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 钢琴应用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培养意义

(一)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校教师们所面临的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2007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旨在培养优秀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实施办法》中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并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1999年大学扩招以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扩招之后,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增多,音乐专业毕业生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烈。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专业学生近年就业分配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中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逐渐提高了用人标准,要求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适应过程大大缩短。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独奏能力较强,但是在教学、合作、创新等钢琴应用能力方面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我们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基础教学,更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做到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基础意义

钢琴课是音乐师范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之一,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是非钢琴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本科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的音乐师资。作为音乐教师这一职业,除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教师能有较强的钢琴应用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教学服务。

高师钢琴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专业音乐院校主要以培养演奏型、比赛型人才为主,教学上强调技巧的训练。而师范院校主要培养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以培养教学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上应侧重钢琴演奏技能的全面应用。现今高师钢琴教学体系源自专业钢琴教学体系,仍然停留在以技巧训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对钢琴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系统,导致学生钢琴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全面。只有从培养目的以及社会需求上重新认识高师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端正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高师钢琴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比重,改变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重技巧,轻应用”的情况。

钢琴技能的综合应用包含面广,涉及内容较多。提高高师学生钢琴应用能力,需建立较为完整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技巧训练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较好的钢琴应用技术,还能运用到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和社会音乐教育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培养形式与教学特点

钢琴应用能力教学包含钢琴重奏、钢琴伴奏、钢琴协奏等。在高师本科教学大纲中,一般开设了钢琴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提高学生钢琴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即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课程相对独立,与钢琴老师的教学还不能紧密结合。钢琴艺术指导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这方面的学习与锻炼。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应贯彻落实钢琴应用教学的内容,对高师学生钢琴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钢琴综合水平确实提高。

(一)培养形式

1、重奏训练。

主要包括四手联弹与双钢琴两种形式。四手联弹演奏形式中,一般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演奏者,另一方配合的成份多一些。双钢琴演奏形式中,演奏者间的地位更平衡一些。联弹与双钢琴虽然形式上略有差别,但合作技巧上有相通之处。

在针对高师学生的钢琴重奏训练中,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上掌握有关钢琴重奏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知识等,演奏上进行演奏技巧的指导,并广泛接触经典曲目等。

2、伴奏训练。

钢琴伴奏的主要形式有:声乐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合唱伴奏等等。类型有:正谱伴奏、即兴伴奏。

在针对高师学生的伴奏训练中,重点学习有关钢琴伴奏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演奏技巧等。不同伴奏形式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如声乐、器乐的钢琴伴奏训练需选用中、外经典曲目由浅入深进行训练。舞蹈伴奏训练可在舞蹈课堂进行。合唱伴奏训练在合唱排练中进行。

3、协奏训练。

钢琴协奏训练主要包括钢琴与钢琴协奏、钢琴与器乐协奏两大方面。

协奏曲是由一件乐器独奏,乐队来进行协奏的大型乐曲。由于钢琴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运用非常广泛。它甚至可以代替乐队,将乐队总谱缩写成钢琴谱来承担协奏。在高师钢琴协奏训练中,学习有关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熟悉不同乐器的特征及协奏技巧。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协奏训练可重点讲述键盘、弦乐、管乐三种不同类型乐器协奏的演奏理论与协奏技巧。而其它乐器的协奏技巧可以触类旁通。

(二)教学特点

在高师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要做到钢琴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教学过程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钢琴伴奏训练方面,重点研究正谱伴奏的理论体系与演奏规律,避免与即兴伴奏课程的冲突。

2、教师必须在钢琴教学中同时穿插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技术理论,以及简单的曲式、和声等理论知识的讲授,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全面。将钢琴应用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大学四年的钢琴教学中去,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实用的教学方法。

3、钢琴老师应充分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在高师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确实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

高师钢琴应用能力教学的内容区别于钢琴即兴伴奏、钢琴艺术指导等课程, 旨在探索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重奏、伴奏、协奏的学习与实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形成一个以钢琴技能教学为主线,钢琴应用教学与之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并非单纯地强调一主一辅,而是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将应用教学融合进技能教学中去。

三、培养方法

在以钢琴技能教学为主线,钢琴应用教学与之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尽可能地尝试新方法,并从中优选适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

(一)开展教学实验

1、在钢琴集体课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差异性布置钢琴重奏、伴奏、协奏的练习内容,并检查各组的练习效果。

2、在声乐伴奏、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三方面,分别建立适合高师钢琴教学的教学与演奏曲库。其中声乐伴奏方向,主要建立中国声乐曲伴奏曲库、外国声乐曲伴奏曲库、不同艺术风格声乐曲伴奏曲库;四手联弹方面,主要集中在初、中级程度,以适应师范生的普遍钢琴水平的教学;双钢琴演奏方面,主要集中在中、高级程度,以适应钢琴方向师范生和钢琴表演的教学。

3、在钢琴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讲授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钢琴重奏、伴奏、协奏相关文献资料等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总结钢琴重奏、伴奏、协奏的技术理论和演奏技法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

(二)开展教学实践

1、举办专题音乐会

高师学生钢琴应用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举办教学音乐会的形式展现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的机会。根据教学形式和内容,可将音乐会设计成专场形式,如钢琴重奏专场、艺术指导专场、中国作品专场、外国作品专场等等。通过专题性的音乐会可以体现钢琴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2、参加比赛

近年来,钢琴比赛层出不穷,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参加的比赛也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比赛常设有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等项目。教师可推荐钢琴程度较深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以强化学习效果,推进钢琴实践的深度。

钢琴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虽然内容较多,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灵活掌握,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成果。钢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监督、检查的作用。

四、结语

高师钢琴应用教学的内容适合不同钢琴程度的学生选择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能在独奏、重奏、伴奏、协奏等能力上全面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这种钢琴技能教学与应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师钢琴教学、社会钢琴教学、成人钢琴教学等等,实用性较强。

