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4]李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25-27.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档案 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形成了各种工作档案,包括团建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有序的建设好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工作档案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概述

1.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所包含的内容

辅导员的日常思政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1.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细节性。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2.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针对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2.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是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

3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方法探寻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3.1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真实性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建设的真实性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3.2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动态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动态性要求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档案的连续性、时效性。

3.3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系统性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坚持系统性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3.4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创新性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可以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而有所创新和变化。例如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3.5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相结合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总之,在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的今天,高校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是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因此,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在工作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2]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1).

[3]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骨干队伍,他们在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将两支队伍有效整合,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教育部推动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创新中实现两者的科学结合和效益最大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理念的创新

教师相互兼职比较常见,然而,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不是一般意义的兼职问题,它有其深层含义和内在必然性。如果我们以旧的理念理解并加以实施,就不能深刻把握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推进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理念,以“大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称“大思政”)理念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所谓“大思政”,就是“相对于传统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而言的,它是指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看法,是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1]“大思政”理念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系统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个系统工程,但是,在传统狭隘理念支配下,往往形成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产生强大的系统合力。就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为例,两者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队伍,前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后者以课外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学科差异和岗位分工,大多数高校把他们作为各自独立的队伍,隶属于教学和行政管理两大系统。这种制度设计存在三个显著的问题:一是教育目标不一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思想理论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注重行为培养,两种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不能够形成整体推进教育的良好局面。二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协调。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借助于课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同样,课外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有效借助于课堂理论教学资源开展活动。导致理论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无的放矢,言之无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有力的理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理论自觉。两种教育有时在活动主题、任务、时间、空间等方面也存在冲突。三是力量分散。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配备的编制是1∶400和1∶200。在实践中,许多学校不能实现这一要求,两支队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

国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他们注重环境、社会、家庭系统育人,通过日常管理、宗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等方式进行隐形的思想教育。[2]我国高校必须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而开展自成体系的理论教育有其必然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合并的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以“大思政”理念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切实改变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囿于各自学科的片面现象,打破学科界限,立足于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这一人才培养的全局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切实改变原有的各自为政的现象,打破部门界限,把两支队伍整合起来,互为兼用,发挥整体力量,弥补各自资源的不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内容的创新

1.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将两支队伍分属于不同部门,多头管理,不利于统一行动。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职能部门纳入其中。由学校统一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工作计划和任务,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形成全校统一领导、整体谋划,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领导体制。

建立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不能自扫门前雪,而是分工不分家,将学校统一的工作要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需要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日常管理之中,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主动配合和参与相关活动,全校一盘棋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的创新

纳入专兼结合范畴的教师和辅导员实现双重管理。作为教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管理,作为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做到统筹使用,交叉管理。

为了避免两种岗位职责的矛盾冲突,需要进行精心的制度安排。一是打通两种岗位隔阂,实行岗位互通,即辅导员可以转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晋升相应职称。教师当然也可以转为辅导员岗位。二是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任务都很繁重,如果不能确定合理的工作量,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繁杂的辅导员工作会使他们疲于应付,不能够潜心搞好工作。因此,要把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与一般的教师和辅导员区别开来,对于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量进行特别规定。至于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规定承担一定比例的教学时数和辅导员工作任务,使工作总量保持平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同的工作规律,要搞好两种工作,需要分别投入大量的劳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专兼结合工作量简单地看做两种工作的简单相加,规定的工作量要适当小于两种工作之和的平均值。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可以将它项目化,并且确定项目的工作量。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根据自己实际,自主选择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项目。三是明确岗位职责。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既然是双重身份,就要既进行理论教学,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只抓其中一个方面而不及其余。考虑专兼结合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建议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侧重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建设、理论学习、组织发展、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便于优化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接,从而使教师避免陷于辅导员工作的繁琐事务之中。

