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1
二、各支部每月向中心学校党总支专题报告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分别在每月30日前落实。
三、遇到有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各支部随时向中心学校党总支报告。
四、各支部班子成员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履职尽责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述学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一、建立分析研判机构。成立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教导主任、支部委员担任,成员由学校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担任。
二、分析研判时间。常规性研判每半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进行,特殊情况及时研判。
三、各支部全年专题研判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
四、分析研判内容。重点分析研判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存在的重大舆情和重大问题、今后的应对策略等,研判结果以报告形式报中心学校党办。
五、定期通报结果。各支部每年在各校通报一次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阅评制度一、阅评领导。人员由中心学校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日常工作由中心学校党办负责。
二、阅评内容。重点阅评各校德育工作方面、教师队伍考核与管理方面、师德师风方面、学校办学行为方面、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等方面。
三、阅评时间。每季度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3月下旬、6月下旬、9月下旬、12月下旬进行,特殊情况随时组织阅评。
四、对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错误思潮和言论,应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形式,理直气壮地及时进行批驳,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
五、各支部阅评情况以信息形式报中心学校党办。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联系沟通制度一、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与各校“结对子”,明确联系方式,建立联系。
二、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同各校的交流活动。
三、开展联系活动要发扬民主作风,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四、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日常联系沟通工作由中心学校党办负责,建立联系档案,作好记录。
五、联系沟通制度日常工作由中心学校党办负责。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制度一、各支部负责组织检查考核各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检查考核每年至少一次,纳入各校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与各校述职述廉相结合,统筹安排部署。
三、检查考核内容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四、检查考核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向被检查考核对象反馈。
五、检查考核情况要在全校进行通报。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工作、研判形势、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实现信息共享。
二、成立联席会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各支部书记、校(园)长、各科室负责同志组成,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教师。
三、职责分工
1.中心学校党办负责综合协调工作。
2.各学校各科室应当在中心学校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好指导、组织、协调、督导和抓好落实的职责。
3.中心学校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各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四、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3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中旬、12月中旬进行,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秩序。
五、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中心学校党办负责。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制度一、专项督查工作由中心学校党办负责。
二、专项督查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在12月份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开展督查工作。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2
根据区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我局认真落实此项任务,立即安排部署,对涉及内容进行了自我梳理、总结完善,现将工信局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工信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传达学习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达成全局上下“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力度的迫切性、必要性和紧要性”的共识。同时,成立了工信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组抓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工作的相关制度、追责的相关责任,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为落实下一步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根据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基本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全局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对全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副局长***同志为直接负责人,具体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监督制度建立、执行落实、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党办负责意识形态制度建立、宣传、监督等具体事宜。
(三)创新形式,注重实效。落实主体责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为应尽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来完成,由领导班子带头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推进中去,为全体党员做出表率。结合单位实际,创新活动形式,2020年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26次,党员干部每人自学28次,组织专题讨论3次,召开座谈会1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2次,党员每人撰写心得体会3篇,开展党员活动3次,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1次,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实事5次。
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局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思想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对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态度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度掌握;二是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限手段;三是部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文件、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三、“十项”规定和“七项”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
按照区委要求,东昌****党组严格执行“十项”规定,在2016年12月制定并下发了意识形态工作“七项”制度,分别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制度》、《****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制度》、《****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报告制度》、《****意识形态督查制度》、《****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意识形态责任追查制度》,从2017年开始工作当中按照“七项”制度严格落实。
四、下一步总体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3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45-02