从高师钢琴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不仅要提高高师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更要注意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这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命题。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怎样在实践中切实提高高师学生的钢琴应用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设想,一些具体的研究,如教学方式的细化、教材曲目的选择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苏斌、蒋立平. 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J].黄钟,2000,(4):57-62.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2

一、领导重视、达成共识、健全网络、完善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专门成立了xx二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确立了以艺术总辅导员、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部为组织协调部门的二级网络;以艺术教研组与教师艺术沙龙、学生艺术社团为项目载体的艺术教育三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与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xx二中《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规划》、《艺术教育校本教研制度》、《艺术社团建设制度》、《艺术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度》、《艺术教师和艺术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指导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注重阶段性的总结汇报,不仅规范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确保了管理机制的统一有序,同时还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课程、有效执行、全面普及、提升实效

1、研读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执行力,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学校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分层分级的艺术教育专题研究。高

一、高二年级通过开设、开足艺术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鉴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养成善于探究、比较、发现的艺术思维习惯,;高三年级开设一定的艺术课程,侧重普及合唱的基础鉴赏与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二期课改精神,一是转变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注重学习经历,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强调在音美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引进课题——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问题——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表演、创作、评价的形式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欣赏与绘画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激活学生兴趣,剖析视觉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同时,通过挖掘艺术学科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直接或隐形的关系,使艺术成为文理相通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科正开展“将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微观问题研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少讲、精讲,把思考和探究、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用多媒体交流;自编自演一段节目(按不同学习内容,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或舞蹈或戏剧等);创作动画短片;拍摄校园风景或故事等,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3、加强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校本构建,不断提炼课程的文化内涵,使培养审美技能与文化鉴赏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艺术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逐步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比如:开设“合唱艺术中的和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扎染”、“素描中的视觉艺术语言”等拓展课程;开设“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校园建筑设计”、“漫画动态”、“服装设计”等8个专题的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艺术教研组的共同合作下,自主开发了《扎染》、《素描》、《数字化音乐制作》等校本课程。

三、加强整合、拓展空间、推进课改、形成特色

学校坚持“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艺术教育与各学科间的整合

将艺术与语文课改结合,形成古诗词吟唱、戏剧表演等课程;“人性与爱”走向**美术馆,将语、历、美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触摸历史的温度”走向**博物馆,将语、历、艺术的教学活动和参观考察相整合。构建文学、历史和电影、音乐、绘画、雕塑整合在一起的校本系列课《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解读》。

开展“音乐联想绘画”教学试验,利用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态的相通点,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来描绘音乐,用音乐来解读画面。

通过将艺术与体育结合,形成木兰扇、校园集体舞、形体艺术等课程;在艺术节校园青春舞比赛的基础上,由校“舞之星”俱乐部结合韵律操、健身舞的特点,设计并推行了全校性的集舞蹈与运动为一体的校园舞。

作为全国电影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通过电影作为生动、直观课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艺术教研组和语文教研组、政教处一起共同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翱翔》校刊,并荣获“全国百家文学社”称号、在“**市FD十大优秀校刊”评选中名列榜首,同时还荣获“最佳美工刊物”称号。

2、加强艺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学校“天外漫画社”成员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索——《商品漫画的研究》,该课题从对漫画的认识,到绘制;从征集漫画作品到制作漫画挂历;从宣传挂历到销售;从股票形式的融资到全体股东的分红。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融合在课题中,最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金融意识、鉴赏能力等。

3、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教师不但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制作了一定质量的,以教学为主导,以技术为辅助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并积极收集各种媒介的教学资料,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字和音像的艺术教学资料库,形成了《数字化音乐制作》等相关课程。我校根据课改中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午会课,专设了“艺术天地”栏目,通过电视为媒体向学生传授艺术常识,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中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

4、加强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在高二年级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今夜星辰”、“感受黑夜”等特色活动课程。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古典与亲水”、“汉唐文化寻幽”、“探寻儒学之源,塑造文化人格”语文走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悟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体验自然美、环境美、文化美。

5、加强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整合

开展“走近艺术中的人物”、“今夜星辰”、“文化之旅”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感染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艺术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整合

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欧美等国的青少年团体,通过艺术文化的交流和展示,促进了两国间的友谊,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依托社团、丰富内涵、营造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场

1、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成为了师生成才的舞台。“校园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展示个人风采的品牌项目了。自**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0余场,其因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参与面广,而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如:“校园明星秀”——个人演唱会、演奏会、独舞专场、原创歌曲会;“节庆专场”——庆祝教师节、国庆节、校庆、纪念“五四”等表演;“社团展示”——英语俱乐部、管乐队、舞蹈队、民乐队等社团演出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5月和12月的校“艺术节”和“人文节”,是我校最盛大的艺术节日,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充满艺术情趣的系列活动,包括跳舞机比赛、校园原创歌曲比赛、男生秀、韵律操、话剧、小品、校本剧、朗诵、电影、电视、动画片配音、艺术造型及作品义卖、书法、电脑绘画、摄影、漫画、诗歌书法堂会、“优美教师”评比、元旦迎新晚会等,通过班级和个人的专场演出,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尽显风采。

2、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我校现有校合唱团、校管乐团、校舞蹈团以及“原发动力”音乐工作室、淑女俱乐部、“行空”学生电视台、“并非”话剧社、“歌之韵”声乐俱乐部、“六弦吉它”俱乐部、书苑园、画季社、“天外”漫画社、“海风”工艺美术沙龙等艺术社团30余个。学校每年各有一次社团巡礼活动和社团年会,学生自聘指导教师,并用自己制作的宣传版面进行宣传和招募新成员,使广大学生在自行组织、自行策划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努力培养“品行高雅”的学生。我校现有艺术楼一幢,其中艺术专用教室4间,除了配备了必备的专用教室和学科教具,而且从二期课改的教材出发,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DVD影视设备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校园改造计划中,将艺术教室的现代化教育建设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注重校园布置的艺术美,学生艺术作品上墙进橱窗,遍布走廊。音乐室、美术室全天开放,任学生自由使用。钢琴放在大堂,供学生练习,平添了一份高雅的艺术氛围。