3.工作管理的创新

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由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管理,两部门搞好协调工作,分别对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进行教学安排、质量跟踪,提供教育教学保障。教学任务与辅导员工作尽量保持一致,即将辅导员工作所面对的学生的教学工作尽量安排给该辅导员,便于两种工作的全面对接。评价由两部门在衡量“结合”成效的基础上作出,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方面。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形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形式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形态:

1.教师与辅导员互为兼职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可以是教师兼职辅导员,也可以是辅导员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之间可以实现互为兼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基本形态,通常在教师和辅导员基本素质足够胜任两种岗位职责的情况下采用。其特点是集教师和辅导员两种岗位职能于一身,便于主体自主开展工作。

2.教师与辅导员主辅结合制度

这种形态有两种情形,一是教师主导辅导员辅助型,另一种是辅导员主导教师辅助型。两支队伍之间通过一对一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工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能由一主一辅两人共同完成。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教师或辅导员一方在素质、能力、经验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则相对不足的情形下采用,由强势一方主导,弱势一方辅助配合。

3.教师与辅导员项目团队结合制度

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是宽泛地互为兼职,而是以特定项目为载体,由教师与辅导员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工作。这种情形通常是教师与辅导员在精力、能力、经验、特长等方面存在各具特点、各有所需的特殊情况,不便于个体独自专兼结合,从优势互补、发挥团队作用的愿望出发,围绕一个或多个项目(可以是某教学专题、某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成团队,自主灵活地分工合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责由团队共同完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两种岗位职责互为兼职的事情,它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模式、价值观的变革,也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和方式的重构。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有别于西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学生管理学生辅导员助理

1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地位不太高,待遇不太好。辅导员工作缺乏足够的激情和主动性。担任辅导员工作只是为应付评职称需要,往往导致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助理辅导员队伍对于缓和教师辅导员队伍的不足有很大的弥补与调和作用。建立、完善、深化学生辅导员助理制度,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生辅导员助理提出背景

当前,我系2011级有8个教学班级共352人,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和一个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是马克思思想政治专业毕业,本学期刚引进的研究生,有理论学识,但缺乏管理经验。另一个是老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较到位。这样无论在上课,上早操和上晚自习,班风,学风和纪律要求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为了均衡管理,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经系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本学期配备学生辅导员助理进行试点。学生辅导员助理从学生会当中选拔大二的优秀学生,由系团总支推荐,系党总支审核,按照专业一致的原则负责一年级各班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同专业一、二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帮助2011级学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树立专业思想,继承优良的专业传统,尽快进入角色。

3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角色扮演

学生辅导员助理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辅导员,同时又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辅导员助理和学生年龄相仿,很容易融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情况,把获取的有效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为辅导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学生辅导员助理作为学长,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工作。

4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作用

4.1 学习引导作用

新生普遍存在学习与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问题,他们能够通过自身说教,让新生能够尽快确立起新的学习目标,同时加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

4.2 生活指导作用

大学一年级新生刚来学校时,对环境不熟悉,生活起居不适应。这时学生辅导员助理就能用他们自身和身边的典型事迹告诉他们大学生活应当如何度过。

4.3 榜样示范作用

因为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条件都很高,无论在思想、学习、工作及生活上都很优秀,他们是一面旗帜,是一根标杆,“身教”甚于“说教”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5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考核与聘用

5.1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选拔

为了把那些有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作积极主动,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且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同学选拔到学生辅导员助理队伍中来,我系从部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了认真选拔,并召开了辅导员,学生辅导员助理,所任班级班长见面会。确保学生辅导员助理选拔工作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5.2 学生辅导员助理的考核与聘用

学生辅导员助理需进行中期及任期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实际工作效果等方面。中期考核由团总支进行,对在任期内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学生反映意见较大的助理,经团总支提议,党总支审核,情况属实即终止聘任,收回聘书。任期结束后,由党总支会同团总支负责对其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颁发“优秀学生辅导员助理”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同时还作为今后评先评优、发展党员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录用的依据。学生辅导员助理聘任期限为一年。

