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论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媒体论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媒体论坛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1

[关键词]网络课程 重构知识 微型学习 师生共建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普及,网络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形式,网络学习的主要载体即网络课程的质量决定着网络学习的效果。仅仅是教材电子化、资源堆砌、答案汇集的网络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终身学习者。本文提出运用概念图工具,打破以章节结构组织内容的传统模式,重构“晶格立方体”知识结构;以微型学习理论为指导,师生共建模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媒体理论”网络课程。

一、课程概述

“媒体理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媒体的含义、本质、理论基础,以及各类媒体的设计、编制和应用等。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常用的教学媒体,掌握教学媒体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各种媒体的正确的教学认识和灵活的教学思路,能够判别媒体应用的有效性;加强对教育技术专业的深度理解和认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从课程学习目标看,需要学生达到了解、理解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各类媒体的特征、教学功能及其组成的教学系统等。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接触到这些内容,他们对媒体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以微内容的形式呈现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要学生形成对媒体的正确的教学认识和教学思路则需要在学习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应用效果,设计优化方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

二、设计理念

“从共享到应用到特色”是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媒体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目的是为开展集课堂教学、网络化教学和现场教学等于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应用到特色的跨越,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初始能力(知识、技能、态度)、一般特征(年龄、认知发展与成熟程度、道德发展水平、语言发展水平、社会经历经验)、学习风格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网络资源数字化、多样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优势。为此,我们关注对知识的重构,引入微课程理念,采取师生共建的模式,建设“媒体理论”网络课程。

(一)知识重构

重构知识结构就是从不同视角调整知识体系结构和布局,让学生从适合自己的角度去把握知识,理解学习,也可以从多角度去辨别和学习。“晶格立方体”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多维度网状结构的变体,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根据用户的知识行为模式和需求动态建构或扩展,其关联强度也因此有所区别。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建构知识,改变晶格立方体的节点知识,建构的结构图也因此发生变化。便于观察,本文用概念图工具呈现了“教学媒体分类和设计”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媒体设计可以认为是具有并行关系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是包含关系的知识结构,对各类媒体的编制和使用既可以按类来分开讲授,也可以先讲授各类教学媒体的使用,再讲授各类教学媒体编制。

(二)微课程

微课程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引入美国的课程改革,1998年新加坡开始实施微型课程(micro LESSONSTM)计划,我国学者在1985年也曾对微课程下过定义:微型课程又称“ 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的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活动,构成微型课程。不管是从内容的视角还是技术实现的视角去理解,微课程是指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支持下,把学习内容按照某一逻辑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知识片段)群,每个单元突出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征,每个单元知识容量小,可以是教学活动、模拟游戏、问题解决活动、教师演示材料等;可以涉及多门课程领域,支持广泛的学习形式和结果。利用微课程开展的学习形式即可称之为微型学习,微型学习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具有短时间、小片断、个性化、多媒介等特征。建设微课程,维持学习动机,满足学生课外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微内容的建设更有利于课程内容和资源的及时更新。

(三)师生共建

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接触的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媒体的功能、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基础,因此可以采取“师生共建”模式建设资源。教师把学习内容划分成微内容,由学生自行制作素材,形成优秀的微内容资源,并把它添加到网络课程中。师生共建模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尤其在知识的取舍、重构和呈现上,他们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的喜好决定微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建设微内容时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建构,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还起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

三、网络课程设计

(一)内容模块设计

参考国家精品课程制作要求,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媒体理论”网络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导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作业和问题、微课资源6个模块(如图2所示),课程导学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地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指南5个子项,阅读该模块内容后,学生可以了解课程性质、学习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起到导学的作用;师资队伍重点介绍课程主讲教师、建设人员以及与课程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其他三个模块是该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如下:

1.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演示课件、教学录像3个子项。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采用授导型或者探究型设计模板进行设计:分析学生特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展示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明确课程性质。“演示课件”的内容与教学设计内容一一对应,是教学设计的技术体现,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也可提供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学录像是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课堂实录,所谓恰当就是能够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体现课程性质,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2.作业、问题。该模块包括提交作业、优秀作业、问题集锦3个子项,在开课学期内“提交作业”向教学班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显示提交情况;非开课学期仅呈现各章节作业题目和要求。“优秀作业”项呈现历届或已学章节的优秀作业,作为学习资源,供学生参考。“问题集锦”项呈现历届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典型性问题和对某一学习内容的错误理解,给当前教学班学生提供一种思维方式。

