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1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觉醒时期。因此,他们对异性充满渴望,对爱情充满幻想。可以说,恋爱及性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异同及特点,分析其恋爱心理的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恋爱观,笔者对茂名学院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对茂名学院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的男生、女生各300名进行了调查。问卷设置了11个问题,测试男女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恋爱需要、恋爱动机、求爱方式、择偶心理、对网恋的看法、恋爱受挫的承受能力、两性观念等方面的异同。
共收回有效问卷56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应该说,问卷中的数据是基本上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其现状的。
二、调查的结果及比较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
题目“你对爱情的看法?”选A“爱情很美好,我相信会找到真正的爱情”的女生72%,男生57%;选B“哪有真正的爱情,都是互相利用”女生6%,男生17%;选择C“不懂爱情,跟着感觉走”的女生22%,男生26%。
结果表明,大多学生对美好爱情充满了信心,他们希望自己能找到真正的爱情,而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得到美好而浪漫的爱情。
2.恋爱的需求。
题目“你觉得应该在大学解决恋爱问题吗?”选择A“应该恋爱,以后机会太少了”的女生10%,男生23%;选择B“想工作以后再解决”的女生12%,男生22%;选择C“顺其自然”的女生78%,男生55%。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恋爱问题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而男生比女生更清楚自己在大学是否想恋爱。
3.恋爱的态度。
题目“在大学找男女朋友是为了?”选A“以后和他(她)生活在一起,我会认真对待”的女生43%,男生27%;选B“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女生36%,男生48%;选择C“找个伴互相照顾,别的没想”的女生21%,男生25%。
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要有结果,只要自己开心。相比之下,女生对恋爱的态度更加认真,她们希望找到能陪伴终身的伴侣,而不是一时冲动下的激情燃烧。而男生往往更多地受从众心理或生理需求的支配,较少理智地考虑未来的可能,显得冲动而盲目。
4.对网恋的看法。
题目“怎样看待网恋?”选择A“觉得时尚,已经尝试过了”的女生12%,男生18%;选择B“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找到真心相爱的伴侣”的女生43%,男生44%;选择C“顺其自然,如果能碰上也行”的女生35%,男生38%。
结果表明,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交往方式,并且,少数大学生已经把它作为寻找爱情的一个途径,还有些大学生并不刻意在网络上追求爱情,但当爱情来临的时也不拒绝。不过,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网恋的真实性抱怀疑态度。
5.恋爱失败的承受力。
题目“求爱如果被对方拒接,你会觉得?”,选择A“没什么,谁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女生66%,男生68%。选择B“恨对方,再也不和他(她)交往了”的女生9%,男生19%。选择C“很自卑,觉得他(她)看不起我,很受伤”的女生25%,男生13%。
结果表明,大多数男女生在恋爱中都能坦然承受挫折,对被拒绝的看法比较宽容,但少数学生有怨恨或自卑的情绪。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因爱而恨,女生更容易因爱而伤。
6.择偶的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在婚恋观上具体择偶价值定向的集中体现。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到“你选择的理想伴侣的条件”时,男生首选是漂亮、有气质,然后是善良、孝顺、健康、智慧,很多的男生并不要求女生有才华、事业心,而女生的首选是看男生是否有事业心,然后是责任感、智慧、体贴、健康、幽默等。此外,有经济实力也成为男女大学生择偶的一个标准。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择偶的标准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对女生的“外貌”要求得较多,感性因素较重;女生更注重男生的“才华”,理性因素较重;而男生对“”的要求比女生高。
7.两性观念。
对于同居、婚前这些敏感的话题,男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2%的男生、31%的女生选择了“基于爱情的婚前可以理解”,有28%的男生和16%的女生认为可以接受恋人的婚前性要求,只有11%的男生和13%的女生认为婚前是不道德的表现。说明当代大学生在观念上比较开放,特别是男生对婚前持较大的宽容态度。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引导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正日趋理性化,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趋于成熟。但是一些大学生仍然存在着恋爱心理的困惑及误区,而且,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男女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端正恋爱的态度。
大学生对爱情应当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一是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坚持“学(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事)业”。二是不要盲目恋爱。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往往是为了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或者为了寻求刺激、满足与异往的欲望恋爱;或者只是看重经济条件,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等,这些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只有理智地认识才是深刻爱情的基石。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对方能否适合、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这些都是在青年大学生付出真情时需要明确的。
2.冷静看待网恋。
网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们相识的时间,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视野,提供了与更多人交流的平台,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说,网恋这种新的择偶方式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法回避和制止。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又使我们无法真切感受对方,深刻了解对方,毫无顾忌地接受对方。应当看到,网络给人提供的只是认识机会、联系手段,只是一种桥梁作用;在网上确实能看到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过虚幻多于真实,要了解真正的爱情,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网络最能表现人的双重性,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深化,伦理道德对它的规范还需要强化,通过网恋来选择恋爱对象有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冷静看待网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3.正视失败,增强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失恋时,特别是女生失恋时往往有一种被抛弃感,感到不幸、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其实,恋爱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此,应采取超然的态度,要善于用理智驾驭感情。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呢?首先,必须认识到恋爱是当事者双方自觉自愿的一种感情活动,当一方改变主意时,不要勉为其难。其次,失恋不失志。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影响自己的一生的道路。再次,化痛苦为动力。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把失恋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以宽容的心态去善待生活、珍惜生命。
