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起重机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起重机械论文范文1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摘要;期刊质量;提高
不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向国际学术刊物投稿要写摘要,国内级别较高的学术期刊也要求摘要。学位论文更是如此。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本文主要介绍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方法、各部分的语言特点[1]。
1.摘要的概念种类及作用
摘要是科技期刊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较短的文章才能省略。
1.1摘要的种类
摘要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随同论文―起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摘要。这种摘要置于主体部分之前,目的是让读者首先了解―下论文的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一般来说,这种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后写。字数限制在100―150字之间。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第二种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会议论文摘要往往在会议召开之前几个月撰写,目的是交给会议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阅,从而决定是否能够录用。所以,比第一种略为详细,长度在200-300字之间。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的开头有必要简单介绍―下研究课题的意义、目的、宗旨等。如果在写摘要时,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全部研究结果还未得到,那么,应在方法、目的、宗旨、假设等方面多花笔墨。第三种为学位论文摘要。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摘要一般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写。学位论文摘要一般在400字左右,根据需要可以分为几个段落。第四种是脱离原文而独立发表的摘要。这种摘要更应该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完整性。读者无需阅读全文,便可以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1.2摘要的作用
(1)报道论文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涵盖论文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也能了解文章阐述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迅速做出判断。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因此。摘要使读者既浏览了大量的信息。同时又能节省精力。许多作者的科技期刊论文摘要较简略。没有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体现在摘要内。从而影响论文的交流和发表。(2)电子文献检索摘要是二次文献的著录内容。因此。摘要必须纳入足够的关键信息。如结果、观察、趋势等。使读者可参考你的工作。(3)用于审稿过程一般科技期刊编辑把论文的题目和摘要送给候选审稿人。审稿人根据摘要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兴趣或者值得花时间审阅此稿[2]。
2.重视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的编写提高期刊质量
科技期刊的语言必须规范通顺,准确得体,用词要确切、恰如其分,而且要避免非通用的符号、缩略语、生偏词。另外,摘要的语气要客观,不要作出言过其实的结论。下面从内容、结构布局和语言特点三方面着手,讨论摘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1科技期刊摘要的内容
一般来说,摘要必须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等内容。也就是说,摘要必须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这种摘要随同全文一起发表,简短精炼是其主要特点。只需简明扼要地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分别用1-2句话加以概括即可。至于研究背景或宗旨应在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较详细介绍,不必在摘要里介绍。摘要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书写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1)摘要为科技期刊论文全文的高度浓缩。因此应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则不足。确保准确、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主要目的、方法及取得的主要结果及意义。(2)简短精练。内容明确.完整。一般科技期刊论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但应注意不同的科技期刊论文要求也不一致。如Science要求摘要在125字或更少。(3)摘要只是文字描述。没有任何形式的说明。如图.表和注解。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4)摘要的第一句话最重要。内容包括了研究动机(motivation:why do we care about the problem and the results?)和存在问题(problem statement:what problem are you trying to solve?)。因此反映你文章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性。(5)应阐述论文主要的内容。内容必须精心编写。尝试许多版本。(6)要引起读者的兴趣。要原创。(7)避免不必要的话。(8)避免用可能导致读者混淆的缩略语或术语。如确有需要。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9)不应包含参考文献。(10)不应包含冗长的背景资料。(11)可以有一些数字。但不要过多。(12)再次确认摘要内容。一旦你完成摘要。需要再检查。以确保内容与论文完全相符[3]。
2.2摘要结构
一般摘要为一个自然段(one paragraph)。摘要的主要结构可以概括为下列4部分,按顺序排列:(1)存在问题和研究的主要目的(Motiva
tion/problem statement)。(2)实验设计与方法(Methods/procedure/approac
h)。(3)最重要的结果(Results/findings/product)。(4)主要结论(Conclusion/implications)。
2.3重视摘要的编写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1)介绍背景资料或阐述研究的主要目标时。如果句子内容不受时间影响。是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2)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过去式。(3)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
办好科技期刊靠的是少数具有独立人格者,他们有时代感、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感。只有具有独立性人格者才会注重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不能依靠某一单位供养,因被供养者的内心感受未必好,必然压制其智慧的发挥;另外时时处处都很易被人指责,或者说,很难贯彻办刊宗旨,也很难有自主决策权,在这一氛围下办成高质量期刊是不可能的。因而只有具有独立人格的办刊决策者,会以独特的智慧、眼光进行创新,走出一条与依存性人格不同的新路,使科技期刊能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肖先福编著.新世纪科技期刊管理[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05:78-80.