五、优化队伍、培养骨干、提高素养、彰显成效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功底强,现有艺术学科专职教师4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其中一位研究生课程班毕业,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名。我校作为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在高

一、高二开齐、开足了艺术课,并且每个年级都配备美术、音乐教师各1名。近年来,在市区级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学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美术学科《抽象的美术及其艺术特征》在区级层面举行了三次公开课展示,并获得了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

二、三等奖;《艺术扎染》获区活动课评优一等奖;音乐学科《张开想象的翅膀》获我区重点中学五校大奖赛二等奖;高庆琼老师还多次开设全国、市级音乐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在**区美育研讨会上多次作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目前还担任区教育学院合唱班主讲老师。

在艺术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殊荣。学校管乐队曾先后获市一等奖3个、市级银奖1个、区一等奖3个;校舞蹈队先后获全国群星奖银奖1个,代表**市赴京参赛1次,区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学生个人舞蹈分别获市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等,在**年**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中,我校学生共获金奖2个、银奖5个、铜奖7个;合唱团获**年“**之春国际艺术节少儿歌舞精品比赛”一等奖,****区校美育节合唱比赛第一名,在**年**市学生音乐节合唱比赛中获优异的成绩(奖未公布)。在中日书画比赛中,共获金奖10名、银奖15名、铜奖25名;中国悉尼书画比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1名、特等奖2名、银奖铜奖多名;第三届“星星河”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多名;学生的书画摄影作品也获得了全国金奖20个、银奖31个、铜奖、优秀奖多名。

六、保障有力、助推发展、增强辐射、回报社会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音乐学教育专业 试点意见 教改措施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是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育)专业试点学校之一,2007级音乐学专业是试点专业。三年以来,老师们摸索探求,提出了试点意见,改变了教育理念,总结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教改措施。

一、试点意见

1.大学教育没有接轨中小学课堂,在校生和外面严重脱节。除了实习外,在校生很少了解外面的音乐教学情况,很少进入中小学课堂听课、上课,了解即将面对的中小学生的个性、情绪、兴趣、人格培养等情况。

2.目前,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对校内、外各年级课程安排的总结、归纳,来改变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的尴尬局面。

3.部分实习生舞台实践能力不够。新大纲出台后,制定政策要在清楚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所有的实践课在大纲上都要有一定课时的确保,指导实习生的老师要认真负责,通过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提高,改善薄弱环节。建议每年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舞台实践。

4.专业小课课时安排不合理。公共课的安排与小课安排次序要更加合理,尤其是注意声乐、器乐、钢伴、和声作曲、视唱练耳、音乐史等课程的作业量分配的科学性,教学法与中小学教材要相互渗透。

5.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应保持同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教师的多风格的教学成果既可以体现在一位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在多位同学身上。建议可以新、老教师相互多听课、多交流、多学习。

6.师范类的教学目标应与制定的大纲、计划相一致,提炼共性与个性,进行分类教学。建议针对二年级选修声乐落榜的学生,后两年可以安排一些大课,以适应实习等需求。

7.区别讲台和舞台的培养方向、目标,因材施教。适应将来岗位的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将部分社会实践课时更换成艺术实践部分。

8.音乐学专业最实用的课程应该是:声乐(合唱)、钢琴(即兴伴奏)和舞蹈(创编)。提倡多种唱法,声乐与合唱相结合;即兴伴奏尽早融入钢琴教学,使学生自弹自唱;舞蹈课上要会跳会编会教。

二、教育理念

1.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如今的“音乐高考”不再的是简单地选拔人才,而是带有功利色彩。选择参加音乐高考已成为部分文化课较差而想进入大学的学生的“捷径”音乐高考本身也成为部分官员和音乐教师发财的工具。而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退到了角落。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塑造。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完善的人。俗话说,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归宿还是人。

2.对音乐教学的反思。我国音乐教育存在误区:极端的“急功近利”。表现在:“西方主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测试主义”,以考试为目的;“精英主义”,以各种比赛获奖为目的,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加以改革:(1)中小学音乐课很“窄”,要“打通”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向“横向”发展,如综合美术、体育、音乐剧等;(2)音乐课程要上升到“人文、社科”的高度,向“纵向”发展,如综合历史、医学、文学等;(3)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和课程互相制约的状态;(4)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和现代技能培训,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5)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通识教育”;(6)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使学生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轨”,音乐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束缚下显得呆板、僵硬,不自由。学生们虽然从小学开始上音乐课一直学到大学,但还是产生了许多“乐盲”。学习音乐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学习音乐要像学习语言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集体中学习,还要向父母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同学学习等。例如有些新疆人舞跳得非常好、节奏感也非常好,他们并没有向名师学习,只是在自己的民族中长大,看得多、跳得多而已。因此,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应该成为时尚。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乐队、合唱队、夏令营等。

3.培养创新人才。“准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准音乐教师”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进过严格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掌握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准音乐教师”具有自主、创新、反思的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输送具有专业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师资的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老师没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常反思的习惯等,这样的音乐教师是不可能把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好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四年的学习、见习、实践过程中,音乐学院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贯穿于各学期分阶段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才能激发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获益。

三、教改措施

1.“双导师”制。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育基地的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观摩、实践等活动,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则主要由校内教师单方培养学生。“双导师”制在实际实行中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又有一定的分工,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侧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项工作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同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派往多所中小学中,在那选择一些校外指导教师,他们将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方法、理论与实际接规的指导,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程的设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这全过程中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尽早地进入角色,把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双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仅有理论上的准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尽早亲临音乐基础教育的一线,跟从校外导师学习积累经验,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使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更加有的放矢,为就业积聚能量。而参与基层一线导师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开阔眼界和思路。”这就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良性循环的“产物”,它强化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地方音乐教育的联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交叉互动的局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对了社会人才的需要。

