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1

1.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多采用集中面授形式,这类培训显著特点就是学员数量多,参训时间短。虽然这种授课方式是所有授课方式中最经济的,但却不利于提高参训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能力,由于这种授课形式是典型的一对多型授课制,较少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基础,而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形式培训往往实践环节很少,只是在集中地短时间内到教师培训学校听几次公开课,或者到相应学段的中学进行几次观摩学习。这对提高教师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是收效甚微的。

2.培训理念落后

教师培训方式往往忽略了参训教师是成人这一重要特点,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很容易让参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又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轨迹中去,培训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流协作与相互评价环节的缺失;(2)培训过程缺乏对反思环节足够的重视;(3)缺乏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4)缺乏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传递。

3.培训学科性不突出

教师培训机构考虑到工作效率,安排培训项目时更多设计针对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师的培训,而针对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的培训不多,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大多通过参加教育理论的通识培训来完成继续教育的学时要求,在培训中尽管也会有些收获,但是针对初中、高中化学课程的培训与研修就少而又少,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化学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学实施能力、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不能通过培训得到提高。

二、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的目标

1.更新教育理论

中学化学教师培训应使参训教师对教育理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确立培养目标,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授受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加深学科认识

中学化学教师培训通过课程标准学习,让参训教师了解高中、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的化学思想、方法及这些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化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明确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并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兴趣、化学思考、创新思维、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教师要能够整体把握教材,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重视沟通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化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教材中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明确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突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更要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基本技能,领悟化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化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

3.突出学科特点

中学化学的课程特点是:(1)以实验为基础;(2)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比较集中,并以理论为线索提示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3)记忆性的化学用语、概念、性质较多;(4)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化学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化学规律的稳定性、又要注重可变性及综合运用的灵活性。因此在针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培训中要从化学学科本身着眼,以巩固化学教师的化学专业知识、化学课程知识及化学教学知识;提高化学教材分析能力、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方法交流。

4.强化教学反思

教师既是培训对象,又是培训者。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自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学会反思技术,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中学化学教师培训中要注重引导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反思,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三、体验式学习模型

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库伯(DavidKolb)的四阶段模型。库伯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以杜威的经验哲学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和普遍原理以及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四个环节。具体体验环节:是体验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参训者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体验活动与感受特定的情景,学习者的行为会受到情境的影响。观察和反思环节:参训者对上一环节的体验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观察其他参训者的行为,与体验活动中的行为作出横向对比;将体验活动开始时和即将结束时的行为与想法作出纵向对比,明确自己在上一环节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总结。抽象概念:在这一环节中,参训者对前述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自己在处于某种情境中的行为进行归因总结,从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检验假设:在这一阶段中,参训者将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转变运用到到类似的新的情境中,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理论得到检验,学习过程可能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参训者有意愿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进行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反思的环节。因为从学习活动的开始到阶段性结束这个过程是学习者的起点经验到目标经验的升华过程,而这个程序必须要经历一个反思,即将学习者将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反之,学习的外化就是将已经习得的内化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验证的过程。库伯的四阶段学习模型恰恰做到了让学习者进行具体实践、自我反思、归纳内化、应用实际的过程循环。

四、中学化学教师培训运用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1.增加培训过程的新鲜感

运用体验式学习之后,能够给单调的培训过程增加更多的新意,寓教于乐,使参训教师能够注意力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体验式的引导,发掘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师生之间沟通

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由于时间紧迫不可避免的注重“教”的同时忽略了参训教师与讲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而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参训教师与讲师在同一时空内共同完成体验过程,促进师生沟通和学员之间的及时交流。

3.注重反思及分享环节

反思是教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法,而体验式学习最重视的就是学员自身的反思过程和学员之间的分享过程。反思在整个体验式学习螺旋式循环的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在学员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的同时,就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分享,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自我反思促使学员与其他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而通过彼此的谈话过程又能进一步强化学员本身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教师运用所学的意识

体验式学习模型两个环节是“检验假设”和“具体体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下一循环的具体体验过程。参训教师在接受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四阶段循环模式以及培训讲师精心挑选的案例和设计的活动的影响,掌握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注意化学与社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把人们关心的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命科学、能源等问题融入化学课程教学过程。

5.培养终身学习理念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2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之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要真正的将化学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就要实现对化学人才的有效培养。而化学教学则是实现化学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有必要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起来,并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1.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随着对化学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方面的涉猎明显不足,其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对于初中化学内容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有部分老师采用边自学边教学的方式,对快速有效的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1.2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化学课和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化学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型的化学教师竟然随便地委派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对实现良好的教学产生了很差的影响。化学教学的工作量很大,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严格,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1.3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主观作用,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化学是一门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学科,彼此之间的衔接多样,需要学生全心地投入,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学习化学,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了化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1]