起重机械论文范文2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gear reducer, gear transmission as the main devi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ecelera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industry. But as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on the noise control of gear reducer, in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modern gear reducer, gear transmission noise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duction quality contro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 of noise i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noise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and treatment method.
关键词: 齿轮减速器;机械传动;降噪问题;措施
Key words: gear reducer;mechanical transmission;noise reduction;measure
中图分类号:TH1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58-02
0 引言
在工业机械设计中,齿轮传动是齿轮减速器最主要的部分,也是系统功率传递的主要形式,因此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的主要角色,在整个机械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对于齿轮传动性能的评价只注重于传动效率、平稳性、可靠性等方面,忽略了齿轮传动噪音的问题。随着人们对于机械设备性能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工作环境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使得减速器齿轮传动噪音问题凸显了出来,成为了机械传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齿轮传动中噪音产生机理
1.1 系统传动误差 在齿轮传动中,一个整体机械系统其组成往往较为复杂,完整的齿轮箱作为复杂的传动系统,在力的各种形式转化过程中,会产生高达几十种的固有频率,因此振动形式各式各样。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任何系统传动都会产生振动。在系统传动中,振动是由系统误差引起的,系统误差是导致振动的主要原因。
1.2 齿轮传动误差 齿轮传动中噪音主要产生原因是渐开线误差或者齿轮间相邻齿距误差而造成的。而齿轮传动中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是齿轮噪音大小的主要衡量因素,在噪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研究中齿轮系统机械响应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激励来改变系统固有频率。总而言之,齿轮传动误差是作用在齿轮和整个系统的扰动因素并使之产生响应,从而产生噪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
2 齿轮减速器在机械传动中噪音成因分析
2.1 参数因素 ①齿轮精度。齿轮精度是其设计和加工品质重要衡量标准,高精度的齿轮在机械传动过程中平稳运转,产生较少的噪音。但是在实际轮齿设计和加工中,出于经济性原因,为了降低成本,设计者往往在满足基本强度要求下最大限度选用低精度齿轮等级,因此忽略了精度等级,低精度成为齿轮产生噪声与侧隙的主要因素,造成噪音增大。②齿轮宽度。在齿轮传动允许的设计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大从动齿轮齿宽,这样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不但能够提高齿轮受载能力,还可以提高轮齿传动的平稳性,减少振动,达到降噪声目的。③齿距和压力角。在适当的范围内减小齿距能够增加轮齿啮合数量,增加轮齿重合度,从而降低啮合齿轮挠度,提高传动效率,减少噪音的产生。此外,较小的压力角可以使得齿轮接触角和横向重合度都增大,使得传动平稳,降低噪音、提高传动精度。
2.2 精度因素 ①啮合平稳性精度。齿轮的工作平稳性精度是指在齿轮传动中对于齿轮瞬时速比的变化要求。在齿轮转动一周时会多次出现的转角误差,在轮齿啮合过程中瞬时传动比的变化会使得齿轮产生多次撞击形成振动,这样使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噪音[1]。②齿轮接触精度。齿轮接触斑点大小是评价齿轮接触精度好坏的主要指标,接触斑点过小势必会造成齿轮传动噪声增大。齿轮接触精度低是由于齿向误差影响了轮齿横向接触面积,而轮齿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都会对轮齿横向接触面积产生影响。③齿轮运动精度。齿轮的运动精度主要表征了运动传递的准确性,即齿轮在啮合一个周期后转角误差最大限值。齿轮齿圈径向跳动在齿轮旋转一周内的齿间累计误差会产生低频噪音,尤其当齿间累计误差逐渐增大时,会在齿轮啮合时造成冲击,从而导致角速度的变化,使得噪音显著增大。
