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1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過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論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2
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着重训练研究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能使用英语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英语教学旨在培养与专业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型人才。为符合这一培养目标,我校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把一学年、两个学期的英语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次和专长教学。第一学期进行分类教学,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把英语课程分为“专业硕士综合英语”(下简称“专硕综英”)和“学术型硕士综合英语”两类课程。专硕综英课程含“专硕英语读写译”和“研究生英语视听说”两门课程,着重解决研究生英语听、说、写能力较差的问题。“专硕综英”课程的设置以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该类研究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国际学术和专业交流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进行的较大力度的改革。
(一)教学模块改革
根据教改目标和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三个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综合课、拓展课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只有完成三个模块的学习,拿到全部4学分后,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以综合课为主。综合课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读写译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两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入校研究生都必须修读,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设置的改革首先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新教学大纲的审定和编写、新教材的编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课件的制作,确定了课程考核方式和建立了教学评估体系。拓展课是指高级阶段的英语选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根据我校研究生的需要,已开设的有科技英语翻译、英美文化、学术交流英语、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中国文化英语五门课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课外借助学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包括学科大赛和其他竞赛、名师讲座、外教讲座、英语角、佳片赏析、原著朗读等活动。经过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确立了寓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位英语考试及格率在95%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信心增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内容由“英语读写译课程”和“英语视听说课程”两部分组成,相辅相成。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一周的专业英语讲座。每单元有一个主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热身:以英语视频、音频输入引出该单元的主题,辅以相关听力和听写练习,帮助学生熟悉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第二部分是阅读,由两篇紧紧围绕该单元主题的课文组成TextA和B。配以相关的阅读理解、词汇、完型和讨论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并进一步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部分是翻译技能系统学习。每单元讲授一至二个翻译技巧并配以相关练习。翻译技巧的学习在该学期的前十周完成,后七周讲授各类运用文体的翻译并布置相关文体的翻译练习。第四部分是应用文写作训练。每两单元讲授一类应用文的写作(如总结、摘要、履历、个人陈述、合同、备忘录等)并通过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读写译课程以人文和科技内容为题材,通过视、听、读的信息输入,重点加强说、译、写技能的训练。学期最后一周是专业讲座,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准备。“英语视听说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单元有一个主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听力训练、口语实践和听力测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以外教的补充材料,内容不仅涉及该单元的主题,同时涉及文化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当前英语国家主流文化的介绍。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部分录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方言,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式教学,在保持传统教学法精华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整体语言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之外,还非常强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重视合作精神。我们改革了过去以课堂讲授和灌输为主、教材单维输入为主、单纯知识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四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PowerPoint、英语光盘、磁带、录像机、录音机、投影、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个人展示法、辩论法、自主学习法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鼓励交互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式学习,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讲解式、灌输式、单向式讲解+任务式、功能式、交际式、互动式、自主式、合作式、表演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①课堂讲授教师教授+学生展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②单维输入多维输入;③单纯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提高;④学生被动学习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⑤通过一学期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能通过Power-Point陈述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思想,基本上能达到国际交流的目标。
(四)课程评估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形成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性评价和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①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估(50%)+终结性评估(50%):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第二课堂学习;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成绩(考核读、写、译水平)。②教师评估=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成绩=翻译训练成绩+写作训练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该课程评估体系全面、完整地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有很大促进。同时,激励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总体上提高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护生;健康发展;相关因素;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4年对全校22岁以下护理专业学生共546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年制大专246名,五年制大专300名,年龄16岁~22岁,平均年龄19岁。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价值观取向、职业态度、生活经济状况与需求、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共有问题21题。发出问卷551张,回收545张,回收率99%,有效率100%。
2结果
2.1价值观方面结果显示:当问及“希望得到大专文凭的目的”时,有81%的护生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76%的护生选择不损害集体利益情况下,同时兼顾个人利益,分别有48%及49%的护生选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及多奉献、多索取;当问及“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时,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收入可观、生活富有、事业成功、受人尊敬。
2.2职业态度方面职业态度结果显示: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学习紧迫感,三年制大专护生有学习紧迫感。
2.3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欣赏的生活方式”有48%护生选择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有79%护生不满足本地医院现有的经济收入,有69%的护生希望老师及学校在生活与政治上多关心。
2.4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结果显示:77%护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应把专业知识努力学到最好,以便选择最理想的医院。当问及“你选择医院还是医院选择你,你对未来可否有信心”时,有66%护生表示乐观。
3讨论
3.1护生将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意识充分融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使的现代护生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逐渐淡化,但她们并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形成了集时代特点和职业特质的新世纪青年女性的价值观念。问卷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并且认为个人价值与知识层次有关,将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作为获得学历的目的,同时不同年龄的青年将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事业成功、受人尊敬,特别是三年制大专的护生,年龄18岁~22岁,面临婚恋阶段,如何帮助她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婚姻恋爱、三者的关系是此阶段护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3.2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就业紧迫感[1]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使护生不再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自卑,但学科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相应提高,学历要求的提高、人事制度的改革、大批毕业的护生得不到及时的就业,使在校的护生明显的感到就业的危机。如何将危机感转化为护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积极因素成为教育者、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3.3追求个性化精神生活,渴望得到关心理解问卷结果表明: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是大多数青年人欣赏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满足紧迫的学习环境,平时她们性格活泼,喜欢时尚,渴望学校、老师多给予关心理解。由此说明,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在校护生的精神世界,营造适合她们健康发展的心理氛围。