4.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健康的恋爱行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要求: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更不能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第二,责任原则。谈恋爱抱着游戏的心态或者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与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都是对爱情不负责的表现。第三,文明原则。高尚纯真的爱情是甜蜜而美妙的。它不但要求恋爱双方志同道合,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需要讲究含蓄、文明。高雅、健康、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也是尊重恋人的表现。因此,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尤其在公共场合(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2
【关键词】 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量源表;主因子结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地进一步深入,考试、就业和竞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显著的心理压力,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恋爱心理健康水平上参差不齐,且恋爱的心理压力随着考试、就业等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由于在校大学生心理趋向于现实 化、社会化和应激化,恋爱心理因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因素出现在相关量表的编制和研究中。相关研究也反映出:家庭观念、经济背景、人格特质、价值观念等都将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带来显著影响[1]。由于上大学投入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以及就业竞 争的巨大 压力以及大学生恋爱的期望值和稳定性都有所增强,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负担。由于相关领域没有专门量表,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量表的编制研究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对武汉地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的700名在校大 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1.2 实施阶段
1.2.1 问卷初设、发放和修改阶段 在查阅文献、前期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发放350份开 放式问答和初设65项题目的综合问卷,开放题设题设诸如“你认为你的恋爱压力来源于哪些 方面?你认为学业、家庭和经济负担的哪些方面最能给你的恋爱带来压力?”等。共收回有效 问卷315份,其中男性147名,女性168名;理工科学生140名,文科学生175名;本科生194名,专科生111名。为进一步了解压力项的不足和纰漏,特别地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和 意见反馈。对问卷访谈的意见按条目进行汇总和归类筛选,最终筛选出50项进入正式施测。
1.2.2 正式实施阶段 在武汉地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4所 高校的3个年级段发放另一半350份修改后的量表问卷,回收306份,有效回收率87.43%。306 人中有男性146人占47.71%,女性160人占52.29%;有理工科学生155人占50.65%,文科学生1 51人占49.35%;有180人就读本科、有126人就读专科分别占总人数的58.82%、41.18%。此外 ,共有220人同时填写SCL-90心理压力量表,回收有效量表200份。
1.3 分析方法 通过SPSS13.0以及Amos5.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了项目分析、因子分析、Cron bach α系数、折半信度、多元方差效度、量表模型拟合优度和参照SCL-90量表相关分析等 检验统计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2.1.1 项目分析将量表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将靠前的27%列为高分组,靠后的27% 列为低分组,再用独立样本高低分T检验方法进行决断(CR)值检测以及相关系数分析,排除:①CR值小于3的题项;②相关系数未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的题设;③个别变异数极大 的题设。这样,进入因子分析的共有44项。
2.2.2 因子分析主要采取主要成分抽取法对各因素进行抽取,为了使结果更加显著,对 原始数据进行原始因素载荷系数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变换处理。在通过KMO(0.801)和Ba rtlett球型检验的前提下,第一次因子抽取共有12个因子(特征值>1);结合碎石图分析,确定第二次强制抽取6个公因子。对2次抽取结果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筛选,排除:①导致公 因子影响减少的极少项;②因子载荷小于0.45的题项;③参照共同度和Pearson关系,对同时在几个因子中有较高载荷的因素进行甄选。量表的主因子结构为27项6因子,根据项目意 义依次命名为:能力相关、家庭影响、人格特质、相互感受、价值倾向和学业负担,其累计 方差解释率为52.189%。
2.2 6因素量表的验证性分析
2.2.1 信度检验 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信度检验以及与SCL-90量表的相关分析见表2。
2.2.2 量表结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6因子量表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见表3。
表2 6因子量表信度和关联效度验证性分析
总量表能力量表家庭量表人格量表感受量表价值观量表学业量表α系数
3 讨 论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3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恋爱问题
古往今来,爱情是一个恒古的话题。人们用词藻来形容它、赞美它,爱情是那么神奇、那么甜蜜、那么绚丽缤纷、那么催人泪下。社会在进步,感情话题在大学中早已不是什么“”。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在社会眼里,在父母老师眼里,这些稚气未退、看似成熟却远未成熟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感情的?是如何“经营”爱情的?如何面对婚前、婚前同居、结婚等问题?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承担爱的责任?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关注学生发展、实施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大学生爱情心理基本特征
