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

《薪酬调研报告》以关键人才收入水平、福利、奖金方案为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岗位薪酬收入数据及人才政策数据。此次《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近240个航运物流企业常见岗位薪酬数据、企业调薪幅度,涉及员工主动离职率、浮动奖金基准等企业人力资本策略,以及市场现金总收入水平、市场固定收入水平、市场基本工资水平、市场奖金水平、市场现金津贴水平、市场加班费水平等。对提高航运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经理刘越表示:“上海航运交易所已连续12年组织开展航运物流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准确的薪酬信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中价格杠杆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对航运人才优化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薪酬调研报告》具有三大亮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航运市场经历了极度低迷的一年,市场需求不振、运力过剩、多项运价指数降至历史最低点;进入2016年,有着全球航运业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年初跌入低谷后逐步盘整上升,似乎预示着市场的逐步回暖。有分析认为,2016年国际航运需求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但运力的过剩局面在短期内却难有根本性改变,航运市场低位波动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航运市场起起伏伏,但有的企业在很差的市场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而有的企业在市场整体上升的背景下业绩却差强人意。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与否是关键因素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

《薪酬调研报告》给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了比较真实可靠的价格信息,从多年的薪酬调研实践上看,航运企业通过薪酬报告不仅有利于制定出吸引人才和降低用工成本二者兼顾的薪酬标准,也有利于科学调整企业内部职务、级别之间的薪酬差距,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促进航运业企业薪酬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吸引、留住关键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今年共有98家航运、物流企业参与了薪酬调研工作。上海航运交易所在报告的制作周期、内容的更新等方面有了不小的改进,今年的《薪酬调研报告》具有三大亮点――

一是,参加企业首次达到百家规模,共有98家航运、物流企业参与了薪酬调研工作。

二是,细化同一职位的专业度分级,将原有的岗位数据分为初级、熟练、高级三个专业维度进行数据撰写,适应了大型公司分工细的需求。

三是,增加了城市薪酬指数,以满足大型集团公司不同城市薪资设计的需求。

平均薪资调整幅度创新低

《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从航运行业人才管理方面,控制和紧缩预算仍然是关键词,包括人才规模的控制、培训、招聘、薪酬预算的控制。2016年,航运行业平均薪资调整幅度继续下调至6.4%,比2015年低约0.7个百分点,为七年来最低。

从调研的实际结论来看,在业务缩水、工资成本持续上涨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冻结薪资调整,甚至出现工资负增长的企业。具体来看,21%的调研企业明确表示2016年并无薪资调整的打算; 40%的调研企业降低薪资预算,调薪幅度比往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薪酬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三个细分行业来看,船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下跌最为明显,为6.2%;货代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为6.6%;物流公司平均薪资增幅为7.1%。

薪资增幅趋于平均化

《薪酬调研报告》公布了航运物流企业近240个常见岗位的薪酬数据,对这些岗位的薪酬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以层级划分,薪资调整平均化比较明显。《薪酬调研报告》将岗位分为6个层级,分别为高管层、总监层、经理层、主管、专业岗位和辅助岗位,与往年相比,2016年调研结果显示的平均薪资调整幅度各层级几乎持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航运业中多数企业人才管理基础较低,并未建立基于员工能力或业绩的薪资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在预算紧缩或控制的大环境下,很多公司的薪资调整本身就是普调或抵消CPI上涨的概念,基于业绩的薪资调整失去意义。

以专业度划分,辅助层和专业层职位收入差距不明显。从专业度来看,专业层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学历背景等的要求比辅助层都要高出不少。但从2015、2016年航运行业薪酬调研的结果来看,航运行业专业层和辅助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明显,专业层仅高出辅助层9%上下,这与航运行业专业层岗位多为劳动密集类型分不开。

员工主动离职率逐年提高

在航运业整体不景气的前提下,员工主动离职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从2015、2016两年的员工主动离职率的调研结果来看,航运业总体平均离职率由2015年的13.8%上升至2016年的14.4%。细分行业来看,船公司、货运公司及物流公司员工整体主动离职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船公司的员工整体离职率由2015年的6.8%上升至2016年的7.3%,货运公司由2015年的12.6%提升至2016年16.9%,物流公司由2015年的15.1%提升至2016年的16.0%。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2

行业倾向不同,复合性特征明显

日前赛迪顾问的《中国企业杀毒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杀毒软件产品的选择上,政府、制造、能源、交通、建筑、物流行业用户存在同时选择多个品牌的情况,虽行业所选品牌各不相同,但产品选择的复合性特征明显。这一方面说明,这一领域的产品多样,表明其市场竞争的活跃程度,同时也表现出绝对优势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中尚未确立,产品选择的变化受制于信息安全事件、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外在因素。

