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需求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1

关键词:神经网络;安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备受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促进安徽国际外向拓展的先锋产业。若要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对旅游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决定安徽旅游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而旅游需求预测为旅游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深入分析安徽旅游业市场需求,并利用神经网络对安徽旅游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对安徽旅游规划及旅游业冲刺万亿产业,建设旅游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287.42亿元,同比增长18.55%。其中,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09.94万人次,同比增长1408%;接待国内游客2.45亿人次,同比增长15.84%。

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本文在整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1分析可见,安徽旅游业呈现如下特点:首先,安徽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及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国内旅游人次从1998年的237725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4400万人次,增长了1768倍;而入境旅游人次也从184198人次增长4446000人次,增长了23倍。国内旅游收入从1998年的11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980.5亿元,增长了34倍;而旅游外汇收入也从7036.05万美元增长到226000万美元,增长了近31倍。其次,从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市场对比来看,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强劲,尤其是2008年前,入境旅游业的效益明显高于国内旅游业,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增速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且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市场提升潜力较大。最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受外在因素干扰较大。如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响,安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明显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是入境旅游发展严重受阻,市场风险较大,但与此同时,旅游业又具有较强的复苏能力,2004年,旅游市场出现大幅度反弹,尤其入境旅游人次增长了78.4%,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68.6%。

2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2.1神经网络法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具备模拟人脑的信息分析功能,且因其具有非线性、非限制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模式识别、市场预测等方面。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的特点是信号的传播是前向型的,误差传播是反向型的,该学习过程能较好地揭示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内在相关性,减少信息损失,易于进行市场预测。此外,神经网络在做预测前要先进行网络训练,通过训练使网络具有联想记忆和预测能力。神经网络法可用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即通过研究过去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训练,利用一个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去解决一些由数学模型难以处理的问题。如可用时间数据序列的前k个值[X(t-1),X(t-2),…,X(t-k)]去预测下s个值

本文根据旅游市场数据收集的实H情况,运用Matlab软件,采用单因素神经网络法进行安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2.2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预测实证分析

2.2.1预测对象的选取

本文选取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发展情况作为对象建立预测模型,同时根据安徽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等实际情况,选取1998年至2015年安徽省旅游人次与收入作为预测研究的基础数据,设计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2.2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由表1知,安徽各年的旅游人数及收入呈逐年递增的现象,且增长率呈现非线性关系,难以用一个线性关系式来表达相关数据间的关系,故本文将利用神经网络法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假设可以根据前几年的旅游指标数据预测当年的旅游指标数据,即按照以往四年的接待人数及收入可以预测第五年的接待人数及收入,可列矩阵表2。

如表2所示,2013年以前的数据为训练数据,2014及2015年数据为验证数据。根据安徽旅游业相关指标的具体情况,本文设计相应的单因素模型程序。因模型输入变量中的数据变动范围较大,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构建BP神经网络,设置网络隐藏神经元数目,并应用样本向量对网络进行训练。待构建好的模型经过多次的训练过后,达到了预设的精度要求后,便可开始预测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

2.2.3数据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型实际要求,本文设置网络隐藏神经元数目14个,各项指标网络分别经过5次、2次、65次和5次迭代后完成训练,其误差均达到预定目标以下(见图1)。

从图1、图2可以得出,训练后的网络对样本数据仿真效果较好,除个别数据外,预测的误差率均较小,模型训练能力较好。由此,现可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安徽相关旅游指标的实际预测了。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3结论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国内旅游及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单因素旅游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导入前四年数据至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第五年的旅游人数及收入,预测效果较好,误差较小,该预测方法可继续广泛运用于各种市场预测中。但同时,针对旅游市场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今后可考虑综合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如多因素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法等)进行旅游市场预测。

从数据分析上来看,未来几年的安徽省旅游业收入增加比例均在9%以上,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超28%,旅游效益较高。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做好美好安徽旅游宣传工作,推进旅游业国际化和特色化水平,在扩规模的同时调结构,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实现安徽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而加速推进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安徽日报.上半年全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双增长[EB/OL].http:///html/ahrb/20160826/article_3490283.shtml,20160826.

