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1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总结一

时间过得很快,又结束了一个阶段的工作。期末考试的阅卷工作已经完成,成绩也统计完成了。有很多同学取得了进步,也有很多同学退步得比较明显。现在我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此机会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平均分在年级第x,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在第x,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也有进步。期中考试有很多的同学没有考好,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收心,还没有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后半个学期,为了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我管理得比较的严格,对作业的要求很高,对上课开小差行为的容忍度降低。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对比两次考试的成绩,有些同学进步很大,有些同学退步了很多。我会做一个统计,把退步了很多的学生名单报给班主任老师,由班主任老师出面与学生进行沟通。

二、课堂教学

这个学期,学生们的成绩起伏不定,作为老师的我也很为他们担忧。但好在现在还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要做的就是化繁为简,把书本上的字通俗易懂的向学生讲出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合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要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呢?第一,要求我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教学计划,上课要讲什么内容、每一部分花多长的时间都要计划好。第二,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不要分心。我在发现有学生分心的时候,就会出声提醒,用提高音量或者轻拍黑板、讲台的方式提醒同学,有的时候还会走到学生座位旁边,在课桌上敲两下。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最有用的。

三、课后作业

现在都在说要给学生减负,不要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如何在减少家庭作业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的运用知识就成了教师的头等大事。每节课会讲一到两个知识点,当天只有一个知识点我就会布置六个题目,两个知识点就布置八个题目。我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一到两个题目,这样学生一个知识点简单的题和稍微难一点的题目都会做。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只要上课认真听了,基本上十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作业并不是布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当天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所以作业应该要有代表性,作业难度也要有阶梯性,从易到难。

四、备课

要想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就要做好教学计划,就是备课。备课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即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准备好教学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在上课之前就要准备好;一个知识点也会有很多个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但上课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一个;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也不一样,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状态选择教学方法。

我会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查漏补缺,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同学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由学前班升入,对学生的过去我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努力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教师工作总结《初中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总结三

蓦然回首,工作已十余载,这十年里,我在区实验这片6547平方米,不足1公顷的土地上,努力地工作着,尽力做好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今年我担任五三班和六三班的数学课程、六三班的配班以及智慧课程《黑白经典观影社》老师之一,与邢丽娟、牛春霞、穆桂鹤三位老师搭档,工作愉悦。在数学组这个大家庭里,备课、教研、沟通,关系融洽、和谐。

十年了,从一个生手走向成熟,都说熟能生巧,但自认为还远未达到巧的地步,所以我依然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一个教师应做的各项事宜。

在学校大方针政策引领下,我爱读书了,但锻炼身体的时间少了,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每天光阴充实了,但不乏有些是盲从的,想静下心来反思、调整,真是平时的事太多了;我们的大课间特招人喜爱,但为啥不招太阳的爱怜呢?尤其是冬天,一天到晚我们都在阴冷中度过,从周一到周五,想见个太阳真难。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整齐了,午饭后书吧自觉读书的学生多了,阅览室更大气了,领导发福利频繁了……

说说学校,再说说自己,啥都还好,就是太慢。起得早,但到校晚,为了惩罚自己,每天我离校的也晚;工作慢,但从不应付;吃饭慢,但从不多吃。

总的来说,自己在这一年里更像是一个追赶太阳的人,我的工作单位,我的同事们,我所在的数学组,都是我心中发光发热,令人向往的太阳,我愿追随你们,不掉队。

小学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总结四

一、个人表现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自己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的,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比较的大的,所以我不能在学生面前做一些不好的行为。同时也要做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我们老师做到的,以这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名品德修养好的教师。我能够做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这一段时间中我每天按时上下班,做好一名老师应该要做到的。

二、重点工作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很难的工作,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想法去思考问题是不容易的,但若是他们学会了之后,在数学的学习上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了。一开始我会去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之后在布置的作业中会增加一道当天学的知识的扩展题目,不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出来,但鼓励同学们尝试着去做。这个工作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一部分同学思考的速度变快了。

三、教学方面

首先是备课方面的工作。要想上好一堂课,做好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间就把要学的知识给掌握好。

其次就是要把握好上课的时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是很难做到整节课都全神贯注的,所以需要我去多注意他们的学习状态,在发现有学生分心的时候及时的提醒他们回神,利用好上课的几十分钟时间。

最后就是布置作业了。布置的作业是不能够太多的,但也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好知识。我每一天布置的作业都是我精心挑选过的,只要是认真的去做了的都会有不错的成绩。

在之后我会不断的去进行教学方面的反思和总结,查漏补缺,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做到简单学数学。

