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要性;对策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由于思政课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薄弱、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相对于中学时期来说发生了一些变化、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演练等等多种因素,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处于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的尴尬境地。

要改变高职院校思政课这样的境遇,我们应当把注意力从理论环节转向实践环节。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人的“三观”的形成是人的思想意识与实践互动的结果。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辅之以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通过实践去体会理论、去了解国家、去了解社会、去了解生活、去了解专业,才能使其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起“四个自信”,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各高职院校及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在国家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努力探索具有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了很多优秀骨干教师,创造出了很多诸如师生互动式教学、情景剧式教学、演讲式教学、学生试讲教师点评等实践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仍面临不少问题,笔者认为有如下五个方面: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大学校园学术自由,尽管我们从各方面努力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但是,仍旧不可避免的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下出现的诸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这对于高职院校学习研究宣传,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相对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领导层对思政课的重视不够、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必要的资金支持跟不上、校内承担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任务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部门间分工合作长效机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和外出学习培训未常态化、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集体活动与讲座数量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师素质与教学理念的滞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校内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做的不到位,新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总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显的单一。大多数教师课堂上仍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理论”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些创新的想法,如:将学生带离教室和学校去校外搞课外实践,课前做微课,拍小视频等等,但是由于顾虑学生安全与学校资金支持跟不上而未能付诸实施,这就导致学生不想听理论,想走出教室和学校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但是不能成行的问题。

学生身心发展中“进”与“惰”的冲突。大学生进入大学的门槛以后,一方面有积极进取,渴求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受社会某种“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错误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了来大学就是谈谈恋爱,捎带学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再加上,他们认为跟专业课相比,思政课不重要也没有什么用。因此,这就出现了上思政课不愿意听讲,上课睡觉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心情与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自然和社会、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课程。通过思政课,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让实践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一直以来的填鸭式纯理论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的框框,开展课外思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此方能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很多学校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增加了如课堂讨论、即兴演讲、观看影视资料等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带领学生外出调研,一线教师参加培训、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由于资金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而流于形式。当然,也有一些成功的典范,他们所开展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可以把学生从空洞的理论中解放了出来,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改变了对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的看法。与此同时,思政课的现实作用也就完美地体现出来了。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有明显的职业特性,这就部分地导致了高职大学生理论和道德素养不高,行动上知行不一,适应社会的能力欠缺。而思政课正好是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因此,加大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对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必要的。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理论,使得思政课出现枯燥乏味,学生不参与课堂,不想听,听不懂,老师既累又失望的局面。而,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教学的模式,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了教室,接触了现实社会,参与了活动,这就使思政课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展现,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实践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因为实践观点是最基本的观点。

三、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的对策

当前,我们应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在践行党和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过程中,在总结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创新方式,与时俱进

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在总结经验,学习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当然,此创新不仅是指校领导创新领导方式,学校相关部门创新协作方式,而且还需要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校领导可以调动学校各系党团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创造条件增加思政课教师外出学习调研培训次数,让他们走出校园了解与学习他人之长;思政课教师应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专题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自学与教师答疑、学生上讲台与教师点评等教学方法,把所讲理论内容与国家社会、学生身心、专业特点等实际结合起来,找出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感,真正地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应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领导应在学期末对一学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分别召开教师与学生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总结,并把一学期内发现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以资鼓励,并形成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解决办法;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在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基础上对一学期的实践教学进行客观总结,认真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以求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博雅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者 素质 提高途径

博雅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Liberal education),也称自由教育。从事博雅学科的实践,要能进行清晰的逻辑思考,理智的阅读和生动的演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对“博雅”的论述。《论语·述而》:“子所言雅,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荀子·劝学》:“吾常而望全,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可见,博雅教育这一西方教育理论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不谋而合。它的内涵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累广博的知识面,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一、在高校中推行博雅教育的意义

1.博雅教育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创新经济的时代。信息革新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无法教会学生一生所需的知识,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现代博雅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它已不再是单纯地教导专业知识,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而是要给予学生能适应动态社会发展的全面的个人素质。