[2]朱证.基于BP神经网络的凝血功能分类模型[J].中国电子商务,2010,9(7):3738.

[3]周晓晔.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沈阳经济区为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2

在学校建立和完善网络的同时,教育软件的应用业已成为这些已经建立自己校园网的学校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校校通”工程更是进一步推进了教育软件市场的发展,据赛迪顾问调查,2001年教育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6.3亿元。

教育软件市场现状

目前市场上的教育软件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教育资源库、辅助教学软件、教育管理软件和针对个人的学习软件几大类。学习软件包括各类语言、电脑教育,以及题库等类型的针对个人学习的软件,这类软件在教育软件中占有较大的比率,教育资源库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上半年资源库在教育软件中占26.1个百分点。

教育软件区域市场分布的特点是华东、华南比较强,西部地区较弱,城乡差别突出。此类软件的主要采购地区仍然是信息化工程比较领先的大中城市,这说明原有的市场进一步提升,尚未开发出的西部市场,以及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工程仍然有待支持。

目前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厂商有200多家,产品也有3000多种,并且不断地有新产品问世。教育软件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软件市场的17%左右。

科利华、翰林汇、金洪恩、中教育星等公司在教育软件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厂商都开发包括资源库、课件库、网络教室、电子图书馆,以及学科同步学习软件等系列产品,并且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应用方案。各个开发商在教育软件市场中也有其侧重点,例如科利华学习软件市场占有量比较大,中教育星注重资源库的开发等。

随着教育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软件的需求量也不断在增长。其中资源库、辅助教学软件、教育管理软件等类别的教育软件的增长也各有不同。由于参与教育软件市场竞争的厂商不断增多,产品层出不穷,价格战无法避免。2002年上半年教育软件的价格普遍有所下降,教育软件价格的下降刺激用户对于学习软件的需求,英文学习软件的销售量增长非常突出,带动了原本不够活跃的学习软件市场。与此同时,其它软件的销售额的增长比率相对于销售量的增长比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教育软件市场存在主要问题

据调查,我国68万所中小学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不足10%,其中能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和改革传统教育的更是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软件的应用水平远远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其中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开发商对学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因素。教育软件市场依然突显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教育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各学校之间、学校与教委之间需要数据交换,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各个学校在应用不同的产品之后形成了数据壁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进程,而其中必然会产生资源浪费。“校校通”教育城域网的推进更突显了这一问题。

近日,国家教委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将为教育部门对教育数据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建立教育管理软件认证制度,防止一些低劣的管理软件进入教育系统,影响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配合标准的实施工作,加快标准应用示范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出台,无疑会使得很多厂商的教育管理软件面临重大调整。

而对于整个教育软件行业,国家教育部将逐步出台教育信息化软件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教育软件开发商必须从全局考虑教育软件的设计。教育软件的整体规划是指设计上有超前意识,要通盘考虑,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要实现的功能,要使整体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开发商对教学理解得不够深入

我国各类学校校园网已有一定规模。对于已经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已经由建网转向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园网络、教育软件产品等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对于这些学校来说,他们迫切需要的是采用一套软件系统,能够将已有的硬件设备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系统化、立体化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资源库类教育软件虽然很多,但并未真正走进学校。资源库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材的特殊性和教师、学生的互动性。教师教学比以往更加注重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学方法的不同,使得教师在应用资源的时候,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他们希望能利用已有的资源制作出能比较准确表达自己教学思想的课件。开发商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原创性才能有更强的吸引力,这主要是解决了技术和设计上的问题,为了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尤其是对于教学难点的阐释,资源库具有很强的应用功能。资源库不一定要以量取胜,关键是要切合教学需要。但是,很多资源库软件开发工作缺乏针对性,对目前国内教育结构和教材、以及学生心理认识不够,设计出来的产品不能准确、灵活地表达教学的内容。另外,厂商更重视开发理科类教学软件,其他领域涉及的还不够充分。艺术类、体育类的教育软件很少涉及。教育软件在学科分类上需要更为丰富和清晰。