3.微课资源。该模块与教学内容模块有相似之处,包括教学设计和微内容CAI两个子项,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CAI都是针对微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二者也有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微内容的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下载或是在线学习;同时,微内容的格式适合于目前市场上的多媒体产品存放和观看,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是学生开展微型学习的帮手。

(二)导航设计

导航设计不仅仅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捷地找到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不会产生迷失学习方向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与网络课程的交流与合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习。本网络课程的导航是按照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以模块导航为主,多种导航方式结合。内容模块是课程的主导航区,它是网站导航的关键部分。其中的课程导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作业和问题、微课资源6个模块及其子项为学生绘制出了课程的学习路线图,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学习。学生进入主导航区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浏览学习,在页面左边有学习位置定位,学生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还可以实现各页面间自由跳转。另外,课程地图是知识结构“晶格立方体”,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连接到对应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和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学习路径。

(三)界面设计

网页界面设计是对一些基本的视觉元素的设计,包括色彩、版式(布局)、文字、图形、图像等,这些元素自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媒介符号传递学习内容,在设计时结合课程内容,考虑人的视觉规律、听觉规律和心理联想机制对认知产生的影响,使这些视觉元素的组合符合人的感觉规律,提高网络课程的界面感觉强度。在网页风格上定位在活泼型,颜色以明快色彩为主。版式设计上采用国字型和左右型结合:页面顶端是课程标题,标题下面是课程内容模块构成的主导航区,主导航以下拉列表式呈现子项目。主导航区下面分成左右两列, 左列有导航链接,同时可以定位学生的浏览位置;右列是正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地呈现学习内容。最下面是网络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等。文字设计上从字体、颜色、大小、字间距、行距以及文字色彩与背景色的对比度几个方面考虑。图形、图像的使用重点选取各类媒体的图片资料进行Photoshop处理,作为页面背景烘托课程主题,与文字形成鲜明对比,提高网络课程的可读性和清晰度。

“媒体理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处在研究阶段,后续研究将深入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爱陶.什么叫微型课程[J].教育探索,1985(1).

[2]陈明选,陈艳.论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1(4).

[3]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9).

[4]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1).

[5]马欣研,薛峰,梅海东.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交互性研究[J].继续教育,2011(1).

[6]滕广青,田依林,董立丽,等.知识组织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情报理论与探索,2011(9).

[7]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8]徐福荫,李运林,胡小勇.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2

信息共享,平台促合作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共享与文化交流是大趋势。

人民网副总编辑单成彪认为,网络媒体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传播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下大力气做好外宣工作,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驾马车并进”,围绕双方利益共同点与文化共鸣点,将传播对象国的媒体渠道与已有的广泛受众为我所用,从而实现“两级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传媒共同体”。

“讲好故事不在于我们说了多少,而在于别人听懂了多少、需要多少,这就要求网络媒体讲方法、讲技巧、讲诉求。网络媒体需借力‘一带一路’这个大框架找到自己的定位。”环球网总编辑朱研强调应讲究沟通的技巧和原则,网络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借助“一带一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蕴藏了很多机遇和挑战,而大数据的运用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带来希望。通过建立“数字驿站”,将陆上与海上信息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定当推动弯道超车的梦想早日实现。

建设好“一带一路”,需要节点城市的网络媒体实现信息共享。而要实现持续的信息共享,新闻门户网站的生态建设必不可少。“互联网生态下,互联网企业要想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技术、资本等多方面发力,优化结构、激励有效、提升管理、去除壁垒。”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在论坛上说道。事实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全国网络媒体业界缺少一个统一的“一带一路”战略宣传交流合作平台,信息无法共享,宣传效果难以形成合力。借此契机,重庆主动搭建起全国性的网媒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各网站交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网媒合作发展。而对于这一联盟平台成立的价值和意义,在李斌看来,这是汇聚了节点城市网络媒体之力,让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立体传播,形式多样化

作为互联网时代常见的传媒手段,网络媒体在重大主题的报道、策划上显得更立体、精准,形式更多样。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16年,重庆视察时指出,重庆要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排头兵,努力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发展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5月11日,“全国百家网络媒体总编看重庆”活动正式启动。在随后的5天时间里,12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31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42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闻网站负责人、部分商业门户网站和知名App客户端负责人,共计102家媒体150余名嘉宾兵分两路,走进渝北、沙坪坝、黔江、彭水、涪陵、璧山、江津、铜梁、忠县、梁平等区县采访。

