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礼仪

行为礼仪范文1

1、信封:

很多外企在收到应聘简历时,都会把一些信封上印有原公司名字的简历第一轮就淘汰掉。原因很简单,将公司业务交往用的信函私自挪为己用,是一种对原单位的极不尊重,同时也是应聘者个人行为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曾收到过这样一封简历,信封是他第一家工作单位的,信纸是第二家的,其漂亮的彩色打印效果很不错,只是在每页的右下角都打印有他所在第三家公司的标记。我十分惊佩此人居然能将跨度为四年的三家单位的历史浓缩在一封简历里,想必并非打算以此证实他的履历的真实性,而是习惯成自然的一种表现。此人一贯的工作方式以及个人素质都值得认真商榷。

2、电话:

在外企公司一般说来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安有电话,而且因为业务需要通常都开通了国内或国际长途。但仍有一些公司在走廊或休息区专门设置了供员工拨打私人电话的投币电话,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公司电话仅是用于公司业务用途,而不是可以随意聊天或处理私人事务。

3、手机:

前些年,在社会上还未普及的时候,很多销售人员因为业务需要由公司配备了手机,外人看来颇有为风光,可当电话是由朋友打来的时候,他们仍是会简而言之后迅速挂断了电话,因为他们心里明白,每月的电话使用清单上这部分私人电话是要计入自己账单的。

4、电脑:

很多外企公司不答应员工在公司电脑上打游戏,网上聊天自然也是被公司禁止的,但仍有人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笑傲江湖”。一位员工通过互联网到一家国外的下载了许多图片,却不料这笔高额费用算到了公司的头上,清查之下这位员工很快失去了这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并且在个人形象方面也大为受损。

5、纸张:

很多公司对纸张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在打印机和复印机旁一般都设有三个盒子,一个是盛放新纸的,一个是盛放用过一面留待反面使用的,另一个才是盛放两面都用过可以处理掉的。假如用过一面的纸张不便于再用作打印或复印,可以简单装订起来作为草稿纸,或者用于财务报销时贴发票,总之一定可以另找到用途,而不可随意废弃。

6、水杯:

有的公司规定一次性纸杯只能供客人使用。在公司开会时,经常可以看到客人一侧是清一色的纸杯,而公司职员这一侧则是风格各异的瓷杯或玻璃杯,充分体现了主人的风格与爱好。

7、用电:

在中午的休息时间或办公区长时间无人时,须自觉关闭电灯及电脑显示器等。假如在中午时间你到了一家公司,发现里面灯光暗淡、电脑也似乎没有开机,不要担心,这一定是吃饭和午休时间,办公室的主人们也许正在公司的餐厅或楼下咖啡座里享受人生呢。

8、私人会谈:

对私人朋友来访很多公司都专门设有会谈室,通常说来不会答应客人进入到工作区。而且,在时间方面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一般只答应在休息时间接待这种来访,除非是急事,并且也要求尽可能的简短。很多人都觉得白领们大都喜欢下班后搞个聚餐或是找个酒吧、咖啡厅聊聊天,似乎非凡在意搞些情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工作时间根本没机会闲聊或是与朋友们交流感情,一个白领自嘲说:“工作中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零件,下班了也得像上足了弦的玩具兔子,从这个餐厅蹦到那个酒吧,而且不得不让自己不停地动起来,不然朋友们会以为他消失了。”

行为礼仪范文2

关键词:礼仪行为;必要性;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80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社会现状,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过于溺爱,造成孩子独霸、专横、为我独尊……不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多数父母和教师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轻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确,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长和教师眼中确实是不起眼的事,可他们未曾想过,成人对这些小事置之不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集小成大,聚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为此我针对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每一个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对好的行为礼仪的培养。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当中。通过幼儿礼仪、教师礼仪、幼儿园礼仪的研究。不仅研究幼儿行为,同时探讨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和家长素质的提高,以至于整个幼儿园礼仪环境的改变。把尊重概念体现在研究过程中。使大家体会到尊重与被尊重,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幼儿园3-6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

(三)研究过程

1.环境氛围对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如小班洗手间墙上贴有“文明好宝宝”的图画,并配有小儿歌,寝室有“安静睡眠不打扰他人”的图。中班幼儿的作品有“礼貌的小白兔,热情好客的小鸡”的形象展示在活动室。大班幼儿主题墙 “遵守规则” “我们一起升国旗”的图片展示,这样的环境设计使幼儿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教师时时处处为幼儿营造民主的心理环境上,利用自身的榜样与无形之中向幼儿展示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基础。《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如早晨入园、晚上离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丰富的晨间活动使幼儿学会了整理玩具和图书,与他人交往等,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就餐时间训练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活动则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处。