教育软件的应用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

尽管政府和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但是多数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概念性的层次,还没有实质性的实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些开发商在没有能力整合软件硬件,不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情况下,只向学校提供价格昂贵的硬件或随便搭配软件,导致应用无法开展。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受厂商影响,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结果软件和应用跟不上,设备闲置浪费。开发商和学校对于教育行业软件的应用的认识还没有与实际很好地结合。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由于目前教育软件厂商还不够重视产品服务,以及学校设备、师资条件的不足,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技术培训,致使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对于教育软件资源的利用观念还没有提升到信息化要求的层次。

应试教育影响教育软件走向

需求是市场导向,教育软件的用户的应试教育思想成为影响教育软件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学校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大都在35岁以上,升学率的压力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教学软件,更无法有效应用。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软件上,绝大多数个人用户在选择学习软件的决定因素是软件是否与教材同步,大都要考量软件是否紧扣课本。由于各地同一年级所有的教材亦有所不同,要找到完全符合用户理想需求的同步学习软件比较困难。2001年教学大纲调整以后,很多软件在用户眼里已经是过去式,目前市场上的学习软件大都标明是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设计等字样。应试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软件的转型。

软件价格影响市场规范

教育软件因为开发技术等方面原因,价格一直相对较高。例如,资源库的价格一般要上万元,应用于学校的资源库软件目前也只有几千套。大多数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的问题,没有能力系统地购买教育软件。

教育软件厂商市场分割不明确,几乎每个厂商都涉及的所有类型的教育软件的开发。开发商上演的价格战让用户受益的同时,也使软件在质量上、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大打折扣。抄袭情况严重,加之盗版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要走向专业化、标准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教育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

尽管教育软件市场还没有完全跟上教育的步伐,但其潜在的市场容量,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厂商与用户的有效沟通都在从不同方面推进教育软件的发展。目前,全国台式PC年销售量在1000万台以上,其中有50%以上进入了家庭,而知识经济时代所显示出来的知识的价值又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广大用户对教育软件的投入也有很大的增长,而这种增长的趋势还将因为国家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软件市场的特性进一步升温。未来几年里,教育软件的需求量增长每年都将超过50%。

由于教育布局的调整,2001年全国职业类学校招生人数略有下降,而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增长了85.29%万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快速增加,200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8.28万人,比上年增加47.67万人,增长21.61%。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增长25.48%。据赛迪顾问调查,全国各类学校拥有台式PC的数量至少在500万台以上,每年仍至少有10%的增长。这是一个动态市场。

政府不但从政策上支持高科技软件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素质教育,这也就为教育软件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于2002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总投资9亿元。

未来的教育软件的目的将是为了真正完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教育软件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深入理解和考虑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教育软件不仅要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前瞻性,也要有较好的二级开发能力。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教育软件应该内容精良,适用性强。教育软件的用户包括学生和教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软件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尤其需要突出的。据了解,74%的教师表示非常需要教育软件来辅助教学。这说明,目前的教学软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3

关键词 钢性栓紧器、链条式栓紧器、市场需求

钢性栓紧器又称紧固器、紧索具、钢性拉紧器、拉紧器等(Load binder或Chainbinder),主要应用于硬重型货物、大中型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拉紧固定等。通常,钢性栓紧器的发展与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相当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80年代初期水平,处于重工业化的中期,即将进入重工业加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工业或生产资料工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来看,在实现重工业化的过程中,机械行业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此映射出,在我国,与重工业、机械行业密切相关的钢性栓紧器市场在未来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发展概况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钢性栓紧器产品从大类上分为钢丝绳与链条两大系列,从规格型号上可细分杠杆式、爪式、棘轮式、弹簧式、间接式等。目前销量较多的是杠杆式和棘轮式栓紧器,销量最少的是弹簧式紧索具,并且大部分生产企业认为紧索具的市场前景良好。

国内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比较多,规模稍大的有20~3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青岛地区,如青岛即墨市和西标准材料厂、青岛三山锁具有限公司、青岛鑫泰索具锻造有限公司、青岛勤德索具有限公司、青岛华飞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其他地区的典型企业有天津义云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港强钢丝绳索具有限公司、天津市恒信绳索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中有2/3销往海外市场,113的产品在国内销售,月销量平均在15~20吨左右,销售模式是渠道和直销相结合。也有一些厂商不发展渠道,只走直销,如天津义云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虽然目前钢性栓紧器产品外销大于内销,但国内的市场容量正在逐年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因此进入这一领域的生产厂商也在逐渐增多,同时青岛地区的不少厂商已纷纷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总体来说,市场已开始进入成长期。