2.3 装配因素 ①齿轮轴向装配间隙过小。如果齿轮在装配前没有将其毛刺及时清除,将会导致齿轮端面与前后端盖之间的滑动接合面在啮合过程中造成接合面的损坏,使得齿轮运动精度降低,产生噪音。②杂物影响。齿轮箱由于杂物进入,造成轮齿间磨损加剧,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平稳度降低,不但降低齿轮传动效率,还会使得噪音增大。
3 齿轮减速器在机械传动中的降噪措施
3.1 齿轮的参数合理优化 ①适当增大主动齿轮的螺旋角。因为当螺旋角增大时,齿轮重合度也会随之加大,这样会使得噪音大大降低。然后,当螺旋角过大时,会导致齿轮加工和安装可操作性变差,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如果达不到精度,就会使实际的重合度变小,其降噪效果反而比螺旋角较小时要差,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螺旋角。②增加从动齿轮齿面宽。齿宽适当增加会使得轮齿啮合度提高,从而使轮齿传动平稳性增强。所以齿轮的齿宽越大其平稳性越好,降噪效果越好。③提高齿轮精度。齿轮精度的提高,将大大提高轮齿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齿轮的运动精度,有效的降低噪音。
3.2 合理选择齿面硬度、齿轮侧隙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通常模数齿轮侧隙小于0.04mm时,噪声较低。所以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减小齿轮侧隙就可以降低噪音。此外,在相同材料和精度的情况下,软齿面比硬齿面噪声要小1.5-6dB,采用主动齿轮硬度比从动齿轮硬度高2-3HBC时取C,可有效降低噪声。
3.3 对齿面进行特殊处理 在齿轮强度设计所允许的情况下,齿轮加工可以选用高阻尼铸铁或某些非金属材料,也可以通过给齿面进行涂镀非金属材料来进行处理。因为选用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材料可以减少齿轮啮合冲力与节线撞击,通过减少振动与撞击的方法,就可以有效降噪。
3.4 改善齿轮条件 齿轮的要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来选择适当的方式与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因此根据减速器的不同以及工作条件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剂。此外,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减速器,仅通过油池将达不到润和要求,因此要结合循环油等方式进行。
3.5 合理设计减速箱箱体结构 在减速器齿轮箱箱体设计过程中,合理的箱体结构可以增加齿轮传动箱的密封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因此齿轮设计时尽可能采用闭式结构,同时箱体结合处要安装减振装置,同时将减速器安装在固定的座体或支撑上,采用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降低噪声。此外,在对减速器噪音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箱体表面设置阻尼材料层,如泡沫塑料等来降低减速器噪音的产生。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齿轮传动噪音产生机理,分析了减速器齿轮传动过程中噪声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降噪方法。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噪声控制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减速器降噪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深,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减速器降噪方法。
参考文献:
[l]李志华.机械齿轮传动噪声的产生及其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
起重机械论文范文3
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名称中,明确应用于小儿的医疗器械数量不多,其中有源医疗器械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婴儿培养箱或是保暖台,另外一类是小儿用呼吸机。婴儿培养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箱内温度(箱温/肤温)实施控制,根据设置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比例加热控制。内部空气采用热对流原理进行调节,制造一个空气温湿度适宜,类似母体子宫的环境,从而对婴儿进行培养和护理。我国对该类设备了两个安全专用标准,分别是《医用电气设备》(YY0455-2003)第二部分:婴儿辐射保暖台安全专用要求;以及《医用电气设备》(YY0669-2008)第二部分:婴儿光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这两个标准对该类设备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温度、与婴儿接触的部件及防护部件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儿用呼吸机主要用于对呼吸系统有障碍的婴儿进行呼吸管理和呼吸治疗。该类设备并没有专用的标准,但根据其特点,如新生儿要求通气量小,气道阻力很大,顺应性差,相对解剖死腔大等,这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临床应用必须与成人呼吸机有显著的差异。