嘉宾们在“渝新欧”的起点――重庆西部物流园考察整车进口业务,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未来;渝西、渝东南的秀美山川、多彩人文,则让他们看到了重庆在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中取得的成绩。

一路走来,国际在线副总编辑兼新闻中心总监陈雷注意到,各区县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兼顾,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此外,当地村民也参与到旅游文化推广中,既没打扰生活节奏,又能增加收入,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重庆的新农村风貌给龙虎网副总经理孙迎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眼中的重庆新农村建设一派欣欣向荣: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重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搬迁有机结合,注重宜居宜业,让农民能够在新居安家,在家门口就业。

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众网络媒体联动发声,将与会嘉宾的观点多平台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参与论坛活动的70余家网站,在各自网站首页以图片或文字形式专题展示,链接华龙网第二届“一带一路”网络媒体责任论坛专题进行报道。西部网、中国甘肃网、中国江苏网、宁夏新闻网、大洋网等网站还推出了独立的专题策划。

众网络媒体围绕经济、生态、扶贫、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主题展开报道,通过先期策划,以总编体验、总编支招等形式进行巧妙嫁接,通过社区论坛、视频拍客、手机报、微信朋友圈、微信私人号等平台精准推介,切实对覆盖人群宣传见效、影响到位,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措施、进展和效果。

内容为王,原创不过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内容已碎片化,新闻网站的生产流程开始改变。过去是网站报道什么,受众就看什么,但现在移动互联网完全打破了这一方式,需破除报业集团和新闻网站之间的壁垒,利用技术和资本双驱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供更多的资讯、生活服务,用不断升级创新的优质产品体验来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

在信息扩展的时代,传播的途径丰富多样,但内容为王是不过时的真理。活动期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中央级网站参与报道,多家网站在首页展示报道,共原创和转载稿件800余条。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3

【关键词】体育评论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一、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

网络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新闻评论和网络媒体的结合产物,是在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于体育事件或者体育人物的评价性意见。①随着我国体育新闻的多元化发展,网络体育评论日渐成为网络媒体参与媒介竞争的重要部分。四大门户网站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都已经开辟了专门的体育评论板块或BBS讨论区。本文分别从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形态、特征三个方面总结当前网络体育评论的现状。

1、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内容

(1)针对体育竞技的评论。体育竞技评论是体育评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世界上各项体育赛事是竞技体育评论的主要新闻来源,尤其是篮球、足球等大宗体育赛事更是能够吸引众多体育迷的关注。近期开展的斯诺克世锦赛、NBA季后赛和英超、欧冠等世界顶级足球联赛都是各大网站关注的重点,例如:

搜狐特评:世锦赛是丁俊晖心结 能排压才超一流

王磊:巴萨王朝结束了吗 补两人宇宙队可延续

亚冠特评:中超崛起如德甲回暖?旺火仍需靠内功

(2)针对体育人物的评论。体育人物评论主要是指对体育人物在赛事中表现以及日常生活的评论。体育人物包括体育运动员、教练以及参与体育事业的相关人物,如体育解说员等。例如:

虎扑足球论坛:老男孩:坚如磐石的斗士——“岩石”萨穆埃尔

虎扑篮球论坛:马里奥·钱莫斯:稳定性问题已成过去

孟晓琦:尤纳斯“倚老卖老”

(3)针对体育事件的评论。这类评论主要针对在体育界发生的影响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可能影响体育人物自身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竞技体育的发展。例如姚明退役事件、王濛打架事件、原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因涉嫌受贿入狱事件、孙杨与教练闹不合等影响较大的事件。再例如,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郎平回归重新执掌中国女排一事,各大网站都刊发了相关评论:

搜狐特评:比起带来了什么,郎平留下什么更重要

洪刚:谁当主帅真重要?非郎平不可非冠军不可

腾讯特评:放行郎平执掌女排 许老板好大一盘棋?

