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1

    一、吉林省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

    经过走访和调查,笔者发现吉林省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现状仍属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多数中小学校都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大约1/3的学校虽然开设音乐课,但是没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一半以上的学校正常开设了音乐课,但是教学内容单一,几乎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虽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简陋、音乐课枯燥乏味,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有超过3/4的学生表示最喜欢上音乐课,希望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愿意学习歌唱、乐理知识和表演活动。

    二、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梨树县支教调研行动

    在为基础教育服务、尊重的教育理念培养下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指导下,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音乐服务社会”为目标,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亲切指导下,组织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发挥专业所长,走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体系,开展了支援梨树县基础音乐教育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1.支教。通过给农村孩子上音乐课的形式,启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改善落后的音乐教学现状。支教小组从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对支援合作单位东河镇中小学和蔡家镇中小学等四个学校800余名学生进行了80余节次、320余课时的音乐综合授课,解决了当地没有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动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吉林省梨树县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托支教的立项活动,音乐学院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课堂实录等研究方式,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学院师生先后申请《关于音乐舞蹈研究生服务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行动研究》、《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和《吉林省梨树县农村中学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等多个项目课题和理论成果,力求为吉林省基础音乐教育的整改和发展贡献力量。

    3.培训。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讲座,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落后问题。经过长期周密的策划商讨,党支部组织全体人员于12月4日赴梨树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支援梨树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中,学院的院长尹爱青教授和姜宝君老师分别作了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和《课程改革后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的精彩讲学。两名研究生党员代表也以交流讲座的形式分别作了报告。本次培训活动得到了梨树县教育部门领导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度赞许,搭建了音乐学院支援梨树县农村音乐教育的平台,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首页新闻和校报编辑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好评。

    三、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1.有效发挥高师学生的支教力量。学生是高等学府的主要群体,并且高师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所以有计划地安排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定期参加指定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缓解农村中小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的问题,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将来服务社会的就业技能。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支教活动中,学生们把键盘、声乐、舞蹈、视唱练耳、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欣赏等各专业领域充分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研究生,可以在活动中将科研项目结合进来,不但可以通过支教实践活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还能通过研究项目解决一部分费用。另外,将这种艺术实践与学生的课程学分和现实表现联系起来,也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效作用。

    2.广泛开展高师教师培训活动。调查显示,大多农村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完全不能把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因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以吉林省为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是专科毕业,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教学理念都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把这些老师集中起来通过讲学、报告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大家可以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和提高水平。另外,高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品课或者示范课,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实践,以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将部分高师音乐院系专业教师挂职挂岗在农村中小学校,也可以在县镇担任兼职音乐教员,为加快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以促进农村基础音乐文化的建设。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2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城乡建设; 现状;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15-02

我国的中小学校有75%在农村,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音乐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述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化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它学科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加快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推动全国音乐教育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1 问题的提出

泸州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山地多,偏贫,少数民族占有一定的比例,有苗、彝族等。泸州全市人口498万,面积12247平方公里,全市小学280所,城区小学占7.85%,农村小学占92.15%;普通初中109所,城区初中占8.73%,农村初中占91.27%;九年制学校城区占9.88%,农村占90.12%。从这些数据看出,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占90%以上。为了了解各农村、城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音乐教师学历、职称、专业情况、开课情况、课外活动情况、硬件设备条件、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调研对象

调查的对象包括泸州市四县三区的小学、初中九年制学校的音乐教师、中层干部70名。调查的方法采用从各个县的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的小学,普通中学、九年制学校,音乐教师,不同专业的中层干部利用培训或周末进行完成的问卷调查70份,实际回收65份,其中城区小学3所城区中学8所,乡镇小学20所,乡镇中学29所,九年制学校5所,试卷采用不记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3 调研内容

所在学校校长是否重视音乐课;所在学校中层干部对音乐课的看法;所在学校普通教师对音乐课看法;所在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情况,是否教过音乐;所在学校音乐教师职称;所在学校音乐教师学历;所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音乐场馆;所在学校音乐教学用具是什么;学校音乐课开课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音乐艺术成果,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情况;音乐教师年龄结构等。

4 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了实地观察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调研方式上采用了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一些基本方式。