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中心工作之一,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背景和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影响下,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彰显大学精神,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对内凝聚师生共识,对外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工作平台,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创新人才培养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当前,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已从工作形式拓展发展到大学文化的内涵建设和大学精神的传承引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由浅层次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工作的突破口已从外在表征的改变转向了内在质量效能的追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和暴露的弱点不容忽视。同时,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也对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
1.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很多高校对专业教育关注多,对师生思想状况关注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意识不强,对讲座、论坛、公开出版物、宣传平台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制度不严格;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升和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在校园师生中时有显现。
2.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内核不够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内核。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精神内核还不够凸显,部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较为刻板、缺乏活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广大师生实际工作生活的有效途径有待拓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营造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高校没有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放在提升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的高度上来予以看待,师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载体还需进一步丰富。[2]
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和手段有待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新技术手段与师生获取信息的新习惯,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当前很多高校对全媒体时代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挑战估计不够,工作理念时有滞后;“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的能力不足,未能很好掌握新媒体发展的主动权;部分高校网站建设滞后,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够丰富,缺乏美观性,存在安全隐患。
4.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织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各条线各部门一起来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宣传工作同管理工作、业务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中心工作与宣传工作要同部署、同落实。当前,部分高校部署重点工作、开展重大活动前没有对宣传工作进行预先考虑和谋划,对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纪律性认识不足,工作随意性大;对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舆情认识不足,缺乏舆情应急预案与应对机制等。
二、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加强能力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思想引领和文化影响,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要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全面提升理论引导能力、舆论影响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
1.加强理论引导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将中央精神切实转化为工作理念和具体任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之中,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要加强对报告、讲座、论坛、研讨会、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加强对人文社科类出版物及研究项目的建设管理,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播导向。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2.加强舆论影响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适应网络、移动信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积极应对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给传统的传播观念和宣传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要继续发挥、巩固和提高校内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以生动鲜活的报道提升宣传的感染力;加强新闻宣传策划,适时推出重点报道、专题报道,实现学校文化更深远的传播。要顺应媒体发展大趋势,建构新媒体传播平台,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机制,增强与师生的互动和反馈。要发挥师生个人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扩大正效应。通过微信、微电影等载体,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动性、体验性,让师生爱听、爱看,产生共鸣。[3]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作为学校做出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建设“智慧校园”。
3.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更新工作理念,实现由“宣传”到“传播”的递进,要以全校师生不断提升的精神境界和工作学习的优秀成果,支撑学校文化形象的提升,更好地担当大学社会责任,实现深远的文化传播力。要积极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工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和传播阵地建设,积极举办国学讲座、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积极利用网络载体、新媒体传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营造以育人为核心的一流文化环境和氛围,强化校园文化道德养成功能;积极开展科普教育,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要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推进形成“展览联动、讲座联办、育人联盟”的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完善机制保障
如果说能力建设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工作实践,那么机制建设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相辅相成,必须同样予以高度重视。当前,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完善宣传工作机制、舆情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1.完善宣传工作机制。高校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全校动员,努力构建“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落实协调、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各方齐抓共管”的宣传工作机制。学校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消除意识形态工作盲区,推进工作扎实开展。[4]
2.完善舆情管理机制。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快速妥当处置突发舆情事件,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舆情负面影响,加强舆论引导。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加强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发挥舆情的信息反馈和监督作用,促进工作改进。[5]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赋予新闻发言人更多的知情权、协调权和组织权,支持发言人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3.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高校要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能打硬仗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又能较好地掌握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要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全覆盖”式专业化的培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高校宣传部门可以与新闻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建设新闻专业实训基地,培养新闻人才。[6]
参考文献:
[1]林淑慧.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J].文史博览(理论),2013,(5):76-77.
[2]王路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德育,2011,(3):4-6.
[3]向来生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实践与探索,2013,(1):84-86.