2010年6月1日实施的行业标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是为数不多的明确了适用人群(含小儿)的标准。在该标准中,考虑到新生儿的特点,有较多专门针对新生儿的条款。如为了安全起见,新生儿进行血压测量时,需要较低的最高压力和较短的测量时间,因此,在条款中要求应提供一种限制压力的措施以保证袖带压不会超过20kPa(150mmHg);另外,设备应保证袖带压处在0.67kPa(5mmHg)以上的时间不超过90秒;在充气系统阀门全开快速放气的情况下,压力从20kPa(150mmHg)降到0.67kPa(5mmHg)的时间不应超过5秒。同时,该标准规定产品说明书中应提供以下信息:①当用于新生儿时监护仪和袖带可以施加的最大压力值;②当用于新生儿时设备能适用的血压范围值;③正常的操作情况下可以用于新生儿血压测量的最大压力值;④在测量新生儿血压时,设备的最初充气压力值。同时,在对系统整体有效性评价时,由于考虑到对健康出生的新生儿血压测量是很少的,新生儿特护病房主要是接治早产儿,所以对早产儿(小于1000g)血压测量精确度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个统计学取样建议,要求根据婴儿的早产比例进行取样。医疗器械标准《医用电气设备—医用脉搏血氧仪设备基本安全和主要性能专用要求》(YY0784-2010)中,考虑到婴儿的皮肤对温度的耐受性问题,规定对于小儿(一岁以下)的限制温度是不超过41℃;而对于一岁以上的小儿,限制在42℃条件下使用不超过8小时,43℃条件下使用不超过4小时。
除了产品名称明确规定用于小儿的医疗器械,更多的医疗器械尽管在产品名称中没有体现,但适应证中都声明可以用于小儿。这些医疗器械给出的参数范围较广,且极少给出用于小儿时的参数精度,或者在上市提交的临床资料中并未对小儿群体进行验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将有很大的隐患。如输液泵、注射泵类产品为临床常用的输液辅助装置,主要用于精密输注某些特殊药物、高危药物,为急救患者、危重患者、特殊病人、小儿给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但该类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临床操作、护理不当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输注流速控制异常,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小儿,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类似这样的在适应证中声明,但未必经过合理验证的产品不在少数。这类产品可以用于小儿,但目前尚未有国家行业标准,且属于监管薄弱的产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类似上面所述的小儿用呼吸机、输液泵的产品,应该结合小儿的特点优先制定单独的产品性能和安全标准,其特点是:在产品适应证中明确适用人群为小儿;属于高风险治疗类产品;有某些临床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类产品中风险较高的还包括小儿用植入类医疗器械,如小儿用人工耳蜗。该产品已经成为双侧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小儿病人的重要治疗器械,但这类产品仍然存在着康复效果不显著的临床不良事件,急需要制定相关标准。由于幼儿颅骨与成人不一样,因此在该标准中应该要求小儿耳蜗植入体应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其中要求植入体越小越好,电极系列越接近耳蜗螺旋弯曲的结构、越接近蜗轴越好。另外由于小儿植入体使用的时间更长,所以植入体的期望寿命是一生受用,而且要考虑植入体的可靠性,即植入体的耐冲撞能力、安全性以及核磁共振的相容性。当然,除了上述的高风险治疗类产品外,也应在其他诊断和监护类产品的标准中增加用于小儿时的性能要求。例如,在X射线和CT对小儿进行诊断的时候辐射剂量的问题;在MRI对小儿进行诊断时特定吸收率的问题;在对小儿进行监护测温时,测温设备临床有效性的问题等。总之,对小儿用医疗器械制定标准是一个按照风险高低、分门别类、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FDA较早开始关注小儿用医疗器械这类产品,在2004年了小儿用医疗器械上市前评估的指导原则[3],并于同年了一份关于小儿用医疗器械的可用性壁垒的报告[4]。在2007年FDA将儿科相关的规定载入2007年的FDA修改法案[5]中,即其第三款:儿科医学器械安全、改善法案。下面将通过对前两项文件的概述来了解该类器械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小儿用医疗器械上市前评估的指导原则的目标主要有三个:①定义儿科群体和小儿用医疗器械;②确定保证小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类型;③确定在临床研究中,发起方对儿科对象的保护措施和指导性原则。美国法定的成人年龄是18岁,然而FDA将这一上限扩大至21岁,并同时划分了如下儿科亚群范围:新生儿(从出生到1月龄)、婴幼儿(1月龄至2岁)、儿童(2岁至12岁)、青少年(12岁至21岁)。FDA也指出这种划分仅作为参考,实际上,个体体重、体型、生理发育、神经发育等因素通常是更加适合的指标。另外,其他儿科亚群包括:低体重亚群即少于2.5Kg的新生儿;过低体重亚群即少于1.5Kg的新生儿;青春期前期亚群即年龄群一般从11岁到13岁的儿童。这些亚群应在器械标签和临床实验中均应给于适当考虑,比如低体重新生儿。通常,为评测儿科群体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DA使用与评测其他医疗器械相同的法规基础、科学方法和程序。儿科医疗器械需要考虑的事项包括(不限于)以下临床前和临床的测试以及其他规程管理:生物相容性(包括毒性和致癌性);无菌以及感染的控制;使用场所的环境因素(如电磁场和辐射);设计控制以及《良好生产规范》(GMP)。#p#分页标题#e#
