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1

关键词:高等数学;微课选题;微课设计;素材制作;微课合成;试点改进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给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高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教学研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就微课教学及微课资源库建设,探讨提升信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数字资源制作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网络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的方式。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焦建利教授高度概括了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2]。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等均可划分微课类型[3],微课风格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极富生命力。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需求,制作能激发学生兴趣、形象直观的微课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选题

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关于选题价值中提到: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选题尽量“小而精”[4],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精挑细选有价值的内容,通常是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或情感点,选取学科核心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此种选题才有精耕细作的价值。对于团队合作项目,还应结合团队教师的个人优势,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选择对教学有利的内容作为选题。遵循选题时应选择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完整精彩表现的主题,高等数学微课选题主要涉及如下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5]。

(一)数学概念

高等数学中的核心概念有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这些数学概念在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定积分思想、微元法思想等。一个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可以制作一个微课,通过实例分析数形结合方法,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几何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定理公式法则

高等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众多,其严密的推理论证过程是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而高职院校限于课时安排基本要求只说明不证明。为了尽量克服知其源不知其所以源,可以把必要的直观图、条件结论、简化证明、易错点、易混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预习观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解惑,推动翻转课堂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典型题

教师在讲解例题,巩固练习,答疑习题过程中,不应采用题海疲劳战。教师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制作成微课,学生可反复利用视频素材揣摩解题过程,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课上难过、课下放过。教师归纳整理解题的方法,制作知识点小结式微课,如计算函数极限方法小结、计算导数与微分方法小结、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方法小结,使学生解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运算求解能力。

(四)应用

教师将章节知识体系通过微课小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于知识回顾、章节复习、思维拓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本质与联系,并能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专业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微课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包括:微课选题、教学设计、素材制作、微课合成[6],而本文微课设计是指教学设计,设计微课的教学内容与组织编排。教学设计反映的是微课制作的缘由(为什么)、意图(是什么)、策略(怎么办),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取和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4-5]。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选题分析和学情分析,即备教材、备学生。教师要分析微课选题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和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出重难点和关键,建立课程知识体系。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所以微课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潜心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以设计出科学而实用的微课。结合以往学生经验和现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动机、课程认识、学习策略等个性特点,换位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定位

微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求定位明确,宜少而精,能有效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是知识目标定位为基础、简单易学。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圆)教学,数形结合(图像)方法,承前(割线)启后(切线),由浅(斜率)入深(变化率),来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导数)的品质。二是能力目标定位为基本、轻松易做。通过图形动态演示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导数)的形成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实践、计算、推理、抽象等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定位为朴素、通俗易懂。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小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选取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微课展现的是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教学思路可概括为四个环节:开端发现问题、发展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结局推广应用。各环节的知识内容及逻辑层次能区分难易度,使其可操作、易测量、有梯度。其次,能根据教学需求选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全面发展。微课选题来源于教学环节中的知识节点、专题研讨、实验活动,具有知识性、重要性、实用性原则。教学方法适合用直观演示、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引导发现、启发探究、协作互动等,创设再发现的学习情景,重构再融合的知识体系。最后,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教材的局限,选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电子设备,微课视频上传、存储、下载资源的共享平台可选用云课堂小程序或微信、QQ互动社交平台,实施现代信息化网络教学活动,提高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组织设计

微课的短小精悍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考虑学生投入的精力与产出的效益,筛选好看、好记、好用的材料为知识技能情感点的载体,制作出有营养、好吸收的“自助餐”。教学方案设计围绕一个主题(麦克劳林公式),突出重难点(公式意义),注重有的放矢(以指数函数为例),教学目标明确(越逼越近),教学思路清晰(确定系数与估计误差),方法直截了当(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图像比较),深入浅出(多项式次数n从0开始增加),能理论联系实际(近似计算)。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考虑各环节的主次及过渡的连贯性、逻辑性。需根据教学目标及设计意图,设计微课解说词,表达应清晰无歧义。语音语速设计要求发音标准,语速均匀,情感到位,视频中可使用轻音乐或不要音乐,以不干扰解说为原则。微课时长=解说词字数/语速,原则上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课件文案设计应突出重点,注意留白,从学生的角度看画面应清晰、干净、美观。统筹编写教学方案设计word文档、镜头画面脚本、微课解说词等相关文本并保存,教学方案是微课制作质量的前提保障,有利于微课教学团队的沟通和协调。微课设计书面材料应全面规范,后期结合微课制作、教学总结与课后反馈,还需进行优化完善,这也是建设微课资源库的直接材料。

