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1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㈡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2、 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

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⑴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⑶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

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在头脑中积极建构的过程。这里通过四个开放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吨的认识。

3、变式练习,深化表象

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达到了这一目的。⑴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先由学生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到过写着几吨几吨的呢?再由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这一重量单位的实际运用。由1吨转向对几吨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⑵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看似简单,却是对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整合,在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之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它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出示的物体重量进行合理的估计,需要学生对所学重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⑶修改数学日记。日记一般是语文里的内容,而这里呈现的却是数学日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记的内容设计也让学生忍俊不禁,在会心的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㈡让方法在体验中生成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学习方法。

⑴知识引入----自由猜测,激活思维。在猜一猜在坐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有没有1吨的游戏中,开始是学生是自由猜测,分为两派:有1吨和没有1吨。

⑵问题探究----验证猜测,促进理解。在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以问题:“到底有没有1吨呢?有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再思考,这时有同学想到了算一算的办法,假设每个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50个同学的体重就用50*50=2500千克,就是二吨半,超过一吨了。

⑶实践应用----延伸练习,启迪思维。教师在肯定上一位同学推理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估计作出了科学的引导,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约是30千克,随后再次让学生猜测55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吗?有了前一位同学的启示,这里同学们很快地作出了判断,超过了1吨,。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逼近估计:哪究竟要多少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呢?这时学生猜测的结果有37、38、39、40、45等等,到了这等火候,教师方才宣布正确结果,大约是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整个环节中从“知识引入----问题探究----实践应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中,学生不仅再次感受了1吨的大小,而且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三、关注生命,传承文化———让数学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这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培养,以使我们的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因此,祁老师以各种方式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加强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用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还有吗?”“谈谈你的感受”;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就是“大胆估计,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面队学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向学生投去赞许和亲切的目光,正是教师宽容的接纳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自信。

㈡传承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2

一、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开发区中心小学择址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设施并不是一次到位,近几年来,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开发区教办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先后投入资金近上百万元,用于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添置了近百台电脑,建起了两个网络教室和一批电化教学设备,通过后勤社会化兴建了一幢330m2的多功能教室,此外借助“六有”工程新砌了较宽敞的水冲式厕所,浇筑了校外红领巾一条路,方便了师生上下班,并浇筑混凝土操场*m2,新砌了东面围墙,为常规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校园布置方面,我们将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利用楼梯、走廊墙壁,布置“知识墙”,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目前学校图书2万多册,生均22册,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气氛。学校非常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的补充与管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和期末,邀请校外绿化专业人士来校管理、指导,安排相关人员对绿化地带专业管理,使整个校园优雅美观,努力为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群策群力,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依法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切实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实行教务会制度,讨论并审议学校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学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学生、卫生、安全、后勤、收费等多个方面,力求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系统、一个序列,较好的规范了教师的言行,使良好的教风得以不断彰显。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了全员聘用合同制,使教师有了紧迫感、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陆续出台并完善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度中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卑不尊的公平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制度使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少先队工作、综合实践课教育、美术课教育等方面形成明显的教学特色。

2、培训教师,促进整体实力提升

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学校配备了一个年富力强、搭配合理、敬业爱岗的领导班子。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了固定的周一下午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广大教职工能时刻注重《*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等深化理论学习,以“敬业、爱岗、奉献”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铸就了“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师魂。谭乃高、雍海水、周丽、赵忠、赵凤勤等同志先后分别被省、市、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社会自考及本科学历考试,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二是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抓提高。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学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听讲座、听课活动。学校还先后邀请文游台小学优秀教师上课,请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实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学初制定计划,每人一节,定期活动。内容有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知识、钻研教学业务、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通过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支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有区、市级骨干教师2人,教坛新秀3名,镇乡级学科带头人8名,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市先进班主任各多人。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近20多人次。

三、德育为首,积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德育机构健全,有分工德育工作的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素质,工作得力。学校对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方案和健全的德育工作常规制度;每学年、学期均制定出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突出实效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了学期有分析研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和阵地建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精心配备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学校建立“东小之声”广播台,由少先队员自征、自设、自编节目,反映身边新人新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几年来,先后开展“保护母亲河”、“洪水无情人有情”、“情系西部大开发”、“抗击非典,众志成城”等多个主题队会,确立了敬老院等多个少先队活动基地。加强各项常规评比制度,坚持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有计划、有内容,形成序列,利用橱窗、板报,定期展出国情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节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建立了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每学期正常开展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定期上门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好地形成

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违法犯罪事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省红旗大队”光荣称号,两次被评为“*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多次被*市少工委评为“先进集体”,是*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学校,*市合格家长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

四、严格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素质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学校严格执行《*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按规定办理入学、转学等手续,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课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回家作业符合规定时间,节假日不补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全面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制。