[4]吕剑红,张贻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5):57-58.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教育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把握规律、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
一要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整体思想状况。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强。在职业选择多样化背景下,能够抵挡住各种职业诱惑,选择从事高等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说明其对教育事业具有深厚感情与职业向往。同时,当下进入高校工作门槛不断提高,竞争激烈,青年教师能够在激烈的就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证明其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质。整体而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往往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迅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中坚与骨干。同时,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加上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极个别人在政治信仰、思想道德、育人意识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或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重业务、轻政治”“重个人、轻集体”“重科研、轻教学”等。
二要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规律。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为高级知识分子,大多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培养,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强的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能力,许多青年教师还直接参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都有着较高的期许。这要求我们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高高在上、坐而论道,而是应充分尊重其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开放式、参与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又有着广泛的接收信息渠道,对各方面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掌握卓有成效的工作形式与渠道,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新阵地。
三要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现实需要。青年教师大多处于事业和人生的起步阶段,职称和职务相对较低,工资收入和资源掌握有限,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和结婚、买房、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工作和生活现实问题给他们造成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与大学毕业后从事某些高收入行业的同龄人相比,经济收入和生存状态的反差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认知。可以说,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做到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真心实意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要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育人优势。相对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在育人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第一,接触、影响机会多。青年教师大多处于教学科研管理一线,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学生,其本身也大多乐意与青年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机会多、更直接。第二,年龄、心理差距小。青年教师特别是“80后”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生活方式趋同、思维方式相近,更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现实需求,在交流沟通中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和默契。第三,知识、信息更新快。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能够及时追踪社会热点与学术前沿问题,在知识和信息的更新方面优势明显,能够较好地满足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和资讯的需求。鉴于青年教师在影响青年学生方面的特殊地位与独特优势,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同时要积极帮助其掌握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
扎实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开展青年教师思想理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其思想特点,切实转变传统“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式、灌输式方法,积极探索理论学习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坚持不懈地对青年教师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综合采用专题学习、辅导报告、座谈研讨、网上学习、实践考察等丰富形式,不断增强学习吸引力、感染力。要注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对于大多数思想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应强化日常学习教育;对于学成归国的青年教师,应开展专项集中培训;对于少数思想落后的,应进行重点转化教育。要积极为青年教师创建便捷的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为其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实践锻炼。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思想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加强经费条件保障,深化平台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广泛参加生产劳动、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拓视野、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校情,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加强相关政策导向,将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的经历纳入职业履历体系,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其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三是典型引路。作为受过高层次系统化教育的成年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已经基本成型,思想相对独立。对他们而言,“言传”的影响远不及“身教”来得深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注重典型引路。为此,应积极开展教师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并配合以全方位、大力度的宣传报道,着力树立教师身边的典型,让广大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发挥辐射教育功能。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实事求是地树立和宣传榜样,务必做到“树得起,立得住”,切忌弄虚作假、任意拔高、脱离实际;应主动适应青年教师获取社会资讯、接受外界影响的途径方式转变,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传播方式,塑造和呈现生动可信的榜样形象,强化典型示范成效。