5 调研结果

5.1校长、中层干部,一般教师对音乐课重视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校长对音乐的重视,城区小学达100%,城区中学,乡小超出50%以上,乡中和九年制不到50%,认为一般的校长只有乡中超过了50%,一点不重视音乐的校长只有九年制学校20%,乡中极个别,城中,城小教育。中层干部和教师重视音乐只有城小达100%,城市乡小超过了60%以上,乡中九年制学校不到50%的重视程度。不重视的中层和教师,尤其是教师城中,乡中,九年制学校达60%以上,中层干部而不重视音乐乡中和九年制学校40%以上,从数据可见,农村,城市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差距大。

5.2学校音乐教师专职、兼职、学历、职称、年龄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音乐从专职教师看,城小九年制学校100%城中88%乡中,乡小30%的以下尤其乡小只有15%,乡中可以看出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可以看出是超过了65%以上是兼职音乐教师,乡小达到了85%,乡中还有7%的少数没教过音乐的教师去教音乐,由此可见在我市,农村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2)音乐教师的学历,城中本科学历达50%,城小和乡中本科达30%以上,音乐教师达专科50%的以上只有城中,城小,乡小。九年制学校,中师的40%以上只有乡小和九年制学校,从上面的数据可见农村学校学历普遍偏低。

(3)音乐教师的职称城中要比乡中的高乡中中一只有14%,城中44%,中二的50%的以上的有城中,乡中;小高的城小和乡小是较少只有30%以上多一点,小一城小和乡小达60%以上,由此可见,在职称上农村、城市学校普遍偏低,城乡差距不大。

(4)音乐教师三十岁以下的60%以上是城小,三十岁以上的城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50%以上,40岁以上的只有乡小,由表数据可看出音乐教师的年龄段,三十岁左右的比重很大,说明都是中青年多,年轻有朝气,有活力。

5.3硬件设备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城中、城小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在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音乐和舞蹈教室都有。乡中、乡小有音乐教室的在20%以下,极少数学校有乐器室,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60%以上,乡中达到了83%。有钢琴的学校城中、城小达60%以上,乡中、乡小20%以下,有风琴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达40%以上,拥有电子琴的达25%以上的有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什么都没有的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乡中甚至达到了80%以上。可见城乡教学设备硬件相差太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音乐教师都渴望有良好的设备和音响资料。什么都没有的学校怎么能够进行正常的教学?孩子们怎能唱出优美的歌曲呢?

5.4学校开课(音乐课)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音乐课1-6年级的城小开课率达100%,乡小95%九年制学校只有40%;小学高年级或毕业班不开课现象只有乡小5%,九年级学校20%。从表中课看出小学城乡开课率还是有差距。初中三年都开音乐课的城中占62%,乡中占45%,初中只开部分的城中占38%,乡中48%,都不开的乡中7%。从表中可看出初中城中、乡中都有部分学校未开满音乐课。这很明显当学生升入高中后都出现了知识的段带,咸接不上。因此,有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学音乐很难,教师教学很吃力,这可以看出是初中未开部分音乐课造成的教学后果。

5.5学校课外活动、教学成果调查结果分析

泸州的市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在全国的艺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如舞蹈《阳光女孩》、《索马花》、《斗春》等都在全国获一等奖,城区的业余艺术学校也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每次都获一等奖,而以上的可喜成果仅限于城区,对于广大的泸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却不容乐观,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较大。

调查发现,合唱队训练城中、城小九年制学校超过了26%以上,而乡中、乡小不足10%;舞蹈队九年制学校没有,乡中、乡小不足10%,这大概和舞蹈师资有很大关系的原因。管乐队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缺少师资,城乡学校都是空白。从前面可以看出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的程度不同得出了0乡中乡小70%以上很少开展活动,城乡差异非常大,城区中、小学一般都有自己学校的艺术节时间,而且经常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有校内的、校外的,城区小学比城区中学高8%。从教学成果看获省级奖的城区小学33%城区中学25%,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为零。获市级奖的城区小学67%最高,乡中为零。乡中、乡小主要体现在县、镇上获奖。

5.6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发现,学校对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音乐器材、教辅资料、活动的开展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从乡中乡小九年制学校没有投的30%以上,从表五可看出,乡中、乡小很少开展活动,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资金没有投入哪有音乐活动的展现。

6 存在问题

6.1通过本次调查,梳理出城乡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差距

(1)学校各级领导对音乐重视程度农村不及城市;

(2)教师专职情况农村不及城市;