2.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对策

2.1 转变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师要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中教学主体的改变,以提高教师全面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真正实现初中化学教师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的"师本位"思想是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很大的阻碍,所以就必须要改变是这样的思想。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放下身段,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享受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从被迫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自己想要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知识的过程。[2]与此同时,很多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过关,对于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教材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对于这些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进行化学教学。

2.2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的中心还是在学生身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不能只关注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考虑成绩偏低的学生,因材施教。化学本身属于比较困难的学科,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经常出现复杂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03(稀)一3Cu(N03)2+2NO+4H20"等等,所以教师可以把许多抽象的知识简单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便于他们的记忆。教师还应该把原本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除此之外,光靠老师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碰到困难的地方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

2.3 彻底深化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应该彻底深化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学校在化学教学模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去探寻行之有效的化学教育教学模式。学校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不能只注重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先让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引发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教师恰如其分地点评,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思路时,教师要极力赏识和表扬。

2.5 加强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做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实验既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实验设备的齐全是实验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在化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以及化学药品方面经费的投入。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更不能为了学生的笔试成绩的提高而取消化学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要详细耐心地讲解实验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加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陈旧破损的实验设施和过期的实验药品要及时地更换,比如,破损的试管,过期的酒精、乙醇等,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2.6 重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只是自己做实验演示给学生看,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很好理解初中化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例如:在学习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学习进行实验的相关步骤,并且把该试验应该注意的问题讲清楚,然后教师把学生以4人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试验,要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保证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3

Abstract: Taking the partial guiding design by project of Organic Chemistry of the fine chemical industry specialty for example, the reform trend of basic chemis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funtion of learning guide of teaching design by project in the resources library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关键词: 项目化;导学设计;资源库

Key words: project-oriented;guiding design;resources librar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58-02

0 引言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重点支持省内高职院校202个专业群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我院的化工新材料专业群和制药专业群成为重点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化学类基础课作为两大专业群十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课程群的底层共享的平台课程,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资源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尤为重要。

1 准确定位资源库的服务对象

1.1 资源库建设的目的 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1.2资源库服务的对象 我院的两大专业群主要围绕化学、化工相关领域,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融合而成,代表着我院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资源库建设作为校企之间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化学类基础课教学资源库不仅服务于全日制在校学生,而且根据常武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人才需求情况,服务社会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不仅要成为学校日常辅助教学重要工具,也要成为一个服务本地区企业职工,实现企业远程培训、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所以,资源库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充分做好资源导航,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学习对象。[1-3]

2 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2.1 基础化学课程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基础化学课程是以经典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主要内容,知识点多而杂。而根据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够用、能力为本”的要求,在化学类基础课的改革中逐步呈现课程整合、课时大量削减的趋势。如我院的基础化学课程由原有的200学时缩减为70学时,所以基础化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基础化学的教学功能将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素养,学生学会化学学习的方法,以便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或职业发展中进行化学知识的跟进和提升。

2.2 资源库建设在基础化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在这短时间内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学会学习化学的方法,利用资源库学习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关于资源库建设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资源库的内容上。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库中庞大的信息量已趋于完善,而如何使这些信息的价值最大化,使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合理、便捷地利用这些信息,特别是资源库作为学生的学习平台,最大化发挥其用途,“导学”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3 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导学作用

3.1 导学的意义 导学,即在没有老师教,学生不会学的情况下与学生“自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自学。一种好的导学方式,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目前大部分资源库建设中的导学形式存在的主要误区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用教案来代替学案。

3.2 导学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中心”,强调的是“教什么、如何教”。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应该“学中心”,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建构,以导学为主,项目化导学设计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库的辅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4-5]

3.3 项目化导学设计的意义 项目化导学设计,即设置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突出能力目标,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集教、学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学习的每个环节。

基础化学的项目化导学设计即根据化学类专业学习的要求进行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重组,例如可以制备某种产品或分析某些物质为项目载体,将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为碎片进行整合,设计导学案例,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我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思维,为后续专业课做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真正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

3.4 项目化导学设计案例 以下是《有机化学》在精细化工专业的项目化导学设计部分实例。

案例分析:学生要合成正溴丁烷,先要认识卤代烃,了解卤代烃的基本性质、命名方法、制备方法。学生根据参考资料可以找到至少三种,烷烃卤代、烯烃加成和醇卤代,由此需要认识烷烃、烯烃、醇等有机物的相关结构和性质。通过几种种方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化学性质。在制订方案时,先需了解其理化性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副产物,副产物如何去除,设计相关的实施流程,提炼相关技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原理问题,再回过头来寻找理论支撑依据。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主体意识,自我组织行动的能力,学会了做事的方法,学习的方法,锻炼了整体行动能力,培养了信息处理、交流表达、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数字运算等职业关键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化导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设计课程,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对学习的影响。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结合资源库辅助作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学生可综合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解决相对复杂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吴学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53-54.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90-91.