2.自我教育模式。本科生应该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教育实践这三点一面的基础上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这个模式是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来设计和展开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铺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准音乐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恰当的、“安全”的、边学边验证、积累经验的绿色“生态园”,使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自我教育”,明白自己哪儿不足、缺什么、还需要学什么、本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他们可依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回校汲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加速“准音乐教师”向音乐教师角色的快速过渡。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适量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践中的发现是为了不教的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形成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自我寻找方向、自我驾驭、自我指导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在花架子上,应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和与社会接轨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手段等。例如,我院现代音乐专业的同学舞台上表演的优势就得益于平时课堂上眼神、手势、一招一式有针对的训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改变了惰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4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艺术学升级为独立学科的改革契机下,分委会召集各方专家就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讨论议题涉及艺术门类的建立与拓展、各院校的应对措施及发展预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与创新等众多焦点问题,列席专家秉承真诚沟通的态度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会议由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付程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会议嘉宾及议程。之后,由分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围绕艺术门类升级问题进行了题为《中国艺术学科嬗变与分类建立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报告中,周星首先回顾了过去两年来分委会取得的工作成果,其中包括一份调研全国艺术类教育现状的专业报告,以及另外两次有意义的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持下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以及依托西南大学组织的学生论文评奖活动。

其次,周星重点解析了艺术门类独立过程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他认为,学科门类在独立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难题,一级学科大扩展,一级学科确立之后怎么和原有学科衔接,很多院校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前,艺术学科已经从隶属于文学的一级学科提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原来的划分是05文学门类,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0504艺术学。回顾历史,艺术学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试图独立,却一直没有成功。2008年,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立后征求过很多专家的意见,新的转机出现,特别是在以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于润洋等为代表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修成正果”。最初确定艺术学下属4个一级学科,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艺术学、美术设计艺术学等,最后公布时更改为五个学科,分别是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舞蹈学、1303戏剧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艺术学。由于艺术学下属一级学科的调整,也随之也引发了一级学科博士点评审的变化,某些院校可以自行审核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分两种情况:第一,40多所985高校,可以自行设立一级学科,按照原有学科点审定、公示;第二,各省按照规定名额竞争申报,国务院学科组针对各省申报进行投票审议表决。目前,各省市地区已经基本通过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包括中央美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之后国务院学科组14个委员投票,超过半数同意就会通过。如果简单类推,假设他们具有全学科艺术门类的授予权,就增加了12所院校。原有一级学科最早是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现在估算起来,加上985高校通过的,目前可能是总量20余个一级博士点艺术学授权学科。

再次,周星介绍了当前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最新进展。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2011年要完成目录修订工作,自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其中招生计划、教育统计等按新目录执行。这次目录修订将所有专业分成引导性专业、一般性专业和特殊性专业,简称“宽、普、特”。这项工作最终还是交给各个分委员会。当前,专业“老目录”和“新方案”之间的衔接、关联、协调出了很多问题,新方案在学科归属和性质认定上还有许多矛盾亟待解决。

最后,周星总结,认为艺术门类独立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对于艺术学科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必然也会引起许多争议,二十多个在旧学科里国家认可的一级学科怎么和门类嫁接?怎么评价一个一级学科的优势特点?学科门类、学科规范以及调整成为一级学科门类在各个学校的设置,特别在综合大学怎么设置?这些都成为困扰艺术独立门类发展的问题症结。这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某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或者院系调整,周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交流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会议第二个段落是专家发言与集体讨论,参会专家畅所欲言、积极互动,针对艺术升级为门类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和问题各抒己见。首先,东南大学教授王廷信发表观点,他认为艺术学升门类首先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艺术学在整个艺术国际化过程当中发展非常快,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次国务院学位办能够把艺术学升为门类,是国家对这样一种变化的判断和选择。但是,相应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学科之间的平衡问题,原来一个一级学科下面有八个二级学科,现在归并成五个一级学科,这五个一级学科,是各种力量支配下形成的结局,这样一个结局有没有问题?比如说音乐学,应该说是积累比较好的学科,但是音乐学和舞蹈学放在一起,而美术学和设计学因为一些外在原因被分开。艺术学升为门类过程中,尤其艺术学的创办,主要是张道一先生起很多作用。张先生有一个观点启发很大,他认为艺术门类之间是有影响的,音乐和舞蹈之间没有鸿沟割裂开来,戏剧和影视之间也没有。懂一些艺术史的人都很清楚,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电影进入中国以后用京剧这样的方式表达,说明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影响会促进每一个艺术品种的发展,缺乏这些东西,或者音乐是音乐,舞蹈是舞蹈,大家各自划条界限,没有办法更好地发展。总体来说艺术学升为门类是好事情,升为门类之后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非常重要。

