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园林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477;U66-4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37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 83-86.
[7]李晚景.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7,(05):168-169.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一:文科毕业论文致谢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这四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专业上,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
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二: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S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53(2016)02-0046-04 DOI:10.13279/ki.fmwe.2016.0024
毕业设计作为高校学生本科阶段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升华。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师资力量、教育导向、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下降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如何提高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毕业设计的效果,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1农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作为农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项“大考核”,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指导经历,对该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1.1学生层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1.1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真正含义、目的和流程都不清楚。有的学生主观上认为毕业设计类似于平时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走形式,随便找些资料拼拼凑凑即可。基于这些想法,再加上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备考时间冲突,所以就更加忽视毕业设计,抱着只要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即可的心理,在思想和行动上消极懈怠,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很难摆正心态认真踏实地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到毕业设计要答辩的前夕,才“加班加点”地草率完成任务,根本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1.1.2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设计是全面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从近几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课题不能很好地把握,甚至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在前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对所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所学课程知识在以后的就业中用不上,所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消化和理解,导致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扎实;②由于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按照知识结构体系安排的,如果前期的课程学习有很大的欠缺,将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进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③农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都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如CAD、Solidworks等)绘制二维图纸和三维结构模型,然而在学习这些软件时,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练习和操作,课后很少花时间去巩固,所以操作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导致在毕业设计时很难运用这些软件完成图纸和三维模型的制作;④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较差,不会查阅和利用文献资料去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1.1.3毕业设计与就业和考研冲突由于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间大多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末和下学期,而这段时间又恰逢是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期和考研备考的关键期。对于找工作的学生,由于要忙于找工作、参加各种面试,有的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学生提前报到上岗,所以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对于考研的学生,由于大四上学期是毕业设计选题、查资料、定框架、开题等环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考研备考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很难控制和安排好时间节点,再加上大四下学期又要忙于复试,所以很难做好毕业设计。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以及考研升学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都感到分身乏术,所以很少有时间用来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1.1.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欠缺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的选题都很难独立完成,所以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组成团队,在团队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帮助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在实际的毕业设计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单打独斗”,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协作能力欠缺,遇到问题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加上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教师层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2.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合理选题是毕业设计十分重要的环节,其难易程度、创新性、新颖性等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目前,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数采取的方式是由指导教师自主拟定,然后将选题分配给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后,再最终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在一些高校,由于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所以很多指导教师倾向于从科研项目中来拟定选题,有些选题不仅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而且其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导致学生很难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此外,有些指导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单一、缺乏新意和挑战性,学生只需按照传统的“套路”即可快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就失去了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和效果。1.2.2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和责任心不够目前,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他们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投入精力不足。有些老师甚至直接让硕士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也有些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过程中只与学生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指导力度欠缺,所以不可能完全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还有一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不严,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较差。1.2.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师资不足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高校的招生规模连续多年在扩大,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增加,另外,教师还承担教学、科研等工作,导致指导任务加重。②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方法性都很强的教学工作,对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和指导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但在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师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缺乏经验,难以胜任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1.3学校层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3.1毕业设计的奖惩体制缺乏高校在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体制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没有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以及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因而无法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3]。在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多数是依据指导教师填写的材料以及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结果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奖惩,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流于形式,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1.3.2毕业设计经费和教学资源不足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只有配置一定的经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为保证,才能完成好这项重要教学任务。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以及教育经费和资源短缺,学生毕业设计经费日趋紧张。主要表现在:①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补助较少;②教育资源有限,如图书资料陈旧、文献资料库不齐全、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③毕业设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很多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教师只是起协助和引导作用,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因此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十分必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①在毕业设计开始的前一学年就开展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动员、就业指导等形式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作用和意义;②鼓励低年级的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毕业答辩,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设计的要求,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2提前进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为更好地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考研在时间上相冲突的问题,可以将毕业设计的时间提前,将毕业设计的周期设置为两年,具体可采取将传统毕业设计时间从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第五学期(即大三上学期)开设了很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课程都刚学不久,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都比较扎实,在此时安排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构思设计方案并解决问题。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周期拉长而产生消极怠慢的心理,可以定期安排进度汇报或抽查等以此进行监督。
2.3鼓励学生组建毕业设计合作团队
由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较多,所以用于指导每个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组建毕业设计团队。在建立团队时,可以由3~5名选题结构相似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由于选题结构相似,采用的方法基本类似,便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也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同寝室的同学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也便于学习和交流。另外,团队成员最好在知识能力上能够形成互补,这样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探讨,从而解决单个学生“势单力薄”无法应对毕业设计的问题。团队可以推举一名成员作为组长,负责监督团队成员毕业设计进展和与指导老师沟通。团队应定期进行毕业设计进展汇报,各成员可以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并提出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4以学生自主选题为主,教师选题为辅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果选题太难、要求过高,就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4]。笔者结合自己的指导经历,发现将选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只要学生的选题符合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即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自主选题,都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能力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5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监督机制,明确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进度,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性检查,尤其要做好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后期的预答辩等工作[5]。
2.6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加强:①对刚引入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充实师资力量;②对在企业实习且毕业选题来源于企业实际问题的学生,可以临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指导压力,而且可以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2.7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奖惩机制
建立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奖惩机制,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成绩和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以及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作为教学评优的首要对象,为他们的绩效考核加分,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为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6-8]。
2.8加大对毕业设计经费和资源的投入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学校经费和教学资源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毕业设计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和设备条件。应根据毕业设计的性质对学生予以相应的补助,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开放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及创造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抓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监督和管理体制,才能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2]周艳荣,张玉莲,刘松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58-60.
