郝保红等.筒仓静态壁压的有限元分析,2000.
[13]J.Tejchman,T.Ummenhofer.Bedding effects in bulk solids in silos:experiments and a polar hypoplastic approach.Thin-Walled Structures,2000.
[14]D.Briassoulis.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cylindrical silo shell under unsymmetrical pressure distributions.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00.
[15]M.A.Martinez,I.Alfaro.Simulation of axisymmetric discharging in metallic silos.Analysis of the induce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2.
[16]魏群.散体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数值方法及程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7]P.A.Langston,U.Tuzun.Continuous Potential Discrete Particle Simulation of Stress and Velocity Fields in Hopper:Transition from Fluid to Granular Flow.Chemical Engineering,1995.
[18]俞良群,邢纪波.筒仓装料时力场及流场的离散单元法模拟.农业工程学报,2000.
会展礼仪范文5
企业背景:
大连众亿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会议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服务公司,公司以策划、组织各种会议、展览等为业务主体,拥有一只汇集业界各路精英、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准专业队伍,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营销背景:
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面向用户群体的广泛性,所以该公司选择了在互联网上做推广,尝试过很多网络推广方式,认为搜狗的竞价服务比较合理。在经过认真调查也发现:通过搜狗了解到我们公司的在客户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网络推广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因为搜狗优秀的网络营销使消费者自己在心理上成为主动方,而网络的互动性又为它们成为主动方提供了条件。他们不欢迎不请自到的广告,但他们会在某种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下,主动到网上寻找相关得信息、广告。
新媒体营销经验分享:
在已经对客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公司可以从搜索引擎(如搜狗)、企业网站、博客、论坛发贴、网络广告等方面进行网络营销,宣传时要做到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切忌虚假、浮夸。
公司还培训了专门的网络客户服务员,与客户进行“即时的,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服务,做到“凡是客户需要的,就是我们关心的”。
搜狗搜索引擎营销技巧:
(一)、撰写关键词:通用性、服务种类、与相关行业结合、谐音字、专业性较强的词
(二)、多个搜索引擎平台推广
三)、撰写标题:通用、简洁,突出自己的特色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会展礼仪范文6
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美国 埃莉・布劳恩・哈利)
临终前会后悔的事
畅销书《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的作者大津秀一是日本最年轻的临终关怀医生。多年来他不仅对住院和住家的老人及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还通过演讲和写书等活动不断地研究人生观、生死观等问题。他的书中提到的种种“人生至悔”之例,均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却又总是被忽视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来提醒人们从生活方式上入手,重新开启积极的人生。
没做自己想做的事
没有实现梦想
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
被感情左右度过一生
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
过于相信自己
没有妥善处置财产
没有考虑过身后之事
没有回故乡
没有享受过美食
大部分时间用来工作
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没有和想见的人见面
没有谈一场永存记忆的恋爱
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没有生育孩子
没有让孩子结婚
没有注意身体健康
没有戒烟
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
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
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
没有看透生死
没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