以钢性栓紧器的主要产品系列――链条式栓紧器为例,近4年来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7年钢性链条栓紧器的国内销量分别为3.7、4.1、4.4、4.9万套,平均增长率为10%。参照4年销量的平均增长率进行保守计算,预计到2010年,链条式栓紧器的国内销售量将达到6.5万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重工业化程度的深化,钢性栓紧器的其他产品也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需求前景展望

我国钢性栓紧器行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而研制的,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生产钢性栓紧器的企业逐年增加,但整个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的应用程度与成熟的国际市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纵观北美、欧洲、日本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颁布了装载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上强制了钢性栓紧器的应用,对市场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随着我国重载、快速运输业的发展,运输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如果我国能够在未来3年内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对物流安全进行定标立法并贯彻实施,我国的钢性栓紧器市场未来的空间将非常广阔。

以链条式栓紧器为例,参照2007年的市场相关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如下: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4

【关键词】AR童书 ;用户分析 ;发展策略

AR,即增强现实技术,它能把虚拟信息融入现实环境中,给用户呈现全新感受。虚拟现实技术(VR)虽已投入应用领域,但用户需佩戴全套的虚拟现实设备,高昂成本和不良体感使得VR产品推广缓慢;而介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增强现实技术相对应用场景最广、开发成本更低,因而被市场更为看好。AR技术利用计算机系统产生现实环境中并不存在的虚拟信息,这些虚拟信息可被用户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式感知,成为周围真实环境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1]AR技术与出版业结合最密切的领域是童书出版业。童书出版是图书出版业中的重要板块,即使是在传统书业式微的今天,童书出版依然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目前,中国家长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在资金投入上也格外慷慨,高码洋童书市场表现良好,这些都为AR童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空间。

一、AR童书的出版概况及市场反映

AR技术研发由来已久,经历多领域试水后,在童书出版行业率先普及应用。受“VR/AR”概念热潮影响,2016年,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图书电商平台集中上市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AR童书,表现最为抢眼的中信出版集团在2016年前九个月就集中推出了三套新品。AR童书是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出版产业的新型产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扫描纸质图书,书页中的画面立即变为三维立体图像,活灵活现,同时还具有声光效果,能够和用户互动。技术带来的迥异阅读体验迅速为AR童书聚拢了大量人气,无论是正在寻求转型的传统出版社还是受概念吸引的民营文化公司、技术生产商、风投资本都参与上马了相关项目。与传统童书不同,AR童书在使用中的复杂性增大,由原先的再现型媒介转变为机器型媒介,读者体验和评价的要素增多,市场反馈意见也更加多元。AR童书定位的目标读者群多为3—12岁的儿童,但因涉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操作,需家长许可和辅助,呈现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因此家长作为AR童书的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意见对此类图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针对AR童书的消费动机和满意度做了调查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用户消费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童书领域的好奇(70.21%)和想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知识(65.16%)。通过对AR童书的满意度分析发现,用户的满意度与使用体验、深层价值和使用成本三大因素相关,数据见表3。③AR童书在吸引人气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各大书展中频频亮相,代表着各出版集团推进数字出版的投入与实力:2016年7月第六届江苏书展上,主办方设立的“AR文创产品互动体验区”“AR互动一体机”及AR图书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读者驻足。[2]AR童书在销量上也有不俗表现,新锐天地CEO赵良华对外宣布2016年上半年其生产的AR童书销量达500万本;汉典科技负责人俞钱对外披露:单价179/本的AR童书,单月销量可突破两万本。[4]鉴于口碑与销量的双赢,出版社对AR童书寄予厚望,力图将其打造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突破口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AR童书发展中的隐忧

