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懂得怎样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个学生。教学中发生过很多难忘的案例,这其中下面两个案例的发生与处理给我带来深深地思索,在我的教学成长过程中给了我太多的启示。

案例一: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以前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听到京剧唱腔直摇头,我想这样如果长此下去,没有了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发扬光大,那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话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来重视的普遍现象。于是在实践中,我经常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和教学改革,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特色的乡音和方言拉近了学生与民族的距离

在进行民歌音乐欣赏课时,曾经让学生搜集过有关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二人转表演的合作编排小品,并让同学们共同欣赏。最有特色的是学生们自己创编了小品,他们将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断重新编排,用剧中优美的二人转唱腔和形体来表演,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心理愿望等都表现出来,虽然表演有些稚嫩,但却很受学生欢迎。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东北的“音乐特产”二人转,更从中让他们了解了黑土地的民俗民歌,灵活地演唱形式、演唱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二)、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我平时注重开发各种资源,搜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比如: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了解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让他们知道在国外曾被誉为东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在民族舞蹈《孔雀舞》的欣赏中,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从而仿佛身临其境。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奏的中国经典民族乐曲,外国朋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以及演出成功结束的画面出现时,我明显感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进行民族、民歌知识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这些知识又形成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民族音乐又近了一步。

另外,我在合唱兴趣小组活动中,也会经常排练一些民歌,如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来巩固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一次对音乐欣赏课问卷调查中,学生写到:“民歌好听,里面有很多动听的故事”;“民歌有的听起来壮观,有的又象是心曲的婉转诉说”;“民歌民舞民乐透露出的是乡土气味,让人感到是那样亲切”;“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让我知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正理解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案例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有一次教唱新歌《青春舞曲》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舞蹈,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舞、傣族舞、蒙古舞等。接着提问:“根据大家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说说看维吾尔族舞蹈在动作和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都积极发言,最后我概括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一个勤劳的民族,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欢快的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很认真的听了一遍,然后,又一起开始学唱歌曲。接着,我说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就在大家唱的过程中,忽然听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一点都不和谐”,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李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在课余时,他经常在走廊上将会唱的歌曲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来,并以此为傲。整天穿着比较脏的衣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感觉到在嘲笑他。

在这瞬间,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这种行为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正当我打算插点有气氛的话题时,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在等待“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反思了一下:这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捣乱”,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特长,我何不借机鼓励他和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李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地“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吹得口哨很优美动听,否则,同学们怎么会被你逗笑了呢,你能再为同学们吹一遍吗?”他羞涩得站了起来,又吹了一遍,而且吹的音准、节奏完全正确,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错账更正;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71-03

一、案例背景

1.教材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如重记、数字颠倒、数字记错、科目记错等,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错账更正方法》是“账簿登记规则”的深入和延续,是后续会计学习的基础,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江苏省对口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从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全过程来看,该内容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错账更正方法中的“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2.学生

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错账更正方法”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学生往往会忽视错账更正过程的学习,以至于考试时优秀学生才能套用更正模式,成绩平平的学生则无法判断使用哪种方法,更谈不上错账更正方法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错账更正过程”的教学力度,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得出错账更正方法。另外,如何将书本的假设错误与更正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会计问题,对学生来说仍是一大难题。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设置必要的情景,积极引导、鼓励,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认识与分析错账的类型,增强判断能力;正确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掌握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要领。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进行错账更正的操作能力;通过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职业意识,增强责任感。

2.教学重点

(1)根据错误正确判别应使用的更正方法。

(2)3种更正方法的具体操作。

3.教学难点

红字冲销法的判别和操作。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凭证、日记账、总账账簿、黑水笔、红笔和签章等。

5.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2)通过趣味性的启发式讲解,结合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分析

1.复习检测,引入情境(发现问题)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提现备发工资的现金支票存根”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复习检测结果后,引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错账情境(这四种情境囊括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要求归纳出错误的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账务处理错在哪里?应如何更正?由此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归纳错误类型、罗列更正方法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展示重、难点。如此一来,既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一举两得。

2.案例分析,探究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借助多媒体课件,围绕上述“提现备发工资”业务设置的四种典型错账情境,作为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师生共同寻找每种错账的最佳更正方法,并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每种错账更正的业务操作流程。

