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治疗音乐心理辅导身心健康

进入新世纪,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其中也确立了《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并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一,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要求培养中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的这两大目标从宏观上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微观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学校教育中音乐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点。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借助于音乐治疗的特殊技巧,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融入于学校教育当中,进一步结合心理学和音乐的相关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选取风格各异、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缓解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学习方面而言,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所承担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初中起始的题海遨游,中考阶段的一二三模考,高考前期的练兵备战,到某一个时间段里有可能出现的摸底考试、快慢分班等诸多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阶段和过程。其次,还有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接踵而来的班级、年级排名所带来的压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费尽力气地使自己的成绩保持在班级排名的前列,学习一般或较差一些的学生又会担心考试后自己的班级排名没有进步。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焦虑和忧郁的情绪,少数学生又会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而毕业班学生的类似情况则更为突出。一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觉得自己身心疲惫的学生人数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每晚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会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困扰。

综上所述,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焦虑、忧郁、身心疲惫和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失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让他们放松心情,或让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我们也不妨体验一下音乐——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减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查阅“音乐治疗”资料和相关理疗案例可以发现,一些我们熟悉或偶有聆听的音乐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地显现着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和价值——音乐治疗。

1.焦虑和忧郁的缓解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焦虑和忧郁常常使学生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对此,在音乐治疗中,可选用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风格明朗秀丽的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浪漫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乐曲对于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音乐疗效。

2.身心疲劳的缓解

节奏缓慢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这样的音乐可以选择的很多,如《夏日圣地》《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斯》等。教师适时做出语言引导,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闭上双眼平静地聆听音乐,以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3.失眠的缓解

这个问题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毕业班的学生白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如果晚上因精神紧张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学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失眠发生在晚上,音乐理疗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故可改由教师选择乐曲,指导学生在晚修或自习后聆听。温柔、流淌的音乐陪伴自己放松入睡,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项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失眠的乐曲有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

学校开展以音乐理疗方式为媒介,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对于缓解学生压力,抚慰学生情绪,完善学生性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心理辅导又可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延伸,使音乐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深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积极探讨和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包括: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果要很好地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作用,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和其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共同构建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教程。

1.教师应首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系统地做出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学习有关音乐治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和理疗实践知识;进而结合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建立与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紧密关联而又有实质性意义的音乐心理辅导结构体系。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心理辅导工作需求,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有关学者、专家到学校传授知识、指导实践;适时组织音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进行有关方面的考察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音乐心理辅导相结合、互辅佐、融会贯通、教学相长的最优化音乐教育效果,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音乐心理辅导之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3.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音乐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时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音乐可以给予他们的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积极作用就会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辅导,使音乐心理辅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学校音乐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遵循理论到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积极探索音乐心理辅导知识,着力提升音乐心理辅导技能和辅导实践水平,完善音乐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防止将音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口号性的一阵风。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班会或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就音乐与音乐的心理辅导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求得认同。以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真正理解并乐于体验音乐,体验音乐心理辅导,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校音乐心理辅导的基础和氛围。

总之,“音乐治疗”这一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已经广泛运用,但运用于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辅导还比较少见。而把它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就更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讲,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2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政治学科的知识特点出发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分析能力。新课程改革局面下,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把课本的理论回归到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客观上要求政治课堂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活动与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增强学生在政治课程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既符合新课程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一种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政治教师在此环境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营造有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在政治教学中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调节学习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自我心理调节,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例如,在初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学习“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时,可以鼓励从不敢当众发言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摆脱自卑心理,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课堂的能力训练与引导

通过课堂的德育知识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正确判断是非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关键是通过各种教育使其能对客观事物具有正确和科学的判断能力,可以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他们才能在现实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位置,把握好自己的行为标准,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引入学生在生活实际当中可能碰到的实例,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换各自的看法,教师通过评议总结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事物,科学调整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社会,有利于他们克服面对困难时的畏惧心理。

三、在课堂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通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完善自我,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以适应社会环境。而现实中,部分中学生由于人际交往的经验不足,不知如何协调身边的人际关系,时常产生与同学、老师交往胆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等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会出现人际情感偏差。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活动,增加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与他人坦诚沟通,相互肯定。在实际操作中,可多采用小组讨论分析、小组协助、团体合作性竞争等活动,激发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与交往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思维等能力,使其处于最佳的理性状态,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压力的素质。