四是助力发展。要积极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关注问题,建立完善青年教师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利益协调机制。要切实改善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要积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继续深造与境外研修,切实提高其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尊重青年教师的劳动成果,通过改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等,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要密切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适心理,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各项工作。要千方百计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和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困难,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国;日本;韩国;FTA;战略
一、中国的FTA战略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当前国际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任何国家要想经济持续发展,都不可能回避这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风险的同步凸显,以及在WTO框架下推行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日益困难,各国都将发展经济与贸易的视角放在地区间经济一体化上面,纷纷签署双边或多边的FTA。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必然能认识到这种趋势并且努力顺应这种趋势,使自身在这种趋势中获益。
(一)中国参与FTA历史进程
受以前“不结盟”外交思想影响,中国参与地区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较晚。直至2001年加亚太贸易协定 后,中国才正式开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更是首次提出了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加速向前迈进。 自自由贸易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先后与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与澳大利亚、冰岛等国正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与印度、韩国、日本等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相关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二)中国参与FTA的战略目标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归因于中国对自身的清醒认识,也在于中国根据不断变化国际经济形势,能适时不断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正积极实施FTA战略,试图以方位的、多层次的方式构建自身的FTA网络。十七大报告中的FTA战略,将FTA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这对于推动中国与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从中国经济战略的角度看,中国参与FTA的总体目标可以定位为“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FTA网络,以此落实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为中国经贸发展创造条件”。
(三)中国参与FTA战略的选择路径
从当前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情况来看,中国参与FTA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加强战略规划,特别是要从战略层面设计参与路径、具体的参与政策策略等。
制定中国FTA战略总规划。虽然中国已明确提出实施FTA战略,但是至今仍未建立起目标明确、设计有序、措施具体可行的国家FTA战略,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国及时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不利于中国最大限度获得自身需要的战略利益。为了更主动,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事务,提升中国在区域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必须从推动对外贸易、缓解贸易冲突、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和寻求政治利益等多角度出发制定一套总体的FTA战略规划。
成立FTA专门机构,由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实施FTA战略及处理FTA相关事务。中国在正式确实了自身的FTA战略后,中国也应成立一个能够起主导和协调作用的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及管理FTA战略实施等有关工作。
3、加强对FTA战略的宣传,积极落实行动,加快FTA战略进程。为了更好地实施FTA战略,中国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中国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普及FTA相关知识。
二、日本的EPA/FTA战略
日本对于何为EPA/FTA,是这样定义的:“FTA(自由贸易协定)是国家或地区旨在减少同贸易方间贸易障碍和废除外商投资服务贸易管制而签订的国际协议;EPA(经济伙伴协定)是贸易国家除了签订FTA一般内容外,更是为了放宽在投资和移民领域的限制而签订的国际协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EPA比FTA包含内容更广,EPA要求在更广的领域,比如说一切外国投资和外国移民等领域达成某种协议。这比FTA要求更高,日本的EPA战略就在于构建一种比FTA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这也可解释为什么日本的是EPA/FTA战略,而不仅仅是单纯的FTA战略。日本作为一个以前对多边贸易不太积极的国家,作为后来其对多边贸易的日益重视和其力图实现后来居上的赶超心态,日本的这种FPA战略新思维和新实践正是为了摆脱其落后于中国、韩国等国FTA战略的真实反映。
(一)日本参与EPA/FTA历史进程
战后,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日本始终坚持在GATT/WTO框架下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持怀疑态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冲击下,日本感到了自身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和韩国先后分别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向以亚洲经济领导者自居的日本更是感受
