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1
按照新课标、英语学科和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选择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设施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英语教学对象,形成良好的教学过程结构,实现“读写”、“听说”的二维融通。
1.“读写”融通
从人体大脑机能来讲,读是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综合协调的结果,信息经过“视觉大脑大脑加工指令神经系统发声系统”形成读的全过程,所以高强度的朗读刺激感官才能有效记忆。但很多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朗读,长此以往,对语言感官的刺激不够,导致英语感知能力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设备就要发挥作用,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录音设备引导学生大声地跟读单词、课文内容等,在学生读的基础上通过电子白板记录下学生所读内容中的生词、短语、有用句型,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然后运用投影仪设备对这些生词、短语、有用句进行讲解,从而记住这些生词、短语、有用句型。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学生作文时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融入作文。
2.“听说”融通
听是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二者有机融会贯通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能力的融通,避免哑巴英语。鼓励学生说英语,首先引导学生听英语。教师利用广播、电视英语频道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欧美影视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创建一个听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喜欢听英语,语言的灵魂在于使用,学是为了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以用助学,以用促学。许多学生感到英语难学,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只学不用。英语本来是活的东西,只是我们学习时把语言僵化了,成了哑巴英语,难怪英语难学难记。说英语从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开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短到长,久而久之英语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英语听说是其本身作为语言存在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要把“听说”能力融通。在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地方,网络将全世界连接在一起,同时学生上网机会增多,所以利用网络环境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国际性聊天软件和英美学生交朋友,这样不但能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还会从中了解西方文化,开阔视野,从而实现“听、说”融通。
二、结语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2
1.1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财政拨款情况2012年度全国地市级健康教育财政拨款、平均值及2013年度山东省地市级随机样本财政拨款和平均值见表1。使用随机抽取地市级财政经费平均数与全国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由于单样本t检验要求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进行单样本的K-S检验,使用SPSS19.0得到检验分析表。从检验结果看到,统计量Z等于0.841,相伴概率P等于0.414,远大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接受零假设,认为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见表2。单个样本检验结果:t=0.857,P=0.414,接受无效假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1.2相关性分析在健康教育资源评价中,常常以专职人员数、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和公共卫生专业作为人力资源评分的依据。根据2013年全省17市及山东省的上述指标,利用SPSS19.0对4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见表4,表5。表5给出了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相关检验t统计量对应的P值。相关系数右上角有两个星号表示相关系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从表中可以看出,专职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66以上,对应的P值都接近0,表示了4个指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1.3聚类分析为了更深入掌握山东省各市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的状况,利用2013年山东省健康教育人力资源评分的主要指标,即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数、专科以上学历人数、中级以上职称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使用SPSS19.0对全省17市进行聚类分析。由于要利用多个指标分析各市之间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异,考虑用逐步聚类分析来研究各市之间的分类。图1为分层聚类的树形图,以躺倒的树的形式展现了聚类分析中每一次类合并的情况。SPSS自动将各类间的距离映射在0~25之间,并将聚类过程近似地表示在图上。
2讨论
2.1健康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好的“社会疫苗”[3],作为新医改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国健康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法国国家健康教育中心有员工120人,每年的经费1.2亿欧元[4]。根据2012年度报表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国家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包括财政经费、项目经费和企业经费仅3.45亿元人民,差距较为明显。全国地市级财政经费为7,600万元,平均21.53万元。经过单样本t检验,山东省地市级财政经费与全国无明显差异。按照2013年度山东省各市人力资源的情况,运用SPSS19.0软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从人力资源上讲,专职人员、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之间相关是合理的,具有现实意义。