政府行业中复合性突出,达125%;金融行业复合性相对不高,但品牌依赖特征明显,McAfee、赛门铁克和趋势等国际品牌占据较高比例;能源行业品牌选择比例相对均衡,赛门铁克、瑞星、奇虎360等国内外品牌比例旗鼓相当;IT行业技术敏感性强,75%的用户选择了奇虎360。

信息化程度影响,用户热衷统一部署

报告显示,信息化程度决定了用户在杀毒软件品牌上的选择。调研用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拥有300台以下终端设备的企业在杀毒软件产品选择上青睐于奇虎360,比例超过半数;300~2000台终端设备的群体多数为中型企业,其应用的杀毒软件品牌比例相对平均;而2000~10000台终端设备的群体一般都具备较为持续的信息化投入,并设有专业化的信息管理部门,瑞星、赛门铁克成为其首选;10000台以上终端设备的群体一般信息化建设较早,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团队和服务厂商支撑队伍,对杀毒软件产品的分布式部署、系统负载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赛门铁克的优势明显。

互联网时代获取软件产品的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免费下载方式占据多数,通过集体采购、自行购买成为第二类获取方式,系统集成打包等其他方式相对较少。此外,行业用户统一部署杀毒软件的比例较高,超70%的企业通过统一安装杀毒软件进行部署,选择直接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产品的用户群体比例也近60%。这说明中国行业用户在信息安全意识上的提高,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投入的不断深化,统一部署企业级一体化方案受到关注。

企业级市场升级价格仍为竞争核心

企业级杀毒软件用户群体中,赛门铁克略显优势,奇虎360、瑞星、趋势、McAfee等品牌占比相当,企业级市场竞争程度依然较高。“免费”虽为厂商赢得个人市场的份额,但在企业级市场并不奏效。数据显示,62.9%的行业用户表示,信赖收费的企业级杀毒软件产品。

企业版杀毒软件的产品安全性、购置费用多少是用户首要关注的焦点,集中管理特性、系统资源消耗情况、是否影响企业网络带宽等因素成为第二类用户关心的问题,系统补丁、安装卸载便捷性、售后升级服务等问题关注度相对较小。

国产企业级产品成为选择必然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3

1.1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入学资格要求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主要面向具备物流职业教育的人员招生,学制两年,通过物流管理职业三级教育后学员等同于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并等同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水平。

物流职业教育一级人员人学考试以职教二级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采用理论考试+技能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学员是否已具备物流职业教育二级的知识、能力、素质,如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的入学资格。

1.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职业面向及培养目标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各类主管类岗位如班组长、仓储主管、销售主管、运输主管、运营主管等,主要培养服务物流行业以及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具备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和货运等物流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组织、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货运、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工作的物流操作及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员招生的要求,此类人员在人学之前已经具备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及知识、熟悉物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会电脑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有叉车证或驾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如表1:

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

3.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析

课题组以任务为导向,从物流职业的职业能力出发,按照“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四个部分组织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各级人才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发课程教学模块,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与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课培养学员具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必须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技能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专项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是指提升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表3:

4.建立多元化的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评价体系

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面向企业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行动中学习。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程不同于职业基础课,应更多的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

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人理论考核、考查、实践操作、项目测评、调研报告、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着重考察学员的能力与素质。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教育要办的有生机,就要不断提高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关注就业质量和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

一、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让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的困难,之后,物流专业的招生人数开始慢慢萎缩,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专业生存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

1、专业定位不准

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定位,定位准,才能找准需求,要找准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找准人才的发展空间。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之前的专业定位为对整个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06、07、08级毕业生在物流行业就业比例偏低。

2、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够

由于专业定位在整个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也没有很好地结合高职人才的技能特点,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都和本科院校一致,偏向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出物流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导致学生的就业出现障碍。在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没有其他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在毕业后就业了在物流企业中做不满一周就逃跑的也不乏其人。

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改变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状况,我院物流专业开展广泛专业调研,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调研

为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教研室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是参观考察了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调研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开展了对40多家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充分了解了不同企业类型包括生产型企业、商贸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真实需求;三是我院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四届毕业生,从学生的就业岗位、薪资待遇、技能需求、对专业教学的建议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进行充分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与不足。将三个调研汇总形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调研报告,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找准了目标。

