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1
1.1教学任务的设计
课前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在学习计算机理论时,学生往往会因为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理论术语较多且长篇叙述较多,在操作问题、方法上存在模糊、困难,因此设计好课前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章的内容进行分解并归纳为若干个主题,围绕每个主题来设计任务实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进行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学习XP系统的基本操作时,要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打开电脑,进入系统之后要引导学生查看硬件配置情况,并且使学生能够设置个性化的操作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因此,任务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也能够完成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2任务展示及分析
在设计好任务以后,教师要避免进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自己解决的,提倡学生自主思考给予方案和思路;另一类是需要根据任务设计中的新内容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点拨,程度要使得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进行Powerpoint的制作中,要使学生了解任务,分析主题创意,结合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制作。
1.3任务的完成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教学的任务、方法、步骤之后,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出指导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帮助,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的讲解、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Word来制作求职简历的表格,在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再提醒学生对创建表格、编辑、输入文字等方面知识进行回顾,以便更好地记忆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解决,便于完成下一步的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4任务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评价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提高。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将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展示、评价,以便及时反馈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阶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要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任务评价中来,努力引导学生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如对Flash作品进行评价,将符合主题的程度、运用技术的简单和复杂、颜色的合理搭配、元件的逼真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分值,以此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中,要注意几个问题: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任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任务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操作,使学生及时转换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思考的精神;另外也要注意任务设计要有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水平、需求的区别来分别设计任务,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2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2
1.1任务设计的适宜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各个方面去考虑。第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第二要考虑布置的任务里各个知识点的含量、以及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各方面的因素。通常情况下,给学生布置的每个任务最好只有一个的重点和难点。任务的规模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规模不能太大,规模大了,对学生来说太难,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需要仔细推敲。每节课有每节课的任务,每一章学完后要有每一章的任务。教师要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布置的任务让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为原则。课程设计类的任务的综合性相对其他任务大一些,通过解决这类复杂任务学生自身得到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③
1.2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不要觉得学习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在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做让学生更有学习成就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上VF和Access这类数据库课程时,可以设计本班或本学校学生的数据库,本班或本学校学生的成绩数据库等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些真实的任务中,不仅灵活的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创造性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考虑和解决这个任务,试着用不同方法去解决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思考模式的约束,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提倡和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去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最终的结果不一定只是单一的一个,允许出现不同的结果,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大三的多媒体课程,学生在学习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探索、去创新。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们从网上搜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各种素材,再利用自己学习熟练掌握的工具软件作出具有自己设计的作品。
1.4开放性原则开放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任务驱动法里的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半开放式或开放式的,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完成任务的方式也是开放式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和以前有很大区别,都是开放式的,不再具体规定和限制。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也是开放式的。学生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也是开放式的,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从网上、阅览室、图书馆等不同地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5协作性原则协作是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要求,“学会共同生活”是国际上教育的四个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之一。④教师在监控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时,除了让学生完成任务,更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和别人交流知识和经验,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完成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后大家综合完成整个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2.1提出任务,设置情景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设置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教学情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复习旧内容引出新知识,从而引出新的学习任务,新任务才是本次课的主要任务。任务尽量切近现实生活,切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⑤老师布置的任务要能全面涉及到所有将要学到的新知识点。
2.2分析任务学生接到任务时,教师先整体讲评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演示自己或以前学生的作业给学生示范,告诉学生对这个设计任务在知识点上、表现手法上、创新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⑥然后学生分组相互交流讨论,寻求解决任务的办法。由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先让学生相互之间大胆的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最终讨论的结果做概括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不要讲得太少,也不要讲得太明白。让学生自己在下面多做些工作。
2.3搜集材料,完成教学任务解决问题遇到的新知识点,需要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和查看相关的参考书。材料搜集好之后,学生在学生机房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期间,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辅导和答疑,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2.4展示学生成果,教师评价成果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一一仔细检查,对完成的任务中创意新颖的,有创新的,一一给予表扬,肯定学生的付出,并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老师评价外,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讨论,相互肯定。最终老师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再次修改自己的成果中的不足之处,设计出更高更出色更完美的任务。⑦
3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3
1.1任务前准备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1.2布置任务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1.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1.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制定合适的任务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2.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2.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4
(一)学科性质
《物流企业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操作性强、应用面广,项目案例丰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这门课,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这门课程教学中,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学习计划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具体思路是: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或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或目的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形象化。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成份,如知识、经验及表象等,从而使学生有效利用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学的新知识,发展的新能力。
2.确定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总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把学习内容细分成一个个小的学习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为此,我把教材中的每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小任务。例如,在学习“物流活动的基本范围”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货物图片和上海、北京城市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然后提出“有几批不同的货物从上海运输到北京”的总任务,接着根据授课内容,把总任务务设计分解为“认识现代包装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个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了解流通加工在货物运输中的作用”“设计一个仓储方案”等子任务。另外,在学习“企业物流”时,先用课件播放丰田公司各种不同款式的汽车,并展示丰田汽车的组装和零配件拆分过程,接着提出“对丰田汽车公司进行物流设计”的总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个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学习子任务。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完成各子仸务过程中逐步地学会新知识新技能,还可以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自行设计学习目标和分解学习任务。