2、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年秋季,随着市全面实施新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开始使用,引发了教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化。为了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挂帅,印发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课程标准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组织各种培训、知识竞赛。中心小学成立了课改沙龙,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及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全区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逐步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

3、做好六认真”,提高课堂质量

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六认真’工作要求”。在实施“六认真工作要求”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上课”上,课堂教学是“六认真”工作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我们通过平时的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研讨指导工作,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宽松情景式的、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督促教师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

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六认真”工作检查,学校行政人员通过听课、查备课、作业、测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青年教师大都能自制简单课件,借鉴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发展了师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科研,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有较为健全的学科教研组织,根据本地教育现情,建立了乡、片、校三级教研组,有年度、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和总结,坚持每周活动一次,有校领导深入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围绕教学理论、内容、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加强和完善六年级集体备课制,组织二语、二数、四语、四数、三语、六语、六数等学科的同课异教,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课题立项研究工作,目前已被省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达4个,其中“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成果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

3.有教科研小组,个人教科研计划和课题,在全区开展了研究,狠抓写字教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安排了全区低中年级教师进行写字、数学自学教学同课异教研究。

4.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研究,如综合实践课的研究,*老师“无公害蔬菜”教学案例获首届*市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几年的努力编辑了全区综合实践课优秀教案集2本,实现了资源共享。

六、其他方面

几年来,由于狠抓校园常规管理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纪律教育,强化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养成。近年来,六年级会考语、数总均分呈上升趋向。*年*同学获*市“三好小学生”称号,几年来,郭雯等4人获*市“十佳少先队员”以及“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在“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以及市“六?一”等书画现场比赛中有近50人获奖。

*年周静同学在*市青少年奥林匹克应用素质竞赛中获壹等奖,实现我区在市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壹等奖的“零”的突破。陶莎、凌丽等3位同学在市“中保杯”读书征文活动中分获

二、三等奖,数十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奖。*等近25多名学生在市公民道德教育征文中获

一、

二、三等奖,3年来*、郭雯等8名同学获市集邮征文

一、

二、三等奖,魏巍获演讲一等奖,*年*同学还获全市计生征文一等奖,*年*同学获全市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全区6名学生参加区法律知识竞赛获二等奖。连续3年举办了“我是校园小歌手”卡拉OK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

几年来,*、*等有近20名教师参加市、*区青年教师“新课标”的赛课,分获

一、

二、三等奖。

*老师在市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中获

二、三等奖,赵群等2位老师获市辅导员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周丽、凌翠兰等8名教师的教学案例获省、*市、*市

一、

二、三等奖。

*、*被评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赵厚祥、赵群、吴玉桃等3名教师获市教坛新秀称号,赵忠、李万清近20名教师在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

一、

二、三等奖,*、赵从明老师的电化教学论文分获市

一、二等奖。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学*经验的大讨论,参与市局公民道德建设征文,共收集论文20多篇,汤珺、周丽等近10名教师获市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3

被分配到*镇第一小学任教,现担任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三(1)班班主任。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现把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为了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地简单问题。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4

上午好!

灿烂的金秋盛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崭新的学年,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满载着丰收与喜悦如期而至,作为小学的一名教师,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心情非常的激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使我如沐春风,倍感温暖,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到了领导、组织的鼓励和表彰,作为Xx奖获得者,我充满着感激,谢谢各位领导的关怀,组织的信任。

一、教师要学农民——尊重个性,精耕细作

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棵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增加了评价的尺子,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从而使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埃及金字塔的启示

小的时候学习历史,便惊叹于埃及奴隶在建造金字塔时的巨大创造力与艺术匠心。数千年来,对于奴隶创造这一亘世奇迹没有多少人怀疑过。但瑞士一个钟表匠从自身的体验中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因为,在自由的状态里,他可以将钟表制作的误差减少到零;可在监狱里不管如何努力,也不能将误差减少到十分之一。所以,他不相信一个在不自由状态下的群体可以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世界文明。于是,他断言:金字塔建造者肯定不是失去自由的奴隶们,而是一批虔诚的自由人。

事实证明,这种思考是正确的。一个行动与心灵都不自由的人,不可能完成一项最壮美的事业。因为,这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有心态,特别是审美观照。审美必须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完成,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无法再去审美性的创造。

2003年,埃及向世界宣布:金字塔是由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创造的。教育也是如此。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最大化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乐。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李希贵要完成一项心灵的使命——让自由回归老师与学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应运而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沉静、保持一份寂寞、保持一份清高。教育是最清苦的行业,教师是最辛苦的群体,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为下一代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但这里的舞台更宽广;外面的生活是绚烂的,但这里的风气更纯净;外面的前途是美好的,但这里的意义更崇高、更神圣。教师职业,同样能够实现你的人生理想,创造你的人生价值,而且,比起其他职业来,这里更容易让你找到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幸福。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需要大胆地去追求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教师教得快乐和幸福,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快乐和幸福。