之后,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也围绕艺术门类的独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报了一些他掌握的最新信息。他认为当前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机,从2010年底到开始,教育部几个司都在举办相关活动。首先,2010年11月份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未来十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规划规定各个学校今后应该开八门艺术类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十年之内八门都要开起来,包括两类:第一,艺术导论,即艺术概论。第二,专科欣赏,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在这一规划的影响下,必然需要大量的师资投入,这对艺术学科的发展是一种推动。第二个会议是教育部关于组建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暨召开调研工作会议的通知。要成立两个调研组,奔赴全国26个院校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实地调研,研究起草改革报告,筹备召开全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现在艺术升级为门类了,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是主要的调研方向。在这次准备会上主要讲了几个问题:第一,对调研要有正确认识,因为现在艺术教育发展非常快,除了艺术院校以外,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纷纷成立艺术系,2007年在校生有113万是学艺术的,是1999年的26倍,毕业生21万,是1999年的47倍,艺术教育成果显著,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且艺术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需要调研的问题,包括:1.现在艺术教育规模过大,据说有的学校招生报名人数居然达到十几万。2.学科专业问题。现在艺术已经升格为第13个门类,教育部高教司正在修订专业目录,但是艺术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有求全、求大的现象。3.人才培养与质量建设。现在艺术教育方面已经有17个国家级艺术教育中心,有60个创新人才基地,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以前培养人才比较单一化,与实际部门的需求脱节。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发展。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学生数量很多,教师相对数量很少,从质量上来看,师资也不够,缺少学科带头人,而且重演出、轻教学。5.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国际接轨。下一步艺术教育的发展重点是:第一,不断提高艺术人才质量。第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比如对专业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理工应用大学、师范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应该有不同标准。第三,要特别关注艺术师资缺乏,尤其缺乏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对师资今后加强定期培训。第四,大力推动艺术创新和学术创新,出作品、出研究成果。第五,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挥智囊团作用,艺术教育跟国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关系非常密切。本次参加调研的院校有两组,第一组包括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第二组包括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员、华中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青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梁国伟从本科目录修订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艺术教育的变化。目录修改体现了一个新趋势,音乐学多出音乐科技和艺术专业,在影视学中加进了数字影视技术专业,这些新兴战略性专业体现出国家对教育格式的调整。武汉大学教授彭万荣从所在院校出发,谈了艺术升级门类带来的变化。这次调整艺术门类独立以后出现五个一级学科,对高校影响很大,除了极少数院校能够同时办五个一级学科以外,其他学校也许只会涉及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音乐、舞蹈、电影、书法都有一点,但是要真正形成一级学科很难,没有一定的师资恐怕不行,现有的师资分散在五个一级学科里,作为一级学科一评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还有一个想法,原来艺术学附属在文学学科里,因此可以借助文学学科的力量发展艺术,比如说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在文学系下面设了戏剧影视文学博士点,和本科点名称一模一样,本科变成艺术类专业以后,博士点是不是可以考虑这方面的建构问题。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一次学科目录调整,当时把在文学学科下面的一个民俗学二级学科授予文学学位,后来学科调整以后,征求大家意见,几个老师纷纷要求到法学系,后来武汉大学把民俗学从文学里剥离出来,分到法学系。艺术学一级学科门类独立以后,能不能仿效原来的做法,按照学科归属慎重考虑这个问题。既然门类独立对原有格局会产生新的变化,那这个变化应该有指导性的影响,应该使学科的归属更加明确,更加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在分析了艺术升级为独立门类之后的发展优势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等多位列席专家又从自身院校发展实际出发,分析了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师资培养与学科评估上,由于一级学科的严格要求,可能造成师资人才引进的巨大负担,因为由于戏曲、影视等特殊的教育需求,使得以论文、课题考核人才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一旦从二级学科变成一级学科,这方面的压力将更加明显。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5

1996年,滕莉辞去了黑龙江京剧院演员的工作,来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了一位职业教师,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而学院多了一个多才多艺、能教能演、能编能导的优秀员工。滕莉的人生从此与学院紧密结合在一起。

桃李满天下的教学生涯

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想要追求成就感。成就感是我们衡量人生是否完整的一把尺子。作为教师,桃李满天下,就是一种成就,这种成就不是具象的,但是它却是真实而令人满足的。

在采访中,滕莉开心地拿出手机秀她与学生的聚会。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在镜头前笑得无比开怀。“这是我们那天出去吃饭的照片,这些学生有的在京剧院工作,有的在上学,都很成才。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们毕业以后经常跟我联系,他们就像我的孩子,我们的关系就好像母女一样,他们都叫我妈妈!小孩子就是这样,你对待他就跟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滕莉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里闪动着快乐,脸上的笑容更是如开放的春花一般。看得出来她真的很爱这些学生,而这些学生给她带来的满足感,正是身为人师才能体会的。

“做演员只对自己负责任,当老师就要对学生负责任,这是良心账。当老师好好教与不好好教,完全靠的是个人。大家都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明白,其实不对的。别看孩子小,但是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知道你是不是认真上课,你是不是对他们很关心,你是不是真的对他负责任。人的交流是互动的,是对等的。”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作为教师的真谛——真心热爱孩子、真心教导孩子,才是为人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对于教学方法,滕莉最大的体会就是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其实很复杂,需要很灵活地处理。“我很喜欢不是天赋特别好的孩子,天赋好的孩子谁都能教,天赋一般的孩子,能挖掘你作为教师的潜力。你需要寻找适合这个孩子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中能累积你的教学经验。比如在教学生发声的问题上,每个孩子的生理条件、气息、位置、悟性都不同,需要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我总是说这很像当中医大夫,你首先要会号脉,知道孩子的问题在哪,还得会开处方,对症下药。每个人的身体、体质、素质不同,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当老师的乐趣,是一种挑战。当你把一个天生条件差一点的孩子教到成才,那种喜悦,不是此中人,根本无法体会。这个孩子也会对你终生敬仰、心怀感激,他会跟你特别亲,这就是为人师的成就感。”

在教学中,滕莉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的时候注重能力培养,教不是单独的,是教他学习的方法。将来自学的方法提高,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什么都可以更快,主要还是方法的传授。”学院的孩子学习的是专业,将来要依靠专业工作、生活。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单纯会一些戏是没有用处的。这也是教师对孩子未来的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无比重大的。家长将孩子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肩负的是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滕莉说,“我自己有孩子,会处在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能够体会家长的心理,作为家长,把孩子教给你希望你怎么对待孩子,怎么教育孩子。”进入学院的学生年龄正好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作为家长的滕莉,从自己孩子的过往经历上能够看清楚学生的心理变化,会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会软硬兼施,根据不同孩子处理的方法不同。自尊心强的孩子点化一下;比较顽皮的孩子就要施加一点点压力。虽然我是教专业课的,但是思想教育也要抓,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责任这两个字在实际生活中很难量化,作为教师的滕莉处处以此来督促自己,想孩子之想,才能真的爱护孩子、教育孩子。在滕莉的悉心教导下,她的学生在全国各项戏曲比赛中屡次获得大奖。