2.2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山东省各市在4个人力资源指标之间的亲疏程度,即:一群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加以有意义的分类。聚类分析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从而归纳出上述不同的城市人力资源的现状,为政府决策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然而,由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只能表示在同一类里的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倾向于彼此相似,还不能更深入地表明各类的优略程度。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3
人们对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时,首先需要知道教育技术起源于人类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人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只停留在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最终获得成果,至今无人将教育技术进行过系统理论化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导致教育技术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但是对于技术哲学曾有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过细致研究,学者对其研究的层面不断加深发现教育技术随社会发展不断改变,社会进步出现新的文化或新的技术,教育技术也会紧随其后进行自身提高更新自身的技术含量。研究教育技术的学者进行分析后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如下:教育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现代化教学中实施;教育技术可以在社会生产中科学的提高效率创造价值;教育技术应当在教育体系中使用一种较为明确的方法体现出来;根据时展脚步,使教育技术达到计算机化的程度,使教育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要使教育技术在社会应用中彰显价值与此同时更应当及时找出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解决。当代社会视阈下中西方文化碰撞激烈,教育技术不仅被中国人重视,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传播也十分积极。不难发现教育技术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进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应用。其中的原因是我国的教育技术是在电化教育中进行实践应用的,因此,将教育技术信息化是当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追求。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更加重视将教育技术采用一种调动人类多种感官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吸引为前提,把知识不是仅仅安排在课本上使知识变得更加灵活与新颖。
2如何对教育技术中的设计进行研究
教育技术中的以设计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近年来的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追捧,学者认为设计即将成为教育技术的新方向,同时有学者称设计研究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具有直接关系,设计是对教育技术的一种新型驱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明确设计与研究不是个体而是相互结合的一个整体。学者对研究设计进行总结指出教育技术中的设计研究应当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再遇到问题时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重视现实也至关重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应当重视与情景结合的具体解决方案;传递性在设计研究中最为关键,设计研究的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高效率的进行属于自己的使命。目前众多的研究者表明在进行教育技术设计研究是应当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所以说教育技术的关键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需要在不足中吸取经验,不断对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3结语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4
考察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状况并与我国进行一定的比较,从而得出可为我国所用的有益经验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原创性的人才。这一理念也融入到了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美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建立研究生管理委员会、研究生院、系研究生教学委员会、研究生教师委员会或称教学小组等层级机构,这些机构与导师一起,共同承担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财政学的课程不太追求体系上的平衡只求引导学生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前沿上有所突破。②美国高校在对财政学研究生教育中十分注重基础课程教育,基础教育授课占据50%,专业学科占20%~30%。日本研究生教育强调实用性,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其目标倾向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日本财政学硕士课程学习2年,最短一年,课程结束后授予硕士学位。德国是典型的学徒式培养模式,受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其培养目标也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动:19世纪初期主要是培养从事纯粹学术研究的科学家,19世纪后期主要是培养高级的工程或技术研究者或专门人才,而今日,其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技术人员,兼顾学术教育与职业准备教育双重职能。财政学硕士学位的取得需要通过2~3个月的有实践定向任务的硕士论文。其培养特色在于,在研究生入学上,硕士阶段的学习相当于和本科一起进行的,毕业时只要通过硕士考试及硕士学位论文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培养方式上,没有专门的研究生课程,坚持采用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人才。在形式上,不设专职管理机构,有关事宜均由系级兼职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规则办理。
