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律制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法律制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法律制度论文

财政法律制度论文范文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选题。论文选题就是文章将要阐述的主题,是经过挑选确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内容和途径。要做好论文,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有好的选题。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学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因此,重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生的论文选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选题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确定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论题是不是有相关资料来加以铺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参考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在经济法研究中确实有一些领域研究学者很少,这样导致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很少。例如:对我国特殊形态的一些企业的现状以及法律调整,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建设兵团等方面研究资料就非常少。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在毕业前夕,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找工作上,大部分同学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原始资料现场调查和研究,只能进行二手文献的查阅。因此,在选题时应该考虑现有文献的基础,对文献进行初步的查阅,这样可避免最后写作过程中因资料来源的单一而削弱了毕业论文的说服力。

 

总之,论题选得好,可以使毕业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论题选得不好,不仅会为收集整理资料、提炼论点、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动笔写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有可能造成论文写作半途而废,即使勉强完成写作,论文质量也堪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经济法学文献,及时与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通盘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时间精力等因素,适当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

财政法律制度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教育立法 中国教育 借鉴 启示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育国际和教育立法的共性规律总结开始,重点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几个方面总结和归纳教育立法相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立法的现实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相关启示与借鉴。

一、引言

由于国家体制、民族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制度不同,各个国家对法的运用及所强调的侧重点并不一致,但法制相对健全的国家,尤其是具有悠久法治传统的国家,教育法制建设的历史都相对悠久,成效卓著。在全球化的大潮下,法律趋同之势日益明显,国外教育立法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就更为显著。本文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总结和归纳教育立法相对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结合我国教育立法的现实,提出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相关启示与借鉴。

二、我国教育立法实践与问题

我国教育立法从无到有,历经20多年的艰辛努力,已逐步构建了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反映了教育立法的重大成就。这是我国依法治教方面的重大进展,同时,也奠定了教育法治化的坚实基础。但实践中,教育立法依然存在为与社会对教育需要不相协调的地方:

第一,是教育法制体系不健全。学校是国家教育权、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场所。学校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权的落实和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从静态上看,我国缺少《学校教育法》《教育财政法》及《教育投入法》等保障教育发展的关键性法律。第二,是立法技术与法律完备性欠缺。按照《义务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该法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后学校一直在收费。直到1992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出台后,才在第17条中补充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没有人对《细则》第17条违背上述法的规定提出异议。第三,教育法规构造、表述与实施存有缺陷。目前的教育法规名称缺乏规范性,如法规名称过于庞杂,仅仅是教育行政法规这一层次的法规,就有条例、规定、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称谓,而且法规名称与其效力并不一致;教育法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尤其是法律责任和法律程序方面的规定过于薄弱,同时,几乎所有的教育法规都以实体性规范为主,极度缺乏程序性规范。

三、教育立法的国际共性与经验

在梳理了我国教育立法的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着重从世界上各个教育相对发达国家教育立法的特色分析入手,对义务教育立法的历史渊源、职业教育的各有侧重、民办教育投入与支持模式的异同,以及成人教育立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总结与归纳,为我国教育立法提供启示与借鉴意义。

1. 义务教育。综观国外义务教育立法,虽然基于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政权组织方面的不同侧重,各国在义务教育立法上表现出了相当多的差异性。但义务教育本身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都注定了国外义务教育立法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在国外,很早时候开始,义务教育就名副其实,首先被视为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以至于早期的受教育与纳税、服兵役一道成为国民的三大义务。在我国清末,深受国外教育立法影响的《强迫教育章程》的“强迫”二字,以及“罪其父母”之类的规定,可谓尽得“强制性”精髓。

免费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这是国家和政府应尽的基本义务),因此义务教育立法确保免费的实现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在国外,不少国家义务教育的免费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英国,1891年初等教育已经实现免费,1902年时中学教育却并未完全取消收费,但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对那些结束了义务教育却未能升学的青年免费教育至18岁。在法国,1881年的《费里法》已经规定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三原则,学生享有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且当年就实现了母亲学校和小学的免费教育以及师范学校免缴膳宿费,并逐步发展到了更高层次和更长年限的免费教育。

2.职业教育。自20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修斯法》之后又相继通过了《乔治—里德法》《乔治—巴顿法》以及《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每一部法律都有其历史性和阶段性问题。立法的实质是联邦扩大教育权限的手段之一,通过立法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在日本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广辞苑》给职业教育的解释是,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的以职业能力开发和技术水平提高为目的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予人们从事工作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广义上的职业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其中包括产业教育和专门教育。

韩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战后韩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表现出职业教育立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步调一致,形成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3. 民办教育。世界各国对民办(私立)学校经济的支持,除了以法律的形式作明确的规定外,还都采取不同的经济形式给予私立学校相应的待遇。

匈牙利私立学校的总经费中政府拨的经费占70%;在丹麦和奥地利,政府经费占到了80%;在挪威,政府经费甚至占到85%。在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法国和墨西哥,政府也向私立学校提供经费,并规定了比例。 转贴于

日本政府有关给予私立学校财政支持的立法比较完善。1949年的《私立学校法》第59条规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为振兴教育,在必要时依据有关的法律对法人办的私立学校给予资助。1970年的《日本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规定设立日本私立学校振兴财团,其资金为10亿日元,全部由政府支持。1975年的《私立校振兴资助法》规定,对私立大学和私立高等专门学校的经费,由国家补助l/2。此外日本还设立了私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为私立教育提供贷款以及贷款有效利用的管理方案等。

