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全面;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52-03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传统煤炭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走安全高效清洁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细化管理,健全制度,系统规范实效健康保障

煤炭开采,环境恶劣,系统复杂,有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瓦斯等诸多危险源,其安全管理应是一项贯穿生产始终的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的长周期、多因素综合性工作,必须按健全的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及生产作业。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煤矿自身特点的刚性管理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刚性约束机制,用系统规范的制度管物的不安全状态,管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管理制度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法规,是其进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强的执行力,不能将责权利有机统一,不能有效发挥人、财、物等资源的积极性,起不到提高效率、规范流程、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第三,要加强制度的考核兑现与修订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加强制度的监督、考核、兑现,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的积极性。制度不仅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长效,也要不断创新,及时废止、修订、完善,使其永远充满活力源泉。

2攻坚克难,科技兴矿,安全高效清洁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矿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就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有效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达到事半功倍、长周期安全和谐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创新体系。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体系,以全员参与的现场实施改进推广应用体系,能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消除矿井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灾害,能极大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用科技手段监测设备工况、生产状态、岗位人员的相关情况,会为正确分析,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通过“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等杠杆作用,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就能有效激活各项资产,使矿井始终充满活力与激情,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第三,要积极打造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矿山。信息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实质,也是重要战略资源,及时拥有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就能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数字化是信息最高、最先进的表达形式,以数字形式传输和交流各种信息,可使其得到更充分应用。自动化则是现代化矿山的重要基础和目的,对各种生产设备的工况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自动控制,不仅能减少作业人数,还能提高效率,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人才强企,核心竞争,培养激励引进塑造转化

企以才立,业以才兴。只有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为矿井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保障,才能构建一支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全新矿井。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三种人才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才能使人才的知识、智力、活力竞相迸发,实现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把对人才培养的投入视为最重要的投资,把追求人才投资增殖视为最可观的效益;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其次,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实施三大人才培育工程。一要实施良才培育工程。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煤矿企业应不断加大投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激励、激发职工成才、求知欲望,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保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二要实施贤才引进工程。要借脑,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广招精选,要由“有形引进”向“无形引进”转变,使企业能厚积薄发,长远发展;三要实施英才塑造工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型高技能人才,靠智慧抓管理、靠技术增产量、靠文化保安全,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发展。第三,要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构建人才工作三大机制;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变“相马”为“赛马”,竞争上岗,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二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等为要素,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全面评价人才;三要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分配方式,用合理、多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励人才、吸引人才,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依靠人才构建安全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矿山。

4精细入微,深化管理,科学严谨公平依法有效

21世纪的今天,是管理科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代,管理学越来越被人们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企业外部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管理问题。首先,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最为重要,只有认真做好安全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一要做好思想预防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二要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事前采取积极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防止事故发生;三要做好技术预防工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革新力度,能减少事故的积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其次,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复杂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细化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控制,细化对每一个人员行为的控制,才能将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缝隙”,才能使设备按照既定的工况运行,才能使各员工按各自标准操作,减少盲目性、随意性,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当然,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全矿一盘棋,统筹兼顾,闭环管理,保证矿井各个系统安全高效运作。第三,要依法治矿。依法治矿是治矿之道、强矿之基、兴矿之本、健矿之策,是矿井发展的动力和长青之根,是现代矿井的运行架构和必然选择。为此,一要依法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矿井经营理念和生产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平公正规章制度,必然界面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具体,能“靠制度管理、以规则办事、按流程执行、凭标准奖惩”;能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能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最佳状态;二要把握关键,严格管理,公平公正。领导者要有党性原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严字当头,敢于负责,勇于保护企业与员工的整体利益,擅于用好规章制度这把“达摩克利斯宝剑”,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三要找准切入点,刚柔相济,以“公”为先。制定规章制度要坚持“思圆行方”的原则,制度的执行,不仅要“管”,也要“理”,要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达到“1+1>2”的效果;达到众人一心,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谋事必成的艺术和智慧;四要注意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当“法”和“理”产生矛盾时,要分清“大道理”和“小道理”,要“靠人去落实制度,靠制度来管人”安全高效和谐法治发展。

