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1
1.1设计目标面向服务,本质就是以服务协同为中心,组织好各种服务间的工作。从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系统项目特点来看,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招生热线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外部服务形式主要体现为Web服务,HTTPServlet服务,CORBA服务、Tuxedo服务、数据库表接口和存储过程接口等。服务控制系统需要将这些服务通过适配器集成到服务运行构件中,并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供外部调用,通过不断丰富其应用适配功能,不断开发新的面向典型应用的组建标准,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将已有的各种应用遗留系统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集成到服务控制系统上来。该服务控制系统支持服务交互功能,提供消息传递功能,并以事件基础架构来支持这些功能。还提供合适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支持在异构环境中的组合应用。依据SOA原则,需要使用与实现无关的接口,被调用的服务位置对于调用者应该是透明的,需要支持可互操作性的通信协议,同时可以进行相对粗粒度的、支持重用封装的服务定义,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异构基础架构进行实现。在框架模型中,构件根据承担责任角度分为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业务过程的扩展体现在连接构件中,同时连接构件负责功能构件之间的交互,服务控制系统就起到了连接构件的作用。在系统中被集成的对象明确被定义为服务,而不是传统EAI中各种各样的中间件系统,明确强调消息处理在集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事件驱动成为重要特征]。
1.2系统架构对应于SCA的概念,服务控制系统主要发挥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通道的作用,按主要功能分为4部分,
1.2.1服务配置管理服务配置管理主要实现将开发好的应用服务注册在系统可引用的配置文件中。服务配置使用XML来描述服务的引用位置,这保证了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支持在线演化,即意味着软件在运行期间随着配置参数改变则各个服务能被方便地增加、删除。服务配置,包括服务的声明、输入/输出端定义和服务这程序的位置。
1.2.2服务安全管理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应用软件,很多对应用的访问是要进行安全控制的。针对这一普遍需求,在系统设计了服务安全管理功能。服务安全管理主要是实现安全配置,分布在各处的服务经常被远程调用,服务组件本身必须实现安全设计来完成服务调用者验证等工作。本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是应用SpringSecurity对服务访问进行控制。数字化校园管理许多应用服务需要针对服务本身的动态特征提出访问控制要求,即需要对用户的各类角色设置权限。因此,安全配置设计采用Spring框架下的SpringSecurity相关组件作为安全管理组件,服务数据交换的Mule系统也使用SpringSecurity。通过安全管理,可以在HTTP的输入端(inbound)对用户进行认证,配置组件的访问权限。SpringSecurity是通过ServletFileter的方式嵌入整个Web应用,可以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的管理,从而提供一种统一的跨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当用户访问资源的时候,就会被相关的过滤器所拦截,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判断。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配置安全元素、配置组件访问权限以及通过拦截器阻挡非法访问来实现服务的安全访问。同时,结合最常用的WebService方法,配置了CXF。
1.2.3服务监控服务监控用于确定监控类型和被监控的服务执行过程数据内容,通过图形界面完成服务运行过程的监控浏览,主要实现实时事件监控和历史事件查询。本系统开发了一个管理控制器实现对服务构件运行过程的监控,通过管理控制台实现对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登记、服务过程的监控等,实现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的增删改查,以及上述安全设计。定制轮巡周期实现主动发现注册的服务构件是否可达。监控服务构件运行过程信息,即将存于运行日志库的监控信息通过界面展示,对于异常信息进行提示。在服务运行过程实现便捷的可视化监控,既是了解服务是否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前期调试服务的必须。本监控设计包括2部分,即如何将必要的监控事件入库保存和如何显示这些监控信息。前者又主要包括2类监控事件;一是服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服务是否被成功调用;二是服务组件本身执行过程的日志。对于监控信息的显示设计,考虑到实时信息数量可能会很多,因此设计了“事件读取状态”(点击记录读取信息内容后该记录被标记为读取)方便监控者从大量信息中关注新出现记录。
1.2.4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主要负责服务数据的底层交换,此处引用开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完成对不同协议数据格式的转义、过滤等处理。
1.3系统应用过程在服务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主要分为服务准备、服务、服务调用3个阶段:
1)服务准备。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和运行环境完成应用服务的制作,包括服务逻辑设计、服务编写与编译、可调用的接口设定。
2)服务。将业务应用服务在配置文件中写明可调用的位置,有特定要求的(如安全调用)需要在配置中说明,然后在服务控制系统中予以。
3)服务调用。将业务应用服务的可调用接口情况提供给调用者,完成调用界面的设计,包括正常以及异常信息的显示;调用过程中,在服务控制系统的服务监控模块可查询服务执行日志,了解服务运行情况。
1.4系统实现环境根据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门户工作方式的需要,构建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时,需要将应用服务基于Poetlet技术,实现统一信息门户,有效实现校园各类应用服务异构系统的整合。为适应异构环境,本系统选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XML作为数据格式语言用于服务配置的定义、数据传递等。研发运行环境选择PC服务器作为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选择Oracle10g,服务数据交换选用开源系统MULE,目前版本为2.1.1。本系统采用的MULE作为一个基于Java的轻量级消息框架,可以快速地将服务应用连接起来,并且确保在这些应用间交换不同协议的数据。MULE是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系统,它提供了对现有系统的简洁集成方式,即可以集成JMS、WebService、JDBC、HTTP甚至其他的技术。MULE的可扩展性框架允许开发者逐步将更多的应用连接到它的系统,而且Mule透明地管理组件间的所有交互,不管这些组件在底层使用了怎样的传输协议,都可以利用在多个应用间读取、转换和发送数据的消息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
2服务设定
根据SCA的模型框架,本文将服务定义为由服务组件、服务输入端和服务输出端3部分组成。