2.博雅教育更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2007年12月,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势在必行的一大战略步骤。博雅教育倡导的正是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并且其培养兼具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广博知识、高雅品格的教学目标也将引导教师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

3.博雅教育更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品质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特点变化等诸多挑战。在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疾病增多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对新情况、新问题还不够适应。针对这些挑战,不应只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站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反思固有的思政工作方式,将思政工作纳入到博雅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博雅教育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中存在学历不高,就业规划、心理健康等学生指导专项知识缺乏,与学生交往疏离淡漠,关注事务性工作疏于创造等现象。博雅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更是对大学教师和教职员工的教育。推行博雅教育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1. 以科学理论、政治素养引导人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自由灵魂的人提倡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开放式讨论和研究,希望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这于以往将学生“圈养”在象牙塔中不同,更需要思政工作者增强敏感度,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习党的各项科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指导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博雅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2. 以人文情怀、爱心奉献温暖人

香港岭南大学在招聘教师时的首要标准是要有爱心。教育工作者关心博雅教育的目的原则,却往往忽略了博雅教育的实施机制。无论是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还是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是走访学生公寓、个别谈话、春游等都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教师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这些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始终不能孤立于广大的学生而存在。只有与学生实现了良好有效交流沟通,才能使他们积极加入其中,从中获益。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地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主动出击,改变现状。以人文情怀和满腔爱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与学生的交往之中,将机械的、缺乏人情味的说教转变为心与心的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师生交往中的信赖感、安全感和民主氛围。只有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保证博雅教育实施成效。

3. 以扎实专业、广博知识教育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里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良师益友。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特别是在博雅教育的

[1] [2] 

推行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具备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视野能增加其在学生中的威信,提升其个人气质与底蕴,也是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外的各项活动中受到示范作用和教育启迪的一项保证。

. 以创新意识、人文精神激励人

现代工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人们囿于现成知识、常规逻辑和技术规范里。大学生中部分存在目光短浅、趣味市侩、人情淡漠、竞争冷酷的风气。

大学就是年轻人的精神故乡,大学思政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年轻人精神引领的职责。首先要从自身做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对未知真理探求的诚意和热情。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培养起的人文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后,必将能使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彰显出强烈的人文色彩和创新精神,以此激励大学生回归人文校园、博雅讲堂,坚定个人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 针对博雅教育的专门学习及充分讨论

当前教育界就博雅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争论仍然存在,对博雅教育的原则目标和实施手段也是观点众多。广大思政工作者在确立博雅教育理念的同时,应首先详细了解博雅教育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内涵,博览各家观点,学习之所长,并结合学校的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及充分的讨论。

.定期的培训深造及交流访问

学校应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鼓励、支持思政工作者的深造、培训,将思政工作者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和其他诸如职业规划与辅导等专项培训结合起来,为思政工作者的自我提高和进步提供先决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许多先行一步的大学实行博雅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思政工作者应有机会走出学校,走出地区,甚至走出国门去访问参观其他大学,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加快发展,避免陷入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的不利局面。

.科学的监督、评价、激励机制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既要将相应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也要为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其思想上的误区。而思政教育则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心理素质完善的同时也令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因此,思政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

1高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高职教师都是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将现代的党政思想与职业道德培养内容阐述出来。虽然在理念部分是比较全面的,但却缺少一定的实践意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枯燥,并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当中。(2)许多高职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并不重视,甚至一些人将网上的PPT作为己用,甚至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变动,使得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缺少对接性,使学生不能够深刻的理解知识的本质。

1.2学生主体多样化,思政教学难度增加

大部分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心理上的叛逆往往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对教师所讲解的思政内容并不关注,甚至一些学生会做出扰乱课堂的行为。另外,学生主体的多样化使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少数学生对自己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是会一味的埋怨教师,并且呈现出不配合的态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学的难度逐渐加大,教育方法的创新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少部分教师无法关注到学生思想变化,使他们缺少对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不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1.3高职思政教育缺少适应性

