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作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作文化论文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被运用到初三教学活动当中,其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的认可。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意识;(2)有助于增加课程上的有效时间,可以分组进行一同完成很多项目;(3)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可以从其他同学身上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初三化学教学中引导式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三化学教学中引导式合作学习的策略就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配合教师或同学一同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白色固体的鉴别过程中,老师准备了四种白色的固体,分别是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引导四名学生将四种固体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接着引导一名学生将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老师要求学生向四个烧杯依次加入盐酸、碳酸钡、稀硝酸,通过化学反应,有的烧杯里产生冒泡现象,有的烧杯里有白色沉淀物,这样依次判断出烧杯中的物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按照正确标准的方式方法进行操作,合作后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2.初三化学教学中自主式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三化学教学中自主式合作学习的策略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去选择合作伙伴,并学会配合自己的伙伴一同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水的三种状态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先提出问题“水的三种状态是什么?”之后,老师分别给学生发了水和冰其中的一种。并要求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并一同完成任务。学生纷纷选择自己的伙伴,当然必须是有水的学生和有冰的学生合作才能获得两个实验的结果。有的学生把水涂到身上手上或是桌上,另一个学生就拿着书本当扇子,在涂完的水上扇来扇去的,不一会被涂完的水就蒸发掉了,他们发现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有的学生用手拿着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了,小手变得通红,他的伙伴接过变小的冰块,过了一会儿,冰全部融化完了,他们发现了固态的冰块变成了液态的水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报告说: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液态、固态和气态,最后由老师总结。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选择队友,并自己主动配合队友一同完成任务,积极主动地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3.初三化学教学中竞赛式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三化学教学中竞赛式合作学习的策略就是通过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组准备几个问题,其他组进行抢答,抢答后回答正确的题目最多的一组获胜,看看哪个小组成绩最好。学生都带着紧张的心情,几分钟后,各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题目,第一组学生提出问题:金属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这时第二组的甲同学抢先回答:金属的表面需要有水,第二组的乙同学马上补充说:还要有空气。就这样各个组轮流进行着,通过竞赛的方式,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并在其他同学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其他同学身上学会不同的技巧。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并购的失败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文化整合策略,才能真正达到1+1>2的协作效应。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整合对策

在近代工业史上出现了多次的企业并购浪潮,并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浪潮都会使一些企业的规模和竞争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但是,据统计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足30%,大多数的企业并购是失败的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全球范围内,在并购的失败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有两个企业的文化进行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最优融合与升华,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塑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便在新的企业组织中充分发挥新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是长期沉淀形成的,它具有强烈的个性,不同文化相碰撞必然会有冲突,因此并购中文化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逐渐磨合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对文化整合的认识与实践比较晚,这就使得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归结出其中的几个显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文化整合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兼并、合并与收购的统称,泛指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结果是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控制权改变。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并购前的准备工作、并购中的谈判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本文所指的文化整合存在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中。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ln,1984)。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兴起发展的,与企业创始人的品格、创业意识、经营思想、工作作风有直接关系。

3、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磨合和新型文化的培育过程,对于并购中其他方面的整合也有一定的影响,且文化整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文化协同效应的大小。由于将原来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企业合成一个全新的企业,两种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必然在劳动人事、价值观念、经营模式、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文化冲突,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文化整合恰恰是解决文化冲突的根本。

二、文化整合过程中存在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文化冲突重视不够

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文化整合无意识或认识模糊,他们往往认为企业文化是很虚无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是“软性化”的,只要并购双方将资产、技术、债务、产品等“硬性”的东西解决了,“软性”问题则不攻自破,文化整合中遇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而另一些实施国内并购的管理者则认为双方同属于一个国家,文化环境相同,企业管理方法、制度、员工工作氛围一致,并购双方就不会存在大的文化差异,对文化差异重视不够。这些都可能导致并购中的企业双方产生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行为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和精神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是企业冲突的集中体现。如果并购双方对文化冲突处理不好,则直接影响企业并购效果的好坏,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并购的彻底失败。

2、对文化整合的“全过程性”认识不足

企业并购前,并购双方宴充分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明确并购双方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如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声誉等;并购中的谈判阶段,并购双方应列出各方的文化要点,提出对对方公司对待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期望,并找出各自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视文化整合过程中存在问题;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则主要是对员工进行跨文化的培训,进行公司的变革,诸如:建立新的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层、人员的精简等,该阶段是双方文化逐渐融合的阶段。一些企业实施文化整合时并未认识到文化整合的“全过程性”,致使文化整合在并购中所处的阶段选择不当,往往实行先并购后整合的策略,这导致并购有时会因文化冲突的存在而难以进行。