学生到了大学阶段,生理基本成熟,正经历着爱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同时青年期有朝气,充满活力,是最有魅力、最吸引异性的阶段,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接触先进思想和理念较多较快,具有集体学习和生活特征的一个群体,具有自身鲜明的心理特征。
初恋的纯真心理
经历了十几个春秋的苦读和高考的“洗礼”,很多大学生发现自己第一钞秋玲次陷入了情感的冲击中,这第一次恋爱,来得快,没有征兆,似乎很急,大多数人猝不及防。
(二)热恋的奔放
经历初恋的相互了解,双方有可能从情爱向发展,形成爱――性――爱的周期循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一阶段会出现很多心理困惑或问题,处理得当,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和进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双方特别是女生造成终生的遗憾和痛苦。
(三)交往中的独特性
恋爱中的男女生,喜欢单独行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带有“离群”的心理倾向。同时,大学生由于所处校园,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其爱情与成人不同,带有很多的浪漫性、幻想性、占有性。这个时期的男女生会产生对恋爱对象的占有欲和毫不掩饰的嫉妒、疑神疑鬼心理,唯恐对方与其他异性接触太多,这与性意识的发展极为密切。
(四)爱情的矛盾心理
恋爱中后期,大学生会出现自尊与自责、挫折与考验等矛盾心理。大学生还不完全成熟,在对恋人上不免会出现任性、霸道、固执、疏忽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恋爱也可能会受到双方家庭、同伴、老师的关注,会受到学习、就业等方面的考验,如何度过这些难关,是恋爱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常见的问题
(一)单相思
单相思,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单相思引起的心理困扰,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如郁闷、情绪低落、坐卧不安等。
(二)网恋
心理学家发现,在匿名的氛围中,人们容易在短时间内变的亲近起来。研究表明,通过网络相识,进而发展成恋人的恋爱方式在青少年中上升很快,特别是大学校园的网恋人数比率更高。网恋容易上瘾,而且一旦上瘾很难自拔,有的大学生甚至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网恋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容易造成他们减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严重的人格分裂。网恋中的欺骗现象,对一些大学生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一些受到打击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甚至断送了一生。
(三)恋爱焦虑
面对情感问题,民办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较多。多数对自己和同伴的情感选择处于矛盾心理中。在恋爱动机和需要、理想和现实“两极”选择的情境下,他们不知如何才能做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而思虑万千、顾虑重重。少数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表现在适应生活能力差、自卑心理突出、压抑、依赖,内心渴望与异往,但又胆怯和不知所措,影响了他们与异往的能力,因此造成心理压抑。
(四)游戏心理
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因此学生在恋爱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不良感情经历,或者有些人自我约束力差。上大学后在感情上表现随意,结交不良异性朋友,游戏人生。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成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影响: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民办大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校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增多。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提供完善的心理教育,甚至没有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使大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
(二)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在强化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三)民办高校管理模式的影响:从民办高校看,高校大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学校在招生、就业及教学秩序、学风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退居次席”。
(四)大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大学生个体特征反映出,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容易产生心理迷乱,情绪失控。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步加快,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数“社会精英”的自豪,而对前途渺茫,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
另外,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大学生产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四、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改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第一,应进一步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相关研究,全面、客观的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状况,为实践操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第二,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力度。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发展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引导到健康、科学的恋爱心理发展轨道上来,教会学生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二)提高个体的情感发展素质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爱,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而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气候,一种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发现和不断前进的活动”提高自身情感素质是优化民办高校但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要关注和重视自己的情感发展,任何回避或压抑自己恋爱心理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身心发展;要客观认识健康情感在促进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的重要性;要积极学习相关情感知识,学会处理情感困惑和问题。
