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1
关键词:幼师;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数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
一、 幼师数学教学现状
幼师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上课时听就懂,跟着教师来做就会,但一到自己做就错。这一现象反映出,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机械地记忆数学概念、命题与规律,甚至只是机械性地模仿,对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的理解,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基本知识比较零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没能形成知识网络,在知识提取与应用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数学思维能力低下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幼师数学与普高数学的内容设置是一样的,也是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各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它们纵横交叉、联系紧密,呈现出点连成线、线构成面、面结成网的立体交叉的知识体系,并且还体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就必须和整个知识体系结合起来理解,在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宏观的把握之后,再来理解这个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就比较容易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采用层次化、网络化的综合表征,可以增加知识间的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及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的存储呈现层次化、网络化。
二、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通过研读托尼・博赞先生 (Tony Buzan)的《思维导图》一书,了解到思维导图又叫思维地图,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述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的一种图形技术,是人脑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是开发大脑潜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快速增加知识的累积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间的彼此联系,使知识不再孤立,而且知识分层储存,条理分明、清晰、可视,知识的提取将更加方便。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存储和提取的问题可得到解决。另外,思维导图技术充分发挥了左右脑的功能,通过文字、色彩、图像、符号、编码、多维度等来加以修饰,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习之中,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和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引入教学领域以来,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灵活交互的特征,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中发展迅速。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普及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他们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将思维导图作为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中小学教师要求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学校使用的教案,也大部分应用了思维导图。
尽管有许多教师和学者对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数学学科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仅局限于复习课中,而关于幼师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尚无人论及。
三、思维导图与数学教学
(一) 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又被译为心智图、脑图、心灵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于Tony Buzan 1970 年提出。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出发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人脑放射性思维的表达,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它具有强大功能,它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思维导图有以下五个特点: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可以用分支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充分利用图形等形象化技巧。
(5)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东尼・巴赞创造思维导图初衷是为了改变传统的记笔记方式,但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威力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被显现出来。思维导图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人们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激发联想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把思维导图在各领域中的用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如图所示,其中对本研究有利的用途做了标记。
由思维导图的特点可知其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同时,如果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幼师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智力潜能,能改变过去单线思维的状态,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使学生能把新的知识增长点方便快捷地完善在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
(二)思维导图与认知理论
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使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联系, 新旧知识发生相互渗透,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 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由反映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复杂的概念结构系统构成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超越了有关知识的分类, 有利于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在自己已有认知结构(认知图式)的基础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自主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终点。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将新的数学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图式和形成意义建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促进高效、优质、有意义学习的有效策略就是在新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连接。教师需要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供一种认知图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以融会贯通,形成能力。
研究表明,把知识和思维过程图形化表征的思维导图就是建构主义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工具之一。它作为认知结构的一种可视化表征,通过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思维过程显性化,以图的直观对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加以定向与引导,使学生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从知识之间实质性联系中找到同化、吸收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促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提高学生将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内部表达的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发挥视觉上的想象力,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它形象表达知识内容。
四、“四次构图”教学模式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根据思维导图工具与幼师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特点,把思维导图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设计了在幼师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的新教学模式,称为“四次构图”教学模式。
(一)“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步骤
本模式的教学活动安排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其中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探究加工评价”四个环节。对“四次构图”的具体详述如下:
1.课前预习――第一次构图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三维目标、教材和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写教案,使重点难点知识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很容易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与结构,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也更加得心应手。
在教师确定该课主题后,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绘制引导学生预习的思维导图,例如,在讲授《函数的概念》时给学生的预习引导思维导图如下: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阅读教材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标记下来,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第一次构图,该图可以探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初步建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重点讲解学生的第一次构图时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2.问题探究――第二次构图
由前文的理论基础分析可知,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教师利用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或课堂上重新绘制相关思维导图对上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回顾,进行重点讨论,并适当延伸与扩展,目的是启动旧认知结构,既巩固旧图式结构,又有利于吸收新信息。接着,利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情景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导入新课时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学生经过问题探究,对本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第二次构图,本次构图主要是在第一次构图的基础上进行首次完善与修正,从而解决在第一构图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3.知识迁移――第三次构图
在学生已经完成本节主题的基本知识框架的建构基础上,教师接着分析讲解例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促进知识迁移,把新学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当然,在知识运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学生从知识运用中,对本课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进行第三次构图,本次构图是在前两次构图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完善与修改。在小组合作构造思维导图时可以帮助小组成员理清知识脉络,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提出解决方案。合作学习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请每个小组汇总各组员的意见和老师的建议形成相应的小组思维导图作品,让各小组汇报和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对其展开评价与自我评价。
4.课后反思――第四次构图
正如杜威所说,反思使我们对经验进行批判性、多种的、公开的考查,使我们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联系起来,构建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都联系的网络,而且这种经验具有回归性,即这种经验一旦形成,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应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并对教学过程中有遗漏部分或未能达成目标的地方进行反思与改善,进一步改进教学。学生也应该总结自己的课堂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应该改善的地方,然后进行第四次构图,把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增长知识网络,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
(二) 本模式的优越性
“四次构图”教学模式在信息传递、信息组织、师生角色、学习方式、智能开发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分析可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四次构图”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越性: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模式的整个过程一直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在四次构图中,从目标的确定,主体要素的选取、图形的构造,层次的布局等等都是由学生主动完成的,而不是传统的对教师灌输内容的被动接受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促进了学生的“学”。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图形化、多色彩以及具灵活性的思维导图能使信息形象具体化,可视化,而且思维导图的绘制具有一定的游戏与娱乐性质,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3)有利于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本模式中信息组织的形式是结构性的,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四次构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方位地理解这些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思维导图以其图示化、网络化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将琐碎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有利于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试验在幼师班中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对实验班实施“四次构图”教学模式授课,非实验班按原有教学方式授课。
经过试验后发现,实验班学生对记忆性为主的题目解答有一定的优势,对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题目的优势则更加明显。特别从主观题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作出的答案思路明显的清晰,能够很好地抓住问题的要点来回答。尤其对于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的试题,实验班学生的回答就更具优势了。
(作者单位: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东尼 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李小鹏.像天才一样决胜高考――思维导图学习法精华版[J].求学,2007(12).