3、企业文化整合流于形式

虽然并购行为已经完成,但有些并购后的企业(包括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仍然各行其是,各自员工独立保持原有的企业文化,没有真正地融为一体,企业文化整合流于形式。一些企业仅仅是提出口号,制定文本规章却很少实施,缺乏文化整合的具体措施。还有一些企业只强调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与创新而忽视精神文化整合与融合。

4、员工参与度不高

一些企业领导者独断专行,员工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主动参与公司事务,当然更谈不上主动参与文化建设,从而导致员工对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低认同,对新企业的各项措施的不理解。并购企业~些文化整合策略实施以后,由于信息传达不及时或不通畅,员工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员工对文化整合策略的实施采取不支持、低配合甚至是不配合的态度,从而加大文化整合的难度。

5、文化整合模式选择不当

企业在进行文化整合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合模式,如注入式、渗透式、隔离式或破坏式,影响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企业的并购战略、并购双方规模的大小、企业家对待风险的态度、并购方原有企业文化包容性、并购双方原有企业文化的强弱程度等等,并购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析判断具体采取那种方式。但实际中,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我国大部分企业并购案例中,普遍采用注入式模式作为企业文化整合的模式,这些并购企业认为自身的企业文化各方面都优于被并购企业,企业员工也带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形成文化整合模式选择单一的状况,导致被并购企业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加大文化整合难度。

6、缺乏创新性

在文化整合过程中,一些并购企业在未对目标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和评估的前提下,模仿其他文化整合成功的企业,建立了自身的文化整合方案。在此过程中,并购企业不考虑自身特性,而是一味地模仿其他成功企业的整合策略,其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其所建立的文化整合方案轻创造,缺乏企业个性,缺乏创新性,从而导致文化整合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三、文化整合对策

1、注意文化整合的速度

并购中文化的整合不会是短期快速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文化整合操之过急,就会使员工感觉是并购企业在强迫他们改变原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他们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加大文化整合的难度。但同时,如果文化整合操之过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购企业员工依然各持自己原有的文化信仰,企业内部难免会出现冲突,使得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并购企业应找准一个合适的契入点,选择适当的整合速度,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逐渐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2、将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并购全过程

文化整合应贯穿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首先,做好并购之前的企业文化调研工作。在企业并购前应进行文化调研,充分了解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状况,合理分析企业文化的差异,让双方员工接受此次并购,并能互相了解、相互理解,接受各自的差异;其次,制定适宜的文化整合策略并进行有效实施。并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文化整合理论,制定切实有效的文化整合策略,并与员工积极沟通,使整合策略不仅存在于规章制度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并购全过程中真正实施下去。再次,作好并购后的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文化整合是一个动态过程,并购企业应建立危机意识,大力宣传新企业文化,使员工逐渐认同、接受,这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断努力。

3、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高员工参与文化整合的积极性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应不断与企业员工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积极听取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员工形成群体意识,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同时,企业领导者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传达机制,避免层层传达而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各项文化整合措施,不断的去引导员工,使员工从心理上真正认同企业的各项措施,积极配合实施,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系统地开展。

4、重视非正式组织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

企业中,都存在一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具有相对较强的凝聚力,对其成员在心理上产生重要影响,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正式群体。非正式组织在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只在正式组织中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力求实现文化的整合,而忽视非正式组织,不向非正式组织渗透企业文化,或灌输的企业文化受到非正式组织的抵制,往往会导致文化整合的失败。

5、合理选择文化整合模式

首先,并购企业要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尊重被并购方企业文化,积极汲取其中的文化精华。双方员工之间平等交流,逐渐磨合,消除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其次,并购企业要认识到文化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文化整合理论,结合影响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诸项因素,选择适宜的文化整合模式。

6、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培训

当前我国并购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偏重于对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却忽视对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文化的认识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冲突的处理方法和地区环境模拟等。企业不光要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有效解除双方员工的文化障碍,加强每位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使两种不同文化能更好的融合,同时也要对企业领导者进行培训,使领导者意识到文化整合对企业并购成败影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文化培训还可以提高领导者的思维灵活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改变一味模仿其他成功企业整合策略的做法,增强创新陛,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