四、课后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中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需要以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而心理辅导是通过交谈、授课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排除心理困惑,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作出正确的个人选择。中学生对政治教学的需求不仅是满足课堂上知识的掌握,还要有实际技能的引导,政治教学的过程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贵州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于9月5日、6日在贵阳市召开。

此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汇报工作。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林崇德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出席研讨会的专家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华山教授,长春市教育委员会周国韬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辽宁、贵州、长春、石家庄、西安、成都的20余名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各单位就自己一年来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石家庄市教委德育处重点介绍了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委介绍了通过心育课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在“常态”环境下开展心育研究的特色;天津市教委德育处、天津河西区教委介绍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心育目标的做法;成都市教科所、成都12中介绍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联手的成功经验及在开课过程中采取长短课结合的尝试;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介绍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有大纲、有守则、有评估指标的较为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辽宁省教育厅介绍了该地区的师资培训情况;东北师大着重介绍了农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会人员还重点围绕《指导纲要》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充分肯定了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各实验区提出了期望,希望各实验区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争取2002年拿出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部署。

――本刊记者希永报道

上 海

2001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优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大速度的发展,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题,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许多学校还在抓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重视教师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我们将积极开展研究、培训和实践探索,使上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更上一层楼。具体如下:

1.继续培训师资,除了与区县合作,培训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外,还对学校教师进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和“心理辅导科研方法”等普及性培训。下半年还将对市青年骨干心理辅导人员举办“干部心理辅导高级研修班”。

2.以课题为龙头,进行市心理辅导协会课题申报和课题成果申报。

3.继续“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的试点工作,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设计、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征集活动。

4.加强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建设工作。目前实验校已增至85所,今年将通过自评、互评、交流、表彰等形式,发挥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积极参与对“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的总结和修订工作,并对今后的规划提出积极建议。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供稿

福 建探索中学习,体验中领悟

――厦门市举办中学生心理教育夏令营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厦门市一些中小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推广中学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由厦门市教委主办,厦门市教科所、厦门电视台、厦门晚报社协办,厦门双十中学承办的“2001年厦门市中学生成功探索夏令营”于2001年7月25日在厦门双十中学开营。来自全市各中学的56名中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教育活动中度过了快乐的三天。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索中悟出了成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

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1.相识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教唱团体康乐歌和手语歌、学跳民族舞、设计交流“特别名片”等活动。2.主题活动,包括坐地起立、高空后仰、巧结绳子、太空宇航、二十四点游戏、自我标价、齐眉棍、解手结、钻呼啦圈以及“成功的捷径”专家讲座、“成功探索”座谈等活动。3.道别活动,包括交流心得、送心意卡、开心一刻等。这些充满探索性、参与性、合作性、趣味性的活动,营员们做起来十分投入,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领悟。有些活动看似十分简单,却蕴函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无法预知的情况,老师会采用鼓励探索的方式:“我相信你有能力去做”,而不是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我来教你怎么做”。这里没有说教,有的是营员们的欢声笑语、探索成功的喜悦。营员们虽然被分为五组,但他们必须学会在一起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个人和团体是一体的,他们必须共同突破层层障碍,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本次夏令营给厦门市心理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启示有:(1)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可与传统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二者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2)心理教育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尤其应重视人的潜能开发;(3)心理教育要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特别要注重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现代化。

――福建省厦门市教科所高思刚供稿

浙 江为了我们学生的心理更健康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大,近两年来,我省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着重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经过在全省多次会议上征求意见和认真讨论,浙江省教育厅于2001年2月7日颁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文件。文件提出了要分三个阶段并在2005年底之前,全省各中小学均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教育活动课、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近几年来,我省十分重视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1999、2000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中,先后涌现出十多项直接与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成果。2000年底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制定200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申报方法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类课题作为一个系列,并组织专家进行单独的评审立项。

2000年暑期,由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省教师都进行了一轮师德培训,其中理解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师德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省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报名状况非常踊跃。

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普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矫正性的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目前,我省杭州、宁波、台州、嘉兴、金华等市,以及杭州的富阳市、舟山的普陀区等都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001年5月,由省教科院牵头召开了《浙江省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全省有近300名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育科研单位负责人、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2001年8月底,浙江省教育厅又成立了以厅领导直接负责的、各有关部门领导共同参加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宏观指导和落实完成各项任务。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供稿