高职思政课程缺少适应性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首先,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不是非常关心,不理解他们的需求。当问题出现时,不是首先寻找原因,而是一味的?备学生,使得思想教育成为空谈,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抗拒心理。其次,在实践应用方面,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诱导他们,令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并正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对每个人的作用和意义。但一些教师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带动他们的兴趣。

2高职思政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创新活动

2.1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政教育理念

技术学习在高职院校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工学结合在思政学习中的重要性。(1)教师可以在思政课程中引入现代化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理想教育”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两两分成一组,令他们讨论在毕业后想要做的工作,以及从事何种职业,并说出相应的理由。在讨论结束后,每组要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论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对每位同学的职业观进行肯定,并引导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理想所努力,总结就业观下的实践方式。(2)开展以“工学结合体现就业理念”的主题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护理专业中,教师可以进行场景模拟,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体验工作人员一天的实践流程,并将“吃苦耐劳”等职业理念融合进去,使他们产生一种“荣誉感”,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意义。再如:在会计专业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播放一段“贪污受贿”的视频,突出工作中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令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2.2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企之间的合作是工学结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思政教育平台,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例如:学校要在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将思政课程融入到技术活动当中。以“校企结合中的定岗培训”为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约束,严格执行企业实训中的轮岗制,并将技术实施方式予以剖析,在操作过程中讲授每一步骤的意义,以及内容学习的好处,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思政教育的内涵。(2)将全员育人与全程管理结合起来。全员育人是指教师将学生定位为企业中的员工,定期的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建立QQ或者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在讨论群中,学生既可以将近期的生活困难对教师进行讲述,也可以探寻技术学习中的难题。教师要及时的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给予他们相应的疏导,使学生感受到温暖,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实习当中。如果是技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可以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要求他们给予针对性教育。(3)企业也要与思政教师进行配合,在训练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渗透进去,以“文化与思政学习”为课题,开展相关的讨论会。每个部门都要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说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岗位意识”,并分析职业道德是如何践行的。

2.3转变教育职能,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

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1)定位思政课程的实际职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使学生参与到社团当中,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提供相应的指导方向。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则要以“咨询”的方式使学生们说出他们的体验以及遇到的难处。在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们了解到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社会中的竞争意识以及基本的职业观念等等。(2)实行跟进式教育。思政教育人员可以与学生共同进步,一起与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技术,并共同居住。一方面,教师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解决他们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对思想的误区进行纠正。(3)推行企业导师制度。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每位学生都有一位专业的指导教师。他们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理解他们的思想,为其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去践行。第四,建设具有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思想培养基地,将办学理念与敬业观念融入进去。例如:无锡纺织学院就成立了名为“思政园”实训中心,从思想道德与纺织技术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将工学结合的训练模式应用进去,塑造全方面的人才。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37

On the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XU Ying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Shandong TV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ducators o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ors and students would have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and enriched by a large sample survey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view of human nature, while helping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help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ty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准确把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学校必须正视社会和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观念、方法方式和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大样本的调查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当前思政教师的人性观及其教育方式的关系,找出高职高专思政工作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我们利用2011年2月到2012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对驻济南高职院校以及山东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调查访谈。本次调查对象为该69所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党政宣传及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等。

1.2 研究方式

对高职学院老师的本调查采用了访谈问卷的方式进行。

济南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尽量采用当面访谈并填写问卷的方式,以期尽量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或者难以量化的问题;其他地市的高职院校教师,由于资源及时间等各种限制,我们主要是采用邮件发送问卷,辅以电话追踪访谈的方式来完成答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

2 研究结论及分析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

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选用教材中,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高校系列适用教材,这说明其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借鉴普通高校的问题,而没有意识到应该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比如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系列教材是精品教材,且每年随时事政策进行及时修订,但是我们认为其理论深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略深了一些。