7、建立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并购实现后,并购双方应积极配合建立一种适合于现有企业的新的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毕竟不是将两种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堆积和叠加,而是要将不同文化通过相互的接触、交流、吸收、渗透,从而融合为一种全新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当然,这种新的企业文化还应尽可能的借鉴原有优势企业文化,同时吸收异质文化某些精华部分。所以,并购方要加强对目标企业的文化考察、评估和吸收,切不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统一,更不能强行植入优势企业文化,或强迫被并购企业完全放弃自己原先的文化,并购企业需要给员工一个逐渐接受的适应时期。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3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是高职院校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综合实用人才的需要。这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其次,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内涵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应运而生,其中不少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或中职升格而来的。在经历了前期的规模快速发展后,必然要求进入内涵提升阶段。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再次,是实现培养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十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校园文化中融合企业文化,必然会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的“试用期”与“实习期”,增强学生的企业适应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群体当中,尽快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企业人”的身份转变。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追求

现在校园招聘会上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毕业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则感慨没有合适的毕业生。而实际上招聘会上有些热门专业的招聘岗位数是远远多于毕业生人数的,有的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甚至达到7∶1。这几年每年毕业生人数大约都在500万甚至更多,而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维持在70%左右,但是跳槽率却一直比较高。企业每年花费在员工招聘上的费用不菲,结果仍然招不到理想的员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成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毕业生的“冠名班”、“试点班”等。企业主动走进校园,参与学生培养,学生有一定时间在企业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因此,校企合作也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寻求突破的途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招聘的难题,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的理想毕业生。

二、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新途径

(一)企业文化进学生课堂

在为数不多的有关校企文化融合专题调研的文章中,几乎所有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进行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甚至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比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更加重要。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和了解与他们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技能与文化特征,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也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课堂进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学,教师介绍与职业和就业有关的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入职前的良好心态,有利于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最后,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实现“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讲解与展示,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与作用等;可以通过在实训实习场所构建企业文化色彩,将企业特色文化、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上墙”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结合教室文化布置与展览,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与企业核心价值;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统一着工装、上下课打卡,模拟企业实际管理来营造贴近实际的生产环境、让学生足不出户感受企业文化,体验职业认知。

(二)企业文化进学生教材高职院校

学生所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应该把企业文化引入教材,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道德,要编写特色教材,将优秀企业文化写入高职学生教材当中,丰富教材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的系统训练与培养。由笔者主编的国家示范项目教材《动物防疫技术》中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行业企业文化认同”。该项目下设有三个任务,分别是职业道德遵守、企业文化认同及防疫制度建立。笔者在教材中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的职业守则,并且专门进行职业道德的讲解,附以职业道德实践案例及违反职业道德案例。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兽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熟悉社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动物防疫制度学习以及企业文化体系认知,使作为养殖企业未来员工的高职畜牧兽医类毕业生,承担起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责任。为了使企业文化进入学生教材,校企双方要合作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教材。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一线走访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及岗位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要求。

(三)企业文化进学生宿舍

高校学生宿舍作为校园中最基本的元素,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我们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6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和素养(Shitsuke)。以文明宿舍评比为抓手,狠抓学生宿舍管理。我院制定了详细的《文明宿舍评比办法》,二级系部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细化宿舍管理各个方面。学院每周都会在校园内网公布随机抽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通过长期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通过班主任长期的管理与监督,已将学生宿舍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舞台。实施6S管理模式,最关键的在于最后一步即素养,它强调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检查评比中形成规范、养成习惯,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指导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效果。通过实践,最明显的改观是宿舍干净了,校园美观了,我院也顺利通过“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对于学生而言,遵照规则办事,养成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把每件小事做到完美”、“安全无小事”等理念逐步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企业文化进学生社团

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基本上都是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高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对上课没什么兴趣,但是对于社团活动却乐此不疲,兴趣高昂,而且学生社团能组织各种活动,带给学生荣誉感和满足感。当前,学生社团遍布全国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扮演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引领校园文化时尚的重要角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组织中引入企业文化,首先要从组织机构文化入手,社团的组织机构,不再是主席、部长之类的学生社团称呼,而是以企业组织中的董事会、CEO、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称呼。其次,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学生活动不再是学校拿钱来办,而是由企业赞助或者校企共同组织举办,既引入了企业的元素,又节约了成本。再次,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所有的活动均以体现职业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目的,既增强了活动的主题性,又在活动中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了企业。比如,中西药协会举办的中药园实践基地专业体验活动,就是组织协会中的成员到江苏神奇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GAP基地,亲自参与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包装等工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贴近企业、贴近专业,这种专业性特色浓厚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五)企业文化进课程资源库