4对策
4.1培养护生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通过组织护生参观医院,面对面了解患者的痛苦,诱发她们的责任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举办“畅谈梦想”晚会,使护生在从学校走上社会、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加强责任意识,为护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者要在护生中创导温暖的学习、生活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人生态度,使她们从沉湎于传统女性思想中走出来,担负起对学业、对患者、对医院、对护理事业的责任。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医院实习,面对面护理患者,培养其职业道德感。将责任意识贯穿在护生成长的全过程,是从护生—护士成功转换,实现岗位奉献,岗位成材的关键。
4.2激发护生学习的竞争意识[1]在竞争中求发展,满足青年渴望成材的愿望。在人才的培养上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激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2]、换位式教学[3]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护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和谐发展。
4.3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知识、兴趣多样化会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倾诉的交流空间,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护理前沿动态,增强向新护理领域探索的自觉性,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护士打下成功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创造美好未来。
4.4强化教育者内部服务意识[4]护生—护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培养、支持、帮助和正确引导。定期与护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重视合理需求。护生常常会因贪玩、上网等原因,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教育者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护生—护士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过程,也是教育者、管理者对其进行培养塑造的关键时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她们的发展性和连续性,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定目标系统培养,为护生—护士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爱心的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爱军,徐虹.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N].护理学报,2006,13(4):8081.
[2]杨汝华,管慧.PBL教育法在中专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172.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东莞,转型升级,路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东莞乘着改革之风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方。自改革开放,东莞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承接了港澳台的产业转移,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并快速地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成为省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东莞的加工贸易产业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其劳动密集度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消费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国内国外经济环境下显得尤其突出。因此,面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以及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环境,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只有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本文着力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脉搏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东莞可行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二、东莞市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东莞靠“三来一补”起家,发展了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东莞模式”(刘斌,2009)。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加工贸易城市,有“世界工厂”之称,即东莞的产业模式主要是加工制造为主。东莞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外向型经济,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东莞的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外资,尤其是港澳台的外商投资;二是东莞的加工制造业主要向外出口产品,这使得东莞对外的依存度非常高。东莞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三高的加工制造产业在现今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突显生存的困难。如今,东莞的制造业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制造业结构比例发展程度偏低,其表现在制造业的重工业化程度偏低、高加工度化偏低、以及技术集约化偏低。此外,东莞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在以外资为主体的投资结构中,大型国企数量屈指可数,而民营企业又小而散,缺少在生产和研发上能发挥龙头作用的企业(谢文新,2006)。本文根据东莞的加工贸易发展,将其发展的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4)。以东莞虎门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东莞虎门太平手袋厂的成立显示东莞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开始。1978年12月东莞成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实行全面的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服务。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4-1992)论文格式范文。在“三来一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1984年东莞提出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1985年,东莞的撤县设市政策大激励了东莞的经济发展。为了给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中小型香港企业为主,二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
第三阶段:提升阶段(1992-2002)。90年代后,东莞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港台资本大量进入,而且内地大量的低价劳动力进入,两者结合形成了“双优势”,使东莞展现了极大的竞争力。在这一阶段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众多的外资企业的民营企业形成了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台商的大量涌入无疑是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特点。
第四阶段:转型升级阶段(2002-至今)。东莞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加工贸易的产业转型,在石碣和清溪两个镇各选择三家企业开展转内销试点工作。随着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加快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这一阶段,东莞加工贸易大量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前两个阶段分别以港、台资本为主,这一阶段以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资本为主。
三、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因素分析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使东莞的外向型经济受到波及,增速放缓。由于发达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较大,而本地的消费不旺,导致东莞出口工厂普遍订单下降,业务量减少。同时,由于两头在外的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加大以及欧美采购商付款期加长,导致东莞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生存空间缩窄(刘斌,2009)。据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2007年回落2.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2007年回落9.6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增幅比2007年下降12.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2007年下降0.6%。另外,由于外贸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日益加大,致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形势略显紧张,即国外环保壁垒和反倾销迫使东莞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东莞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
(二)国内环境的因素分析
东莞产业转型的内部原因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的增加。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与人工成本也加深企业的成本问题。二是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使政府改变了发展战略。东莞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工厂型城市,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三是治安环境恶劣,投资商和市民等对此反响大。东莞大部分企业属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东莞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例高达6:1,给东莞的治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治安环境恶劣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使各级政府、投资商、市民不堪重负。四是珠三角规划中的“深莞惠经济圈”的战略性发展要求。东莞作为连接深圳和惠州的中间城市,东莞确立了“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显得必要和迫切。
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产业就地升级和转移
产业升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改造和升级,主要的做法是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员工减少化、工艺流程技术升级和品牌化;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密集型产业。这两个阶段分别表示了产业就地升级和转移两个途径。东莞市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涨后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就地改造和升级。目前,东莞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群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对这些产业进行改造的办法来实现产业升级,远比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容易得多。而第二阶段的产业升级是进行产业转移。所谓的产业转移就是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的地区,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发展更为先进的产业。东莞已经与其他地区合作共同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以把一些产业转移出去。