二、国内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自我国招收财政学研究生以来,其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提出中国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后,对财政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得其招生和培养规模在稳定增加,总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四点变化。
1.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学专业研究生一直强调“学术型”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已逐渐与财政学研究生的实际就业方向和世界研究生的发展状况不符,经过总结反思,财政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已发生了重大转折“,应用型人才为主”将是我国未来财政学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2.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
在研究生入学培养机制上,除了像网上报名、电子注册这样技术性的改革外,在考试弱化初试的权重,强化复试地位,全面改革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区别上也有了创新;在研究生培养上,我国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机制一般都是以修学分和写论文为主要内容。
3.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学科属性的交叉。
纵观财政学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学领域的渗透,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研究和解释财政现象愈来愈普遍,这也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了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4.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多元化。
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纯粹的“学院式”的导师教育逐渐减少,实行导师学生的“双向选择”甚至是“多导师”指导,强调社会实践。
三、基于系统论视角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确立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三大目标———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的目标。
学习力即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的财政学研究生。研究力即以培养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能力为目标,培养研究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运用财税知识研究财政经济现象的能力。创新力即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2.构建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四大系统———目标系统、管理系统、培养系统和支撑系统。
目标系统是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系统中最核心的系统,应包括两个层面:①预期。对财政硕士而言,培养预期即“高层次、应用型的财政专门人才”;②标准。科学设计财政硕士在相关素质方面需达到的具体标准,是财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首当其冲的要点。管理系统是指在财政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所涉及的资源进行整合与调配的过程,即在一定的目标下对人财物及信息的调配,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管理主体———研究生院或相关学院;管理客体———包括人(主管人员、辅导人员、生源)、财(教育经费)、物(教学场地、教学用具)、信息(培养过程中动态情报,相关信息等)、论文工作管理、授位管理等;管理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创建计划(包括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计划等)、财政学硕士学位创建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领导(领导艺术和领导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管理制度———政治层面制度、操作层面制度。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系统涉及师资、课程与教学三个部分。师资方面———财政学硕士培养要对教师的质量、数量、结构和发展都提出针对性的要求;课程方面———因课程体系是财政学硕士汲取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财政学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其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财政学各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的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面———教学是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介质,灵活机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证,各授权单位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高校可以依托财政学教学资源与相关社会机构的天然学科联系,为财政学硕士搭建宽广的实训平台。支撑系统是总体系统健康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支撑系统首先来自于以经费形式出现的经济资源,其次包括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图书等硬件资源,最后是政策支持、价值观念、社会文化等软件资源。
3.搭建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有效学习的三大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
课堂教学平台是主体。建立课堂教学平台,要做到所教的课程都是通过精心比对后确定下来的,加强文理渗透,增设跨学科课程。对于一些现实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聘请实际部门工作人员主讲,并实现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平台是辅助。如可能,可与地方的财政局、税务局及企业签订校财、校税或校企合作协定,建立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是补充。改变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各自单独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将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组合,构建一种由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