(3)学历程度城市高于农村;

(4)教师职称情况:由于农村兼职教师多,职称农村高于城市;

(5)教师年龄,城市比农村年轻;

(6)硬件设备城市优于农村;开课情况城区学校充分得到了保障,优于农村;

(7)开展课外活动农村不及城市,城市开展多,充分得到了体现;

(8)教学成果,城市优于农村;

(9)学校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城乡差距大,农村落后于城区。

6.2针对现状,提出以下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的措施

(1)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放在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来抓;

(2)加大对农村学校的音乐重视和大量资金的投入;

(3)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薪资到位、福利到位;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5)采用教育资源共享,定期将城市和强校骨干教师派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等,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6)农村学校艺术演出活动应制度化、常规化,增强农村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6.3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等形式采集相关材料,调查面还有待拓展;

(2)任务的合作性,还有待加强;

(3)策略的针对性和适当性还有待深入研讨。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创新方法

教育部分别对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和音乐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音乐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育部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可以引进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检核目录法。人们以检核目录的方式逐项思考,就会引导思维有序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检核目录中,5W1H法更适合初中音乐课教学,5W1H法是:(1)是什么(What)?(2)为什么(Why)(3)怎么做(How)(4)什么时间(When)(5)什么地方(Where)(6)什么人(Who)(7)音乐课的大多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头三个层次进行思考,部分知识可以从6个层次思考。

(3)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音乐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4)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例如,在分析批判伪科学封建思想残余,环境污染行为等方面都可以运用缺点列举法。

最后,要加强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这么几点:

(1)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音乐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音乐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音乐实践活动。

(2)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4

关键词:口风琴;小学音乐教材;有效渗透

口风琴源于联邦德国和日本,簧片发音,键盘与钢琴相同,分为长吹口和短吹口。用长吹口演奏时,琴呈横式平放于桌面或双膝,上身坐直,左手扶琴身,这样的演奏姿势能让双目看到键盘,适合初学者使用。短吹口演奏时,左手插入琴背的带子握住琴,琴呈竖式,可站立或行走,适合演出及各种庆典活动。其吐音技能需用舌尖控制,分为单吐、双吐、花舌等。

一、口风琴在唱歌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唱辅奏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歌唱内容,在学习歌曲时加入口风琴的演奏,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可提高学生眼、脑、手、耳的灵活性。在口风琴初学阶段,可选取熟悉的歌曲作为练习曲目,降低学习难度。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五课《两只老虎》短小精湛,幽默诙谐,选取它作为口风琴的练习曲目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在演奏时,还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情绪,启发学生用歌唱的情感来演奏。

(二)以奏辅唱

经过一段时间由浅入深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摸奏、齐奏、接龙演奏等形式来帮助歌唱。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课歌曲《大树妈妈》的休止符很容易受学生忽视,而口风琴的吹奏则能巩固学生对休止符及其他音乐符号的记忆。

(三)唱奏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①规定:“3-6年级的学生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并能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识读简单乐谱。”为达到课标要求,可利用口风琴进行无声练习,即不用吹嘴弹奏键盘,同时轻声哼唱音高,这种唱奏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识谱的重要性。

二、口风琴在歌曲伴奏中的渗透

(一)主旋律伴奏

口风琴是一种很好的伴奏乐器,伴奏任务可由教师或学生单独完成,也可由师生共同合作。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八课歌曲《乃哟乃》旋律简单,只由dol、re、mi三个音符构成,但大部分歌词由“乃”和“哟”组成,唱起来非常绕口。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用口风琴给他们伴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校对音准,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口风琴的欲望,还能让教师近距离感受学生歌唱时反馈的信息。教师还可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一组演奏,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创造成果。

(二)和声伴奏

使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口风琴编配和声作为歌曲伴奏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一课二声部歌曲《柳树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歌曲第一声部抒情性强,表现了柳树姑娘温柔可人的一面,第二声部由三个跳音和休止符组成,塑造了柳树姑娘俏皮、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奏出自创和声为歌曲伴奏,既能丰富音响效果,又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意识。

(三)加花伴奏

用口风琴来演奏歌曲间奏并适当加花,既可增添歌曲的音响色彩,又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表现欲望。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歌曲《拍手拍手》的每句歌词后都跟有一小节的间奏,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出不同的节奏、音高为歌唱伴奏。