在理念上,多数思政课教师都能认识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占58%)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效的分析上,仍有45%的教师认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兴趣;42%的教师认为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方式选择上,则各有看法,其中社会调查19%,参观考察31%,志愿者服务24%,校外走访26%,不同方式各有优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2.2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存在不少兼职或专兼职结合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能够认识到不同年级的学生思想及实际需求的差异,从而对症下药,进行“人性化”的学生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如98%的院校都对新生进行军训、入学教育来帮助其完成思想转变,适应新环境;部分院校还能对新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引导,人际交往培训等。

辅导员、班主任觉得工作中心理负担最重的问题,37%为学生突发事件,20%为安全问题,19%为与社会家长的矛盾问题。这反映出辅导员、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被动充当“消防员”的现象仍然存在。

67%的辅导员班主任表示经常跟学生交流或谈心,39%的辅导员、班主任希望参加管理学、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其次是32%的辅导员、班主任希望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因为辅导员所学专业都比较杂,缺乏专业性。

2.3 党团组织、管理人员等其他思政工作方面

党团组织除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外,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47%),活跃校园文化建设(45%),推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互动(40%)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思政教育与理解社会热点问题、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识充分,对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就业间的关系认识略有不足。

校园文化活动中文娱类活动为主,知识性专业性活动不足。

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网络对思政教育的两面性,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仍然不够;53%选择思政网站这种常见方式,26%选择个人博客,21%选择论坛贴吧,与学生的真正关注点不一致。

3 结论总结

通过问卷访谈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理念上,越来越注意坚持以“以人为本” ,“服务学生”的理念逐步树立;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体逐渐多元化;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越来越注重创新;正在努力克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功利性”,人才定位与培养上越来越全面。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面

在观念上,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仍有些不足。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校本位”的管理理念更重一些,即重“管理”轻“教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利于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真正实施。

教学内容上,因其仿照普通高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很多高职院校在教材选取及教学内容设定上,照搬仿照普通高校的精品教材,虽“精”却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水平。

教学方式上,仍以静态教学方式为主,动态教学方式仅为补充,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高职生多为90后,头脑中传统思想较少,比较乐于接受新事物;同时在人性调查中,有近60%的学生否认他们更愿意阅读而不是社交,他们更愿意接受实践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阅读和理论灌输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以各种形象生动的动态教学方式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在实践过程、案例分析、榜样学习等等形象生动的过程中,来理解思政教育的抽象理论,并真正落实到其日常行为中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考核评价方式上,比较单一。闭卷考核理论的传统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经典理论的记忆,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帮助其思考,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导致学用分离。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多数老师都倾向于采用理论考核结合社会实践,并参考平时思想行为表现的考核评价方式。

3.2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方面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以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50岁以上接近退休教师为主流,缺少有丰富经验的中坚力量;学历上以本科生为主,理论素养略有欠缺;性别上以女性辅导员,尤其以年轻的女性辅导员为主,年轻女性辅导员面临婚假产假问题,容易造成“虚位辅导员”、不利于学生管理的连续性。

辅导员职能定位模糊,多数辅导员忙于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项“主业”。对学生的思想热点和价值观变化关注不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不强。

辅导员选拨管理不够规范,多数业务能力不专业。学校对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不够重视,在任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比较杂,有法律、行政管理、体育、艺术等等各种专业。很多辅导员比较热情、有爱心,且多才多艺,在组织文娱类活动方面比较拿手,但真正懂教育和管理的并不多,导致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教育方式、方法流于粗放简单。

3.3 党团工作、校园文化及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党团组织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向党团组织靠拢,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践活动组织上往往是出于学校文件性、制度性的安排,有的甚至出于一些临时性形式上的需要,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仍存在一些误区: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吸引力号召力不够,导致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低年级的学生将其当作任务来参加,高年级的学生除少数学生干部外很少问津,缺少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缺乏师生互动,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以文娱类活动为主,专业性、知识性活动较少,导致其比较空洞和肤浅;单纯的校内活动较多,与校外资源交流较少,导致其与现实脱节,丧失实际意义。

大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正确看待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能够认识到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对其利用不足。

总之,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成才欲望强烈,但自我定位往往偏高,加之他们正处在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大学生心理的各种矛盾冲突和个性特征上的弱点时有表现。因此,高职学院思政育应重视学生人性观的培养。重视进行优化人格特征的教育,通过研究我们建议:改变思想政治教材的现状,选择内容丰富、能与现实时政紧密相连且易懂的教材;重视思想政治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于辅导员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做到真正关心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学生的人性特点开展,要结合校外资源联合进行等等。我们还要及时总结调查内容,提出更科学有效的工作内容、方法和途径,并补充到新时期高职高专学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框架中去,以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友谊.人性化理念的哲学基础.齐鲁学刊,2007.1.

