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1
一.设计艺术的设计伦理性发展
从西方现代设计史的发展的轨迹来观察,设计艺术从“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到现代主义设计,设计的要素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设计所要考虑的外部及内部的因素增多。当今设计艺术的发展,基本承继着三个阶段的发展、进步。第一个阶段,设计艺术所考虑的核心点立足于设计的功能与形式问题的讨论及实践中。从设计作品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功能与形式问题,其并没有或较少的触及到一些外部因素的问题。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核心的讨论点:其一,工业产品外形粗燥丑陋,没有美的设计;其二,设计者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设计的产品。虽然从表面上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已经开始触及到设计的伦理性问题,但其也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在具体的设计实践层次上并没有很好的实施。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莫里斯”,强调在具体的设计上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对他而言,实用但丑陋的设计并不是好的设计。他曾说“不要在你的家中放一件你认为实用的,但是难看的东西”
[1]这种看法是他的功能与美观的结合的设计思想的体现。同样的情况,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在其亲自拟定的《包豪斯宣言》中同样立足于设计作品的功能与装饰的问题上,同样较少的触及设计的复杂关系的问题。“宣言中: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物是各种美观的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让我们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
[2]这里作为包豪斯整个设计风格的纲领性思想,其实中强调建筑家设计的实用性和雕塑家、画家创作的美观性的结合。第二个阶段,设计艺术开始考虑并实践设计艺术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性和和谐性的问题。这里的环境包括两层的含义,即包括自然性的地域环境又包括社会性的人文环境,开始走向了设计艺术的综合关系的思考完善时期。如美国著名设计家雷蒙德·罗维。他的伟大的设计成就便是立足于美国商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他所关心的是设计的经济利益,他自己也身体力行这种原则。他曾说:“每当人们在谈论设计的诚挚性时,我更加关心我的汤勺”
[3]罗维的设计公司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个是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一个是漫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两个时期当中,因为战争的需要,美国的各种生活用品极其缺乏,因此,国内市场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造成了他的设计业务的篷勃发展,制造商与企业在困难的时期不但要考虑适应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要考虑困难时期结束后,战后恢复期对于住房、室内用品、汽车等等产品的巨大需求。因此,罗维不但设计困难时期的作品,也同时为困难时期结束以后的恢复发展设计。再如弗兰克·莱特的设计,其草原式建筑形式,注重其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莱特的设计思想吸收中国《道德经》的思想“凿户黼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实现建树整个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的空间交流性。其继承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艺术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OranicArchitecture)理论,指出“建筑是自然的、真实的,设计要自内向外的进行,要突出建筑形象的内涵,要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结合,要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5]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把建筑单纯封闭为六面体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的自由划分、交流。同样的情况出现于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其总体的设计思想体现出明显的设计艺术的交流性和联系性,其整个设计思想已呈现出设计艺术第三个阶段设计艺术综合关系交互影响的思想端倪,“负有大众化的民主传统,强调产品的经济原则,致力于发展大众化的制品”
[6]“强调有机设计思想和产品的人格化、感情化”
[7]丹麦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凯伊·伯杰森指出:“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应当是有生命的,由心脏在其中跳动……它们应当是人性化的、有生机的和温暖的”
[8]第三个阶段,设计艺术各种因素的综合关系性。设计艺术处于一种“关系”中,处理设计物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这里所提到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设计的伦理性问题,设计的时代性要求设计艺术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设计的伦理性要求。设计艺术从设计的伦理性角度分析,这种关系是秩序化的和谐的“关系”。1995年10月在日本的名古屋市举行了世界室内设计会议,这是国际室内设计协会的年会(IFI),会议主题定为“室内-——新浪潮的创造”
[9]会上日本室内设计师内田繁就世纪之交、时代更替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世纪产生的物质主义的时代观将向物与物之间相联系的柔软的创造性时代转变,这是从“物”向“事”的变化,是“心”和“关系”的发展,也就是说是从“物质”的时代向“关系”(心)的时代转变。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为人的“关系”,而这种转换的核心点为“人”自身,从大的范畴来看表现明显的就是设计的伦理性问题。同时“他举出了关系时代的特征是:地域社会的复兴;与自然的协和;个性的尊重;家庭和共同体的再认识;多样化和关系的连锁;解释和认识的重视;故事传说的复兴……他指出今后的设计将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重视关系的再发现,方法的追忆和内心的反响,将趋向综合性的设计方法”
[10]例如国际主义风格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倒置;求新求变的新生代对一成不变的单调的风格的挑战,导致了装饰主义的萌发,对现代设计成为商业贸易促销的“帮凶”的反叛,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粗糙。现代主义追求功能性的重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等等,需要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设计及其设计理念的出现。在这种背景情况的促使下,“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设计形式的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3.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4.隐喻;5.关注环境”[11]。后现代主义从“对高情感的推崇,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的把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个性化,自由化”
[12]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内容并不代表设计伦理性的全部内容,从其意义上只涉及到设计伦理性的主要思考的问题,但已经能够足够的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设计的综合关系的相互作用,共同实现设计的伦理性思考,实现设计艺术的人文关怀。
二.设计艺术的设计伦理的趋势