3.分析任务
在任务提出以后,针对重点、难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讲解,该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还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和参考方法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条件,并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学习任务时,开始会非常不适应,同时对任务的理解也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暗示。在这里,教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要有耐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创新去尝试,使他们在分析任务中去体会、感受和领悟。要知道,这一阶段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关键阶段,是他们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知识的阶段。
4.完成任务
此阶段是任务驱动的核心,也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除了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相很好的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5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目的和意义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实践 ,研究出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考试考核模式等能指导教学实际的方法 ,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能起到一种指导、推动作用,而要达到教研目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考试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为全面推行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模式;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公共文化课程新旧大纲对比研究、职业学校大纲与普通高中大纲的对比研究,编制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文化课程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2、以项目驱动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编制、目标任务(项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构建适合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计划编制时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注意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项目确定时注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实际。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区分学生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不同小项目、小目标,并逐步缩小目标差异,最终全部实现整体目标。
为配合项目驱动教育的实践,正确引导师生的“教”和“学”,使学生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将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平时考核(含学习态度考核,小项目完成情况)、期末测试(理论测试在试卷库中抽取,组织集中考试;实践测试采用工厂生产模式测试,要求完成成型的综合产品)。
3、针对学校目前实习工场出现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根据新大纲要求,调整学生专业课与文化比重,优化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创造学生实践良好环境,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践。
(二)研究目标
1、制订专业指导计划。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重新编制机电类的教学指导计划,优化各专业课程开设秩序,确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项目教学中的各项目任务。
2、创新校本教学内容。从农村市场对职业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精心编写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认可、学生满意的适合农村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校本教材。
3、优化教学模式、技术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使技术、手段、方法优化。在方法上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单一接受式为重视发现式、导学式、分块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专业实践。
5、建立测评体系。通过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审定、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教学成果的检测考评,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各个项目学习评价、学期的成绩测评等环节,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政治思想评价体系,完成对农村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综合测评体系的优化工作。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本教材的开发。
2、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3、专业指导计划的修订。
4、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实习实训操作流程;学习和借鉴有关项目驱动教学的实录案例的方式方法;补充质量测评体系的漏洞;完善指导性计划的内容等。
2、问卷调查法:设计制定面向全校师生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五、研究进度
1、前期准备与开题阶段:
时间为XX年6月至XX年11月。内容为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文件的出台、专家讲座、教师培训。预期成果:各种方案、文件的制订。
2、专题研究阶段:
时间为XX年9月至XX年8月。阶段工作为:(1)XX年9月至XX年3月:调研、讨论优化教学内容。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新体系并完成项目驱动教学教材初稿,同时在09级各专业中的《机械加工》、《c语言》、《作文教学》、《静物色彩》、《职业生涯》课程中试用。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举办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总结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课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项目内容电子课件制作工作,归纳、总结使用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预期成果:过程监控体系方案、评价体系方案出台,完成若干篇论文。
3、综合研究阶段:时间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阶段工作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级学生中试用教材并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项目教学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级学生中继续试用新编教材。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科研论文4篇,教学论文2篇,教材出版。
4、课题结题阶段:XX年12月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项目驱动教学法校本教材开发
负责人:
组成人员: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探讨,学生心理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完整的项目教学法过程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负责人:
组成人员:
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与成果推广
负责人:
组成人员:
七、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机电专业教学指导计划的完善,课程项目的确立及开课规划的形成,校本教材的开发,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过程评估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机械加工》等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相关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教育教学论文10篇以上。编纂论文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3)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各一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期先在校内机电专业进行实践,然后进一步向校内和校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取得预期效果后进一步申请成果并争取在湖南省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本课题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此项目受益面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为国家终生教育体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能以此进行扩展,优化了社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类学生也有了技能终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2)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由于确定了专业指导计划,明确了各项目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促进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多有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情况,能随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也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八、经费概算
1、图书资料、材料费:0.8万元
任务驱动教学论文范文6
1 要更新观念,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1.1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当信息技术课还是被叫做计算机课的时候,我们只是让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知识,或者可以说是对电脑技能的学习;而现今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这个改革理念,则是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课是在原来计算机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原来的计算机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训练中小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编程能力),更包含了狭义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主要是训练中小学生上网操作、信息处理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1.2 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淤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于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盂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榆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 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1 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如治病救人,要治好病,首先,必须得了解病人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样。对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一样。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先得了解学生的“病状”———年龄特点,生理特点,需求。即初中生好动,自控能力差,但却很容易受人引导;好奇心强,但也很听老师的话。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首先采取的方法是阅读关于初中生特点和初中生教育的相关书籍,了解他们,再从班主任处了解班上学生的大致情况,诸如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并特别注意了解几个典型。
2.2 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要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给他们设置相应的任务,使得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导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解决任务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取得成长。
比如,上理论课时,枯燥的理论会让学生很烦、不想听,你可以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把玩游戏与学习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操作,这样更能让同学们“醉心”于学习。
3 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得不承认,网上仍然有着太多的诱惑与隐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上网,第一要支持鼓励,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第二要有适当的监管,毕竟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
4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