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247-01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我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几点不成熟的体会,现略述于下,以期引起各位同行的共鸣。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力容易分散。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中。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一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的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听透视图中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学习“和谐共赢,高效有为”的心得体会

“它时刻提醒我们要以公司的利益为先,公司兴则我兴、公司荣则我荣、公司衰则我衰,与公司全体员工和谐共赢,同舟共济。作为公司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到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只有立足本职工作,干好分内的事,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水手。只有公司全体员工都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只有大家都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公司这条船才能跨越新的征程,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要想当水手,必须要有船”。没有公司就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现在的岗位,没有公司就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创业的平台,没有公司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就。公司是船,我们就是水手,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是我们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船与水手”的关系,我们才能理顺心境,更好地工作,做公司有用的人才。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就是对公司的回报,就是公司有用的人才。比如眼下,节约成本为公司多创造利润。作为我们基层的岗位工作者,节约就是要我们按合理的、正规的操作规程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安全质量事故,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们每个员工都应当把公司的每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首先想到的是要如何做好这件事,要把责任放在首位。例如看到卫生间的水管坏了,自来水哗哗的流。可能这件事与我们的岗位、专业无关,但我们首先应想到立即关停总水阀,然后通知专业修理人员进行维修。切不可事不关已,不闻不问,任其自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每一个员工都带着热情多干一些事情,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作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与源泉。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工作是我们自己想做的,工作是为我们自己的。自尊与自信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条件,任何工作只要我们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去完成它,就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工作是幸福的,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在工作中,我们才会感觉到生命的悸动,才能让生命具有价值,才可以使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也可以变得更加智慧、勇敢、坚毅和高尚起来。只有善待工作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对工作要心存感激。很多人都报怨自己的工作,专业不对口、学而无用,学了点专长特长就报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很多成功者都是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快乐的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追求。只有对工作心存感激,干一行,爱一行,深爱本职工作的人,才能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积极主动展现自我。成功的人士都是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凡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要吹嘘自己有多能,不要承诺任何现在做不到的事情,夸大其辞最容易摧毁我们从事的事业基础。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每做一件事要尽心尽责,不能三心二意,要善始善终,既有原则性有灵活性。没有比圆满完成一项工作,更让人心旷神怡,更叫人感到满足了。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只有渴望进步,机会总会伴随着你。

忠诚是每个员工应尽的义务。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大家竞聘上岗的誓言,已表明了对公司的忠诚和决心。忠诚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它还是一种操守,一种评价员工优劣的尺度。我们忠诚于公司,就是忠诚于我们的家庭,就是忠诚于我们自己。忠诚敬业是对一种职业的负责,对我们从事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忠诚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才可以专注在这个事业上,这个事业才可以称之为终身的事业。忠诚敬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的信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成功的机会。永远要讲究诚信。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只要真诚待人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获得他人信任,所以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忠诚于公司,忠实于岗位,诚信工作互利合作。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的心从事工作。积极参于竞争,以真正的实力和真诚赢得信任,服从领导,顾全大局。以“公司兴则我兴,公司荣则我荣,公司衰则我衰”的强烈责任感,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戏剧教学法,又称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进行教学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平等、开放、对话,它要求教师用戏剧的方式,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戏剧游戏、情景对话表演、课本剧排演、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等进行教学工作。戏剧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彼此互动、合作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经验,提高智能与生活技能。戏剧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过程戏剧、创造性戏剧、教育剧场等。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长期以来,因缺乏母语氛围、语用环境和有效的评价,英语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关注英语作为工具的特性,忽视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学生没兴趣、不自信,学生不再愿意说,不再愿意主动表达,不再愿意自主学习。“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戏剧教学法的出现,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些展示课上,我们看到孩子们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表演;语言既可达意,又能传神。上课老师们将戏剧引入英语课堂,借助生动的剧情、新奇的角色和变换的场景,英语学习将不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的识记,而是对英语文化、语言内涵的深入感知和切身体验;不再是枯燥且令人胆怯的语言操练,而是置身于戏剧情景中,借助自选角色进行自信且真实的语言表达。