江 苏赣榆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4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新标准,指出健康的涵义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学生中有34%的人有心理障碍,12.5%的人有心理缺陷,28.1%的人心理存在异常。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中小学生认知结构具有不完备性,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以及自我认识存在的片面性等,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更多的焦虑和心理障碍。中学阶段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很可能就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便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工作。

 

(2) 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二十_世纪的竞争,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在事业成功者的案例中,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了决定性的因素。现代企业家们在招聘职员时也倾向于那些情商高于智商者。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交往、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杜会,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杜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跨世纪的伟大意义。

 

二、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许多条件较好的中学都以不同的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实践中却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学校领导和教师虽然都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存在着许多难题,发展不均衡。有的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有的学校就显得比较冷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

 

(3)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新兴的专业,还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它的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中学实施过程中更是存在诸多错误观念和倾向。一是形式化,并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的神奇威力,仍抱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陈旧观念不放,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只迫于形势或追赶时髦而象征性地开展活动。二是神奇化,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改善、提高心理素质与治疗心理异常混为一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五育中的作用期望过高。三是独立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独立于五育之外的新鲜事物,不注意课内与课外、心理教育与其他形式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全体教师、心理专家与一般教师相结合,因而收效甚微。四是扭曲化,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认为是心理有问题的、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去咨询,忽视了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

 

以上错误观念和倾向都是极其有害的,它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观念上提高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4) 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中学内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专业化不够。目前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由后勤人员或者是其他对此感兴趣的教师兼职。真正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很少。

 

缺乏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目标,它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超越了学校和学生这个实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会变得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我们所运用的方法、技术、手段多靠移植甚至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一套。例如,我们引进的心理测量量表远远超过我们自编的,有些量表引进后甚至未经修订就开始应用,可信度很低,不适合我国国情,不适合我国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用成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去衡量学生;有的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去衡量小学生;有的目标制定得过高过大,脱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有的用心理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泛过滥,缺乏针对性,学生了无兴趣。

 

三、如何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_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

 

(5)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应达到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的总目标。

 

根据不同年级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目标。初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高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学业规划提供咨询帮助;高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杜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高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升学观,正确对待高考,形成正常的应试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6)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心理健康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系统而深入地开展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心理教育:包括开发学生潜能、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人际交往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合理调节情绪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以适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青春期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问题、正确认识青春期面临的情感和困惑;挫折应对教育:包括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情感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掌握对抗挫折的技巧,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

 

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

 

(7)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心理治疗模式、心理咨询模式、心理讲座模式和心理辅导模式。在中学,以心理辅导模式最为普遍和实用。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心理辅导,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三级:预防、咨询与矫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途径具有多元性,可以概括为:"_中心“1课""四室"和"一工程"。

 

"―中心",即心理教研中心。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机构和领导中心,_般由负责德育的校长负责,或由专职教师负责,校长兼名誉组长。中心建立工作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作为学校独立机构,协调好与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的关系,负责开设心理辅导课,管理"四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和宣传工作。。

 

—课,即心理辅导课。它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常以班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课一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题,以学生活动为主,重在让学生能深入体验感受,从而进行对自我反思。心理健康课程一般结构为“引入话题一创设情境一展开讨论一自我体会一反馈矫正一总结深化"。当然,心理辅导课主要是根据目标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四室”,即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辅导室和心理宣泄室,这"四室"是一个完备的系统,也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设施。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并建立咨询室工作制度,完善咨询师职责及道德规范,开通咨询热线、悄悄话信箱,设立情绪气象台等,架起咨询者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心理测量室是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是中学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阵地,心理测量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且防患于未然。设立团体辅导室,能对有着相同困惑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以缓解学生压力,调节紧张情绪,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心理宣泄室用来供学生发泄情绪,帮助学生合理及时发泄不良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每天的挑战。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5

一、高三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不能正视失败,情绪易失控;2.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3.考试焦虑,成绩总上不去;4.身心疲惫,人际关系紧张;5.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高三班主任如何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二、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1.自信教育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尝试以下策略:(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4)制定阶段性目标;(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增强自信。

2.挫折教育

主要是通过在网上找一些相关文章或典型事例,利用班会课向学生宣读或讲解。如《笑对人生》、《中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积极面对挫折》、《苦难是通往真理的最好老师》等文章及一些电视节目中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事迹介绍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

3.减压教育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班主任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指导学生自己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学法指导

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每天的自学时间有四五个小时,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复习。可以将这段时间分为两、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一个任务或目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确保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忙乱无序,减少急躁恐慌心理;二是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的成就感、充实感,有助于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恢复自信心。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走上科学高效的良性循环。

