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效果

1、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经常引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无疑是有理论基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胜,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布鲁纳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例证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前者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则是关于人类条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在七八年级学生眼中,数学比历史难学得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而故事恰恰顺应了这种思维,这也是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根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性,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愉快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需要和兴趣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同样学习内容越是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就越是吸引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因此,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适合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引起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里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以用情商来表示,情商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如今有许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智商虽然较高,情商却很低,他们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他们可以说是/温室里的花朵0,在现实社会容易受挫折加重心理负担。初中学生一般处于12一16岁之间的青少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生中较特殊的时期,可以说是/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0,是幼稚与成熟并存的时期。初中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同时又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不成熟,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图表、漫画、地图较多,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具体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运用图示教学法的第一手素材。在课堂上,简单的图片、图表经过巧妙地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如教科书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诸侯国非常多,尤其要让学生准确记清楚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以利于后面秦灭六国等内容的学习。对于刚上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的学生来说,如此大的信息量,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二) 有助于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图示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示,能化难为易,解决难点,突出重点,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述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灭六国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引导学生回忆战国七雄的位置,再出示图示,让学生观察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然后设置问题“通过秦灭六国的顺序,能够说明秦使用了怎样的战略方针?”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秦灭六国的战略方针是“远交近攻”。图示把秦灭亡六国的先后顺序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化静为动,既帮学生记忆了“七雄”的位置,又掌握了六国灭亡的顺序,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的现代化越来越要求教学要重视学科结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构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在这里,“构造得很好的模型”就是指我们通常说的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还提出,任何一个学科有基本结构,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里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就是知识网络或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体系,才能最终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 有助于教师理清上课思路,提高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难度降低,对教学要求却更高了,这对广大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做到“授之以鱼”,乃至“授之以渔”,首先自身必须具备很强的理解掌控和驾驭教科书的能力。

结语:

文史结合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经之路,历史教学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全部教学,必须进行学科整合,最好的整合学科就是文学,虽然在笔者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笔者的尝试中,发现学生真的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活动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9

课堂导入是在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联系新旧知识等作用。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课堂导入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以综艺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对于比较抽象、形式比较呆板的事物兴趣不大,形象、有趣是他们所喜欢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才艺展示等多种综艺活动手段推动学生快速参与课堂学习。比如我们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的导入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按下文这样进行角色扮演。

指挥官:02,02,我是01,现在命令你立即向三点方向起航,歼灭入侵我领海之敌。

02:明白,坚决完成任务。

指挥官:03,03……

通过这样的表演,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已从海陆空三方面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从而产生对“这道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包括哪些国防部队,这些部队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这些问题的探究欲望。这类导入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利于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效果。

二、以有效问题导入,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迅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学习状态。提问是一种很好的调动方式,通过问题能引导学生迅速开始思维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维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产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思考,有效架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进行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导入时可以这样提问:“美国独立战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大家知道这里的欧洲主要是指哪个国家吗?”通过这类问题设置,很自然地将上节课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过渡到本课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内容,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也加深理解了美国独立战争对欧洲革命的重大影响。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设置的导入问题要遵循有效原则,即问题要有利于课堂导入。n堂导入提问不等于旧知识复习,不能为了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什么问题都提问,这样会既浪费大量课堂时间,也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难以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以情境导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情感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使正确的情感态度得以形成。如我们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的导入设计时,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诵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使学生在诗歌朗诵氛围中初步感知“船长”对美国的伟大贡献和美国人对“船长”的怀念,为在教学中重点突破林肯对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作用埋下伏笔。再如我们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的导入设计时,可以使用我国胜利纪念日的重大阅兵仪式导入,通过阅兵仪式的恢宏场面让学生感知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强大的同时,也迅速激发起学生对“是如何走向胜利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求。总之,通过情境创设进行课堂导入具有拓宽学生视野、展示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作用,因其资料易找、学生最爱、手段最活、效果最好等,已成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导入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正确选择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时效性的导入方式,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效益,培养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3

