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1

以人为本是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园林配置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类型的植物的配置,比如对于园林景观入口处的植物配置,应该要将原有的交通主轴作为园林景观植物的主轴,在园林景观的道路两旁可以多种植一些花卉,在入口处进行植物选择时应该要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并且要丰富植物的种类,选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使园林中各种景观的视觉效果更好。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空间,比如树荫、草地、鲜花等,都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环境,这些也都是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搭配进行各种娱乐场所的修建,比如有的地区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将树木设计成树阵广场,不仅可以为居民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还能使得居民在生活中得到放松。这些园林设计都体现了以人文本的原则,以居民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园林植物的设计,才能提高园林景观的使用率。

2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的配置

2.1园林设计中植物颜色的运用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各种植物的颜色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心理体验。由于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会导致植物的颜色出现相应的改变,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将常绿针叶树的叶色作为园林以及城市绿化过程中的主要色彩,比如石楠、香樟、黄杨、侧柏、柳树等有嫩绿、绿色、银灰绿、黄绿等各种颜色。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绿色配置出生动的图案。比如,早春时节一般都采用嫩绿的色彩作为植物造景的主要基调,而到深秋时节时一般都采用橙色红色系色彩作为植物造景的基调,加强植物颜色的配置,不仅会丰富园林设计的内容,也能给居民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2加强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综合运用

加强乡土植物的应用,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但有的时候会出现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的现象,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外来植物的利用,加强对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双重利用,协调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关系,从而使得植物种类更加丰富,具有更好的生态效果。在园林植物配置之前应该要对园林工程项目现场的土质、环境条件等进行相应的勘察,对土壤具体的理化特性、植物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在具体的配置过程中根据需要引进更多适合的植物种类,促进植物的存活率不断提高,防止出现植物不适应环境而死亡的情况。

2.3加强对观花树种的利用

观花树种是近年来园林设计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植物,观花树种花大而且美丽,是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一种重要植物源,同时,有些香花植物散发出来的想起还会给人带来更加愉悦的身心体验。比如,在春天开花的白玉兰、紫藤、桃花、金缕梅等,在夏天开花的紫薇、栀子花、槐树等,在秋天开花的桂花、油茶等,在冬天开花的有梅花、山茶等,一年四季中有很多不同的树种可以利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要掌握不同的花相、花色、花期等特征,确保在园林设计中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四季都有美景,促进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

2.4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加强保健绿地的配置

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加强对有益的芳香植物的利用,芳香植物用于植物保健绿地的建设时必须保证能散发有益的物质,以进行杀菌和消炎等功,可以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比如薰衣草可以使人宁神镇定,缓解神经衰弱;栀子花香可以治疗肝脏的疾病;玫瑰香气可用于杀死葡萄球菌等。另外,加强保健绿地的建设,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的绿地建设,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能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2

城市园林建设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道路、种植、建筑、景观和水等,而这些因素都必然会对原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章节根据上述建设内容,结合几类影响进行分析。

1.1水资源影响分析“水是生命的源泉”,其不仅是对人类而言,对于动植物也有着相同的意义。在园林建设中,主要会对水产生三类影响:一是坚持水消耗,在水设计和植被种植中,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在道路、建筑和景观建设中,也会有所消耗,当水资源取自地表水时,应在设计上有效的预算消耗量,并根据地表水流量选择城市供水管道,以免破坏园林水源;二是维持水消耗,园林在正式使用后,也需要一定的水源,如植被灌溉,工作用水等,设计师也应对此进行核算,保障园林自然水源的充足,在没有自然水源的情况下,可采用循环方式利用水设计;三是水污染,地表水自然水源或水设计极有可能遭到污染,特别是游客使用中的垃圾等,而水设计的死水也会在一定时间后,随着污染和微生物的繁殖,已经无法用于净化园林,甚至对周边植被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应有效的设计水污染解决方案,定时更换死水,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游客,以免造成人为污染等状况。