我院建设了多门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网络课件,在这些课件中,我们引入了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例如,荣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的《动物防疫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了“企业文化鉴赏”栏目,课程组从我国众多的养殖或兽药生产企业中遴选了近40家龙头企业,将他们的企业文化汇总集中展示。从教学使用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电子课件中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关注度和浏览点击量很高。说明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关注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企业行业的了解还不够,也证明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库一定要有足够的企业文化元素。90后的高职学生更加习惯于网络学习,而网络知识浩如烟海,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他们就会像大海捞针那样,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消耗了激情,学习效果却不佳。建设优秀的课程资源库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好顶层设计,照顾到学生的切身需求,要方便学生检索,同时要引入企业文化,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并对之进行剖析,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六)企业文化进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实训基地模拟成立企业,模仿现实中的企业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制定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章程、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相关细则,同时将企业精神文化中的创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做成标语、口号上墙,将制度文化中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员工行为规范等制成标牌上墙。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价值理念、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以及怎样通过具体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执行统一着装、上班打卡等制度,学生能真实、客观地感悟到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实际价值,并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种企业文化的教育方式是一种逼真的教育方式,因为企业文化的教育者是真正的企业人,被教育者也是企业员工,教育者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也是企业文化的本意,被教育者也容易接受,具有真实性。同时,实习实训条件接近或等同于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实训中,能最大限度地感知企业生产氛围,体验企业文化。由于是学生主动地体验企业文化,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领悟。

(七)企业文化校园宣讲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乡镇 群众文化 工作

一、乡镇文化工作现状

(一)乡镇文化投入资金不够基础设施很薄弱。

在现阶段中很多乡镇文化设施跟不上时代要求,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所留用的建筑基本都已经成为了危房。很多不够发达的乡镇里的电影放映设施和放映场所都非常落后,露天放映依然在这些地方存在着。村民的图书阅读量更是少之又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属于乡镇的独立的图书馆。乡镇的业余活动设施一般都存在容量规模满足不了需要的现状。这些问题和经费投入不够有很大关系。

(二)组织乡镇文化的人员不足。

现阶段乡镇文化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机构很不健全,参与组织的相关人员更是跟不上实际需求,致使乡镇群众文化的具体组织实施无法实现。人员的不足导致文化活动无法大力开展。

(三)乡镇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现阶段乡镇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为放映电影、乒乓球比赛以及歌舞之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资费短缺资源有限,再则具体的活动开展不力群众不能积极参与,第三是由于组织人员不够大规模活动无法展开。

二、如何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

(一)首先要将乡镇文化工作的目的明确下来。

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额是服务基层农民,因为只有重视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能使农民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有其实际的意义。在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使农民树立主人翁精神,了解国家的经济态势,并对相关的政府服务和惠农政策有所了解。这样,农民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其自身素养和精神生活就会得到提高,因此,乡镇群众文化要明确工作目的,明确工作对象,以优质的文化活动服务农民。

(二)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工农群众是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主体,乡镇文化活动的展开首先要明确其工作所面对的主体,工农群众是各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在工作的进行中要充分考虑其主体的接受能力,要使工作和其主体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融合,使工农群众能够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文化工作中来。同时要将被动的文化传输转换成互动或者以工农群众为主角的工作形式,这样可以将文化培养和娱乐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节省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同时群众的积极性和接受程度也会大幅提高。同时,工农群众的工作生产时间在文化活动举办时要充分考虑,尽量不占用他们的生产时间,另外,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要有多样性和小规模的原则,这样既可以节约乡镇文化活动的开支也可以吸引更过的群众参加。

(三)要实现乡镇的带头作用就要加大乡镇群众文化基地建设。

中国乡镇文化的建设,从国家财政投资拨款。所以,对于国家的每一份投资都要充分珍惜,有限的投资要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农村群众文化基地,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农村群众文化基地为中心,辐射到周边乡镇群众文化的效果。乡镇本身要有效利用现有群众文化硬件资源,实现务实的坚实的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质量。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健全的农村群众文化干部,提高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员工待遇,要尽量将乡镇文化丰富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文化中心。