三、口风琴在音乐鉴赏中的渗透

(一)口风琴在声乐鉴赏中的渗透

将口风琴巧妙融入声乐鉴赏之中,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加深学习印象,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五课曲目《小白菜》,该乐曲描述的是旧社会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孩孤苦无助的生活。歌曲速度缓慢,旋律线条依次下行,带有哭诉的音调充满了悲伤。初听作品后,学生用口风琴演奏主旋律,通过识谱吹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旋律的流动方向,更加能解了这位失去母爱的女孩清苦、悲哀的生活。

(二)口风琴在器乐鉴赏中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总是试图找出它的规律来记住、表现它。利用口风琴吹奏器乐曲的主题或片段,能使器乐曲变得更加鲜活。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四课《乒乓变奏曲》,该作品有五个变奏,初听乐曲后,学生可视奏乐曲的主题旋律,待学生对主题旋律产生记忆后,再对变奏部分进行鉴赏就能如鱼得水了。

四、口风琴在多声部教材中的渗透

(一)口风琴在合唱内容中的渗透

近年来,多声部特别是合唱内容的不断增加,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合唱最讲究声音的和谐,而影响声音和谐的主要因素就是音准。当学生无法完全把握音准时,教师可利用口风琴标准的音高加以引导。如人音版第十一册第一课《同一首歌》,这首合唱曲的主、副旋律节奏相同,当学生会唱主旋律后,可用口风琴自学副旋律,然后进行合作表演。这样以来,不但能解决二声部合唱的音准问题,还能使歌曲有不同的表现。

(二)口风琴与其他课堂乐器相结合

在合奏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口风琴与各种打击乐器、弦乐器进行合奏。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各种和谐、变化之美,同时又能带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还能使歌唱基础差的学生扬长避短,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艺术实践。如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的《叮铃铃》就可作为这样的表演性教学。1-8小节可用口风琴吹奏,9、11小节用碰铃伴奏,节奏型为XX X—,10、12小节用敲琴演奏,节奏与碰铃相同,13小节到结束用碰铃、铃鼓一起击打每一小节的强拍,同时口风琴吹奏主旋律。在合奏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仅要听自己的演奏,更须注意同伴的演奏。

五、口风琴在乐理知识中的渗透

(一)借助口风琴键盘讲解变音记号

由于口风琴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口风琴直观的键盘来讲解较抽象的“变音记号”,使教学效果更加简明、直观。如人音版第七册第六课中的听辩题:听一听,弹奏的是哪一组音?①23 21—2-②23 2#1—2-③2#1 23—2-,在听辨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到口风琴上的中央C并吹奏感受音高,然后告诉学生中央C右上方的黑键是#C1,要求学生找到该音并吹奏。学生亲身感受中央C和#C1的音高差异后,就能较容易地分辨这三组音了。

(二)借助口风琴讲授移调

在乐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口风琴使移调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课《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曲由dol、re、mi三个音组成,而且音名与演奏指法相同。当学生会用C大调吹奏后,可把乐曲移至G大调弹奏,学生能很明显得感受到随着音调的移高,歌曲愉快、喜悦的情绪也更加鲜明。等学生掌握后,教师还可以提出新的要求,依次学习F大调、D大调等。

(三)借助口风琴讲解波音记号

波音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由主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邻音的叫上波音。很快进入下方邻音的叫下波音。教师可利用口风琴直观的半音关系来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演奏。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课歌曲《小螺号》中的一句: la音上方有一“小波浪”,称为上波音记号,要求学生在歌唱或演奏时,由la音很快进入si音,紧接着回到la音。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教师可用口风琴范奏,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即能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口风琴的有效学习。

结语

口风琴教学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结构,还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口风琴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有效渗透,不仅改变了以往把口风琴作为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形式,还增加了小学音乐教材的吸引力。愿师生在共同体验课堂教学的乐趣当中,将口风琴有效渗透于小学教材中,不断促进师生成长,并把口风琴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1-6年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1-273.

[3]晨曦.铃木镇一教育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222.

[4]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周晓燕.口风琴初级教学的实践体会[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8:3-72.

[6]吴尚勇.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J].成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62-63.

[7]马自强;张荫尧.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4.

[8]崔红梅.以琴助教以趣激学—浅谈小学口风琴教学[J].通辽:内蒙古学报,2009,(4).