三、素材制作

数学教师微课制作有五种常用方法:一是手机录像,纸上书写作图,可用于解答类讲解式微课;二是电脑录屏,可用于教授知识点小结类PPT微课,使用较广,若配备手写板效果更佳;三是专业摄像,多设备多人协作,可用于活动类专题研讨情景微课;四是动画创作,可用于实验类数学概念导入微课;五是录屏摄像动画混合,这种方式投入大、效果好,可用于探究类数学中重难点问题解析,打造精品课。制作素材是微课视频合成所需的各种文件,也可借鉴网络资源,包括图片、文字、课件、动画、音频、视频等。可利用网络资源(Pickfree)搜集图文音视素材;使用作图软件desmos、geogebra、matlab绘制图形;讲解相关原理设计动画软件flash、videoscribe;制作课件可用办公软件office、Focusky;自行录制解说词或使用配音效果;课件自带或用EV软件录音录屏,各种素材质量需严格把关,为后期微课视频的合成编辑提供支撑材料。

四、微课合成

解题类、答疑类的微课若边解边说,音画同步,视频后期制作的步骤则较少,可适当添加字幕或音效提示。总体来说,微课多采取先音后画五步录制法:撰写解说词、制作课件PPT、录解说词音频、听音频同步录课件演示视频、音画合成与后期,故微课合成需要用到视频编辑软件剪映、Premiere等进行加工。将解说词、录音、配音、背景音等音频素材,课件、图片、字幕、动画等视频素材导入轨道,调整好次序位置,规划好时间节点,检查视频图像清晰度及稳定性,使构图合理、声音清楚、音画同步、衔接自然流畅。然后添加片头、片尾,剪辑合成MP4视频文件,还可使用格式工厂进行格式转换,使其符合上传大小格式要求。

五、试点改进

在实践教学中,形式主义或一知半解时有发生,教师需正确认识微课教学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喧宾夺主则过犹不及。教师应加强课堂板书讲授的作用,尽量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于具体重难点再安排微课,让学生利用微课和网络互动及时解决学习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力求建设精品微课。师生应努力协作学习,形成一定的微课教学团队,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实干出真知的治学理念才能吸引学生想学、乐学。

六、结语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紧随时代趋势,努力探索掌握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课程教研支持、教学设计赛事为教师提供了项目研究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肩负着打造优质范例课和精品素材库的使命,其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4-11-05(006).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杨雯靖.基于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18-119.

[4]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EB/OL].

[5]李宝鑫.微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设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10):129-130.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 科学 关系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73-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地位上予以大力扶持。一般来说,高等教育主要承担着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的职能,本文中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近代高等教育和古代高等教育不同,近代高等教育是以自然科学进入大学课程为标志的。在这以前,大学排斥在大学中教授自然科学。从18世纪自然科学进入大学以来,它在大学中获得了与人文社会学科同样重要的地位,而由于自然科学对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推动作用,它在大学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文社会学科则受到了冷落。因此,近代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发展相伴而生,二者相互依存。然而,近年来,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却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发展进行综述,理清二者目前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背景

2.1 高等教育与科学的结合过程

17世纪,人们发现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此,近代科学教育拉开了序幕。18世纪,科学知识加以普及得以向普通大众渗透。在这之前,科学技术处在萌芽阶段,还未摆脱传统的哲学与神学,从而未能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各自的发展。1822年德国成立德语国家科学家和医生协会,实现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学的第一次有机结合。后来,在美国,研究生院设置科学研究专业,同时进行经典的专业教育。19世纪之后,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社会对科学技术依赖性大大提高,当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大学不得不向科学技术敞开大门,科学技术深入大学内部使得大学在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变革。21世纪,高等教育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更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传统的通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社会分工与科学技术的细化,促进了大学中大量新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以及不同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涌现。