2、专业定位

根据地域经济区位特点与我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参照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条件,本着最低投入最大产出的原则,确定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为公路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现代配送中心培养人才。学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仓管、物流营业员、物流客服、物流业务员、运输调度,拓展就业岗位为货代操作、物流主管等。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物流管理教研室选取了10余名来自于公路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配送中心企业、国际货代企业,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专家访谈会。

在访谈会上,我们成功的提取了物流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门一体化课程,并确定一体化课程的顺序、学习内容和学时。通过职业与长期的调研分析,可以整体的了解到整个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骨干教师三类人员共同审定,确定课程体系。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综合素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仓储、运输、营销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能力、听从调遣的能力等。独立实践环节包括叉车操作、生产实习、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综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

从整体上看,课程设置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课程目标充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考虑学生职业生涯需要;实践课程突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三、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靠一个老师之力是无法到达的,需要教学团队集体的力量,我们的团队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有:

1、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无法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教师主要是在04年开办物流专业以后,内部培养和从外部招聘了全日制MBA研究生,全队人员调整到现在,基本由全日制研究生构成。学缘结构存在欠缺,大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没有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

“双师型” 教师比例虽高,由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或者考研之前工作岗位与目前从教物流岗位没有联系,因而理论知识方面是过硬的,也都拿到了物流师证,具备双师资格,但却不熟悉物流岗位实践,理论教学水平高却无法开展实践教学。

2、教学团队团结协作不够,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认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自己本课程的教学,不与其他课程协调沟通,造成教学内容的交叉、矛盾,使得整个物流专业教学不成系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只有在课堂上有短暂的时间,对学生的个体认知偏少,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认识不足,对学生基本没有课程理论知识以外的能力培养训练。教师普遍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照本宣科,在教学中理论教学无法对应的岗位技能,无法达到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进行下来,学生对自我没有信心,不知道毕业以后自己能做什么,有单位来招聘,不敢去,不知道自己能在物流岗位上做什么。

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在让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学会一技之长,顺利就业,健康发展”,以物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作为教学团队的目标指向 高职院校物流教学团队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定位符合市场要求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物流岗位强化物流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两轮顶岗的工学交替模式下培养出为物流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夯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为使物流专业教学团队能胜任对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培养的目标,需要教学团队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时,特别注重有企业物流岗位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采取脱产挂职锻炼、业务进修、参加研讨班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和提升物流教学团队内部的潜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产学研合作物流企业去挂职锻炼,进行科研开发,增加现有教师的物流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物流专业职业教育能力,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真正能教学,能实践。

2、 专兼职结合结对子的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主要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物流行业企业的一线的行业专家组成。在物流团队建设中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制定师资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一方面,对学校物流专业专任教师的企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进行需求性培养。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优秀物流专业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引进一批行业和公路第三方物流相关企业的实践专家作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形成校企专兼职教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学生专业教育的良好局面。我们的专职教师队伍,是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聘用、引进一定数量的物流专业所在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很强,教学能力不足,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和培训,教学时间也无法保障。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子的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学材开发、精品课程开发,使获得双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的提升。经过这样的长期建设和不懈努力,就可以打造出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且实践能力强的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突出的一流“双师素质”物流教学团队。

3、教学团队与学生的带班,对接培养

我院对专职教师没有担任班主任的要求,导致物流专业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沟通不足,导致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不够融洽。90后的学生自我很强,实践能力也不错。通过专职教师带班,增强师生互相的了解,增强师生感情,在教学中更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校内物流专业协会,每个专任教师作为导师辅导若干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如在校企合作校内的快递业务的开展,物流专业优秀毕业生的跟踪联系,参加各级物流大赛等,使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社会的认知,加强学生的技能锻炼和社会历练。

4、培养、发挥物流专业带头人的领头羊作用

物流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人物是专业带头人,他是本专业的专家,其主要能力应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上。专业带头人必须熟悉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由于物流行业的薪资待遇较高,员工年龄都在25岁左右,而高职院校经费有限,从外部聘请专家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方式可以从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所以本校教师的培养是重点方向,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必须制度化,通过参与物流行业协会和知名物流企业的业务培训,使专业带头人获得成长。

5、完善激励机制,以绩效考评健全物流团队内部管理

基于专业结合课程的物流教学团队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以物流的职业技术为核心,体现职业技能优先、实践能力优先,就业为最终目标的原则。以绩效考评健全物流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教学团队管理过程中,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保证物流教学团队高效运转。

总之,高职专业物流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先导,依托物流团队内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行业的优势,树立教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站在物流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开展安全、绿色、环保的教育;积极参与物流行业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实用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通过物流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专业教学与生产活动及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并通过保障学生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物流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最终使专业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编号10YB39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伏湘.教师团队建设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4):71-73.