小学数学老师的个人工作总结五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本事,工作职责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进取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本事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几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景,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经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供给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提高,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我进取参加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前辈们的批评与指导,慢慢的成长!比起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的教师们,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对于数学组的活动,我每次都能进取参与。不仅仅是观看示范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评课讨论中去。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首要德育任务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碰撞,青少年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令人担忧的问题。

不会劳动、不会独立、依赖父母、行为意识差等等。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我校今年将良好行为习惯列为本校德育工作首要任务的原因。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个人理想的具备:

当然,对于学生爱国主义、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个人理想等方面也努力培养。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本期初,学生的不良习惯为学校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影响。垃圾乱丢,餐具乱放等等。尤其是卫生环境不堪入目。遇到这个难题不少花心思,结果总是无功而返。最后学校讨论决定,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进每一堂课中、每一次劳动中。

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上学坚持不迟到,甚至是课间玩耍不喧闹,打扫卫生讲究方法、完成作业不拖沓、用完物品放回原处等都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各种问题迎刃而解。当看到许多学生把擦完嘴的餐巾纸不再扔在地上,而是捏在手心走上很远的路放进垃圾同时,当看到校园中不再有随意放置的工具时,我认为我们的德育成功了。自此,学校校风焕然一新。如此细微的习惯教育与学生的各方各面都有紧密联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是对我们的学生学习、劳动的要求,也是对他们人格、性情的要求。

(二)其他传统德育教育: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德育活动也有声有色。三月份有学会奉献的“学雷锋月”,清明节有缅怀革命先驱的革命传统思想教育。有感人至深的感恩教育,也有增强见识的实地参观活动。儿童节的智趣结合游艺活动以及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都相应组织。

继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与特色之路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导入课 小学数学 重要性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一时间,各种情境遍地开花,大有没有情境就没有好课之势。但细细看来,其中也不乏一些为了迎合新课标精神而创设的情境,这样的导入不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没有好处,甚至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理性思考,重新审视,给于课堂导入合理的定位,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课堂导入策略,让其更有效的为新知学习服务。

一、新课的导人要有趣味性

导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集中、参与的调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导入巧妙,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相反,如果导入枯燥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会直接表现在学习行为上。而没有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便无法充分发挥,整个教学也会如一潭死。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新课的导人应有针对性。新课导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开门见山。教师在授新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第一,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第二,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第三,以旧引新。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第四,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五,类比迁移。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第六,实物演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三、小学数学课末小结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有目标性。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课末小结要有引导性。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课末小结要有针对性。课末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末小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课末小结中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小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2、前呼后应式。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3、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4、悬念式课末小结。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充满情趣的课末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5、图表式的小结。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4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英语介词语义抽象而复杂,恰当地使用英语介词对学习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些角度,回顾性研究较少。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现状,引起研究者对英语介词习得的关注,本文以原型理论和概念迁移假说为基础,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发掘了研究成果对英语介词学习的启示,以期以此为契机,为英语介词习得提供一点帮助。

一、理论回顾

近30年来,范畴理论和语言迁移一直是指导语言学家进行英语介词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而范畴理论又以原型理论为主导。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逐渐转向了概念层面,探索影响英语介词习得的深层次原因。

(一)原型理论与原型效应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Rosch等[1]根据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及Berlin和Kay等认知心理学家对“焦点色”的研究提出了“典型范畴理论”,即“原型理论”。她认为同一范畴内部成员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完全具有某 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即原型;而不完全具备某一范畴成员全部特征的实体则是非典型成员。同一范畴的成员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结在一起,并且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目前语言学家对“原型”给出了三种界定方式。其一: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即原型样本。Rosch[2]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拥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体,而范畴是围绕原型建立起来的。其二:原型是抽象的图式表征。Reed[3]认为原型是对范畴进行概括的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就是以这些图示表征作为认知参照点对范畴进行切分的。其三:“原型加转换”的观点。这种界定方式可以理解为上述两种的结合。而“原型效应”指的就是范畴中的不相同地位,即同一范畴内部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拥有更多共同的范畴特点,因而更加具有认知凸显性,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概念迁移假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发生重大转向。西方研究者开始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处研究语言迁移,从思维层面探究迁移的本质,提出了“概念迁移假说”。

该假说主要指,“人们在习得某种语言(如母语)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语言的概念范畴化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化方式反过来会影响另一种语言的习得”[4]。由此可知概念迁移主要产生于语际不同的概念范畴系统及概念存储模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发生概念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概念范畴化方式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长期使用汉语这一意合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整体、悟性、具象的思维方式。而在英语形合特征的影响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逐渐形成了个体、理性、抽象的思维方式。Jarvis和Pavlenko[5]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改变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也就是说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会使学习者调整并重组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改变对实体的范畴化方式和注意倾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其整体思维方式会迁移到英语的产出中。

