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有关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要求为指导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对新的形势,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求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特殊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聋哑儿童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师师的育人积极性,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将来成为新型合格的社会人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在学校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组将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受各项工作,并尽德育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2、继续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
继续不断完善学校的寝室、教室、包干区的评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真正体现评比制定表扬先进,鞭策后者的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评比来促使形成全校班级之间进行互相的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组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组将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时刻强调学生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时时讲,时时做的原则。积极检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德育组将会把安全工作视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认真组织并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认识、成长和锻炼。
(1)、在校园内继续大力开展“行军礼”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之间乃至于与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2)、继续开展“一枝笔”随身带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写的功能,当在校园内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拿出笔来礼貌的询问来者:请问您找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也可以感动来者,使来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继续教育学生养成“轻敲门”的好习惯。学生因为听力损伤,敲门时往往不能顾及到常人是有听力的这一客观事实,敲门声音会很大,不但影响其他办公室的工作,还给门带来一定的损坏,再说“轻敲门”也是一种礼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乱于方寸之中,学生如此,教工更应如此。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学校的人文环境。
(4)、让“尊师长”的好风尚在我们校园内蔚然成风。
(5)、继续开展“爱同学”的活动。让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好习惯届届相传。
(6)、庆祝教师节。以黑板报的形式,这样可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绘画、美化教室能力的机会。
(7)、庆祝国庆节。以展示平台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竞争、展示特长的机会。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2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作到为人师表。
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作好教书育人工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提高自身的修养,抵制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侵蚀。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实施的环境下,越来越让我们懂得德育工作在一个学校的重要性,德育乃教育之首,那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怎么样把教育之首——德育,抓到实处呢?凭口号?凭装装样子??……不,这些都不能适应现在的聋哑孩子和智力损伤的孩子那获取外界知识和信息的渴求欲望了。所以我们要把德育工作做仔细,做准确,必须以德育工作实效性和不厌其烦为工作准则,让我们涟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健康向上发展,努力把这一群特殊的孩子培养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好学生,为学生将来成为残而有为、受社会欢迎的社会人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本着我校的实际情况,特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指导思想
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对新的形势,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求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三条主线:班级管理,养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内容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在学校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组将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受各项工作,并尽德育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2、继续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
继续不断完善学校的寝室、教室、包干区的评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真正体现评比制定表扬先进,鞭策后者的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评比来促使形成全校班级之间进行互相的竞争,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组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组将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时刻强调学生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时时讲,时时做的原则。积极检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德育组将会把安全工作视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认真组织并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认识、成长和锻炼。
(1)、在校园内大力开展“行军礼”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之间乃至于与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2)、开展“一枝笔”随身带的活动。发挥学生写的功能,当在校园内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拿出笔来礼貌的询问来者:请问您找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也可以感动来者,使来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养成“轻敲门”的好习惯。学生因为听力损伤,敲门时往往不能顾及到常人是有听力的这一客观事实,敲门声音会很大,不但影响其他办公室的工作,还给门带来一定的损坏,再说“轻敲门”也是一种礼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乱于方寸之中,学生如此,教工更应如此。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学校的人文环境。
(4)、让“尊师长”的好风尚在我们校园内蔚然成风。
(5)、继续开展“爱同学”的活动。让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好习惯届届相传。
(6)、开展“祭扫烈士”的爱国教育活动。
(7)、开展“助残日”的庆祝活动。
(8)、开展“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
花点时间读书,那是智慧的基础;花点时间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点时间观察,那是认识世界之路;花点时间对残疾孩子微笑,那是灵魂的音乐。