[3]张豪锋,王娟,王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效; 导入; 中心;师生关系;激情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政治课上老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政治课枯燥、乏味、沉闷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由此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让政治课高效起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产生探究和学习的动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源于教师的启动。像“今天我们开始讲……,请同学们翻开书”“昨天我们学习了……,今天我们来学习……”等这样的课堂开场白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样势必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课亦始,趣亦生”。例如在学习《神奇的货币》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黄金、白银、中国古代铸币、当今世界各国纸币的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中响起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黄金的描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热情高涨,这就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以“学”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说到:“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展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领下自学、讨论、争辩、展示,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学习的场域中,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互动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事先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关键是给学生预设思维与表达的空间。例如在学习《财政的作用》时,我精心设置了三个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导思――讨论――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财政的作用。整个过程中除了适时给一些学生提供引领和指导外,我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及其表现。
总之,我们要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绝大部分学习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适时点拨追问、肯定激励。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以学生的“学”为归宿,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
三、尊重学生,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学生难教、难管,成绩差的学生上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可能会讽刺、挖苦学生,有的还可能体罚或暴力对待学生,这些做法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一种侵犯,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受到如此“待遇”的学生,或厌学、或讨厌老师,甚至有的会与教师发生语言、肢体上的冲突。但无论哪种情形,都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对“不安分”的学生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讲究点方法。记得有一次在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班上有位叫王超的同学不认真学习、做小动作,我在看着他的同时,顺势说到:“优秀文化影响人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如果你不积极主动接受,哪怕你有超强的能力,其影响力是微乎其微,是这样吗?王超同学!”他红着脸点点头便认真参与课堂学习。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因为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吐露心声。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富有激情,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对教学的激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当教师站在课堂上的时候,应该是满怀激情的,用激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比如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从感官角度上看,还会由于变化的刺激提高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再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只有教师兴致勃勃,学生才能兴致勃勃。
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乐观、自制、宽容和诚意等良好的情感特征;要具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和技巧;要设法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能墨守成规,老调重弹;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永不满足于现状;要做到更好,每天都是新的尝试、新的开始、新的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富有激情。教师富有激情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所必须具备的。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刻苦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爱护学生,课堂富有激情,就一定能让思想政治课堂高效起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目的。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3
“水泥板、挡风板、睡地板”――创业阶段,老板的“三个板”;
“学生学知识中,养习惯提能力”――学生时代重在培养习惯;
“无时无刻都在想如何帮到更多人,是很‘自思’的爱,这种爱让团队快速成功、长久成功!”――把“爱”做成习惯,想不成功都难! ――以上是智新超越教育首席架构师耿军的名言!