2.1服务组件基于Java的实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有一个按下列方法之一定义的接口:1)Java接口;2)Java类。产生自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Java实现类必须实现服务接口定义的所有操作,如果服务接口是用一个Java接口定义的,那么基于Java的构件要么实现此Java接口,要么实现接口的所有操作。
2.2服务输入/输出端端点的传输类型有WebService(CXF)、File、HTTP、HTTPS、TCP、FTP等多种形式。不同方式传输时,作为输入/输出端的属性设置不同。其中常用的WebService(CXF)是一个高性能的Web-Service,同时还支持多种绑定,CXF比较适合创建各种不同传输协议的服务。
3服务控制系统验证
服务控制系统只是一个基础,需要通过应用场景进行验证。为了验证以上服务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设计一个简单的“用户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应用服务作为测试用例。采用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中具有典型信息服务操作的小型管理系统,其应用模块都采用目前在业务开发中较常见的网页方式。
4结语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2
辽河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骨干企业,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总部坐落在辽宁省盘锦市,地跨辽宁省、的12个市(地)、34个县(旗)。目前年原油生产能力100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7亿立方米,形成了油气业务突出,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燃气利用、炼油化工、生产辅助和多种经营等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格局。历经分开分立、改制上市、重组整合等多次重大内部改革的阵痛与超越,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有效释放,形成了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整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累计生产原油4亿多吨、天然气800多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地方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价值。在油田的发展中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注重质量效益,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合规管理,着力强化安全环保稳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油田效率和质量。
2辽河油田车辆数字化管理
2.1岗位意识
车辆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主动性等。还在于该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企业公民意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首先前提,应植根于该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之中。主动担负起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提升车辆运输效率的职责。岗位意识的增强除了依靠有关人员的自觉以外,还需要通过企业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在培训的内容设计中,从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车辆管理并不属于企业的核心领域,基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突出车辆管理的成本效应,将有效提升岗位责任感。
2.2相关制度的确立
管理制度对人的管理则重于制度约束。从目前企业车辆管理情况来看。针对管理的制度早已形成并较为完善。针对制度约束下的监督机制存在问题。长久以后,便将产生系统性风险。绩效管理包括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还存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正如上文指出,这些制度安排在企业车辆管理中早已形成。因此,这里强调切实执行绩效管理中的考核与奖惩要求。针对中国企业内部关系性影响力广泛存在的事实,企业可将额定车辆油耗费用、维护费用,一次性转入车管部门的账户。在年度考核中,结合车辆维护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部门为单位给出绩效分数,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
2.3先进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等最新技术,初步建成了具有油田车辆导航监控、管网巡线巡检、油井工况监控、油气勘查开采监测、油田数据传输监控、油田生产应急指挥、油田管网风险分析、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北斗授时等9大功能的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将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到油田生产管理中,针对性地解决油田生产现场管理难题,即契合国家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国产化战略要求,同时也实际提升油田对现场管控能力。车辆恶劣天气运行实行统一指挥调配,由当日中心值班领导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做出决策,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延迟或停止发车的指令,中心调度和安全部门及时向上级生产和安全部门汇报备案,由生产调度统一下达指令,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心值班领导的指令落实,如遇生产应急抢险、维稳等必须出车的情况时,必须根据上级生产和安全部门的指令下达任务,落实恶劣天气车辆运行安全措施后方可出车,出车单位根据任务情况指定带车监护人。规定特殊天气出车执行“谁批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在特殊天气出车前,各单位要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安全技术性能。
2.4有效监控
结合实际,这个中心认真落实路单制、车辆归场检查制、信息反馈卡制度、检查评比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实行车辆晚归汇报制度,明确规定正常工作时间外,车辆不能归场的必须由用车单位给中心干部或调度汇报,执行任务车辆不归队,值班干部不能离队;以及双休日用车申请单制度等一系列安全制度,这些制度的措施,有利的保证了安全生产。继续运行好“车队安全十八法”预警制度。坚持每月底根据驾驶员的思想情况、劳动纪律、违章情况以及用户的反馈意见、车辆技术状况等加以评估,动态分类,提高对每个驾驶员的超前监控措施力度,努力作到人与车的合理搭配,有机配合,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2.5全过程管理