2.2 二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洪堡提出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后,科学研究就成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和教学一样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普遍意识到了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也意识到教学和科研在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工作者时间利用与分配中的冲突和矛盾。教学与科研的价值目标本就不同,教学的目标在于传播知识,而科研的目标在于发现知识以及创造知识。高校科研工作日益趋向功利化,教育工作者将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分配给了科研,而分配在教学工作上时间不断萎缩,导致了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下滑,为此,国内外不少学者呼吁重新确立教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不难看出,在近当代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科学技术本身则是另一种事业。然而科学研究却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大学与科研相互影响,由于对大学的科学活动的认识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现实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

(1)从大学的职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的相互影响来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与科学之间存在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的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科学应该进入大学。

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和一般的学校的区别在于大学是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术机构,在大学里,研究者们共同探索新的知识,教学和科研相互统一,不可分割。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充分肯定了洪堡的观点认为,19世纪德国大学崛起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洪堡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正确性,他还发现优秀的研究者倾向于是优秀的教师,洪堡思想同时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美国的伯顿・克拉克教授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中提到,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院组织、专门学院以及许多其他特殊机构,对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科学事业都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回报,现在科学对大学要求经费、声望和自治起着重要的合法的作用。可见,高等教育和科学的相互促进。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Jaspers)认为,研究成果应成为大学所教授的内容,实习练习应让学生直接接触事物并研究知识的根源,科学与教学毫无疑问应该紧密结合。英国学者贝尔纳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起初是教学的产物,但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主张让研究控制教学,以科研作为教学方法。我国学者和飞(2007)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四次转移揭示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大学的发展与科学中心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教育是促进科学繁荣乃至国家昌盛的必由之路。王永、刘兴全、潘敏(2011)认为,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研水平决定了大学对社会生产力推动的程度,也决定了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位置和层次。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 规划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难推行、难实施的教研任务。介于承接九年义务教育过关数学和满足高考制度的择优教育之间,很难走出一条拥有高中数学特色的教育教学道路。从2001年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2005年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几年教学实践下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中也改变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以及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研究性学习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这个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高中数学发展方向的一次美好愿望,这个理念既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原则,又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意义,而且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生产实践,以及社会生活中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并且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这个教学理念下,各省市组织教师不断教研,深入学习,重新学习教材,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内容,并通过选修的模式寻求数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教学的研究与联系。但在不断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产生了一些困惑。

1.实施开放性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而传授知识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无法拓展,也无法把握,并未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的教学幻想。

2.小组合作更多是一种应付。在排除课堂管理方面的因素下,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3.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水平下的自主探究更多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没有章法,缺乏对知识内容深浅不一的综述。

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高考制度的客观标尺,这些实际问题都难以解决。而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被很多一线教师理解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但缺乏严谨的过程控制和完善实施方案,缺少具体的管理和规划,在很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的普及,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行,把高中数学教育推到了一个更宽广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这个教育活动的两个主体融合,在推进“双基教学”与“学生发展”中也探索着更多的方法和模式。而对“过程与结果”这个客观实施过程与客观结果标尺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次数学课改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有些问题又一一出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这不是一节课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章节、一个模块的问题,更不是一个课程案例的问题,而是整个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问题,以及面对高考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考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升学的压力引起的社会压力,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压力,这个巨大的压力远比课程改革来得实际,而且是更具体、必须完成的任务。

新课程改革从理念上比研究性学习更贴近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现状,更具有实际意义,相对而言更有可实施性。这也是高中数学教研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的经验。

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方向的一些思考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理念差别。

经过近十年的数学教研与探索,不难看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矛盾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理念差别。无论是数学结合其他学科,还是结合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需要数学走出独立学科的课堂,走向实践。但高考制度又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在课堂内进行,毕竟数学成绩的获得,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的实践给出的经验,强调多写多练,书山题海。再多的方法,再多的模式,也都是以多写多练为基本前提。所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前提,需要高考制度更侧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贴近实践生产生活。高中数学课程与高考制度有着稳定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所以致力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如思考高考体制自身的发展建设。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兴趣取向。

在任何的课改中,学习兴趣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专家、教师无不从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各种模式、各种方法试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众多教学案例中,很多兴趣的加入都是强行的灌输,一次普通的小组讨论,一个生活中随便的实际数学例子,只是一种尝试。正如苦瓜天生是苦的,怎么改变也不能变甜。但是苦瓜的苦,也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学习兴趣也并不意味着课程改革的失败,以及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数学的独特魅力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好兴趣,而是多次逻辑思维尝试、空间想象力尝试,多次失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次中体会到那种成就感。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遵循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也需要具体可行有序、有意的指导和实施方案。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是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但随着计算机,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数学课堂,许多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变得更直观,更容易感知,这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但这种通过教学手段的设计减少了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机会,对于数学学科本身,以及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而培养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否有益处,还需更多的验证。受初中基础数学的影响,以及高考制度的限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具体实施的办法和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数学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在严谨的方案中有序有意地稳步发展。