滕莉在教学中兢兢业业,严谨地对待教学,她参与了很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独立撰写了很多实用的教案。在继承传统上,她特意向8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庆良老先生求教,学习京剧传统教学方法——“口诀教学方法”,并打算将此方法出书,为学生、老师、票友留下珍贵的资料。

作为北京市教学名师、院级专业带头人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青衣行当剧目课的负责人,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滕莉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她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时代要求,带动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并定期聘请老艺术家指导落实教师的实践演出。在2008年,滕莉所在的戏曲表演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多姿多彩的教学生活

生活中总会有一两个人对你的人生轨迹起着指导与协助的重要作用。对于滕莉来说,老校长孙毓敏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孙校长一直致力于培养双师型教师,让学院的老师不仅能教,更要能演,不仅在教学中传承,更要大胆创新。正是因为孙校长的这些理念,滕莉在学院的17年教学生涯中,充满了动力和乐趣。在一般人的想法中,教师无非教书而已,滕莉的教师之路却绝非仅仅如此。从1996年开始,滕莉在教学的同时,演戏、编戏、导戏……教书这份工作多姿多彩、妙趣横生。

1996年,学院创编大型京剧《白蛇传奇》,在长安大戏院公演300余场,并被北京市教委评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排戏与剧院排戏是有区别的。“这部戏排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是编导,也是主唱,除了在导演组的工作,还要进行舞蹈编排。与此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在学院排戏是要以教学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要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1999年,在孙校长的指导下,滕莉只用了3天,独立创编京剧折子戏《打神告庙》,获得北京市教委举办“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教学一等奖。

2003年,滕莉主创英语教学剧目。京剧唱念改为英语会是什么样呢?对此,滕莉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无所谓成功与失败。我们选择二六那段唱,很短,学校教英语的老师改的词。本身《散花》的词包含了很多佛教的东西,词义很深,翻成英语只能比较简单,因为英文的发音和汉语不同,复杂的发音用到京剧唱腔里不大合适。”这种大胆的尝试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该项目被北京市批准为市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其中剧目《天女散花》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同时为各国驻华使节演出。

2005年,滕莉主创移植京剧《探谷》剧目,改为评剧并公演。说到此,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怎么一个京剧教师去改评剧剧目呢?这要从学院的评剧班说起。因为评剧的剧目多以唱为主,带舞蹈表演的剧目非常少。为了拓宽评剧的戏路,让评剧班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评剧班教师与滕莉合作,将京剧中的《探谷》改成了评剧。唱腔改成了评剧唱腔,但是身段表演沿袭了京剧的风格。这出戏改编得非常成功,后来评剧班的学生郑岚(现中国评剧院演员)在上海专场演出获得了白玉兰奖。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是基于传统的改进,那么滕莉与法国人索美尔合作的赴法模式,就带上了国际的色彩。2004年,索美尔带着好奇来到学院,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深入到课堂中,体会京剧的教学,观察京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他被京剧师生间口传身授的传神教学精神所打动,最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以京剧教学模式为蓝本设计一部戏,描绘中国传统京剧传承的故事。于是他找到学院谈了他的想法,选定滕莉参与此剧的编创。最终合作出《京剧第一课》这部类似话剧的京戏。“这部戏用索美尔的话说,就好像描写一个餐厅制作美食的过程,从后灶做饭的细节到最终堂食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来, 让外国人通过这部戏对京剧有了整体的了解——传统京剧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流程是个什么样的。一出京戏是怎么样编出来排出来的,通过《京剧第一课》可以非常直白地表现出来。”滕莉在介绍这部戏的时候带着笑容,相信这样的合作一定是非常新颖有趣的。这部戏在法国成功演出,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唱的都是汉语,演出的时候字幕是法文的。我们演出的时候最后几排都是站票了,从始至终,这些法国人都很专注,在演出结束的时候他们热烈地鼓掌、跺脚,久久不愿离开。” 2009年,《京剧第一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成果总结》被北京市教委评为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因为《京剧第一课》的演出异常成功,索美尔再次与滕莉合作,排演了赴法模式京剧剧目《水浒》。滕莉介绍说,“索美尔看的是英文版《水浒》翻译成的法文版,他很喜欢水浒里面那些行侠仗义的人物,其中一折戏他选的是《水浒》第51回中雷横打死白秀英的故事中的一段。这戏里是雷横去戏楼看戏。索美尔很喜欢这种舞台中戏中戏的感觉,京剧中没有这出戏。于是找京剧院吴江进行编剧,我来导演。这部戏非常好玩。因为是给外国人看的戏,所以里面加了很多中国民俗的东西。故事一开始是正月里闹元宵,所以我就把中国民间的民俗表演加了进去,踩高跷、扭秧歌、大头娃娃等吧,戏中戏里表现宋朝的舞台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很小的戏,但是色彩很丰富,剧情很热闹,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这部戏在2010年、2012年两次去欧洲巡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欧洲人不小的轰动。

……

舞蹈毕业专场总结范文6

当“今生”的萨顶顶满载国际荣誉唱着梵文出现在乐坛时,其“前生”周鹏的资料也被好事者铺天盖地地公开于网络。一些乐评人将当今的萨顶顶总结为只是歌手周鹏改头换面后拷贝朱哲琴的自我营销,但萨顶顶却把这一切归功于“缘分”和“信仰”的力量,她认为周鹏和萨顶顶之间,相当于她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实现自我的过程。但从分析一个歌手的角度出发,在唱片环境不景气的大趋势下,萨顶顶实现自我的每一部分都是成功运作一个歌手的典范。