二、英语介词的基本情况

据寇姆统计,英语中各类介词共有285个,而汉语中不到30个。[6]根据Brown Corpus语料库可知,英语中最高频词汇前100个中有15个是介词。英语介词的重要地位及难以掌握的事实决定了对介词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薄冰英语语法》[7]一书中对介词进行的详细划分,按其构成可分为简单介词、复合介词、二重介词(即由两个介词搭配而成,但没有复合介词那样固定,如from under,until after等)、短语介词、分词介词5种。按其词义可分为表地点、表时间、表比较、表原因、表手段等15种。根据第二种分类,同一介词可属于多个类别,说明有些介词是多义的。介词一词多义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介词习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英语介词习得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该领域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如Mougeon、Pavesi、Schumann等。第二类探索了空间范畴化等认知因素对介词习得的影响,如国外语言学家Correa-Beningfield、Jarvis和Odlin等,国内学者马书红、李佳和蔡金亭等。第三类从概念迁移角度研究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对介词习得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国内仅有张会平和刘永兵两位做过相关研究。各类研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独特影响,给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之初,语言学家们主要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介词的习得顺序、学习策略、关键期对介词习得的影响等,并没有考虑到母语和目标语在空间语义上的异同及学习者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别,这些语言学家有如Mougeon等、Pavesi、Schumann、Becker和Carroll、Munnich等。

参考文献:

[1]Rosch E,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605.

[2]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75(3):92-233.

[3]Reed S K.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A].Technical Report[R].Perceptual Systems Laboratory. UCLA,1972:32.

[4]张会平,刘永兵.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69.

[5]Jarvis S,Pavlenko A.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8:16.

[6]彭启良.翻译与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4.

[7]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7:361-362.

[8]Ijaz H.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6(36):401-451.

[9]Correa-Beningfield M R.Prototyp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Revue de Phonetique Appliquee,1990(95-97):131-135.

[10]Jarvis S,Odlin T.Morphological Type,Spatial Reference,and Language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0(22):535-556.

[11]Navarro I Ferrando I,Tricker D.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T,IN and ON by EFL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J].RESLA,2001(14):295-324.

[12]马书红.中国学生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73-183.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效果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问题,教学课堂往往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习题,教师机械地进行理论讲解,然后让学生做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下面列举一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

一、转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

中来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时候充当的是观众,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过程中要经常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请学生来向教师或者向其他同学提问,互动式的学习不仅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出题,然后学生解题,在新式教学方法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出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训练。

二、将数学与生活充分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理论的讲解,也要适当地与生活联系。比方说,在我们身边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图形,铅笔盒是长方体,粉笔盒是正方体,表盘是圆形,这会更加易于低年级同学认识和学习图形。

三、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

小学的课程中,数学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中也应适当地融入德育,数学富含逻辑之美,数字之美,计算之美。这些美感不应该被题海所掩盖,教师要运用自己的能力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从数学中体会到一种隐性的向上的力量。同时教师的孜孜教诲和优秀的教学也会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在受到熏陶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热爱,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将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和学好数学。

上文所提到的三点只是一部分,更多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发掘和总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任重而道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效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做题来提高数学成绩。相信在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下,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小学数学德育总结范文6

一、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和引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本中增加了许多小知识,其中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和知识背景等,目的是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们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讲解在“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教师让学生了解:约在2000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这个数值就是指圆周率,电脑出示有关圆周率的小资料,并向学生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二、实际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要什么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家长不满足就发脾气。还和身边的人作比较,看谁的吃喝玩乐的东西最多,最好。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而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说服教育。大多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1.实践测量

滴水量/滴水时间=滴水速度

2.解决问题

①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年浪费掉的水够你家用几天?

②学校水龙头共有( )个,学校所在地水价是( )元/立方米,如果学校的每个水龙头按这个速度滴水,算一算,学校每年应该多交多少水费。

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个很小的事情,累积起来,会变得 很庞大。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增加小组讨论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教与学,对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是很适应,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摩擦,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使小组成员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氛围下进行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又对学生进行了团结协作意识的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鸡兔同笼”的内容时,就可以讲解结束后,给学生提出一个相关的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最后的答案,然后每个小组发表各组意见,教师最后综合论述、总结。

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首先学生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列表法:

列表法解题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是过程复杂,笨拙。

其次是抬腿法: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94÷2=47只脚。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出鸡的只数。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总结一个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

最后是假设法: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比94还多,那么是哪里多的呢?是我们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我们都知道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多2条腿就有1只鸡,那么多的腿数当中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我们可以列式为:鸡的只数=(35×4-94)÷(4-2)。?结公式为: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同样道理也可以假设为都是鸡。

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一种不在小学范围内的方程法,拓宽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讨论,教师最后总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未知的东西,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