6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辅导员助理不仅是客体的学生,而且还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班级的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接受再付之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不能唱“独角戏”,在开展活动前都要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专家意见法”召开会议,避免片面性,确保活动成功。大学生是具有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的主体,学生辅导员助理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认真开展班级创建工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除在大是大非、重大决策外,可有目的的开展第二课堂,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6.1 学生辅导员助理和学生共同确定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港湾,它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创设班集体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学生辅导员助理每学期开始就要组织班委进行讨论,根据学院、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班级工作目标,并以此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虽然制定出来的班级工作计划并不全面,甚至于在辅导员眼中显得幼稚,但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同学们都能遵守执行。通过这项活动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得以充分体现。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并且以《大学生行为准则》对照自己,由此引发他们更具有当好一名好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通过学生辅导员助理带领学生参与目标与计划地制定,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在集体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发展其个人的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有序化,使班级目标与学生的个体目标协调一致,相互促进,使班集体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促使学生不断的规范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6.2 通过学生辅导员助理协助管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辅导员助理协助管理,它是辅导员独立管理的有利补充,辅导员需把握好自己的参与度,既不能让学生辅导员助理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时,给学生辅导员助理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学生辅导员助理制定班规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辅导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辅导员助理进行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辅导员助理与学生一起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性个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自主教育的榜样。

6.3 在班集体中培养责任感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辅导员助理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者研究的课题。作为校方要给学生辅导员助理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去锻炼,去提高,使之有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才能培养他们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7 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的成效

本学期,实施学生辅导员助理后2011级各班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他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的负责了新生报到接待、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服务、班团会组织策划、指导班委会、晚自习纪律和辅导、早操督促和检查、与学生谈心、组织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实施得到了一年级广大同学的接受与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履行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彭远威,龙在飞.高校学生助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6,(6):85~87.

[2]冯立.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62~64.

[3]陈万阳,王集杰.高校辅导员知识读本[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必要性;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43-0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备及时处置各类学生事务或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并将与学生相关的工作落实到位。可见,高校辅导员是否具备执行力、执行力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对加强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执行力和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内涵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可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的执行力可以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也即团队或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对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能力,是长期战略、工作计划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从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可以将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概括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具备准确掌握和理解国家各种相关政策和制度,深入透彻领会学校工作要点,及时有效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决策,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擅于处理各类学生事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影响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一)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实是,一方面很多高校既不能为辅导员的进修或深造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又不能为辅导员提供宽裕的晋升空间;另一方面,辅导员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生事务上,在职称晋升所要求的科研、立项、论文等硬性指标面前压力巨大。这样的困境使得很多辅导员丧失了终生从事学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导致辅导员队伍人员变动频繁,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职业化和专业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担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大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是抱着对辅导员工作的极大热情投入工作中去的。但随着工作任务的展开,工作年限的增加,琐碎、繁杂的学生日常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将这些年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占用,将刚刚入职时对工作的新鲜、热情、好奇和探索欲望消耗殆尽。再加上有些高校对辅导员的相关待遇政策迟迟不能落实,导致职业倦怠心理会很快形成。在职业倦怠心理影响下,必然会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现简单应付、流于表面的工作状态,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辅导员执行力的极大弱化。

(三)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缺乏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洛斯认为:社会群体会依据自身对社会的贡献来渴求人们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1]。高校辅导员承担着繁重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着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非常渴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能作为专任教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的机会微乎其微;而作为管理干部,辅导员不仅要履行管理学生的职责,还要随时完成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布置的工作,但等到学校评奖评优时却往往忽略了辅导员的存在。因缺乏相应的行政级别和职务,辅导员在他人眼中就是学生的“大保姆”和“勤杂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长此以往,高校辅导员很难产生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甚至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降低了工作热情,丧失了工作效率,执行力就无从谈起。