创作包装 民族的世界的

随着日渐走红的歌曲《万物生》,萨顶顶的名字被大家所熟悉。2007年,于日本发行首张专辑《万物生》的萨顶顶以其神秘、梵文、自语、原生态、民族性等特质火速红遍全球。她的音乐获得了全球音乐最高奖“格莱美”音乐奖高级评委EricT.Johnson以及多位资深评委的肯定。“格莱美”方面甚至来函邀请萨顶顶赴美交流,这是“格莱美”成立亚洲地区常设机构几年来,首次对华人歌手发出邀请。随后萨顶顶一直马不停蹄地在各国巡演,在把中国音乐对外输出的同时,充分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

纵观娱乐圈,我们不难发现民族元素逐渐被带入流行,如拥有悠远文化底蕴的长调、呼麦就不止一次被带入流行领域,电影《花木兰》中的插曲就灵活运用了呼麦,令观众在观影之际大有眼前一亮之感。而萨顶顶也是凭借在歌曲中融入大量的藏族元素,将神秘的藏传佛教气息同古典和民俗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带有其浓烈个人特色的音乐,在国际乐坛掀起了一阵民族风。

知名娱乐策划人田金双表示,现在享誉国际的萨顶顶借民族曲风在世界走红,无疑归功于大众内心对民族的回归,也借助了老外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想象,萨顶顶的幕后团队将中国原创音乐变成国际化载体,采取迂回传播的战术,先在国际扬名,再引发国内大众的好奇和盲从,令其知名度在国内水涨船高,从而真正做到墙外开花墙内香。

音乐 乐坛的“中国创造”

萨顶顶身兼歌手、词曲作者、编曲、音乐制作人、编舞、舞者多重身份,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用梵文演唱歌曲”的歌者,很多网友质疑她的词曲创作、编曲编舞难道无师自通?对此萨顶顶只给出了“缘分”二字,我想或许她就是那种能跨越技能,将本能变成才能的天才吧。

“我觉得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而每一种语言也都是具有乐感的,梵文就是最具旋律美的一种。我总觉得大家就算听不懂我在唱些什么,也能听懂里面流淌的旋律和喜怒哀乐的感情。人有时会遇见你的兴趣,我突然对梵文感兴趣,然后一直研究它。研究到你觉得它有旋律性了,可以把它唱成音乐了,这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曲作者。”除了梵文,她还有更让人听不懂的“自语”,这几乎成为萨顶顶音乐的标签,更被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MaxHole称为“与神交流的语言”。

萨顶顶解释“自语”道:“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不是强求的,不是说我还没写之前,就决定了要用什么语言。当我发现一首曲子已经没有办法用任何语言填进去的时候,自语就是最好的表达。”每一次“自语”,仔细听来竟都差不多,萨顶顶说自己没有刻意去记,而是跟着旋律找到当时写歌的心情,自然说出来的“话”也就没有多大差别。这让我想到窦唯的“窗外、天空、脑海、无穷”,当创作者将旋律发挥到极致时,歌词里唱些什么已显得不那么重要,只有听和感受的过程才是最真实的。

曾参与制作《万物生》的音乐人高晓松说“萨顶顶是个能歌唱生命的音乐人,她有非常好的文化底子,她心里有音乐,有讴歌生命的欲望,没人能包装出一个萨顶顶来,就像崔健和罗大佑是能包装出来的吗?萨顶顶对音乐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她能让录音棚变得特别开阔,就像在草原上歌唱一样。”

中国流行音乐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能够走出国门的流行音乐歌手,除了朱哲琴和萨顶顶,寥寥无几。萨顶顶让老外听到的不再是模仿他们嘻哈和R&B的“中国制造”,而是真正具有东方特色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正在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让世界见识着“中国创造”。

更名 只为追忆母系

走红的萨顶顶被人翻出陈年旧事,指她就是当年的歌手周鹏,随着她的声名大噪,“揭发”一词用在她的身上显得格外刺眼。但借用郭德纲的名言“当大家都开始骂我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真的火了。”大家都找萨顶顶的茬,证明她真的火了。

原名周鹏的萨顶顶是个山东籍汉族女孩,毕业于艺术学院首届通俗唱法本科班,2000年参加第3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专业组通俗唱法银奖,同年发表电子舞曲风格的专辑《自己美》,随后接连两年亮相于央视春晚。2002年后,歌手周鹏在歌坛销声匿迹,开始游历各国采风,为她的音乐创作汲取养分。其中、印度让她与藏传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并师从藏传佛教白教二法王,进而萌生“瑜伽密”系列的原始创作动机。2005年,从里到外洗涤一新的周鹏,以萨顶顶这个极具民族神秘特色的名字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于是,周鹏作为两生花的前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周鹏时代的复古电子舞曲远不如《万物生》中那种心理暗示下的对、那种将标签稍加拔取就无从辨别的佛与禅,更值得追随。要维护“萨顶顶”更加彻底、饱满和立体的形象,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包括过去那未加雕琢的形象。唯有如此,才不负那些在各领域中艰苦的学习、探寻与磨练。

对改名这件事,萨顶顶说:“现在改名的人很多,我改名只不过是为了追忆母系,我外婆是蒙古族,萨是表示和外婆的情结,而顶顶没有特别的意思。”的确,在演艺圈,改过名的艺人数不胜数,但改名能否转运,则不是可轻易论定的。

造型 特立独行贵在坚持

舞台上的萨顶顶总是头戴华丽的头饰、身穿有浓郁民族风的艳丽服装,或大红,或鲜绿。这些装束成了萨顶顶音乐之外被人记住的强烈标记。《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介绍萨顶顶时说,她的服装堪称一绝,集各种颜色、面料于一身,代表不同的时代、地区和文化。

“其实我穿的一部分服装是我国很著名的一个叫屈丁南的服装设计师免费提供给我的,他一直致力于我们民族特色服装的国际推广。包括我在英国的万人演唱会,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巡演的服装,都是屈老师免费提供给我的。”萨顶顶说。造型方面,老黑和舟舟都是她经常合作的知名化妆师。为萨顶顶设计造型对化妆师来说是个有发挥和挑战性的工作,在他们眼中,萨顶顶的造型更像是一件直通国际的“艺术作品”。于是,萨顶顶带着屈丁南和老黑、舟舟他们的“艺术作品”到国际巡演,而他们也帮萨顶顶完善其形象包装,彼此达成共赢。