1.2周边环境影响分析园林除了本身能够提供优质环境外,还应该对城市作出贡献。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和声等几个方面,如在针对除尘、御风等方面,多采用乔木。再如灌木类植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以往我国北方城市大量采用杨树,但是春季会产生大量的杨树,对城市卫生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园林设计时,无论是植物还是建筑景观,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现状状况,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方式,如无法积极改善周边环境,则以降低环境不利影响为先决条件。

1.3生物多样性目前园林在设计中,主要采取地被植物,以多种植物组合种植,既提升了园林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够丰富园林植物,而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避免出现竞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植物品种有效的搭配。同时要考虑植物对动物的影响,必须在原有生态结构中,增添相应的植被。动物引入时,则需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后才可以执行。

2城市园林设计中生态效应的优化建议

城市园林无论进行任何的设计,都会对生态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通常所采取的方式为抵消,以积极影响抵消负面影响,但是对于生态环境而言,不可逆的破坏是积极影响所难以弥补的,因此在本章节着重于减少负面影响,并将积极影响引入到自然规则,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然的平衡。

2.1节约利用水资源我国虽然有着引以为傲的数条大江,但是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水资源仍旧十分困乏,特别是对于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饮用水资源都将成为问题,再以大量的水源建设和维护园林,显然难以达成园林生态效应改善城市的初衷。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有效的节约用水,并将部分水循环利用,如水设计水用于植被浇灌等。同时可以采取科技结合的方式,如地下集雨、雨水回用等,尽可能的提升水使用效率,已达成节约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2.2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园林对于环境的影响相对角度,不能够一概而论,具体内容如下:

(1)水环境园林的水设计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天然水引用;二是灌水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成理想中的景观。而水的存在,还能够降低园林内污染,降低植物养护成本等,就我国园林水设计的普遍状况,本文建议采用UXO系统,以景观水作为园林中心,实现园林的综合环境管理,该管理方式还能够保证水质,因此也可以引入鱼类、两栖动物等生物,已达成水资源内部生态平衡。

(2)大气环境通过植被调节大气环境是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选择最为适合的植被,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域适应性,需要根据地理位置、水资源、气候状况等因素,筛选出适合的植物类型;二是尽可能的选择乔木,首先是乔木高大,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同时能够通过巨大的树冠产生更多的氧气,相比而言,杨树、松树、柏树等有所不及。而上文中所述,乔木还能够当分和除尘,对于环境污染城市将具有更好的效果。

(3)声环境城市噪音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出现噪音,从源头抓起无意是阻挡了人类进步的脚步。在这样的状况下,最好的方式便只有采取消音,而植物则有着较好的消音效果,特别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树墙,效果最为出众。

2.3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保证陆地上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外,也应该考虑到水中的植物和动物,虽然水植物、鱼类和两栖动物难以直接提升园林的美观程度,但是能够吸引大量的鸟类入住,在引入量极少的情况下,由自然机理实现新的生态平衡结构。

3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浅析 风景 园林 设计 主要 生态 理论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一、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二、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三、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四、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五、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城市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绿地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动态因素,它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物流与能流相联系;城市土壤构成因素复杂,已改变了其自然性能;城市建筑密集,高层建筑增多,光照、水分状况复杂,热岛效应又十分突出。因此,在绿地景观营构时,不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更要考虑城市的特殊生态条件,才能保证植物生长茂盛,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1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人类与生物的接近程度将成为绿地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2应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强调远与近、大与小、明与暗、露与藏的对比,烘托、借衬,更注重疏与密、高与低、俯与仰的搭配,尤重林冠线的变化和色彩调配。强调以植物组景为主,并追求色相与季相变化,特别注意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风韵美。强调景物之间的相互借衬与烘托,并注重外景的亲和、融合、呼应、渗透。在实践工作中,应充分发扬光大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美学观点,加以继承创新和发展。

3增加绿量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增加绿量,是城市绿地景观营构中必须考虑的生态学问题。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答案肯定是要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城市绿地需要一定的草坪开阔空间,但如果大量布局草坪,则显绿量不足,竖向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生态效益也相对降低。要克服广场化倾向,减少草坪花坛。同时,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创造丰富的植物人工群落。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绿地覆盖,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5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通过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2008,1.

