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1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渗透的实际状况

1.师生普遍对语文课程重视度不高

首先,处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相比其他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难度跨度着实不大,所以日常学习期间,学生都倍感轻松。在此期间,为了大幅度提升其他科目的成绩,学生自然地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其他课程的复习上。长此以往,高中语文课程就会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次,地方高中知识竞赛活动频繁举办,但是涉及语文文学内容却是屈指可数,无法保证和物理、化学、数学等实验竞赛活动处在相同层次之上。基于此,班级中出类拔萃的学生都选择集中性地进行其他类型知识竞赛活动准备,文科班级由此变得异常冷清,同步状况下更削减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2.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吸引力

不管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亦或是国内知名的文学著作,都无法像其余新奇事物一般充分吸纳学生的注意力。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痴迷于阅读网络小说、玩网络游戏等,无法保证学生集中地接受文学教育洗礼,由此证明,网络新兴媒体技术的确对高中语文,尤其是文学教育工作带来深刻的冲击,难以确保文学教育完全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在高考期限日渐逼近的过程中,许多高中生身心压力倍增,不能保证平心静气地品读一类完整篇章,而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高考,至此文学教育体验就长期处于晦暗的境遇之中。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学教育渗透的措施

文学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系统和长期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保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加高效率地渗透和融入文学教育,进一步彰显出文学教育独特的价值地位,就必须积极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1.快速转变传统的教学指导理念

需知语文课程本身贴合生活实际,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期间,需要依照其实际发展特征,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深入的认知解析。唯有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加自然和高效率地贯穿文学教育。具体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学生身心特征考虑进去,令他们深刻领悟到文学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之后,再持续熟练掌握课本内容,保证后续文学情境创造的鲜活性和贴合实际性,最终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文学作品本身无穷的魅力。

2.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主体,须保证在细致化解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为后续各类文学素材累积、语文学习兴趣提升等提供保障。如教师可以考虑为学生推荐《中国小说作品选》等书籍,令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领悟当中各式各样的文体和内容。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要求教师拥有足够完善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唯其如此,才能令整个文学教育活动更加顺利地展开。

再就是要去教师努力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需知课堂导入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旦说导入时机出现误差,就会瞬间转移学生注意力,难以保证他们深入性领悟文章主旨,最终降低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效。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令学生在集中观察的同时,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和作者寄情山水的趣味性,隨后再进行学习内容引入,保证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这类教学模式不单单迎合新课改规范要求,同事更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学质效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面,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视,从教学设计到活动组织都精心准备,但是教学成效并不明显,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环节拓展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构建起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开展课前预习,前移关口培养学生自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快节奏学习中,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方面下功夫。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切知识点都要经过自己讲解才能够放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思维惰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堂教学之前,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划、做”三步预习方法进行,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与思考,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认为应该重点强调的重点做上记号,便于学习时候强化记忆,在预习活动结束后还要自己尝试做一做,检查预习成效。

3.搜集预习的难点信息。在预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考题的时候加以吸收,进一步提升思考题与学生学习实际的结合程度。

二、开展课堂探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组织探究学习。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传授为指导点拨,以探究题为主要线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以探究思考题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我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三天的活动表达了海伦怎样的内心世界?分别找出具有代表性或是意义深刻的语句。海伦最希望看到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一句话或是一首曲目来形容海伦的意志和精神,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些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及时地给予难点点拨,帮助学生领悟其精神境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维拓展,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教学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其思想教育意境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环节拓展活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教学《祖国山川颂》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搜集一些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语段、照片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讨论,为教学活动增添生动素材,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育成效。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也是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针对学生对职业选择与未来规划方面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活动,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交锋中逐步纠正片面观念,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巩固教学成效。

3.开展角色互换。在一些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思维引领作用。例如在古文复习教学时,我安排一些语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开展复习内容讲解,从文学常识、重点字句理解、古今互译、重点语段分析及思想主题感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个主题,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教学生复习巩固,其中一些技巧与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增强掌握的效果,如学生总结出文学常识联想记忆法、重点字词归类记忆法,对于其他学生的帮助作用非常大,将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自我总结进行处理,增强记忆的深刻程度,提高思维水平。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深化语文教学成效。