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监督”的管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节假日容易出现私车自由车和酒后驾车现象,该中心就重点加强这方面的监督检查;出车天气可能遇大风和雨雪雾,该中心就制订了特殊天气工作措施;目前是事故的高发期,该中心就结合“反三违”活动要求,大力加强了对违章行为的监控和管理,通过这些制度的落实,有利的保证了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车辆管理工作中,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这就需要综合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要求,全面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保障车辆安全管理,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计延东 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
参考文献:
[1]张琳.大型油田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J].微计算机信息,2012,07:100-101+122.
[2]胡彬.油田消防系统数字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3.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3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过去一直使用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的方法,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以往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等保管费用,更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更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复印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以及时间的浪费。(二)提高办公效率,信息及时准确,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人事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料,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便可提供详细、即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档案管理人员做到轻轻松松掌握所有资料。(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周期短,效率高。档案的整理、管理是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按照以往传统的方法,不仅机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数字化档案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应用新技术手段,通过网络采集等手段减少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档案整理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增强档案原件的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损坏,纸质资料反复利用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更好的保护了它的完整性。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纸质档案篡改的行为。(五)档案数字化更加方便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档案数字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特定的标准,依托互联网平台,不同部门的档案有时候可以共享,便于及时、大量收集资料,使档案资料更加完整,有效避免遗漏现象。档案利用过程还可以不经过现场通过有关网络就能进行直接的查询借阅。在档案数字化模式下,部门之间可以十分便利的沟通。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信息时展的必然需求。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档案利用需求与档案所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之间的矛盾迟迟难以解决,造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需要。如果还不重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不能在网络上有效地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就无法进入信息时代的快车道,最终将会被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淘汰。(二)加强科学研究、普及科教知识、服务社会。数字化档案管理为利用者提供了详时、准确、系统、全面且具有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档案信息,它不仅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大型复杂课题所需资料,一般工作需要,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大众家庭教育等需求,在落实科教兴国科学发展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的作用。(三)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将促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变革,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切实把数字化建设作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服务水平。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档案管理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作者:徐巍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国土资源局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4
(一)制度和管理
1.人员思想懈怠,各类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深度大打折扣由于人员的思想懈怠,对制度的执行逐渐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特别是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懈怠,由于其所在位置专业技术性强,使得安全人员或者一般的安全检查很难发现相关制度执行的漏洞。2.制度的响应周期长,安全管理难以实现快速及时完成一般制度的执行,都会是从上级单位或者领导命令基层执行者具体执行执行的结果上报专门的人员分析整理决策者实现决策。然而这个过程最短的一般都需要两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个制度执行的周期内,安全隐患会不断发酵,甚至直接酿成安全事故。3.制度结果相互孤立,难以被高度有机综合应用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煤矿各系统各专业,而各个专业领域的制度执行也都会由其系统内具体人员完成,得到的结果也仅能被独立执行完成,即使汇总到安全部、技术部或者是调度室,由于分析人员个人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缺失,也导致很难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层次的事故隐患不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设备管理
