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剧目申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剧目申报材料范文1
高校音乐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较之以前都有大的增长和提高,但是其中有多少人能够演奏或演唱最能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歌曲呢——这里指的是濒临灭绝的我们民族珍贵的民间音乐。1979年以来,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器乐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曲艺志》等十大文学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共收集民间歌谣302万首,谚语748万条,民间故事184万篇,民间戏曲剧种350个,剧本1万多个,民间曲艺音乐13万首,民间器乐曲15万首,民间舞蹈1.7万个,文字资料5亿多字。这十大集成志书中直接属于音乐的有五个,间接包括音乐的有两个,音乐总共占了70%,这足以引起我们对中国音乐的重视。
在十大集成志书的资料基础上,完全有条件把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入到高等教育的课堂上,不仅对专业学生,还要对有爱好的非艺术类学生开放,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这样,可以促使大学生们重视并思考中华文化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可以引导和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天性,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的艺术文化素质。具体到民族声乐,中国的民族声乐一方面吸收美声唱法的经验,如气息、共鸣,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特质,注重吸收民族戏曲、曲艺、民歌中的润腔、吐字等方法,形成一个总体概念,包括多种不同的民族演唱形式及发声方法。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家,在掌握某种民族声乐唱法的同时,还应很好地掌握各种极富个性音色与风格的发声技巧、并有能力在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甚至更多唱法中自由驰骋的其他唱法。这其中最大的功力就在于吸收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将其中的精华通过天长日久的刻苦练习折射在自己的演唱中,还是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练。其次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
中国入选的四种文化遗产代表作都是音乐类并非偶然,也不是申报者们在申报材料上所做的文章,而是中国音乐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面貌。而这些遗产的代表作,又有多少内容和精神能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中找到一点影子呢——遗产,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何况是遗产的代表作。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其中,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古琴有关的典故。然而,由于古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越来越有限。如今古琴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内和世界的关注,古老的古琴艺术也许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标志着中国昆曲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其珍贵的民族戏曲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文辞典雅、曲调优美、表演精湛,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京剧和众多地方戏曲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昆曲博物馆的保护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昆曲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它不像一般的博物馆,把展品保存在其中并展览,而是将动态的、原生态的、活化石的昆曲表演定为主要展示物和陈列品。首先展演昆曲优秀的传统的传统剧目;其次,这里不但有昆曲职业戏班的演出,还有昆曲堂名的演出,以及昆曲曲社曲友们的曲会清唱;再次,这里的昆曲表演是身处传统的昆曲古戏台、明式厅堂、民间的昆曲堂名旦等原生态的昆曲演出环境。同时,昆曲博物馆还致力于非物质状态的昆曲传统演出剧目的挖掘、抢救工作。当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而是由于问题发现的时间已经很晚,加上问题本身又难以解决,再有现世的种种原因,才导致了问题成为问题。当前,在已入选或准备申报的国际的、国家的、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处理上已经重视太多了,更需要我们全民族去用心珍惜、用心传承的是这些代表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以及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面貌。当然呢,尊重传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创新,传统的样式,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元素,并将其符号化,再结合现代的视角、现代的理念把这些符号和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音乐、舞蹈、美术、工艺品、民间艺术,它们背后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基因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使具体的遗产项目鲜活起来,变得情真意切,变成一种鲜活的灵魂和生气勃勃的东西,人们似乎觉得可以与之对话,与之进行心灵沟通。因此,要通过研究工作和传承工作,让更多人来认识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内在生命力,否则就会仅仅把它看成很热闹,很好玩儿,可以搞旅游,可以用来赚钱。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就谈不上一种文化的自觉。具体措施方面,只有政策上的重视和经济上的支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全民族发自内心的一种呼唤,对传统回归的呼唤和传承延续的期盼,期盼我们民族的每一分子随口唱出的都是一句可以不经典但却很地道的中国音乐。爷爷念着“失空斩”,奶奶唱着“贵妃醉酒”,爸爸唱着“想家的时候”,妈妈哼着“走进新时代”,哥哥唱着“老父亲”,妹妹却哼着“小背篓”……多么和谐的乐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