(1)情景一。

判断: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正确,登账错误。

选择方法:画线更正法。

具体操作:画线,划红色横线;填写,填正确的数字或文字;盖章,经办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设计目的: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划线更正法是“错正更正”的一部分,也是错账中最常见、最容易操作修正的。

(2)情景二。

判断: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引起账簿错误。

选择方法:红字冲销法。

具体操作:用红字金额填写一张冲账凭证,并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蓝字金额填写一张正确凭证,并用蓝字金额登记入账。

设计目的:让学生掌握错账中最繁琐的红字冲销法,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先用红字冲销错账,然后用篮字填写正确的凭证再入账。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形象逼真的错账更正效果,可帮助学生快速接受知识。

(3)情景三。

判断: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选择方法:红字冲销法。

具体操作:按多记金额用红字金额填写一张冲账凭证,再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

设计目的:让学生掌握红字冲销殊案例的处理方法――冲销多记的金额。

(4)情景四。

判断: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选择方法:补充登记法。

具体操作:按少记金额用蓝字金额填写一张记账凭证,再用蓝字金额登记入账。

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确补充登记法实际跟正常所得账务处理一样进行,只是在原来记账的基础上再用字补上少记的金额而已。从整个错账更正方法来看,这个操作比较容易。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地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表)

7.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本课堂;教育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96-0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第五章《一次函数》部分的第二节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从点燃的蚊香这一事例出发,引出直接由题意提炼一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建立一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以弹簧计这一具体情境下的函数关系式的确立应该还有一般函数关系式的解决办法。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学生对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讨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就有基础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进一步由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一变量求出相应的另一个变量值。

3、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问题,向学生渗透建立一次函数的数学思想,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①直接由题意提炼一次函数关系式

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

难点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

四、教学法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八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概念,初步地能根据题意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关系式的确立应该还有一般函数关系式的解决办法。

2、由于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发现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在教法上仍采用指导-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1、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1:一桶纯净水(满)18.5升,一直只放一个笼头时每分钟放出0.5升

(1)写出只放一个笼头时的纯净水桶内剩余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放水10分钟后纯净水桶内剩余水为多少升?

(3)该桶纯净水可以放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以学生实际生活导入新课,通过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例题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课堂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同时增强了学生环保的意识。〗

2、教师设疑,引导探知

例题精讲1:一盘蚊香长105cm,点然时每小时缩短10cm.

(1)写出蚊香点然后的长度y(cm)与点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该盘蚊香可以使用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在结合一些具体情境我们可以能找出相应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并且由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一变量求出相应的另一个变量值,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及时练习:固城中学初二(1)班小明在学期前办食堂就餐卡时一次存入360,每天只能一次刷卡扣费3元。

(1)写出卡内剩余金额y(元)与刷卡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最多可刷卡多少次?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重点学习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并且由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一变量求出相应的另一个变量值,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生活的勤俭节约的意识。〗

问题情境2:y是x的正比例函数,当x=2时,y=6,求y与x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第一步做什么?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呢?教师设疑:问题2让学生自主探求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式求法,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体会, 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题突破教学难点。

3、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例题精讲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cm)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g)的一次函数、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g时,弹簧长11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0g时,弹簧长15cm。

(一)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二)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0g时的弹簧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着重学习例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做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的步骤。巡视完后认真板书,同时设计一个练习及时巩固,这样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能力拓展:如图,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请根据图中给的数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①求整齐摆放在桌面上饭碗的高度

y(cm)与饭碗数x(个)之间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②把这两摞饭碗整齐地摆成一摞时,这摞饭碗

的高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兼顾优等生,更好地全面评价学生,特设计了能力拓展题,让教学尽可能使学生各有收获。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的类型有哪几种?