三、教育是慢的艺术——蜗牛和智者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智者一个任务,叫智者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智者不断的催促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智者,仿佛说:“我已经很尽力了!”智者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爬得更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智者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下,智者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智者牵着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智者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智者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的身后,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智者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是花园。接着,智者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好远。等智者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未等智者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另外一个“驿站”爬去。智者忽然明白: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这只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这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要一味地去责怪孩子,也不要过分地去安慰孩子,要有一平常心去对待孩子,静静地去看待孩子理解他耐心地听他诉说。相信孩子能行,还要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行。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让孩子轻装上阵,让孩子自信自强,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才会取得好成绩。体会生活每一阶段的乐趣,相信在陪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会收获多多。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5

一、 有效是前置性作业的核心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不仅会学习,而且学得有效率、有成效,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前置性作业既然是要解决“学生先学”的问题,那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要让学生先学什么?为什么要先学这些内容?怎样先学?怎样组织评价?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解决“学生先学”有效性的根本问题。

1.初次布置作业的尴尬。这次要学习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我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乘法的有关资料。可是,上课汇报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使课堂陷入了困境。一是学生不知道怎样汇(转载需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报,二是那么多的资料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交流完。最后好不容易磕磕绊绊上完这节课,我的信心却降到了零点。

2.课后的反思。下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整个事件。意识到生本教育并不是一下子放开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次对学生可能找到的资料没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交流的形式没有作审慎的计划。

3.有效前置作业的标准。

(1)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应当起着助推器的作用,能够较快地启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有序思考,进入

学习状态,最后使多数学生学会、学好。

(2)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参与学习,愿意与同学开展交流、争论、合作等。

(3)从所学知识的核心价值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必然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并且为所学知识作好铺垫作用。

二、有效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基本策略

1.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开放性。既然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习,就要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不是形式上的开放,而是指思维的开放。

2.作业设计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前置性作业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好教”,而是为了“好学”。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必须时刻把“如何让学生学好”放在首要的位置。

三、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获得持续有效

小学学校交流材料范文6

一、在管理方法上,我们班突出了班级自主,实行一天一人值日班长。我觉得班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家庭,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班级里的小主人公,只有让每个小主人公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才能使他们产生自主约束的能力,并能让他们时刻认识到我是班级里的一份子,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我产生这一想法主要有两个原因:1、听了秦校长所说的“让优秀学生晒优秀”,相对来说,对于小学生我认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没有什么不优秀而言,只是有的孩子以前的行为习惯不是太好,性格活泼好动一些。而实行每人轮流当班长,先抛开他管理别人的效果如何,最起码他自己会约束自己、管好自己,从而也感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是由于想减轻总班长的工作量,继续培养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前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都是张晓龙负责,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认真负责的班长,为班级做出了不少贡献,本学期他又进入学生会,长久下来确实有些累,而选值日班长,不仅可以减轻他的工作量,还可以约束调皮同学,给其他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更能调动起调皮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值日班长要把每天的情况汇报到总班长那里,总班长也要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

二、突出学生的优点。我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在以前的自习课上,我让班长记名,一进班就看见黑板上记着一大堆表现不好的学生,就特生气,火气经不住控制就上来了,而被记名的学生也有点不服气,现在自习课上,我就让班长记表现好的学生,并告诉学生谁表现好,实行奖分制,结果发现黑板上表现好的名字越来越多了,我们就让班里的学生说他们到底表现好在哪,让学生去说,其实哪些学生可能表现不好,一般我们心里都有数,因此有时候就故意找他们去说他的优点,时间长了淡化了那些淘气孩子的不足,不去刺激他们的缺点,而多去强化好同学的优点,对他们也是个激励。

三、实行加分的方法。我们班黑板上设有“好学生、好少年、好孩子”的评比活动。(包括:纪律、卫生、作业与家庭表现情况)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在黑板上,到周五都进行一次优秀评比:在评比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想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

四、班内搭班老师团结、和谐互助。本学期我们班多次获得优秀班级、卫生班级、文明宿舍、两操模范的荣誉称号。这是与两位搭班老师的帮助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班不管是那位老师,只要发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去管,我们之间互相协助,努力使班级达到最好,在这里我也很感谢校领导给我配了两位这么优秀的搭档。更要谢谢她们两位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让我每天都感到很幸福,做什么事都有劲儿。

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虽说我们班现在已经走上了规道,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评价方式、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变化,否则对学生就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在座的各位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都有需我学习的地方,我也一直渴望我们班能够像周老师的班级一样,做到无人管理化班级,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课下还需要向各位老师请教,让各位老师传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