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问题 高中数学 函数概念 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用苏教版的三个实例,并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驱动,一环紧扣一环,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三个实例的共同属性,从而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本质属性,自主建构函数的概念.实例中问题的设置能够使抽象的函数概念变得具体化,进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函数概念教学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函数这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节是函数这章的开篇课,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了用变量定义的函数,但是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却还没完全掌握.依据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高一学生虽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但此时的抽象思维只是基于经验的,理论型抽象思维还比较弱,要想从函数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还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对于还没做出充分的学习准备的学生,函数概念的抽象性难免会影响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材及学情分析,把教材知识内容分为两节课教学:函数概念、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本节课为函数概念教学(新授课).基于函数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严谨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选择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及写出函数的符号表示,解释函数符号;在理解函数的基础上,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及对应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利用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实例的分析,参与观察、归纳、概括数学活动过程,渗透类比数学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养成善于思考、严谨对待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问题:初中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带领学生重述初中函数概念.

问题:y=1是函数吗?

学生:有些学生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

教师:用初中函数的概念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通过本节课函数概念的学习再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储备.通过设置问题“y=1是函数吗”,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处于“愤”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二)实例分析

【例1】 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

(1)1969年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1978年呢?

(2)表格中每一年的人口数确定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969(年)807(百万),1979(年)975(百万);

(2)每一个数(年份)数(人口)(唯一的).

【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4.9x2.

(1)若一物体下落1s,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下落2s呢?

(2)下落过程中,每一时刻的下落距离确定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s)4.9(m),2(s)9.8(m);

(2)每一个x(s)y(m)(唯一的).

【例3】 下图为某市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

图1

(1)上午7时的气温是多少?14时呢?

(2)这一天中的每一个时刻的气温确定吗?如何根据此图像找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7(h)0(℃),14(h)9℃;

(2)每一个T(h)θ(℃)(唯一的).

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每一个…都有唯一的…与…对应.

教师:我们用集合的观点看实例.

例1中的对应关系、例2中的对应关系和例3中的对应关系分别如图2、图3、图4.

图2 图3 图4

问题: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共同点吗?

学生: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教师:你能概括函数的概念吗?

设计意图:因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故而这里选用苏教版教材的三个实例.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并解决实例中紧扣函数要素的问题以及运用符号语言把函数概念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使其处于“悱”的状态.教师及时采用启发式提问,降低抽象概括的难度,把难以接受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育形态,从而为学生主动建构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三)函数概念的形成

教师复述函数的概念并板书:

f:AB

y=f(x),x∈A.

教师引导并板书: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教师:你能回答y=1是函数吗?

学生:有些说“是”,有些说“不是”.

教师板书演示作图:集合A、B是实数集,每一个x都有唯一确定的y=1和它对应.

设计意图: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在理解函数内涵的同时,运用符号语言表示函数,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欣赏符号的简洁美,同时感受符号所蕴含的丰富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原有的知识储存中加入常值函数,扩大并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全新理解函数的内涵与外延,感受初中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四)牛刀小试

练习1:下列哪些对应是函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 (2) (3) (4) 学生:(1)(2)是函数,(3)(4)不是函数,判断依据是函数的定义.

教师:答案为是,是;否,否.

问题:例2中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y=4.9x2.

教师:练习1中(1)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y=2x.

教师:实例1和3中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有的说没有对应法则,有的说没有规律!

教师:集合A和集合B中的值是怎么对应(建立联系)的?

学生:表格、图像.

教师板书:对应法则有表格、解析式、图像.

练习2:判断下列图像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

教师:D.

练习3:看下面几个例子,说出y是否为x的函数.(x,y都是实数)

(1)y2=x;(2)y=x2;(3)y=|x|;(4)y=x.

学生:练习并回答.

教师:否;是;是;是.