2、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及时梳理,使学生对前后的知识有所串联,并内化为自身的数学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P149练习2,习题5、6

设计意图:为学生布置了分层次性的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动机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通过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尝试,我从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上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种探究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同时在课堂中真正达到了两个转变:

1、教的转变:本节课从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纯净水的剩余量、蚊香点然后的剩余量)入手,让学生在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中,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又通过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例题,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到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除了纯净水的剩余量、蚊香点然后的剩余量外,另外可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促进学生新的认识结构的建立和数学应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通过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能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论文关键词:“润物细无声”---《海燕》教学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执教《海燕》最后一课时时,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激情朗读课文之后,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A生说:“我体会到了象征、对比手法的魅力本领。我觉得它们真了不起。”

B生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C生说:“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高尔基。”

D生说:“我最喜欢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它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象征,它更是一个面对困难能勇往直前的英雄的化身。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我这一次月测成绩不尽人意论文服务,我决不做海鸥、海鸭,我要做一只高傲的海燕。

有的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什么大风大浪,我都不会气馁的,我要像海燕一样高傲的飞翔,搏击生活的浪潮。”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真心英雄》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它和《海燕》一样具有魅力。”

……(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对这一课的教学重视背景,这似乎是对原作的尊重,但从现实来看,凭空增添了距离感,反而让大多数学生逃离。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主要还应从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从当代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认为这才真正激发起对作家及作品的热爱,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导人生。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课文的写法,有的心灵的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凸现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论文服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三、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多角度、多方位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却感到越来越像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同样的产品,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生存空间去却越来越小。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1.呈现环节:基于形式,输入意义信息

根据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呈现是语法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在呈现环节只是简单机械地将一个语法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要求学生进行笔记和记忆,这样的做法枯燥无味,也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之,三维语法框架下的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对目标语法进行有意义的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应该呈现出目标语法的形式,而且还应该初步结合该语法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对该语法进行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具体到初中英语中一般将来时的教学,在呈现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如下方式:首先,在PPT上,教师可以展现出一家人外出郊游活动的相关的照片。然后,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Boysandgirls,nextwintervacation,myfam-ilyaregoingtoBeijingforavisit.Pleaselookatthesepicturesandfindoutwhatwearegoingtodoandwherewearegoing.”然后,在学生观察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内容,为学生们呈现出如下句子:WearegoingtothezooinBeijingnextwintervacation.WearegoingtovisitTiananmenSquare.WearegoingtotheSummerPalace.WearegoingtoTheGreatWall.WearegoingtovisitmygrandparentsinBeijing.等等。然后,教师便可以继续引导学生:“Boysandgirls,pleaselookatthesesentencescarefullyandfindoutthesimilaritiesinthesesentences.Then,youcanthinkaboutthemeaningsofthem?”通过这种句子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将一般现在时这一语法形式进行有效地呈现,而且还能将这一语法形式与“将来发生”这一意义结合起来,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2.练习环节: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在传统的语法课堂上,很多教师在设置练习题目时过于机械,只注重目标语法形式方面的练习,而忽略了其意义,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将其内化为真正的知识。反之,根据三维语法框架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练习时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并通过多样化的语法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具体来看,对于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初中英语中一般过去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该环节设置如下练习:(1)教师可以在PPT上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关活动的图片,如playfootball,studyforatest,readabook,washtheclothes,visitmygrandparents,practicethepiano,joinadancingclub等等,并这样指导学生:“Pleaselookatthesepicturescare-fullyandsaytherelatedsentenceswiththesimplefuturetense”.(2)给学生一段较为完整的语篇,里面的动词是需要学生填空的,并这样指导他们:Pleasefillintheblankswithcorrectformsaccordingtothecontexts.总之,在这些练习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在了解一般将来时的形式的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合理地运用,从而能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拓展环节: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在语法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是帮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流,而绝不能脱离语境进行教学。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在该环节设置如下综合性的产出活动:(1)Pleasemakeaplanforthisnewtermandtalkaboutwhatyouwilldointhisterm.(2)Pleasemakeupadialoguewithyourpartnersandtalkaboutwhatyouaregoingtodonextholiday.

4.结语

总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多孩子一提到语法便想到的是机械地记忆那些语法规则,可是在做题时又不能得到很好运用,因此对语法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为了全面改变这一语法教学现状,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讨适合学生的学情,又能较快提高语法课堂效率的语法教学模式。三维语法框架便是一种能够符合上述要求的新的初中语法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实施一定会在开始阶段遇到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对新的模式不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还达不到新模式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和知识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