[3]张兰萍,田丰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分析与改革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61-63+123.
[4]梅永.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44-45.
[5]袁哲,姚永明,范淑清,等.提高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1):64-68.
[6]王应彪,李明,王远,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5,43(8):48-50.
[7]董春芳,冯国红,姜雪松,等.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森林工程,2013,29(5):154-157.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4
摘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文献调研、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具体实验室条件、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决定,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论述了以问题作为开题报告中心和整体思路的观点,分析了开题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冲压工艺及模具;科研;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36-02
河南科技大学(原洛阳工学院,下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学科。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是材料加工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专业课。河南科技大学将冲压工艺及模具作为一门独立而又完整的课程最早是由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提出的。在全国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中,冲压工艺及模具始终是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课。河南科技大学从1976年开始为金属压力加工(锻压)专业开出此课,后逐渐拓展到模具类专业方向(本科),课程名称由冲压工艺学发展到现在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授课的模具和塑性成形专业本科生每年100多人,其中4个是模具专业班,1个是塑性成形专业班。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传、帮、带,已逐步建设了一支具有较高教学、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深度,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2009 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任课教师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教育质量。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依据洛阳独特的产学研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锐意改革,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科研促教学推动课程群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体系[1-5],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科研促进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善
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模具和塑性专业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办出了特色,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从单一的中文教学到双语教学,模具专业冲压工艺及模具A、56学时,塑形成形专业冲压工艺及模具B、48学时,采用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堂教学主要讲授:(1)冲压基本工序:冲裁、弯曲、拉深、胀形与翻边。(2)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及成形极限。(3)冲模结构与设计。(4)冲压工艺设计:编制冲压工艺过程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冲压件工艺过程方案编制实例。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针对所授内容,布置相应的思考题和作业,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1)1周的认识实习,4周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生产实习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得天独厚的洛阳地域和行业环境为学校开展实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有中国一拖集团、洛阳LYC轴承、中信重工、中铝洛阳铜业等一批在行业中占据龙头地位的国家特大型和大型企业。(2)进行4 个具
有典型意义的冲压工艺及模具实验:冲裁实验、拉深实验、板材的冲压成形极限实验和冲模拆装实验。(3)3周的课程设计,选择生产中的零件作为设计内容,让学生从原材料板材开始到零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设计: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确定冲压件的最佳工艺方案;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冲压设备;绘制冲压模具零件和冲压模具装配图;编写冲压工艺文件和设计计算说明书。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教师把在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中,形成了理论水平高、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日常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强调了塑性成形原理及其与各类冲压工序之间的关系。通过认识实习,冲压实验、生产实习,冲压课程设计,学生能初步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获得理论知识转化成科研的能力。经过毕业设计,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并且让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课程知识、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许多在工作中有用的东西,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性和模具专业的教师还经常邀请一些企业高工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学到生产实践中最实际的内容。模具和塑性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与冲压工艺及模具相关的占30%左右。如2008年至2013年,毕业设计每年冲压工艺及模具选题人数分别为43,37,51,32,34,50人,每年模具和塑性专业相应的总人数分别为138,134,135,106,121,160人,毕业设计选择冲压工艺及模具方向的比例分别为31.2%,27.6%,37.8%,30.2%,28.1%,35%,远高于挤压工艺及模具、锻造工艺及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超塑成形工艺及模具等所占比例。如拖拉机油箱拉深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后壁板拉深成形工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等等。