[9]阳丹华.《学生口风琴学习兴趣与成就感的培养》[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9:24-25.

[10]买李红.口风琴教学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J].焦作:焦作大学学报,2007,(4).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5

 

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表达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小学音乐教师口语语言

 

1.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生动、有序性

 

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加不少色彩。一般来说,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够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会削弱。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活泼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炼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例如音乐老师在开始讲一首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时,就可以用到这样的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画家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不仅绘声绘色,有景有情,生动形象,同时,能很快就调动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一致。

 

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儿童发展的五个特点之一就是“顺序性”。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邀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单元时,教师可以边放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边动情地朗诵:“春天,万物苏醒,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无数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杨柳开始发芽,在春风中摆动着柔和的枝条;金灿灿的迎春花像一张张笑脸,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按照这样的有序语言顺序下来,你会发现,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美之情不约而同地油然而生。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2.音乐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响度、语速、语调

 

人的感知听力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初等教育的对象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声音强度方面应采取中下值强度水平的说话方式。这种强度在一般情况下不但不影响教学传播效果,不会产生听力疲劳,反而会有积极的效果。因为适度降低老师说话大小的强度,对教育者来说轻松自如,而且对受教育者来说是轻松而又有神秘感、吸引感的。为了在数值上把握老师的教学口语的强度问题,我在少年宫随机对八位男女音乐教师上课过程进行了每位30次强度的取样,每位教师的30次平均值在48——64分贝,八名教师的平均值在54分贝,平均数值大于59分贝的老师自感疲惫,考虑到教室面积及学生人数以及男女教师声音频率不同,同时考虑到教室周围的本底噪音,传到最后排的声音会减弱,所以教师的语言强度在56分贝左右为宜。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提前了解和熟悉设备,注意设备的音频输出功率,所发出的声音不能破坏学生的听力,因为人的听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低龄儿童。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倩、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来表现。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这一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语速大约在(140——160)字/分,考虑到是初等教育音乐课,语速还要适度降低,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例如在学习歌曲《送别》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即将分别的人们对友情的不舍、依依惜别时,老师可以采用较慢的语速,低缓而激动地去朗读歌词。仿佛身处离别之境,眼神中充满思念、不舍,这时的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情绪所带动,被老师的感情深深的吸引住,从而使课堂的气氛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的语言,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从而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3.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初等教育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音乐是通过节奏和旋律等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用于音乐课教学的课堂语言,其节奏感与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的语言随着上课内容要高低错落,快慢得体,充满情感,富有节奏与韵律,正确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中的“停顿”、“重音”、“轻声”、“升降”、“变调”、“儿化”等方法,节奏感与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用以下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语言教学生掌握音符与节拍的学习。在四分音符的训练“X X X X”中老师先模拟鸭子的叫声“嘎 嘎 嘎 嘎”;在八分音符的训练“XX XX XX XX ”中老师先模拟钟表的走动声“滴答 滴答 滴答 滴答”或者车轮的滚动声“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在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X.X X.X ”时,可模拟蝉叫声“知了 知了”;在练习十六分音符节奏音群“XXXX XXXX ”时可模拟机枪扫射声“塔塔塔塔 塔塔塔塔”;练习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组合“XX.XX.XX.XX.”时,可模拟汽车喇叭声“嘀嘀 嘀嘀 嘀嘀 嘀嘀”声。

二、小学音乐教师的体态语

 

目前,初等教育音乐学专业的课程安排除了专业课以外,都把舞蹈、形体课作为必修课之一,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体态语是人类三大语言形式之一,可以弥补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不足。体态语具有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不具备的视觉方面的种种优势。不仅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思想感情的外化,同时也是进行言语交际者展示风采、风度的手段。

 

1.音乐教师应发挥好肢体动作语言

 

肢体态势语又分为手势语与身姿语。手势语是指表达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一种态势语。手势是人类在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最为灵活自如、最富有表现力的态势语言。它能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在所有的态势语里,手势语的表现力仅次于面部表情,而手势的使用频率却是最高的,因为手势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变化形态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手势可以产生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口语表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身姿语是指人的静态和动态等各种身体姿势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它们是展示仪容、表现风度、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

 