1.技术是噱头还是双刃剑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无缝叠加,用户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AR童书随书附赠的应用程序,然后扫描童书图文,即可获得立体影像并与之互动。AR技术能够将卡通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而容易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在科普和图文认知方面具有优势。从用户满意度表中发现,用户对AR童书提升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方面满意度最高。然而,这种对于技术的新鲜感在使用过AR童书后就会消失,通过与销售人员和用户的深度访谈得知,有些用户在购买后并未持续使用,从APP的下载数量中也可发现有些用户甚至没有下载过应用程序。城市儿童拥有多种图书、玩具,好奇和新鲜感很容易被分散,仅凭技术的噱头难以长久地吸引用户。此外,由于AR童书须借助手机或平板电脑才能使用,家长对于儿童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心存疑虑,43%的用户明确表示担忧使用AR童书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健康。

2.题材雷同

目前,市场中推出的AR童书不在少数,但题材主要集中在语言认读卡、涂色卡以及自然科普类方面。受技术特点所限,AR童书难以表达文字量大的内容,因此图书多以图片为主,限制了AR童书的选题。AR技术流行之后,大批出版社及民营文化、出版公司都开发了类似项目,“涂涂乐”“恐龙”“魔力”“百科”这些关键词频繁在书名中出现,雷同的设计让用户产生迷惑的感觉。相似的选题、相似的设计将刚刚起步的AR童书带入版权纠纷中,为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3.销售渠道不利于品牌培养

AR童书在实体书店中销售需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展示,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因此AR童书更青睐于在网络书店和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中自建销售渠道。电子商务时代,用户更加习惯于从网络中获取商品的购买信息,在问卷调查中,86.4%的用户表示是在互联网中获取的AR童书购买信息。网络销售渠道信息迅速,具有价格优势。但网营书店难以针对AR童书的特点进行精准推荐,而社群营销则有大量非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对AR童书的特质认识不明,甚至将其混同于玩具,不利于新品类童书的推广,无益于AR童书品牌的培养。

4.价格偏高

影响普及AR童书比普通的纸质图书定价偏高,在问卷调查中52.85%的用户认为AR童书价格较贵。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61.4%的家庭每月用于教育产品的支出在500元以下,而研究者所做的AR童书用户家庭每月在图书玩具上的支出调查中,50.65%的用户选择了200元以下,53.37%的用户希望AR童书能够降低价格。尽管两个数据的指标界定略有不同,但针对中国家庭总体消费能力而言,价格仍是制约AR童书大范围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媒介融合视域中的AR童书发展策略探讨

1.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不同于传统纸质图书,AR童书出版涉及选题策划、文本创作、动漫技术开发、印刷出版、图书营销等多环节,合作中各方如何理顺关系,达到共赢,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民营出版公司对市场敏锐,善于寻找题材热点,销售手段灵活,但更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技术提供商涉足原本陌生的图书出版领域,缺乏优质内容支持,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出版社具有版权优势,但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存在短板,因此在AR童书发展中,各方均未能一家独大。传统出版社直接参与研发、掌握AR技术具有难度,因而,各出版社选择了版权引进和与民营媒介文化公司合作的两大形式。在AR童书市场中,表现良好的“香蕉火箭图画书”系列和中信出版社的“科学跑出来”系列分别是从韩国和英国引进版权,相对于高昂的技术研发成本和不可预期的市场风险,引进成熟的AR童书版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更多出版社选择与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民营媒介文化公司合作推出AR童书,但合作模式和深度各有不同。从书号合作到资源整合重组,差异化的合作模式决定着AR童书产业中的主导权变迁。目前,出版界并无专门的AR童书行业组织,所有参与开发AR童书的组织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只能各自为战。产业发展中缺乏宏观规划,盲目上马,跟风雷同,为AR童书这一新品类图书的发展增添了障碍。AR童书是媒介融合趋势下全新的兼容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新型载体,在开发中须构建合理分工的产业链条,使传统出版社、民营文化公司、技术提供商、行业外来资本、分销渠道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各方优势,促进此类图书的良性竞争和持续性发展。