第二,要树立科学的爱情观、婚恋观。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感情,判断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一时的狂热迷恋;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人和他人的关系,不是一味沉迷于感情旋涡中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在大学,应摆正情感和学习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首要的观点,把学习与未来联系起来,要认识到学习和发展是爱情赖以生存和美满的基础条件,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三,培养爱的能力。恋爱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它是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追求,它需要独立的人格,能够体贴、关怀和尊重他人。还需要有让所爱的人得到幸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困惑;类型;原因;对策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校园现象。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23岁之间,从生理上看,他们已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从心理上看,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人感更加促使他们对爱情的渴望。这个时期的年轻人追求爱情是正常现象。有学者调查统计,大学生中有55.2%的涉足过恋爱。[1]在安徽某高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2.48%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有16.76%的学生正在准备谈恋爱。在对待谈恋爱的态度上,有43.43%的学生支持谈恋爱,有51.99%的学生对谈恋爱无所谓,有4.59%的学生反对谈恋爱。在接待学生来访咨询和网上咨询中,有近40%的问题与恋爱有关。由于恋爱困惑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对大学恋爱困惑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育策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恋爱困惑的类型
1、恋爱中的动机困惑
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1.9%谈恋爱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和恋爱对象结合,学生恋爱中的动机困惑主要有:(1)内心空虚。大学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大学是自主学习,中学则是被动学习。所以,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大学生活无聊,成天无事可做,想通过谈恋爱来打发时间。(2)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了对象,觉得很不错,还有的认为“大学不谈恋爱会留下很多遗憾”。(3)攀比心理。同学之间有已经恋爱的,没有谈恋爱同学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心里很羡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条件并不比别人差,如果自己没有,就很没面子。(4)玩乐游戏。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作为寻求刺激和新鲜感的一种方式,甚至通过频繁换交往对象,来寻求自我满足感。
2、恋爱中的抉择困惑
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存在着抉择困惑,主要有:(1)友情与恋情。两人本是异性好朋友,但是由于交往过密等原因,分不清是友情还是恋情。(2)学习与恋情。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谈恋爱后发现,恋情的维护需要时间和精力,担心继续下去会影响学习,耽误学业;如果断绝关系又舍不得。(3)道德与恋情。恋爱中的人,渴望与对方亲密接触,又担心伤害了对方或者被对方伤害。(4)现实与恋情。有的已经有恋爱对象,但是在大学里又遇到感觉不错的,不知道如何选择;异地恋爱的两个人相隔很远,虽有精神寄托,但是距离使他们进退两难。
3、失恋
大学生由于失恋而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大学生失恋后拒绝和任何异性的接触,但是内心深处又渴望被别人关怀,很矛盾。有的在遭受失恋的打击之后,在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通过逃课、上网等方式寻求自我安慰。
二、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困惑是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下产生的。
1、个人原因
异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稳定和心理补偿。但是,有些同学却分不清异往和恋爱交往。[2]在异往中,缺乏交往技巧,不能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有些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一切,一旦恋爱受挫,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自杀等。究其原因,这些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在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耐挫力低。
2、家庭教育原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一方面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个性强。另一方面,很多是留守儿童长大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在与异往中我行我素,容易产生矛盾与困惑心理。
3、社会环境原因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处于半独立状态,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其次,大学追求个性发展,校园环境宽松,使他们对恋爱行为的顾虑减少。第三,大学校园是一个男女生集体群居的地方,是一块容易滋生爱情的水土。第四,同学中恋爱风气相互影响,恋爱心理互动感染,增加了恋爱行为的内驱力,但这种内驱力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层面上。第五,大量的影视和网络信息中有关情爱的宣传,刺激、诱导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萌动。
三、处理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建议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但是不提倡不反对不代表不教育不引导。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橱窗、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要让学生认识到恋爱不是摆脱内心空虚与寂寞的手段,也不是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条件,更不是游戏。所以要理智对待爱情,不盲目追求,理性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树立健康的爱情观。[3]
2、指导学生与异性相处
异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朋友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与异性间的关系,要做到自然交往、适度交往、真实坦诚、留有余地。[4]特别要正确对待比朋友亲、不及爱情的第四类情感。