4.成人教育。英国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号称“世界继续教育之乡”,其成人教育对世界各地成人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成人教育有关的正式法律法规主要有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和2000年《学习与技能法》。进入新世纪后,英国政府继续积极完善继续教育政策。2002年政府发表的《为了每个人的成功——改革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出,继续教育要以雇主和广大学习者以及整个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2006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发表了题为《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白皮书,根据继续教育白皮书的建议,英国议会于2007年3月颁布了《继续教育和培训法》。该法案从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为重点,提出了继续教育的改革目标和内容,由此确立了英国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四、中国教育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教育法是人的主观愿望的产物。要使这些主观愿望与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就必须完善教育立法机制,清理、修改现行教育法律;立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义,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在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教育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教育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

首先,要以《立法法》《行政许可法》为依据,清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借鉴国际教育立法经验,对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立法进行梳理与完善,以基础义务教育为根基,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辅助,以民办教育为补充,形成完备的教育体系。第三,要提倡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的民办教育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最后,要重视立法的与时俱进性质。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应完善与充实相关法律条款,使得教育立法与实践和社会实际要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赐平.国外义务教育立法与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完善.行政法学研究,2005(3):98-104.

[2]李栗燕,孟繁超,刘耀彬.中外民办教育法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137-140.

[3]黄日强.英国成人教育的立法.成人教育,2007(5):91-92

[4]谭细龙.实现教育法制必须先“治法”.中国教育学刊,2005(10):20-25.

[5]李赐平.我国25年的教育立法:现状、局限.前沿,2005(6):95-100.

[6]刘艳珍.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特点及其启示.成人教育,2009(4):86-87.

[7]张继文.日本职业教育的立法及其思考.成人教育,2004(4):78-80 .

财政法律制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策略

本论文为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一、对该课程的定位与所用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点全面,涵盖了“四法一道德”,及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该课程应安排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企业环境认知等会计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我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二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认知,从而较容易切入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中。在教材上使用上,针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政策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材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10月修订的最新教材,重点突出,切合学生考证需求。此外,出版社还提供了会计从业资格各科的在线题库,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求进行有选择的调用,让学生能了解出题方式、考试重点、题型和答题技巧。学生也能在课后进行在线练习,训练自己对相关考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强化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也不断在调整,对学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2016年两会结束后出台的全面营改增税收政策,教材不可能马上进行调整,当然不可能提供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这要求教师要密搜罗整理或者自行编制习题册供学生练习。

二、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根本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方法并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主要以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法律法规条文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和讨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案例。比如,讲授"会计职业道德"时,设计的案例是,会计人员A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认为会计不过是“打打算盘数数钞,写写数字填填表”的琐碎工作,因此,工作中消极懒惰,不进行主动学习,也从不对单位的管理活动提供任何合理化建议。而会计人员B则认为会计是为单位服务的,对于前来办理会计业务的人员,“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公司因技术改造,需要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指令会计人员C和D,将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C坚决反对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董事长随命令人事部将C调离了会计工作岗位。D虽然不愿意,但担心自己被炒鱿鱼,因此,仍然编制了一份虚假的会计报告,使公司获得了银行贷款。针对此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ABCDE和董事长,分析六个角色的会计行为是否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会计职业道德观。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方式展示案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案例的内容。

(2)任务驱动法,需要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职业情境中带着任务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比如在学习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教学内容时,设定的任务是:某单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需要招聘两个会计岗位,其中一个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即财务经理,一个是出纳岗位,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会计人员选拔任用方面的知识,为该公司起草一份招聘启事。首先让学生了解任务,认知任务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即两个会计岗位的任职资格是什么。最后通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撰写一份完整的招聘启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40个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彩笔、剪刀等教具发放到各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组长讲解任务执行和完成的情况,由其他组学生打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听讲座、查阅需要的资料,或者在网络社区参加互动来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开学之初,笔者鼓励教学班级建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QQ群或微信群,每个学生都是群成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选举出一名组长。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和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成果可以视频或图片、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组员和教师进行评比打分。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考证科目,进行章节测试后的讲评答疑,以及教师平时面授给予重点、难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与提问,能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反馈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我校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考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的反馈来看,96%的学生将考证失败归因于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或虽然制定了计划,并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基础知识不牢固,复习时间不充足。因此,在学法方面,我们建议学生排除畏难情绪,重视学习方法,将重难点、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学习,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错题和难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

(1)利用归纳总结学习法,讲重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让这些知识点在同一个平面显示,异同点、重难点一目了然,便于有选择的记忆,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口诀法在数据记忆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可以概括为永久+定期,其中定期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如此分散记忆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教学生编口诀:3X5=15+10=25。

(3)联想法。在学习消费税的十四个税目时,可以联想小方一家住在铺着实木地板的漂亮别墅里,周末度假,爸爸戴着高档手表开着进口汽车去打高尔夫球,通过联系,将十四个税目串联起来,轻松掌握。

(4)错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对于易错、反复错的题目,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难掌握、难理解,建议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反复翻看,重复训练,直至能透彻掌握为止,这样在下次考试中再出现类似的考题,便能迎刃而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全面、考点范围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该科目通过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不断总结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该科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扭转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晶晶.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 20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