生活中,幸福既是物质生活的概念,又是精神生活的概念;既是享受的概念,又是创造的概念。而我却以自己能在特殊教育这片芳草地里,永远的耕耘而乐此不疲为幸福,这才是我追求幸福的完整的概念。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设计项目 一体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1-02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呈现普及化的特点,艺术院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大,使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鉴于现代设计产业人才需求更注重实际操作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特性,要求高等院校打破现有模式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如此现实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并使学生的学识及能力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些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重点考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明确意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明显脱节,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那么,如何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呢?这个难题是每位专业课教师都急于解决。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依托企业建立起合作教学模式,构建“工作室化”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养为主线,构建与企业合作,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是我们目前遵循的新原则和新方法。
一、“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与企业共同构建“工作室化”教学平台,以项目带动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呢?那就是把企业设计项目带入工作室教学中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聘请企业专家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主要部分,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岗位工作任务,引进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知识内容、教室与工作项目融为一体,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综合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将相对封闭式的学校教学变为面向社会,实际设计项目的完成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将项目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以专业指导教师为引导,放宽学生自主发挥、自我管理、自我评定的范围,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过程来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运行
建立一支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既要有教师职称又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既要是真实企业的设计人员,又要是学校教学的指导教师。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要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引进兼职教师是学校利用社会有效优势资源,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兼职教师为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项目开发性课程应由相关专业教师和负责人经过教学研究,决定项目的题目、内容、课时安排、进度安排等相关课程细节。其中项目的题目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优点来设立,针对的是这一地区近几年经常使用的方案;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应尽量接近真实情况,按进度完成项目是学生必须达到标准。以完成设计项目为目标,同时融入岗位职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和沟通技巧,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效结合在一起。
工作室学习的学生以小组的教学方法,根据个人能力分配设计任务,通常人数有8~14人,指导教师再根据小组的特点和项目特点,个性化地为学生安排进度和设计方法,营建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把项目设计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充分结合,改变普通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个性化培养。
运行方式一种是与课程结合的。在教学计划中的前半段设置以经过筛选、合并的专业基础课程,后半段设置具有项目开发性质的课程,把工作室的一些实际项目内容贯穿到整个学习当中,老师在教学中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方式上,从“讲授式”到“合作式”;在教学形式上,从“一言堂”到“众言堂”;在教学目标上,从“多理论研究”到“多实际技能操作”;在师生关系上,从主客关系到主主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种是课外运行。首先,由指导教师承接实际企业设计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挑选项目组成人员,带领成员共同了解客户设计意图和特殊需求,同时了解其他设计公司设计信息。在以上信息资料指导下进行设计构思,绘制设计草图,然后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商讨之后完成实际操作,绘制设计施工图。之后预约客户看设计图纸,根据改动将设计施工图做进一步的细节深化,再次接受客户反馈,将图纸达到施工标准。这种方式学生不但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也有共同学习、选择性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训练综合技能,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比赛等。比赛获奖结果可以记录到学生综合评定成绩当中,以多方面的成绩得到学校的认可。
三、“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工作室化”教学能使第二课堂空间扩展到客户、市场、学校的资料室、校内外的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其他相关专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内容、行业岗位、社会经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也能更多地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个人自觉行为。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既要面对企业直接交流,也要参与企业的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短时间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
“工作室化”即把基础内容和真实的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示范性教学、引导教学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设计和安排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和比较系统地学习。通过学校的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在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待能力上得到充分培养与实践。
工作室的设计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如对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材料性能、新的施工工艺和设计公司管理方式,还有设计技巧、组织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各种工艺流程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总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教、学、做”教学模式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良师。
【参考文献】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改革
引 言
社会化心理机制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心理状态,中学道德教育是中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各方面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中国“强制灌输式”教育理念和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学德育改革。
一、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理论与改进中学道德教育方式
1.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的理论内涵
社会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以及理解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一个人担负着怎样的角色社会就会对其产生怎样的要求和期待。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社会认可是个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来源和依据,只有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和自我统一性。