3、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然而学业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维持双方的恋爱关系。[5][6]无论是在恋中是已经失恋,都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对失恋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老师或与心理老师联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学校感到空虚,无事可做,对大学的生活没有积极的规划,总是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聊之余就想通过恋爱方式来解决,虚耗大学时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应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认真学习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刘志翔,毛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142-144.
[2] 张兆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3-26.
[3] 马V.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53-154.
[4] 向莉.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及其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朱柱,史红选.大学生的恋爱认识误区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8-100.
[6] 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5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地迅猛发展和社会地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作为社会消费中重要群体的大学生,尤其是处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有其特有的消费理念。本文将通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状况与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我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地处“老、少、边、山、穷”的广西百色,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其恋爱消费的行为与心理合乎自身条件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我校医学生的恋爱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了其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以期得出我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存在的弊病和非理性因素,探讨出相应措施和对策,希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 基本数据分析
这次我们以问卷形式对位于民族地区的右江民族医学院的
部分本专大学生进行了恋爱消费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份。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53人。有恋爱经历的占总数的65%。
1.1 月生活费 400元以下占54%;400~600元占39%;600~800元占5%;800元以上占2%。
1.2 经济来源 家庭给予占86%;课余打工占10%;勤工俭学占3%;奖、助学金占1%;其他则是0。
1.3 问卷调查
1.3.1 问题一:你的恋爱消费主要用于 饮食(38%);服装、日用品(15%);礼物(11%);通讯(23%);游玩(12%);其他(1%)。
1.3.2 问题二:如果你是男生(女生),在你看来恋爱消费的目的 取悦对方,巩固感情(25%);显示自己潇洒大方(必须的,没什么目的)(29%);其他(46%)。
1.3.3 问题三:你认为自己的恋爱消费合理吗 量入为出,合理(68%);不合理,但有能力接受(30%);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2%)。
1.3.4 问题四:如果你是男生(女生),你怎样看待恋爱消费中的aa制 理所当然(58%);很没面子(认为是男生穷酸了一些)(28%);根本不能接受(14%)。
2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特征
2.1 消费形式多样化,总体消费结构趋同 当今的大学生恋爱方式不再只局限于花前月下,往返图书馆。总体来讲,学生恋爱消费主要在饮食和日常通讯方面。服装、日用品、礼物、游玩这四种消费基本均分比率,分别占到总数的15%、11%、12%。他们对自己的恋爱消费各有“偏好”,但是总的消费结构并无大的分别。
2.2 消费水平不高,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本次调查对象位于老区,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故而消费水平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月均恋爱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8%,50~100元的为30%,100~150元的为10%,150元以上的仅占6%。大学生恋爱消费主要从月生活费中支出,扣除每月必须其实所剩并不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家庭经济大都不富裕,家庭所供给的生活费并不宽绰。在调查中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54%,即使在民族地区,四百元的生活费支出也会稍显紧张。我们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拮据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个比例在各个班级中大约占到了50%。经济制约成为恋爱消费直接的“关卡”。所以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就比一般大学生多了一份克制。
2.3 理性消费为主,但仍存在不合理因素 尽管在调查中68%的大学生自我评估恋爱消费是量入为出,合理,然30%的大学生也坦言在处理恋爱消费存在“不太合理,但有能力缓解”,2%的大学生感到“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独立掌管自己的生活费多在上大学后才开始,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刻意培养和加强“财商”。部分同学经常没到月底生活费就已经用光了。情侣在一起消费的增加让两个人都感到有压力。可见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弊病。
3 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
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战场。但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追求与现实相矛盾的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独特的恋爱心理。
3.1 家庭经济跟不上恋爱消费步伐,产生心理误区 今天的大学生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受到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1]时,如果自己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老师、家长的指导帮助,很容易出现相同的心理趋向,自卑、虚荣、把感情等同利益化等,正因为这些思想的作怪,他们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用金钱来衡量感情的好坏,然而我院大学生家庭状况普遍一般,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为爱缩紧裤带”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因为跟不上高消费恋爱的步伐而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这种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这种心理和意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对爱情浪漫的追求高,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爱情高消费和低收入的矛盾。