2、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形态

随着网络体育评论的逐步发展,多种不同表现形态的体育新闻评论应运而生,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网络体育评论环境。

(1)网站原创评论。原创评论是指网站根据最新的体育赛事或体育事件所发表的观点和意见。这类评论由网络媒体自身评论队伍创作,是网站体育评论水平的集中体现,其最常见的形式为网站特评。

(2)专家评论。专家评论主要是指由网络媒体所邀请的体育界或新闻界的专家来进行的评论。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赛事进行的时候,网站会专门开辟专家专版。例如腾讯的《名家》专栏,拥有白岩松、刘建宏、骆明、张卫平、于嘉、冷雪、费根、等一众新闻界或体育名家,拥有较高声誉。

(3)跟帖评论。这类评论主要是由网友自发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即时性的评论。例如新浪体育的“我有话说”、腾讯的“发表”、网易的“网友跟帖”等。

(4)论坛评论。论坛评论是指由网站编辑开设专门帖子或由网友自行开辟帖子,对帖子话题感兴趣的网友可自由加入讨论。为了吸引受众,门户网站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各网络媒体基本都开设了体育论坛。如网易体育、腾讯体育、新浪体育、虎扑体育等所开辟的论坛都是浏览量较高的几大论坛。

(5)博客、微博评论。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资深体育迷在其博客所撰写的草根体育评论;二是业内著名人士、知名体育评论员等个人博客或微博。另外各大网站也纷纷注册了代表自身的官网微博以发表相关新闻或评论。这类评论社交性极强,一些知名体育人的微博上几句即时短评甚至会有上万转发,是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一种新型力量。

3、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特征

(1)传播的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不受印刷周期和版面的限制,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可以紧随甚至与体育新闻的传播同步展开。例如各大门户都有设置NBA直播间,由评论员根据比赛进行情况同步对赛事进行解说,各网友可在公共讨论区开展讨论也可与评论员进行交流,赛事结束网站便会迅速推出对整场比赛的评论。

(2)观点的多元化。网络体育新闻评论来源的广泛性造就了其观点的多元化。针对同一体育新闻,既有来自专业评论员的评说,也有来自普通网民的观点。网络虚拟空间聚合了来自不同渠道的评论,不同的观点在网络平台上相互碰撞,例如在对郎平重新执掌我国女排的评论中,就明显地形成了支持与反对两派对立观点。

(3)交流的互动性。网络体育评论的互动性体现在不同观点的激烈对碰,论坛和BBS是最能体现网络体育评论互动性特征的。以虎扑体育论坛的帖子“打猎的人不怕虎豹才狼!!!”为例,该贴发表于2013年5月3日13:18分,截止5月4日01:40分,短短的12个小时内就有139218人次浏览该贴,509人回复。这些互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出人们对体育新闻的意见,这种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流也有助于推动网络体育评论往深度发展。

(4)意见的集纳性。由于网络版面特有的集纳性特点,各网站往往会设置专门的评论版块。在这个版块上呈现着来自不同媒体或个人的针对相同或不同体育新闻的评论性意见。例如新浪体育的“媒体评论”版块,集纳了大量来自传统媒体的体育评论。网易体育的评论版块则综合了传统媒体体育评论、专家体育评论、热门博客评论、微评论等各种不同形态的评论类型,聚集了大量最新的体育评论。

二、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存在的不足

1、原创性不足,意见缺乏权威性

各网站尤其是门户网站等虽然都开辟了评论专栏或专版,但更多的还是转载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特有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网站在原创方面出现懈怠,多以转载他人评论性文章为主。观点是媒体的灵魂所在,缺乏原创性意见的媒体是难以在竞争白热化的媒介环境中立稳脚跟的。尤其是门户网站以及专门的网络媒体机构,一旦缺乏独立的观点,其权威性将会逐渐丧失,网站的流量也会随之下滑。

2、观点过于随意,泛意见化倾向严重

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赋予了意见发表者免于受责的条件,部分网民在发表评论性意见时多存在随意言说的状态,当他人观点与自身不符时,便对对方进行肆意攻击,导致一些琐碎的甚至超越道德底线的言论产生;另一方面,意见的过于分散导致了评论导向性的流失。在针对某些重大体育事件的言论中,各大媒体以及众多网民纷纷展开评说,各式各样的意见充斥在整个舆论场之中,看似各方观点鲜明实则整个事件扑朔迷离,迷失方向。

3、部分用语粗俗,呈过度娱乐化趋势

在网络大环境不良倾向的影响下,网络体育新闻评论也出现了过度娱乐化趋势,在评论内容以及评论用语上都有直接的体现。如《绿军悍将羞辱甜瓜言论曝光:加内特睡了你老婆》、《为什么女生大都喜欢科比》等,内容或过于粗俗,或过于娱乐化。这些文章也许能暂时博得受众眼球,但却无法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需求,也不能对其进行引导,更有可能培养低趣味倾向的受众,不利于体育传播事业的发展。