2.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内容

生产AR童书技术优势明显,但其持续发展依然要立足于内容生产。从内容生产角度来说,文本的选题策划至关重要。从2016年的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评选的“最佳童书奖”榜单发现:优质童书的选题越来越关注生命、情感、人与人的关系,用简单而质朴的线条、图形与精炼的文字开启少儿对世界、对人生的本真思考。这种选题趋势在市场上也获得了读者认可,童书不能因其阅读对象年龄低就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读上。AR童书要关注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广泛选择优秀的创意文本和已有的成功IP,打造AR童书精品。AR童书在帮助儿童认知客观世界方面有先天优势,这种优势应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选题中。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已在多领域展开应用,科普类AR童书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引领儿童认识大千世界。此外,AR童书的教育功能也可考虑进一步增强,在调研中,70.34%的用户希望AR童书在未来发展中能更多地与教育相结合,实用功能进一步增强。

3.重视用户评价机制,提供优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在受到一定用户需求和动机的驱使下,与产品或系统交互而产生的全部体验,其外延从传统产品或商业服务的体验延伸到Web环境的用户体验;而内涵逐渐从单纯的可用性设计深入到对于交互过程中用户心理和情感因素的研究。目前,增强现实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技术软件还是设备硬件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AR童书是AR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全新应用,这种结合不应是简单的1+1,粗糙的设计、滞涩的画面、应用软件下载缓慢、闪退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AR童书可通过电商平台的用户评价机制以及APP的用户评价直接获取使用体验和意见反馈。口碑评价直接影响着AR童书的后续消费,也为开发者提供改进和更新的思路。因此,AR童书在开发中要有精品意识和用户意识,保持与用户的互动,认真对待用户意见,不断改进应用软件与用户移动设备的适配性,减少功能障碍造成的用户流失。

4.多种营销渠道并行,扩大AR童书的影响力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5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住宅 市场需求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老年住宅是这样界定:老年人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老人院(养老院)和托老所,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住或是使用的部分。

一、老年住宅市场人口因素分析

老年人口的迅猛增涨扩大了对老年住宅的需求。根据“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的原理,假定在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一定的前提下,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量决定着老年住宅商品的市场规模的大小。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10月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2006年8月25日,国家统计局在结束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后的数据称,2005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龄人口首次超过1亿,达到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2006年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抽样比为0.907‰)样本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9.19%。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成为了老年住宅需求增大的客观因素,为老年住宅产品提供的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老年住宅市场需求产生的购买欲望因素分析

购买欲望也就是人的主、客观需要。人的某些未被满足的需要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购买行为就是产生于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

1.现有居住条件催生老年住宅需求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老年家庭户中,还有将近5.9%的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或没有住房,有5.9%的户是合住房,有33.4%住房少于2间,有3.4%的老年人居住在7层以上的楼房(其中市占14.2%,镇占1.4%)。给这些家庭的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带来很大不便。

资料来源:李耀培《中国居住时态与小康住宅设计》

现有住宅不能满足高龄老年人的居住需要。老龄人口高龄化对老年住宅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医疗服务,家政服务,住宅的养老设施等。即使这些老人原来拥有住房,但现有住房也不一定能适应其老龄化的特殊要求。因此这也成为老年住宅需求的又一客观原因。

2.养老观念转变促生老年住宅需求

素质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自我养老”的意识增强,他们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行为方式。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增长,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具有较高的经济收人和较强的购买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让这些家庭将面临4-2-1的结构模式,这些都使得他们不得不提早为自己的养老做积极准备。

3.消费观念改变促进购房行为

消费观念的改变使老年人认识到购买老年住宅是一种投资,既可保值升值又可作为不动产留给后代,他们越来越愿意投资老年住宅。

4.政策性老龄化增加老年住宅需求

政策老龄化改变了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日益普遍,家庭结构日益走向小型化,三口之家、单亲家庭甚至单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人对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的依赖越来越强。

三、老年住宅市场购买力因素分析

1.老年人收入的提高为其购买力提升提供了条件

老年住宅需求的消费资金通常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离退休金收入、储蓄性收入、福利性收入(生活补贴、特别津贴等)、再就业收入和其他方面收入(亲友赠送、养老保险金、股票债券收入等)。

20世纪90年代退休金增长机制的建立,相应提高了我国老年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比上年增长8.3%,2002年比上年增长14.1%,2003年比上年增长6.8%,2004年比上年增长0.3%,说明我国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年均收入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中有42.8%拥有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增加到8383亿元,到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此外在城市60-65岁老年人口中,大约45%会选择继续就业,除有退休金之外还将会有额外收入,按此预测,到2050年,就会有73200亿元消费储备金。因此,对老年消费群里购买力不应小觑。