到了这种危机,因此,在此后的对外经贸中,日本采取了比FTA更紧密的EPA战略,日本先后与东盟各成员国及东盟签订了经贸关系更紧密的EPA。日前,日本正在与更多的国家开展EPA/FTA相关的谈判和研究。
(二)日本FTA /EPA战略目标
实现日本经济持续繁荣(Strong economy)。 基于WTO等多边贸易体系短期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而世界主要贸易大国都纷纷建立FTA的背景下, 日本为了摆脱“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和日本经济逐渐下滑的颓势” 这种现实困境,同时也为了避免“日本的投资贸易环境吸引力下降趋势”,日本要实现经济持续繁荣,就必须“推动同主要贸易国家缔结更高水平的经贸伙伴关系及其它类似的经贸关系协定” 。
维持日本在东亚的经济领先地位。21世纪以来,日本不仅感受到了来自美国、欧盟等传统经济对手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像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挑战,因此急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实现超越,促使日本积极推动FTA/EPA进程。
国家战略安全的考量。日本作为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对外资源依赖性强,因此,日本希望借经济一体化来获得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从保障资源、能源供给安全中达到日本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
(三)日本EPA/FTA战略选择路径
根据2004年的《关于今后推进EPA的基本方针》,日本政府对于EPA的对象选拔遵循这样三个标准:一是形成对日本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二是保证日本经济持续繁荣;三是日本EPA/FTA对象实现EPA/FTA的可能性。又据《日本的FTA战略》, 其主要的选择标准有:
经济标准:贸易伙伴对象的经济规模总量和分析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评估通过EPA/FTA,是否能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双边的贸易、经济关系以及签订EPA/FTA对日本国内产业以及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影响。
地理标准:首先是致力于加强亚太域内经济关系,促进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然后是加强与亚太外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最后促进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
政治外交标准:致力于与那些政治稳定、统治能力强和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建立EPA/FTA谈判,以经济关系加强友好关系,推动日本战略性经济外交的开展。
现实可能性标准:根据日本国内民意及日本敏感产品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看谈判双方是否能达成在自由贸易方面的共识。
时间标准:根据日本的市场开放能力和谈判能力、与WTO谈判的关系及与日本政治、外交和经济的关系,预测日本是否能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自由贸易。
据以上标准,日本对EPA/FTA对象进行了重点划分和规划。第一,以东亚为中心,力图在中长期内构筑起日本的领导者角色(Play a leading role )地位,这也是日本EPA战略布局的重点。第二,为保证日本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因此,日本积极开展同资源和能源大国(比如澳大利亚、印度、南美国家等)的EPA/FTA谈判。第三,开展价值观外交,构筑日本“自由、安全与繁荣之弧”。因此,美国、韩国、东盟、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这些与日本在意识形态上相同的国家在日本的FTA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韩国的FTA战略
韩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以出口导向为主和对国际市场有相当依赖程度的国家,其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力,因为对国际市场是否具有足够的感知度,直接关系到韩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因此韩国对于FTA战略极其重视,这深刻地反映在其对外贸易实践中。
(一)韩国参与FTA历史进程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就不断从多边贸易体制中受益。韩国一直以来都非常强调多边主义原则,对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表现得相当冷淡。但自2003年卢武铉上台后,韩国政府在恪守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与大型发达经济体的FTA谈判和签订。“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韩国政府的FTA战略基调就定位于‘同时多边行动’和‘全面的、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签约原则。” 现如今,韩国已将FTA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和拉动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经济战略。
(二)韩国FTA战略目标
目前,韩国在推动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正从区域内的FTA政策转向区域外的FTA政策,为何有这种转变呢?
首先从传统国家利益方面来看,一是为了韩国的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外市场。二是增强韩国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推行FTA战略一方面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实,同时也是为了保证韩国国际商品市场占有率,通过FTA的签订来改善外部商贸环境,并持久增强韩国产品竞争力。
再从国际经贸易体系变化方面来看,随着国际经贸体系的急速变化,区域贸易协定在全世界广泛扩散。当前国际贸易体系的一大特点是区域贸易安排(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 的迅速出现。RTAs的迅速增多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RTAs这种新的而且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这是对多边主义贸易政策的补充辅助。因此,韩国也正是从这种国际经贸体系的变化中,积极寻求区域外的FTA战略伙伴,来达到本国经济的收益最大化及增强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韩国FTA战略选择路径
根据韩国外交通商部 于2008年的《韩国FTA政策》来看,韩国认为应该通过FTA政策来弥补WTO的不足,其主要的贸易伙伴积极开展FTA谈判。其主要的标准有:
推动的方向是与大型发达经济体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签订FTA。韩国在同周边国家比如东盟各成员国、中国、日本展开FTA谈判和签订的同时,积极推进着与大型发达经济体(欧盟、美国等)FTA协商、谈判、签订的步伐。
韩国政府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包含的内容广泛,签订协定的成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商品领域,更是包括了新兴的服务领域、投资领域、政府调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内容。