看到这些精彩的课堂,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想到了我在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做法,在学习了新授内容的时候我们会运用对话模仿,分角色表演等形式练习我们的重点内容,我也会想方设法的创设课本相应的语境,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对话练习,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在说说练练中掌握重点句型,同时把本节课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对话,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我们的活动中来。其实这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戏剧教学的一种。

例如在我新授的《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中,我创设了描述自己的favourite season这样一个情景,而且是始终贯穿的一个语境,而非脱离的,断断续续的。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语境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的氛围,更便于他们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搭建真实的舞台。各种学习方法和戏剧策略,让学生在“进入角色”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语言熟练度和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都会让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他们的favourite season,他们喜欢的理由,喜欢的那总感受,在不断的模仿和感受之后,内化成自己的理解。有趣的模仿以及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于主动去体验 、领悟和掌握语言知识 。

像刘菲菲老师的动物秀场故事表演,孩子们在不同的场景中把以前所学内容充分的融入教学,哪怕时间的问候句子,这样的教学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及帮助记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全身心融人到角色表演中,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学生也不再只是局限于学习单独枯燥的单词词组,而是在不同情景的辅助下,理解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学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节中学习。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提升语用技巧;在定期展演的过程中,获得语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有着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引进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被打破,致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生”。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多数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是小学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呈现游乐场各种各样动态的游乐项目,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这些游乐器械是怎样运动的,通过用肢体的描述,孩子们非常乐意参与,不但能用肢体来演示,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等量代换》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摆一摆的方式,理解四个苹果可以替换为一个西瓜,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即,一个量可以用另一个与它相等切有一定关系的量进行替换,这一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多是展示实物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立体图形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再用动态的画面将有色彩的平面抽离就剩下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乘加乘减》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我有意识地先出示每份个数都相同的,稍作停顿后再出示个数不同的那一部分,相同个数的那一部分学生很快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不同个数的那一部分因为我的稍作停顿,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大多数学生能得到结果了,这里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写出计算方法,接着我让学生相互交流,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好的同学可以想出办法,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找到把不同个数的那一部分看成个数相同的,差几个就用笔补画几个,最后记得减去补画的那些个就可以,乘加乘减就在学生的多媒体的演示和学生的亲自动手参与下愉快的结束。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各式各样的角,能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展现,让学生欣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苏州园林”等一些著名景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经常见到的图景,如窗帘,汽车,蝴蝶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共同体”进行了理论解读,而后分析了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习者共同体”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以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有所稗益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从关注物质、能源生产的工业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加关注知识生产与创新的知识社会。相应地,仅仅作为语言知识承载者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所有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者共同体”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此相适应,创建“学习者共同体”,改革传统教学工厂式组织形式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无论专家、课程开发者,还是教师、学生,都是真正意义上平等的学习者,所有学习者都以协同性活动为中心,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某一方为中心。这将从组织层面上实现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极教学模式的双重超越,完成教学组织形式向学习组织形式的过渡。因此,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应用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的完善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学习者共同体”的理论解读

“学习者共同体”这一教学模式来自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他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和主动建构知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要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发展,指出学生个体学习知识不仅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在社会背景下建构知识的过程。于是,他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发展的社会源泉是他们参与的各种共同活动,这种社会性的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效果的完善,因为社会互动是信息传递的桥梁,知识就是在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的。

1989年,美国学者布朗(Brown,J.S.)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广泛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建构,需要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与同伴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交流。他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率先提出了“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这一概念。“学习者共同体”或译为“学习者社区”,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它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实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是一个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在学习中能发挥群体的动力作用,强调人际心理沟通与相容,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学习文化,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也是一种崭新的、培养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转变知识结构:变“惰性知识”为“生产性知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需要反复运用、不断建构和生成,在无数次实践中得到矫正和完善的过程。概念性知识就如同是一套工具,不仅在运用中被充分理解、实现其存在价值,而且还会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人类的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惰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惰性知识”是指贮存于人类大脑之中,很少或很难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它们通常来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而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在头脑中也会积累很多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通常被称为“生产性知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转化的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为难以解决而被刻意回避。这一现象在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每天早起晚睡,忙于背单词、短语,但仍然无法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沟通交流,大量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而成为了“惰性知识”。针对上述情况,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者共同体”的优势,努力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共同参与、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激活头脑中的“惰性空间”,实现“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的转化。

