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基础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1
一、项目概况
黑老锅冰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显胜乡毛寺村境内,距西峰城区42km,占地43.5亩,总投资5993.69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座,建筑面积1205平方米;修建景区旅游道路9.044km;停车场1处;移动式生态公厕8座;观景平台(木栈道777.4米,木栈道基础274立方米,木栈道混凝土垫层52立方米);安放环保垃圾箱、景区解说牌、座椅等相关设施及景区绿化工程;敷设给排水管线及亮化工程;附属物的拆除工程。
二、项目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黑老锅冰窟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研评审及游客服务中心、步行栈道等工程的设计绘图、预算、环境评估、招投标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的二层框架主体结构已建设完工,正在办理墙体内粉和装饰工程的相关手续。步行栈道项目已完成地桩基础的浇筑工作,正在铺设水泥盖板,预计今年可建成投用。
三、资金争取和使用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为5993.69万元,目前共争取资金12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250万元。目前,已支付项目施工单位共计399.14万元(其中支付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工程款160万元、装饰工程款26.7万元,支付步行栈道工程款150万元,支付游客服务中心、步行栈道项目各项前期费用62.4万元)。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2
一、作用
(一)深化游客的旅游体验
传统旅游停留在表层体验阶段,以观光为主,尤其是跟团旅游,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很多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自然人文景观,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接触目的地真实的居民,用心去了解地方民俗文化。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成熟,他们期望近距离、多方式地与旅游吸引物接触,与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深刻体验其特色和文化。
营造旅游体验情境的目的就在于加深游客对于整个旅游过程的体验,使之对其具有某种情感寄托。消费者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要使消费者提高旅游体验效用,短期来看可能需要投入一些金钱与精力,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是可持续的。
(二)使游客感到服务带来的效用
游客在旅游区进行游玩、欣赏时,旅游区的外部包装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体验。在游客的消费过程中注入新颖的、令人激动的元素,不仅可以改善游客的疲倦情绪,更可以提升由此带给游客的服务价值。
(三)塑造旅游品牌的市场形象
体验情境的营造不仅可以使参与到这一情景的游客有切身的感受,更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扩大感知面,从而增加潜在的消费者。例如,旅游风景区可以在纸质媒体或电视台投放广告或风景宣传片,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让更多的人们获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可持续增加景区收入
体验情境的塑造毫无疑问可以帮助景区增加人气,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进行参观、体验,各位重要的是,由于体验式的旅游是较为深层次的旅游,它不比浅层次的旅游更多依赖天然的旅游资源,体验式的旅游更加的可持续,不会面临自然资源的破坏或枯竭的风险。
二、设计体验情境的一般流程
(一)确定体验模式
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尽相同的设计流程,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比如说网络虚拟情景是把真实的景点“搬”到网络中去,而现实模拟情景是把影像中的场景“搬”回现实中来,因此,确定景区的宣传目的,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模式,就很难往下进行,即使进行,也很可能在朝着错误的方向。
(二)注重要素运用
模式的三大要素“实体环境”、“信息沟通”、“价格”在营造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尤其是对于现实模拟情景以及现实打造情景中的运用。
要深刻把握三大要素的内涵,这其中包含了方方面面,在进行模式设计时,需要将其中有可能涉及到的每个方面都进行研究,譬如建筑物式样、风格、颜色、规模、材料、格局、通风效果、服务人员、价格……各种细节都需要考虑好,筹划好,只有这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才有可能进展顺利。
(三)协调部门联动
构建一个新的模式是“一盘棋”,需要每个部门协调参与,并不是单独成立一个小组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在组织架构上,不妨从每一个部门中抽出一名副手进入临时特别小组,在委派一名经理作为负责人,协调各组成员,另外在吸引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入队伍,使营造模式团队成为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团队。
(四)建立监督机制
在模式设计时需要有一个明确时间表,同时建立负责人制度,以保证进度的顺利实施。要有权力较大的管理人员实行监督权,对于工程质量问题、服务质量问题进行把关,及时改正不合理的地方,同时要有一定的奖惩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模式的构建。
另外,亦可采取“试体验”的方式,让一部分媒体或者感兴趣的游客嫌弃进入感受,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外行来看、来感觉、来体验,反而可以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设计体验情境的注意点
在进行设计时,还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人员素质,营造体验模式是一个专业的营销活动,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技术,尤其像网络虚拟情境模式,不仅要有懂营销放卖弄的人才,更需要有负责技术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参与其中。
第二,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地报备与协商无疑有助于模式的构架。
第三,财务控制。营销的效果是一方面,但是必须保持较高的性价比,一味的砸钱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成本预算,中期监督,财务决算,都需要全程有财务人员进行参与。
第四,旅游企业出售的是一种“完整的经历”,从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包装)、销售到售后服务,它所提供的是旅游者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全面顾客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应重视每一个消费环节,剔除那些多余的、不利于与旅游者交流沟通的流程,建立便于与旅游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实现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第五,要注重对于旅游附加产品的提供。附加产品不是核心产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产品发挥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作用。旅游者在旅游归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受到旅游经历余波的影响,旅游企业可成立相关的网站或者贴吧,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分享体验,交流经验,鼓励消费者不断回忆这段体验的美好,并激发他们出游的新需求。这事实上也是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体验,一种知交满天下的体验。
成功的旅游企业必须要为旅游者生产快乐的体验,最终实现旅游体验和旅游期望差值为零,甚至是正数,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在具体的营造过程中,需要先期明确体验模式,建立人才队伍,将各要素具体细化,按照运作流程合理进行,同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这些对于旅游景区的体验模式的构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体验经济、体验营销认识的深入,在具体操作时模式会更加成熟,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加的体验效果,而旅游景区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们期待着实现双赢。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3