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适度。

心理调适的适度既包括轻度适中,也包括频率适中。每次进行调适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占用学生的复习、考试、休息时间,注意细水长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频率不宜过高,进行一次谈话或者辅导之后,要相信学生,要耐心等待学生自我调整好状态,不能操之过急。

2.注意方法。

高三学生由于精神紧张,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尤为敏感,因此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要随便用一些容易伤害学生的词语。

3.注意记录过程。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6

Wu Fuchun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14)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Xi'an 710014,China)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其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and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raining qualified workers for the community. The moral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德育 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27-02

0引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都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表现有独特的一面,而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崭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想开始不断地渗透到学校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中来。这当中固然有许多积极因素,却也难免诸多的消极因素,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给整个学校尤其是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德育理念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一是社会转型变革时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在我国的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新的社会形态尚未形成,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观念、思想、意识影响。二是全球化、信息化给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都获得了哪些信息,他们上网都做些什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就很难了。三是高职德育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学生的生活中仍在渗透着落后观念、腐朽文化和不良习惯等,致使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1.2 教育缺失的家庭环境对高职德育的影响最为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从多年高职德育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的很多后进生多多少少受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3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障碍从录取分数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分数明显存在差距;隐藏在差距背后的是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存在的差距。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意识,甚至有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 “学习为了拿文凭,找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精神,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单薄的学习意识直接引起着部分学生用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无恒心、无毅力,使他们厌学情绪明显。此外,高考成绩的不理想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信,盲目自卑。高考的失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加之就读学校不如意,使他们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

1.4 人际交往障碍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许多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以及个性各异的新同学,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渴望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在交往中异常紧张,不知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感到不安、孤独,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怖症等人际交往障碍。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交往能力缺失有三种症状:交往障碍症、交往贫乏症和交往恐惧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偏差和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1.5 生活情感障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不讲规律,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面对吃喝玩乐、学校周围的网吧等诱惑缺乏自控能力。同时,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少数贫困生的自尊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虚荣心太强,不敢正面看待贫困,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产生防卫、敌对心理。此外:在情感问题上,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基本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美好的爱情是每个大学生所憧憬的,不少谈恋爱的大学生没能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友情的关系。部分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情感体验、精神享受,纯粹是为了消遣寂寞、寻求刺激,传统道德观念淡化,发生婚前。这种错误观念,易使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中难以找到平衡点,陷入痛苦、迷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1.6 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在当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区域来的学生,他们经济相对的落后,文化掺杂着当地特有民族特色。因此,与同学交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甚至有时会与同学发生身体冲突的现象。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学生的多元性文化特征,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全体师生、领导而言,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近年我院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多少心理学的知识,而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疏导和矫治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个别心理辅导方式经过多年探索,结合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目前有面谈、书信、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大大提高了个别心理辅导的涵盖范围。专业尽职的心理辅导老师遵守同感、尊重、真诚、保密的原则,无偿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心里的困惑,深受同学们的喜欢。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有以下几条:

2.1 明确德育目标、构建立体德育模式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性建设人才的责任。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一技之长外,还必须敬业爱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人明确新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高职院校的立体德育体系,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生源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养成性、基础性、时代性;在德育内容上,要强调丰富多样;在德育过程中,要强调全程化、自主化;在德育评价中,应强调主体性,等等,只有通过这种立体德育程式的构建与实践,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

2.2 加强校园的文化和体育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和小型多样的各种体育活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智育体育活动氛围。要全面规划,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并增设阅读橱窗、宣传栏、公布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支柱。当然,学校的管理还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且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同样,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的行为文化也可以反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如言行举止优雅,行为习惯良好等。因此,学校必须把制度建设、养成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2.3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中学生更为严重,且其发病率也远远高于中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反差。其一是学习压力的反差:中学生的负担重,虽然高校扩招,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因此仍要花较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备战中;而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却明显地降低,很多人都赞成中国的大学易读难考,即严进宽出的观点,所以不少大学生都显得无所事事。其二是管理上的反差:中学是精细化管理、或者说是“保姆式”的管理;而高校则是粗放管理。在中学的精细管理下,受学习、管理约束的中学生,大都将原有的心理问题潜隐下来,心理问题无法外显。而到了高校后,他们的学习、思想都全部趋于松弛,甚至完全崩溃,所有的心理问题就外显出来了,有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诱发了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