(二)转变思维模式: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

“学习者共同体”不仅为激活学习者概念性知识创造了条件,还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平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是外部世界在认识主体意识中的反映,因而具有主观性、社会性和可传达性的特征。世界上不存在超越于认识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知识,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不存在唯一的、完全正确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以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或建构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认识环境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建构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由于每个人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可以在学习者之间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使他们在参与合作、协商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拓展思维空间,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他知识的建构更加科学、系统。

(三)转变教育观念:变课堂学习为终身学习

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生成的认识过程。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拓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学习者共同体”对于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鼓励创新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文化。在“共同体”中,教师要在心理上完成角色转化,不再以知识拥有者自居,而应该以自己热爱学习的态度、善于学习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师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热情,引领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要组建真正的“学习者共同体”,学生也同样面临着角色的转换。信息化时代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了相似的信息平台,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对知识的垄断权。在这样的形势下,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吸纳者和学习者。社会要发展,学习者就必须树立超越前人的勇气和信心。学生要勤于钻研,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在学术问题上积极探索、兼收并蓄,既要在人格上尊重教师,也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学习者共同体”无疑为这种超越和挑战提供了极佳的土壤。

三、“学习者共同体”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主导思想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规划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互动建构英语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第二,以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为出发点。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共同体”实现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探求知识建构和师生相互交流讨论的重要场地,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利用一切资源(书籍、报刊、Internet资源等)创设学习情境,以最大的效力帮助学生实现对英语知识的建构。第三,以协作学习为载体。通过包括师生、专家等在内的礼会性因素的共同参与,使学生既有自己对英语知识建构的心得,也有其他个体或群体对英语知识的体会,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程序

第一步,提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背景知识,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用生动形象、鲜活可靠的信息手段(如录像、PPT等)向学生展示该知识点学习前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点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同。

第二步,鼓励学生围绕该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考虑学生能力不同、性别搭配、人数不定的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者共同体学习”;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任务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要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探析该知识点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精心布置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赛、语音语调比赛等符合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中进行讨论学习。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情景设计,师生共同讨论学习该知识点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四步,同专家合作并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进行网上交流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图书等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步,总结不足,继续发展。教师要对学生在分组讨论、发言及与专家学者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教学效果

1.提出有吸引力的英语知识点背景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组织者”的角色,使学生自主完成“对外来知识的加工和抽象以及对内在知识的重组和具体化”。

2.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可以创造“学习者其同体”载体,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帮助、提高,在共享集体心得的同时,完善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在学习英语知识点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它促进了高校教学关系的深刻变革,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推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存储,推动该知识点在教学情景中转移。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应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时,通过论坛或E—mail方式能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将相关英语知识点学习得更透彻、更深入,解决方案也更完善、更合理。

3.精心设计教学背景,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实现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者共同体”的本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平等,即学生是主体,教师者辅助。

4.同专家合作,可以弥补教师和学生自身思维、仪器使用、方法、学识、眼界等的局限性,增长才干,积累相关知识。在同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实际上已经形成“网络共同体”,它是“学习者共同体”英语教学模式的延伸,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在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中,师生都可以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有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5.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共同体”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通过修改完善来提升“学习者共同体”的效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互动、应用语言知识的平台,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意事项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学生不是只简单地对英语知识进行输入、存储,而是对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和建构;英语教师不只是英语知识的呈现者和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再是知识建构的组织者、垄断者而是促进者、支持者;英语知识教授不再是单向地从教师传向学生,而是双向地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协调的传递。因此,英语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时,要尽可能地使学习任务服务于现实世界,避免空洞无实;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效果跟踪时,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