2.老年人福利水平提高为老年住宅消费解除后顾之忧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实施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未来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将会大大提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将建立起一套适合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这将使有稳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口,从国有企业事业扩展到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而大大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总体购买力水平。老年人在解除了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后,老年人手中的积蓄就可解放出来,寻求更优质的生活环境,为老年住宅市场的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3.老年人以往的消费观念为老年阶段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中国老年人消费观念通常是先积累后消费。21世纪初期的老年人比较保守没有提前消费的意识和观念,所以这一阶段很少有老年人负载借贷生活。同时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在中青年阶段一般都会考虑到养老问题,人到老年后就会积累一定的财富。进入空巢期,子女就业没有经济压力,所以其经济积累就成为一种经济实力。

终上所述,未来我国老年住宅的需求无论从人口、购买欲望还是购买力方面都有稳定的基础,对于房地产开企业发来说,老年住宅市场更是一个潜力巨大目标市场。

参考文献:

市场需求分析范文6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

系统分析员必须要对用户的需求比较了解才能够很好的展开工作,系统分析员能够顺利的展开工作这就要看他们能否理解用户并且要具有较为充足的工作经验,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对系统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分析员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在工作中产生问题,最后使得开发出来的系统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失败的产品。

1.2“堆栈”现象

管理信息系统是有多个阶段进行开发并最终完成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开发失败,并且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错误其错误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错误越早发生就好导致越晚发现,类似堆栈规律。

1.3重编程,轻规划,轻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最开始的计算机被用于电力企业中,主要是处理简单的信息,是单项目系统,这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比较简单且功能单一。如果需要将多个不同的单项系统进行整合,并发挥其整体的优势时,就会让整个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系统无法将各个单项进行很好的整合并协调好不同单项之间的关系。

1.4过低估计信息系统的投资而使开发工作夭折

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有些投资是能够立马看到成效的,例如投资软件和硬件等等,就能够较快的看到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投资是不能够马上看到效果的,例如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某些需要,必须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并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对系统的一些维护费用等,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费用是不能够马上见到效果的。

2电力需求预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

2.1电力市场预测内容

2.1.1年度预测

(1)年度电量预测。全社会口径、本企业口径、统调口径电量,各产业电量,行业分类电量等。

(2)年度电力预测。最大用电负荷、年平均最大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年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

(3)年负荷曲线预测。

2.1.2月度预测

(1)月度参数的预测或结果获取。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平均最低气味和降水量的大小以及进行拉闸限电的情况等。

(2)月度电力的预测。月最大的用电负荷、月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在工作日内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工作日最小用电负荷、月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

2.2电力市场预测方法

电力负荷在不同的地区其发展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每一种预测的规律方式都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律。如果预测的方法越多,那么预测的选择性就会越大,也就会更加精确。软件有一个预测方法库,里面有大约50种预测的方法。在这些预测方法中,大部分都是被经常使用的预测方法,并且还加入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预测方法,如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2.3电力市场预测策略

综合预测模型的技术。对序列号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预测方式进行。其中用数字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在负载发展的过程中,其自然的规律不是简单的数字模型可以进行描述的,一般情况下,单一的预测模型不能够进行精准的预测。所以,之前的预测理论不够完善就是这个原因。

2.4预测决策技术

预测还没有被确定之前,预测系统所预测的结果还没有满足预测的精准度需要的时候,这些都是预测工作者们最为重要的工作。系统为分析提供相应的决策并进行回答。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进行预测,观察越策系统在数据变化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进行稳定的预测,并且观察其精准度和虚拟预测准确度等指标,并通过模糊决策系统,得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等级。

2.5预测过程控制技术

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预测人员必须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系统中去,使其主观因素得到有效的发挥。系统还会将预测的过程进行输出,以让预测人员参考使用。

2.6预测过程的用户可控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策略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预测方法。

(2)分析参考,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数据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对预测方法进行选择。(3)预测期限,可以对隶属数据和预测结果的起止时间进行自由的设置。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