现代化煤矿生产,特别的依赖于各类机电设备,许多事故的产生也是由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使用不当引起。1.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每一台大小机电设备从购入到报废各个使用阶段都应当有详细的档案台账跟踪管理,通过长期的对于机电设备使用各个阶段的具体跟踪记录,在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时或者设备达到维修极限时,及时更新淘汰更换。但煤矿实际情况是,各类设备只有简单的档案台账记录,即使有相关的维护维修也很少会有人及时的查阅跟踪,一般的设备只有到了使用极限,自动损坏时,才是更换,但是每次损坏都给设备本身,以及该设备所在的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2.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现行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依赖每天专门的检修班进行的,外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损坏或者导致设备某些及全部功能停用这些指标进行简单的维修,特别是大型采掘设备的内在磨损情况一般难以发现,而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内部的油压油温,各个主要受力部件受力情况,各种链条齿轮异常情况,都难以发现,这都给事故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而我国现在大型的现代化煤矿使用的设备,大多都是进口或者国产的最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上有很多已经留设了设备内部运行各种参数的监测传感器和数据导出端口,但是由于煤矿管理系统的落后这些功能一般都很难用上。3.机电设备系统的匹配性安全系数评估井下的机电设备事故,许多并不是某台设备出现问题,而是由于整个机电系统内,某一台活几台设备与整个系统匹配性差造成的,特别是当进行系统进行高强度满负荷的采掘活动时,由于系统匹配性差,产生的机电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现在的安全管理手段,很难进行这类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更难以实现安全预警。
(三)生产环境管理
生产环境主要是指煤矿井下采掘活动发生场所风流、瓦斯、煤尘、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顶帮岩石应力变化、顶帮岩体赋水情况等指标。现在矿井虽然都安装了相关的监测监控系统,但是这些监测系统大多依赖固定次数的人员周期性观测和记录,没有实现将整个生产环境各类监控数据整合到一个实时监测和预警的平台上。这对于相关灾害的预警和防治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四)人员行为管理
人员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安全规范操作的管理考核和培训问题,现在矿井组织的安全管理考核和培训大多是粗放型的,考核和培训结合程度不高,并且很少有矿井建立了动态的煤矿所有生产人员的个人培训档案。而不加区分的安全培训,使得安全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如何建立针对员工个人的动态跟踪考核和培训方案,是煤矿安全培训的一大难题。(五)煤矿生产系统性安全管理煤矿日常安全管理,面临的都是琐碎和凌乱的具体事务,但是这些具体事务在长期的发生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具有规律性和系统的相互影响,而这些系统性的宏观规律与微观的安全事件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针对煤矿系统性安全的评估手段和评估工具却十分匮乏,即使有一些方法和理论的提出,也都因为其能够兼容的基础性数据有限,得出的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统计评估手段和工具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提升的一大难题。由上述各方面原因可见,制约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实时性和系统性两个问题。而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出现,给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二、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矿山技术是以地质、测量、采矿、机电、通风、运输、安全、信息、系统和决策等为基础,以远程监测和控制、地理信息系统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在统一的时空框架中,对矿山地上下整体、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全面监控和统一的描述,并采用精细仿真建模,数字智能表达分析,可视化的决策,保障矿山的安全高效集成联合自动智能化的采矿技术。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中主要进行过程:第一步,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建立统一的地上下时空参考框架,并将矿山各个阶段进行的化学物理和钻探等各类地质勘探数据和已知的发生采掘活动后对地层环境变化影响的规律参数,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完成仿真的矿床建模和环境地层建模和巷道实体建模,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环境地层建模,因为它将是辅助完成采动影响分析和矿山各类安全评价的数字化基础环境;第二步,建立覆盖井上下所有机电设备和生产环境的监测监控体系,并将这些监测传感控制系统整合集成到统一的GIS管理平台上;第三步,将概率危险性评价法、模糊安全评价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应用性好专业性强的方法,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建立针对各项单独安全指标和系统安全指标的控制评价和预警评价系统,并将其编制能自动化程序,插入到统一的数字化监测平台上,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的集成化处理和自动化预警。第四步,针对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各类专项的安全管理功能,包括各类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仿真模拟,机电设备系统性匹配评估等。第五步,将各类安全实时和集成处理的结果,以友好直观的三维影像和统计图表等数据表达方式,输出呈现给安全管理决策人员。第六步,建立安全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字化平台的强大功能,快速准确的确定应急方案控制调配各种应急物资,将数字化系统的安全调度指挥功能开发出来。
三、实现数字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虽然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现这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要克服。
(一)人观念问题
人的观念问题是实现我国煤矿数字化的最大障碍,现在煤矿的主要决策者和骨干技术人员大多是二十世纪90年代毕业的人,其中许多人已经习惯采用熟悉和固有的工艺和技术进行生产,而数字化矿山的概念在近些年才兴起的,虽然新技术新工艺对于生产的有着莫大好处,但是由于人们本能的畏难和排斥新事物的情绪,使得对于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应用推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煤矿数字化行业内的先行者和研究者们做出更多的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同时需要国家相关的管理不能进行一定的政策指向引导。
(二)专业人员的培养问题