1.组织专题研究活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一至两个教学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文言文翻译技巧、语法知识要点等,通过这些深入研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如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评比、古诗词背诵竞赛、语法知识竞赛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竞赛活动中巩固教学知识理解,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本文中,笔者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教育教学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很多学校的教育都带来了活力以及生机,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高中学校为了满足高考的要求,增强了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教书不教学,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会高中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为了不再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的素养。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将新课标作为根据,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媒介以及载体,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的教学工具。但是,在语文教师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过去传统的观念十分陈旧,很多教师都产生了偏差,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计划看成教书计划,将教学计划演变成为了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途径、语文素养的现状并没有研究,更加谈不上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原点的一种教学活动。有些教师还过分依赖语文教材,并且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教材的内容,从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上来看,这给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自主地安排语文教学的时间以及语文教学的进度,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面态度十分呆板,缺少一定的激情,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也少了很多和谐以及愉悦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感情交流,再加上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乏味、枯燥以及庞杂,还缺少趣味,因此,并不是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设计好语文课堂的环节,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自身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模式教学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参与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为重要的抓手,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融合进语文教学的特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好教学载体。与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依靠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探究题,作为引领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开展。探究题的设计上,笔者遵循了全面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让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二是强化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在集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到基础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区分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予以单独指点,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提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切入点,发挥课外活动效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紧张节奏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紧张的身心,同时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补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组织文学社团、开展学科知识竞赛等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还为学生的专题研究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将具有文学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文学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结合教学进度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如古诗文背诵竞赛、文学常识抢答赛等,深化教学成效。

(三)优化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方式

在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究,是教师本身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采取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新理念。全面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让每位教师能够在不断地探究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学校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有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的参与,也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学习语文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实行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之前,教师要制定好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大胆的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时候的分数区间做一个界定,能够保证即使分数是最低的,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的过程中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都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在当今中学教学当中,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科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而由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并不太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掌握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运用技术,积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代诗中的经典、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浪漫的抒情诗,它将对于康桥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康桥美丽的景色,不仅使读者身临其境在诗人想象的美丽世界,而且也驰骋在诗人的天马行空的情感之中。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那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以及那美丽至极的康桥图片,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再别康桥》,进而使学生学好这首诗歌,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慧.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课堂 课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7

语文的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学好语文不仅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更是学生作为中国人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尽管学生出生之后就在父母的教导下不断接触母语,因此学生对语文是熟悉的,但是同时对语文这一门学科又是陌生的。我们平日所说的一些话表现出来的现象我们不能够清楚地解释,这就要求学生做好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既有其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它具有一些与世界其他语言如印欧语系的语言相同的地方,同时其作为汉藏语系的一大分支又有其特殊性,笔者凭自身的教学经验试从不同角度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进行探讨。

高中语文课本的编排更加凸显出中国文学“四分法”的原则,所谓文学上的“四分法”,指的是将文学体裁分为四大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高中课本从必修到选修,课本内容无非是对这四种体裁的不同划分,学好高中语文既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汲取,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课程学习方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语文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培养。而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基础知识指的是课本中一些词汇的学习和点拨、课本中易错字的强调、成语意思的讲解、文言文字词的解析、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学期一开始就要制定好详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对学期进行合理分配,对于课程的讲授做到稳而不乱,同时要对每本课本的重难点有所把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和认知,做好分层教学的工作,在课堂上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有所侧重,要做到讲授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例如对于课本中的小说和散文部分的生字词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学生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字词,要在查字典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某个字的形近字、多音字、音同字,注重平日的积累,不断拓宽自己学习的范围,把握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

其次,对于课本中的小说部分和诗歌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于课本范例的讲授,通过课本的不断学习增强学生对诗歌和小说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于小说的分析,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思路,通过课本的讲解加强理论方面的培养。根据语文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应该明确在分析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四个要素,这就是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文学四要素包括作家、作品、读者和社会。这四个要素给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提供了方向,因此,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必须熟知这部作品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时应该知道作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作品接受群体对这部作品的大体反应。

以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为例,其小说的主旨基本是对于封建社会的控诉和对人民群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而其散文基本是以一种简洁怀着童真的语言和情愫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方向。之后是对鲁迅这个作家人生经历的探讨,从其童年时代的地主家庭到家庭的败落再到他到日本仙台学医,看到杀人事件深受触动弃医从文的经历,对作品进行分析也是有用的。再次就是读者反映批评。鲁迅的小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一面镜子”,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帝反封建是主要字眼。

诗歌部分的鉴赏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勤背古诗和文言文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生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每天早上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古诗背诵和文言文朗读,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古诗和文言文的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还要掌握古诗鉴赏的正确思路,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高考答案的正确解读能力,教师应该针对高考题目对答案进行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并教授给学生,同时又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在答案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学习好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课外的主体性学习为学生提升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消化吸收教师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养成对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说语文无处不在,只要学生能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都能发现其与语文有关。所以可以说,学习语文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能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如路上的广告牌子上写的广告和成语、电视机里播放的广告台词、娱乐节目里面的知识竞赛、电视剧中人物说话的连贯与否、是否有语病,都可以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可以通过平日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对于语文的感受和把握能力,可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语文,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5