4.实现财政学专业研究生五大能力的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拒腐防变能力。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5
(一)发展目标为学生成长导引方向
继续教育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一旦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有的放矢地规划和完成大学学业,科学合理地度过学习生活。这里强调的发展目标并非只是职业目标,而是发展自己真正喜欢、可带给自己满足和挑战、符合所处环境的要求、并能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所长的人生目标。基于以上原因,帮助他们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成为继续教育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学习阶段是人生中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
社会心理学提出学生人格发育的七向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包括能力培养、情绪管理、从独立走向互赖、成熟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发展目标的确立、实现整合,这些向量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继续教育学生群体被划分为人生的青年期,心理上基本处于安定状态,情绪上也趋于老练和稳健,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趋于稳固,心理达到了相对成熟,发展应侧重于七向量中的较高层面,即发展目标的真正确立。
(三)系统指导促进学生确立人生发展目标
首先,时间上覆盖学生培养全过程,强调一个点和一条线。一个点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作为起点,要尽早地开展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把这类教育前置,在第一时间安排进新生入学教育,请相关领域专家介绍当前就业形式、就业趋势、职业规划等内容,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清楚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早准备早发展。一条线是指发展目标的确立要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为目标具有时间性,不能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的累积才能达到。其次,空间上强调多层次、多渠道。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学生选修课范畴,系统地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举办职业选择论坛,请即将离校的毕业生现身说法,给在读学生以实践启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举办知名校友论坛,树立榜样,增强信心;组织各种高端论坛,拓展视野,开拓思路;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探索社会环境,为自己准确定位。
二、发展策略上强调学生获得发展认同感
生物个体、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得到所处环境的认同。为了适应环境,生物群体一般采取竞争和互利共生两种策略。竞争和互利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群体内部、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群体保持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也同样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两种关系。学生工作也就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
(一)竞争策略提升发展竞争力
群体内部同一种个体之间甚至群体之间,通常因分享共同资源导致相互干扰或抑制形成竞争。竞争是一种选择压力,普遍存在且并非完全有害,个体或者群体必须通过各种行为适应来克服或应付竞争,竞争最终有利于群体的进化与繁荣。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一是在理念、心理层面,要使他们接受竞争的普变存在性和合理性。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个客观规律由人类所具有的生物属性所决定。二是在实践层面,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各种措施,如助学、助教、助研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把活动项目化并向学生公开征集并择优采用实施,奖学金设置在注重广度的同时拉大各档次间的差距等措施,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只有那些富有竞争力的环境适应者,才能在发展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即所谓适者生存。
(二)互利共生策略促进共同发展
互利共生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生存和发展策略,同样适用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只有更好地运用互利共生机制,才能充分体现人类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这一学生群体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使他们具备了互利共生发展的特质和优势。这是因为他们处于成年期,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所面临的目标已不再是对知识的获取和占有,而是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更好地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取得工作及人生各方面的经验和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期达到新的适应,最终取得自我发展。“重要性理论”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我感觉到的重要性程度,这种重要性来源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因此,他们的发展应该而且必须与社会发展、他人发展相结合,个人的发展要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有机统一。
1.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利共生促进共同发展
提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条件上互通有无,在学习和科研上相互支持,在思想上坦诚沟通,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和谅解,增强凝聚力,实现和谐发展。如通过开展学生“自助工程”中的“朋辈导师”项目,由高年级同学担任一年级新生的朋辈指导顾问,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与指导和支持,有效地干预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为积极参与的同学颁发顾问聘书,并作为评优的加分指标,增加发展认同感。