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时,教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兵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音乐教师应把握好眼神的作用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睛,除了接受外界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有外泄和传输内心世界的功能。目光语,是指运用眼神、目光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参与言语交际的语言。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 眼神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合有声语言,能够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所以,文坛巨擘泰戈尔才会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常常通过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信息传递给听者。同理当教师对某部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反映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眼神不仅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甚至还能直接代替语言。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课堂纪律局部出现异常时,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大学期间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堂见习课,是欣赏音乐童话《彼得与狼》,授课老师在做了一定的情感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小朋友们不借助任何肢体动作表演,只是用耳朵聆听,并让小朋友们用眼睛把所想到的,看到的告诉大家。顿时,“愉快”、“危险”、 “紧张”、“喜悦”等,一切都尽显于孩子们真诚的眼眸之中,那么地投入,那么地逼真,仿佛真地看到了高兴的鸭子、愉快的小鸟、狡猾的大黑猫、凶狠的大灰狼、聪明勇敢的彼得,以至于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3.音乐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表达情感

 

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语言。人的面部表情能传递丰富的感情。达.芬奇在其名作《最后的晚餐》里刻画了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熟悉圣经故事的人,大都能够从每个门徒的举止神情看出:那豪放的是保罗,那忠厚的是约瑟,那沉默的是约翰,那激动的是彼得......达.芬奇用生动的笔触通过举止、神情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正是表情在言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无限魅力所在。面部表情是形体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说的,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

 

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总之,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更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小学音乐教师的服饰语

 

1.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并发挥好服饰语的作用

 

服饰语,是指在交际场合中,表达者通过服装、发型、饰物以及化妆所传递的信息。服饰作为态势语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协调配合作用。服饰是身姿的外形,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佛要金身,人要衣裳”。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衣着整齐,服饰得体,优美大方,表情自然,不仅会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会使自己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提高自信心,增强自信力,促使口语表达的成功。

 

2.教师在音乐课上应该把握好服饰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承担知识延递,更要承担起公德的传承。教师不仅要用有声的语言教学授业解惑,更要用无声的行为当好示范。育人是全方位的,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场所。初等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对外界有着不加分析的模仿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衣着代表教师的精神风貌,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教师,在穿衣打扮上也应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育人效应,应美观大方,有时代感,受学生欢迎,符合教师身份。服饰打扮要具有时代感,要与交际场所、交际对象、交际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语言交际的成功。注意服装款式与表达内容的一致,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民族风格的歌曲时应该身穿与之相符的民族风格的衣服而不是西洋或运动风格的,然而如果是教授类似于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服装要正装。与服饰语相互补充的是音乐教室的硬件布置,它包括教室环境布置,音乐教师用具等,我实地调查了我市音乐教学优秀的3所小学音乐教室及2所音乐培训机构,发现这些学校在音乐教室的硬件布置方面非常下功夫,例如其中一所小学进入教室到处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墙壁上有音乐家的照片及简介,照明灯具的外观是小提琴形状,讲台上摆放着音乐多媒体设备,作业本封面是各种乐器图案,整个教室是多种颜色的吸声墙面,加上厚厚的印有五线谱图案的吸音窗帘,让学生处处感受到音乐的气息,仿佛进入到了音乐的海洋。同时,因为窗帘具有吸收2次声反射的功能,吸收了玻璃的硬反射声,墙面安装的其它吸音材料,也科学地减少了声音反射,避免了“浴室效应”,保证了音乐老师的声音及多媒体音乐在教室里清晰传播。初等教育的音乐老师也应不断注重美育方面的学习,通过美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老师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表现美创作美的能力,让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充满正能量。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6

关键词:武汉市;特殊儿童;音乐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由于特殊儿童身心和智力等方面的发育相对于同年龄段的普通儿童来说较为迟缓,因此此次调查的武汉市特殊学校学生主要为小学高年级、具有一定思想和行为能力的盲、聋哑、智障儿童,年龄多在12-15岁之间,大约相当于普通儿童的9-12岁。

调查方法及内容: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法等。内容涉及特殊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音乐课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方面。

共向特殊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156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91.02%,有效率86.5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学校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

学生态度 音乐喜好度(百分比%) 音乐课喜好度(百分比%)