[2] 何新文.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大众科学,2007.24.

[3] 赵春争.以人性化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龙江教育,2006.6.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思政教育 网络 保障机制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1-109)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强特点,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深受大学生喜欢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面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摆在当前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提高认识,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思想保障

2008年6月,总书记视察人民网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正在崛起,特别是新媒体的普及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展示个性、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随着网络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将思政工作放在与学院发展的同等位置上,针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全院上下凝聚形成了利用网络、因势利导,进一步增强用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领导,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组织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成立了思政教育进网络领导机构,由学院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机构成员包括学院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网络中心、实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部党总支书记,领导机构对全院的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全院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拓宽领域,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阵地保障

学院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学院已经成功搭建了四个网络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网络思政教育系统。

3.1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始终坚持“建好思政网站,加强网络管理,引导网上舆论”的“建、管、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系统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了认识到位,制度完善,工作落实。学院建立了“学工在线”、“经贸青年”、“经贸论坛”等思政教育网站,强化具有鲜明的经贸类职业教育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园网站建设。聘请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学生干部担任网站管理人员或版主,教师也以网民身份参与各种网络讨论,对学生网民进行正面引导。广大教师还积极地将自己所开设的个人主页或博客向学生公布,方便学生浏览、留言和交流。这一系列措施为学生创造网络沟通、学习平台,又能有效对这些平台进行掌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

3.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校―系―班”三级微博,学工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学生工作部门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三级组织微博确保了信息传递的畅通和交流的双向互动。学院学工系统建立了微博和QQ群,学院团组织、学生团体等已相应建立了QQ群和微博等。由各级学工干部、辅导员或学生干部担任管理员,及时各种信息,积极参与网络沟通和适时监控,密切关注各种网络舆情。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师生信息的通达度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也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为帮助更多的同学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院各系部还以网络为平台,将已就业的同学按区域划分,时刻保持联系。通过网上交流,互通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健康成长。目前,学院部分专业已在珠江三角洲、浙江等地建起了网络校友交流平台。

3.3搭建网络监督平台

每年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总结表彰等都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学生在对学工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和认识学院的先进榜样,这些信息对学生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真实“教材”,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极大。如学院每年举行一届的经贸自强之星评选,就充分利用了网络监督平台,学院将20名自强之星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在网上公布,并开通网络投票平台,学生参与投票的过程也是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反响良好。

3.4搭建网络投诉平台

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党委充分利用党委信箱、院长信箱、纪检信箱和学院网上的“意见与投诉”网页等多种渠道,搭建投诉意见直通平台,让师生投诉有门,让意见畅通无阻。这种方式使学校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际问题,又能对个别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引导。

4.健全机制,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制度保障

4.1网络监控制度

学院制定网络值班制度,安排思政工作者进行网络值班,监控校内各类微博、论坛及QQ群信息,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处理各类网上“突发事件”,并将值班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4.2应用激励制度

学院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开设博客、空间等个人话语阵地,开通微博、飞信、QQ等新媒体平台,确保教育工作 “线上线下”的全覆盖。学院将微博信息质量、数量、粉丝数和关注数等作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成效的评估依据,年度评委将其纳入计量指标。

5.强化队伍,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人才保障

培养和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人才保证,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学院抓好了三支队伍的建设:

5.1强化学工队伍建设

加强包括学工干部、团干部、辅导老师、班主任等学工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强化管理队伍的心理学、网络知识和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提供最坚实的人员保障。