[2]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11,26(4):14-16.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5

不见一辆车、一艘船,上海陆上交易中心的56135物流网,以颠覆式创新,在鼠标、键盘与指间,创造了平台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

然而,考察之后,很多官员却发现,疑问随之更多了,“这与我们那里的物流园区有什么区别”,“与我们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什么不同”……

诸多疑问的逻辑起点,仍然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到底什么才是平台经济。当下最流行的一个定义是:企业自身并不生产商品,却可以通过提供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

仍以上海市陆交中心为例,其通过提供物流供需信息进行撮合交易,达成贸易行为;合同形成后带动货运和物流,形成了大量航运的微观行为;到最后结算、支付、汇兑又产生大量的金融行为。

这种被定义为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正随着苹果、谷歌、淘宝等平台企业的成功风行全球。

以前人们常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现在又加上一句,“顶级企业做平台”。

有人指出,乔布斯固然为苹果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但其基业稳固仍然得益于平台建设。苹果公司通过搭建Appstore这个虚拟超市平台,左手牵着成千上万的产品提供商,右手则是苹果手机的移动用户,令双方或者多方在这个平台实现自由交易。

平台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整合配置多样化市场资源、促进三次产业融合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已无需赘言。甚至有学者称,平台经济将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承担着历史性责任。

同时,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动力与热情,已然显露无疑。“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从这个最经典的设问开始,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上海,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市场交易规模落后于广东、浙江,一直积怀难释。在诸多会议上,“迎接平台经济时代的新挑战,重塑国际贸易中心微观基础”,此类官方话语的背后是一份急切之情。

而另一方面,更多省市则借助2011年以来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机遇,积极而低调地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探索。

北京支持京东商城电商服务平台,一方面帮助流通企业打破渠道限制,以低成本快速覆盖全国;另一方面帮助生产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以需定产”的柔性化生产。

上海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易贸化工、百联有色金属等交易平台产业群,形成了超千亿规模的交易平台。

越来越多成功案例,发挥了酵母效应,放大了地方政府的动力与雄心。然而,对于平台经济发展来说,地方政府有动力的同时,还必须有能力。

既然平台经济具有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全新的业态必然对政府治理的能力提出挑战。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诸多平台企业反映的票据往来难题,高端人才蓄水难题等,都对政府综合化、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6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物流业成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成为物流业振兴与发展的九大保证措施之一。规划指出,,要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物流作为生产行业,涉及一产、二产、三产的多个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愈发达要求物流相应地愈发达,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调查统计预测,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纷纷设置物流专业,已有媒体称,目前,物流人才已供过于求。如何充分发挥高职人才培养优势,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满足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办学面临的一项亟待待解决的问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经过5年的办学实践,紧密依托区域经济与行业背景,按照统筹教学资源、以学生思想意愿与具体实力为依据,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保证的专业群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专业建设与办学特色

通过深入的调研,结合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京津冀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将物流管理专业准确定位,划分为生产与消费物流、快递物流、国际物流三大办学方向;借助专业群建设平台,以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形成了“一统三分两结合,校企共赢,订单培养,多证一体”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筹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行动导向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缩短教学与就业的距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体系、技能比赛及管理措施,保证学生良好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一)依托地域特点与行业发展优势,明确办学目标、需求

1.生产与经营企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唐山是钢铁、煤炭、石油、陶瓷等各大类工业产品的重要产地,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带动了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物流已成为唐山市七大主导产业链之一。例如,以开滦煤炭、唐山钢铁等为首的大型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以八方、华盛为首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在加快改造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能力,大力发展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在大型商品批发贸易市场的毗邻地正陆续建设着一批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真正具备现代物流特征的企业。生产与消费物流行业的发展对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专业人才产生强劲的需求。

2.沿海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唐山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唐山港口及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工业区以四大主导产业(大码头、大电力、大钢铁、大石化)为主完成布局,2008年,唐山市“四点一带”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实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乐亭新区将建成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和市区产业转移承载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丰南沿海工业区将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市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与配套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成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自行车配件与五金制品产业。港口经济的发展将对港口及国际物流人才产生强劲的需求。

3.快递行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递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行业附加值高、就业效应大。我国快运快递业正在逐步从邮政专营中分离出来,民营快递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据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估算,到2012年我国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将达到或超过80万人之多,如何提高现有快递人才的素质、增加快递专业人才的供给已经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4.岗位人才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定位。物流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宽视野、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宗旨,面向唐山生产、消费物流、港口物流、快递物流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首次就业岗位:国际货运人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仓储保管员、采购员、理货员、仓储调度员;运输调度员,客服专员、配送策划员;快递员、输单员、快递物流理货员、国际快递货运等。目标岗位:物流经理、理货班长,仓储主管,采购主管、运输主管,配送主管,客服主管;货运基层经理、快递基层管理人员等.