他24岁就成为国企中层干部,27岁下海创业,第一次创业赔得身无分文,没钱给孩子看病;第二次创业千万身家,风光无限;第三次创业赔光了所有的钱,负债百万;这一次他创立“智新超越”找到了真正要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
从老板降级成普通员工
耿军最初在河阳集团工作,不甘平庸的他24岁便成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此时,工厂进行改革试验,准备把其中一个车间承包出去,耿军毫不犹豫抓住这次机会,果断承包下来。由于他年少气盛,加之对当时产品的误判,第一次创业性质的工作宣告失败。
之后,耿军降为普通员工。心理的落差,驱使他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耿军的意识里,经历失败必须重新站起来,这种执着的性格,也是他今后创立智新超越的内生力量。
第一阶段――成功因素:勤奋,尽心尽力;失败因素:心高气盛;爱的层级:自己。
无钱给女儿看病,曾想轻生
1997年,耿军在电视上看到王小丫的《供求热线》节目,介绍“动态画”觉得是个商机,决定停薪留职下海创业,筹借了3万元钱,做起了“动态画”的生意。但是没有市场,根本卖不掉。当时他去外地推销产品都是住三块钱的旅馆,火车票钱都是媳妇借的。“创业时连女儿满月酒的钱都花了”。
一个冬天的雪夜,女儿高烧肺炎,兜里连300元看病钱都没有。那天晚上,他走到了河边,突然萌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是依稀听到内心有个声音说:你的努力会有回报的。想起家人,放弃轻生的念头,跌跌撞撞回到家中,几乎是用头撞开了门,倒在床上默默流泪。
第二阶段――失败因素:盲目跟风,创业,仅有热情是不够的;爱的层级:家庭。
自己发明了项目,两年赚2000多万
2000年,耿军接到亲戚的电话,要他去长沙帮忙做生意,他带着两幅动态画,踏上了去长沙的火车,结果一下车,就发现手机丢了。走投无路的耿军突发奇想,何不发明一个“防盗手机套”,小偷打开就可以报警。他找到做无线电通讯的亲戚,用了一个月时间研发,成功做出了“防盗手机套”,并申请了专利。
产品研发成功后,为了打开销量,耿军在杂志上发表了《手机丢失后的商机》获得36元稿费,引起很大反响,订单源源不断涌来,当时团队的两部电话,每天100多个订购的电话,一个手机套卖200多元,生意火的不得了。
公司员工父母有病、孩子上学、家里盖房,公司都有补助,当时的十几个员工都给盖了房子。耿军出差给母亲买东西,员工的母亲都有。当时刚流行保暖内衣,员工每人发一套。为了安排员工家属就业,还曾开过饭店。因为业绩好,企业经营迅速,移动公司还去考察企业制度和文化。
团队不离不弃的真正原因:把爱做成习惯时就成功了,这是团队十人跟随十年以上的秘密。
第三次创业,赔掉了这两千多万
2005年,正是耿军最辉煌的时候,几千万的身家,儿女双全,盖了别墅,他想过提前退休,过了5天的退休生活后,他决定树立一个新的目标。扩大业务,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广州“白云皮具城”寻找新的项目。
当时广东地区“飞车党”抢包现象很严重,耿军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就看见一个漂亮女孩被骑着摩托车的抢了包,女孩去追,却被后边驶过来的车撞飞了。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耿军决定研发一款防抢防盗包。在深圳保安,研发时间用了一年,申请了专利,产品准备上市捞金,却低估了中国山寨的能力。这款防盗包被各种山寨,各种打官司,因为同行业间的恶意竞争,甚至每个包卖出了3.98元的价格。2006年-2007年,耿军一直坚持这个项目,他花光了之前创业积累的所有财富,只能去借贷,开始了负债。
这次事件之后,他总结出一个字“撤”,在冲不出去的时候,要停下来想一想。他去借钱,准备给员工发遣散费,根据工作年限,从6000-2万元不等。但是员工却没有离开的,要跟老板共患难。
第三阶段――成功因素:小聪明―― 借势借力 ;失败因素:盲目扩张 不聚焦;爱的层级:团队
负债200万,考察半年,决定做“教育培训”
结束了“防抢防盗包”的生意,负债200多万的耿军停留了半年时间,他考察了很多项目,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厦门接到一个传单,是一个关于“记忆力”的讲座,身为人父的他好奇地去咨询。一番了解之后,他发现“记忆力”这个词未免被神话了,单靠它并不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但中小学生培训市场让他发现了“新大陆(13.71,-0.02,-0.15%)”,因学习压力大而造成26.2%的学生有自杀倾向,这个数据深深刺痛了他。抗挫折性差、学习没兴趣、学习没方法、习惯难养成、网瘾、不懂得感恩等问题“折磨”着广大学生和家长。耿军拜访了国内多位知名教育专家,并组织十余名专业老师到各机构学习,期间得到清华大学新生导引师蒋新官、清华外文系教授蒋隆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养成式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等二十余名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在研发和实践智新超越的教育体系过程中,原团队十个人的孩子和家庭因这个“好习惯养成体系”而越来越优秀,最后这个凝聚力超强的团队决定把“好习惯教育”作为终身事业。
智新超越课的独特魅力
智新超越教育机构,被称为快乐的好习惯播种营。以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主,通过兴趣激发、脑力开发、习惯养成三大体系课程,在不做一道题的情况下,帮助孩子成绩提升、快乐成长。
智新超越研发出以“欲渔”理论为核心的好习惯养成体系,“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欲”的思想打开了好习惯教育的新局面,让全国万名学子受益;
“欲渔”理论支撑下的好习惯养成体系,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兴趣激发【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脑力开发【给予科学的学习方法】、习惯养成【数据量化跟进】。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为进入社会后的良好处事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预习”是培养“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是培养“专注更易成功”的习惯;“错题本”是培养“有错就改、进步更快”的习惯。
特别是“天籁之音”课程,通过找到亮点,激发兴趣,迅速让孩子建立自信,解决好习惯养成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在智新超越“天籁之音”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大谈兴趣。想当科学家的,数理必须出类拔萃;想做环球旅行家的,学好外语才会畅通无阻;爱看电视剧的,语文棒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剧本……接下来就是因材施教了,创新型思维的三大方法、大脑储存英语单词的十二种方法,思维导图等先进方法纷纷上阵,全方位塑造优秀的孩子。
2012年,智新超越走进校园,主办了118场教育主题的公益讲座,在河南孟州育新小学、安徽阜阳成效中学、云南昆明重点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好习惯养成系列公益课,培养和影响数十万余名学生和家长。
到2013年,智新超越教育成功开营39期,培训学员2万余名,其中获得国家智优培训师资格认证师资达300多余名,全国开设130家分校,形成由5名清华大学教授、20余名资深教育专家、50余名高级培训师组成的凝聚力超强、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耿军回忆,智新超越从筹备到运营,从成长到壮大,已经五年了。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稳定的产品研发体系、先进的市场运作体系和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智新超越已经从中小学生好习惯研究与实践领域,扩展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好习惯研究与实践领域。耿军坚信,从事好习惯养成教育将会给中国的孩子们带来终生的财富,实现“我的梦――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第四阶段――成功因素:智慧,积福积德;爱的层级:社会
情系习惯养成,梦源中国教育。对未来的智新超越,耿军充满自信:将牢记“让好习惯成为家庭快乐的源泉”这一神圣使命,不断探索,不断飞越!