关键词: 针对性 明确性 层次性 探究性 多样性

初中历史课堂作业是指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理解,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课堂的布置、训练及讲评,帮助学生消化基础的历史知识,巩固基础的历史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充分体现对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考查。因此,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延伸。适当的课堂作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保持记忆,并将历史课堂所学知识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如何科学地、智慧地设计初中历史课堂作业,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深思。

一、设计的对象具有针对性

初中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学生学情不同,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同,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必须有所区别,不能用同一种标准进行处理。具体地说,七年级学生处于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的阶段,在思维能力方面,识记能力较强,感性认识较发达,在课堂作业设计上,应着眼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主;八年级学生处于向九年级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有所增强,所设计的课堂作业要有助于学习智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在能力训练方面加大力度,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理解。九年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也应更为深入、抽象,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要紧扣课标的要求,既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凸显能力的培养。

例如:低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要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就要设计一些经典的图表,引导学生解读,而且设计的题目难度要低、直观,让学生能较快地从图表中获得较直观的信息,掌握识图方法(如第一例题)。而高年级学生的理解力较强,在识图能力的培养上要有所提高,题目设计要凸显一定的灵活性(如第二例题)。

例一(适合低年级学生):

材料:图1是《郑和灵山行香碑》

你从《郑和灵山行香碑》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

例二(适合高年级学生):

材料: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有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而是郑和。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被誉为“世界海洋第一人”的理由有哪些?

二、设计的目的具有明确性

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围绕课标和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进行设计,避免无效题。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题目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

例如:初中历史课堂作业中图表材料题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通过图表材料的解读,让学生掌握图表材料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从图表材料获取直观的历史信息。如图表材料中的数据曲线曲折向上,说明形势是曲折发展,数量上升;数据曲线向下,说明形势向下,数量下降;数据曲线平平,说明形势发展停业滞不前等(如例三)。另一方面,图表材料题的设计也要考虑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图表材料的解读,分析图表材料背后隐含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如第四例题)。

例三:

材料:见图2

读图2,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概括1955-1994年美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状态是什么?

例四:

材料:见表一

根据材料,指出表中“煤炭”和“石油”消费逐年上升分别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关?

三、设计的内容具有层次性

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使学生通过课堂作业的训练讲评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掌握课堂教学中基础的知识要点,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课堂作业的设计具有较强层次性,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例如:历史课堂作业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做到难易梯度明显,层次清楚,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求知欲,也有利于历史课堂作业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使课堂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如例五)。

例五:

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

(1)材料中“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发生在近代哪一次华战争时期?它对中国有何影响?

(3)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你有何感悟?

四、设计的思想具有探究性

探究性的课堂作业能有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因此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近几年来的中考中,探究性试题呈逐渐增加趋势。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社会,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与社会热点有机“接轨。

从而让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用武之地,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敢于质疑,富于联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既“大胆设疑”,又“小心求证”。教师充分放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创新地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例六)

例六:

材料:小江、小洋同学以抗日救亡歌曲研究抗战历史,撰写历史小论文,收集了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拟定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为抗战发出怒吼》、《聆听救亡歌曲,重温抗战历史》。

(1)据上述歌曲和的有关历史,请你拟定一个历史小论文题目(不得照抄上述题目)。

(2)假若你是时期一位爱国的青年词曲作者,请分别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方面,概括你创作歌曲的思路。

五、设计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精神。传统的历史课堂作业以填空、选择、辨析、问答等形式为主,目的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记忆的知识,较少考虑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而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堂作业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因此,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课堂作业外,还可以丰富作业形式,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丰富的史料及各种教学资源,让课堂作业的设计呈现出多样性。例如:

1.可以设计观看性作业,即观看与教学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图片、视频、史料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学习兴趣。

2.可以设计阅读性作业,即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阅读材料或阅读课本材料,这样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可设计撰写历史小论文,即课堂撰写纪念胜利、胜利、改革开放成果、乡土历史小论文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进行情感教育。

4.可以让设计学生互编作业,并进行评比,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解题技巧的掌握就可以都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