由于数字化矿山技术是一项多学科高度交叉综合产生的技术,所以这就需要更多的不仅具有煤矿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需要掌握高等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机编程等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主要需要国家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前做出计划对口培养大学毕业生,煤矿企业对于学习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多方面深入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各类设备和数据统一标准的问题
(1)现在矿山各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多格式多标准的数据,其兼容性极差,很难在同一的平台上进行分析处理。(2)现在煤矿使用的各类设备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没有全部专门考虑到数字化应用的问题,导致许多设备并入数字化监测控制系统难。这两个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格式,能让这种数据在统一平台上相互兼容。并且矿山的各类设备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实现强制性的统一数字化兼容标准。
(四)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实现过程
数字化矿山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各家煤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性考虑,逐步推广引进,不能盲目生搬硬套,不仅打乱了原有矿井的安全管理平衡,造成新的安全隐患,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也不能与矿井的实际情况完美结合,造成数字化矿井技术不能发挥其优势所在。国家和行业应有整体的指导思想,但是当引导而不强迫,让各家煤矿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推广更新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各家煤矿也要在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准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矿井的数字化管理和生产。
四、总结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5
1.有利于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实际使用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由于它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数据录入、传送和存储的,所以,在数据信息的更改、修正、复制和重置等一系列相关处理问题上变得十分快捷和方便。同时,由于会计档案数字化存储磁介质自身的特点,使得会计数字化档案的体积尽管很小,但其数据容量却很大,存储空间也变得异常巨大,可以存储非常多的会计档案数据信息。会计数字化档案的这些突出特点,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可以极大地节省管理和处理时间,从而非常明显地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
2.有利于实现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资源共享。
由于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会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基础之上的,强大的网络体系使得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很方便地就可以实现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会计档案的各类、各级需求用户只需要根据系统所提供的用户权限,就可以通过网络顺利地直接访问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资源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查询、调档、下载、获取、传送、存储和相关利用,从而实现了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二、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实现内部、外部、物流和资金流会计档案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对于单位内部会计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和处理,由于仅限于单位内部数据的流通,因此相对比较简单,工作流程也一目了然,一般是通过相应的会计数字化管理软件进行原始单据和凭证的数字化收集与处理。对于单位外部会计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和处理,由于涉及到单位与单位之间,以及单位与相关上级管理机关之间的会计数据信息交换与传送,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会计档案数据信息数字化采集与处理,目的是为了实现会计档案数字化数据的顺利传送与交换。对于物流环节的会计档案数据,在数字化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识别技术,如OCR图像识别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将其存储于会计档案数据库中。
2.建立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和原则。
通过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内部、外部、物流和资金流会计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后,为保证会计档案数据信息统一规范,便于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制定统一的会计档案数字化数据标准,便于数字化会计档案数据信息的自由统一交换与和传递。会计档案数字化数据标准的基础是确保会计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原始性和实用性。真实性是要确保会计档案数据与内容的真实可靠,因为数字化档案仅是在档案处理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改变,它所反映的档案内容是不应有任何变化的。原始性是指有时用户需要具有原始性特征的会计档案,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保留下会计档案的原貌状况,确保会计档案数字化数据和信息经得起真伪辨识,以及对数据和文字信息的校勘,最终确保处理和存储的会计档案数字化数据信息内容与原件相互对应与吻合,防止出现数据信息和文件的不一致或损毁情况。
3.建立会计档案网络报销系统。
网上报销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或各类单位内部网络的实时在线报销系统。这种系统的优势是将纸质的签字和审批形式转换为网络化的审核形式,它的最大优势,一则可以实现现代化管理。会计原始单据报销实现网络化管理,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处理,便于进行数据统计与计算。二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以简化会计报销流程,可以极大地节省报销人和各级相关审核领导用于报销流程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则快速查询。它不仅便于用户对于自己报销历史记录、借还款记录和工资信息等内容的快速查询,也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报销流程、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的快速查询。四则确保了会计档案数据的准确性。这是由于网上报销系统将所有已经通过审批的会计报销数据信息导入到财务处理模块,实现了与主流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因此,可以确保会计报销数据的准确性。