5凝心聚力,文化引领,举旗铸魂塑形导行强企

安全文化是企业逐步塑造形成的被员工自觉接受、自觉遵守的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和外在的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等的总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会使企业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会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平衡发展,对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增强综合实力大有裨益。首先,要构建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实际、岗位状况以及特有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富有特色、内涵深刻、易于记忆、便于理解,为职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形成体系,要通过电视、刊物、网络等多种传媒等多种方法,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员工心中,要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文化理念外化于形,固化于心,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要构建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是矿井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的物化体现。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岗位安全职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责任化,建立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各司其职、合力监管的安全监管体系,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安全预防体系,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二要抓好安全卫生等法规的贯彻、执行;三要根据法规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好各类安全制度;四是要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行业标准化要求,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五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第三,要构建安全文化行为体系,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引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安全行为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矿井决策层要制定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约束机制;管理层要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形成了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操作层要自觉遵章守纪,自律安全的行为和规范,形成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通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行为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对隐患的判断技能和分析能力。第四,构建安全文化物质体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物质文化是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器物和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环境氛围,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矿井一方面要加大安全投入,坚持科技兴安,破解安全技术难题,加强现场管理,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科学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努力追求人、机、环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另一方面要依托矿井文化建设系统,建立安全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6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应用系统方法才能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安全管理中,要推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方法,实行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的管理机制,要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和谐法制,富有朝气和竞争力的煤矿。

参考文献:

[1]李锦生,等.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第二版)[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代广.高层领导管理方略(第一版)[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煤矿 安全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认识

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煤矿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人员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每个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应该明白安全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有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在制度方面,应建立起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付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等;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分工明确细化的安检部门和具体责任制的安全小组。

要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

(2)提高员工的素质。

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认识到位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其实也就是煤矿安全问题上人的方面的隐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3)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把安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在煤矿生产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

1、强化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安全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人员自身要求条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人人增强了安全防护意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为此,企业要定期进行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另外,要多渠道、多方位地招收和录用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充实安监员队伍。通过这些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合理的开采方法

金属煤矿是比较复杂的地质赋存条件,有很多的开采方法。开采煤矿一定要有适合的方法,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开采方法的不当。根据不完全统计,冒顶事故是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的第一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设计方面有很多缺陷、施工工艺存在着不合理性等,致使冒顶事故时常发生。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不同特点的地质情况进行开采,严格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开采煤矿的顺序必须坚持采取由由顶到底、由远至近、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一定要避免只顾着开采富矿而对顶板平衡造成了破坏,不要造成作业分散,应该本着贫富兼顾,集中作业的原则。完成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在地压比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一定要避开地压显现的活动期,从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使作业周期,采用快采、快出、快掘等方法。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预防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

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

预防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有对工作不尽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小的隐患、缺陷心存侥幸心理,往往会把一些小事搞大、大事搞砸。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

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煤矿生产 地质 环境 复杂,包容面广。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3

战略导向下的安全管理内涵及要素

1战略要素

煤炭开发与利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开采,战略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煤炭开发利用要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强调质量效益;二是有效延伸下游产业链,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提高经济附加值;三是加大煤炭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实现“安全、高效、清洁”的数字矿山;四是实现全面性的保障职业安全,除了伤亡事故的控制,还要重视职业健康保障;五是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节能减排,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平衡机制。

2制度要素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制度体现为煤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煤矿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以煤矿名义起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4]。制度建设要权责明晰,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根据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煤炭安全管理制度,除了年万吨生产量伤亡率底线、工人的安全知识水平的达标程度等,更关键的是要求企业自身根据本企业的战略制定详细安全制度,包括生产设备更新、事故预警、预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矿工安全生产培训方案及对与社会目标有关的企业管理水准的评价等。

3人的要素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应体现以人为中心,这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观念和态度。第一层次可以通过日常安全教育手段而获得保证和提高。第二层次要传播安全理念,培养员工安全价值观,树立团体安全意识,形成持久的安全约束,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4外部环境要素

外部环境因素体现在作业环境、资金投入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其中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管理更为重要。一是瓦斯条件,我国矿井有一半以上是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二是顶板条件;三是水害;四是煤尘爆炸;五是煤层自燃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煤矿井下工人窒息死亡,而且可能引发瓦斯或煤尘爆炸[5]。

5内部资源要素

有效使用设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设备安全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煤矿内部资源主要体现为设备情况,一是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越低,人员越密集,不确定的因素相对增大,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就越大,通过使用各种先进机械,通过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安全监测设备,这是煤矿安全系统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监测、管理手段,实现事故发生率低、职业病发病率低、职业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安全管理。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和更正。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人民视野的广泛关注,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各方努力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成文制度规范,为煤矿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础。但随着煤矿工业开采需求的不断增高以及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体的安全管理需求,存在安全意识不足、专业素养较低等安全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矿工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即试图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达成提升煤矿工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并希望能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最终助力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一、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探究