四、结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从研究性学习到新课程改革都体现了这一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更趋向素质培养与数学应用能力训练,引入更多的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在高考制度的客观标尺下,更需要从数学学科本身出发,从教育本身出发,探索出一条有数学学科特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陆.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6-28.

[2]李定岩.创设学生问题情境[J].国内外教育文摘,2000,(9).

[3]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4

虽然我在数学上不是第一名,但我会努力下去,努力争取到第一名,并且为我们这个班级而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竞选数学课代表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竞选数学课代表发言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年级x班的学生x。我的目标是当数学课代表。我一直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我一定可以夺取数学课代表这个光荣的职务。我有个坏毛病,就是爱做些小动作。所以,我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来改正我这个坏毛病。我也可以在班里树立威信。

我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我学习成绩好,每次数学考试都在97分以上;二是我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下课从来都不打闹;三是我酷爱数学。

如果我竞选成功,我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其次,我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积极为同学们谋取正当的权益;再次,我还会协助老师,帮助老师拿好教学用品,并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我还会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本,并在数学自习课上约束同学。我还会辅导该科差生,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者要告诉老师,制止作业抄袭现象。

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希望大家投我一票,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如果我落选了,就说明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努力弥补缺点,争取下一次的竞选成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竞选数学课代表发言稿2上午好!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新学期伊始,我们班便展开了竞选班委的活动,我左思右想,决定竞选数学课代表,因为我觉得我竞选这个职务有三点优势:

1、自从我进入小学开始,我就迷上了数学,因为我觉得数学是那么的神奇、是那么的奥妙,而且还是那么的有趣。

在加上老师的栽培和爸爸的辅导,我学会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将会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

2、我在去年的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二等奖(或者数学成绩不错),平时我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这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班级争光。

3、自从我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学习数学奥林匹克,并且成绩一直不错。

所以,我认为我是最适合的人选。

另外,如果我当上了数学课代表,我将会和大家一起钻研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王国里面的奥妙,使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争取在学年中名列前茅!如果选不上,我也不会气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们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我。请投上你们神圣的一票吧!——选择我,不会错的。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竞选数学课代表发言稿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五班的孙熙林,我想竞选数学课代表。

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愿意承担班级的责任。我竞选数学课代表,是因为:首先,我的数学成绩优秀,同学们不会做的数学题,都可以来问我,我会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直到听会为止;其次,我喜欢钻研数学难题,我会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课外知识分享给大家;最后,我特别喜欢上数学课,课上我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所以我觉得我是这一岗位的人选。

如果我当选为数学课代表,我将会和大家一起钻研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王国里面的奥妙,使我们的数学成绩有一个突破,争取在级部中遥遥。并且会积极配合老师,收发作业,检查作业,布置、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如果落选,我也不会气馁,我将会继续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更阳光、更积极、更上进的学生。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改掉坏毛病,让你们看到一个崭新的我!请把你们神圣的一票投给我吧!选择我,不会错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竞选数学课代表发言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四班的孙柯怡。我这次想连任数学课代表,继续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

我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我数学成绩不错。二是我有能力帮助同学们,让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提高。三是我以前担任过数学课代表,现在有经验,能做的更好。

如果我连任成功的话,我会做到以下几点:一、严格遵守纪律,起表率作用;二、我会认真负责,每天早上都会认真地为同学们检查作业并把同学们的情况立即汇报给老师。三、我还会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管好纪律,让同学们认真的复习数学或做数学题。并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好好听讲。如果我能连任数学课代表,我一定不会让同学们和老师失望。

请老师和同学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努力做到最好的,我一定会严格遵守纪律!希望同学们能支持我!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5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手段相对陈旧。在专业建设中,经济法课程一般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进行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任课教师往往采用传统、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易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外实践性教学拓展不足。经济法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而后者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诠释和表达。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偏重于教材内容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时代感、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密切,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忽视应用能力测试。课程考核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检验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其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传统的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容易将学生变成一部背书的“机器”,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4.教材使用缺乏新意。过分强调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只会僵化、束缚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法律的不断完善来自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更何况,经济法的修订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更,现行的经济法中有很多内容是具有争议或者说是还不够完善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仅仅以教材为本是不可能教好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