4.建立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子系统、智能核算信息转换子系统、数据光盘生成子系统和档案数据独立查询子系统,他们分别具有档案案卷管理、财务文档管理、财务数据转换、报表数据转换、固定资产数据转换、生成数据光盘、生成存储数据和档案查询等主要功能。通过核算数据转换和档案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采用不同的会计档案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历史数据整合,从而保障各种会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在系统中得以体现和反映。会计档案数字化信息数据库,可以将纸质的会计档案数据信息转化为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并通过采用权限设置、密码保护和身份验证等保密措施加以利用。
5.实现会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区别共享。
会计档案的存在价值更多地要体现在利用上,这种利用不仅包括本单位用户的利用,还应该包括相关单位用户,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利用,这就需要实现会计档案数字化信息的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会计档案,其存在和利用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当然,资源共享并非意味着可以任意地、无限制地滥用,而是在遵循相应的会计档案资源利用规定的前提下,合法、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可以根据各单位的不同具体情况,对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实行分级、分网、分权限地共享利用。可以将可资源共享的用户划分为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财务部门主管、其他个人用户,他们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相应权限,可以利用相应的会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
三、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保障
1.重视会计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
在实现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一整套安全标准体系。随着21世纪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存储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机融合,都为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的获取、存储、传播和使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一利必有一弊,在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巨大便利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患。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需要加强对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当然,任何安全措施都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的防范措施是很难实现的,只有采取多重安全保护措施,才可以将会计档案数字化资源的安全性尽可能地提高。
2.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措施。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6
转变观念
数字化管理首先冲击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实现观念的转变,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方式,才能在工作中抓住机遇,走出城建档案管理新路子。我们经历了城建档案工作从依靠经济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的转变,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向技术的转变,档案服务由单一向综合型服务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了,就能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转变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
在新的管理形式下,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建设传统纸质档案馆,转变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应发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一个城建档案信息集散中心。建立一个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成为当前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目标。
保障技术人员的需求
数字化管理需要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对人员素质的需要发生极大改变。尤其是存储介质的不断变化,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术,每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城建档案馆要从对档案馆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变化性出发,建立培养高素质人才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的管理的顺利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并行是走向数字化管理必经的一个阶段,全国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但仍是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接收、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档案才刚刚起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实行二元并存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仍要不断发展完善。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信息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以计算机存储城建档案信息。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好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打好基础。所以,新管理方式将通过自动化管理手段,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的目的;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通过网络化服务,达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