2.引入社会角色引导机制改进中学道德教育的方式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证明,人的社会化不仅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和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和规范,在中学德育过程中,通过鲜活的角色案例和其背后蕴藏的人性价值光辉,向德育内容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内容得以丰满和真实,富有时代性,从单一、空泛、一种静态的“晓之以理”的观念灌输,逐步转化为人性化、务实化、生活化的一种动态的“动之以情”的共鸣体验。
在我们的中学道德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核心价值引导,尤其在价值多元文化充斥着人们感觉感官的当下,需要结合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年龄特征,在倡导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同时关注非主流文化价值对中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辐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在实现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生活中,通过“榜样”等社会角色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高尚的价值观念形成,与社会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并内化为自己独立的评价判断系统,深化社会角色。
二、社会比较机制理论与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社会比较机制的理论内涵
费斯廷格指出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需要评价自己的状态,并明确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定向是建立在明确自我评价和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价基础上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并不存在个人可以信任的绝对评价标准,这时人们就需要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够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如果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肯定感的人,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会倾向于积极向上比较,即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这种积极导向的社会比较会激发人们更多的自我努力,并积极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2.通过社会比较机制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比较对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自我比较的方向决定着自我的发展方向,因此,引导人们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扩展社会比较范围、深化社会比较内容是促进其社会化和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比较机制的作用,强化青少年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帮助和引导他们扩展其社会比较范围,使其在积极地群体对比中广泛地、深入地发展自身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启发他们在丰富而又生动的道德实践中健全认知结构。
充分利用同辈群体的感召力,尤其对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培养和引导,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鼓励其不断向上向前的方向发展,并奠定同辈群体中合理竞争,共同上进的气氛,这些都能有效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学习机制理论以及发挥中学德育的引导作用
1.社会学习机制的理论内涵
班杜拉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意味着人们会使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评价、衡量自己,当行为符合自设标准时他们会以自己能够支配的奖励给自己以正强化,如考试成绩满意会用买衣服获看电影来鼓励自己;而当行为没有到达自设的标准时就会惩罚自己如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得奖励。自我强化使人能够对自己的社会学习经验进行自主调节,一方面接受外在强化与替代强化的影响而被社会化,另一反面受自我强化的调节而使社会化过程带有主动性和个性化色彩。
2.通过社会学习机制发挥中学德育的引导作用
社会学习机制对于解释人的社会化,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其自主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观察学习经验在社会化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他们很多的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并非来自传统的系统教育而是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学习。青少年们更多崇拜离他们生活更为接近的年轻偶像,比如体育明星等,那么中学德育就面临着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崇拜这些歌星偶像,发挥其榜样的力量既体现中学道德发展的时代性又要对其德育发展有积极引导作用。
我们的中学德育需要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环境,通过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来引导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状态。如建立内部道德理念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道德角色的交流与道德行为的参与机会。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中国德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5.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药物分析技术》 项目化教学 教学方法
近年来虽然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校在校人数大幅增加,但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与此同时,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高职化工类、制药类甚至一些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更重视其动手能力、综合素质。高职类工科学校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调整,变原来以老师灌输理论知识,外加几个基础实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以项目化导向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即为其中一种。项目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检验项目,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目标的确定、项目过程的实施、项目评价方案的制订。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在他人经验基础上,探索在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尝试项目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性质与定位
《药物分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药物制剂生产和药物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在药物质量检验岗位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可服务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各级药品检验所的各类检验岗位、药品质量验收岗位、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岗位、药品质量管理岗位等。就业的拓展岗位为药品生产和药品销售岗位。
该课程具有理论综合性明显、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综合了药学体系中各学科的学科知识,是研究药物及制剂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熟练掌握药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并具备分析与解决药品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药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依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该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按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做到三个“一体化”,即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融为一体,同时将教学场所与实训场所(药品检验室)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2]。对药物分析技术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进行尝试与实践,首先要对企业的药品检验岗位的有关工作和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调研,并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框架后进行试运行,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企业的评价进行改进。
2.1工作过程分析