设计意图:斯金纳教学原则中的强化原则是要求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在强化的同时利用习题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地了解函数的三要素并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五)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1)函数的概念;(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作业:课后1、3题及教辅上的题.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备课 角色转换

一直以来,我备课就是看看教参,抄抄教案,上网查查资料。有领导说我“懒”,我申辩:“我不懒,我在借鉴优秀经验。”有长者教训我“庸”,我振振有辞:“我不庸,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远!”经历了一段异乎寻常的备课,一场近乎残酷的竞争经历后,我才知道: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没错,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远也没有错。但如此生抄照搬,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可是到底该怎样备课?却不是一下子能说得清,道得明的。于是我整理了那段“非人”经历,选载了其中四次记忆,提取了最有灵魂的四个“精髓”,写下了此文。

一、第一次记忆

4月1日,星期二,晴。

终于决定上《去年的树》,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听说许多名师上过此文。我没看教参,没查资料,没看教案,安静地读了这个故事。读完这篇童话,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章中的人称代词中称鸟为“她”,称树为“他”。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做短暂的分离,分别时两人虽然难舍,但是心中都坚信春天很快回来,见面相守是长久的。但是一场意外的发生,竟然使得这本以为短暂的分别成了永别。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妈妈觉得悲惨。我又把故事说给7岁的儿子听,儿子说:“妈妈,伐木人为什么要一定要伐那棵树呢?”在电话里讲给朋友听,朋友说她想起一首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是呀!《去年的树》很哲学。这样富有内涵的童话故事,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我相信能上好这一课。

二、第二记忆

4月3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满怀激情地拿着自己的心血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我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面对一大堆问题,我无从下手,还好主任提示我:“这个童话是有时代背景的,这个作者是很不一般的。”

于是,我去了图书馆寻找有着“日本安徒生”美誉的神秘人物新美南吉,我拜读了他的童话《糖块》、《白蝴蝶》、《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等作品,作者风格渐渐清晰:其一,娓娓道来讲故事,篇幅虽然不长,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其二,朴实无华叙情节,没有华丽的词句,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其三,言简意深表主旨,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至透明的美。读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思绪也能穿越时空,回到那种境界里去。我还找到了创作背景:当时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一切都在快速变化。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觉得焦虑觉得惶恐无助。作者也在用故事告诉人们,当变故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要抗争,但是当一切已经成为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勇敢面对它,并继续乐观的生活。

坐在窗前,端一杯清香的绿茶,我一遍一遍地再读这篇童话,每一次读就会有一些新的感受。解读也逐渐厚实:去年的树,曾经的绿色,曾经的家园,曾经的快乐,曾经的美好……去年的树,永远的回忆,永久的思念,永恒的回忆,永远的朋友,永远的遗憾……去年的树,今日的灯火,今日的寻找,勇敢的面对,不懈的追求,可贵的诚信……去年的树让我们懂得珍惜今日,珍惜今日的绿色、今日的家园、今日的朋友、今日的快乐、今日的一切……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可我还在享受着我的收获。

三、第三记忆

4月4日,星期六,阴。

又试讲了,情况有了好转,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用同事们的话说是没有什么嚼头。

我忽然觉得不明白编者为什么在这里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我在教材的导读中找到出了答案,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斟酌良久,我决定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这样一来,就有大语文观了。

四、第四记忆

4月7日,星期一,小雨。

又试讲了一次,学生还是没和我产生共鸣,课上得异常的吃力。我的努力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任何改善?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反映,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到底会是怎么一个状态呢?为什么孩子们的感悟在我上了这篇课文后却那么少?是不是我在教学中对孩子禁锢的过死?那么,孩子们到底能从童话中感悟什么?

忽然想起王崧舟老师曾经这样告诫我们: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滋润,是人与人之间一次高尚的精神相遇。真正的语文的后面一定写着一个人字。是的,这语文,那语文,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语文首先得是人的语文。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的感觉自然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符合人性,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我决定:就把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作为重点。

在教学相寻过程中,着重于开掘内心的想象体验。设计抓住“树的变化”,前后贯通,脉气相连,引导学生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在寻找过程中鸟儿的形象渐渐凸现,孩子们的感受也渐渐增强。

相见部分是故事的,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所在。前几十分钟的教学成效在这里显现。最后,在结束学习之前,教师渐渐擦掉黑板,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的词语,其实就是他对这个故事的个性化解读。有了这样的思路,确定了这样的教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五、代后记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字词教学 能力训练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这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以《去年的树》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拟人体童话。本课需要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很多,结合年段要求及本课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

1.学会生字新词;