整个时代性发展的社会现实,如:资源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消费商业文化的问题,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呈现的“物化”现象等等,促使设计艺术走向了空虚。而对这种现状,设计艺术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设计的伦理性思考,使设计艺术有了实际的思想的引导,可以这么说是时代要求设计艺术的伦理性思考、实践。我们如何来思考这种现状,对于指导设计艺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即怎样的社会现实,促使设计艺术必须思考其存在的实际意义。1.设计艺术的综合关系的设计发展阶段的时代性要求。对于设计综合关系设计发展的阶段上文已有清晰地论述,在此不再做重复的解释。2.“物化”的社会现象的刺激。对于“物化”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即人们在不断的改造控制自然的同时,同时又被自己所创造的造物世界所反控制,进入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悖论中。人类过多的依赖自豪于人类自己依照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伟大的造物世界的同时,殊不知其已被逐渐的“物化”,走向了人类自己创造的另一个极端。英国人类学家D·莫里斯在他的著作《人类动物园》提出了一个“动物园”效应的比喻,他认为“现代生活条件与动物园的情况相类,动物园可以保障一定程度的安全,但这种安全是付出了昂贵代价换来的”[13]。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一切改善生活方式的活动,都可以被视为营造“动物园”的活动。作为设计艺术的承载的现代科学技术,营造着“园”中的一切,殊不知人们一旦习惯、适应了“动物园”的生活后人类一旦离开这种生活或者这种生活被外界因素的破坏,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估计人类将变得无法生存。[14]再者人们一旦满足于这种人类自己所营造的“伪生活空间”的时候,人类也逐渐实现了自身的“物化”,技术的物化所刺激的人的物化,人类自然所特有的强烈适应自然的生理机能将退化,当灾难降临时,人类将变得手忙脚乱。从设计伦理的角度出发,我们是否考虑来停止使这种“伪的生活空间”的破碎,还原人类真正的“自我”。“人类进化史说明好的一个简单的真理:人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而支配这种适应,从本质上说,首先是非物质的,也就是心理和精神的,应该明白适应性应该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前提”。3.人类自我精神需求的刺激。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论中将人的需求由低层到高层或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超越基本生存需求的社交需求,是社会人需要不断满足的精神需求,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资料的基础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就设计艺术而言,这也是设计艺术所应该秉承的责任,设计艺术的核心、目的,即以“人”为本,从人的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这也是设计艺术发展的目的责任。4.普遍的社会现实的影响。首先,当今社会所形成的老龄化的社会现象的不断加剧,整个社会所实际存在的实用劳动力在减少,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又衍生出新的问题。作为社会整个生产力的推动,青年人的压力增强,而这种压力及来自其自身的生存问题所产生的工作的压力乃至心理的压力,使其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生活状况。进而来自当今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现状,一对夫妇至少要抚养四位老人,虽然现代不断健全的社会福利,但仍然不能切实的改变这种现状。等等许多老龄化社会所衍生的种种问题,使社会的青年人压力增大的情况,设计艺术的伦理性所思考所要求承担的责任如何在其整个社会大的系统中缓解这种现状,如何在人们具体的整个生活、工作的空间设计中缓解这种压力,成为设计艺术所要考虑和实践的问题。其次,环境破坏、污染及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率低所造成的浪费问题。从设计的伦理性思考,社会呼吁设计艺术的环保、生态、节能、绿色的绿色的设计路线。再次,消费型社会的现实。设计问题如果搞不好,便容易成为商业的附庸,从设计伦理来看,如何正确的引导消费,引导消费的时尚,这都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所关注的问题。5.现代社会合格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设计师进行设计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设计的伦理性思考作为其行动的准则和指向,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深度,从人自身切实的角度出发,综合思考设计的问题。设计需要创新思维的创造能力。美国创造学家罗伯特·奥尔森曾说过:“那些思想拗执、顽固,缺乏随机应变的素质和生活形态,或者思想偏执的人,是很难推出新思想的”[15]。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需要具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厚的修养外,更多的是增强设计师的一种社会的责任感,从设计伦理而言,对整个设计的核心“人”的综合关系的平衡。6.区域性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的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因素。这是存在于社会现实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如何正确的来认识处理这一现实,实现文化的自我回归和文化的自我认可,摒弃陈旧的思想认识。从新世纪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一差异性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中国人的普遍的生活形态中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深化,体现于设计艺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了解、实践、应用,实现立足于中国人普遍的生活形态基础上的中国文化的吸收和传播。同时我们在正确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的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同时,应从大文化圈的角度,加强区域文化的保护,实现人们普遍的文化回归感,增强区域文化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及其尊重,特别向中国多民族的国家,多种文化背景的现实,正确的处理大的正统的汉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区域文化的和谐共存,促进文化的多样化,同样成为设计艺术所思考的问题。设计伦理性从“人”出发,体现服务于人的思想意识的需要,运用文化圈的人们共同的文化背景,来实现设计的文化交流性、适用性和民族情感的回归,当我们在思考大的文化范畴问题的探讨建立的城市文化圈的时候,对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保护、认识和回归,同样成为现代设计艺术所应重视的问题,而应真正的理解民间艺术的生活形态,民间艺术如果离开了其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便失去了大半的意义。“在传统社会,民艺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柳宗悦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饮食,备至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柳宗岳先生说的这些我们仍需要”[16]。“先生说也曾说:‘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还乡’”[17]。研究民间艺术以及所体现的生活形态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作用,反过来汲取民间艺术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如何重新建立适合人的新的艺术设计,这便又是设计的伦理性范畴。7.设计学的研究现状而言,一般都是从设计的形象性(艺术性)、理论性以及设计的科学技术性等角度分析,对于设计的深层次的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特别为设计的伦理性思考。