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确立是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邀请来自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和药品检验所等行业专家进行深入访谈、调研,对药物检验岗位的工作任务(项目)和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典型的工作过程,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和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药物检验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药物生产的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和工艺用水等检验对象,按照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与判断。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药物检验依据与程序、药物鉴别、药物检查、药物含量测定及典型药物质量检验等。
2.2教学内容的选定
参考国家职业工种鉴定考试内容,针对本校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对本课程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针对岗位,必需够用,突出技能”。以此确定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检验依据与程序的相关知识、药物鉴别技术的相关知识、药物检查技术的相关知识、药物含量测定技术的相关知识、典型药物质量检验技术的相关知识、职业素养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术。
2.3项目化设计
项目的选取和设计的好坏是决定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药物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了任务驱动、技能为核心、理论为支撑的课程内容结构,实现了由传统学科型向项目型课程的转变(见图1)。
图1 项目课程结构与学科课程结构对比图
在项目进行中,各模块的理论知识点是导入部分,即药物检验工作过程的理论基础。按照药物检验工作的典型工作过程单元的顺序组织,教学主要在传统教室进行。各模块的实践是主体部分,即药物检验工作任务驱动的技术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块。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组织,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教、学、做,并适当采用开放式教学,以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从而强化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效果。项目的组成主要把各模块中典型药物分析技术的实践操作为一个项目,形成本课程的项目序列。
3.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3.1设置一体化教学场所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是践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场所和条件保证[3]。在实训室的布局上,我们尽量按照药物检验场所的功能分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设置教学场所,也考虑设置理论教学区及讨论区并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管理上,参照制药企业药物质量检验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3.2实践项目化教学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师事先整理项目的理论知识点,再根据项目的工作量、难易程度和涉及的设备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2~3人为一组,个别情况下3~5人为一组。每组按照“任务布置—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教师审核—实施方案—检验操作、出具报告—项目总结”的流程完成该项目。同时要求在实训中参照制药企业对药物质量检验的格式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分析及处理,并出具规范的报告,编写检验记录。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并监控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3.3考核评价教与学
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学生、促进教学的功能,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4]。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参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药物分析工,中级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推进“双证书”制。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主要衡量指标,以知识的积累为辅。具体实施时,整个课程的考核以项目化模块的考核为主,而项目的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而成。每个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以方案设计、原始记录、过程记录、结果报告、操作过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实验习惯(包括安全、卫生等)、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的总结与反思等作为依据。
4.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而项目则根据工作过程进行,即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使技能训练职业化;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自主化。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5]
4.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远离职业工作任务和生产实际的弊端,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互贯通,通过项目有机地融为一体。
4.2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在项目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沟通能力;通过真实药品检测实训使学生掌握药品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积累,并通过对项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4.3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项目化教学所凸显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生可以明确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职业化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树立了工作信心,培养了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4.4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来自生产岗位一线教师的介入,使项目化教学有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引入了对生产极为关键的操作经验和生产经验,在更深层面上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5.课程项目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一年来对上述方案的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动手能力、职业素养显著提高。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实训室与制药企业的药物检验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训操作要求无法与制药企业真实情景契合。②只经过小改小革,教学区与试验区混杂,实验区域较小,学生人数较多,仿真性检验流程无法开展。③由于实训教学时间偏少,部分项目需分段进行,导致项目实践缺乏连贯性;④药物检验实训设备不足,且与制药企业的药物检验室实际配置现状有很大的差距。实训材料配置不足,且药物原料、标准品购置不便。⑤暂时只能使用原有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学校和系科真正按照制药企业检验要求,对实训室在硬件条件上重新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改造;其次,与各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协调,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作更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调整,以便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段和更长的实训室开放时间,保证项目的实施;再次,编写配套的教材并争取出版,与职业技能鉴定作更加紧密结合。最后,改进工艺参数,选择普遍适用又价廉易得的药物原料,并在原料配置及标准品购置方面采取高效快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4(20):14-15.
[2]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7):59-60.
[3]周淑琴.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8,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