(二)销售渠道由外销转向内销
外销转内销对于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东莞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国外市场为主,当把市场转向并不熟悉的国内市场时,东莞企业缺少内销的经验与渠道,尤其是扎根东莞的台资企业。尽管这样,但这一途径是东莞企业未来所面对的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之一论文格式范文。其中,东莞企业要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现在的市场竞争,讲到底是不同品牌的竞争,很多东莞企业之所以不愿意从价值链中的代工转向自己销售,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无法容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难以与同行业的产品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而自己无法走向价值链的更高层级。
(三)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
东莞市政府提出加快东莞总部经济发展,是东莞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东莞市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进一步优化商务环境,推进多元化融合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2005年,东莞东城等镇区已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金融、设计、研发、销售等区域性总部中心。2007年,东莞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引导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东莞大道两侧,大力将东莞大道打造成总部经济长廊”。另外,全市也针对总部经济来快速地启动了总部一号——松山湖,而厚街也会被打造成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东莞是一个知名的制造业城市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在三种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按照工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即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东莞市已重点提出要完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还需要发展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零售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五)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东莞要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一个关键的途径是通过创新体系的建立来完成。无论是产业就地升级,还是外销转内销的行销转变,还是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业,都需要通过创新来达新的转变。此时,政府需要大力推动创新体系的建立,借助政府的巨大的行政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完成创新。创新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东莞市的现实基础来看,东莞产业创新以政府推动为主,这是因为东莞原有的科研实力较弱,创新动机不强。
参考文献
[1]刘斌.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东莞产业升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18-220
[2]谢文新.东莞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07(2):23-27
[3]王保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J].管理世界,2008(5):172-173
[4]崔学海.东莞产业升级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225-227
[5]刘可夫,罗进华.东莞实施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J].广东经济,2008 (12):33-37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的转化,加速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决定了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适应社会和超越社会的本质特性。由于国际间不断的交流与合作,21世纪需要复合型外语人才,但是现在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的探究更具有针对性与必要性。
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词汇表达的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听”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英语口头表达的特点是现想现说,思考的余地极为有限。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在课内外多同学生用英语交谈,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读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来识别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推理过程。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辨认和解码,即对词及词组的意义、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辨认和掌握,达到对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泛读技巧,主要是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和整体阅读(globalreading)等。“写”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培养写的能力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灵活表达的能力。即同一个意思让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译”包括口译和笔译。??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能清楚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
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在当今高科技信息的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2008年北京将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各行各业对英语迫切需要也是刻不容缓的啊。因此,复合型综合能力外语人才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才能适应不同场合的谈判与交流。宽广的知识面是指除了需要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外,还需了解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可能要涉及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文学、语言学、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应该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三、要有较强的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英语教育就是传授知识,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其缺少创新精神。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较强的能力去应付各种社会需求。因此,较强的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专业的难题。英语专业学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四、要有较好的素质
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保障,身体素质是前提,心理素质是后盾。各种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中华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
总之,要重视大学本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素质是互有联系又各有内涵的统一体,只有使之辩证统一,才能共同协调发展。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辨证统一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以其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综合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专业研究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蒋复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向阳(1962-),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192)、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高度重视,曾下文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之内;[1]而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专门的规定。[2-4]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规模为每年45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3个班,规模为120人左右。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了批准,同时,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专业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合并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从一开始办学就具有浓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就业。[5-7]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模式
1.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时间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学期安排10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灾害防治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卫生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新兴的本科专业。[8]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总体上,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向可细分为(铀)矿井(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矿山爆破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方向可细分为企业(现场)安全评价、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六、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2):137-139.
[2]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28.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17.
[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
[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 =18&ccid=31.
[5]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6]蒋复量,王淑云,李向阳,等.基于Internet的《安全管理学》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