北京智新超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教学楼4200厅
邮编:100084
热线:4006-198-001 010-51295007 82866557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课堂;片断;镜头;打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6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2年12年,笔者参加在太仓一中举行的沿江七县市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执教沪教版(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的内容,荣获一等奖。回顾自己为这节课的付出,深有感触。
一、“趟”出路子――初步理清教学思路
“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人可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静下心来,在认真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教参之后,我抓住了几条教学建议:
1. 从学生所学习过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溶液的事例,抽象出溶质、溶剂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加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 创设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感知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及时反馈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紧接着,进行了初次试教:
片断一:导入课堂
展示三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作为情景导入,让学生找出共同之处,既对之前溶液知识的复习,也可以为溶质、溶剂的概念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同时还为本节课始终围绕硫酸铜溶液展开提供了一条主线。
片断二:强化认识
1. 学生举例已学过的溶液或生活中的溶液,相互判断溶质、溶剂,并相互评价,教师完善板书。如:
溶质:硫酸铜蔗糖 氯化钠 酒精 氯化氢气体 碘乙醇……
溶剂:水水水水水酒精汽油……
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酒精溶液 盐酸 碘酒乙醇的汽油溶液……
2.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观察分析,逐一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所有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这两部分组成的。这一观点对吗?若不同意,请举出例证进行反驳?
【问题2】溶液质量等于什么?
【问题3】最常见的溶剂是什么物质?还有哪些物质可作溶剂?
【问题4】请分别说出上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状态。
【问题5】怎样给溶液命名?
【问题6】谁能够说出你是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有何规律可循?
3. 【实验展示】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判断:上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小结归纳出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常用方法。
片断三:看出问题
再次观察三瓶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要求看出不同之处来,同时思考:展示两瓶未知浓度的食盐溶液,仅凭观察能不能知道溶液的浓稀?
(通过再次观察三瓶硫酸铜溶液,让学生找出了三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不同,说明了溶液的浓稀不同,这是通过“看”的方法,感知出溶液的浓稀。再通过展示两瓶食盐溶液,启发学生:仅凭观察无法感知溶液的浓稀,从而引出要想精确表示出溶液的浓度的一种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片断四:尝试练习
1. 称取1g硫酸铜放入盛有99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配成第一瓶溶液,求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已知第二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请问,是将10g硫酸铜放在多少mL的水中才能配得?
3. 要想将第三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硫酸铜溶液100g,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到10%,应加水多少克?
4. 要想将第二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硫酸铜溶液100g,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应加硫酸铜多少克?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通过学生练习,学生评价,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从而达到及时巩固的教学目的。)
片断五:小结反思
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完善板书,解决困惑。)
二、“磨”出真知――给课堂一面镜子
上完课后,我心里感觉疙疙瘩瘩的,总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于是我邀请听课的同事们一起探讨,激烈的讨论后,我把问题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创设生动有效的引课情景?