[关键词] GIS 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南京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伴随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战略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相结合,即旅游信息化,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属性数据)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将GIS技术引入旅游,建立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庞杂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其更加条理化,为旅游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南京素有“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长期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南京山水林城、古今文化荟萃、园林环境的景观环境,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无数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尽管如此,与周边的兄弟城市如苏州、无锡、上海等相比,南京的旅游业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从旅游业开发的策略入手外,还可以从提高旅游资源的信息管理水平着手,加强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以宣传其良好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
1.系统的目标
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TRMIS)是一个面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及规划者的,以旅游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集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快速传输为一体的计算机系统。构建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为旅游者或潜在的旅游者提供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历史沿革及旅游消费指南等信息;二是为南京旅游规划部门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时提供决策;三是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旅游资源信息分析,使其管理和决策更加快捷、科学和高效。
2.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空间数据管理模块、显示输出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五个部分。
(1)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用户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另一种则是普通用户(如游客)。系统对二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前者在登录系统后,具有使用更改密码、增加和删除信息的权限,后者无须登录便可进入系统,但仅有查询和检索的权限。
(2)查询模块。能够完成从地图到属性、从属性到地图的查询功能。按查询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属性查询:查找地图上某空间对象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可为文本,声音和图象等;空间查询:给定空间对象的属性值,查找满足该条件的空间对象及其所在的地图,自动加载地图并移动地图使空间对象在地图中央以特别的颜色显示出来。按查询的内容可分为,旅游地图查询、景区景点概况查询、旅游线路查询(包括任意景区景点的路线查询及景区图中多个景点的最佳访问路线查询)、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查询,如景区景点周围的宾馆饭店、购物中心、交通站点等的查询和介绍。
(3)空间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的图形显示模块可完成对图形的放大、缩小、复位、漫游等基本图形处理操作;图层管理模块的图层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选择其所需要的图层组合起来查看地图;通过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模块则可实现半径查找和求最佳路径等空间分析功能。
(4)显示输出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把查询、分析、统计等得到的结果显示或输出给用户,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外接设备如打印机等将用户所需信息打印出来。显示输出的信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两种。
(5)系统维护模块。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公用数据和个人数据,对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地更新,同时对用户提供在线帮助。
3.系统的运作流程图
系统建立后就要进行运作,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作流程如下:
三、系统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开发的硬软件环境
1.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是系统的“血液”,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需数据分为空间几何数据、空间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文本数据六类。其中空间几何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和主数据,其他四种数据则是辅助数据。
空间几何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可以通过对城市地图或遥感影像图的数字化获得。空间几何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是地理实体的定位数据,有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格式。空间属性数据则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类别、等级、数量、质量特征,是描述地理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是地理实体间相互区别的标志。图像数据可以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相关图片、照片等进行扫描处理得到。视频数据可通过对与旅游景区、景点有关的影视录像等经过剪辑、合成得到。音频数据包括语言、音乐等,可通过录音、编辑、合成得到。文本数据则可通过对各类有关旅游资源的文字资料的录入、编辑而得到。
2.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应用和管理,因此数据库设计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最小冗余,即数据尽可能地不重复存放;二是数据共享,即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系统中的各模块调用;三是数据统一,即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统一更新、删除和查询;四是数据无关联性,即数据与所使用的系统无关。
由于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系统不同,空间数据是前者存储的信息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空间几何数据库(简称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在进行空间几何数据库,即空间数据库建库时,要按照通用分层标准(一般分为点、线、面三种图层),将数字化得到的空间数据按其特征进行数据分层,即把同一类型的数据放在一个层,以便进行存储管理和编码。在使用空间数据库时,运用图层管理(打开或关闭图层)的方法来实现对所需图形信息的显示。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可以通过ARCGIS3.0或Mapinfo Professional 7.0等软件加以实现。此外,对与空间数据库关联密切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数据库)进行设计时,则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所能提供的数据及数据的格式,制定字段和值的输入范围,并用编码的方式来区分表示不同地物的属性数据,将属性数据以二维关系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可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进行属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3.系统开发的硬软件环境
系统的开发在硬件方面,须选用奔腾三以上的微机,内存128M以上,且备有大容量的硬盘,此外还需配置数字化仪、扫描仪、打印机等辅助设备。软件方面,系统以Mapinfo作为开发的基础平台。此外,还需安装数据库软件(如Foxpro6.5),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Coreldraw10.0,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6.5,音-视频综合播放系统RealOne Player2.0等。
四、结语
将GIS引入南京市旅游业,建立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首次尝试,因此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系统能更好地为南京市的旅游业服务,就必须在系统实现和投入使用后,加强其反馈机制,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数据信息进行修正,只有如此,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