材料学院对毕业论文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写开题报告,学校督导检查组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定时抽查。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审阅学生的论文,给出定量评价。论文格式审核员对每篇论文进行审查。模具和塑性专业教师对毕业生论文(设计)进行量化综合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为不及格的毕业论文(设计)推迟毕业,与下一届学生一起再次进行毕业设计。
二、科研促进教材建设
为了保持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的国内领先水平,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课程选用国内外最新的同类课程教材,如:华南理工大学夏琴香教授编著的《Stamping Forming Technology and Die Design》双语教材,国外John A.Waller编著的《Press Tools and Presswork》。在引进教材的同时,学院教师积极编写进教材。塑性和模具专业的教师在科研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并将其科研成果编写进教材中。早在2002 年,苏娟华教授参编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冷冲模设计及制造》教材, 并在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理工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技术学院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陈拂晓教授参与编著《超塑性应用技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马老师参编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锻压手册》(第3版)。2008年杨永顺教授和郭俊卿博士主编出版全国规划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张彦敏博士主编教材《有限元数值模拟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科研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学院长期重视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基础好。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已获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曾荣获国家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国家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塑性和模具专业有1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分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他们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先进的科研究成果充实、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教学改革。陈拂晓教授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金属材料成形基础”,同时主持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研究与实践”。苏娟华教授主持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教改基金项目“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双语教学探讨与实践”;河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项目“冲压工艺及模具”;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宋志真副教授主持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教改项目“塑性成形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基础研究与实践”。
四、科研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河南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科技活动, 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的评审。冲压工艺及模具精品课程一贯注重同学开展课外科研活动, 申请多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张彦敏博士指导了大学生沈丽的“基于VB的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制
作”; 2012年杨正海博士指导了大学生杨晓倩的“塑性
变形工艺对铜基粉末冶金载流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宛琼老师指导大学生赵运运“的点焊拼接板拼对线受拉剪作用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和行业办学优势,体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特点,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了具有双语教学特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提高了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桂萍.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农业教 育,2005,(4).
[2]黄海午.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 2011,(12).
[3]苏娟华.双语教学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中的实践[J]. 高教论坛,2009,(4).
林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44-02
《食品感官质量评定》是以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为基础的一门现代化,系统性,综合性的实用性学科。该学科源于生活,又对社会生产有指导作用。它是为食品加工与贸易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服务的,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简单实用的“感官评价”情境。因此,在学校课程建设和强化青年教师课程教学培训的支持下,自编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实验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得到有效的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践,增长才干。
一、实验教学是应用类课程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食品感官检验理论的理解,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新产品研制、食品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方面,特别是掌握其中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及其应用场合。重在让学生享受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尽可能地应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学会组织和掌控感官评价实验现场的能力尤为重要,老师则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一显身手,如阈值测定、偏爱排序检验或者接受性检验中的测定主持。
二、培养学生兴趣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运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选取合适的品评样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感官评价实验特点,选用材料遵循安全卫生,方便,价格中等,采购渠道正规的原则,如教学中用到的啤酒,饮料,茶叶,咖啡,奶酪,饼干,土豆片,小馒头(儿童小食品),口香糖,豆腐干,果冻等。安全是第一位的,采购样品应当可追溯,无异味,普遍接受,对于白酒、刺激性食品等易影响品评员感官、心情和清醒状态的原料不做选择。