挑选三瓶颜色深浅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展示作为引课情境,同事们一致觉得较为平淡,建议创设出更为生动有效的引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甚至还能起到首尾呼应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试教的情况反馈,我感觉一个字――“累”,感觉未放开手脚,自己讲的较多,学生较为被动,而且时间较紧,拖了近十分钟的课,如何真正放手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去探究、去表达、去评价,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不能围绕“如何教”,而应围绕“如何学”进行设计,以期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3. 如何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
如果光停留在解决知识这一单一的教学目标,而不去追求知识的后续发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真正体现育人的教学价值,那么学生就会被当成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就会摧残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如何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这恐怕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4. 如何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
尽管课堂是一个特定的场域,受时间、空间、师生的素质、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但如何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这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性,还取决于教师课堂组织的超强调控能力。同组老师认为,仅围绕三瓶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展开,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课堂就显得较为封闭,要想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则需要重新设计。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如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课堂更开放,教学更出彩?对,必须重新设计,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限制。此后,我又与同行专家反复请教,他们一点点帮我拨开了头顶的乌云:
1. 重新对本节课进行目标定位,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重新对本节内容进行如下的目标定位,以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第一,从学生所学习过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溶液的事例,抽象出溶质、溶剂的概念,引导学生判断常见溶液及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并让学生归纳出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第二,通过让学生“看”――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再通过“尝”――糖水、盐水的“甜度”、“咸度”的不同,逐步建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第三,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溶液浓度在实验、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升华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价值――“过浓”或“过稀”都会对实验、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要学会辩证地看事物这一重要的思想。第三,通过深度剖析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浓度的表示,让学生逐步树立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化学的一般思想。第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要让学生知道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溶质质量分数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等,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2. 创设生动有效的引课情境,做到激趣、诱思、首尾呼应
前前后后我一共进行了六个引课环节的设计,但都被我一一否定,不是较为平淡、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再者就是单纯地为了引课而引课,无法与教学融为一体。后来我从同学们以前熟悉的化学反应中溶液的浓度的知识进行引课,将目光锁定在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是否适合在实验室直接制取氧气的思考上,因为学生学过了实验室可以用10%的过氧化氢稀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这一知识,这样引入可充分说明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会产生重要影响,还可以围绕溶液浓度在实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这样就可以与本节课的结尾相呼应。于是我将30%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在小烧杯中,远离实验者,向其中迅速投入一药匙二氧化锰,一团白雾迅速从烧杯中升腾至半空中,效果非常明显,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还与本节课的知识相匹配,学生看完我演示实验后,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3. 重新对部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试教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凸显的问题,我对试教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当师生共同得出溶质、溶剂的概念之后,学生举例常见的溶液并相互判断溶质、溶剂,教师板书,我将这一环节改为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到黑板上写出所举的溶液及该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名称,并鼓励下面的学生相互上台补充完善修改评价,这样一改,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且举出了许多令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溶液的事例来。
又如,当学生在黑板上列举了许多的溶液之后,原来我是列举了六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重新设计后,我只提了一个问题,“请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名称等,你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老师,我发现了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溶剂”,“老师,我还发现了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溶剂一般为液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溶液名称为溶质的溶剂溶液,水可省略”,“老师老师,我还发现了判断溶质溶剂可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就这一个问题设计的改进,就可以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就可彰显不同的教学理念。
由此可见,教师的精心设计是何等的重要啊!教师智慧地设计,学生智慧地学习,用教师的智慧去催生学生的智慧,这是不是当今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我真的不敢说。但我会一直探索下去,永无止境……
三、“洗”净铅华――还课堂智慧、真情、和谐
经过多轮反复的修改设计、试上教案,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郁了,课堂环节更加简明了,教学流程更加流畅了,师生互动更加主动了,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了。这是教学展示现场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实验导入课堂
师:请看实验:(实验原理:向小烧杯中倒入半烧杯30%的过氧化氢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加入半药匙二氧化锰,剧烈反应,看到一团白雾从烧杯中腾空而起,非常壮观。)想不想知道老师加的是什么药品?
生:(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想!
师:其实,老师刚才是将同学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只不过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30%。请问:上述反应是否在实验室中适合制取氧气?
生:不适合。
师:为什么?
生:反应速率太快,会发生危险。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双氧水的浓度?
生:约10%左右。
师:这充分说明溶液中的各成分含量的多少对化学反应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镜头二:强化概念认知
师:展示刚才用过的那瓶过氧化氢溶液,该溶液一般是由什么物质加到什么物质中形成的?
生:(边回答,边板书)过氧化氢
水
过氧化氢溶液
师:展示一瓶生理盐水,该溶液是有什么物质加到什么物质中形成的?
生:(边回答,边板书)氯化钠
水
氯化钠溶液
师:化学上像水这样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像氯化钠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完善板书)
溶质:过氧化氢 氯化钠
溶剂: 水 水
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
师:请回顾以前化学实验中用到过的溶液?请写出这些溶液分别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什么物质中形成的?(提醒学生回顾以前化学实验中用到过的溶液,写出这些溶液分别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什么物质中形成的。(鼓励学生上黑板上书写,然后相互判断、纠错、补充、评价。)
生:完善板书:
溶质: 过氧化氢 食盐 硫酸铜 酒精
氯化氢气体 碘 乙醇……
溶剂: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 汽油……
过氧化氢溶液 食盐溶液 硫酸铜溶液 酒精溶液 稀盐酸 碘的酒精溶液 乙醇的汽油溶液……
师:仔细观察上述溶液、溶质、溶剂,你能发现什么?(先让学生讨论再表达)
生:发现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发现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为液体。
发现3:同一溶剂可溶解多种溶质。
发现4:溶液命名的一般方法。
发现5: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
【归纳小结】(ppt展示)物质相互混合形成溶液。
(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一般把固体、气体作溶质,液体作溶剂。
(2)当液体溶于液体时,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一般把另一种液体作溶质,水作溶剂。
师:其实上述的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常用方法,是有条件限制的,即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实验展示】镁条与稀硫酸反应。请判断上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并产生争论。
师:由此可见:溶液中的溶质有时还会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的意义。
镜头三:体验伴随思考
【实验展示】展示:两瓶硫酸铜溶液(5%、20%)、两瓶高锰酸钾溶液(1%、20%)、两瓶氯化铁溶液(1%、20%)
师:这些溶液的颜色为何不同?
