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1、概述

小学语文课堂是当代少年儿童语文学习的主要启蒙场所,在这一阶段,学龄时期的孩子不但可以学习到大量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使自身文化积累得到初步的丰盈。同时,通过教师对大量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学成果产生初步的感知,体会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从而对文学世界建立起一定的认知,并逐渐培养形成自己对于文学的最初的感悟。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对于一个人的文学启蒙而言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在后期人的成长阶段中亦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代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点探讨问题。

自新课标推行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等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接触到语文课中老师所要传达的知识、思想。如今,包括体验式教学、自主式学习等在内的多种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方法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授课方式,同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中,并收到了颇为理想的效果。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措施

2.1 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应局限于沉闷的教师单向传授,而是应建立起活跃、生动的交流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原有的胆怯感、羞涩感,大家在课堂中均积极发言,活跃交流,这样许多之前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也逐步被带动入同学们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去,而此类内向型的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放下压力,畅快的表达自我。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展示自己文学相关的才艺,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2 积极有效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智慧、权威的化身,如果教师过于呆板、沉闷,往往会导致学生怯于思考更不敢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职责在学生语文学习及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想进去”、去“说出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2.3 科学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步入课堂之中,亲身参与课堂、体悟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通常要提前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如拍摄相关视频短片、录制音频采访、编写情景剧等,这些环节中,往往包括了课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包括要学习的课文片段等。开始上课后,组织学生对音频、视频进行收听观看,或根据老师的“剧本”分配角色进行试演,即开始对课堂进行体验。

以《最后一课》文章为例,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节选其中一个部分为主要环节并将其改编为剧本,并在上课之间组织学生自己分小组对剧本进行排练,鼓励学生在次一节课上课时各小组进行分角色表演。表演结束后,请学生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人物分析,并表达自己对于故事情节的认识以及感悟。通过剧情的参与,学生可以对文章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提高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情景设置之后,教师当引导学生融入情景,即亲自参加到相关的情景之中,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识,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感悟课文的内容。

课堂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从情景中走出来,超越情景地对所体验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悟积极的表达出来。如在表演结束后,请学生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人物分析,并表达自己对于故事情节的认识以及感悟。

2.4 带动家长积极配合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若要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仅教师在课堂上的把握是不够的,尚需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协助。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自律能力及学习能力仍不够高,因此需要在老师及家长的督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加之语文学习有时不免单调,此时便更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方能使得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得到保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改进,可以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中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09)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学设计;细化目标;分层;主体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新形势和挑战,如何在教学中达到效果,真正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实际教学中,无论对教学持什么态度、采取什么方式,最终还要落实在教学设计上才能使成果得以体现,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设计重点考查和分析总结,从中发现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以期更有效地指导小学语文教学。

一、每节课都设定细化目标以最终能够落实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预先设置几个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富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实际情况设定几个细化目标,这几个目标必须是经过教学基本可以达到的、能够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的、有具体的教学举措支撑的。比如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就要设定每课时学习多少个字,这些字的音、形、义都应该教哪些等。总之,细化的目标一定要有可行性、方便落实。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总目标分层落实

语言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学生必须从点滴出发,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不能贪多求快。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在低年级或者低层次阶段,比如三年级以下,只要掌握词句的简单搭配应用就可,高年级或者较高阶段,比如四五年级,就要对句群和段落等概念有所理解和简单应用,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最终积跬步以致千里。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较差,但是普遍存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钻研劲头足等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地让他们在体验、乐趣中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沟通桥梁,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文本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

要有效地利用图片、录像等直观表现方式进行教学,在课件制作上注重语文双基的落实、文本重难点的凸显,力求通过最先进的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9).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钻研文本,吃透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语文教科书是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要想将一堂语文课上的高效精彩,教师就必须先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来说,研究文本,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通过研究文本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和编排特点。对文本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都能说清楚,能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能提炼出理解全文必须要解决的几个要点问题。

吃透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为了讲清楚教材内容,而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实际上先“模拟”学生阅读,后依托教师独立阅读后的体会,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教参”都无法提供的。而这种功夫,对于教师来说,是非下不可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在接受这个训练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如何“学”是最有效的。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就很难有理想的效果。所以一次好的课堂教学是在充分研究文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精心设计,完美演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积极、快乐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内容的活动性。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将文本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含义外延,用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对话的平台,完美地演绎了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本的对话和交流,从而达到了“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艺术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正确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充满激情。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热情。通过语言教师获得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教师才能用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鼓励评价,通过正确的引导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利用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把握思维,发展智力,完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部仅仅教给学生们读懂文本,理解文本。为了不使学生在教师说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提高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不同学生的多种思维,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如默读、查疑解难、旁批、分配时间等方法。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自主学习的技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发展学生的潜在智力,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者们不断地学习和完善的重要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4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古诗词鉴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是十分依赖。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自身古诗词鉴赏能力不足,讲解的内容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识,没有达成对古诗词的完整解读。例如,部分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只是简单的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然后照着教参上诗歌的翻译进行讲解。既没有做到对诗歌的深入讲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安排充足的课程时间。此外,教师要多多进行诗歌方面的研究、学习,如参加古诗论坛和诗词讲座等,不断累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一)多次诵读,体会情感