2.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之间互利共生促进和谐发展
倡导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也就是个人的发展要贡献于社会的发展和他人的发展,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参与”理论指出,学生花在有意义活动上的时间越多,付出的努力和精力愈多,收获就愈大。如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数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的“同在蓝天下”学生支教活动,发挥学生智力资源优势,长期义务为打工子弟学校同学开展授课等支教活动。活动主题“同在蓝天下”蕴含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促和谐平等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宗旨。广大支教学生充分体会了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征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模式上突出学生自主性
生态系统中,个体和群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设计机制,在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能够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人类作为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生态要素,其最高的生态位决定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这就使人能充分认识自己所在的生态系统,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影响这个系统,人类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处于成年期,心理发展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时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心理成熟度、知识储备以及人生阅历也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求我们要给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和学习的机会,给与他们自主性。如学生活动可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方式,把各种活动作为项目,由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申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创意、策划、准备、实施到完成和总结,完全由学生承担,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让学生承担研究课题,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德育工作等。这些做法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我们工作的角度和视野,也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实现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从中受益匪浅。
四、发展途径上着重营造学生发展的环境
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环境对有机体的发展具有作用力,能够阻碍或者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存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发生在学生所处的一系列情景和关系中,这些情景和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推动学生发展的力量。学生个体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交织错综的复杂关系,他们的行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由诸如社会规范、价值、规则和政策等社会环境所决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社会环境的所有层面进行整合,创造各种条件,实现学生的顺畅发展。学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充分利用大学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1)学术环境。学生应该侧重学业发展,创造各种条件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历练学术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和师资优势,注重专业知识的普及,拓展人文素质。最终实现学术为本,充分发挥学术育人功能。(2)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健康和谐文化的引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3)人际环境。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对分散,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与日俱增,成为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形成和谐成熟的人际关系。例如,可开展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朋辈导师等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获得他人支持。(4)激励支持环境。激励和资助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奖学金和各种评优活动,引导他们投身于学术研究,鼓励他们甘于奉献;关注困难学生,通过提供有偿劳动岗位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减免学费解除后顾之忧。
五、结语
统计教育论文范文6