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在国民共识的基础上推进FTA进程。韩国为了推进韩国国民对FTA战略的共识,在FTA的签订中,不断提高FTA透明度,FTA签订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意见,争取取得国民共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约瑟夫·M.格里科、G.约翰?伊肯伯里.国家权力与世界市场[M].王展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张蕴岭、沈铭辉.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张彬等.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黄大慧.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东亚的崛起及其秩序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
[6]马春辉.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J] .东南亚纵横, 2009 (2).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6
关键词:苏大社院4SV 高校官方微博 网络思想教育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13-02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手段,其中2009年8日新浪网推出微博服务后,微博正式进入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高校大学生也迅速成为微博使用的主力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生认为微博将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有20%的大学生认为微博将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为了加强高师生间联系与沟通,高校微博在2012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年,仅以腾讯微博为例,2011年12月高校微博开通总数为4167家,而2012年11月,这一数字达到了16166家。高校微博开始取代BBS、校长信箱,成为校园里炙手可热的便民通道。本文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工作4S官方微博为例,分析探索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博的发展。
1 新浪网苏大社院4SV情况简介
2011年3月9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工作官方微博“学生工作4S”在新浪网上注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社会学院学生工作“4S微博”形成了“主动占领、科学管理、确保质量、服务引导、形成网络、理论研究”六位一体的运作体系。
主动占领。社会学院抓住新浪网微博迅速发展的趋势,在2011的初在新浪网上注册了社会学院“学生工作4S”官方微博(现注册名为“苏大社院4SV”),其中“4S”含义一是代表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英文(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简称;二是希望该微博提供的内容能给同学四个方面的启迪(Sapient有智慧,Sapid有趣,Salutary有益,Specialized专用);三是希望借助汽车“4S”店的名称,来表达学生工作服务一条龙的理念。主动使用网络新媒体,开启集“智慧、有趣、有益、专用”为一体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有关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教育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现代快报等媒体报道,光明网、凤凰网、中国江苏网等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有关新闻。
科学管理。社会学院“学生工作4S微博”坚持“学生在哪里,学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成立微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专职辅导员指导,选拔政治素质高、有强烈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有敏锐的观察力与研判力,有创新思维与改革意识,擅长文字写作,熟悉微博技术,工作细致认真的学生骨干组成日常管理团队。并邀请学校职能部门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代表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师生关注热点,结合学院学生工作的特点,形成《“苏大社院4S”官方微博管理简章》,规范微博的日常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活动、热点、喜讯、心理、就业、生活”等大学生乐于关注的栏目,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教育效果。
确保质量。为了确保学生工作官方微博质量,学院在信息上传中坚持“时效性、引导性、互动性、实践性”四项工作原则,时效性是指坚持质与量的统一,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更新信息,遇有重要工作随时上传内容;引导性是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文明上网,监测校园舆情,进行合理疏导;互动性是指学生事务信息,积极吸纳民智,加强对外沟通,引起学生、社会、家庭关注;实践性是指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思想引领与实际行动结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质与量的统一,示范引领与监测舆情的统一,校园事务与校外关注的统一,思想引领与实际行动的统一”的四个统一中把好微博质量关。
服务引导。学院在官方微博发展中坚持群众路线,通过调研师生需求、关注话题的及时调整栏目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为师生提供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微博内容。充分发挥微博交流互动的功能,主动关注民情、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解决问题、将民意诉求形成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微博”即时交流对话的功能,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重点、热点、难点,适时开展师生间的“微访谈”,通过互动透彻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充分借助“微博”网络信息快速共享与畅通无限的优势,加强学院各项学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校友、家长、合作者的关注,实现共赢。
形成网络。学院通过校园内外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官方微博,扩大影响力,通过主动关注网友、校友、专家及其他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博的方式,扩大知名度,并且以苏大社院4SV为核心,分别与人人网的学生组织主页、腾讯团支部微博、辅导员博客或微博等建立联系、互相分享、互相关注,形成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引导体系,使工作得到更多推广,更快传播,增强教育引导的覆盖面。
理论研究。由于微博发展特别迅速,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针对官方微博进行调研也是推进网络思想工作的必要内容。学院通过召开专家、师生座谈会讨论制定微博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明晰微博内容的定位及栏目的设置,同时,通过课题深入研究探索高校官方微博的发展,使辅导员不仅能够利用好微博平台快捷、方便、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特点,也增强了科学依法利用微博的意识。
2 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生对学生工作4S微博关注度地逐步增加,4S微博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师生间的互动话题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也呈现多元的变化趋势,官方微博在发展中逐步呈现出一些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问题。