煤矿行业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资源开发型行业,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和作业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以追求产量为第一指标的片面思想,且由于几十年来所遗留下来的粗放式的作业方式,煤矿工业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处于一个不冷不热的态度,久而久之导致安全管理观念薄弱、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众多煤矿企业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新时期条件下煤矿行业的转型进程与可持续化进程[1]。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是煤矿行业应该迫切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加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保证煤矿行业发展的稳定性,侧面提升煤矿行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切切实实落实国家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实现煤矿行业的转型与突破,在新时期的经济条件下同样迎来跨越与腾飞的机遇。

二、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煤矿管控体系复杂,监管难度较大。受我国现有的制度影响,在煤矿的管控体系方面有着众多的监管部门,这些监管部门的权责上存在严重的交叉,基于这种交叉现象,有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多人管,多个问题没人管”的监管失衡现象,使得整个煤矿的监管体系混乱低效,在安全管理上难以集中精力,因而也就无法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整治。同时,混乱的监管环境使得监管部门监管方向不明确,监管力量不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无法发挥“1+1>2”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起到有效实际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煤矿行业作为资源开采型企业,受传统企业的影响比较深,因而在安全管理上往往不够重视,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安全管理水平较弱[2],给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时而会报道的煤矿事故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仅给煤矿企业本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更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思想上的不重视是制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又因为不重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招收工人时往往选择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有时即便推行安全管理教育,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相关法制规范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仅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仍不完善,未明确建立出一套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安全检测标准,导致我国众多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或者沿袭以往的检查惯例,无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权威性,煤矿职工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由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未建立出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小型的煤矿企业便有了可乘之机,减少甚至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给国家经济安全及人民的人身安全埋下严重的隐患。

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工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唯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成功在新时期条件下实现转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煤矿安全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煤矿工业始终以资源的无限开采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势必会严重阻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且安全管理的目的也将始终得不到呈现。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应对新时期下煤矿安全管理的新要求,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煤矿工业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提升煤矿安全的基数,深化发展领域、开拓煤矿资源的二次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简单开采上,以此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新形式的安全管理方法,配合煤矿作业方法的不断优化,也可以达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受我国的国情影响,我国的煤矿监控体系复杂,目前尚未能达到专项的“一对一”监管,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反观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西方国家,其在监管和制度上都有比较完善和必须强制执行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并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因此,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除了煤矿工业的自身努力外,我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的法律法规,落实和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强化制度监管的作用,通过行业内外部的有效配合,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建设出一个绿色良好的煤矿作业环境,以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做到安全生产。

(三)加强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无论是制度的执行或者是作业的实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的培养和运用。因此,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引进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是提升煤矿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如今的煤矿行业,往往为节省成本而雇佣安全意识薄弱、技术操作不规范的廉价劳动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加强安全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更是必不可少。同时,为进一步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在进行内部安全培训的同时,应同各类高校建立合作,以提供助学金等形式进行定向人才的培养,为煤矿工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安全管理方面的顶尖人才,以此解决煤矿行业高端人才稀缺的问题,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搜寻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切身关系到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煤矿工业的影响和意义至关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条件下对于煤矿工业安全发展提出的要求,使其既能保证煤矿生产的效率,又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最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新常态经济目标的实现。此外,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改善性研究,具体细节的落实及理论创新的拓展还需要煤矿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5

当前,在大中型煤矿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是存在很多的漏洞,每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2014年的煤矿事故统计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达2000余起,死亡人数约千人。因此,煤矿安全管理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在突出“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中,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全面以及不规范,这些综合影响因素的存在,都不利于企业的安全发展[1]。同时,在技术控制方面,还存在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通风系统的设计不合理,这样,就不能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处理中,各个部门的应急处置、综合协调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没有构建安全管理的系统平台,这样,就不能更加规范化的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2我国现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2.1检查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在当前的煤矿安全检查体系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以及旧体制机制的影响,在监管力度的形成中,虽形成综合性的监管模式。但在检查体系的运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瓶颈。

(1)在煤矿安全检查体系中,有些监察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还需完善。在个别的监察机构运行中,有些监察人员是一岗多职,造成监察工作在具体运行中交叉、不完善、不规范;