参考文献:
[1]闵连权张文诗: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学院学报,2003,20(4):48-49
[2]汝绪伟崔先国刘召芹:基于WebGIS的泰安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23-24
[3]王永燕孙雪松康健蒋桂霞:基于GIS的旅游景区信息系统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3):272-273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需求 投融资改革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87-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20
2010年以来,海南省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拉动海南省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增长。
一、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现状
(一)经济增长依然处于主要靠投资拉动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是海南省现阶段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2006年—2010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6%、41.4%、78.9%、186.7%、77.3%;2009年—2012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分别为57.29%、64.88%、64.06%、75.13%[1]。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2012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41.3%、32.8%、36.2%、33.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左右。2013年,海南省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7个,包括结转项目31个,新增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金额1955亿元。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375亿元,比2012年实际完成投资的261亿元增加114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较高
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海南省重点加大了水利防洪、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城乡电网升级、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2008—2012年,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资213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8%。
(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不足
海南省工业投资比重偏低,制约了海南省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自海南建省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15%左右,占比仅高于北京,远低于全国40%左右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制造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到10%,远低于全国30%左右的平均水平,与制造业投资占比40%以上的江西、江苏、吉林、河南和山东差距较大。
(五)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趋缓
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与全省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信贷规模增长不同步。2010年—2012年,海南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分别为1120.15亿元、1258.9亿元、827.43亿元,分别占全省贷款余额的44.63%、39.39%、21.27%,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海南作为国防前哨,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方面建设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初步测算,海南省“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3万亿元,为“十一五”的3倍多[1]。但目前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贷款,资金缺口大且来源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设施投资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二)政策配套落实不到位,信贷政策与区域需求不匹配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部分行业亏损面扩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银行信贷经营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有些银行总行收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限额,如工商银行未来三年将大力压降城建、公路、电力、房地产四大行业贷款总量及占比。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仍处于起步时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行业仍将是海南省各地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也是海南省投资资金需求热点,但这部分需求与银行总行信贷政策不相匹配。
(三)融资主体法人治理欠完善,贷款需求受到抑制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项目成本高、利润率低等特点,加上部分融资主体未实现市场化,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公司产权及项目收入支配权不明晰,贷款资金或者还款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以及银行对融资主体的市场化程度、透明度、美誉度有较高要求。因此,海南省许多基础设施贷款主体的政府融资平台,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其授信准入和贷款发放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因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担保,又无法保证财政预算内还款资金来源,其新增基础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受到限制。
(四)风险管理难度大,对银行提出新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技术和设备改造项目,其风险评估上难度较大,技术革新的成熟程度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银行充分评估项目风险,严格审查项目的合规性、合法性,落实还款来源,做好贷款“三查”。
三、政策建议
(一)做好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文章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绿色崛起的基本支撑点。抓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投资环境、抓国际旅游岛形象,就是抓项目和产业、抓发展后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面貌的重要手段。海南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和资源得天独厚的宝岛,只要配上现代的基础设施,才可能变成现代产业的聚集平台和现代服务业的聚宝盆。
(二)相关政策配套应落实到位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指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但实际上,国家各经济主管部门、商业银行总行较多是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一刀切的政策,没有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而给海南省更多更特殊的支持。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海南省实际需要予以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共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亟需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中央给予的有关扶持政策框架下,海南省应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可行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如发展创新型企业债券、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国内外私募股权、离岸人民币资金入琼等方式,拓宽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投资效益