2.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4.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练习对话描写。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葫芦娃、小红帽、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画说童话故事的名称。

2.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一幅幅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图片,唤起他们的回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1.出示:

鸟儿 哪儿 一会儿 细条条儿

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音。

2.出示:

融化 剩下 伐木人 煤油灯

(1)学生齐读,正音。

(2)出示:

溶化 融化 熔化

钢铁开始( )了。

冰糖已经( )了。

冰雪开始( )了。

先让学生讨论三个“róng huà”的意思,然后教师小结:钢铁遇火熔化,冰糖遇水溶化,春天冰雪融化。根据字的偏旁能理解汉字的意思,记得牢固。

(3)出示“伐”字。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短刀长柄。(出示戈的象形字)这是长长的柄,上面横着一把大刀,这还有一个叉子,是装饰品。这就是古代的“戈”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它变成了今天的“戈”字。旁边侧立着一个人“”,这把刀正好横在这个人的脖子上,就是“伐”。 “伐”的本意就是“杀”。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儿化韵的词;二是复习四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三个同音词;三是理解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伐”。这样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二、整体感知,训练概括能力

1.过渡: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根据老师的提示,同学们说一说。

2.出示:

小鸟和大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它四处寻找,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课文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给予一些提示,学生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词句,指导朗读

1.读1-2自然段,抓住“天天”这一重点词语,反复引读,体会树和鸟儿之间深厚的友情。

师:一个天天唱歌给朋友听也不累,一个天天听朋友唱歌也不感到厌烦,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个美好的画面。

引读:(温馨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赞美地)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生读)

师:(深情地)不论烈日炎炎还是凉风习习――(生读)

2.品读第一次对话。

过渡: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分别前,这对好朋友是这样告别的。

出示对话:

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引导学生抓住“请”“还”读出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抓住“一定”“等”读出鸟的信誓旦旦、坚决的态度。

3.品读2-4次对话。

(1)用“nnn”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2)学生自主阅读,选择喜欢的角色与同桌练习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

4.出示下列句子,抓住两个“看”字,想象鸟儿会想些什么,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深入体会,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回顾全文,畅说感受

过渡: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读读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对象说说。

我想对(伐木人、大树、不守承诺的人、同学、自己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与各种角色对话,拓展他们的思维。】

六、拓展练习,仿写对话

过渡:本文的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把小鸟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那树是怎样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呢?文中没有写,下面让我们仿照文中的写法,发挥你的想象,把对话补上。

出示:

鸟儿向南方飞去了。树苦苦地等待着朋友的到来。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相聚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可是有一天清晨,伐木人来了。

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伐木人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火柴运到村子里,有个小姑娘来买火柴,火柴对小女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在擦然自己的一刻照亮了整个屋子,他对灯芯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灯芯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4

具,其意义就在于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自己研究自己”,逐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软、硬件环境的成熟让教育Blog下的校本教研成为现实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已于2000年接入电信宽带光缆,组建了校园数字信息网。2002年,全校教师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办公。2005年,学校创建了中心教育Blog网(jdzx.省略/blog/),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程序采用的是oblog2.1 Access免费版(现已升级到oblog4.0版本,是一套经过完善设计的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并配备了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形成专业的支持和健全的网络管理机制,保证了校园网的畅通运行。

在硬件得到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学校也十分注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经常性地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举办系列培训,并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法,让年轻教师的活力与老教师的经验互补,让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使用网络,在网络中搜索并使用各种教育资源。

探索教育Blog下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1.教育Blog下的“主题研讨”

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这是传统教研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在网络环境下,运用Blog交互方式来实现主题研讨,可使研讨的内容更深入、研讨的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参与的人员更多。

学校华光语文高段教研组以Blog为平台开展了每月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以2006年9月的说课研讨活动为例,两位吴老师分别就《送元二使安西》和《去年的树》进行了说课,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展示了教学设计的精华、亮点,给人以启示。另外,通过Blog上传的关于说课流程、注意点等相关文章,使教师们对于说课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2006年10月的专题研讨《关于写作指导策略》,则是学校根据高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依托Blog平台进行的学习研讨。