在娱乐圈,特立独行的着装的确能给一个艺人很高的辨识度,而在特立独行的基础上,坚持,成了取胜的唯一法宝。自以萨顶顶出现后,她坚持民族造型,在舞台、媒体和生活中都是如此,甚至在她博客中展示的其国外和香港演出后逛街的生活照,也穿着复杂华丽的民族风格服装。照片中独特装扮的萨顶顶站在国外繁华的街道上,就像一个流动的行为艺术,让逛街的老外纷纷侧目。从这个角度上看,萨顶顶和Lady Gaga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坚持风格,每次亮相都不让观者失望。

表演 用歌舞带观众“入境”

初看萨顶顶的舞台表演,手持扇子加武术元素和华丽的民族服装,多少会让人联想到韩国歌手李贞贤,但接着看下去,感觉又不一样,好像有很多即兴的东西。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舞台表现形式,萨顶顶说“我第一张唱片的表演还有一些舞蹈设计和框架,到第二张舞蹈方面力求在舞台上没有任何设计、铺陈和框架,就是想跳就跳,变成了很多即兴的东西,可能一次即兴下来觉得有些地方可以保留,那这个时候我就变成了编舞。并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复杂,只是在我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自然实现的。”

舞台上唱着梵文,酷酷的萨顶顶,有种忘我的境界,让人觉得她像是在用歌舞与神对话,也自然把观众带到了歌曲意境中不能自拔。像比约克、王菲,越是专注于音乐就越能引得观众痴迷,因为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时,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吸引力,而那些过于注重舞台表演的歌手,最终只能打着跟观众互动的旗号,落个要掌声的印象。

渠道环球搭建的全球

“直销”

英国《卫报》称萨顶顶是“第一个在西方世界获得一流名望”的中国音乐人。萨顶顶的音乐得以在全球进行“直销”,全仰仗其唱片公司环球的国际化平台,毕竟它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唱片公司,难怪萨顶顶一开始就只奔着环球。“我做第一张唱片时就决定要签环球唱片,其他公司都不考虑。”萨顶顶明白只有环球能给她最大的平台。

时任环球唱片北京地区首席代表的付宏声,用“惊艳”来形容初次听到《万物生》时的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它有西方的电子音色,有东方旋律的律动。”最后成为萨顶顶经纪人的他,是萨顶顶事业走向高峰的“幕后推手”。2006年5月,环球天韵签约萨顶顶,之后,萨顶顶开始了自己的“世界音乐”之旅。

2006年9月14日,萨顶顶带着精心制作的《万物生》,还有何训田(朱哲琴的制作人)参与制作的《神香》,穿着一身大红色、具有浓郁风情的民族服装惊艳亮相于环球唱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年度峰会。这个峰会相当于环球唱片内部的产品订货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子公司,会选出一个代表自己洲的新秀去现场表演,如果新秀的表演能引起其他国家代表的兴趣,代表们会主动“找上门来”。时任环球唱片亚太区总裁的许智伟,选了萨顶顶作为亚太区唯一新人代表参加当天演出。“演出还没结束,许智伟就告诉我,你们的护照会被全部盖满”。付宏声谈起萨顶顶当时在环球年会上的表演,还满脸激动。当晚,萨顶顶接到了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代表的盛情邀请,希望在其国家发行《万物生》,萨顶顶的专辑自此便成了“全球的案子”。

2007年6月25日,萨顶顶新专辑在日本东京涩谷的亚洲俱乐部举行全球首发式,获得日本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包括NHK、横滨电台、每日新闻等20多家媒体一致认为萨顶顶的音乐极富想象力,是很多艺人都无法比拟的。的确,萨顶顶凭其无法比拟的特性,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环球唱片的登机坪,顺利飞往国际。

营销 “出口转内销”的

成功典范

如果说环球唱片的内部峰会为萨顶顶叩响了通往“世界”的大门,那么2008年4月在英国伦敦的BBC音乐大奖就是萨顶顶成功打开欧洲市场的关键一笔。“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还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要不是旁边的付付(付宏声)扶我,我都腿软得站不起来了。”萨顶顶笑着,她明白这次获奖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比任何商业宣传都来得有效。随后,BBC向全球直播了萨顶顶在阿尔伯特皇家剧院的专场演出,这也是BBC世界音乐节上唯一一场向全球直播的演出。

获奖后的萨顶顶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全球巡演,从参加世界最大的音乐节之一的WOMAD音乐节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去了十几个国家巡演,做了20多场音乐会。可萨顶顶却笑言“这离每年100场演唱会的目标还差得远。”从BBC世界音乐节捧回亚太区世界音乐大奖时,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谈论“朱哲琴接班人来了!”。

萨顶顶和朱哲琴确实有相似之处,她们的音乐都有令西方人着迷的“东方元素”,也同样被冠以“世界音乐”的名号。不同的是,朱哲琴仿佛停留在“出口”阶段,在国内几乎不做宣传,而萨顶顶正在开始自己的“内销”之路。近来经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商业演出的萨顶顶,在《快乐大本营》表演她的舞蹈和“自语”,在电影《锦衣卫》的会上,作为该电影主题曲演唱者的她穿着一身金光闪闪的长袍看似不太搭调地坐在甄子丹身边。萨顶顶正在以其自身非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出现在国内主流媒体上,虽然看似不太搭调,却也赢得了更强烈的眼球效应,而大家对她的关注也将会逐渐转向其音乐。不断刷新的国际荣誉使萨顶顶带动了更多观众或发自内心的喜爱或不明所以的盲从,进入了事业的又一个阶段,希望在接下来的每个阶段里,她都能一路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