生:溶液的浓稀不同等。
【实验展示】两瓶糖水5%、30%,两瓶食盐水5%、20%,食品级
师:生活中还有没有感知溶液浓稀的其它方法呢?老师为本次上课特制了食品级的饮料,想不想尝尝?
生:想。(学生上台尝试)
师:是何种感觉?
生:更甜,更咸。(尝甜的那位同学非常开心,尝咸的那位同学表情很搞怪)
师:说明了什么?
生:溶液的浓稀不同。
师:再展示两瓶(两滴瓶)无色溶液,能用“看”、“尝”的方法感知溶液的浓稀吗?
生:不能。
师:为何?
生:因为实验室药品不能随便尝试,只有厨房中的物品才能尝。
师: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仅凭“感知”得出溶液的浓稀,都比较粗略,而且还不太科学,不太精确,想不想找出一种可以较为精确地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怎么找呢?喔,还是从刚才喝的饮料中找找看!好不好?
师:(ppt展示)同学们刚才喝的蔗糖水和盐水的配制秘方。
师:你会表示吗?我们请一下刚才喝过的同学来回答一下,好吗?
生:回答略。
师:刚才的同学是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这种方法化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师:如何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生:回答并板书(ppt展示)。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100%
=×100%
(注意:公式得出过程若出现体积怎么办?引发思考)
……
镜头四:反思总结升华
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相互讨论)
生1:我学到了溶液是由溶质溶剂这两部分组成的,并学会了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还学到了常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浓度。我的困惑是:溶剂一般是液态的,那么溶剂还会有固态、气态吗?
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是的,今后你们到高中、甚至大学会学到更多的分散体系,溶剂还可以是固态的和气态的。
生2:我的困惑是:老师您刚才给我们总结时有这样一段话:“当液体溶于液体时,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一般把另一种液体作溶质,水作溶剂”若两种液体均不是水,如何判断溶质、溶剂呢?
师:(再次肯定学生的发言)化学上若溶液中含有水分,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把水作溶剂,另一种作溶质。若两种液体均不是水,通常把量少的一种作溶质,量多的作溶剂。(以乙醇加到汽油中为例说明)
……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说明都在进行思考,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相信一定还会有许多的困惑,等下课后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上网继续解决。老师还带来了几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好不好?
追问1:在实验、生产、生活中使用溶液时是否要考虑溶液的浓度影响?请举例说明。
生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能过浓,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师:过氧化氢溶液过稀行吗?
生:不行。
生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盐酸的浓度不能过浓或过稀,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生3:生活中的白酒浓度不能太浓或太稀,否则不好喝。
生4:家庭洗涤油锅或洗衣服时,洗洁精或洗衣粉的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生5:喝的各种饮料,里面营养含量不能或高或过低。
生6:生病时挂盐水时,医生配制药水不能过浓或过稀。
生7:农民配制农药时,浓度不能过浓或过稀。
……
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回答)请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一些图片。
(ppt展示图片)1. 施肥时,因肥量过多造成庄稼被“灼死”。2. 高锰酸钾作为消毒剂的浓度要求。3. 双氧水作为杀菌剂的浓度要求。4.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浓度要求。
追问2:你能从微粒的角度定性、定量认识溶液吗?(以蔗糖溶液为例,先讨论)
生1:蔗糖溶液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这些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
生2:这些分子有时还会不小心“碰在一起”,有时蔗糖分子自由自在地在水分子中“穿行”,非常地“幸福”。
……
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就说。如何用微粒的观点来定量表示糖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这个问题较难,我们一起看下面老师的分析,好么?
师:(板书分析)
342g蔗糖(C12H22O11) 6.02×1023个蔗糖分子
180g水 10×6.02×1023个水分子
1个蔗糖分子
10个水分子
×100%
=×100%
发现了1个蔗糖分子与10个水分子形成的组分与342g蔗糖溶于180g水形成的组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师:小结并完善板书(ppt展示):
师:ppt展示图片:三瓶稀盐酸,简要说明标签上数字(10%、1∶4、1moL/L)的含义。
……
四、“悟”中成长――给自己成长的养分
(1)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燃烧起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2)摸准学情,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3)实物展示、实验展示,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一起,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得了知识,在观察中进行了思考。学生的思维激荡了,碰撞了,升华了,拓宽了。展示了老师“导”的功力。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范文5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在刚刚结束的20__届高考毕业年级工作中,我担任高三理科班1、3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是我自2008年调入以来95中第一次教高三,也是我担任年级组长带的第一届,因此我也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我很怕自己能力不足,辜负了学校的期望。幸好在备课组同头授课中,我遇到超强亲和力、知识渊博的老教师陈伟和干劲儿十足的年轻教师张健,我才有了一些底气。
一、我的高三复习作法:
1.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九十五中学历年高考上线、各科成绩均不错,所以从我自身不想拖其他老师的后腿,因此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集体备课前我们先选定复习材料——金版教程(和学校提供的世纪金榜),针对我校20__届高三理科班学生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金版教程为主的,世纪金榜为辅,并适当补充全国近几年一些典型高考题的教学策略。即使这样,对金版教程上的题也不是照抄照搬,我们亲自试做相关的习题,再从中筛选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或进行改编,或给出更好的解题方法,以适合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同时我们还打乱了编写者的顺序,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选用了适合20__届学生的顺序,我们把高中复习内容分为了1.不等式;2.集合与函数;3.三角函数;4.平面解析几何;5.数列;6.排列、组合与概率;7.立体几何;8.复述;9.平面几何证明选讲;10.程序框图;11.平面向量11部分.