2.教育Blog下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向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但传统备课工作量大,往往占用教师大量时间,采用Blog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给教师备课赋予了新的内容。学校的中山低段数学教研组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首先由课题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到教研组的Blog群中,然后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作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交流得失,进一步完善备课设计方案。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而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3.教育Blog下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分析”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教育Blog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微格化。在2006年11月份,区教研室组织了“一堂好课的系列研究活动”,学校将教坛新秀的展示课进行了拍摄,并上传至Blog网上。全区的数学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点播收看,并就整堂课或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而引发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撰写在Blog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切磋。这种方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脱节、集体评价与自我评价脱节的不足,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

4.教育Blog下的“课例研究”

很多教学研究因为其语言和理论的高度抽象化、远离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而使教师有很大的距离感。而课例研究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教师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具体实施中,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将组内某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通过Blog到自己的教研组Blog群中,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研究的议题,然后组织本组教师,通过回复、评论等功能进行评议,并就共同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获得对课程和教学的理解。

教育Blog下校本教研的困惑与思考

课题实施至今,应该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学校的教育Blog网,每天的访问量达到两三千人次,发表的文章已达3600多篇,教师们在相互传播沟通的过程中,反思、互动,不断地进行思想的复制与创新。但透过这些,我们还看到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育Blog存在应付现象

许多教师写教育Blog日志是在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大,而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学会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多数教师唯有应付了。

2.扩大教育Blog区域,以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是校本教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学校的教育Blog只是面向本校教师,而一个学校的专业引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探索。要想让校本教研在学科的专业上得到更高层次的引领,还需扩大教育Blog的辐射范围。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是请知名的特级教师、专家、名师加入到我们“博友”中来,用他们丰富的学识来帮我们组织相关研讨。“走出去”是让我们的教师“走”入区、市、省乃至全国性的教育Blog网上,加入到全国的教师博客联盟中去,打破地域的界限,扩大学习与交流的范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 方法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35-02

教与学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过程。学习是学生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教学是教师为了能够影响学生头脑里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因此,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应该促使外部的教和内部的学发生密切关系,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样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的教学艺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职教经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兴趣的含义

所谓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1]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了三种学习境界,知之是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好之是把学习当作一个人的好奇和爱好,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而获得知识;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即把学习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求学的过程能达到心灵的愉悦。乐之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直接指向成功。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很多人认为爱迪生、牛顿搞起实验来几天几夜不睡觉,有时甚至几个月不离开实验室,为了科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一种偏见。做物理研究没有苦的概念,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对你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关键是你对它有没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习成败的诸多因素(本人素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学校状况、周围氛围、教师水平)中,有无兴趣占30%。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1)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点、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2]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上好第一节课。课堂中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导入方式,使学生从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比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介绍本专业发展历程导入、本课程所涉及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地位和作用导入、悬念导入、直观教具演示导入、名人故事导入等,都具有很强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上好每一节课。在注意上好第一节课的同时,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手拢到课堂上来,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直观性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每节课有新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认真考虑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要实现教学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1.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出重点。对于重点问题,关键是讲清、讲透。精讲不等于少讲,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对于能举一反三的内容,其中“举一”是教师的事,要多讲,讲深讲透,直到学生能“反三”为止;而“反三”是学生的事,是学生利用已知求未知的过程,教师要少讲或不讲,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比如,麻花钻的基本几何角度的作用及优缺点必须讲深讲透,而麻花钻的改进则是学生利用已知求未知的过程,应尽量少讲。

2.讲清难点

难点可能是重点,也可能不是重点。不论重点与否均要讲清楚。因为它将成为学生继续听课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效果。

如何确定难点呢?首先可根据教师自己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其次应根据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最多的地方。确定难点后关键是讲清,讲清的最好方法是解扣法。扣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可收到迎刃而解的效果。比如定位与夹紧有何区别?关键讲清定位是确定工件正确的加工位置,夹紧是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3.设置疑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设置疑点,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兴奋状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设置疑点应讲究“问的艺术”。问得好,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激起学生朵朵思绪的浪花。比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中,根据授课内容不时提出“钻孔为什么只能是粗加工?粗磨为什么就是精加工?”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很想知道这个中原由。