根据实验内容区别,分配样品组合。比如在实验课程的前两个实验(评员能力的评价与培训、阈值测定)中注重对学生感官、基本气味风味辨别技能的训练,样品比较繁多,容易造成感官疲劳,可以在实验后给学生发几粒糖果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感官评定的形成过程,从观念上认识到原来吃东西也是可以吃出学问的,品评技巧和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感官评价真正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增长智慧。
三、注重心理疏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感官评价是利用人体感官为仪器对气味和味道等物性特点做评价的手段,很多因素(包括心理、生理、不良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准确度。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食品感官评价观念,注重心理疏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需要明白评员培训的过程。人的感观评价能力是先天的,感观评价能力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需要感观评价能力的首要原因是安全,其次才是追寻食物,最后才是愉悦。培训和教化是后天的,是建立在体制结构的基础上的。培训和教化能改人对感觉的喜恶的价值取向。培训和教化能区分感觉间细微的差别并用语言描述。培训和教化能建立感觉――物质的化学结构之间的联系。
2、每一实验环节都要注重食品感官评价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导向。
(1)靠人多势众来增加可靠性稳定性重复性,即人多说了算,而不是权威说了算。此原则是基于人类只有一个起源,绝大多数人的感官响应是相同的或高度相似的。因此有理不在声高权高威高,而在于认同的人多。不是否定专家权威学者评酒师,评烟师,评茶师,美食家,香水专家在其各自专业领域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与贡献,而是说明感官评价结论的统计性结果已经能够把错误判断计算在内,而无需学生担心自己的判断错误会影响整体结论准确度的问题。
(2)要求进行盲试验,样品随机编号后随机呈递给评员,评员之间不讨论,作出独自判断。
(3)2物之间的差异越大,感官正确响应的人数会越多。反过来说,感官正确响应的人数越多,则2物之间的差异就越大。感官正确响应的人数越少,则2物之间的差异就越小。据此可制定游戏规则,根据感官正确响应的人数,把差异程度量化。因此我们说,食品感官评价的设计十分精巧独到,充满着智慧,有着无穷的乐趣。
(4)评员人数越多,所得的结论越可靠越可信,也就效力越大。在评员不足时,可用加重复次数来弥补。但是,与加重复次数相比较,评员人数多所得的结论更可靠可信,效力更大。
上述原则在心里疏导过程中贯穿所有感官评价方法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从心底认识到感官评价的科学性,就可以避免很多无效假设,即猜答案的影响,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方法的演练。
3、懂得任何事物都是有比较才有鉴别的道理。感官分析是比较性的分析评价,不易对某一样品独立进行判断。有时表面上只是在品评某单一样品,其实是在和头脑中"数据库"的一系列样品进行比较。从哲学意义上说,世上万物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经评价比较得出"两样品有差异"的结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食品感官评价统计学的目的是比较两样品是否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
4、明确集体的结论是最后结论,服从结论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每次感官评定实验均由全体学生组成的评价小组承担,实验的最终结论是评价小组中评价员各自分析结果的综合反映。
四、实验教学取得的教学成果
1、实验教学课程真正让学生达到会学会用的效果。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0级学生在开设食品感官质量评定实验课程后,就实验课程设置的效果、教学方式、实验项目设计难易度等向学生征求意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浓厚,仅对部分数理统计的知识有掌握较吃力的反应需做进一步调整,对食品感官质量评定知识的掌握较好。本人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开展工作中发现学生可以采用感官评价方法来辅助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说明学生在感官评价学习过程中真正吃透了方法本学科要点。
2、推进实验教学积极推广优质教学经验和理念。
(1)实验课程内容扎实丰富。我们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案是陈宗道教授结合西方感官评价教学特点和课程理论特点设计的体系,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实验课程共安排7个实验项目,其中包含5个品评方法技能培训项目和2个综合性化学实验室类项目,与相关本科院校相比,我们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全面具体,很多学校的感官评价实验教学仅仅安排2-3个简单品评项目,显然,我校组织的感官评价实验教学课程在内容分配安排上更具特色,即使很多“985”、“211”院校也达不到我校所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的完整度。所以,足以看出我校在食品感官质量评定课程建设上的高度重视和具备的优势。
(2)采用最新国家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为保证实验内容的优质全面,我们使用的自编实验指导根据2012年11月份执行的最新感官评价的国家标准再次进行修订。其中GB/T 12311-2012(感官分析方法――三点法)代替GB 12311-1990,GB/T 17321-2012(二三点法)代替GB 17321-1998, GB/T 12310-2012(成对比较检验)代替GB 12310-1990,并分别对相应的总论、术语、评价员的选拔、培训与管理导则、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根据新GB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更新。
(3)教学内容积极统编,以便全国推广。笔者在陈宗道教授的指导下,对实验指导内容进行汇编完善,得到西南大学童华荣教授认可,应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要求,共同更新感官评价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详尽的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所分配的教学内容,应用的实验条件,正确的感官评价观念以及典型实验方法的应用性描述等,分享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以便推广应用。
(4)积极创建实验教学视频资料,以便进行网络教学经验交流。对课程设置的经典实验项目的完整实验流程进行试验资料采集,可以将视频上传至食品伙伴网等学术交流网站,便于经验交流,与国内外同行共同探讨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其他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相同课程提供思路。
为了提高《食品感官质量评定》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学习效果,需要不断完善感官质量评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积极建立一支高效、高水平的感官评定教师队伍,并积极创建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懂理论,在理论中悟应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时刻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的国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为标准,为社会输送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北忠,童华荣.食品感官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115-160.
[2] 吴玉琼. 武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