各级政府须充分认识到财政资金在投资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在现有财政收支状况的基础上,继续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本进一步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能源交通、科技创新、防灾减灾、资源节约等领域,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跨越发展。同时,政府须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的审批进度,搭建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平台,便利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5
一、引言
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求建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仍然具有自发性特征,即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是依靠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但是农民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领域知识的限制,因此容易产生规划不够合理、项目建设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例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少农民并不会根据本地的政策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地理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规划,结果导致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游客也较为稀少。
(二)基础设施不足
就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是很重要的问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够便利,这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导致乡村生态旅游的游客增长缓慢。此外,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还导致了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这也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服务水平较低、项目单一
就旅游行业而言,游客关注的不仅是风景名胜,还包括导游和其他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服务人员为农村当地居民,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服务培训,在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较为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项目开发和旅游产品功能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产品功能单一,项目开发还有待加强。
三、建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完善基础设施
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面貌。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交通设施来看,政府应该要帮助旅游行业拓宽交通渠道,保证交通来往的便捷。
2、从住宿方面来看,政府卫生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旅游地区的食宿安全问题,保证食物的质量和卫生,保证旅游景点的治安。
3、从购物方面来看,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的物品主要应该为当地的特产或者自制的手工艺品,为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更好发展,当地农民应该要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以便提高销售量。
(二)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
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包括农民的从业能力、服务水平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情况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农民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因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如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经济发展知识以及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等,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要真正做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服务工作必须要求当地农民在从业前要接受规范的培训,以了解更多乡村生态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说话和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农民长期受农村环境的熏陶,很有可能在服务意识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培训中需要特别加强农民的服务意识,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
(三)重点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乡村生态旅游与城市的旅游行业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因为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较多,生态效益较好。但是,从项目和产品功能的开发方面来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求相关人员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重点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养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更好发展。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优越,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文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结语
旅游基础设施范文6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
一、丰富城市旅游吸引物
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节事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构成了城市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与城市旅游中静态的吸引物相区别,节事活动动态特征明显,作为城市旅游吸引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强举办城市的吸引力。动态特性、暂时性的节事活动由于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轰动效应,扩大了旅游者对信息的感知。从而促使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节事活动的主题鲜明,再加上举办内容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可以增加目的地整体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持续的客流。由于旅游业容易受季节性影响,因此旅游地有明显的淡旺季。而旅游节事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小。其举办的灵活性、动态性满足了当前旅游者趋向参与、体验的旅游需求。
城市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城市中的自然资源,还包括人文和社会资源。城市节事活动不但满足了旅游者喜好参与体验的旅游需求,还激活了城市静态吸引物。城市中的景点、博物馆、商业购物区、主题公园等静态吸引物,在节事活动等动态吸引物的“激活”下,重新焕发出光彩,鼓励旅游者参观游览,大大增加了外界对这些场所设施的关注。可以说,节事活动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实现了城市旅游资源的动静结合。同时,节事活动的举办,会给举办城市留下许多有纪念意义的“遗址”,这些“遗产”也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
二、促进城市旅游产品的升级