(2)没有实行动态化的监测手段。在现行的安全监管体系中,没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煤矿进行抽样监察,也没有构建动态化的数据控制系统,对于煤矿井下防尘管理、通风设备、地质条件等因素都没有形成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由此在整个管理中,也就缺少相应的数据库处理模式,不能形成相应的综合安全控制系统[2]。

2.2安全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比以往的安全控制技术,现在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国内的一些煤矿企业中,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条件、环境状况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技术投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权利制约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中,还存在片面化、简单化的现象,没有将安全管理技术的责任进行一一分解,管理方法也缺少现代质量体系的技术控制点[3]。

2.3安全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既包括煤矿企业的决策者,也包括项目建设的总负责人、工程师、监理人员以及相关财务会计人员。但是,在现在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在煤矿工作中的整体环境相对低下,没有自上而下的垂直化责任管理模式,在质量控制与安全意识的氛围形成中,在缺少高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发现煤矿生产运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点,在一些安全细节的处理中,不能形成规范化的处理,这样,也就不能凸显出在技术控制中的综合作用。

3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构建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要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就要加强对煤矿安全运行的及时监控。在整个安全生产的综合运行中,构建监测系统的预警处理。在建立煤矿安全作业区以及井下设备运作频繁的地方,构建全方位的监控系统,并加强对煤矿井下瓦斯浓度等相关指标的综合性监控,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报警,形成事故处理的警报与安全控制。在整个煤矿的开采、运输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加入全面电子监控的阵营。除此之外,煤矿行业可以通过掌上的移动终端,对其煤矿开采信息、管理信息、运输信息等进行及时是掌控,使得决策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商机,也能在远程的数据分析中,及时发现其运营的现状及问题[4]。

3.2强化安全体系的组织建设

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在熟悉煤矿企业综合地质条件等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围绕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因此,要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与学习,在技术运用、设备操作、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监督程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在做好各部门综合协调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安全技术人员素养的考核与提拔,构建安全优质的管理体系。

3.3规范每一个生产环节

在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中,要采取安全控制的生产模式。其中,可以使用关键路线法的方式,来对整个线路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在确定关键作业路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整个安全生产流程,在进行每一个环节质量衔接的控制中,有效地对安全生产效率进行及时的控制,对于每一个生产环节,要在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中,解决在技术运用、支护处理、巷道维护、采掘进度等多方面的运用,这样,可以全面实现对煤矿安全每一个细节点的控制。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管理

0引言

煤矿本身存在的安全生产的风险性比较大,它主要是由煤矿作业现场复杂的安全生产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安全生产因素所致。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说是国家及各家煤炭生产企业所抓的最重要的生产和管理环节。近几年,在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积极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整顿和安全管理,所带来的结果是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数量逐年下降的喜人成果。但这并不代表目前中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已完全没有问题了。当前全国各地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依然需要积极加强煤矿作业的安全管理建设。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制度建设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相互融合。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的落实,必须确立基于安全文化理念的煤矿安全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国家及各企业最关注的部分,因为它的高危性质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从建国以来,各类煤矿特重大安全事故屡屡频发,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更是几十亿,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各地煤矿企业的资质差异比较大,不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都面临着机械化水平低、煤矿生产的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备及煤矿生产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等诸多问题。与美国等欧美国家将每百万吨量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以下的水平相比,中国的百万吨量级煤矿死亡率为2.60。可看到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过去10a,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接近每天0.6起,这一安全事故发生率是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而对中国近十年的煤矿安全事故进行梳理,追究其发生原因,能看到煤矿本身的安全管理建设不力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必须积极完善对煤矿作业过程中人的安全行为操作及对人的安全保障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1]。

2加强煤矿安全文化的培育

2.1加强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育

安全管理理念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它并不是适合直接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式方法,但它是一种能持续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行为理念,能对煤矿管理人员及矿井作业人员的思想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理论先导,让煤矿管理者及工人能确立“安全作业““安全第一”等思维意识,并通过理论指导其工作实践,形成安全高效的工作模式。通过在矿区明确安全管理理念,让煤矿的生产能时刻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有序开展。

2.2加强风险防范理念的确立

矿区作业最重要的就是应该明确“安全作业”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除了要求矿井负责人及工人能在作业过程中时刻把握安全作业流程,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最重要的还必须确立风险防范的安全管理理念,即要求矿井负责人能时刻对矿井作业过程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清晰判断,且要明确各类风险的危险性,在与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就风险的危害性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要求负责人必须具备能准确识别和预判各类矿井作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自身风险防范理念的确立。