非常喜欢 28.9 20.7

比较喜欢 42.9 36.3

一般喜欢 19.3 23.7

不太喜欢 3.0 8.9

无所谓 5.9 10.4

表一:特殊学校学生音乐与音乐课喜好度对比表

特殊学校学生对待音乐课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一所示,通过表一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和音乐课在这些特殊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喜欢音乐的特殊学生的比例要高于喜欢音乐课的学生比例。影响特殊学校学生对音乐课喜好程度的因素在问卷中也进行了预设,其中,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和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均有五个预设选项(可多选)和一个开放性回答项。通过调查,武汉市特殊学校学生喜欢音乐课的原因按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为:音乐课轻松、有意思;上音乐课能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老师教得好,课堂气氛活跃;上音乐课能开发智力,提高我的能力;我喜欢参加音乐表演活动和音乐比赛。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同样按照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为:音乐课的内容我不感兴趣;老师教得不好,引不起我的兴趣;音乐成绩不好,学音乐学得慢;不喜欢音乐课的氛围;音乐课不是主科,没有意义。

(二)特殊学校学生音乐课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了解特殊音乐教育对象即特殊学生对音乐课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首先,请特殊学生们对自己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评,结果如图一所示:

图四:武汉市特殊学校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图

接下来,我们通过六个题目来具体了解这些特殊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器乐认知方面,31.1%的特殊学生能够认识五种以上的中国乐器或西洋乐器;在器乐演奏方面,57%的特殊学生能够演奏一种乐器,但有26.7%的特殊学生不能演奏任何乐器;在音乐作品认知和欣赏方面,了解或欣赏过十首以上中外名曲的特殊学生占54.1%;歌曲演唱或舞蹈(律动片段)学习方面,能掌握十首(段)以上歌曲或舞蹈的特殊学生占28.9%,不能掌握任何歌曲或舞蹈的特殊学生占18.5%;在乐理知识方面,能够同时认识五线谱和简谱(盲文乐谱)的特殊学生占21.5%;最后,在音乐创造性活动方面,进行过音乐创造活动的特殊学生占63.7%、没有进行过音乐创造活动的特殊学生占36.3%。

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就特殊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康复治疗作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其中有超过65%的特殊儿童认为音乐学习对其他能力的提高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和有一定帮助,只有21%的特殊儿童认为音乐学习对除音乐外其他能力的提高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三)特殊学校学生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情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三十条也有相关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做到内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场地落实”。特殊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武汉市特殊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情况较好。在接受调查的特殊学生中,超过70%的特殊学生都有课外音乐学习或实践的经历,如武汉盲童学校的特殊学生们,几乎每人都参加过课外音乐活动。这与特殊教育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班级规模较小、有较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和重视艺术教育的办学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武汉市特殊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特殊学校在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为了使自己学校的学生或艺术团在各种音乐比赛中获奖,往往将课外音乐活动的重心放在培养音乐尖子上,因此造成了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机会的不平等。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特殊学生都参与过课外音乐活动,但参与的频率和层次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更有将近30%的特殊学生由于一定原因没有参与过课外音乐活动,而有11.9%的特殊学生表示自己不仅没有参加过课外音乐活动,甚至根本也不愿意参与。可见,如何引导这些特殊儿童参与课外音乐活动,挖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应是特殊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一个重点。特殊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特殊学生创造和提供均等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

三、小结

由此次对特殊学校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特殊音乐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殊儿童多数热爱音乐,并且有音乐学习的能力。抛开年龄上的差距,总体来看,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音乐课上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水平相差不大,有些特殊儿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普通儿童。这一方面是因为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升学压力相对较小,所以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音乐学习,同时特殊学校的班级编制也较普通学校要小,特殊音乐教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关注度相对较高,辅导力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上的代偿作用,身体的一些感知觉器官往往较普通儿童更为敏锐,这在音乐学习中也常常发挥着一定的优势。例如,盲童由于视觉的障碍,听觉在一定程度上就起着代偿视觉的作用,因此,他们在节奏的模仿与旋律的听唱等方面的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甚至优于普通儿童;同样道理,聋哑儿童由于视觉代偿了部分听觉和语言的功能,他们在律动学习中的观察和模仿力有时也会超出普通儿童。但当音乐被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的时候,一些特殊儿童对音乐较为原始自然的喜好和兴趣或多或少地被音乐课上的一些因素所影响了。如音乐教材内容老旧、教师教法的选择、课外音乐活动培养目标片面化等,而这些因素也许正是我们在特殊音乐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

参考文献:

[1]马达. 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5

[2]王辉.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10期

[3]李平平. 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