(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从工作从实践上看,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事务性、烦琐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使得高校普遍存在着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能够客观和准确地为辅导员进行培养、使用、分配、调整、晋级和续聘等提供有效的依据,辅导员的考核存在着复杂性和难操作性,要完全做到科学、规范、有效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像专业教师一样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这就导致了辅导员的工作投入与物质回报和同校的专业教师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高校不能对辅导员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也没有有效的物质激励,辅导员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尊重,怎么可能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目前学生工作的主体――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这些学生身上独有的性格特质使得学生工作的复杂性更为突出。再加上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使得辅导员工作向着多元化发展。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系和沟通,但同时学生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更多自由的、开放的、广泛的、全面的信息和知识。网络虚拟情境下的“人机交往”容易使大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容易引起自私、冷漠与非社会化[2]。这就很可能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失去主动权,进而影响辅导员执行力。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执行力作为一种能力体系体现两个特点:一是时效性,就是执行力的快捷、准确、冷静和机敏;二是实效性,就是执行力的效率。如果高校辅导员工作执行力低,那么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工作经常延误、完成质量降低、完成效率不高,导致政策、方案、计划无法落实,不能完成,甚至不了了之。因此,只有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执行力,才能增强高校辅导员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才能将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得以充分彰显。

(二)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中坚力量,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工作的成效。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过程就是培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过程,是培养辅导员具备准确判断、机敏变通、冷静应对办事能力的过程,是培养辅导员掌控全局能力的过程。高校辅导员通过提升执行力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三)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国内学者将观念力、理解力、控制力、协调力、服务力和创新力作为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六个维度[3]。观念力强才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和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政治道路;理解力强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控制力强才能将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充分运用到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指导上;协调力强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服务力强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创新力强,才能不断迎接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新挑战。可见,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对于全面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长稳发展的需要

执行力的核心就是要求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并将正确的事做好。当学校决定执行某一个有效目标时,辅导员作为针对此项任务的具体决策者和执行者,是起着纽带作用的。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就是为了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能正确实施各项决定,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执行力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高校辅导员拥有强大执行力,才能在大学生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发挥应有的效能,取得圆满的效果。只有这样,高校的学生工作才有可持续、长稳发展的可能。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两点对策

(一)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要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一样,享有同等的培养机会,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辅导员开辟出路,为辅导员搭建发展平台,稳定辅导员队伍,激发辅导员活力。二要健全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同时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工作范围,将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三要健全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做到科学评价,奖罚分明,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执行热情。四要健全科学的培训机制,对高校辅导员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五要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坚持政策制度的稳定性,降低政策制度执行的操作难度,注重工作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注重信息沟通。

(二)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理论水平

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辅导员自身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要做到无论是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都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榜样和引领的作用;要做到用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是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迈进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具备的素质能力。只有高校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全面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余钦.基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1):39-40.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也处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管理的前沿。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辅导员的发展难题,推进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1.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与管理者,是学校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的执行者

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处于全面育人的综合岗位。在学习上,他们兼有德育课教学,根据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和困惑,加以教育,予以引导,同时针对大学生的某一阶段思想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个别谈话、疏导。这些教育活动,是辅导员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应该属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体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管理上,他们要落实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对学生的管理规定,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从贯彻落实《学生手册》到学生综合鉴定,从学生评优评奖到推荐学生就业,涉及政治思想、学风建设、安全管理、心理咨询管理,任务重、管理项目多。制定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落实这些规定才能在培养人才中发挥作用。所以说,辅导员在管理育人中发挥着直接作用。在服务上,随着上大学的学生年龄偏小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因此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找辅导员。经验证明:思想教育乃情感教育,空洞的说教无法产生心灵的碰撞,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因此辅导员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所需、所急、所惑。