三、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1、加强原创意识,建立专业的评论员队伍

就目前而言,整个网络体育新闻评论的原创性评论数量不足,质量不佳,而原创性评论是网站提升权威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建立一批专业性的评论员队伍应成为各网络媒体的重中之重。此外,建立专区吸引网友评论也是激发原创性评论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要求网站编辑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以便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网友原发性帖子中精选出优秀的评论。

2、规范写作意识,建立合理的写作机制

加强规范化写作意识主要是针对目前网络体育评论出现的一些粗俗化、过度娱乐化等不良现象而言,只有普及规范意识,才能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规避种种不良倾向。此外,在一些体育新闻评论中也存在着述大于评的现象,也即过多地叙述新闻事实而忽视了“评”这一评论最为重要的元素。出现这一情况也是由于没有建立合理的评论写作机制造成的。因此加强规范化写作意识意义重大。

3、培养品牌意识,创立个性化评论版块

目前网站体育评论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网站由于过度重视体育资讯而忽略了评论的魅力,因此在评论的版面设计上也显得较为粗糙。打造品牌既是网络媒体面对媒介竞争必行之路,亦是提高媒体权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腾讯体育推出的《名家》栏目就是品牌栏目之一。《名家》每期由新闻界或体育界著名人士坐镇,推出深度体育新闻评论,例如近期推出的有《白岩松:中国式德比》(4月29日)、《于嘉:出柜=商机》(5月2日)、《刘建宏:拜仁多特会师决赛不奇怪》(5月3日)等都是针对最新体育新闻而发表的深度评论,另外腾讯网还同时推出了《江湖》、《深度》、《独家》等专栏,共同打造腾讯体育品牌。

4、强化监督功能,建立对不良评论的规避机制

建立对不良评论的规避机制主要是指针对网友任意性发言中出现的一些低俗词汇进行规避,以打造较为良好的评论环境。网站应该对自己贴吧或论坛进行严格的管理,不可为了增加点击率而设置一些较为低俗的话题吸引网友进行讨论,一旦发现过于粗鄙的言论,应对其进行删帖以及警告处理等。

5、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汲取传统媒体优质资源

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无论是形态还是在传播内容方面都显得较不成熟,与传统媒体开展合作是网络体育评论应发展的重点之一。例如新浪体育与报纸合作建立的“足球报-新浪合作专区”就是典型的网站与报纸合作的案例。

参考文献

①陈博宇,《我国网络体育新闻评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4

在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不但要面对传统媒体的步步紧逼,更要应对网络媒体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网络对技术创新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网民的需求每天都有新变化。网络媒体要想在如火如荼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品牌优势日益显现

最近,提出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发挥网络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网络文化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6年开始,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中开设网络新闻作品奖项。

与此同时,由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也拉开帷幕。如果说网络新闻作品被列入中国新闻奖评选范围是对网络媒体影响力的官方认可,那么“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则是网民对互联网品牌影响力的检阅。一些影响力大,深受网民喜爱的品牌栏目成为网站的形象代言,带动了网站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品牌栏目特色分析

栏目(频道)是网站的主要架构。网站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若干个网民认同、叫好的栏目(频道)。网站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频道),形成招牌效应,是扩大影响力的必由之路。从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网络媒体作品及两届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来看,这些作品及栏目(频道)虽然内容各不相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特色鲜明。网络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不仅传播速度快,信息简单便捷,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以往你传我受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做到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形式上加强互动交流,增强网民参与程度。

网络媒体应将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化作独有的竞争优势,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栏目(频道)。论坛是各个网站汇聚人气的重要栏目,而要想形成影响力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以言论的“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在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广大网民发表心声的平台。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担负着沟通百姓、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因此,“强国论坛”既要保证网民发表言论的自由,同时加强引导,论坛言论以理性、深刻见长,而不是简单地大发牢骚和夸夸其谈,体现出主流媒体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国论坛”及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强国社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成为人民网的标志性栏目。