5.可以设计反思性作业,对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进行反思、检讨,这样可以让成功的同学与没有发挥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与不足。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历史课堂作业的布置思维与方法,建立新的、科学的、智慧的初中历史课堂作业模式,让历史课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让历史课堂作业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个高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伟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04(10).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4

在北京成就了百年奥运梦想的喜悦日子,在20__磨难与光辉同行的特殊年份,在这收获与憧憬相伴的金色九月,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向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同学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30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激情满怀加盟赞化的新老师,向1200多名来自高邮市内市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岁月如歌。回眸20__刚刚走过的日月,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南方冰雪的肆虐、汶川地震的侵袭,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向世人展现了不屈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凝聚在一起,行动起来,帮助灾区重建家园!灾难是痛苦的,灾难也让我们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向世界证明: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八月的北京,以节日的喜气和自信的笑容广邀四海宾朋,以无与伦比的表现令世界震惊,让世人见证了中国的力量!20__让我们有太多难忘的记忆,有太多感天动地的人物让我们铭记!20__让我们深刻地感受了祖国的温暖和力量!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都应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

站在新学年的新起点,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学年,全体教职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韧的工作意志、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勤奋和汗水造就人才,以恒心和信心创造了“双考”和会考的新辉煌。全体同学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勤奋扎实、坚持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追求卓越,以超人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回报,为学校赢得了新的荣誉和褒奖。

“08双考”不仅确保了“双第一”,而且达成了学校下达的最高目标。在邮中教改班单独招生考试中,我校116人进线,占全市46%,原九(10)班吴尚同学勇夺全市第一。在中考中,我校324人达邮中统招线,超全市1/3,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市前5名中,我校有4人,全市前100名中,我校有48人,原九(9)班刘沺、九(12)班张婧分别以746、745的高分荣获全市中考冠亚军。此外,730分以上的我校有20人,占全市44.4%,700分以上的我校有220人,占全市42.2%。总均分及单科均分也都高居全市第一,特别是,我们的王牌学科英语均分超全市均分27.7分,超第二名14.8分;数学和历史学科的领先优势也明显加大,数学均分超全市均分20.3分,超第二名11.4分,历史均分超全市均分7.7分,超第二名5.1分。

原七、八年级参加扬州市调研测试,继续在全市领跑,且领先优势不断放大。原八年级,8人进入城区前10名,17人进入城区前22名,79人进入城区前100名;在全市前1000名中,我校有450人;原八(3)班潘辰、八(13)班徐佳琪荣获城区冠亚军。原七年级,33人进入城区前35名,86人进入城区前100名;在全市前1000名中,我校有471人。原七(18)班时玉莹、七(10)班许越、七(13)班居行健、七(14)班秦钰洁囊括了城区前四名。此外,我们在继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同时,还大力实施“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策略,积极开发与整合“庭院文化、管理文化、书院文化”,致力于建构“生态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目前,以人文菁华为主题的“文化长廊”,11个专题120幅图文,琳琅满目,几成数千学子的精神氧吧;以校园生活为重点的“文化橱窗”,9个栏目不断更新,近乎目不暇接的心灵超市;《赞化学堂·文化讲座》覆盖10项题材,已开讲20余场,宛如一道道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节庆活动恰似一座座活跃身心、展示才华的素质平台;古树名木见证历史、红亭紫竹记载春秋,名人题书彩墨飘香、大师寄语荡气回肠,当年学宫深院而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学苑气息,已成为莘莘学子理想的心灵栖所、精神家园。

老师们、同学们,面对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点变化、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勤勉垂范和莘莘学子的不倦追求,凝聚着全体师生的辛勤劳动与不断超越。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就不能永远沉浸,所有的成绩也都已成为过去;荣誉一旦缔造,就注定需要我们去突破、去跨越。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

老师们,近三年来,“双考”会考,捷报频传,令人鼓舞,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新的学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员素质、办学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为目标,以质量为宗旨,以效率为前提,以效益为根本,以扬长补短、精致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校和师生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

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展望20__,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我们既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 教育理论,认真研究本职工作;又要志存高远,向前看,向远看,向高处看。