现代设计学研究的问题出现了很多就问题而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论性的设计学研究内容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很多知识的理解分析流于就理论而理论的现状。研究、分析设计的理论知识,目的就是更好的来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再就设计理论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就设计的实践而后在理论的分析总结,虽然对于实践的总结分析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但同时也用保持理论的前置的引导作用。而设计的伦理性作为设计艺术新的研究课题,对设计艺术的实践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就理论的实践性指导作用,“理查·布卡南与维克特·马格林在1995年出版的《发现设计》文集的导论中开宗明义的说明要讨论的课题,乃是日常生活的设计”[18],这个微妙的分别已使我们知道我们已开始离开对设计学纯粹的概念层次去理解设计,而返回到设计的实践去行动反对概念理论的分析。虽然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研究设计的实践层次,但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对于设计研究不仅仅对概念理论的分析,更要注重其设计实践的意味的思想主题。以上几点所考虑的核心便是为什么设计艺术要注重设计的理论性思考,启示了设计艺术重视设计的伦理性思考的发展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2
1.1施工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现代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工程管理,但是管理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工程管理是一项多学科融合的技能,既要懂得技术,又要善于管理,还要了解法律、外语等专业。而在具体施工中,大多数的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这也给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困难。现在的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竞争激烈,一些设计、建立、承包、单位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也不强,很难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也限制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1.2忽视施工阶段的管理我国工程施工阶段忽视工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员设备上。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大多是施工经验较多,从事施工行业时间较长者,其对于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都非常匮乏,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管理工程,不能从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角度去思考整个施工管理或者部分工程管理体系;施工方为了节省造价,在设备上投入较少,机械化水平低下,导致生产率低下;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很大,一个施工队伍常常是临时拼凑,在施工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技能,给管理人员也带来很多麻烦。
1.3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工程质量是施工核心因素,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各异,环境特殊,外部因素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精细、合理施工。但实际上,很多工程技术管理不科学,更多的是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对质量的监督控制,造成工程事故。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企业的资质管理都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资历较低的企业都出现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施工方无证、超范围承包工程、私下交易等,无疑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1.4忽视工程核算的作用在施工中,使各部门对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可操作性和项目经理部对成本控制指导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常忽视工程核算的作用,而一味追求施工方案和施工速度。当前在施工企业中存在对在建或已完工程统计、业务、会计“三算”不一致等问题,造成成本核算不实,降低了成本管理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制定管理体系,加强技术革新一个工程管理要得到有效发挥,需要管理层制定符合工程需要的管理制度,包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等,形成有法可依、有职有责的有机统一整体。建立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度,把每个任务分配到个人,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保障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还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现实条件相符合的管理模式,从时代的脚步出发创造出属于体现行业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2.2加强工程核算工程核算管理是项目进行成本预测、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项目进行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所以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管理体系:
①需要对内部预算编制前的数据要进行详细的测算和整理,保证预算的正确性;
②所有施工预算控制造价要进行反复敲定;
③严格执行内部预算交底、发放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及时准确送达使用部门和项目经理部;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必要性;要求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32-0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范畴内的一个概念,更是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对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探究,可以为我们的企业加强和改进文化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概念,不同的管理学家或者管理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通常意义上,作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有其自身特定印记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特有活动、处事方式等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形象。