借鉴传统媒体经验,整合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多媒体之间的交融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大趋势。网络媒体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但传统媒体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拥有经验丰富的采编队伍,掌握重要的新闻资源,在人员、财力、机制等方面与网络媒体相比相对占有优势。目前,我国很多新闻网站是依托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建立的,网络媒体要实现品牌化经营,必须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吸收借鉴其成功经验。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河网的《焦点网谈》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成为我国网络媒体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栏目。《焦点网谈》是《河南日报》与大河网之间开展报网互动的一个版面,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借力于传统媒体的优势。该栏目针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收集网友在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言论,在大河网和《河南日报》上公开发表,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网络的互动性充分结合,既在党报上传递了网民的声音,又在网络上体现了党报的导向。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创新。互联网是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传播媒介,对新技术的反应程度有时直接影响到网站的兴衰成败。国际在线“网络电台”也是“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两连冠,它是我国第一家官方网站开办的网络电台。栏目开通后,不仅加强内容建设,满足网民对资讯、外语学习、娱乐的不同需求,还紧跟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方向,在2006年推出了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的播客平台,成为我国首家提供多语种播客服务的网站。中国网的“网上直播”栏目入选2006年度互联网品牌栏目,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开创了网站露天直播的先河。以前露天直播都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专利,似乎网络媒体还没有这种能力。中国网的“网上直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后,勇于挑战,打破单纯做新闻会直播的单一局面,成功举办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的现场直播,目前,“网上直播”已经成为很多媒体记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全面了解网民需求,提供贴身服务。对网络媒体而言,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掌握着自,只有符合网民需要的内容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必须全面了解网民的需求,从内容、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增强贴近性,提供贴身服务。南方网“法治频道”坚持新闻报道、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同步走,受到广大网民欢迎,入选2006年度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为网民提供实质是南方网“法制频道”的最大特色。频道专门开设免费“咨询热线”,每天24小时解答网民的法律咨询,必要时实地为网民解决问题。

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的中国经济网“宏观经济”频道,也是网络媒体增强贴近性和服务性的成功范例。“宏观经济”频道不是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内容解读经济,而是从宏观经济政策对百姓实际生活的影响入手,进行解读和评论,将抽象的政策、理论与实际生活和事件结合起来起来,把简单的数字挖深挖透。正是这份为网民提供实际服务的用心,使得“宏观经济”在众多经济频道中脱颖而出,受到网民关注。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5

足球,无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纵观历届世界杯,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与受关注程度都绝不亚于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在国外一些国家,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越了奥运会。

四年一度的世界足坛盛宴无疑给传媒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又一次激烈的战斗要拉开帏幕。从近两三年体育传媒的发展态势来看,新兴的网络媒体正在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阵地,其海量新闻、多媒体报道和网上互动方式以及“无界限”传播优势等逐渐吸引了更多受众,传统媒体的地位正在受到极大的挑战。

以前一提起网络新闻报道,许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复制”、“粘贴”,把互联网新闻报道当成一种简单的传统媒体的翻版。的确,在网络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编辑的工作方式多体现在复制、粘帖按钮方面。但今天,“复制粘贴”的时代早就成了“过去时”,互联网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集合文字、图片、论坛、音频、视频、网络电视、短信、WAP、博客、播客等等内容的综合报道形式。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形成了网络媒体独特的报道方式与风格。正是这种特殊的报道方式,才造就了网络体育报道的强势地位,因为体育报道最能充分发挥这些报道形式的优势。

互联网的体育报道是怎么崛起的呢?互联网的体育报道是怎么开展的呢?从新华网的2006德国世界杯报道,搜索网络体育的新闻报道。

转化传媒报道优势

新华网在本届世界杯的报道策划中紧扣“一个中心,两个坚持”的原则。

一个中心是指“以新闻信息报道为中心”。首先要明确网民、受众在世界杯期间最关心什么,新华网就要重点展示什么。比分、比赛结果、球队动态、球星动态以及赛事预告这些都属于网民、受众所迫切需要得到的新闻信息。而即时、全面、海量恰恰是网络报道的优势所在,可以说只要做好新闻信息的及时、全面,就已经掌握了50%的胜算。

新华网背靠新华社雄厚的报道实力,拥有其他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报道资源。怎么将新华社的报道优势转化成新华网的版面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本届世界杯,新华社将向“德国前线”派遣25名文字、摄影记者,这个庞大的记者队伍是其他网站无法比拟的;每天前方记者的原创新闻数量也是其他网站望尘莫及的。

结合这些优势,新华网设立了包括以“快讯、战报、预告、小组赛况、强队赛况、赛场介绍、球队资料、球星追踪、FIFI新闻、名家专栏、即时点评、音视频精彩片断”等为主要内容的诸多栏目,其中快讯、赛况以及名家专栏是最能够彰显报道实力的重点栏目来充分展示海量的新闻信息,让网民得到“及时、权威、全面、深度”的新闻报道,树立网络新闻报道“国家队”的形象栏目。网民届时将在新华网世界杯专题网站的显著位置看到包括“快讯、赛事预告、世界杯战报、积分榜、射手榜、赛程”等重要信息,不用占用大量时间去找报纸,等电视,就能得到最快、最全面的世界杯资讯。