(2)集体备课中研究《考试说明》中对本章内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3)把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分配到每一周的课时中,在细分到每一节课中,尽量做到每一节课都贴近高考、适应高考、体现高考.
(3)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我和张健老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同时对于我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积极向陈伟老师请教,他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进行指导。
2.安排好学习进度,重视基础与落实
(1)2013年高二暑假我们进行了为期5周的补课,在补课期间由于班主任的课前教育到位、假期补课的全程陪同在补课期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效果很好。20__届的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入学分在450分以下(当时市内六区平均分490)比同类学校张家窝中学平均低30分左右,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总体特点就是吱吱动动、波波转转,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校孩子们还学点,到家基本上就不学了。由于我校2013届高考成绩显著(95中学历2本以上学生首次过百),它的成功经验是——高三晚自习上到9点半,所以学校决定20__届高三从开学第一周开始每周周一至周六均上到晚上9点半。所以我们整整到20__年2月份完成了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由于复习时间比较充分,每堂课的充分准备,每堂课问题提出的精心设置,都使得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比较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因此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显著。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和后面的两次12校联考中,我校的理科数学成绩基本上与兄弟校张家窝中学的成绩持平。2月至4月进行专题复习,实际上这是第二轮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我们主要针对高考考试中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了6个单元进行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再加上此时校领导决定实施午辅导、边缘生弱科包干制,这样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复习的针对性较强,从高考成绩来看效果还是挺好的。4月至6月高考前进行综合训练,主要就是做各区模拟试卷、2009——2013天津理科高考数学试卷,并对每套试卷进行归纳、整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在这期间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每一次的月考试卷我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出稿,难度上略低于高考(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的结构跟高考完全一致,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出难题、偏题、怪题,保持学生情绪稳定,建立学习自信心。每个月的月考试卷我们两个人轮流出题,目的是防止试卷总是一个人出,一个模式。月考后统计每个学生的得分率,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本班同学的漏洞,发现本班的差距。为精心设计典型题目的错音分析、减少学生此类题目的再次错误打下了良好基础。
3.重视答题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答题习惯
天津高考考题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难度不大,一张卷只有2-3道难度比较大的试题。高考试题中选择填空比例占到了47%,为此我们在综合阶段特别强化了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除了选择填空,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还取决于前4道解答题,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侧重前4道解答题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解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解答题。并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再引导学生考试当中怎么去争分,怎么样书写不丢分,怎么去得步骤分等等,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重点在速度、计算、表达三个方面加以训练。考试的时间紧,复习时特别强调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不断提醒学生,对于有些题,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学会取舍。
二、针对20__年天津理科数学高考试卷,分析自己复习的优点与不足
从20__天津理科数学高考试卷情况看:天津试卷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依然是延续8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6道大题,选择填空每题5分,大题前4个每题13,后2个每题14分。从命题风格角度看,填空、选择和前三个解答比较常规,考察的也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注重通性通法。后3个解答,第18题椭圆第一问考的是离心率问题,而20__各区模拟的第一问基本上都是求椭圆方程,学生不太习惯;第19题数列是一个与集合联系的创新题,学生读不懂;第20题导函数第一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而20__年各区模拟基本上都放到第二问,起点高。
优点:只要耕耘就有收获,天道酬勤。学生的基础题目答得较好,成绩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不足:我所教的两个理科班数学分118,没有优秀率。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例如:
1.第7选考的是条件问题,这类题不论是从20__区模拟还是以往教学中所做过的题,基本上答案都从充分不必要和必要不充分两个选项选,而此题的答案是充要条件,所以学生感觉不适应;而且总我自身解题来说也更重视的分类讨论,而不是树形结合;
2.高三一班的郭雯、孙琪琪,等同学前3个解答做的不好,准确率低,对于必须拿分的没有拿着。
3.20__高考学生都反映后3个题难,尤其是第19题——数列,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读懂题,因此在复习中应设置一些创新题目。
通过我们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20__届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算是给学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回首期间还是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也衷心的希望20__届的师生能够弥补我们的遗憾,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新年将至,一学期就要过去,因为带的是高三学生,真正觉得紧张忙碌。总体看,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我校“两课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自主和探究的步伐,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我担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文科生普遍数学能力差。为此,我平时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5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在本学期中,本人担任了高三(23)班和(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记得当初学校通知我连任高三的时候,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高考的把握始终不够。特别又是高三(23)和(24)班都是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是偏差的。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是难度大,区分度大,高考所占权重大,数学也是高三学生最重视的学科。