二、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与改进方法。

1.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传统、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经济法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因此,就需要在压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师生对法理、法例的互动交流环节,并使这一环节成为课堂的“重头戏”,可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在项目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先做后学。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应怎样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教学资源信息、把握和消化知识和技能点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2.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没有实践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参加社会调研和法制宣传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自觉地关注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并自觉地参与到这个进程的建设中去。当然,模拟法庭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应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及不同专业分别进行考核,对于经济法中比较重要的、需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统一出题进行考核。但这仅能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对专业知识的考核可贯穿于平时学习的考核中,打破目前以考试决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模式,最终应以考试成绩、学生平时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及平时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考核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4.选择适合的经济法教材。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应与法律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不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真正掌握并运用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选择教材时应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选择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具有经济法律知识、坚定的职业信仰、敏捷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又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迫切的需要。因此,经济法课程成为了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加强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学生更好地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了铺垫作用,也为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数学课学习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运用;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135-02

1 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内涵

讨论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以课堂讨论为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将科学规律的教学和注重学生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讨论式的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它是一种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地发挥合作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讨论式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2 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代表的计算机不仅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依然以快速发展的姿态不断推陈出新。从我国以往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来看,计算机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只记得传授工作,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信息技术很快就会更新换代,工作以后要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自主学习。尽管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学工具配备完善,多媒体教室方便快捷,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单纯的数字化生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

3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形式不同于讨论式教学在其他教学上应用的是,《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面对面的讨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虚拟社区,使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在虚拟社区内进行讨论。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有四种形式。它们分别是小组式讨论、全班式讨论、专题式讨论和讲议式讨论。一般来说,小组式讨论适合浅显的理论色彩不是很深厚的知识。例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负责人,不让学生做过多的提前准备,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大家发表意见,自行研究设计符合要求的程序。全班讨论是一种能够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的一种集体思维方式。在这种集体思维的氛围中,同学们能够做到将个人想法和见解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和他人所讲的知识。作为教师对学生经常遇到的和反映的难题进行整理,列为专题讨论。讲议式讨论是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的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讨论。在学生发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总结。

4 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4.1 有利于搭建师生之间对话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已经形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讨论式教育的应用能够促使师生之间有交流的平台。打破以往灌输式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来,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讨论式教学法能够使得课堂的气氛得到活跃,能够在课堂中建立立体交叉的发言局面,在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发散。为了完成讨论式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主动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知识面得到扩展,信息接收逐渐增大。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个人的思维单一,但是集体在一起讨论就会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快速便捷。讨论式教学法利用思维正是集体讨论优势,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此外,同学在课堂的相互讨论中能够一起思考,互相补充,集思广益,这些都为增进友谊和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作了重要推进。

4.3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计算机学习由于要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很多学生逐渐形成内向、不善言谈的性格。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求职技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讨论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自信程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5 高职院校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育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建议5.1 尽量使大家都参与其中,避免“马太效应”

学生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勇于表现自己,活跃课堂。积极发言,但是有的同学由于自身性格原因,在集体讨论中常常自动销声匿迹。任课教师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了解和引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讨论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使其能够参与其中。

5.2 避免讨论形式单一枯燥,流于形式

讨论形式多样,群体不局限于班级,时间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不局限于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讨论教学的形式不至于枯燥。在讨论是教学中另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形式主义。很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忽略讨论教学的实质,对学生不能起到全面提高素质的作用。作为讨论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对课堂加以规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用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控制课堂讨论能够切实有效进行。

5.3 尊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并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高职院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日益占主导地位,但还时常出现缺乏严密逻辑的现象,不宜出太难的问题让其思考。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显得枯燥无味。讨论式教育的运用,能够使课堂变得更有激情,更有效率。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将会使每位同学更自信,更愿学、会学、乐学。

6 结 论

从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发展来看,讨论式教学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的确有这许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尽管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对同学产生了很多正向的功能,但是我们也不应忽略在应试教育土壤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理论者和实践者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何明瑞,胡绪英.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