朗读是小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印象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提到要让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积累美词美句,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朗读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穿插朗读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一首新诗的开头,可以先让全体学生齐声朗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诗的学习氛围中,又能在开头将学生发音不准、字词读错、平仄音不分等问题找出来纠正。而后,教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示范朗读,教师要把握诗词情感,旨在将诗歌的美感传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妙。最后,在教师讲解完新词后,可以抽取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学生在掌握生词和情感上的综合理解,掌握正确的朗读能力。但无论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让学生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各种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意境的讲解

帮助小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美感,不仅是学生理解诗词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诗词兴趣的重要做法。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古诗的精炼性使得短短的一首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里面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诗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很难自主领悟诗中情感与意境,这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将短短的二十字通过想象扩展开来:“春天到了,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出去春游,她们走啊走,足足走了两三公里,可是还是看不到风景,小女孩又累又失望,母亲也非常着急。这时,母亲看到附近正好有一个住着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村民在村子里搭建了六七座矮矮的圆亭,亭子错落地分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于是母亲就带着女儿去亭子里休息、整顿,准备再次上路。女儿在亭子里百无聊赖的坐着,突然,她的目光被伸入亭内的一簇锦花给吸引了,红的、黄的、粉的,小女孩高兴极了,伸出手指去数花,八朵、九朵,正好十朵。十朵花争香夺艳,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在小女孩面前。”这样,通过对诗词的扩展,用故事的形式将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领悟其中的意境美感。

(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古诗词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更加不是无用的,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是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收获语文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教学扩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诗词意识。这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诗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收获出乎意料的学习成果。比如在学习《小池》这一古诗时,最为突出的是它的拟人手法,一个“才露尖尖角”的“露”字和一个“蜻蜓立上头”的“立”字,形成了前后照??,将蜻蜓与荷叶互相依偎的初夏美景展露无遗。那么,学生在学完这首古诗之后,理解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这种手法不仅仅在古诗中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中,拟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赏析手法;而在写作里,恰当的运用拟人手法也会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在古诗里学到的拟人手法运用到这些部分,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古诗词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从社会层面来看,古诗词的传承已渐渐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近来热播的古诗词大赛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古诗的浪潮。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学校举办的诗词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利用图书馆诗词图书及词学家研究资料,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古诗词等。同时,学校应给予教师相关方面的教学保障。例如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应以古诗词教学小组为核心,聘请教学专家来学校交流合作,建立研究奖励机制,鼓励教师钻研古诗词教学;在课题教学方面,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古诗词课题设计组织,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实践、反思归纳等;最后,在资源方面,学校要让教育资费向古诗词教学倾斜,提供教师必要的教学设备、信息资料等。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校语文组;选题;方法;关系;整体与部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语文教研活动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强教师的交流,提升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将语文教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开展好语文教研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语文教研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

要想达到语文教研的目的,需要从选题开始,即选择合适有效的研究主题,这就需要立足学校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性的题目作为研究的主题,能够通过研究解决学校以及学科的实际难题。

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所选的问题要基于教学的实际,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研究和调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第二,所选的问题一定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代表学校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选择出既能够反映学校教学实际,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集中起来,选择符合以上两点要求的,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日常反思,记下自己的困惑或者疑问,作为校本研究的内容。

二、有效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方法

语文教研活动对语文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并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语文教研活动应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客体是指学生和文献资料等,具有时空属性、可观察性以及数字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加强对学生情况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中的情况。作为初中生,思维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研活动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关注,分享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二)语文教研活动应处理好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在语文教研活动中,要加强对已知现象和未知现象的处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对未知的探讨,扩大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知的研究,避免已知的知识对知识探索的阻碍作用。在已知的基础上加强对未知的探索。

(三)语文教研活动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提高语文教研的质量。一方面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协调各个部分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也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对整体有反作用。因此在语文教研中,要做到从整体出发,从学校语文教学的主体出发,抓住主要的矛盾。同时要从部分出发,加强对语文教研活动的细节着手,避免影响到教研活动的大局。