[2]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2,11.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应用

一直以来,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是设计从业者思索与探讨的关键问题。现代园林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的了解,因此,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更应体现现代设计理论在其中的应用。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的过程就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对此过程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园林案例中,同时思考和指导我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1现代园林设计的相关概述

1.1现代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协调

园林设计者要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师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使用再生原料制造的材料,尽可能使场地材料实现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过程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文化特点。

1.2扩大功能需求

现代园林景观还应该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园林景观设计最终是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的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所追求的境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设计师应该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设计不追求表面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例如南京市山西路广场就塑造了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很好的园林空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各得其所、怡然自恰。

1.3丰富景观要素

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在设计形式与要素上都更为新颖和丰富,因此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师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设计中采用新颖的建筑或装饰材料来进行环境的营造,使设计达到特殊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如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对光线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的表现,在使用中能体现出传统园林素材不曾有的精美效果。

1.4重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设计整体布局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个人情感的寄托和感受。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句话本来体现了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然山水”的追求,后来被挪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园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和西方相比,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思路也应秉持传统园林的优势,不止于给人创造一个活动的空间,更应满足活动者对环境的各种需求。

1.5注重历史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有这么一种说法,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资源的充分发掘与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密切相连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满足当地人们的活动需求。

2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某校园的园林设计为例,具体分析现代设计理论在景观案例中的应用。

校园绿化同时有别于公园、居住区以及广场绿化。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是文化内涵。学校的文化主题应该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因此在做设计时绿化主题定为绿色摇篮。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表明这里的园林将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绿色还象征着青春和活力;摇篮是新生命成长的地方,寓意着同学们在学校里能安心读书,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设计构思

在设计时将校园的生态环境与功能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虑,在满足这两点的基础上追求现代园林的时代性,简洁美以及形式美。为了使各功能区块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设计时采用基调树种,使色彩上达到统一;从造园立意上,通过不同景观的营造又使各个功能区都具备一个主题;通过道路、景观轴线、景观元素联系各个区块。各个功能区的设计与布置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求,将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功能学和园林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科学建园。

2.2景点设计

1)信息广场。在横穿的人行道上设置一条绿廊,在空间上将中心广场做一个空间上的分隔,同时也是空间的渗透,加强了广场的景深。广场以大草坪为主,至夏炎热,绿廊正起到遮荫的作用,下面的座椅也是人们休憩的好地方。纵贯的轴线上布置着校徽模纹、绿廊、喷泉和国旗台构成了景观序列,丰富了广场的内容。2)静谧书廊。亭廊花架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构成,体现了现代园林的特征,运用现代材料同样为这里增添不少时代感。这里的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出树木树人的意境。3)金叶碧水。在道路布局上就不能以直线和折线布置了,宜以曲线设置道路,即为自然式布置。我国传统园林中理水造园的手法非常丰富,我们就在此处将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进来,结合现代的手法设计此处景点。在大的部分设置一湖心岛,湖心岛上有一个荷花亭,岛以小桥与路面相通,并以网状栈桥伸向水面使得同学们有机会体验涉水的乐趣,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4)田园小居。植物配置以花卉和小乔木为主,其东侧、游泳池南和运动区以西种植高大棕榈,与学生生活区相分隔。色彩上以绿色为主,在儿童游乐区多设欢快的,亮的色调。如铺地以红黄搭配,植物多选无刺的和芳香的花卉。河堤从此处经过,因此设计中将园内水体和河堤水体相联系,构成一个水系,水体曲折,使人想起曲水流觞的典故。水体中设置礁石、汀步,使人可亲水,流水与石头撞击溅起的水花也是美的。由于场地的限制,水体不宽过 5m,保障交通顺畅。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范文6

Abstract: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greening, the ground cover plan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which has the effect that plays the finishing point relying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ow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ground cover plants, classifies the ground cover plants, and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several kinds of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 forms in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to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aper, and better to apply ground cover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beautification.