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度不高。由于微博内容多为学校政策的宣传、工作通知、生活小常识、就业信息等,互动话题也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的主观意愿,而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客观要求,其次栏目设置及内容有着管理标准与要求,限制了内容的选择,无法满足学生多元的需求,再者微博主要由工作较为繁重的辅导员进行管理,在有限的精力下,存在着不能即时信息、及时回应问题、随时解释答疑等客观困难。这些因素抑制了学生参与官方微博互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覆盖。
学生关注内容的盲目性较大。由于微博内容是根据话题的关注度及更新率来决定前后次序的,学生又可以随时跟帖评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相互交集,使某些重要的话题在极短时间里就淹没在众多的信息中,不仅增加了答复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使师生互动话题出现了轻重缓急不分的局面,导致师生间互动的无序性与盲目性,双方都无法持续关注那些反映学生思想的深层次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话题评论的客观性不足。由于微博的话题是面对广大师生的,对学生个体而言未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满意,同时,学生个体对师生互动的某些信息未必了解全部实情,在评论、跟帖或转贴都会包含着很大的主观性,再加上微博是一个满足个人表达欲望的平台,发微博、跟评论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就是发发牢骚、抒发一下自我感悟,或者发泄一下对现实的不满,将众多网友的“围观”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这些带着个人情绪的互动,难免使话题存在着夸张不实的成分,而这种非客观性的互动,会影响到师生对话题的是非判断,有时会使工作走入歧途,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学生对管理者解惑水平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微博主要是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管理团队进行信息与话题互动,当微博互动话题集中在一些大事件或热点问题时,辅导员受到专业及能力限制,无法迅速给予提问者专业权威的答复,或当学生关注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多个管理部门时,辅导员由于权力所限,需要多方协调并经过有关部门确定后,才可能给予学生一个答复。互动的延迟性影响了学生对官方微博的答疑解惑的认可度,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另外,学生工作官方微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互动话题不新等问题,使微博很容易出现裹足不前的停滞状态,而失去学生关注的微博,也就无法达到师生互动,了解民情,服务学生,引导成长的初衷,这样的官方微博也就很容易被遗忘。
3 完善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博的建议
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官方微博,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网络思想教育效果,并且避免使其成为一种形式或是被遗忘,笔者有以下建议。
官方微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生工作官方微博是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因此,官方微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要能够掌握舆论主导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引导学生在关注相关学习、生活、娱乐等话题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努力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官方微博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官方微博,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围绕着素质教育,及时、广泛分享有关理想信念、道德礼仪、法律常识、学习方法、身心健康、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公益慈善等内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官方微博要以服务学生为主体。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渠道,而将官方微博作为校园里主要的“便民通道”也成为一种趋势。官方微博要将学生作为服务主体,通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坚持每天内容持续更新,及时答复学生的疑问、采用温馨的方式等,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关注官方微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能这样,辅导员才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工作有的放矢,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官方微博要以师生互动为手段。高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官方微博为辅导员提供了“使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听得懂的话,传达我们要传达的信息(黄炜)”网络平台,成为与学生互动的最好手段。通过互动,辅导员可以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困惑、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辅导员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与建议;通过互动,容易形成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转发与回应,也容易将问题更深入地进行探讨,增强教育效果;通过互动,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与理解,使思想教育在宽松的网络氛围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官方微博以实现五化为目标。高校官方微博要具有影响力与生命力,需要重视信息的选择与质量。在微博建设中要努力实现内容的生动化,努力做到贴近青年学生的网络习惯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沟通,吸引他们关注、转发和点评;要努力实现内容的精品化,吸引教学名师、学术专家、优秀学生等参与微博互动,从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入手,打造一批特色话题,吸引学子关注;要努力实现内容的特色化,体现出高校特有的教育理念、人才特点、专业特色及发展趋势;要努力实现内容的专家化,通过邀请专家对热点问题解读或分享专家观点,提高互动话题的专业水准;要努力实现内容的开放化,要将学校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也要主动吸收借鉴一些优秀成果、理念,及时改进、主动占领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高地。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遵循微博的传播特点,传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也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微博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谢洋.高校办好官方微博没有想象的那么难[N].中国青年报,2012-12-31.
[2]刘慧.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以学生工作4S微博为例[J].学理论,2012(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