互动传递网民

在世界杯的网络报道中,仅仅做好新闻信息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两个坚持”来进行辅助。首先就是“坚持搞好网上网下的互动”。网络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互动性,让网络媒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受众,大量的新闻信息提供给网络受众之后,大家必然会有所反馈。直抒胸臆、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就要得到释放,网络恰恰可以提供一个让网民能够说话的舞台。

在世界杯专题网站的内容编排和栏目设计上,编辑部门与新华网发展论坛合作,开设了几个由网民参与、互动性很强的栏目,例如“江湖战队、论坛精选、我猜世界杯”等,发展论谈还开设了“世界杯论坛”以迎接世界杯的到来。网民不仅可以在世界杯论坛里面点评焦点赛事、谈论著名球星,所发表的原创帖文还有机会在世界杯专题网站的显著位置得以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网民的世界杯激情,提高网友参与世界杯报道的热情,新华网特地开设了“江湖战队”栏目。该栏目是由九支不同的“世界杯战队”组成,每支战队都代表一支世界足球强队,包括“巴西、德国、阿根廷、意大利”等,战队成员将全部面向网友招募,广大新华网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到其中一支战队,在论坛发帖支持自己的偶像,为偶像加油打气,出谋划策,为自己所拥趸的球队最终夺得大力神杯贡献力量!该栏目的所有上网内容将全部由网友创作完成。届时,网友不仅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杯盛事中来,还能亲身体验一把当世界杯记者编辑的感受。

为了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的积极性,新华网还精心组织了“我猜世界杯”活动,随着世界杯比赛的进程和扣人心弦的赛事进展,新华网将不断开展各种类型的竟猜,有幸猜中的网友将会有种种惊喜在等待着他们。

总之,坚持贴近网民需求,坚持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是新华网体育报道的重点之一,只有真正调动起网友的积极性,报道才能够有的放矢。

拓展看球渠道

除了坚持搞好网上网下的互动,还要坚持不断创新报道理念和报道形式。网络传播范围是没有国界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所能承载的各种信息量也是没有界限的,也就是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样一来,“有没有创新精神,创得够不够新”,便成了网络报道竞争的关键。体育报道以其可读性强和受众关注度高,成为最能够体现创新精神的网络报道战场。新华网音视频报道以及新浪网新闻报道的崛起都是以体育赛事为载体的。

网络媒体论坛范文6

“网络风暴”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幕后推手?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通过对2009年涉及官员的网络热点事件跟踪分析,发现不少网络热点事件大都沿着“网络(论坛)载发―版主推荐―网民关注―传统媒体记者介入”这样的循环链条不断扩散传播,其幕后也有职业化的网络信息“搬运工”进行操作。

据对几起涉及官员的网络热点事件形成过程解析,相对稳定的网络信息“搬运工”群体为网络编辑(论坛版主)、新闻“线人”(公民报道者)、媒体记者,他们往往是网络热点事件的幕后推手,真正起到关键作用。

新闻“线人”是网络幕后推手的重要一环

新闻“线人”(或称公民报道者)是网络幕后推手的重要一环。据了解,新闻“线人”往往为自由职业者或兼职人员,他们或者对新闻传播比较喜爱,或者以前从事过媒体工作,大多以“公民报道者”身份出现,不仅是各大网络论坛的常客,而且在各大网站设置“博客”,不时“报料”。新闻“线人”一般与几家或几十家媒体的记者有联系,一旦得到投诉材料或者新闻线索,便第一时间发给各自联系的记者朋友,同时在网络发帖,从而使其能快速传播。

一位资深媒体人指出,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不在传统媒体担任采编工作的人士申领不到记者证,而互联网的发展又为他们传播信息与新闻提供了便捷,所以,在当前传媒生态里,新闻“线人”这一边缘化群体的影响正越来越大。

2009年年底被网络广泛关注的成都女子唐福珍拆迁“自焚”事件当中,“公民报道者”李根不得不被提及。李根现为自由职业者,曾在报刊与网络媒体中任职,与记者圈联系广泛,兼职充当不少媒体的新闻“线人”。据李介绍,唐福珍拆迁“自焚”事件在他没有介入前,已有媒体关注,但没有报道出来,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自己博客里发帖,并在上百个记者“QQ群 ”里推荐这条新闻“线索”,从而使这一事件在网络里“引爆”。