关键词: 地被植物;特征;分类;应用形式

Key words: ground cover plants;characteristics;classification;application form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322-02

0引言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地被植物依靠其高密度的绿化覆盖率、丰富的季相变化效果,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群落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地被植物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所谓地被植物,在植物学上通常是指苔藓、地衣,以及一些覆地生长的低等植物,对于这些低等植物来说,通常依靠孢子进行繁殖[1]。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常用的地被植物,主要包括草坪,以及具备观赏价值,在平地或坡地、林间隙地等环境中进行大面积铺设,并且能够对地面进行覆盖的植物。覆盖植物主要是多年生草本,以及低矮丛生、匍匐性或半蔓性的灌木及藤本植物[2]。地被植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地被植物多为多年生植物,经过种植后,一般不需要经常更换。②花朵或者果实比较艳丽,对于这类地被植物来说,花期越长,观赏价值就越高。③在株型、叶型、叶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季节性特征,进而给人留下绚丽的感觉。④匍匐性或可塑性良好,能够对特殊的环境造型进行充分的利用。⑤植株相对较矮。⑥抗逆性和适应性比较强,进而便于粗放式管理。⑦根系比较发达。⑧具有较强或

特殊净化空气的功能。⑨具有经济价值。⑩较高科学的

价值。[3]

2地被植物的分类

2.1 按覆盖性质分

①活地被植物层。该类植物的植株通常情况下比较低矮,并且生长致密,对地面能够进行覆盖,同时能够丰富植物的层次,进而为周围环境增添景色。

②死地被植物层。这类植物一方面对人们的正常活动不构成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保持水土,防止土层被冲刷。

2.2 按生态环境区分

①阳性地被植物类。对于洋甘菊、常夏石竹、半支莲等在全日照的空旷地上容易生长的植物来说,通常情况下这类植物只有处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并且花叶茂盛,否则会生长不良,甚至会造成自然死亡。

②阴性地被植物类。虎耳草、连钱草、金毛蕨等在建筑物密集的阴影处或郁闭度较高的树丛下易于种植的植物,在日照不足的阴处,这类植物依然能够正常生长,当、光照、湿度条件等发生变化,会导致这类植物的叶色发黄,甚至叶的尖端出现焦枯等。

③半阴性地被植物类。诸葛菜、蔓长春花、石蒜等在稀疏的林下或林缘处,以及阳光不足的地方易于种植该类植物。在半阴处,这类植物生长良好,反之生长欠佳。[4]

2.3 按观赏特点区分

①常绿地被植物:其特点是四季常青,没有明显的休眠期。

②观叶地被植物:其特点是叶色与叶姿比较特殊。

③观花地被植物:其特点是花期长,花色艳丽。

④观果地被植物:这类地被植物以果姿奇,果色艳而见长。

⑤芳香型地被植物:植物的叶片或花能够散发出一定的芳香。[5]

2.4 按地被植物种类区分

①草本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广泛应用草本地被植物,通常情况下,这类植物主要是多年生宿根、球根类草本[6]。

②藤本地被植物:在垂直绿化中,藤本地被植物得到广泛应用。进行绿化时,沿地面一部分木质藤本和草质藤可以匍匐生长,覆地效果较好,主要用于地被性质栽植,效果较为理想[7]。

③蕨类地被植物:对于这类植物来说,喜欢荫湿环境,在郁闭度较大的园林中更加适合该类种植的生长。

④竹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通常茎干低矮,叶形清丽,养护方便。

⑤矮灌木地被植物:是指一些枝叶茂密、丛生性强,有些甚至呈匍匐状、铺地速度快的植物或是极耐修剪能控制其高度植物。

2.5 按园林用途划分

①观赏型地被植物:通常情况下,该类地被植物的某个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对欣赏部位进行强化培育并应用于地被中。