(二“)一统三分两结合,校企共赢,订单培养,多证一体”专业群办学理念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理念统一招生,基本招生规模为每年至少三个班150人,依据市场需求与订单班情况适当增加招生人数与班级容量,一年级统一学习物流专业基础的“平台课程”;二年级依据学生意愿、行业需求、个人资质划分专业方向,按照专业需求定位的消费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三个方向和实际学生人数划分为多个班,班容量在40人以下,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多模块”专业课程;三年级广泛结合专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展在师资互通、课程建设、证书配合、岗位对接多领域深度合作的订单培养课程,探索并逐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体制。

(三)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结合三大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所有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完成硕士学位攻读,并力求在专业分布上合理化。带动年轻教师开展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大力鼓励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锻炼教学团队,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组织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实践锻炼;引进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探索校企共同课程开发,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建立与企业一线的密切联系,了解行业一线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共建、科研合作、课程开发等深层次的合作。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建立稳定教师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从企业引入专职行业专家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

(四)校企合作,开展“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建设

围绕专业三大方向进行“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建设,结合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开发,完成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快递实务、国际货代、物流企业管理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任务;建设物流仓储、企业模拟操作及物流软件操作实训室,建设连锁经营、快递物流校中厂实训基地,完成仓储配送实训、物流企业调研、快递综合实训、国际货代等综合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借助物流技能大赛形式,提升办学水准与社会影响力;通过校企合作定单培养,进行顶岗实习综合实习项目的开发工作。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广泛积累与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经验,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过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专业建设实践探讨

(一)依托区域行业特色广泛开展专业调研

1.明确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一是为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奠定基础;二是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其工作状态及发展空间,获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反馈;三是为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物色物流企业参会候选人。

2.确定调研内容。了解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物流人才数量、层次、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明确适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物流岗位及相关岗位职责;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人员对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证书的意见和看法;了解毕业生在物流企业的适应程度及发展前景等;了解物流企业校企业合作的意向。

3.制定调研方法。调研采用问卷、座谈、参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走访典型物流企业的相关人员及在物流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获得直观的第一手资料。

(二)按专业群建设理念,科学进行专业分流

按照“一统三分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大学二年级可以选报企业物流、国际物流、速递物流三个专业方向。专业分流工作在“自由申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适当调整”指导思想下,依据三个分流指标:一是学生填报的志愿,二是学生独立撰写的物流调研报告,三是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国际物流方向要求外语成绩必须达标)。遵循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专业分流工作透明度的原则;坚持自主选择与分流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个人志愿与宏观调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需求与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分流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的就业状态,又结合各专业方向的培养条件与能力,同时避免毕业去向的过分集中。专业方向分流工作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末开始起动,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5月份之前完成,以保证第二学年教学工作安排的顺利进行。分流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填报志愿阶段、录取与调剂阶段、分流结果公布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必须按时保质完成。

(三)校企互融,订单培养,探求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互融,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订单培养,意于缩短专业办学与就业市场的距离,满足企业对急需人才的直接需求,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通过深入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三个办学方向,选定参与企业的范围,寻求具有良好合作意愿的企业。大型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如苏宁、国美电器连锁、庞大汽贸、国大连锁、医药连锁店等企业,此类企业业务正在积极扩张,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基础经营层次管理人员,员工就业发展空间较大,管理规范,是学生就业的不错选择;EMS快递、顺丰快递、宅急送等快递企业因急需提升一线员工的基本素质,需要大批引进基层管理人才及基层员工,与院校和积极性较高;天津港口、唐山港口、京津地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行业、外贸急需的国际物流人才等。

2.院校针对企业需求与自身情况,寻求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支点。院校需求:借助企业物资资源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集合企业一线专家,合作畅谈,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共建实训室和生产型教学基地;解决学生的就业。企业需求:提前将企业文化进行渗透,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解决未来员工招聘困难,降低未来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费用与时间;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