(四)将农村特色文化融入到乡镇群众文化中来。

举办乡镇文化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同时考虑工农群众的实际情况,贴近其生活,用其可懂的简易风趣的形式进行文化工作的开展。农村的文化尤其独特的特色,这种文化时农村安土重迁的几代人积累传承的的农村文化,这种文化在农村中存活几代人之中,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要充分注意到农村传统特有文化的特色,要将其融入文化活动中。

(五)在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应用现代化的科技传媒手段。

目前,农村信息化在中国的大规模蔓延,群众文化工作应与时俱进,在具体情况下,利用机遇,加快本身信息化建设。大众文化可以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群众文化工作也应该拓宽思路,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媒体手段,提高群众的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工作,有效地促进农村文化工作质量的提升的整体素质。国家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群众文化工作可以开展更多的科学和技术,传媒手段,以促进活动。

三、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意义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是要起着宣传国家政策,丰富乡镇文化的作用,同时它属于一种基层的文化工作。在乡镇文化具体的施行中,要充分注意到文化的真实和扎实性,要真正做到提高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文化工作的举办中要充分注意到群众的主体性,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当地地方文化的特色。要让工人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工作的效率,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极其必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亚.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10,(04).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煤电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作用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下,国家宏观调控使得西部经济全面发展,煤电矿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在面对挑战时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逐步实现企业文化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最终目标。煤电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发展”为主题,遵循“善于经营、主动开发、模范执行、彰显才华”的经营理念,崇尚“爱心、勇为、求知、创新”的职业道德,开拓思想,勇于创新,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扩大生产,创建实力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建设企业特色文化,形成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凝聚而成的,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具体操作者为工作对象,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宣传,逐步让全体职工所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要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煤电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并且这类企业普遍是劳动力密集企业,劳动条件都较差。在认识到这类企业员工特点及工作环境之后,必须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煤电企业的产量和效益,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各个岗位的员工。因此,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煤电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样是煤电企业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管理学原理也提出了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作用,让广大职工群众认同并逐步以企业文化来要求自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全面发挥。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表现为企业对所期待的目标作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认识,确定企业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通过调查统计与现场走访,我们不难发现:西部煤电企业的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同时工作的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企业员工的现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逐步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形成西部电力煤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实现企业员工与企业共荣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显得尤为突出,煤电企业在实际情况下,员工们的价值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要建设煤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当前价值观的改变,并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到 “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员工得到成长和进步。

二、企业文化构建离不开诚信经营,诚信品质对企业影响深远

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以高质量的产品来服务客户,也就是说我们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诚信,特别是煤电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诚信。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还是我们广大企业员工应当遵循的道德品质。就社会而言,诚信是生活秩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根基;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无诚不信,企业亦然。要想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将诚信作为煤电企业文化的根本,企业应做到诚信经营,企业的广大员工应做到诚信做人,逐步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开来。特别是对于我们煤电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重点,高度重视诚信经营,以诚信来指导煤电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诚信来获得社会公众以及合作伙伴的赞许,以诚信来维护企业形象。对于企业员工而言,要宣传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诚信服人,把诚信当成一种凝聚力,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企业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就是构建群体意识,通过构建群体意识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或基石。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使煤电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趋于相同,并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时,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主导其个人行为,而员工个体以及整体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够全面开展。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企业价值观建设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并要求员工自觉推崇与传播本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它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其内部必然会形成具有特点的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个性和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利润和创新、信誉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前者,使创新和信誉服从利润的需要。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不是完全通过制度、规章等硬性管理手段实现的,曾经有人这么评价:“无论多好的制度,最多只能规范人行为的30%,其他70%还是靠非正式制度来进行规范。”

总而言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煤电企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电企业在当前的大环境中该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逐步建设具有煤电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煤电企业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使煤电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政.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4.10.

合作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良好习惯;个性化作文

个性化作文,简单来讲,即是学生自主创作、表达自身真情实感,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特色的高品质、高质量作文。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综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育实践表明,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的激发与调动,而且还有利于其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并提出创新型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首先应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凭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得所写出的作文更具灵动、自由与个性。

例如,在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玛蒂尔德、骆塞尔先生以及伏来士洁太太三个人物的角度尝试改写或者续写原文,此“以读促写”的方式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尊重其创新式的作文表达

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最突出表现为其创作出来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创新特征,有属于自身独特的作文风格与特色。我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鼓励他们放飞思维,尊重其创新式的作文表达。如此,方能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敢于打破写作常规,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与框架,才能得以毫无顾忌地写出自己的心声、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保证写出来的文章具有较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