3.2 大学生恋爱心理各异,消费易受群体影响 由于对自己的把持力不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易在群体引力下走入误区。例如:(1)从众心理。进入大学,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自觉地希望寻求异性知己。尤其是看到身边双双对对的景象,“跟大流”心理也就无可厚非;(2)虚荣心理。有的大学生只顾追求物质追求,贪图一时享受,为搏红颜一笑出手阔绰、费尽心机。尤其是看到周围的恋爱轰轰烈烈的时候自己也想让制造点希奇的事情来炫耀一下,这样消费开支也就大大超支。(3)忧患心理。学生情侣在消费分担上存在着隐患。性别角色在恋爱中会得到强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认为aa制很没有面子或根本不能接受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男生。也许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男生在,就不会让女生买单,在恋爱中由男方买单更是人之常情,如果由女方买单,男生会被看不起。因此,虚荣心作崇,在外出消费时,男方就很容易成为买单者。此外,当和对方闹别扭的时候,许多同学通常通过买礼物来为自己弥补错误,从而使开支又 大大提高。
4 思考和建议
加强大学生包括恋爱在内的消费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处理好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学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任,均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尤其不能疏忽。作为大学生,加强对爱情的认识,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消费观、理财观是提高修养的“必修课”。引导健康的恋爱消费理念,需要集合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4.1 普及高校开展对民族大学生恋爱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们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但我们了解到,目前针对大学生恋爱消费引导的课程相对缺少,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于恋爱消费没有明确理解。开展校园互动交流活动,开设理财的讲座,增设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这些都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理智的消费环境。
4.2 积极融入社会角色,加强大学生自我定位和理解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由于长时间厚此薄彼,养成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认知与适应。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支出来自于家庭供给,所以他们在支配经济的能力上尚欠缺,在恋爱消费的掌控上尤显薄弱,恋爱消费的目的和具体安排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都是模糊的。身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在消费上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统筹规划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既能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又能使大学生对于爱情有正确的理解。恋爱消费并不是大学爱情的“新衣”,它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科学消费,关键在于大学生始终不忘自身角色,加强个人修养的提高,提高约束力和判断力。
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6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客观坏境的冲击和自身素质的缺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令人担忧。本文依据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资抖,一针对大学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提出在天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从而推动高校休育教学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能进入高校学习的青年在同年龄人中的比例约占3%左右。而进人大学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并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是人生观确定、世界观、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在实际生活中常出现诸多矛盾,他们有学习的压力,有历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选择也有迷茫,因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可能发生严重心理失衡。许多大学生不敢勇于面对,积极解决,而是选择逃避退缩,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长远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最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来看,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国家教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大学生进行抽祥调查,12.6万名学生中约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四川省教委的课题“大学生心理治疗”对西南8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有31.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中等程度偏重的占12.42%、严重的占0.81%。其他各地均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查,有心理障碍的在10%-34%之间。教育部对10个省市124所高校统计,1987一1998年辍学总人数为8301人,因疾病辍学5842人,占辍学总数的70. 38%,其中精神、神经疾病占29.62%,居首位。
具体来讲,常见的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因素有;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包括缺乏学习动机、适应能力差、孤独、空虚、焦虑、抑郁、强迫症、偏执、神经衰弱等。
2.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2.1从学校教育环境影响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仍在我国教育中处于主流地位,大学生进人大学以后,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以知识灌输为主,由于知识积累迅速,接受的信息量过大,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习的内在动力弱化,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不堪负重,缺乏情感的关注与培养。加之专业选择不理想,自己感到前途无望,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同时紧张、激烈、单调的大学业余生活,往往难以平衡孤独、焦虑、恐惧等现状,最后发展成为心理失衡。
2.2从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来看当代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加之个别家长的过分宠爱也会造成大学生过于偏激和任性的性格。