2.专业性

尽管辅导员工作面广、涉及事务繁多,但最终任务是培养人才。辅导员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性的要求体现在:一是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二是辅导员要有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三是辅导员要有就业指导的能力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要成为学生工作专家。体现在专业性上,就是必须针对学生管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工作研究课题,探索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有力加强。在人员编制上队伍不断壮大,在知识学历层次上有所改善,在管理机制上有所创新,这支队伍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发展需要看,从职业化、专业化来认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1.辅导员从事本职工作的思想不够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高校辅导员多为专职,这种队伍模式使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小。同时,政治辅导员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又没有具体措施保障和明确的前景平台,因此导致很多辅导员彷徨茫然,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部分辅导员还产生厌倦情绪,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由于我们在工作上和建设机制上没有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来规划建设,对他们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前景平台,使辅导员上岗后,对从事的工作缺乏长远考虑,短期行为的思想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上岗后就为今后改行作准备,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打算;二是工作一段时间寻找机会转岗,工作二至四年就申请改转业;三是争取考硕考博等以曲线改行的方式转为专业教师。可以说辅导员岗位是一个交替周期最短的岗位,这支队伍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单一,因此,这项工作长期形成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学生工作传、帮、带机制没有得到体现。

2.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论素养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不但要求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还要求能够掌握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解疑释惑。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都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然而现在的辅导员队伍,一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刚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在年龄上和学生比较相近,没有工作经验,因而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现象。二是社会阅历浅。20多岁的辅导员,他们工作积极有朝气,但普遍缺乏人生体验和工作经验,理论功底也不深。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普遍存在对辅导员干部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

3.由于辅导员职责体系尚未健全理顺,繁重的具体业务影响了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发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受编制限制,各高校都不可能给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足够的编制。截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人数与在校生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1:200的要求,这个比例在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400以上。而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辅导员人数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学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太少;职称结构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太少;许多辅导员年龄偏低;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根本不适合做辅导员工作的人也挤占了辅导员的岗位。

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辅导员在兼顾相关管理的同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上,但在实际工作上,他们成了“办事员”、“消防员”。从学生的请、销假到查夜查寝,从卫生检查到综合治理,从奖学金的发放到学生档案管理,繁多的事务都得辅导员去管。另外,学校职能部门凡涉及到学生的事情,也都要辅导员去协调落实,事无巨细的任务都压在辅导员肩上。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辅导员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而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加强对学生教育这一主业顾及不够。

4.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

一是激励辅导员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相应机制没有健全,没有形成职业化措施和要求。二是辅导员工作既然作为一个专业,没有全面建设方案,专业建设中相关工作问题的研究没有载体和平台,辅导员主动研究意识不强,成果不突出,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专业化和专家化任重而道远。

5.事权关系欠协调

辅导员在履行一定的工作义务时,必须有一定的权利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从现实工作情况看,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现和遇到一些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层层报告、多方协商才能解决,因而显得辅导员工作魄力不够、效率不高。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应在人事管理方面构建相应机制。在职务晋升上可实行“双轨”制,即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可以与类似教师一样评聘各级教师职务;在管理职务上,可以设主非领导职务职员岗位,根据辅导员工作表现和业绩,晋升正、副科级,正、副处级非领导职务职员。另外,辅导员在享受同级岗位津贴的同时,可以根据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劳动强度额外予以特殊补助。这种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可以明确辅导员事业的发展前景,能为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成才中发挥主动作用提供政策条件保障。

2.健全考核机制

按照辅导员应履行的职责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要求,确定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德、能、勤、绩应是考核辅导员的综合内容。考德:主要是考核辅导员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情况。考能:主要考核辅导员是否有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具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较强的管理能力。考勤:主要考核辅导员的勤勉程度,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出勤率等。考绩,即考核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主要看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考绩是考核的重点。考核要贯彻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程序和方法要体现民主,要把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自我鉴定和组织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和职务晋升及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鼓励进取,努力工作的考核功能,为辅导员队伍形成活力发挥作用。

3.建立培训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培训机制,就是根据辅导员开展工作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一要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养计划,在计划中就辅导员培训要求、经费安排等要有明确的意见。二要注重培训的三个环节:岗前培训,要使即将上岗的辅导员明确职责和要求,明确工作的定位;在岗培训,要求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相关知识的自学,进行工作课题研究,提高工作水平;脱产培训,组织辅导员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报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辅导员素质重要途径抓紧落实。

4.要理顺职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