高三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考生高考的成绩,数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下面是我对这学期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在高一、高二时完成了整个高中数学的新课教学工作,所以高三从前一年的7月就开始复习,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合理的,我们第一遍复习用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效果也比较显著的。第二学期前一个月作专题复习,主要是知识专题,实际上是第二遍的知识的复习,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从第二学期刚开学时的第一次考试和一个月后全市第一次模拟的考试成绩对比来看进步是显著的。4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即2009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最后在学生自主复习的两周,学生自主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些做今年当年的模拟试题,主要是今年安徽省省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这些试题的水平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难度不大,正适合这时的需要。
二.复习一定要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我省的高考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高考试卷的型式:21道试题,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各题的得分比例都与去年的考试中心的命题试卷雷同。各章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率与6个解答题的考查方向,都与去年考试中心的试卷的相似。我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
三.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前面已经提到6个解答题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所以尤其要重点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连续与极限,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在具体复习中教师要对习题试题进行指导性的选择。
在过去这一学期里,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转眼之间,斗转星移,感觉还没从高三紧张的备考气氛中走出来,学生又出现了新的替换。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辛苦,更有欣喜;有困惑,亦有收获。本届高三,是新课程改革新老交替的一届,也是学校实行平行班教学机制的一届,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高考数学成绩直接关系到考生高考的成绩,而试卷的特点是理科难度较大,区分度大,文科相对平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教师责任重大,需要用心付出,才能取得成效。回顾走过的历程,我认为这一年,我们高三备课组的教学工作努力的,用心的,可以说是竭尽所能,效果也是显著的。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这个阶段是高三复习用时比较多,也是必须花费师生大力气的阶段,切不可走马观花,掉以轻心,这是整个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问题是:1、对于课本上的每一定义、定理、公式都要熟透于心,理解它的本质、变化及应用。2、对于课本的典型问题,既要掌握解答方法,又要思考它的变形、拓展,还应当注意它的应用。3、知识网络的形成,解题小结论的的提炼,一些解题漏洞的防范,解题思考方式的总结。
这一轮复习,我们以《教学与测试》这本资料为主,结合教材。基本上每一讲用2~3课时,第一课时,知识点、考点复习,第二课时,典型例题、习题讲解。这一阶段的训练以通法通性题为主,课外训练以选择和填空为主要训练方向,力争解决学生在选择和填空的速度与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对偏题、怪题进行大胆删减,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提升重点知识综合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常用技巧、思想方法进行性针对性地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主要对“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与不等式、导数及其应用”六大板块进行复习,尤其应重点放在“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向量法)、导数及其应用”。这是我校学生重点得分点,一般来说,试题这部分考查比较平和,要求大多数考生能过关。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换元法”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考试应对能力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这一轮复习以模拟试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以安徽地区的试题为主要选择,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好考试时间的分配,包括答题卡的涂填,考试用具的要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的几点复习体会:
1、重视对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
选择题和填空题是整份试卷的基础,这部分试题得分高低,直接决定了整套试卷的基础分,它占了近50%的分数,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部分的训练中,以又快又对地找出答案为目的,教会学生用数形结合、特殊值法、排除法等技巧找答案,节省时间,切忌“小题大做”。对艺体类考生的文化课辅导,更应以此为主攻方向。从今年的高考实际看,选择填空题难度不大,得满分的不少。所以,奠定了今年数学试题得分较好的基础。
2、加强解答题前三题的训练
前三题分别以重点考查“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题目难度以中等为主。针对我校学生主体构成是中等学生的特点,重点在前三题上加强是比较现实的做法。要求学生得到全分,其中立体几何应以向量法求解为主,虽然解题相对花时间多一些,但是方法简单,学生易掌握,能得分。
3、后三题加强计算的训练
解答题的后三题是拉开区分度的三题,以“数列、导数、圆锥曲线”为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尤其在数列和圆锥曲线的题中,计算量相对比较大,往往花费考生大量的时间,却不一定得分。所以,学生一般比较怕做这部分的题目。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放弃,复习突破方法,首先重视第一问的解决,这里要求学生必须计算准确,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仔细检查。然后进行第二问的计算训练,这部分训练时,不贪多,做一题是一题,直至学生算出准确答案为止。老师可以给出最后答案,但不要帮助学生进行运算。从高考的实际效果看,基本上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基本上把能得到的分数做到尽量得到。
总结起来,我们这一年高考备考的工作应该说是成功的,复习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成绩也是令人满意的。当然,高考后看,仍有些不足,比如差生较差也较多,虽然也做了不少的辅导,但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仍缺少方法。另外高分层仍然嫌少,高分人数应该再多些。工作还可以更细致些,少数考生临场发挥太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看第一遍复习如果时间能更多些,一开始的试题难度再降低些,这样会更好些。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储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精心选题,针对性讲评。我们发扬数学科组的优良传统,落实“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认真抓好每周的“一测一练”。“每周一测”、既要注重重点基础知识,出“小,巧,活”的题目;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出有新意的题目,只要能抓住
这两点,就是好题。
对每次测验和练习,我们都坚持认真批改,全面统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做错了的习题进行改错,提高习题课讲评的针对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六、选择填空题的地位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