(四)语文教研活动要处理好模型与原型的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认知活动,教研活动需要借助模型作为研究的手段,进行研究,在模型的帮助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降低教研活动的难度,同时可以对教研活动起到检验的作用,因为模型与原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可以推测出原型的结果。当然在语文教研活动中,要做到灵活应用,加强原型与模型的联系,提高教研的效果。

(五)语文教研活动应重视真理与错误。语文教研活动是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真理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对真理的探求与重视。同时要重视教研活动中的错误,这是因为错误可以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起到警示的作用,并且错误中可能含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这就需要加强对错误的研究,使错误和真理相互启发,共同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六)加强语文教研活动的学习与创造。语文教研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语文教研活动中的学习,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获得前进的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创造,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学习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不断进行积累,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向着专家的方向发展,同时语文教师也要适当地扮演杂家的角色,真正带动学校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

(七)加强组织,科学评价。语文教研工作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发展,需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及时解决在语文教学中的困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对教研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要全面而合理,既要发现其中的优点,继续发扬,同时要指出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为后期工作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是以学校的教育活动发展为基础的,确定好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科教学的课题,一方面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其他的优秀成果,并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教研活动进行组织,同时需要上级教研部门的专职人员介入督促。校本教研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什么问题值得研究、怎样研究,这是有效教研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只有研究主题明确,研究过程落实的教研才是有效的研究。学校教研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校本研究,教师也才能在这样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中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教师也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召荣.论语文教研过程中的六大关系[J].科技故事博览,2008(10).

如何有效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策略;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文性质分析

(一)作文的灵魂――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所以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的过程,这样才能造就出优秀人才。

(二)作文的生命――真实。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感受都有唯一性以及独特性,所以,对于写作而言,最好的素材便是学生真实性情的释放以及真实生活的写照。只有将真实的生活书写到作文中,才能让整篇作文生动。

(三)作文的魅力――个性。没有个性就会失去魅力,没有个性就会流于平庸。世界上并不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就像不会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一个学生个人的感受以及想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唯一性以及独特性。只有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思维以及想法,才能让作文内容充满魅力以及个性。

二、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渴望将作文写好,但是每一个学生所生活的空间以及接触的事物毕竟有限,并且其生活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单一性,与此同时,初中的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单调性、封闭性,学生除了完成作业以及课程以外,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或者是阅读课外书籍。其次,初中的作文大多采用的是命题作文的形式,学生并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书写的东西写下来,只能敷衍了事,写作也不积极。

(二)学生创作的作文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出入。没有真实的故事情节,没有真实的故事体验,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感受,写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对自身的实际生活真实地进行反映,而实际的生活也因为过多的限制而无法带入作文中。学生没有丰富优美的词汇,对于多样化的题材也没有详细的了解,导致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枯竭,东拼西凑,所写作文自然没有质量可言。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态度不够积极、认真。因为学生本身的写作积极性以及激情得不到有效提升,导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心灰意冷,并且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学热情以及认真的态度。而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会拟定必需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而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两种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第一种便是当堂课程学的什么文章,那么老师所教授的作文便是以什么类型或者是什么内容展开,并且话题死板,题材死板;其次一点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过渡,定下的目标或者期许值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其主要体现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写作的一些技巧性内容教授给学生,便希望学生可以创作出优秀的“大师级”文章出来。但是这种方法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如登天。

三、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一)为了实现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大限度激发而进行备课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们必须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努力将每一位学生的创作热情以及创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将他们的创作动机最大程度地唤醒,让每一位学生不仅仅只是将作文当作一项作业,而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以及点缀,而写作的过程也并不是一个敷衍的过程,而是为了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书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去学习、去写作。

(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日常素材的积累进行积极的引导。平时的积累多少决定了作文素质的高低。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的弊端。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坚持将听和读训练贯穿其中。以课本为主体,以读写为主线,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为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重视平时的积累,看到文章好的词句和段落,要求学生剪贴、摘抄下来,有的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下来。引导学生将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下来,必要时可以用进自己的作文中。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解决文章素材的来源问题。

(三)让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去寻找写作的“自然”。生活本身便是无数个故事编织在一起的美丽童话。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的写作,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且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正因为这一点,教师可以不固定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让学生去自然中收集自己喜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添加更多真实的内容,同时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而进行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各有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别,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限定作文的内容范围,但要放宽体裁形式。只要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观察力”的目的,使学生产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语言,完成“思维―表达”的整个过程,那么这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对于擅长描写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描法,进行模仿写作。

四、结束语

面对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语文教师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样一定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还初中作文教学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尼玛旺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