面对新的目标,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面对董事会和家长们的重托,面对我们自身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牢记使命,强化大厦将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克服高原心理现象,克服麻痹轻敌思想,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老师们,新的学年,我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认真谋划学校新的发展和更大的辉煌。新的学年,是学校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落实,求到位,要通过改革,改出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风采、新突破、新成就。我们不能满足于老经验、老做法,要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更多地超越过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民办学校更是如此。新的学年,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质量要求更高,我们要增强提升质量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全心全意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进一步优化执教行为,扎实实施素质教育,以永不停滞的工作热情、不断超越的事业追求和干则必成的睿智和勇气,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扩大优势,力争20__年各项目标全面达成。

展望新的学年,前路光明灿烂。同学们,你们是否已制定好新的目标,准备在新的起点上举帆远航?未来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聪明的人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新的学年就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们理应抓住这个机遇,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生命的充实来自勤奋学习和对理想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不要让我们原本美好的人生,因为我们人性的慵懒、人生目标的空白或停滞不前的满足与陶醉而让生命空载。

七年级的新同学要迅速适应初中的新生活,不管过去如何,你拥有一切从头开始的机会,请规划好你的初中生活,特别是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你们的初中人生画卷已经展开,接下来将由你们自己亲手描绘!我们期待着你们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般的精彩!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学段,学科在增加,难度会加深,希望你们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勇气,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牢牢抓住课堂,重视提高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九年级的同学,学校给你们下达的09中考目标是邮中统招进线过400。现在,“奔腾四号”已经启程,对你们来说,时间尤为珍贵!希望你们不骄不躁,不轻言放弃,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演绎和诠释,为自己的理想投入拼搏的一次,让青春无怨无悔!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5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情景;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76-01

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提倡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共同提倡的教学新理念。由此看来,新时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追捧。因此,在平时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学情,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知识的体验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中的激趣点,以各种教学媒体为手段,设置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掌握并体验知识,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恰当的情境问题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感受科技之光”为例,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科学技术的信心。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出现了很多专业的名词术语,还出现了相当多的知识点,教师单纯讲解可能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困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实际的科技生活中,用现代化手段展示已有的科技成果,或者是让学生回想并列举影响我们生活的科技成果。多媒体的直观展示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世界,而知识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通过设置悬念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

设置悬念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技巧,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教材内容和问题悬念有效链接,让学生在探索合作中解决问题,掌握教材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既要有实质性的意义,又要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调学生的探究意识,在陶冶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要渗透它的教育性。以“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局势,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欧洲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为什么发生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哪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积极,为什么?除了亚洲之外,为什么是非洲而不是美洲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在对世界的瓜分过程中,帝国主义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矛盾的产生又促成了什么结果?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紧张而有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步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知识系统也在知识体验中得以建构。

三、通过强化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发展

实践出真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一是为了解决问题,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会运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知识,在知识体验的过程中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保护我们周围的文明”为例,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物的保护现状,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同感。为了让学生对文物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应设计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寻找他们周围的文明遗址,寻找文物。可在课前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采访一些文物的知情人。通过调查,学生们发现有些有价值的文物或多或少地有所损坏,甚至还有一些文物因损坏而消失了。通过调查与研究,学生们得出结论:在文物保护过程中,现代文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有时存在矛盾,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文物保护意识,教师继续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文物保护小组、城市建设小组、旅游开发小组、商业规划小组等。要求这些小组成员从自身利益和文物保护两方面,分别给出文物保护的相应措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发展现代文化。还指出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以后的长远利益,人类应该保护文物,尊重文物,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自己的发展进程。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提倡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提倡的教学新理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究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新民.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综合及其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2011(02).