儿科群体是弱势群体,应当采取特别的措施保护儿科研究对象的安全。由于种种原因,成人医疗器械可能不适用于儿科对象,或者需要对成人器械进行特别的设计改进和/或增加特殊的标签才能用于儿科对象。当开发儿科医疗器械或策划儿科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时,推荐考虑以下因素: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情况;疾病或健康状况;激素的影响;同成人群体的解剖与生理差异;活力与成熟程度;免疫状态。由于器械种类繁多,必要的临床前测试也各不相同。FDA可能需要基于器械种类,目标人群和对器械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台架或动物数据。很多情况下,FDA制定了特定器械的指南文件。文件中介绍了不同的临床前测试类型,在上市前或临床实验前,这些测试必须完成。另外,与普通医疗器械一样,FDA认为,儿科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明不是一定需要临床数据的。所需证据的数量和类型基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器械的性质,产品在成人群体的已知信息(如果有相关性),器械在儿科群体中已知或可预测的信息,以及病因或治疗现况。在某些情况下,设计完善的台架和动物测试足以用来评测器械。另一些情况下,必须需要临床数据来评测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DA认为以下情况会需要提供小儿用器械的临床数据:①当临床前实验或动物实验、文献或成人临床试验等来源的信息不足以证明儿科特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时候;②当成人的数据不足以预测儿科群体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时候;③当对成人设备进行改良设计验证的时候;④当建立一个与年龄适应的治疗方案的时候。以上情况下,厂家可以通过儿科对象的临床数据来为目标人群设计合适的器械;实行准确的风险评估;提供明确的使用指导。另外,该指导原则建议用于儿科亚群的医疗器械标签应包含标签的基本元素、儿科信息及特殊考虑。基本元素包括:①医疗器械描述,标签应描述推荐用于儿科亚群的各种事项,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按年龄、体重或其他适当的标准以表格的形式体现这些事项。②预期用途,用于儿科群体医疗器械,应当在标签中明确定义适应证以及目标群体。③禁忌、警示和预防措施,应当指明年龄、体型和儿科对象成熟度相关的风险,并提醒用户在目标群体中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具体危害。④不良事件,应当根据使用医疗器械的各儿科亚群,尽可能获取并报告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⑤临床研究,标签应当以清晰、客观的方式体现研究结果,方便用户认清性能在儿童和成人之间以及各儿科亚群之间的实质差异。⑥使用说明,包括表明解剖、发育和其他年龄相关因素以便有助于确保医疗器械的合理使用。专门为儿科患者提供的说明在书写语言方面以及其他视力和听力方面应当与年龄相适应。另外,指导原则还提及了临床试验中儿科群体的保护。
尽管指导原则已经,能提供给制造商或其他相关方以一定的指导,但在美国针对该类产品的实际生产、应用和日常监管审批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FDA于2004年了一份关于小儿用医疗器械的可用性壁垒的报告,报告中对小儿用医疗器械的临床需求、可用性壁垒、发展新的小儿用设备3个方面做了介绍。美国的临床医生和病人权益团体强调了在多个小儿用医学专科中对小儿用设备的需要,包括小儿用心脏、肺脏、肾脏、骨科和外科等科室,而目前的小儿用医疗器械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这类产品应加快发展。器械制造商也建议,改善临床医生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沟通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提及的未满足需求的这类设备的开发。此外,临床医生和患者权益团体都列举了修改成人设备以供小儿使用的普遍做法、这种做法的风险以及对使用该设备的长期影响和汇总儿童不良反应的数据的需要。但对成人设备的修改以供儿童使用是否成功地解决了所有的儿童患者的需求仍需要进一步讨论。设备有较多的可用性壁垒,如可能抑制小儿用医疗设备的开发和销售的监管、临床、经济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评论者指出这些壁垒常常是重叠交叉的。具体内容如下:监管问题,如含糊的设备审批标准,人道主义设备豁免(HDE)过程具有限制性且较难理解,FDA不会允许标签外用途数据的使用,搜集上市后数据的困难等;临床试验问题,如符合临床试验资格的儿童数量很小且因临床适应证不同而变化,随机对照试验特别困难,在临床试验中招募儿童的困难,知情同意和机构审查委员会要求过于繁琐,FDA不愿接受替代类型的数据等;经济问题,如小儿用设备的开发成本过高,取得保险保障困难,责任保险昂贵等;另外还存在一些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