3.参与主题活动是培养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渗透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如:大班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参观小学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参加升起仪式。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入小学的愿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爱国礼仪。中班结合区域活动“欢迎来我家”练习使用礼貌用语、与小伙伴友好交往、与爸爸妈妈友好相处的礼仪,帮助幼儿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习惯,小班通过《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模仿操中通过模仿小花猫走路、洗洗小手宝宝睡觉,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排队洗手、安静睡眠,轻轻走路等,热情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

4.家园协作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如果离开家庭的教育支持与配合就会使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培养的好习惯得不到巩固和加强。试想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而回到家后家长却没有要求,没有巩固这一习惯那只会事倍功半。因此,通过家长参与活动、宣教的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交流教育经验,互相协调教育方法,从而使家园教育步调一致。

(四)社会活动是幼儿礼仪行为教育养成的有利保障

《纲要》规定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联系与合作。幼儿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园结合实际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如带幼儿走进社区去寻找、发现文明(文明的行为、文明的标志)等走进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幼儿的眼睛看、小嘴巴说、唱,小手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医生、劳模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述社区的故事,带幼儿进社区实践―捡垃圾、植树、帮助孤寡老人打扫等让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劳动的乐趣、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充分挖掘典型教育事例是幼儿礼仪教育养成的提升

行为礼仪范文3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礼仪 乡党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要求“克己复礼”。言谈尚且要注意那么多礼节。举止方面就更注重礼仪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还是在职场中的举止,都很小心。

在接见外宾时,姿仪端庄。“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其实不然,中国之所以在全世界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与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和君王相处的时候,更加谨小慎微。孔子对待君臣关系的态度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周王室不断衰微,战争频仍,人们在战争中肆意的占有财富和权力,全然置礼仪于不顾。僭越之事频繁发生。孔子对“僭礼”之行为痛心疾首,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论语》中多见祭祀和对庙堂制度的僭越。孔子谈到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在家里观看“八佾”舞蹈,表示非常的愤怒,发出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的议论。因为按照礼制的要求,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佾”即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个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即六行,四十八个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个人。像鲁国季孙氏这样的大夫只能欣赏“四佾”舞蹈。然而他不顾礼制竟然欣赏只有天子才能欣赏的“八佾”舞蹈,做出僭越之事,是孔子绝对不能容忍的。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用了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祀,孔子加以讽刺“‘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祭祀之礼不合法度,身为臣子没有像臣子的样子,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违背了孔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当时在季孙家做家臣的弟子冉有)制止这一非礼的行为,因为按照礼制,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当弟子冉有表示无能为力时,孔子无奈的说:“哎呀,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个不合规矩的祭礼吗?”表示了自己的责备。

在对“僭礼”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的同时,孔子在处理君臣关系时时刻践行礼仪规范,“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这一部分记录得详细生动,仿佛一幅入公门图展现在我们眼前。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在朝堂上面见君主时的描写,谨小慎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和君主一起吃饭的时候,“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然而在孔子生病时,他对待君王仍是毕恭毕敬。“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孔子见君主时是诚惶诚恐,似乎在君主面前没有容身之地似的。他对君主、君命谨小慎微,被时人目为谄上之行。他自己在《论语八佾》篇中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源远流长的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保守性,当我们阅读《乡党》篇中关于孔子行为举止的描写,甚至会觉得非常迂腐。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个人高尚道德修养的塑造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更要重视传统礼仪的作用,积极像守礼大师孔子学习。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着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让传统礼仪回归到每个人的心中,让礼仪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1.

[2]李泽厚.论语今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1.

[3]杨素萍. 从衣食举止看孔子的礼制思想[J] . 六安师专学报,2000,16(4):26-27.

行为礼仪范文4

在日常的规范训练中,通过游戏、活动、竞赛、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来帮助学生完成文明礼仪的训练。在课堂中,教师时常提醒孩子坐要有坐相,写字、看书姿势要规范,发言要举手,外出春游、乘车要排队,学生之间有摩擦,要诚恳地表示道歉,说:“对不起。”学生离校时要和老师、同学说“再见”等。同学之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互帮,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助行为的训练。

为了养成守纪的习惯,学校用少年警校的形式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宽平小学少年警校创办于1989年,是吉林省首家少年警校,是学习军事常识、体能训练、法律常识的良好载体。建校二十四年来,进行了模拟活动、抓捕逃犯等探险活动,通过训练,提高了纪律观念,加强了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不怕困难、敢于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勇敢顽强团结友爱的作风,初步形成作为人民警察所应具备的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用礼仪的多维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需要学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关键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一是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如《德育常规管理制度》《辅导员培训制度》《校规》《礼仪常规》等,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目标导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提出问题要小、要实、要联系生活”,根据不同年级,分层次确定养成教育的目标。三是建立星级的评价机制,通过“五比争星”活动,即比学习、比守纪、比劳动、比文明、比好事,通过学生间自评、互评、月评、总评的办法,评选“星级学生”,颁发证书,在荣誉栏中张贴照片,树立队员的自信心,帮助队员获得成功。