创新 理念 提升 教学成效

长期以来,高考的应试教育指挥棒决定着高中语文的发展方向,教师更多地将目光盯在了应试大纲的调整变化,以及应试知识点上面,对于语文教学的素质化程度关注不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与素养提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也表现一般。笔者主要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了探究。

一、以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为切入点,进行科学预习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是固定的,各门学科的时间利用率都非常高。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教师是无法像初中阶段那样多占用教学时间的,要想提高教学成效,就必须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入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是不利的。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环节,实现前移教学关口、解决基础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养成“新课必先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都要拟定新课的预习提纲,划出自己将要预习的重点部分。在预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尽量能够将自己可以解决或是依靠工具书等方式寻找到答案的内容,解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让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重难点突破。二是开展科学预习方法的培训指导。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开展了“三步预习法”,即“多读、深思、勤记”,通过多读书增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照预习题纲进行深入思考,将自己认为需要寻求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提高教学成效。

二、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为切入点,发挥电教媒体作用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作用存在着一些认识上面的误区。有教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是大人了,不一定需要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只要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该识记的教学内容完成就行了。实际上,这种理念是不科学的,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出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情境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使对于高中生这样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仍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教学成效提升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许多教师基本上就是三言两语的程序式导入,笔者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再比如在一些描写景观或者建筑的文章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从网站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地观察相关内容,提高理解效果。此外,在一些具有深厚情感的内容教学中,如诗歌等,笔者还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意境,促进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感悟。

三、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模式教学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参与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为重要的抓手,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融合进语文教学的特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好教学载体。与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依靠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探究题,作为引领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开展。探究题的设计上,笔者遵循了全面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让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二是强化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在集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到基础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区分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予以单独指点,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提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三是把好总结关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笔者在“放”的同时,坚持做到收放自如,在最后的环节,还要发挥好“收”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提升。学生在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结束后,一般还有汇报交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与梳理汇总,顺利结束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切入点,实施语文分层要求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思想发展更为微妙,部分后进生会在思想上产生自卑情绪,不能够融入到整体教学活动之中,对于班级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推进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开展分层要求,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练习考试等环节统筹考虑,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满足差异性学习需求。从教学目标上讲,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拔高型”、“普通型”和“降低型”三种类型,分别对应语文学习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发展层面。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笔者不仅设计了具有拓展性的难度较大的提问,还同步安排了一些基础性内容的提问,能够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互动成效。在考试环节,笔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分类考核,尤其是兼顾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后进生专门设计难度较低的考试内容,保证后进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满意的成绩,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了整体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资源开发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校开设课程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是值得推广的语文教学活动。

1.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意义

1.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1.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选择所不可缺少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3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地域人文素养的传承发展。地域的人文素养需要不断地予以传承发展,而这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予以实现。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则担当了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家乡之美,培养他们的爱家爱国情感。

2.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运用

2.1依据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编撰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文本。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此,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开发的形式不局限于选修课和活动课,提倡课程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学校应集思广益,编撰探寻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文本。不妨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三级语文校本课程。第一级是基础性课程,主要由语文知识课程(如对国家课程内容的改编、拓编、新编等)和语文学习策略课程(如朗读策略、记忆策略等)构成。传授学生可再拓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第二级是发展性课程,如诗歌鉴赏、名作欣赏、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三级是提高性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相对发展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术性和探究性,如语文知识竞赛辅导、学术小论文、思维训练等,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分级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对必修课程资源作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要求。

2.2优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体现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语文高考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评判学校教学业绩的最主要参考依据。于是,各个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必修课程的教学投入,正如许多教师所言,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境况势必对校本课程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校本课程只能是“束之高阁”。对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语文课程资源,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出发,深入地研究探索校本资源的开发。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它服务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很多,除了显在的校内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校风,校训,学生的家庭,地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就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很多。例如,开展以语文阅读或写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设立“家乡巨变”、“家乡特景”、“消费与文化”等课题让学生走入社会等。

2.3合理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现成经验,更多的要依靠学校主体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学校对课程计划执行的意识,准确落实课程比例,保证学校高质量地开足校本课程。

实施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对此,我们不妨借用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要有他人评价,更要有自我评价。对此,笔者认为在高考试题中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有助于推动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注意点

3.1注意体现地域课程的特色。新课程语文已经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开发的义务。我们应从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出发,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3.2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对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功效,帮助学生适应校本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