[3]王轶敏.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22):131-132.

[4]陆敏.以“五对接”思想建设高职化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J].职教通讯,2012(12):66-68.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4

一、备课组取得的成绩

1、高二化学备课组是团结奋进的集体,在2011年春季会考中,我校化学科不及格的学生为23人,及格率96.17%,仅比二中低0.3%,远远超过十中。我们相信只要化学组坚持集体备课,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今后一定能够超过二中。

2、我精心指导高二化学组教师参加市、区两级举行的

教学竞赛,把参赛当成全组的事情,教学设计上勇于加培训,为参加市级比赛做准备。课比赛、“网络整合”教学实录比赛中,我组的成员积极参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顺义区基本功笔试中,全组成绩合格,丁立平老师还被选拔到区里参加培训,为参加市级比赛做准备。

二、个人取得的教学成绩

1、在2011年春季会考中,我所教的三个班(1个实验班,2个平行班),取得了会考及格率100%的好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2、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都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赞赏。我所教的学生张迪获市级一等奖,张立文、焦阳获市级二等奖,张楠、胡胡子健获市级三等奖。

3、一年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不断向名师、同事学习。在2011年5月26日,我在阶梯教室上了一节“全校示范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都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赞赏。

三、教育进修、教育科研、社会工作、论文获奖

1、参加顺义区名师工作室

我是第二届“顺义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在赵向军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一年,我完成了高三二轮、冲刺题目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选修四第四章的教学设计任务。在名师的带动下,我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探究。我们听讲座、开研讨会、课堂设计和实践,虽然紧张忙碌,但是也非常充实,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参加顺义区骨干班主任研修班

2009年11月,我被选拔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与顺义区联合举办的“骨干班主任研修班”,每周六都要参加研修培训。在众多专家和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下,我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时俱进,理念引导了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效果更好。

3、论文获奖:

2010年4月,我撰写的教学设计《“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获第五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二等奖。

2011年1月,我的文章《做专业、智慧的班主任》获全国“和谐德育与班主任治班方略”论文评比一等奖。

2011年六月,我被评为顺义区“十一五”继续教育“先进培训教师”。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5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4-02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化学课培训思想总结范文6

关键词:做中学;新课程;教学误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1–002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做中学”的核心思想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提出的。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在他看来,“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明确回答了学生的学习为什么要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什么,如何进行做中学。他将“做中学”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提供或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或明确问题;③提出猜想以解决问题;④选择合适的方案;⑤投入解决问题,证明假设。

我国自新课程改革开始,探究式教学也成为最主要的课程研究探索方向之一,“做中学”思想重新受到关注。这期间,很多教育研究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探究课程模式,如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创新探究、问题探究、自学探究等,但其核心思想都离不开“问(问题)”——“做(实验)”——“思(思考)”这一学习体系(如图1所示),秉承了“做中学”的核心思想。体系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成为探究学习的开端,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形成实验,实验可以发现问题促进思考,思考可以产生问题促进实验,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说,探究模式就是当今的“做中学”。任何割裂这三者所进行的探究模式或者“做中学”都会进入某种形式上的教学误区。

2 目前高中化学课程“做中学”容易进入的教学误区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力图逐步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必然成为化学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做中学”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尝试和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他们的尝试为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参考的经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做中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容易形成简单化、形式化、极端化等教学误区。

有不少老师认为,学生按照实验手册上的操作步骤进行相关实验也属于“做中学”。我们反思这类看法或做法,认为其已经失去了“做中学”的本意,这种看法或做法仍然为课改之前的验证性化学实验。此类教学误区形成的关键是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做中学”的核心思想,即“做中学”需要通过“做”来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通过“看”来验证实验结论。

形式化的“做中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容易形成的教学误区,这类误区的形成除了与教师对“做中学”的理解有关,还与学校的政策导向有关。如一些学校为了面子工程,表面上将“做中学”活动搞得很风光,教师按照“做中学”的几个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往往会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或最终的解决。