[2]赵亚夫.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精选和整合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7(04).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范文6

一、追问教学内容背后的教育价值是教学立意的本义

什么是教学立意?众说纷纭。下表将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表中定义,有的是从立意的作用入手,如灵魂说、意图说;有的是从立意所蕴含的内容展开分析,如教学目标、思路说、核心概念说、核心观点或主张说;有的两者兼而有之,如核心内容或主题说,因为定义出发点不同,说法自然无法统一。然而,细加品味,不同中也含有共识:大家都认为教学立意是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具有统领性质,能贯穿整堂课;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试图回答为什么而教的问题。这些共识让人联想到P. L.格罗斯曼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阐释,他将回答为什么而教的“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作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组成之一。提出这一统领性的观念主要是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它在教学决策中起“观念地图”的作用,是决定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策略和选取教材、评价学生的基础。“这种统领性观念反映在教授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目标之中。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教授中学生文学是教授文学分析与评论,其教学重点在于文学分析技巧:而有的教师认为教授中学生文学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增强写作能力,其教学就着力促使学生把作品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解释来理解作品。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教授文学的两类不同观念。”①这里不同的视角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的教学立意。从中我们受到三点启发:首先,教学立意不是教学目标,而是对教学目标背后隐含意图的认识,回答为什么要上这一课的问题。而教学立意的寻找就是要我们从学科性质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认本课教学中对学生最有学习价值的是什么,是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策略性知识还是价值性知识。其次,立意不是越高上越好,适合的才好。因为学生学段的差异,学习同一历史事件对初高中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会不同;因为学情的差异,学习相同内容对同一学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也会有差异,这意味着教学立意优劣高下的区分除了需要符合历史学科的性质,能从具体教学内容自然生发,更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再次,关注教学立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捷径。因为教师对学科性质的认识影响着教学决策,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思考教学立意,有助于迅速改变我们对学科性质的认识,从而迅速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那么,普通教师在日常教学如何比较有效、便捷地寻找教学立意呢?笔者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三课“德国的统一”一课的备课经历略陈管见。

二、理清教材叙事逻辑,摸排师生认知的疑点,夯实立意的基础

按照我们的备课习惯,我们最先阅读的往往是教材。但许多教师阅读教材的目标主要是罗列知识点,梳理教学内容的提纲。若从教学立意需要看,这一目标不够深入,第一次阅读教材的目标应当是理清教材叙事逻辑,找到自己知识的盲点,找出教材论述存在的不严密甚至表述错误之处,站在学生角度寻找可能困扰学生的问题。因此,在构思教学立意之前,需要我们研读教材,在理清教材叙事逻辑的同时,对师生认知的疑点做一番自我摸排工作。

因为第一次接触“德国统一”的内容,备课中我画了示意图,并提出了五个疑问。

疑问一:从上图中,可以发现在对统一背景的叙述中,教材是从经济角度展开分析的,工业革命的扩展,带来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需要统一市场,需要为国际竞争提供政治上的强有力政权支持,但因为国家的分裂状况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这样分析德国统一背景是否合理?

疑问二:教材认为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行不通的原因是,“对于推举哪一个邦国的君主为全德意志的皇帝,各邦争执不下。德意志帝国宪法成为一纸文。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在德意志行不通了”。难道真是因为谁当皇帝争执不下的原因吗?

疑问三:普鲁士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是否仅是因为普鲁士是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因为教材是这样叙述:“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日耳曼人,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日耳曼人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奥地利转到普鲁士手中。”

疑问四:教材提到了“日耳曼民族”也提到了“德意志民族”,这两种提法可以等同吗?

疑问五:考虑到学生没有学过德国1815年前的历史。此前教材也仅三处涉及,“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而为三,是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的雏形”(八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图”图中有普鲁士和奥地利,“法军在几年内连续打败奥地利、俄国、普鲁士军队”(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因此,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普、奥在战胜拿破仑后不寻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

对教材作了这一番初步解读后,接下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在阅读中寻找教学立意的灵感。

三、追踪学术进展,展开针对性阅读,寻找立意的灵感

众所周知,广泛的专业阅读有助于教学立意的确立。然而,相对于汗牛充栋的专业书籍,教师那点可怜的备课和空余时间,如何可能展开广泛专业阅读?只有针对性阅读或许能化解这对矛盾。所谓针对性阅读就是缩小阅读范围,只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和最近相关学术进展寻找资料进行阅读。其目的在于用较少的时间给自己“充电”,扫除教师知识储备中的盲点,减少对历史的误读,寻找触动教学立意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