2.3从社会的环境来看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过去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大学生毕业生分配制度,实行人才招聘。在双向选择面前,一部分大学生仍带有很浓厚的怀旧心理;在社会公平竞争的大环境尚未形成之前,一部分大学生还怀有一定的恐惧和逃避心理,而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心理失落。
2.4从自身素质缺乏
2.4.1身心发展的不同步大学生下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但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他们的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却落后干心理发展,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漂浮不定”,“意识中也常常呈现着互相矛盾的状况”。他们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偏执。
2.4.2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大学生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和困难时,往往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便难以承受,心灰意冷,从而一撅不振,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身的信任。
2.4.3心理调适能力缺乏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在面临一系列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时,无法正确地缓解心理冲突与矛盾,不懂得自我调节和控制,无法维持心理平衡,因而产生心理障碍。
3.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1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智力发展未来的信息社会是知识密集的高智能社会,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不能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工作的需要。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增强操作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使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既可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又可以消除长时间紧张学习带来的身心疲劳,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
3.2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身体活动越来越少,对身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对大学生来说,大学体育教育是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因此,更需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现代人的健康意识,掌握应具有的健康意识,养成健身行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选择适合身体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坚持体育锻炼,促进和保持一生健康。
3.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识品质。
3.4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竞争意识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性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超越别人,这正是竟争精神的体现。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运动能力优劣比较的形式进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争活动,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公平竞争。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
4.改进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1克服盲目锻炼的心理指向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的方法掌握甚少,对健身的价值及科学性、全面性则基本不作考虑,知识贫乏。二、锻炼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倾向。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现行教材的旧和窄、重复和单调以及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问题,切实克服教材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问题。加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次通过体育理论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等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克服盲目锻炼的心理指向,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束缚学生持久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寻求互助的心理指向封闭式管理断绝了大学生同家庭、社会的面对面接触,学生必须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处理,需求关心、渴望帮助的心理愿望日渐强烈,学生因爱好、情感等组成不同的小群体。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帮助下改变自己的认识过程,从主观上削减不利因素,把个人的自主行动转换为集体行动,共同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寻求互助支撑,通过面对而、心与心的交流,使彼此间的情感需求形成良性的互助作用。
4.3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并且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单调枯燥的活动,易使他们感到厌倦和乏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选择和合理组织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优柔寡断、遇事紧张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迎面接力等集体活动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适宜选择武术、体操等活动项目;对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易做跳绳、跑步、广播操等活动项目;对自负、逞强的学生适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复杂的健美操、跳高、跨栏等技巧性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4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学校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校园广播体育新闻、课外体育讲座、组织校内外各种体育比赛等,这对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的作用,乐于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成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