宏观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其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意识形态以及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完善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反映了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的的意志品质、特征特性、工作生活习惯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微观意义上讲,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内部成员所广泛认可、接受和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集体荣誉感、工作作风、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只有充分认识了企业文化的特点,才能实现对企业文化的有效管理,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一是长期性和稳定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所以不会因为内部人事和组织机构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它是内化到企业员工灵魂深处的一种价值追求,所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当企业文化不适应外部需求的时候,只有从内部开始进行彻底的变革,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重新编制,企业文化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是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两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不可能完全雷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背景、发展环境、管理习惯、行为规范,所以无法照搬照抄其它企业的文化。只有结合自身经历,将企业发展得价值追求内化到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中,才能形成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
三是可塑造性。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具有可塑造性,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愿景和需求而产生和变化的。通常意义上讲,企业都是在自己长期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文化积淀,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可塑造性。
二、现代企业进行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使文化转化为物质财富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虽然只是精神层面的财富,但是它们一旦形成,就会对员工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号召和引导他们投身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好企业文化,通过在内部成员之间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进行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企业进行文化管理,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才,而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使内部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不断的提升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获得开发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文化管理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一)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
随着人们独立性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提升,企业在文化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满足内部员工的社交、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充分尊重员工的独特个性,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达到以企业文化感染人、号召人的效果。
(二)要适应跨文化、跨区域的管理
不同地域、区域的文化存在差异,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理念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跨区域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的适应跨区域文化的新形势,在文化管理中实现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适应,实现更好的文化管理成效。
(三)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要求,要充分体现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在文化管理中要与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事业等外部环境要求相协调,通过这种与外部环境协调的企业文化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必要性,探究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实现以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来推动企业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承举.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李金春.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4
1.重视公平性,降低离职率。
对于管理者而言,可遵从如下要点:薪酬及奖励措施追求公平性,员工薪酬待遇的公平合理性须符合同业组织的水平;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管理者人员对部属考核的标准化,并强化管理者绩效考核及面谈技巧;设定升迁资格与制度,并须让员工明确详细内容,以为遵行及追求目标;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了解程度,以增进员工对公平的认知程度,并提供具体的升迁机会,以提升其工作意愿;促进组织信息透明化,增进员工对组织的了解,强化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互信关系。
2.绩效导向。
组织必须让员工对工作有满足感,使其发挥所长,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员工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专业知识及技能,改善工作方法及技巧,有效执行业务,达成组织目标。组织文化能够维系组织与员工的价值,有效规范员工行为,领导者运用激励以激发其潜能,畅通沟通渠道,满足员工需求,凝聚团队意志,共同达成组织使命。企业为建立新文化,彻底改变过去社会负面印象,领导者、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必须有共识及了解组织文化改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各项改造措施,才能事竞其功。
二、强化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1.经营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出发点。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效能(effectiveness)”与“效率(efficiency)”是的不同。“效率”是把一件事做对,经常把事做对,效率就自然会提高:而“效能”则是做对的事情。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估不仅为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投入的效率,而是注重评价企业是否达到计划目标及愿景,并有效保护原有价值的程度。更确切来说,就是通过评估,了解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能够有效处理企业面对的威胁与压力,依循企业划设的目标,遵循规划,有效并合理的运用资源达成目标,维持电网企业原有的预设功能。
2.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估架构及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5