三、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根据小学的特点,我们重点抓了三种心理疏导的形式,即教师的个别心理疏导,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和心智教育。教师的个别心理疏导,主要是每周让学生在“心语日记”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或问题,并说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中好人好事,良好的行为规范,以此为镜子对照自己,从而提醒自己不断前进。教师看了学生的“心语日记”后,认真阅读,分类处理,包括写批注,或个别谈话,或表扬与批评,聘请长春市心语协会会长于海波做为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用家校合作的方法,抓实文明习惯的养成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懂礼貌,令家长尴尬不堪,同时家长们意识到生活中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把父母和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让家庭、学校、社区步调一致,使礼仪教育更加有效。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学生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我们听取家长的意见,求得他们认为养成教育有效、可行的好方法,从而抓住家长教育思想的闪光点教育学生,使教育产生积极的效应。家长们都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家庭礼仪”、“孝敬日礼仪”、“五比争星”的行为训练评价,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用“四气”教育,促进良好行为美德的养成

在人格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四气”,即文气、刚气、朝气、灵气。所谓“文气”是指学生具有现代人的文明精神,要做到讲文明、懂礼仪、守纪律、追求科学、追求真理,有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志向;所谓“刚气”是指让我们的学生要有不怕吃苦、勤劳节俭、勇于拼搏、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所谓的“朝气”则是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蓬勃向上、事事争先的竞争意识。在礼仪教育中,由于全方位、多角度、持久深入抓礼仪教育,从而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到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在礼仪教育中,学生改变了学习的心智模式,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他们从学会安静开始,专业致志地努力观察、思考、实践,接受指导,再改进实践,选择最优学习方法,从而全面提升了学习质量。

行为礼仪范文5

关键词:行为导向 公关礼仪课 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这一概念已成为欧美职业教育中追求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个体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这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具有自我判断能力、懂行、负责及可持续学习本领的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从业者。这种指导思想恰好也是公关课教学所追求的境界。行为导向教学法使用了一整套既可以单项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根据自己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和研究,在公关礼仪课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不同的内容和环节采取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就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工作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结合其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法,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更加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法的训练程序: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情境,认定或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起来;解释问题,探讨争端;说明角色扮演经过。

2.挑选参演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扮演者。

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的行为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深入到问题情况中去。

4.培训观察者: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作好分工或指定观察记录表。

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继续角色扮演,可作好记录,亦可作录像;中止角色扮演。

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的表演(观点、表情、体会);观察情况的反馈(态度、表情、演员);讨论主要焦点。

7.共享经验与概括: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现行问题联系起来;观察者提供结果报告;探索行为的一般原则。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让理论和实践得以结合,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

典型的公关案例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蕴涵着一定公关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讨论、分析,从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择优处理途径,领会公关学的精神实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并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公共关系原则及职能”等内容时,针对“全员公关”、“实事求是”、“互惠互利”等理论,精选了一批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尝试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支持公关理论的教学。

1.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步骤。⑴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发有关案例材料,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展示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完善、提升自己。⑷主持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⑸主持人(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准确,要重视分析思维的过程,表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简洁。

2.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师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在案例教学中,师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就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教学,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选择。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案例教学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行为礼仪范文6

本文拟从“和谐德育”的视角观察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调查不和谐的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现状,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探索出我校促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及相应的改善。

一、正视不和谐现状

首先我们对小学各年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从每学段儿童中各抽调100名共300名儿童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现象绝非个别,而且,在每个学年段还具有共性。我们旨在通过现状分析、了解不和谐所在,从而引起教育者高度重视,做足理论上的准备。

调查结果如下:

站立坐行姿势:标准45%;着装:整洁大方83%;佩戴红领巾和校牌:能自己主动佩戴82%;使用礼貌用语:常使用礼貌用语52%;倾听:会倾听55%;见到老师问候:能主动问好72%;下课是否打闹:不打闹42%;同学间发生矛盾:能主动谦让55%;发现垃圾:捡起来26%。

二、分析不和谐因素

我校对小学各年段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为以下原因。

(1)社会因素。(2)家庭因素。(3)性别因素。(4)年龄因素。

三、探索促和谐对策

我校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在以下方面促进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1.课堂育人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重视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和每周两至三节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

2.实践活动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设定一个班为值周中队,由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纪律监督岗等。我们主要抓住“穿戴、清洁、纪律、两操、黑板报”五个项目,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训练。

3.榜样育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首先做到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4.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立体化德育网络的构建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文明礼仪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和谐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反思

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举措:(1)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方式逐步转变;(2)学生的礼仪行为发生较大改变;(3)学校、家庭及社会德育工作得到有效推动;(4)我校逐步形成一套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