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是一种新型低噪声、低振动的轨道系统,它是奥地利GetznerWerksGmbH公司在隔振技术领域研发的又一新项目,先后在德国柏林、韩国首尔、美国纽约、新加坡及香港铁路线路中有着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地铁轨道结构设计形式,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系统构成主要由道床侧墙、聚氨酯浮置板减振垫、道床轨枕及混凝土道床结构等部分组成。聚氨酯浮置板减振道床由道床两侧侧墙和结构基底构成槽形状,在侧墙及基底处满铺聚氨酯减振垫,形成槽形聚氨酯减振垫层,在槽内按照标准轨枕间距布置轨枕并浇筑整体道床,在承轨台中部浇筑承重凸台,使其满铺的减振垫与其道床结构组合连接形成聚氨酯浮置板减振道床轨道系统。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属于轻型中等级减振道床轨道系统,而钢弹簧浮置板属于高等级减振整体道床轨道系统。其钢弹簧减缓振动是依靠隔振桶中预设的弹簧系统,在承受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活载时,靠弹簧系统收缩减缓对轨道及传递至道床的振幅,从而有效起到减振作用;而聚氨酯浮置板则依靠自身设计的微孔收缩反弹,将承受的振幅在传递至减振垫表面时给予削弱,从而起到减振降噪的功效。减振原理: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系统通过聚氨酯减振垫支撑在混凝土道床底部及两侧,车辆荷载作用在整体道床上,之后通过整体道床承轨台及承重凸台将所受荷载传递于聚氨酯减振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质量-弹簧减振系统,通过减振垫材料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聚氨酯浮置板减振道床轨道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相比较,实现了减振材质轻量级的弹簧系统,从而提高了减振降噪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该系统减振降噪效果可达15dB,其减振频率在22Hz以上,在70~125Hz频率段减振效果最为显著,测试基底铺设的减振垫在发生最大减振量100Hz时,其处的加速度超级插入损失为38.17dB。
2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试验效果
2.1减振效果试验对比
针对首次使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进行的一系列测试,通过将地下线普通整体道床与之对比,其普通道床铅垂方向的振动级最大值达到72.6dB,而聚氨酯微孔弹性减振垫,铅垂方向的振动级最大值减小到57.0dB,该值低于《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对于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5dB的要求,减振效果明显。
2.2聚氨酯浮置板减振轨道系统测试结论
对于施工完成的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减振垫测试时,在大于22Hz的频率段上其插入损失值>0,说明满铺于道床基底的减振垫减振工作频率为22Hz以上。而在70~125Hz频率段内减振的效果最为明显,最大减振量发生在100Hz处,基底测点在100Hz处的加速度级插入损失为38.17dB,基底测点2的Z振级插入损失为21.37dB,基底测点5的Z振级插入损失为20.97dB,两者平均值为20.17dB。测试结果最终表明:
(1)试验轨道系统自振频率为16.4Hz,理论计算结果为14.8Hz;
(2)减振工作频率为22Hz以上;
(3)在70~120Hz频率段内减振效果最为明显,最大减振量发生在100Hz处,基底测点在100Hz处的加速度级插入损失为38.17dB;
(4)基底测点Z振级插入损失为15.98dB(根据国家标准GB10071—88,分析频段取1~80Hz);
(5)基底测点Z振级插入损失为21.17dB(根据行业标准JGJ/T170—2009,分析频段取4~200Hz)。由此表明,聚氨酯微孔浮置板减振材料与道床整体形成了一个质量弹簧系统,其聚氨酯微孔减振垫具有最低的动静态刚度比和对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幅降低的性能,对于微孔减振垫材料在支撑上部道床结构部分传授的荷载时,动态刚度可能还会由于振幅频率和荷载的大小产生较小的变化,采用在槽形道床基底及侧墙范围内铺设减振垫,又可称之为全表面弹性支撑弹簧系统,相当于超临界频率范围内,可将结构传播噪声平均减缓至30dB范围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减振目的。
3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技术应用
3.1聚氨酯浮置板减振垫轨道系统铺设方式及施工流程
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整体道床轨道系统施工中,在奥地利聚氨酯微孔弹性材料专家的支持和现场指导下,对于铺设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细化,以确保铺设的侧墙减振垫和基底减振垫完全呈隔离状态,避免刚性搭接,形成声桥,影响减振效果,打破常规轨道施工方式,以“先附属后主体”方式完成减振系统铺设。在聚氨酯减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系统施工中,对铺设轨道的结构底板找平处理完成后,进行整体道床侧墙施工,对侧墙施工的位置、几何尺寸精度严格控制直至检测修正完毕后,铺设聚氨酯微孔减振垫材料,随后采用“机械铺轨法”先进行一次性浇筑整体道床,待强度满足要求后,绑扎道床凸台钢筋并浇筑完成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施工,完成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浇筑施工。
3.2聚氨酯浮置板减振垫轨道系统铺设要求
(1)基底清理:对于铺设聚氨酯浮置板减振垫地段,必须对结构基底进行找平和清洁,对于不平整度控制在±4mm以内进行验收,同时避免基底表面出现尖锐突起,损坏材料,同时对于结构底板必须保证不能有可见的水,对于渗水、结构漏水处必须及时处理,确保结构底板干燥。
(2)不同结构形式铺设:对于盾构形式的弧形基底,减振垫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底垫与侧垫之分)铺设减振垫必须达到规定高度,通过测量确定两段无误后即可定位;对于矩形的槽形结构基底,应当首先铺设底垫,然后铺设侧垫,其减振垫的下表面必须与精确处理平整的结构底部密贴接触。
(3)当轨道板减振垫铺设完成之后,侧垫上部与轨道板和基底侧面之间的接头空隙处要用专用的密封胶进行密封,保证侧墙及结构底板的减振垫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减振垫在道床浇筑完成后形成的质量-弹簧系统发挥其减振降噪性能。
(4)减振垫底垫和侧垫铺设完毕后,可以作为浇筑模板在上面浇混凝土道床。浇筑前应当根据轨道板的设计对其进行配筋。为了防止钢筋头对减振垫造成损坏,可以在钢筋和减振垫之间放置一些支撑块,予以支撑抬起钢筋,避免钢筋直接接触减振垫表面层。
(5)浇筑前对轨道进行几何尺寸调整时,支撑轨道的支撑架丝杠在调整过程中产生竖向力,避免支架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时破坏已铺设完成的聚氨酯减振垫,在支架丝杠下垫上预先加工的丝杠扭力防护垫板,调整时丝杠落在防护垫板中心,同时要求在丝杠上要预先穿好PVC管,便于浇筑道床完成后,可方便取出丝杠。
4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难点
(1)道床钢筋绑扎焊接作业时产生焊渣,焊渣烧伤减振垫是个难题,通过铺设浸湿养生棉布或浇水降温的形式,可避免钢筋焊接时电焊的焊渣烧伤减振垫的问题,严格确保聚氨酯减振垫外观完好无损,可全面发挥减振垫减振作用。
(2)道床侧墙与道床分为2次浇筑施工,且侧墙与道床间夹有25mm厚度的聚氨酯减振垫,受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荷载,道床浮动,容易造成残渣及积水顺减振垫两侧流入减振垫层,造成对减振垫侵蚀破坏。为解决此问题,采用具有柔韧性较强的玻璃胶对25mm厚度的减振层密封,进行防水沥青包裹共2层密封,以确保减振道床的有效性。
(3)为确保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整体道床轨道系统的铺设精度,提出“先附属后主体结构”施工方式。通过精确控制施工的附属结构即侧墙作为减振整体道床系统的基准保证,控制整体道床轨道施工精度。根据其聚氨酯减振系统需要,在线路中心线两侧每2.5m各设置1对测量基标;以基标精确定位侧墙中心线,并设置侧墙高程控制桩,按照侧墙结构设计尺寸施工浇筑,完成后两边侧墙与结构地板形成槽形,检查结构尺寸满足减振结构系统铺设要求后铺设减振系统,附属结构的精度直接影响减振道床结构精度,对此采取设置成对基标级附属结构控制桩的方式保证施工数据精确性。
5结语