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的企业预算管理起步晚,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主要重视的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有一些国有企业,也只是在上级部门要求下才实行预算管理,还有一些企业尽管施行了企业预算管理,也只是在效仿其它的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去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认识,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企业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2)预算制定不能服务企业战略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分为短期的预算目标和中长期的预算目标,短期的预算管理是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中长期的预算管理是为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匹配,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相辅相成,如果预算管理的制定不能服务企业战略,则就失去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3)预算管理编制与考核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因此在编制的时候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预测,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支持,否则编制出来的企业预算管理就很有可能与实际背离,同时对于企业预算管理还需要一个考核制度,根据实际的考核情况进行反馈修正,没有考核的反馈,就不知道预算管理制定是否合理,就不能作为评价指标来使用。
(4)预算管理不能与奖惩制度挂钩
企业的预算管理在制定后就需要下级单位或者个人来执行,但是很多时候预算管理不能与奖惩制度挂钩,这就导致了在执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解决措施
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作者提出了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解决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改善企业管理模式,重视企业预算管理
由前面提到的中效益,轻管理现象,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成功,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企业预算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然后在实际行动中重视起来,科学、合理的在企业内部实施企业预算管理。
(2)严格按照程序制定企业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是为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制定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根据企业预算管理的制定流程严格把关,然后由相关的领导组织讨论,进行审批,后期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
企业预算管理在制定后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反馈情况来改变企业预算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真正发挥出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4)将预算管理纳入奖惩制度中
在企业的奖惩制度中考虑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这样员工执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才会有压力和动力,执行力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同时将预算管理纳入奖惩制度中,还能够体现出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上行下仿,将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体现出来。
三、结论
现代管理理论论文范文6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战略意识普遍增强,战略规划日益清晰。企业成为自主经营主体以后,战略意识普遍增强,普遍制定了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根据前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统计,企业战略方面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经营战略实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其次,逐步适应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勇于“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再次,积极运用现代竞争策略。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成本优势,并逐步提高商品性价比,赢得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观念深人人心,盲目多元化有所遏制,市场细分、业务集中、价值链延伸广泛开展;最后,重视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国企业技术水平正在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少企业开始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为加速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企业、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主要措施包括:转变经营理念、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净化经营环境、加强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指导和政策引导、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具体表现在:
(一)有些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以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其次,员工安全和基本权益缺乏保障中国企业总体上对员工利益保证缺乏强大制约力。再次,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由于一些企业的掠夺性开采,中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最后,剥夺供应商、非公平竞争面对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些零售商利用其优势地位,克扣、拖欠供应商货款,收取进场费等现象十分普遍。
(二)有些企业只追求利益
首先,投机操作、盲目扩张和盲目多元化经营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盲目进人房地产、证券、期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造成严重亏损或潜在风险。其次,基础工作不扎实,现代方法与工具应用水平不高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数据的收集、标准化管理、制度管理、员工培训、基层建设等。最后,管理不到位、缺乏战略执行力。
(三)缺少创新意识
中国企业近年来尽管在创新方面已经迈开大步,但是与国外先进企业比较,仍显诸多不足。首先表现在,自主创新缺乏全面规划企业自主创新应该是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但是在中国企业创新中,自主创新通常被理解为单纯的技术创新,结果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缺乏全方位创新的规划。其次,创新层次较低,影响了国际竞争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许多企业依赖引进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足。表现之一就是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比例偏低。最后,创新投人不足,机制尚不够健全。
(四)竞争能力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