2.3加强对思想隐患的排查

对于煤矿作业来说,除了要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即加强对矿井作业人员思想动态的了解,及时了解和发现其可能或已出现的会影响其正常作业的各类思想问题,将其作为影响矿井安全作业的思想隐患来进行组织排查。加强对思想隐患的排查,首先要对矿区各负责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思维等方面的思想隐患进行排查;其次,要对矿区工人的思想转变进行了解,在发现其存在思想隐患后,要及时组织工作小组帮助其进行思想疏导,让其重新明确对矿区安全作业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还应积极完善对矿区人员的思想考核体系,将思想隐患作为其考核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矿区人员思想状况进行及时掌握,认真对整个矿区员工的思想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加强对矿区人员思想隐患的排查,还应将思想隐患可能引起矿区安全事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下大功夫对那些可能影响矿区安全生产的思想隐患进行集中整治[2]。

2.4加强矿区人员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育

矿区各类安全隐患不仅需依靠相关的组织检查,更多地还必须依靠矿区员工自主自觉地检查和发现。通过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自主自觉地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加强对矿区人员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培育,应从这几方面来积极推进:a)要加强对矿区员工形成安全责任意识的主动引导,引导其对各类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矿区作业各类不安全操作的危险性进行明确,组织矿区员工召开对已出现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专题分析的例会,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来加强矿区员工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积极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b)应将矿区员工的自主安全责任意识纳入到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中来,通过与自身工作成绩相挂钩来进一步强化员工对安全生产及自主进行安全隐患检查的责任意识,在全矿区营造安全责任意识的管理氛围。

3加强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建设

3.1加强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

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建设,还必须积极构建矿区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矿区作业各个岗位风险源及对各类安全隐患危险性的辨认,加强对矿区安全风险系数的评估,以此来为矿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风险管理基础。具体来说,加强矿区的风险评估管理:a)要对矿区各个工作岗位尤其是矿井作业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认。目前,由于煤矿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及矿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部分矿井作业人员很难及时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准确识别,对矿井的安全检查工作也大多只是走走程序,流于表面,并没有认真仔细地对矿井安全状况进行及时检查,进而也就做不到对安全隐患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加强对矿区安全风险的评估,应首先加强矿区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对作业现场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借鉴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应定期组织专家与矿区作业人员进行识别危险源的讨论会,同时还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际的危险源识别的实践活动;b)要在全矿区推进危险源辨别的业务活动,组织每季度的业务部门的安全风险评估会议,对矿区的矿井作业区,机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确立来保障煤矿安全作业的有序开展[3]。

3.2加强对煤矿安全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设,应明确以完善矿区员工的“行为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各类不安全行为的防范和控制来降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具体来说,应从这两方面来加强煤矿安全行为管理体系的建设:a)加强对矿区员工操作行为的观察,同时加强与矿区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状态及业务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对矿井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的观察,对作业人员不能按照标准作业流程的不安全操作行为进行明确指出,并通过认真沟通来让相关作业人员能主动对其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对矿区员工作业行为的观察,应按照科学的规定,对其岗位职能是否落实、具体操作流程是否正确、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多方面来进行考察。要树立既规范又人性化的观察和沟通机制,让员工能自发自觉地接收这种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得到好的观察和沟通效果;b)要明确矿区的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不安全操作行为纠察惩处机制的建立。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安全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建立规范化的不安全行为纠察管理体制。通过体制管理来规范矿区作业行为,以达到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效能的目的。

3.3加强对矿区的安全绩效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对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还应加强矿区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要构建班组、区队、矿区三级管理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a)应积极建立矿区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矿区安保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矿井生产部门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考核。具体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还应明确各个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对矿区的安全事故责任、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风险源辨别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加强对矿区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b)应通过科学的安全绩效考核方法来对全矿区的安全管理成效进行精准考察。一般可采用区域考核法加强对矿区安全生产结果的效能管控,通过对各个部分的安全绩效进行分析、总结,计算出全矿区的安全绩效成绩,以此来测算出矿区安全生产的成效。并通过对各个部分安全绩效测算数据的分析来定位影响矿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并能对症下药,对相关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解决[4]。

4结语

基于安全文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首先构筑起矿区的安全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有利于矿区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广华.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9):34-35.

[2]武四伟.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1.

[3]栾颖娜,郑云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与科学理念[J].经济师,2014(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