新闻“线人”群体的不断发展不仅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同时也是媒体竞争加剧的结果。当前,由于媒体市场化竞争加剧,每个媒体都希望做出独家选题,这使许多媒体的记者都面临着重大的选题压力,于是,如何培养好信息源及找到独家选题成为了记者的首要任务。因此,不少媒体的一线记者想在竞争中取胜,不得不培养自己的新闻“线人”。

一位资深“线人”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当前新闻“线人”制造舆论热点的能力可能比一般媒体的普通记者都强,他说:“因为我们不受单位约束,可整合利用传统媒体,也可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

“唐福珍事件”的扩散印证了这一观点。李根透露,唐福珍“自焚”后,曾有多家媒体派记者前往采访,但稿件被“和谐”,北京一家媒体记者不甘心,把未在本单位刊发的稿子发给李,李通过网络不断热“炒”此事,从而使“唐福珍事件”成了关注焦点。

网络编辑:“没有我们的努力,网络热点事件可能要减少90%以上”

许多网络编辑对“幕后推手”这个词并不反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

人民网强国论坛是当前最有影响力的时政类网络论坛之一。该论坛一位资深版主告诉记者,在主流论坛,网络版主一般对网友的各类帖子有推荐、审核的权力,如果把一个帖子推荐到论坛的主要位置,其点击量可能会成千上万倍地扩大,因此不少网络热点事件与他们如何推荐关系重大。

新华网一网络主管透露,现在各大主流网站及论坛大多相互竞争,都想争取更多网友及点击量,因此各个论坛里如果有点击量稍高的帖,版主一般会主动推荐到网络页面醒目位置或加“热”、“酷”等标志,使网友更加关注。另外,他们都互相盯着同类竞争的其他论坛,如果对方推荐的内容网友很关注,那么自己所负责的论坛也会很快换上同类帖子。这样,一个事件可能在各个论坛间迅速传播,影响几何级扩大。

天涯论坛一位女性版主直言不讳地说,“没有我们的努力,网络热点事件可能要减少90%以上”。她除了在自己负责的页面推荐热帖外,每天还把一些有新闻价值的帖子群发给各媒体记者,“这一举三得,不仅宣传了自己的网站,也给一些媒体提供了新闻线索,还使网友的举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特征,网络编辑的引导往往能与网友形成循环的互动,这常常能充分展现网络编辑制造舆论的能力,发挥“推手”作用。

“结盟”趋势渐显,“网络风暴”越来越多

除新闻“线人”与网络编辑的努力外,传统媒体记者的介入往往使热点事件“火上浇油”,越烧越旺。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这三类群体可以通过QQ群、MSN群等互通信息,轻松“结盟”。

一个名为“小刀”的QQ群曾聚集起国内许多市场化媒体的一线调查记者、主流网站编辑及知名新闻“线人”,高峰时达200人。该群发起人为某杂志首席调查记者,以揭黑和批评报道闻名业内。“不少网络热点事件,在网络热炒以后,因为传统媒体介入而使事件有了结果,因为在当前,传统媒体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高。” 他强调。

在以前,除个别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偶尔能引起广泛关注外,一般媒体的报道往往影响有限。而现在,因为网络的发展,一个地方小报的报道也可能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这大大刺激了一些媒体记者与网络编辑“结盟”的欲望;而另一方面,网络因为内容来源缺乏,也需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内容,双方各取所需。

这种“结盟”往往能使一个热点被急剧放大。在市场化竞争下,每个群体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相互“结盟”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成了一种需要。这或许是“网络风暴”越来越多的深层动因。

谨防“幕后”交易蔓延

不断的“网络风暴”,让网友一次又一次看到了网络的威力,也使官员们感受到了网络的阵阵“杀气”。而在网络势力壮大的同时,不少“幕后”交易也在蔓延。

一个不良现象是,个别人为了私利故意不实信息制造热点,使网友在感受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时,不知不觉地被幕后“推手”控制,真假不辨、善恶不分,群情激奋之下,对问题的解决形成一边倒的“先验性”结论,误导公平的裁决和正义的伸张。比如,在媒体圈内,一些“公民报道者”收取投诉者“宣传”费的不良行径被不断曝光,暴露了这一群体的负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