②游憩型地被植物:在抗践踏、抗修剪能力方面,这类材料往往具有较强优势,便于人们在上面休息和游憩。

③环保型地被植物:这类植物在抗污染方面表现优秀,对有毒气体和烟尘等能够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

④保健型地被植物:在杀菌、抑菌、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由于该类植物的枝叶能够散发一定的挥发性物质,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5]

3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1 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的原则我国地域广博,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地的地被植物应优先选择。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本地地被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使从深山中搬到城市,与外地引进来的植物相比,它的适应性也非常强。同时大量选用本地地被植物,既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又能体现地方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园林的雷同。

3.2 实行生态配置的原则在选择地被植物进行绿化时,需要对生态习性、生长速度,以及长成后达到的覆盖面积进行充分的考虑,与乔、灌、草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生物自身的优势,使各种植物构成和谐、稳定,并且能够的植物群落,实现较理想的景观效果。郁闭度很高的常绿树种下,因为常年得不到光照,林下常常会形成秃斑或空地。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时应多考虑耐荫地被,如麦冬、八角金盘、沿阶草等地被植物,不仅易成活,同时可以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

在树林中,如果林木分密度不大,并且这些地方具有较好的光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喜阳的开花地被植物。一方面增加绿量,另一方面在花期盛开期能够与乔木的绿色遥相呼应,进而增加炫丽色彩。

3.3 注重色彩搭配的原则地被植物中观叶、观花、观果等方面的种类繁多,在花色、叶色、果色等方面,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与上层乔、灌木等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色彩搭配,季节变化等,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美化效果。在配置过程中,如果上层乔灌木为落叶树,那么需要选择常绿地被植物;如果上层乔灌木具有季节性色叶或者是开花性植物,在这种情况下,下层地被植物的花期和色彩需要与上层乔灌木相呼应。

3.4 植物间高度搭配的原则在由植物构成的群落中,对地被植物进行配置时,往往需要将其配置在最下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乔灌木起到衬托作用,通过合理配置地被植物与上层乔灌木之间的关系,确保植物群落之间的错落组合。如果上层树木的分支点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的地被植物,能够贴地生长;如果上层乔灌木分支点较高,这时需要选择植株较高的地被植物。[8]

4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4.1 “点”形绿地中的应用点形绿地在绿地空间中作为最基本的单位,一方面包括花坛花池、建筑小品节点等,另一方面包括树池、构筑物基部等边角空间。进行园林绿化时,需要对栽植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地被植物的品种、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精心的选择和配置,进而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营造良好的园林空间。

例如,花坛、花池等通常情况下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纹造型通过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进行充分的表现,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

点[9];树池内的一般乔、灌木,由于数量多,遮荫面积大,多为半阳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半耐荫的观叶草本植物。

4.2 “线”形绿地中的应用路缘是体现园路范围的标志,也是与游人最接近的游览点,设计中通常是结合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变化,以植物的色彩或形式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将游人牵引至此,同时,路缘的植物配置还应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将高度不同的地被配置在林缘处,同时向林下延伸,进而与草地或园路相互衔接,实现乔木与绿化之间的自然过渡,充分体现景观的完整性。

4.3 “面”形绿地中的应用在阳光充足的区域,对地被进行整形处理,同时选择一些花朵艳丽,色彩多样的植物,通过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进行大面积的栽植,并形成一定的群落,进而充分显示低矮植物的群体美[10]。

5小结

近年来,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逐渐由园林向生态园林建设转变。凭借自身的独特功能和多样,地被植物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了园林景色,另一方面给人们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下阶段,我们应该加大对地被植物品种的收集、开发、研究和应用,为园林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吴丽梅.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国土绿化,

2010,3.

[3]尹卫.园林地被植物的含义及分类[J].青海农林科技,2005(4).

[4]王艳梅.地被植物的研究及应用[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16.

[5]茹雷鸣.南京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群落调查与优化配置研

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6]胡中华,刘师汉.草坪与地被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7]刘建秀,周久亚.草坪・地被植物・观赏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8]许金虹.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华章,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