节事活动前。依据节事活动的主题,设计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节事活动中的各种赛事、展销。即是这些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完善和升级过程。其次,节事活动结束之后。利用节事活动的影响,发挥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环境资源等优势,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产品。促进相关城市旅游产品的升级。博鳌亚洲论坛推出了一个国际性会议城市,城市营销盼成功,除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后续效应也很强,带动了贸易、旅游、交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悉尼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也很显著。自1999年悉尼赢得奥运会主办权以来,澳大利亚在国际会议市场的排名直线上升。按会议量计算。从1999年的全球排名第七升到2000年的第四,超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旅游目的地。同时。由于这种会议旅游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节事活动在空间上对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大型节事活动由于举办的时间相对集中,期间有大量游客参与,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如交通、水电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满足这种需求,节事活动前,举办地城市就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因此,从另一方面,节事活动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这个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使它的城市建设受益匪浅,以致它的成功被后来的奥运候选城市视为楷模。在奥运会前。拆除了原来的陈旧海滨工业设施,扩建了国际机场,兴建了新的公路网,增加了酒店数量,修建了最新型的体育设施。同样,北京奥运会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了2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了142个项目,包括兴建体育设施、完善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又如为了洛阳牡丹花会这一节事活动的顺利举办。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专项改造工程。1999年第十七届花会前投入40亿元进行市容改造,拆除300多万m2的不协调建筑。由于花会的带动,全市有65条道路得到了改扩建和改造,城市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而且,每年都要有计划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先后对机场、火车站、广场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从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支持节事活动的举办。旅游服务设施方而,为满足奥运会期间的巨大客流,北京的星际酒店增加到800家,政府还针对散布在城区的几千家社会旅馆出台了服务设施达标办法,详细规定了卫生、安全、支付等环节的要求,全面提升了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此外,还动员旅游企业参与奥运服务培训,北京市旅游局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对旅游行业20万员工进行了奥运基本知识、礼仪礼貌及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并且在奥运会期间还启动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开展了导游员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等等一些措施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旅游者留下了良好的城市印象。城市旅游支持系统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举办节事活动极大的改善了举办地城市的基础设施,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悉尼奥运会的举办,澳大利亚政府对奥运会的场馆和相关设施直接投资约为80亿美元,而直接受益约有4亿美元。后续效应如奥运场馆也成了新的景点,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让它的经济发展至少提早数年。旅游节庆的举办,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四、提高旅游服务业水平
由于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服务业,尤其是旅游服务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反过来,旅游业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节事活动的举办,能促使举办城市的旅游服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提高了举办城市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素质和相关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为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的礼仪培训,提高了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带动了旅游行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拓宽客源市场。增加客源
节事活动在旅游方面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吸引旅游者。节事活动短时间的轰动效应,吸引了大量旅游者。节事活动的周期性举办可以增加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带来持续的客流,并且增加了游客的回游量。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入境游客分别达到23万人次、22万人次、30万人次、29万人次。悉尼奥运会期间,到悉尼的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了100多万,其中比赛期间共接到国外旅游者达50万人次。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除吸引正式参赛人员11.116人及12,000多名媒体记者外。还吸引了25万名海外游客,在其举办前后的八年间,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的客流量额外增加了160万国际旅游者。
从节事活动的长期效应来说,由于想对举办国家或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潜在的旅游者去这些举办城市的旅游动机更强。因此这些重大节事的发生地,对许多人都有一种吸引力,这就为活动的举办地发展旅游事业奠定了基础。以世博会为例,历来世博会的参观人数,都被视为是衡量一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基本指标。凡是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往往也是旅游城市,世博会期间大批参观者转化为旅游者。2000年来澳的旅游者增加了11%,同年9月份悉尼的旅游者增加了15%,在11万名专程为奥运会而来的国际旅游者中有88%会成为回头客,这给悉尼带来了旅游的黄金季节。
季节性也是地方旅游业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大众旅游容易受季节性影响,使旅游地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体育赛事类、博览展会型和商务会议型的节事活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小,目标客源市场也以专业人士及受兴趣影响的观众游客为主要受众。节事活动的开办,调节了这种淡旺季结构,增加了淡季的游客量。
一些城市举办标志性节事还可以促进旅游市场区域扩展。节事活动的举办强化了主办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标识性、主办地的旅游形象。对一些潜在旅游者的爱好趋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般特殊的节事活动可以促使旅游需求向举办城市的周边区域扩展,从而直接促进了客源市场的增长。
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专家估计。节庆经济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其长远效益巨大。节事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业的繁荣,而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加快发展节事经济创造了条件。节事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直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扩大了消费需求,刺激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潍坊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以来。在为当地旅游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动了风筝、住宿、餐饮、旅游、商业、交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节事活动期间,风筝会、鲁台会、寿光蔬菜博览会同时举办。潍坊风筝产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材料供应到制作、市场销售,已有集群化优势,吸纳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的寿光菜博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以寿光菜博会为中心形成的冷藏保鲜。农产品包装和肥料业三大产业集群。通过城乡销售网络。促进了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互动。节庆期间的农产品展销,也使本地特产走出山东,实现了“以节养节”的良性循环,使旅游节事和城市旅游及其他产业的互动作用加强,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