设置疑点可以采用很多方式,通常有自问自答、师问生答、只问不答等,具体用哪种方式,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握。

4.安插兴趣点

兴趣点是指学生不知道想知道又很感兴趣的事情。但安插兴趣点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离题太远。安插兴趣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性。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惊讶、疑惑或者兴奋的时候,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智力。比如:砂轮的硬度和磨料的硬度是容易混淆的知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就可达到对比启发效果。同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中去寻找那些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东西,从而达到类推启发的效果。从电弧烧损这一普遍现象,就可类推出电火花加工。对学生从未见过的事物(比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要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用感情说话,用姿势说话,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生动形象,达到情景启发的效果。

(2)富有节奏性。优美和谐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而且可使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在讲解内容上应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层次分明;在讲授过程中从容不迫,有张有弛,疏密得当;在感情语调上,感情时起时伏,声音时高时低,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每堂课上设置一两个。

三、注意课堂语言艺术性

1.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描述复杂的事物。比如介绍车床组成:“一身二架三箱”(床身;刀架、尾座;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钻头结构:“六面五刃两尖一心”(两个前刀面、两个主后刀面、两个副后刀面;两条主切削刃、两条副切削刃、一条横刃;两个刀尖;一个钻心);车螺纹:“五保证”(牙型;螺距;中径;线数;旋向)。

2.幽默诙谐,雅而不俗。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象的能力。在课堂上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活跃气氛,启迪灵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调侃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称赞课堂讨论气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课堂讨论时,称赞学生问题回答得好:“膝盖上挂暖壶,水平比较(脚)高。”对学生回答问题跑题:“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在使用幽默诙谐语言时,不要用不雅语言、讥讽缺陷的语言、有辱人格的语言。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类多媒体软件引入教学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曾经一段时间有这样的说法:“绘图取消图板,上课取消黑板。”但在实际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并不喜欢单一的课件教学,而喜欢课件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采用课件加黑板加粉笔;实物加模型加教具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教学更具有互动性、情境性、交互性,极大地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教学效果。

2.课件内容要详略得当

制作课件,要避免长篇大论,教材搬家。最好是文图画像并茂,详略疏密有度。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在专业课的课件制作时,应将一些学生感到不易理解、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用课件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热爱教学,为人师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大有学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做到热爱教学,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去影响学生。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过好“二关”,具有“二气”。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应过好理论关,即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教学的灵气。同时应过好实践关,即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大多数设备能动手使用,实际操作不发怵,具有教学的底气。

2.兼收并蓄,认真备课。

通过听老、中、青教师的课,取长补短;从专业杂志、业务书籍等收集相关资料;向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技师、工程师请教;通过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动手拆装设备获得第一手资料来丰富备课内容。做到取一家之长,模仿为主,取多家之长,兼收一身;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人格魅力的外化表现,包括外貌仪表、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为人处事;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综合素质,包括远大理想、胸怀气度、学时才华、人格涵养。作为一名教师,除应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以外,还应具有综合的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将影响其各个方面,尤其对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提前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进行课后的解难答疑,及时对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订正。这些有形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无形的言教。作为一名教师,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表扬有根有据,批评以理服人。教师自己有错就改,敢于自我曝光,自我批评。

六、结束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辛勤的汗水,化为春雨,无声无息地潜入学生的心中,滋润学生的心田,生长出无数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言行,感染学生的心灵;教师以她广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学生努力奋斗。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造就更多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兴旺主编.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晓东主编、赵 群副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高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事先做个先知先觉的过程,学生预习时会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对于困惑或疑问的知识点会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自动获得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就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学生在预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钦佩不已的同时也产生了几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借箭的时候故意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为什么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二十条船,不要多点或少一点的船?……因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上课时迫不及待地要求解决。在集体讨论和教师点拨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会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备课,因为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可以说,一堂课就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在踏上讲台之前有一盘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创设和谐的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因此,我主张教师本身首先是一团火,并把这一团火化成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教师要因“学”论“教”,设计教的过程,课堂上打破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案转,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

四、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像《给予是快乐》、《去年的树》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但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明白文本的主旨,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段,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如阅读《匆匆》这篇课文,读懂了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可以联想到自己度过的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阅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与同学议一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只有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具有实效性。

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