5.2强化技术队伍建设

网络技术队伍包括网络中心、实训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政治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既要懂技术,还要懂思想教育,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技术保障队伍,确保网络安全。

5.3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学生干部不仅是思政教育进网络的受益者,也是该项工作的参与者。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技术教育,使其能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学院师生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抢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郑为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郭天平,韦柳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现途径及方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3 )

[3]张雯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0,(10)

[4]代永建,王峰.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10)

作者简介:

思政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 职业素质培养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20-03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现实性问题

职业素质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学生在走出高职校门之前,学校就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职业需求,开展职业工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多种多样,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渠道来说,相当多的教育者进行了探索,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表现在:

(一)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目标理解偏差,观念落后

当前,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目标理解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两种的倾向:一是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素质培养;二是重职业素质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前者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看不到思政课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导致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高职办学特点的要求;后者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看不到思政课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看不到丰富的思政课内涵,由此导致把思政课的改革简单化为缩减课时甚至变相为专业指导课、专业培训课等。以上两种倾向都使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职业素质培养难以深入和持久,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学目标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统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统一认识,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二)教材缺乏针对性,职业素质培养特色不够突出

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全国高校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但难以满足重感性认识、轻理性认识的高职生实际需求。如:在所有高校思政课教材章节内容中,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得最为紧密的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其中的两节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该节只是笼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及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该节分析了我国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大学生要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这些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谈不上能与高职生自身实际和专业实际相结合了。为此,思政课负责人应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和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与专业课教师、就业指导课教师等相关人员组合教学团队,参考相关内容,结合高职生的实际和专业设置整合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式方法过于简单,降低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思政课教师观念不更新,没有意识到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重要的重要性,导致其不想也不愿意创新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发挥思政课职业素质培养的功能。长期以来,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能抓住学生思想实际和职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思政课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如有的学生所说:“那些课感觉没什么用,跟本专业关系不大,对以后的就业也没什么帮助”。过于简单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大降低了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也亟待改进。

(四)评价体系单一,不够注重综合性的评价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考试改革,不再采用单一的期末理论考试方式,而是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期评成绩考核中,但这样的考核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相当复杂烦琐的过程,要求教育者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正因为这样,多数院校的改革不彻底,不能真实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思想水平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走不出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轻行为的传统考核方式。其实思政课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考评目的不应仅仅是考知识,更重要的是考能力与素质。

(五)学生职业素质与思政课教学目标还有差距

社会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在基本素质方面,不仅需要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与素质,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人文知识与素养等。在就业能力方面,不仅要求拥有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证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还不够高。例如,从在校期间表现看,部分学生选择专业盲从、对自己定位不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一些学生不愿在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一线工作,好高骛远,不能吃苦;流动性大,不从职业与专业发展考虑,只从个人利益出发,随意跳槽,甚至损害他人或单位的利益;适应能力不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能力差,等等。学生的这种职业素质表现与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也给学校声誉与用人单位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发挥思政课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实施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应依据“素质为魂”的职业教育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全面实施高职思政课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

(一)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职业素质培养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减增,调整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加职业素质培养的比重,分项落实到具体的模块单元教学中,开展模块及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突出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改革前的教学内容见表1,改革整合后的内容见表2。

(二)积极寻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取“教、学、做一体化”能力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第一模块“适应转变,健康成长”单元2“了解高职教育,适应高职新生活”中(见表2),笔者把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为:(1)你是高职生,你属于我国大学生的范围吗?(2)我国的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普通高校、大专、中职、成人教育)有什么区别?采取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高职生可以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走出对高职的失落感和困惑感,对高职生活充满自信。

在第二模块“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单元8“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中(见表2),可将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为:(1)你的专业有哪些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又各有哪些职业道德要求?高职生如何提升职业道德素养?(2)如何提升××岗位职责和能力?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能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结合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专业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当然,教师应事先选好设计项目并提前发给学生,交代注意事项,至于怎样完成这些任务,由学生通过自己和小组共同完成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展示作品等过程,最后师生归纳总结提升。通过这样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获得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咨询与指导、同学的研讨与协作,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