也有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专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在这些课程中教师的作用被放大或者被弱化的现象都很普遍。如有些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所有活动的过程,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结果的处理等过程完全依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模板进行操作。也有的索性放手不管,忽视教师的引导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由教师主导探究,都不利于“做中学”的有效开展。

3 关于“做中学”教学误区的解决策略

3.1 正确理解“做中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认真研究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深刻理解“做中学”的核心思想: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教师在“做中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杜绝只“做”不“思”的简单化操作。首先,教师要改变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学科成绩、都是为了认知而进行的陈旧观念,而应该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做”与“思”互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2 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在“做中学”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或弱化教师在“做中学”中所起的作用,都不利于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的新理念。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尺度,这是所有教师都面临的难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做中学”中起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即教师要带领好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提示,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做中学”中的一分子,跟学生共同探索。当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时的点评,便于学生及时修改活动方案,顺利开展活动。

3.3 充分利用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课题进行“做中学”

“做中学”作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理念,旨在改变以往学生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其实施及推进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去学习、模仿、尝试、总结……,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学校及教师都在努力地将“做中学”理念付诸教学。但是,在一些探究式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很明显,其内容和模式只是为了公开课而开设的,不具有推广价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列举了大量的探究课题,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参观、资料收集、阅读、讨论、交流、辩论、实验等[2]。它们应该成为“做中学”的典型案例,教师应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做中学”活动。

3.4 努力提高教师组织“做中学”教学的能力

设计、组织出优秀的“做中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滞后的新课程培训,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很多教师只能在平时教学中缓慢领悟“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期间,虽偶见“做中学”的课堂教学精品案例,但是,大量的一线教师在设计探究、组织教学上仍存在着不足,仍需快速提升他们在“做中学”教学中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目前,一些地市教研室正在努力尝试“做中学”教学理念的推广,组织有能力的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教学活动,并定期检查教学情况,适时进行教学评比与案例讨论。当然,我们更希望能借助优秀“做中学”的教学案例对全市化学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此来促进全市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 “做中学”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4.1 “做中学”教学案例展示

“抗酸药成分探究”教学设计节选[情境设置]抗酸药是降低胃内酸度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药物,是消化性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下面有三种常见的抗酸药:碳酸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加以鉴别(每个实验小组分发一种抗酸药)。

[设计方案]

环节1 定性探究分发到何种抗酸药

问题1:胃酸过多是一种常见疾病,有哪些物质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投影]三种抗酸药包装盒。

问题2:名为“达喜”抗酸药的药盒上,写着主要成分是铝碳酸镁。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分发给你们组的是哪一种抗酸药?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出各自方案。

[教师]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与学生共同确定可行性方案。

[投影]确定的可行性方案。

环节2 定量比较各抗酸药的抗酸能力[3]

问题3:在此方案基础上如何比较三种抗酸药抗酸能力的相对大小?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各自修改方案。

[教师]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与学生共同修改探究方案[4]。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操作。

……

[学生]汇报各组实验结论。

[教师]汇总各组实验结论。

环节3 定量测定抗酸能力

问题4:如何精确测定三种抗酸药中和胃酸的能力?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制订方案。

[教师]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可行性方案。

[投影]确定的可行性方案,见图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操作。

……

[学生]汇报各组测定结果。

[教师]总结各组测定结果。

环节4 课后拓展

问题5:达喜中和胃酸的能力最好,但在药店中的销量并不是最好,这是为什么?

问题6:达喜的主要成分铝碳酸镁,我们如何确定它的化学式?

4.2 “做中学”教学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围绕学生的“思”和“做”为中心,将三种抗酸药分别从①定性分析、②定量比较、③定量测定三个角度连贯地进行探究,将“做中学”的探究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在探究案例结尾,仍留给学生问题④和问题⑤,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查阅资料进行探究。

当然,在图4中,有一个关键要素值得我们注意,即教师的作用,这是决定探究教学能否走出“做中学”教学误区的关键因素。教师参与讨论并协助修改方案,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在这两个过程中,教师须把握好参与的“度”,当好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5 关于“做中学”的几点反思

(1)在新课程中融入“做中学”,必须要深刻理解“做中学”的核心思想,以“做”促“问”,以“问”促“思”,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2)适合学生“做中学”的化学情境可以来自于新课标所列举的课题,也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但必须依靠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基础承载,必须有利于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动手“做”,必须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获得多维目标的发展。

(3)师生互动是“做中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把握好组织、引导、参与等工作的尺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校应积极推进对教师的“做中学”培训,使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4)切实推进“做中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简单化、形式化、极端化等几个误区,扎扎实实搞好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耿永华.论“从做中学”的实践品性[J].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